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桂林歷史文化有什麼特色
1、桂劇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它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約在明代中葉便開始發端。明末清初廣西已有崑腔,後高腔和弋陽腔又相繼傳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彈腔(即皮黃)為主的高、昆、吹、雜等五種聲腔藝術的桂劇。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37。
2、桂林民歌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龍船歌。山歌曲調簡單、朴實,節奏自由,在農村廣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曲調。多為上山砍柴或田野勞動時,即興編唱、有獨唱,也有對唱。龍船歌流行於桂林江河沿岸,灕江一帶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遊船歌、扒船歌、連船歌、贏船歌、灣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帶則有套曲13首。唱詞多與悼念屈原、頌揚龍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關。
3、桂柳話
廣西的西南官話中向來以為桂林話、荔浦話流行最廣,實際上,柳州話通行的范圍更廣。桂林話存在於桂林及興安、靈川的一些城鎮,其餘廣大地區,通用的官話都接近柳州話。在貴州省黔南州的羅甸縣、平塘縣、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等地的語言也屬於桂柳話;還有原柳州鐵路局管轄的貴州省都勻鐵路地區及黔桂線沿線鐵路職工、家屬也說的是桂柳話。桂柳話細分又有桂林話、柳州話、郴州話、荔浦話 、平樂話等,其間有一些差別。
4、河燈歌節
每年的七月半(農歷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5、零零落
零零落是廣西代表性的曲藝之一,以桂林方言為演唱基礎,流行於桂北一帶的曲藝形式。它具有一人多角、輕便靈活、反映現實快等特點,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㈡ 桂林七星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桂林七星公園
七星公園位於灕江東岸,距市中心1.5公里,面積137.4公頃,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岩洞為中心的綜合性公園。七星山七峰並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稱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稱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腹,岩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蔚為狀觀。小東江經花橋順月牙山蜿蜒南流,水中青峰橋影相映成趣。七星公園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觀,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四絕於一體。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七星岩就成為瀏覽勝地。歷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棲霞真境」、「月牙虹影」、「駝峰赤霞」、「龍隱奇跡」等名勝。摩崖碑碣有500多件,為山水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光彩。
花 橋 在七星公園西面,橫跨小東江與靈劍溪會流處。原名嘉熙橋、天柱橋,為石砌5孔,始建於宋。明代作過兩次大修,因時值春夏,該處屬郊外,山花爛漫,故更名花橋。
1949年前,石橋部分橋墩下沉,橋欄崩塌。1965年整修後, 橋全長134.66米,由水、旱兩段組成。水橋寬6.9米,4大拱, 拱圈倒映水面,狀如滿月,有「花橋虹影」美譽。旱橋寬5.3米, 7小拱,水橋上建有風雨長廊。
於花橋觀景,山光水色,幽雅綺麗,讓人心曠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觀月,有月看水中映月,無月看橋孔影月。四孔臨水,圓月可數,正是: 花橋常有月,慧眼數團圓。
