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遺留古跡,守護傳統文化。
㈡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包括哪些內容
1、歷史文來化名城的格局和風貌;與源歷史文化密切相i關的自然地貌、水系、風景名勝、古樹名木;反映歷史風貌的建築群、街區、村鎮;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民俗精華、傳統工藝、傳統文化等。
2、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必須分析城市的歷史、社會、經濟背景和現狀,體現名城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涵。
3、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應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
(2)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勝文物古跡和傳統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特點
歷史分區擁有較多有價值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這類風貌分區應當最富有歷史文化特色,最能顯示有保護價值的老城傳統格局、建築、街衢、群體環境、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
另外,這類分區有的僅僅是一片地下埋藏的古城或宮殿建築、墓葬等的重要遺址,如河南省安陽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就是因為它有舉世著名的3000多年前的殷墟文化遺址。
新建分區泛指老城、老鎮等歷史分區以外,新建、擴建、改建地區和衛星城鎮的一種風貌區。這類風貌分區,有的等於白紙畫畫、平地起家;有的屬於老區擴建或改建,但是這些老區基本上不存在什麼必須保留的歷史價值,同時也不須承受歷史風貌分區基調的遙控。
㈢ 北京在建築現代化大城市的時候應怎樣對待城內的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
我自己寫的。
城市文化景觀既影響到過去歷史時期的城市建設,也對現在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有著重要影響。一城市獨特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連同城市的各種文化傳統,例如飲食、文藝、服飾等,即傳統的硬體和傳統的軟體相結合,構成了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格。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遺留下的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可謂琳琅滿目,數不勝數,保護好這些歷史遺產,不僅與城市的現代化不相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事物總是有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階段構成的,我們只有圓滿地完成對過去的繼承,才能做好現在,展望未來。
北京城內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的保護主要面臨以下矛盾:一是市內人口不斷增加,舊建築翻新、新建築增加,導致傳統建築的破壞;二是市內交通網改造、道路拓寬、街道改造等市政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忽視對傳統建築的保護;三是保護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該工程的周轉周期較長,現時產出較少,因而保護積極性不夠;四是保護過程中存在較多的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的現象,保護工作制度性不高,依法辦事的思想沒有很好得到貫徹。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制度,加強領導,遵循法制,照章辦事。保護城內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必須建立長效性機制,相關機構和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合作、相互配合。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責任落實到人。建立嚴格的績效考核機制,使保護工作數量化、可視化;
二、新老結合,協調風格,傳承創新,相輔相成。在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城市自我性格和自我風格的建立和保持,避免簡單復制,千篇一律。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構成了北京自我風格基礎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北京應該注意將自我的城市風格注入到新的城市建設中去,使新建築、新市政和傳統建築以及名勝古跡能夠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共同彰顯北京城獨特的城市風格;
三、建立基金支持,開發保護相結合。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不僅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歷史底蘊,而且是極其寶貴的旅遊資源,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旅遊業不啻為一個朝陽產業,潛力巨大。而建立保護基金,使得資金來源固定化、制度化,為保護工作提供了資金基礎;
四、加強人才培養,建立人才儲備。城內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的保護最終要靠人來實現,因此,人才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應該針對北京保護和開發工作的需要,建立充足的人才儲備,使得開發和保護工作能夠得到良好傳承。
綜上,在北京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的過程中,對城內的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應該採取保護和開發相結合的態度,保護第一,開發第二;將對傳統建築和名勝古跡的保護貫徹到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新舊結合,相得益彰,從而凸顯北京獨特的城市風格。
㈣ 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勝古物名勝什麼的保護
D ③說法顛倒了客觀復和主觀的的關系制。題干不能體現把握主要矛盾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排除④;材料中對名勝古跡的處理方式,隨時代變化而變化,體現②;同時又衍生新的含義,體現①。答案選D。
㈤ 保護名勝古跡的倡議書
文化和古跡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它凝聚了數千年人類辛勤的勞動和無窮的智慧,沉澱了人類文明的精神資源和物質財富,它是民族精神文化和國家文明形象的標志,它對人類的文明與進步起著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
然而,由於自然的因素以及人類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的影響,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古跡遺址和文化遺產正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如何保持經濟發展和古跡遺址、文化遺產相協調,消除城市化、人工化、商業化對古跡遺址和文化遺產的負面影響,已是全世界所面臨的嚴峻課題。
保護文物古跡是全世界、全社會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青少年所必須肩負的重任,因為將來的世界是我們的世界。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文化遺產的未來掌握在今天的青年人手中,加強青少年教育、提高青少年對古跡遺址的保護顯得至關重要。
全世界青少年朋友,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古跡遺址,從我開始,從今天開始!
