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近代歷史的多種發展趨勢

中國近代歷史的多種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1-03-08 04:38:08

『壹』 中國近代史發展的特點

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和中國古代歷史相比較,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是什麼呢
第一,它的歷史變化非常迅速和劇烈.中國古代歷史時間漫長,內容豐富,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方面,也就是生產方式,政治體制和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看,應該說是處於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變化非常緩慢,外國一些學者對此大感驚異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嘆"中國真是保存胎兒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爾曾這么說:"中國歷史本身沒有什麼發展,因此我們不必再與聞該歷史的各個細節方面."當時德國還有學者說:"在我們面前的中國它沒有過去,而是一個我們古代就認識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樣存在的國家."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朗克(1795-1886)的說法更典型:"中國人民永遠靜止的人民"(見《中外文化交流史》頁118-119)當然,這種看法存在著很大的歷史偏見,但確也反映出,與外國古代歷史相比,中國古代歷史變化較小.中國近代歷史就不一樣了.算到新中國成立也不過110來年的時間,而歷經新舊民主革命兩個歷史階段,可以說是飛躍式的變化.除了社會性質,革命階段的變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現出來,譬如,單說我們要講的近代80年中,就發生了不下十餘起震盪全國甚至有國際影響的戰爭,事變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爭.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變化之劇烈,我們學習當中應注意體察.
第二,它的社會變化非常復雜.這種復雜性主要源於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單一的社會形態.它的表現可以分這么幾點來大致看一下:
(1)表現在生方式上.中國近代始終處於舊的生產方式衰敗而末死亡,新的生產方式產生而末壯大的狀態.封建經濟,在鴉片戰爭後呈衰敗趨勢,但封建經濟的基石,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密切結合的自然經濟,始終沒有完全瓦解,相當一部分窮鄉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這種痕跡仍比較明顯,而應該作為社會上新的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生產,卻主要又不是來源於明末清初以來曾經孕育於封建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萌芽(這種萌芽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後,幾乎都被摧殘殆盡),而是由依附於洋務派所辦的民用企業的商股和較小規模的商辦企業,在帝國主義壓迫和封建主義束縛的夾縫中產生和發展的,很有限,在社會生產中始終未能佔主導地位.而外國資本則比民族資本要強得多.這樣,中國近代的社會經濟就有地方經濟,小農經濟,不同成份的資本主義等經濟多種形態.總之在近代中國始終是多種經濟並存,並不是一種生產方式出現就代替了舊的生產方式那麼單純.
(2)表現在階級結構上.正是基於上述一點,各種經濟成份交錯並存,相應,也就造成多種階級力量並存,階級關系錯綜復雜的狀況.我們知道.在中國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最基本的階級.而中國近代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並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階級: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另外,還有個別少數民族地區有奴隸主和奴隸,農奴主和農奴的存在,不佔主要地位).而這四個階級各自內部情況又比較復雜且處於劇烈的分化變動之中.例如官僚,買辦,商人等形成的資產階級,許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資本家二任.農民和工人階級又有著天然的聯系,就是破產農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當了無產階級的後備軍,成為工業無產者.就單說資產階級吧,階層十分復雜,可分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大部分,而民族資產階級之中,又明顯地表現出上層和中下層的階層的分野.總之,中國近代的階級狀況是很復雜的.
(3)表現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錯綜交織.中國封建社會,社 會主要矛盾比較單純,就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到了中國近代,不但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作為社會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資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這對主要矛盾,中國人民肩負了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而中國封建統治者與外國侵略者之間的關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沖突的一面,又有勾結聯合的一面,具體情況又因時因事而異,所以,近代中國的反侵略反封建斗爭的格局就十分復雜.
(4)還表現在中國是列強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這樣一種特別狀況.近代中國既不象獨立的國家那樣,也不象被某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樣,它是被列國諸國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強各國的社會特點,地理環境,國力強弱.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條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國的手法,特點也不完全一樣,但它們又都力圖控制和影響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挾持一派或幾派政治勢力.在侵略當中既相勾結又相爭奪,都想盡多地攫取侵略權益,但又不能獨吞中國這塊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勢將中國置於半殖民地狀態.這也增加了近代中國社會歷史的復雜性.