七星岩古時稱棲霞洞,在七星公園內普陀山腹,原來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百餘年歷 史。由地下河形成的岩洞一般有兩種地形; 一是「岩洞的侵蝕地形」,如洞內的「銀河鵲橋」景點,就是一個巨大的穹形廳堂,宛如天空;二是「岩洞的堆積地形」,由石鍾乳、石筍、石柱等次生沉積物組成,具有各種形態,千奇百怪。今依民間習慣稱呼,又據岩內明代桂林畫家張文熙所題「第一洞天」之義,定名為「七星洞天」。
駱駝山即駝峰,在普陀山南麓,是地殼運動融蝕後的一塊殘石,原名酒壺山,因其形狀像老式酒壺,山南刻有「壺山」二字。
駱駝山末有一江南名士隱居於此,以栽花種桃,著書立說為生,死後,葬於壺山南麓。舊時,朝陽映於壺山桃林,桃花紅遍,故有「壺山赤霞」之譽。壺山酷似伏地駱駝,今遊人見之,直呼為駱駝,足見形象逼真故可稱「駱駝赤霞」。山南側是盆景苑,近2000盆的各類盆景俱屬珍品,各具神韻,意趣天成。景區內建有魚池、疊石、平橋、曲廊、水榭、亭台, 曲折清幽,如入仙境 。
桂海碑林 煌煌大觀的摩崖石刻,以無比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內涵,令人嘆為觀止, 有「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漢碑看山東,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的說法,桂海碑林2002年已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 由龍隱洞、龍隱岩兩處石刻組成。此處「壁無完石」, 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餘方, 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件、民族關系等。形式有詩詞、曲賦、銘文、對聯、圖象等。書體楷、草、隸、篆俱全,為古代書法藝術之林。
桂林石刻始於東晉,興於唐、盛於宋、低於元、繁榮於明清。從唐至清,石刻延綿不斷,延續時間之長久,形制巨大。桂林碑林收集歷代眾多名人佳作,全國罕見,尤其以宋代摩崖石刻的數量和質量為國內首屈一指。
桂海碑林碑閣內收集的桂林其它山岩上千件重要的石刻拓本,均為稀世珍品。拓自桂林城北鸚鵡山上的《靖江府城圖》,是國內現存的兩件最古老的古代石刻地圖之一,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幅石刻城圖。這幅地圖最早採用寫景式符號,是地圖設計史上的一個重大創舉。還有唐代韓雲卿的《平蠻頌》、《舜廟碑》,記載了唐王朝平定西原酋長潘長安的經過;宋代孔延之的《瘞宜賊首級記》、余靖的《大宋平蠻記碑》記述了宋王朝平定宜州歐希范的情況;南宋陳彌壽的《新建犒庫記》、李曾伯的《抗元記功碑》,記載了元軍進攻雲南、廣西、湖南,及宋軍阻截的經過。清康熙四年(1665)所刻陽線觀音像, 線條精細, 面容豐滿, 髻堆上有三個小頭像, 額間有一隻小眼睛, 嘴唇上還有兩撇胡須, 形象十分奇特。
桂海碑林內刻在龍隱岩上的《米芾程節贈答詩》,彌足珍貴。現存於龍隱洞的宋代蔡京《元佑黨籍碑》,記錄了發生在北宋時期的一場震驚朝野的黨派斗爭,司馬光、文彥博、蘇軾、秦觀等309人株連其中,對研究宋代的歷史和政治有著重要價值。龍隱岩中,還有宋代石曼卿《餞葉道卿題名》,刻有66個真書大字,顏筋柳骨,自然雄逸,沉著端重,氣勢不凡,寶為神物,是件極為難得的書法珍品。龍隱洞中,北宋著名將領狄青寫的《平蠻三將題名》,記錄了其率部飛渡天險、一夜平息叛亂的史實。
桂海碑林中有很多是古代書法名家的妙品,篆隸行草,匯集於一堂。唐代顏真卿的「逍遙樓」榜書、鄭書奇的《新開獨秀山石室記》、宋代燕肅的七星岩篆書題名、米芾的還珠洞題名和陸游的《詩札》、柯夢的《迎享送神曲》,以及范成大、張孝祥、呂勝已、徐夢萃、梁安世、陳讜、陳孔碩等人題刻,無不墨筆精妙。除了精品、絕品,還有許多奇品,讓人拍案叫絕。清朝王靜山在龍隱岩刻了一個高70厘米、寬82厘米的佛字草書,上百年來引來無數遊人的濃厚興趣。遠望,它如一個梳著發髻的老太婆,雙手擎香,虔誠地跪著燒香拜佛,筆畫間可見香煙繚繞。近看,卻是一個四筆揮就的「佛」字。這種字形和字義之間的神似形似,真是絕妙。
㈢ 桂林七星公園
桂林七星公園景區
1998年1月,桂林七星公園劃歸桂林旅遊發展總公司管理,2004年「桂林七星公園」更名為「桂林七星景區」。景區的管理機構為桂林市七星景區管理處。
桂林七星(岩)景區位於桂林市中心灕江東岸,佔地137.4公頃,因七座山峰的分列恰如蒼穹高懸的北斗七星而得名,匯聚了桂林的「休閑(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浪漫、激情」。是桂林文化山水的坐標、世界旅遊組織推薦景區、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中國首批4A級景區。
中文名稱
桂林七星景區
外文名稱
SevenStar Scenic Area
地理位置
中國廣西桂林市七星路一號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137.4公頃