讓我們自覺加入到宣傳古跡遺址的價值,發掘文化內涵,保護古跡遺址的行列中來;
讓我們走進身邊的古跡遺址所在地,親身體驗那種責任感,並把它傳遞給身邊的人;
讓我們的思維活躍起來,積極地把我們的建議和意見提給相關人員或管理部門;
讓我們在生活中宣傳我們的認識———熱愛我們的生存環境,熱愛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
……
每個青少年都應該意識到:未來在我們手中,我們應對此負起責任,我們承擔著傳承本民族文化、保護祖先留下來的遺產和人類的生存環境這一神聖使命。
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古跡遺產永世流傳!
㈥ 歷史名城文化的保護措施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原則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應充分認識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重大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重點保護北京市域范圍內各個歷史時期珍貴的文物古跡、優秀近現代建築、歷史文化保護區、舊城整體和傳統風貌特色、風景名勝及其環境,繼承和發揚北京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
(1)堅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原則,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強化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
(2)堅持整體保護的原則。完善市域和舊城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的保護體系。重點保護舊城,堅持對舊城的整體保護。
(3)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探索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的方法。在政府主導下妥善處理居民生活條件改善與古都風貌保護的關系。防止片面性,解決「建設性破壞」所引發的矛盾,疏解居住人口,消除安全隱患。統籌保護歷史文化資源,重塑舊城優美的空間秩序。
(4)堅持積極保護的原則。合理調整舊城功能,防止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目標,強化文化職能,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旅遊產業,增強發展活力,促進文化復興,推動舊城的可持續發展。
(5)堅持保護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與創新的原則。加速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法制化進程,調整和健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的機制與體制。
方法措施
(1)分析總結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發展和現狀特點,確定合理的城市社會經濟戰略,並通過城市規劃在城市空間上予以落實。
城市要不斷發展,歷史文化名城也不可能當做博物館·,不可以讓它的生產和生活停頓凝固。對於名城保護規劃來說,重點在於如何控制和引導而不是排斥發展,保持城市的活力與繁榮。歷史文化名城的經濟發展戰略就要考慮保護城市中大量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需要,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使之並行不悖。大躍進時期在古城內大辦街道工廠,以後又把發展經濟與發展工業等同起來,認為只有辦工業爭產值才是發展經濟,這樣的「發展」顯然是不適合的。研究城市歷史上的興衰規律,尋找與保護工作相得益彰的經濟發展戰略,比如發展傳統產業、旅遊事業,利用歷史古城知名度大的特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處理與保護有干擾的工業項目時注意選址位置,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2)確定合理的城市布局、用地發展方向和道路系統,力圖保護古城格局和歷史環境,通過道路布局和控制建築高度展現文物古跡建築和地段,更好地突出名城的特色。古城內集中了較多文物古跡和歷史街區,建築的高度和形式往往要受到諸多制約,規劃布局要為保護古城、保護文物古跡創造先決條件。
(3)把文物古跡、園林名勝、遺跡遺址以及展示名城歷史文化的各類標志物在空間上組織起來,形成網路體系,使人們便於感知和理解名城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許多文物古跡在遭受一定的破壞以後喪失了相互間應有的空間關系和聯系,看起來像是孤立而不相關的。規劃應把文物古跡、園林名勝以及各類提示性標志物(如古樹名木、碑刻、標牌等)在空間上組織起來,形成網路,從而給人們的欣賞創造有機的空間線路和邏輯線索。洛陽規劃建立歷史標志物的體系,日本東京組織散落的文物點建立文化旅遊步行道,這些都是可行的好辦法。
