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的影視發展史
http://www.maikr.com/kan.aspx?id=bff2fec9-4cce-4b57-8c1a-fb7e7f3f18d9
Ⅱ 舟山地區的歷史沿革
1911年辛亥復革命爆發。民國元制年(1912)11月(清宣統三年九月)定海光復,改定海直隸廳為定海縣,直至解放前夕的1949年7月。
1953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報請政務院成立舟山專區。6月10日政務院批准,舟山專區轄定海、普陀、岱山(三縣均系原定海縣分析)、嵊泗(由江蘇省松江專區劃入)4縣。1954年4月增轄象山縣(由寧波專區劃入)。專署駐定海縣。
1958年10月,象山縣從舟山專區劃出,歸入台州專區。
1958年11月,定海、普陀、岱山、嵊泗4縣合並,建立舟山縣,直屬浙江省。1960年1月,舟山縣歸屬寧波專區。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管轄。
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恢復舟山專區和定海、普陀、岱山縣,增設大衢縣(由岱山縣的衢山區和嵊泗的大小洋山、灘滸、徐公島組成)。嵊泗列島從上海市劃歸舟山專區管轄,恢復嵊泗縣建置。專署仍駐定海縣。
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為舟山地區。
Ⅲ 舟山的歷史變遷
舟山,是中國浙江省轄地級市,也是全國唯一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劃,由1390個島嶼組成,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全市區域總面積2.22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440平方公里。群島之中,以舟山島最大,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全市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素有「東海魚倉」和「中國漁都」之美稱。
舟山是全國唯一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劃,由1390個島嶼組成,處於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是長三角經濟圈最初的15個城市之一,背靠長三角廣闊經濟腹地,是中國東部沿海和長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門戶。東臨太平洋,是遠東國際航線要沖,也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海上戰略支撐基地。「港、景、漁」是舟山最大的海洋特色資源。舟山的桂冠上閃爍著「中國海鮮之都、海洋經濟強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園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衛生城市」等國家級榮譽光環。
舟山擁有港口、旅遊、漁業三大優勢:
舟山港是寧波—舟山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全市1390個島嶼有岸線2444公里。適宜於開發建設港口泊位的深水岸線有50處,總長246.7公里,其中水深大於15米以上,可建10—25萬噸級泊位的岸線198.3公里,水深大於20米的岸線107.9公里,具有發展港口物流、船舶工業、海洋裝備工業等海洋工程的良好條件和基礎優勢。
舟山被譽為「千島之城」,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海島休閑旅遊度假勝地,擁有「海天佛國」普陀山、嵊泗列島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岱山、桃花島省級風景名勝區、著名漁港沈家門,以及全國唯一的海島歷史文化名城定海。國際沙雕節、南海觀音文化節、中國海鮮美食節名,中國海洋文化節(岱山)聞遐邇,躋身中國十大節慶城市行列,2010年遊客量2139萬人次。
Ⅳ 關於舟山的歷史資料
春秋時屬越,時稱「甬東」。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句章、鄞、鄮地置鄞州,甬東歸鄞州。八年,又廢鄞州置鄮縣,甬東屬之。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江南東道采訪使齊澣奏請,析越州鄮縣地,置鄮、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四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昌國州為縣。洪武十二年(1379年), 置昌國守御千戶所。至十七年置昌國衛。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月,廢昌國縣,置昌國鄉。徙昌國衛於象山縣南天門山。舟山置中中、中左兩千戶所,隸昌國衛,二十五年(1392年)改隸定海衛。
辛亥革命(1911年)後,新置定海縣治。1987年1月,撤消舟山地區,建立舟山市,轄定海、普陀兩區和岱山、嵊泗兩縣。
(4)舟山影視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舟山群島歷史悠久,古稱「海中洲」,藍天、碧海、綠島、金沙、白浪是舟山生態旅遊環境的主色調。舟山境內共擁有佛教文化景觀、山海自然景觀和海島漁俗景觀1000餘處,主要分布在23個島嶼上。這里擁有普陀山、嵊泗列島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岱山、桃花島兩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海島歷史文化名城定海。
著名人物
近代以來,舟山籍的國家政要及海內外愛國人士有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鐵映之生母金維映,原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丁光訓、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原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安子介、前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商飛董事長金壯龍等;在台灣的舟山籍政要有邱進益等。
Ⅳ 中國電影電視發展歷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19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114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1937年後,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以「明星」消亡、「聯華」解體、「天一」南遷為標志,老影業逐步消亡。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1945年抗戰勝利,憋了一肚子勁兒的電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為代表的傑作。1949年2月,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1950年,列寧和斯大林同志說著一口東北味兒普通話的蘇聯片《列寧在十月》上映。從此配音譯製片變成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21世紀後,對於電影業市場化的確定和認知,已經在全行業達成了思想的統一,但客觀上講這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1993年,10部「分賬大片」的引進和1999年中美談判結束,中國加入WTO開始進入倒計時,這兩大事件都著實給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中國電影業上了「市場」的一課。與狼共舞,是中國電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不斷磨合中,才能漸漸地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打破橫向的區域界限,打破行業割裂狀態,在大市場、大規模、全方位和全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縱向資產聯營,進而重組市場,實現符合電影發展規律的新格局。」2001年,隨著市場觀念的深入人心,「院線制」的建設規劃被提上議程,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經過2002、2003兩年的強力推動,到了2004年,「中國已建成的36條電影院線,加入影院已經達到1188家,銀幕數為2396塊,比院線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塊銀幕。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有5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15家以上。」