發展歷史
桂林,七星,棲心!——有一種旅行豐富得讓心靈足以棲息,它的名字叫七星。
桂林七星景區--七星山
景區內的七星山,是桂林東面的氣象屏障,梳理著雲霧的流動升騰,有地闊萬虛、包容萬象之氣概;
桂林七星景區--駱駝山
主要景點
這里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著名環保演說地,古稱「壺山赤霞」,是桂林古八景之一。——駱駝山;
桂林七星景區--花橋(竹排漂流)
這里有被譽為「中國橋梁建築奇葩」的桂林最古老的多孔薄墩連拱石橋,古稱「花橋虹影」是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花橋;
桂林七星景區--七星岩
這里有「中國游聖」徐霞客最偏愛的天下「第一洞天」。 古稱「棲霞真境」,是桂林古八景之一。擁有中國最大的鍾乳石獅、神奇的龍宮、長城梯田、上海外灘、桂林縮影、象鼻山、航空母艦、天然壁畫等奇觀。——七星岩;
桂林七星景區--桂海碑林
這里有中國最大的「壁無完石」碑林奇觀,讓您游山讀史、看山觀畫,吐納中華文化的古老氣息。——桂海碑林;
桂林七星景區--棲霞寺
㈣ 桂林七星景區好玩嗎,桂林七星景區景點
好玩
主要來景點
七星公園因山而得名源,它薈集了駱駝峰,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遊人的必游之地。風景區內主要旅遊景點有:
七星山
在灕江東岸, 距市中心1.5公里, 由普陀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4峰與月牙山玉衡、開陽、瑤光3峰組成, 海拔依次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個山尖幾乎擺在一個水平上。
七星岩
位於七星公園普陀山腹,是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岩洞長約 1100米, 最寬處54米, 最高處27米,是距今100萬年的一段古老的地下河。七星岩又稱棲霞洞、碧虛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於宋代。該岩本為地下河床, 後因地殼變動,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為岩洞。
㈤ 七星公園有多少年歷史
七星景區位於桂林市區灕江東岸,灕江支流小東江畔,距市中心1.5公里。 佔地面積約134.7公頃內,綠容化覆蓋率達84%,是桂林市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景緻最多最集中的綜合性景區。歷史文化的精深博大在七星匯聚,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在七星展現,堪稱桂林山水與文化的縮影、桂林城市綠肺,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築、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華景觀的縮影。
㈥ 七星景區的主要景點
七星公園因山而得名,它薈集了駱駝峰,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遊人的必游之地。風景區內主要旅遊景點有: 是桂林最古老的橋,始建於宋代嘉熙年間。它位於公園正門,橫跨在小東江和靈劍溪匯流處之上,全長135米。橋面有風雨長廊,橋亭覆綠色琉璃瓦,橋身為磐石,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每年春夏,花開爛漫,橋畔繁花似錦,橋兩岸遍植桃花、翠竹,小橋掩隱於「滿溪流水半溪花」之中,花橋因此而得名。
1949年前,石橋部分橋墩下沉,橋欄崩塌。1965年整修後,橋全長134.66米,由水、旱兩段組成。水橋寬6.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狀如滿月,依原式重修的四孔橋,青石所砌。橋下,四個半圓的橋孔與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四個玉盤,狀如滿月,正如「四輪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詩句中所頌的美景。有「花橋虹影」美譽。旱橋寬5.3米,7小拱,水橋上建有風雨長廊。
於花橋觀景,山光水色,幽雅綺麗,讓人心曠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觀月,有月看水中映月,無月看橋孔影月。四孔臨水,圓月可數,正是:花橋常有月,慧眼數團圓。 是七星公園的主體。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峰組成。海拔265米,因山上供奉觀音菩薩,俗稱之為普陀。普陀山景觀豐富,岩洞、亭閣很多。其中七星岩最為著名,亭閣則以棲霞亭、碧虛亭一組構築尤為別致。山的西麓有元風洞,盛夏酷暑,此處卻涼風習習,從這里沿桂花林蔭道北行不遠是普陀門,入門上山。山上有普陀石林、普陀樓、觀音洞、玄武閣等多處景觀。直至天磯峰上的摘星亭,登亭極目四望,便可觀賞到宋代大詩人劉克庄所寫的「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壯麗景色。