(4)通過高水平的規劃設計處理好新建築與古建築的關系,使它們的整體環境不失名城特色。
文物建築巾於陳舊、體量小等原因非常容易淹沒在新建築的汪洋大海中,如何使人們發
第57頁
現它們,如何突出它們而提示名城的特色,保護規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過道路的選線、建築高度分區控制和重要古建築之間的視廊控制,突出地層現文物古跡。比如蘇州的北寺塔是宋代留存下來的古塔,規劃把城市主幹道正對該塔,使之成為古城內十分醒目的重要景觀和主要的視覺中心之一,並控制幾個主要視線通廊,如要求作為拙政園內借景、作為城市標志從滬寧線上可以看到它等;北京的大鍾寺原在城郊不顯眼的地方,開辟北三環路時把它的大門展露在這條城市環道上,很好地提示了它的存在。
(5)規劃保護范圍,制定有關要求、規定及指標,制止建設性破壞。
只有通過在城市規劃中劃定各類保護及控制區並制定出相應的各種要求和規定、控制指標,並通過規劃管理嚴格把關,才能保證歷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跡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保護區不致於在建設中被破壞。
㈦ 如何看待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
總之,要好好保護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現在被破壞的太厲害了
要加強宣傳,加強教育
歷史文化傳統是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
一、現代城市發展建設離不開傳統歷史文化
城市歷史文化傳統不僅直接影響過去歷史時期的城市建設,那些保留至今不同時代的城鎮或歷史街區,不同風格的建築和歷史古跡,以及具有濃郁地方和民族特色文藝、戲劇、服裝等傳統文化還構成現代城市發展的基礎,為現代城市建設提供借鑒和啟迪。我國現有660多座設市城市,1800多座縣城,還有上萬個建制鎮。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依託歷史已有城鎮、集市、村落而發展演變過來的。對完全新建的城市而言,無論規劃構思、選址布局、建設標准、建築風格等,也都深受過去已積累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深刻影響。歷史文化傳統對現代城市發展建設的意義和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古代城市規劃、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為現代城市發展選址立地奠定了基礎。我國從春秋戰國時代就總結提出相當科學的城市選址原則。如《管子·仲馬篇》講,「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要求城市選址或要近山,或位於廣闊的平原;城址的高度既要保證用水,又要便於防洪等原則。古代許多城市都經過「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科學選定的。北京建城3000多年,從永定河畔,盧溝橋頭,向北、向上移到南自永定門北至鍾、鼓樓,以故宮為中心展開,自元朝以來迄今基本未變。蘇州古城至今2500年,號稱地上天堂,城址至今不變。這些歷史上成功選址,延續發展至今的城市,成為現代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第二,古城歷史文化為現代城市建設積累了豐富的規劃建設經驗。如始於《周禮·考工記》而後逐步發展完善的城市規劃制度,一直因革沿用至明清。它規定的天子王城城牆邊開三門;城中道路,橫豎九條(九經九緯);道路寬度,經塗九軌,環塗七軌,野塗五軌;宮城居中,左祖(廟),右社(廟),突出軸線,對稱發展等規劃原則,從周到隋唐,乃至明清,都是比較嚴格遵循的。周代末期管子提出了另一種著眼經濟發展與行政管理相結合的城市規劃分區原則,也對後世城市的規劃建設影響很大。《管子·小匡》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柱石)也,不可雜處,雜處則其言嚨,其事亂。是故聖王處士,必於閑燕;處農必就田野;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實際上,我國許多城市自古就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區。如歷代王城、諸侯城一般都有內外兩城,內城是諸侯與國君的王宮和重要官署,外城則分布有官吏王府區,平民、商人居住區,還有冶煉製作等工業作坊區,明清的北京城,除官署、書院、會館區之外,還分別設置有珠市、燈市、花市、菜市、布市、缸瓦市、騾馬市等,有的作為街道名稱延續至今。這種分區規劃的思想,雖然不能與今日的規劃原則相提並論,但作為古代的規劃思想和歷史遺產對現代城市規劃仍有重要的啟迪。至於我國古代的磚木結構為主的古建築,其獨特的風格和完整體系,對研究我國歷史文化,研究發展古代建築技術,推陳出新、繼往開來,都有珍貴的價值和重要意義。