Ⅵ 影視後期製作的發展歷程
以視覺傳達設計抄理襲論為基礎,掌握影視編輯設備(線性和非線性設備)和影視編輯技巧,能夠進行影視特技製作的技術。
影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形式。從好萊塢大片所創造的幻想世界,到電視新聞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再到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無一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過去,影視節目的製作是專業人員的工作,對大眾來說似乎還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十幾年來,數字技術全面進入影視製作過程,計算機逐步取代了許多原有的影視設備,並在影視製作的各個環節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直到不久前,影視製作使用的一直是價格極端昂貴的專業硬體和軟體,非專業人員很難見到這些設備,更不用說熟練使用這些工具來製作自己的作品了。隨著PC性能的顯著提高,價格的不斷降低,影視製作從以前專業的硬體設備逐漸向pc平台上轉移,原先身份極高的專業軟體也逐步移植到平台上,價格也日益大眾化。同時影視製作的應用也從專業影視製作擴大到電腦游戲、多媒體、網路、家庭娛樂等更為廣闊的領域。許多在這些行業的做作業人員與大量的影視愛好者們,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電腦,來製作自己的影視節目。
Ⅶ 中國影視城的發展歷史
最初發展成為影視城是偶然的,但是偶然中似乎也是必然。影視城最初當然是影視拍攝基地。當中國電影與電視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大成本影視製作越來越多,大成本電影及電視的發展自然帶動了拍攝基地的發展。因此這些地區逐漸成為了影視城。中國最出名的影視城當屬橫店影視城了。1995年謝晉到東陽市橫店鎮為他將要開拍的歷史巨片《鴉片戰爭》選擇外景。橫店老總想在此建立影視拍攝基地,然後在浙中大地東陽橫店的荒山禿嶺與謝晉導演攜手橫店農民,打造出了歷史巨片《鴉片戰爭》;橫店農民藉此良機發展影視旅遊產業。
2000年以來,橫店集團累計投入30個億資金興建橫店影視城,現已建成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夢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禪寺、明清民居博覽城等13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已成為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今天的橫店影視城已被天下影視人譽為「中國好萊塢」。
2004年後是橫店影視城的產業升級階段。2004年2月,國內首個影視產業試驗區落戶橫店,影視城憑借試驗區的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優勢,迅速擴大經營規模,拉長產業鏈。先後啟動多個大型影視基地的建設。同時也帶動了多個影視城的發展與建設。許多拍攝基地都成為了影視城。
長影世紀城
橫店影視城
上海影視樂園
中山影視基地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
同里影視基地
象山影視城
北普陀影視城
焦作影視城
涿州影視城
水滸影視城
Ⅷ 改革開放以來影視的變遷
電影的歷史發展,雖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規律,但是歸根結底,它也仍然是社會階級斗爭的一種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脫離這個一般的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世界電影的歷史發展和中國電影的歷史發展,都不斷地證明著毛澤東同志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論斷的正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電影業迎來第二個春天,《小花》《城南舊事》《駱駝祥子》《牧馬人》《人到中年》《黃土地》《紅高粱》……一大批風格各異、形式多樣的優秀影片登上中國銀屏,並在國際電影節上贏得榮譽。中國電影觀眾年平均達200億人次。氣象一新的中國電影極大豐富了中國民眾的精神生活,進入全面復甦和繁榮階段。
30年來,我國電影業堅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大促進了體制機制創新、藝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極大地解放了電影藝術生產力,使中國電影呈現出持續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在全國推進以發行環節競爭機制、影視合流、精品工程、國有製片業集團化和股份制改革、探索院線雛形、放開農村市場等為主要內容的電影改革。影片統一發行的計劃管理模式被打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正式開播,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及上影、長影等各電影集團公司相繼成立,電影院線公司組建,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施……
進入新世紀,在中央文化體制改革推動下,電影業改革進一步深化,電影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電影產業化、數字化改革發展的目標進一步確立,農村電影院線制改革積極推進,為中國電影業的持續繁榮創造了條件。
Ⅸ 舟山的歷史有多久了
舟山歷史相當的久遠了,分述如下: 舟山群島開發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居住,現今的定海馬嶴鎮就出土有半厚的河姆渡文化層,發現面積近14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群,被譽為"東海第一村". 春秋時,舟山屬越國,稱"甬東",又喻稱"海中洲";秦朝,徐福奉命在東南沿海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尋找長生不老葯,歷盡艱深辛來到煙霧飄涉的舟山群島,認定境內的岱山島為「蓬萊仙島」。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舟山置縣,歸屬明州。自此時起,舟山海上貿易日趨繁榮,歷史上曾同度興起成為外貿的重要商埠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16世紀中葉,葡萄牙等歐洲殖民主義勢力東侵、我國對美洲的海外貿易,以及日本對中國的朝貢貿易,都使舟山當時的經濟呈現出繁榮景象,現今普陀區六橫鎮的雙嶼港成為亞、非、歐諸國商人雲集的繁華商港,長住外商3000餘人,成為事實上的「自由港」。清康熙年間解除海禁,舟山重新開放為外貿口岸,設立負責對外商務海關事務的「紅毛館」,可「增稅銀萬兩」,「西歐商船,鶩趨定海」,再次帶動了島上經濟的發展。 舟山群島於1950年5月17日解放,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1953年3月設立舟山專區,下轄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縣。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建市,設2區2縣,定海區為市政府所在地,普陀區設在舟山本島東端的著名漁港沈家門。 希望幫的上你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