普陀山文物古跡甚多,僅石刻就有200多件,最珍貴的有唐代顏真卿的「逍遙樓」、宋代范成大的《碧虛鳴》、明代的「龜蛇合一」浮雕。 駱駝山(駝峰山)位於普陀山後,其狀酷似一隻蹲在地上的駱駝。又因其像一隻古代的酒壺,又稱它作壺山或酒壺山。因其狀態酷似駱駝, 遂名之。明代末年有江南名士隱居於此,遍種桃花。每年春天,桃花繁盛,花開如紅霞一片,彷彿給駱駝山披上赤霞,景色極其優美,古人稱之為
「駝峰赤霞」的景觀,是桂林十大景之一。1998年7月,美國總統柯林頓在山旁的盆景藝苑內與中國民間人士舉行環保座談會後,在駱駝山前的草坪上,發表了環保演說,並一邊手搖一把桂林的摺扇一邊說,並詼諧地稱之為「節能空調」。
每當晨昏, 霞光映耀山石, 色澤斑斕, 頗為壯觀。明清以來, 山下遍植桃樹, 若逢春至, 桃花爛漫, 江霞紫務, 分外妖嬈。因此, 「壺山赤霞」為清代桂林新八景之一。現山周圍辟有動物園、盆景藝苑、花圃茶室等亭台樓閣。駱駝山與雷酒人有關,雷酒人又與酒有關。雷酒人,原名雷鳴春,號亮工,明末江南儒生,後流落到桂林,駐在山下。雷鳴春喜歡喝酒,常飲不醉。人們有又稱他為「雷酒人」。他能詩善文,著有《大文參》、《桂林田海志》等著作。他還在山前山後,變奏植桃花,每當春天,「桃花年年爛漫開」時,駝峰在花叢中,更加生氣勃勃,精神抖擻。雷酒人死後,葬於駱駝山下。文林郎廣東臨高縣知縣樊庶於康熙五十二年在駱駝山的駱駝頸部刻上「雷酒人之墓」五個字,對與他樂於助人,講義氣、重節操表示敬仰。桃花依舊, 桂樹成林, 花果滿園, 「壺山赤霞」更加絢麗多姿。 龍隱洞以及附近龍隱岩內碑刻如對,以至於「壁元完石」,故稱桂海碑林。碑林共有石刻220多件,內容涉及經濟、軍事、文化、民俗等,形式多樣,有詩、文、歌、賦、對聯、圖象等,書體有楷、草、隸、篆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欣賞價值。
桂海碑林碑閣內收集了桂林其它山岩上千件重要的石刻拓本,均為稀世珍品。拓自桂林城北鸚鵡山上的《靖江府城圖》,是國內現存的兩件最古老的古代石刻地圖之一,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幅石刻城圖。這幅地圖最早採用寫景式符號,是地圖設計史上的一個重大創舉。還有唐代韓雲卿的《平蠻頌》、《舜廟碑》,記載了唐王朝平定西原酋長潘長安的經過;宋代孔延之的《瘞宜賊首級記》、余靖的《大宋平蠻記碑》記述了宋王朝平定宜州歐希范的情況;南宋陳彌壽的《新建犒庫記》、李曾伯的《抗元記功碑》,記載了元軍進攻雲南、廣西、湖南,及宋軍阻截的經過。 古稱玄風洞, 俗稱勞動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寬2~15米, 深250米, 面積1945平方米。元風洞與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氣對流, 洞口有一股強勁氣流, 洞內空氣清新。由於日照, 山體熱量的聚散, 山洞的氣溫終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溫度, 夏日最高達39℃, 冬天最低-5℃。洞內外溫度相差15℃左右。洞內題刻的「溫涼別況」以及田汝成的《游記》中「冬時溫如火, 蓋陽伏之徵也」的記載, 准確地概括了元風洞冬暖夏涼的特點及其原因。宋詩人趙少隱曾在洞口建「來風亭」, 明呂調陽曾築「七星庵」, 清改為「大賢庵」, 現已無存。
㈦ 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
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桂林美麗的山水,記錄和凝結著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桂林,始於秦朝,興於唐宋,盛於明朝,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唐至今,桂林一直是我國南方和廣西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
桂林的歷史文化畫卷光輝燦爛:以甑皮岩為代表的史前歷史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秦代水利工程,以靖江王陵、王府為代表的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詩詞為代表的異彩紛呈的山水文化,以西南劇展為代表的影響深遠的抗戰文化等,無不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價值。如今,桂林市國家、自治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346處。