『貳』 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和中國古代歷史相比較,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是什麼呢
第一,它的歷史變化非常迅速和劇烈.中國古代歷史時間漫長,內容豐富,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方面,也就是生產方式,政治體制和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看,應該說是處於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變化非常緩慢,外國一些學者對此大感驚異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嘆"中國真是保存胎兒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爾曾這么說:"中國歷史本身沒有什麼發展,因此我們不必再與聞該歷史的各個細節方面."當時德國還有學者說:"在我們面前的中國它沒有過去,而是一個我們古代就認識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樣存在的國家."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朗克(1795-1886)的說法更典型:"中國人民永遠靜止的人民"(見《中外文化交流史》頁118-119)當然,這種看法存在著很大的歷史偏見,但確也反映出,與外國古代歷史相比,中國古代歷史變化較小.中國近代歷史就不一樣了.算到新中國成立也不過110來年的時間,而歷經新舊民主革命兩個歷史階段,可以說是飛躍式的變化.除了社會性質,革命階段的變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現出來,譬如,單說我們要講的近代80年中,就發生了不下十餘起震盪全國甚至有國際影響的戰爭,事變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爭.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變化之劇烈,我們學習當中應注意體察.
第二,它的社會變化非常復雜.這種復雜性主要源於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單一的社會形態.它的表現可以分這么幾點來大致看一下:
(1)表現在生方式上.中國近代始終處於舊的生產方式衰敗而末死亡,新的生產方式產生而末壯大的狀態.封建經濟,在鴉片戰爭後呈衰敗趨勢,但封建經濟的基石,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密切結合的自然經濟,始終沒有完全瓦解,相當一部分窮鄉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這種痕跡仍比較明顯,而應該作為社會上新的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生產,卻主要又不是來源於明末清初以來曾經孕育於封建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萌芽(這種萌芽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後,幾乎都被摧殘殆盡),而是由依附於洋務派所辦的民用企業的商股和較小規模的商辦企業,在帝國主義壓迫和封建主義束縛的夾縫中產生和發展的,很有限,在社會生產中始終未能佔主導地位.而外國資本則比民族資本要強得多.這樣,中國近代的社會經濟就有地方經濟,小農經濟,不同成份的資本主義等經濟多種形態.總之在近代中國始終是多種經濟並存,並不是一種生產方式出現就代替了舊的生產方式那麼單純.
(2)表現在階級結構上.正是基於上述一點,各種經濟成份交錯並存,相應,也就造成多種階級力量並存,階級關系錯綜復雜的狀況.我們知道.在中國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最基本的階級.而中國近代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並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階級: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另外,還有個別少數民族地區有奴隸主和奴隸,農奴主和農奴的存在,不佔主要地位).而這四個階級各自內部情況又比較復雜且處於劇烈的分化變動之中.例如官僚,買辦,商人等形成的資產階級,許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資本家二任.農民和工人階級又有著天然的聯系,就是破產農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當了無產階級的後備軍,成為工業無產者.就單說資產階級吧,階層十分復雜,可分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大部分,而民族資產階級之中,又明顯地表現出上層和中下層的階層的分野.總之,中國近代的階級狀況是很復雜的.
(3)表現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錯綜交織.中國封建社會,社會主要矛盾比較單純,就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到了中國近代,不但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作為社會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資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這對主要矛盾,中國人民肩負了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而中國封建統治者與外國侵略者之間的關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沖突的一面,又有勾結聯合的一面,具體情況又因時因事而異,所以,近代中國的反侵略反封建斗爭的格局就十分復雜.
(4)還表現在中國是列強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這樣一種特別狀況.近代中國既不象獨立的國家那樣,也不象被某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樣,它是被列國諸國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強各國的社會特點,地理環境,國力強弱.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條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國的手法,特點也不完全一樣,但它們又都力圖控制和影響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挾持一派或幾派政治勢力.在侵略當中既相勾結又相爭奪,都想盡多地攫取侵略權益,但又不能獨吞中國這塊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勢將中國置於半殖民地狀態.這也增加了近代中國社會歷史的復雜性.