第三,古城歷史文化凝聚形成的城市的特色與風貌,在現代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許多歷史文化古城地下地上都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跡,這些名勝古跡、文物連同那些具有濃郁的民族與地方特色的戲劇、文藝、服飾、語言、飲食等文化等傳統,與整個城市融為一體,構成了這些城市的傳統風貌與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啟迪現代城市發展。試想如果北京沒有故宮和眾多皇家園林,沒有極富特色的四合院民居及胡同道路系統;拉薩沒有布達拉宮;敦煌沒有延續千年的石窟壁畫,這些城市就失去了它們獨特的精神風貌。如同彩繪褪去了色彩,名人丟掉了靈魂。而它們的留存卻不僅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而且有重要的現實的社會及經濟價值。一是為我們現代城市建設提供了傳統文化基礎和規劃建設的寶貴經驗;二是為我們向人民特別是青年進行民族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最好的實物與歷史教材;三是為我們提供了促進國際交往的紐帶和發展現代旅遊事業的重要資源。
二、繼承傳統特色,保護文物古跡,發展建設現代城市
我們已邁進二十一世紀。經濟國際化,工業現代化,人口城市化正在更廣闊的空間,更高的水平上展開。現代城市建設的規模和速度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推進。如何處理好現代經濟發展、現代城市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傳統,保持民族特色的關系,顯得十分迫切。城市是一部連續的歷史,城市今天的建設,未來的發展離不開已有的基礎。發展不能割斷歷史。對城市中有價值的歷史文化古跡與民族傳統精華,我們必須保護、繼承和發揚。這樣,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才是有特色的、有生命力的。無論新城建設,還是舊城改造,都應該堅持這一總原則。
為了在現代城市建設中更好的繼承傳統,借鑒歷史,保護好有價值的建築和地區,正確處理好現代城市建設與保護傳統歷史文化的關系,國際社會在20世紀20年代就制訂通過了《雅典憲章》,到80年代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於華盛頓通過了《保護歷史城鎮與城區憲章》,其間還有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組織,多次就保護和修復史前遺址、歷史城鎮、老城區、古老村鎮、古建築、古城景觀風貌、古園林遺址等,通過決議,發表宣言,要求各國政府、各地人民,都應把保護歷史遺產作為自己的義務。強調這不僅是為了本民族的利益,也是為了國際社會的利益。遵照我國政府頒布的有關法令,我們在今後的城市規劃建設中必須十分注意保護好歷史文物古跡。概括起來這些基本原則是:
1.確認任何地方的歷史城鎮與域區,都是人類整個遺產的組成部分。保護這些遺產,是當地政府與人民繼承民族優秀文化歷史傳統,開創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基石;也是我們履行國際義務,保護人類文明史,保護我們民族的長遠利益應盡的一份責任。保護是義務,保護應納入當地經濟發展的政策,列入當地城市或區域規劃。
2.保護古跡,保護傳統,保護環境,要形成一體。歷史城鎮與城區的保護不是孤立的,它應包括位於城鎮地區內的史前遺址、歷史城鎮、老城區、老村落、以及地上地下古跡群,還包括古跡古建築或古遺址的周圍環境與空間結構,特別是以街道和街區來體現的城市結構和形制,古建築物周圍環境的綠地和空地,建築物或遺址的體量、風格、色彩、外貌,城鎮和城區周圍的人工的或自然的環境空間等。對保護對象、保護范圍統一規劃,劃出絕對保護區和相對保護范圍,分別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和保護辦法。
3.要保護、恢復和利用相結合。對歷史城鎮、歷史街和古建築,要在保護的前提下適當恢復和利用。如闢作旅遊景點等,使之具有現代經濟意義,具有新的生命力。關鍵是要確保避免不適當的利用,不必要的添建,甚至改變其歷史真實性的重建、新建。堅持在保護前提下,吸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予以維修,適當利用,使之具有經濟價值。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利用中保護。保護不要影響發展,發展亦不得破壞保護。
4.開辟新區、保護舊城。在工業技術飛速進步,現代城市迅速發展,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建築密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為避免在迅速城市化過程中,歷史城鎮或歷史街區遭到破壞,在規劃上宜採取離開舊城,開辟新區的原則,以達到保護歷史文化傳統的目的。要避免拆掉有歷史意義的舊城區,建現代化新城,也要避免新城繁榮,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區衰落。舊城改造應慎之又慎。在仔細調查地上地下歷史建築、歷史古跡的基礎上,合理確定保護區與保護地段范圍,並給於財力上的保證。要以新區的開發,為古城老區的維護提供財力幫助。