歷史上文人墨客贊美桂林山水的詩賦和佛像遍布石壁岩洞,摩崖數量之巨在我國長江以南首屈一指,至今已達2000餘件,成為全國六大石刻基地之一。其中「桂海碑林」、「西山摩崖石刻」等最為有名。
桂海碑林博物館位於月牙山南麓,由龍隱洞和龍隱岩兩處的220餘件摩崖石刻和新建碑閣中數十件石刻組成,還收藏了市內外拓本上千件。這些石刻經由唐代直至清代,歷時1000多年逐步形成。歷史上在這里興盛的旅遊文化,積淀成龍隱洞和龍隱岩內外「摩崖殆遍」、「壁無完石」的碑林奇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堪稱一部刻在石頭上的歷史文獻。無怪乎南宋才子陳讜遍游桂林諸山後,面對琳琅滿目的石刻發出了「周南太史書」的贊嘆,將之與《詩經》、《史記》媲美。
與以庄嚴肅穆的廟堂文化為特色、以碑為主的西安碑林不同的是,桂林石刻是以靈活多樣的社會文化為特色,以摩崖為主體。題刻內容從政治生活、軍事征戰到開渠築城、宗教傳說,一塊塊碑刻截取了各個時代的橫斷面,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如記錄了北宋時期一次震驚朝野的黨派斗爭的《元黨籍碑》、反映北宋末年正直官吏反腐倡廉呼聲的《龍圖梅公瘴說》等,不勝枚舉。都具有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
「游山如讀史」。桂林的摩崖石刻正是以深刻的文化內涵屹立在秀麗的桂林山水中,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㈧ 桂林七星公園烈士紀念碑的詳細資料
陳光烈士墓復
位於七星公園棲霞寺西制行百餘米,穿過一片繁茂的桂花林,便到陳光烈士墓。
墓分兩部分,紀念塔和衣冠墓。墓為橢圓形,直徑4米,高1.5米,混凝土結構,紅色質地,在翠樹綠葉映襯下,格外耀眼。墓前是紀念塔,高9米,磚石砌築,外披水泥,底為五角座,塔身為四方椎柱形。頂飾五角星,其正面刻有「陳光烈士紀念塔」七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塔基正面嵌有陳光烈士事跡石刻,其餘三面刻有題詞。
陳光(1918~1949),廣東梅縣人,僑屬,原名鎰昌,又名揚。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被派往廣西柳州領導抗日工作,1947年調任桂東區特派員,負責開展八步、賀縣、平樂、懷集一帶的地下工作。同年10月調任桂林市工委書記,負責開辟桂林地下黨的工作,建立中國共產黨桂林工作委員會,並領導桂北游擊隊。1949年10月5日,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獄中一個多月,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強不屈。11月15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桂林北站鐵路附近。
1951年1月14日,中共桂林市委將其遺骸遷葬於七星岩前。供人們緬懷瞻仰,每逢清明時節,前來掃墓獻花圈的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絡繹不絕。墓現已列為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㈨ 桂林有哪些知名人文景觀
桂林的知名人文景觀有:
陽朔
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屬桂林市管轄,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萬人,轄6鎮3鄉,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九馬畫山
在灕江東岸畫山村附近,距桂林約60公里處。它五峰連屬,臨江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斑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因有九馬畫山之名,簡稱畫山。九馬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或立或卧,或奔或躍,或飲江河,或嘶雲天,正是「馬圖呈九道,奇物在人間」。關於此景,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贊嘆: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黃布灘
黃布灘因灘底有一塊米黃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黃布」而得名。灕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灕江倒影要數黃布灘最美麗、最醉人了。這里水平如鏡,清澈澄碧,綠竹護堤,倩影婆娑,山巒、翠竹、藍天、白雲倒影在碧水之中,山水一體,水天一色。最能概括此景的是清朝詩人袁枚的名句: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漁村