『叄』 從中國近代史的角度看帶人類歷史發展趨勢

改革是統治者對即定製度所進行的調整。它與社會革命不同,並不否定現存制度,而是版對現存制權度加以改良,使之盡量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因此,從改革的原因和目的上說,改革是為了變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那一部分,使得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相適應,改革能夠順應社會潮流的發展趨勢,緩和階級矛盾,並擺脫民族危機,因此說,改革是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肆』 初二歷史中國近代發展趨勢

一、中國近代史因鴉片戰爭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二、從此中國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三、半殖民地,就要對外反對帝國主義,解決民族獨立的問題;半封建,就要對內反對封建主義,解決社會發展的問題。因此中國近代史得主流是民族獨立與近代化。
外國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造成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就成了近代中國仁人志士不斷努力的方向,也是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之一。
近代中國要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運就必須走向世界,認識和了解外面的世界,即近代化。所以「世界走向中國,中國走向世界」是近代中國另一主流。
四、中國人民要獨立,就必須有抵禦外敵入侵的獨立武裝,而武裝的基礎就是經濟,所以大力發展工業,促進經濟發展就成了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中國近代史中,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第一次探索。也是中國探求近代化的標志,也體現了中國生產力的進步。隨後的中國民間又掀起了實業救國的活動,雖然是曇花一現,但它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綜上,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是民族獨立與近代化。而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

【答最後一句,前面是詳細說明】

『伍』 中國歷史發展趨勢

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樣,歷史正是如此,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都是不發達內的人類近代發容展階段,未來的共產主義,這只是偉大思想家的猜想,將來發展成什麼樣子,都不好猜想,只有歷史見證一切,中國目前所處的階段和現階段遇到的種種現象,是初級階段必經階段,

『陸』 中國近代史演變趨勢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6)中國近代歷史的多種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歷史主題

反侵略、反帝是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反侵略發展成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本質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中國也在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屈辱中開啟了現代化之門。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現代化的起點。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漸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並最終贏得民族解放的歷史。

『柒』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一、中國近代史因鴉片戰爭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二、從此中國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三、半殖民地,就要對外反對帝國主義,解決民族獨立的問題;半封建,就要對內反對封建主義,解決社會發展的問題。因此中國近代史得主流是民族獨立與近代化。

外國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造成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就成了近代中國仁人志士不斷努力的方向,也是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之一。

近代中國要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運就必須走向世界,認識和了解外面的世界,即近代化。所以「世界走向中國,中國走向世界」是近代中國另一主流。

四、中國人民要獨立,就必須有抵禦外敵入侵的獨立武裝,而武裝的基礎就是經濟,所以大力發展工業,促進經濟發展就成了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中國近代史中,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第一次探索。也是中國探求近代化的標志,也體現了中國生產力的進步。隨後的中國民間又掀起了實業救國的活動,雖然是曇花一現,但它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綜上,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是民族獨立與近代化。而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

『捌』 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發展趨勢

嚮往鬢白後
我時時遭遇
湧起 野牝馬在高高的莎草中
從地獄深處來臨
大片猩紅離去,棄她於蒼白的靜謐之中
黑暗中嘆中顏的苦景哈哈

『玖』 綜上所述,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32.(10分)近代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具有明顯的近代化去世。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幾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改成為等社會豐功偉績。
——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
材料三 輪船、火車等新興交通工具的實用,報刊傳媒與近代出版業的蓬勃發展,剪發辮、改稱謂等社會風尚的革新。……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華東師大版《中國歷史》八年級
(1) 材料一中「輪船招商局」創辦人是誰?(1分)請再舉一家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1分)「大生紗廠」的創辦人是誰?(1分)為挽回國家利益.發展工商業,他提出什麼口號?(1分)

(2) 材料二中提及了孫中山先生的哪些 「豐功偉績」?(2分)

(3) 從材料三中,列舉「新興交通工具」和「社會風尚的革新」的表現各一例。(2分)
近代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什麼?(1分)

(4) 綜上所述,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是什麼?(1分)

(1)李鴻章(1分);鐵廠或湖北織布局(其他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1分);
張謇(1分);實業救國(1分)
(2)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建立中華民國)(任答兩點)(2分)
(3)輪船或火車(1分);剪發辮或改稱謂(1分);商務印書館(1分)
(4)近代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1分)

『拾』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政治變革的歷史趨勢

趨勢:從專抄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襲治,從主權淪喪到國家獨立。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為止。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歷史的多種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