5.鼓勵民眾參與歷史城鎮和有特色街區的保護。歷史城鎮文物古跡集中,那些反映傳統風貌,體現民族特色的街區、建築群,以及有紀念價值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發生地等,深居於群眾之中,構成當地民眾生活環境的組成部分,涉及當地民眾的民情、民風、文脈,要制訂措施,鼓勵民眾參與保護。
三、堅持歷史文化傳統保護與利用的協調
在保護歷史古城或有歷史價值的街區工作中,面臨的最大最經常的矛盾,是如何處理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傳統的關系。比如歷史上的老城區人口不斷增加,導致老區添建翻建、新建建築不斷增加,破壞了老區的風格與面貌。現代化經濟、社會、文化活動,特別是現代工業生產活動不斷增加,佔用了大量歷史古建築,使其遭到破壞,現代化高層建築的插建、現代交通的發展、填埋古河道、拓寬舊街巷,破壞了歷史古城的形制和布局等等,都是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古城矛盾的具體表現,還有經濟財力上的矛盾。保護維修古跡、古建築,歷史街區,往往需要注入可觀的資金,還要限制其發展,似乎是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所有這些都成為把保護與發展,繼承與開拓對立起來的理由,但國內外已有越來越多的事實證實,只要我們換一種思路來思考、換一種方法來處理,也許上述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千年古城蘇州,實行保護古城、開發新區並進的原則,古城內工業(十年動亂時不大的古城內有工廠500多家)搬遷出城,古城人口加以疏散,古城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加以控制,加上整修開放古園林、整理古街巷,使古城風貌局部得以恢復和延續,城市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位於古城以西的新區古城以東的工業園區,迅速發展起來。甘肅的敦煌,古漢朝時期的邊陲城鎮,歷朝歷代累積雕塑繪畫,使敦煌壁畫成為廣大民群眾和各界專業人士的觀光勝地,成為研究古代文化、宗教、建築、繪畫的百花園,該市財政的直接收入1/3來自旅遊。保護敦煌壁畫這座千年文物聖地,成為當地政府與人民的自覺行動。義大利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又是中世紀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以古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龐貝古城遺址為代表的眾多名勝古跡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保護古城古跡、發展旅遊經濟,成為意政府重要經濟來源。其旅遊人數接近該國總人口的一半,旅遊收入已佔到該國財政1/3以上。意歷屆政府都將保護古城古跡與發展經濟融為一體。中外經驗都證明保護歷史文化傳統與發展現代經濟、保護歷史舊城與開發建設現代化新城是可以統一起來的,只要我們採取辯證的思維,又有靈活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找到適合本地特點的具體形式。我們要吸取一些國家,一些地區在發展的初期,只重現代經濟,不重視民族傳統;只重物質建設,不重視精神文明;只重眼前利益,不重長遠與未來持續發展的教訓。須知,歷史城鎮、老街區、古建築,一切歷史上的文物古跡是不可再生的。也許一時經濟發展了,面對不復存在的珍貴歷史文物,已無計可施了。現在一些地方不惜巨資造假文物、假古城、仿古街、仿古建,以此來刺激旅遊,這一方面說明保護古跡與發展現代經濟可融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類認識,經過曲折與教訓後的遺憾與無奈。
㈧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問題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原則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應充分認識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重大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重點保護北京市域范圍內各個歷史時期珍貴的文物古跡、優秀近現代建築、歷史文化保護區、舊城整體和傳統風貌特色、風景名勝及其環境,繼承和發揚北京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