漁村位於灕江東側,鯉魚山彼岸,建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村民世代以捕魚為生,經過訓練的鸕鶿(又名魚鷹)是他們捕魚的得力助手。此外,用竹筏而不是用木船作為捕魚的載浮工具,是漁村不同於中國其他地方的又一特色。游覽灕江時如能登岸來到漁村,隨漁民出船打魚,過一回漁民生活,品嘗一下肉質鮮嫩的灕江清水魚。漁村不遠處就是以「山水甲桂林」聞名的陽朔了。
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地處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嶺深處,梯田海拔最高處11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800米,面積71.6平方公里;分為金坑和大寨瑤族梯田觀景區、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主要景點十幾個。她以磅礴的氣勢、流動的線條,變幻的神韻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而享譽中外,為天下梯田之望塵莫及,堪稱「世界之最」和「天下一絕」,是桂林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遊客接待床位3000多個,為桂林黃金旅遊線路之一。
象鼻山
又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灕江與桃花江匯流處,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0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佔地1.3萬平方米。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構成,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臨江汲水,因而得名。
銀子岩
銀子岩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貫穿十二座山峰,屬層樓式溶洞,洞內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鍾乳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宛如夜空的銀河傾斜而下,閃爍出像銀子、似鑽石的光芒,所以稱為「銀子岩」。洞內特色景點數十處,最為著名的景觀有三絕:雪山飛瀑、音樂石屏、瑤池仙境;三寶:佛祖論經、混元珍珠傘、獨柱擎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被展示得淋漓盡致,故被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興坪古鎮
興坪依山面水,奇峰環繞,興坪河在此匯流灕江,形成了面積寬闊的水面和沙灘,四周的山峰也都順勢形成一個大圈,人稱「鐮刀灣」。四周山巒奇秀,景觀豐富;東有僧尼相會、獅子望天、羅漢曬肚諸景;北有壽星騎驢、駱駝過江等山;西有筆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勢開闊,螺螄山、鯉魚山和遠出群峰相襯,高低錯落,疏密相間。興坪有「一潭、三洲、三條灘、三岩、五井、十二山」之說,這里處處是美麗的景色,是灕江風光薈萃之地,素有「灕江佳勝在興坪」之說。
七星景區
桂林七星景區是桂林歷史最悠久、綜合性最強的景區,其中最為有名的還數「花橋虹影」;另一處名譽中外的景點應該是「駝峰赤霞」,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期間曾在此做過演講,從此之後成為來到七星景區遊客必游景點。
兩江四湖
指由灕江、桃花江兩條江與杉湖、榕湖、桂湖、木龍湖四個湖泊構成的桂林市環城水系。江湖煙波淼淼,岸畔綠柳依依,山光水色莫不令人感慨萬千。入夜燈火璀璨,更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徒步其間,可觀賞各式精美大小橋28座、精典景觀計100處。兩江四湖環城水系是桂林城區的靈魂。綢緞似的江,翡翠般的湖,給中外遊客的感受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兩江四湖成為桂林城區的主打名片: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AAAA級景區、廣西十佳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