(1)堅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原則,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強化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
(2)堅持整體保護的原則。完善市域和舊城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的保護體系。重點保護舊城,堅持對舊城的整體保護。
(3)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探索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的方法。在政府主導下妥善處理居民生活條件改善與古都風貌保護的關系。防止片面性,解決「建設性破壞」所引發的矛盾,疏解居住人口,消除安全隱患。統籌保護歷史文化資源,重塑舊城優美的空間秩序。
(4)堅持積極保護的原則。合理調整舊城功能,防止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目標,強化文化職能,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旅遊產業,增強發展活力,促進文化復興,推動舊城的可持續發展。
(5)堅持保護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與創新的原則。加速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法制化進程,調整和健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的機制與體制。
方法措施
(1)分析總結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發展和現狀特點,確定合理的城市社會經濟戰略,並通過城市規劃在城市空間上予以落實。
城市要不斷發展,歷史文化名城也不可能當做博物館·,不可以讓它的生產和生活停頓凝固。對於名城保護規劃來說,重點在於如何控制和引導而不是排斥發展,保持城市的活力與繁榮。歷史文化名城的經濟發展戰略就要考慮保護城市中大量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需要,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使之並行不悖。大躍進時期在古城內大辦街道工廠,以後又把發展經濟與發展工業等同起來,認為只有辦工業爭產值才是發展經濟,這樣的「發展」顯然是不適合的。研究城市歷史上的興衰規律,尋找與保護工作相得益彰的經濟發展戰略,比如發展傳統產業、旅遊事業,利用歷史古城知名度大的特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處理與保護有干擾的工業項目時注意選址位置,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2)確定合理的城市布局、用地發展方向和道路系統,力圖保護古城格局和歷史環境,通過道路布局和控制建築高度展現文物古跡建築和地段,更好地突出名城的特色。古城內集中了較多文物古跡和歷史街區,建築的高度和形式往往要受到諸多制約,規劃布局要為保護古城、保護文物古跡創造先決條件。
(3)把文物古跡、園林名勝、遺跡遺址以及展示名城歷史文化的各類標志物在空間上組織起來,形成網路體系,使人們便於感知和理解名城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許多文物古跡在遭受一定的破壞以後喪失了相互間應有的空間關系和聯系,看起來像是孤立而不相關的。規劃應把文物古跡、園林名勝以及各類提示性標志物(如古樹名木、碑刻、標牌等)在空間上組織起來,形成網路,從而給人們的欣賞創造有機的空間線路和邏輯線索。洛陽規劃建立歷史標志物的體系,日本東京組織散落的文物點建立文化旅遊步行道,這些都是可行的好辦法。
(4)通過高水平的規劃設計處理好新建築與古建築的關系,使它們的整體環境不失名城特色。
文物建築巾於陳舊、體量小等原因非常容易淹沒在新建築的汪洋大海中,如何使人們發
第57頁
現它們,如何突出它們而提示名城的特色,保護規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過道路的選線、建築高度分區控制和重要古建築之間的視廊控制,突出地層現文物古跡。比如蘇州的北寺塔是宋代留存下來的古塔,規劃把城市主幹道正對該塔,使之成為古城內十分醒目的重要景觀和主要的視覺中心之一,並控制幾個主要視線通廊,如要求作為拙政園內借景、作為城市標志從滬寧線上可以看到它等;北京的大鍾寺原在城郊不顯眼的地方,開辟北三環路時把它的大門展露在這條城市環道上,很好地提示了它的存在。
(5)規劃保護范圍,制定有關要求、規定及指標,制止建設性破壞。
只有通過在城市規劃中劃定各類保護及控制區並制定出相應的各種要求和規定、控制指標,並通過規劃管理嚴格把關,才能保證歷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跡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保護區不致於在建設中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