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od Touch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感覺就是個不能打電話的iPhone。
你好!iPod touch與iPhone最大的區別就是iPod不支持sim卡
2. iPod文化到底是什麼
在美國,iPod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很多人都有一種「iPod情結」。 蘋果(Apple)電腦的價格高得讓人眩目,而iPod則是「買得起的奢侈品」,是「必須擁有」的隨身攜帶品。 美國的一些酒店如比華利的Crescent酒店,甚至在每間客房專門為下榻的來賓配置了iPod音樂小酒吧;曼哈頓的「夢幻酒店」也為每位客人准備了預裝有2000首流行歌曲的iPod。
自2001年10月23日iPod問世以來,iPod占據了MP3播放器市場半壁以上的江山。去年第四季,iPod更是挾Podcasting之威,狂賣450萬台,比2003年同期暴增五倍。 吸塵器在英文中的代名詞有兩個版本,在美國是「Hoover」,在英國是「Dyson」。而MP3播放器的代名詞則無庸置疑地是iPod。 理解了這點,似乎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Podcasting是叫Pod 『casting了。 覺著iPod有點象榴槤。 愛榴槤的人可以一日三餐以榴槤為食,而不喜歡榴槤的人,卻自有不喜歡的道理。
iPod亦如是。 Student Monitor 對美國100所高校的調查表明,喝啤酒一直是美國大學生認為最in的事,但今年,最in的不是啤酒了,是iPod。 這種情況,18年來,只發生過一次,那就是在互聯網剛剛出現的1997年,當時,網路的魅力超過了啤酒。 但同樣是在美國,也有人不喜歡iPod。不喜歡DRM的iTunes+iPod。 除了那個有點變態以砸iPod為樂的人,有人開始在蘋果店前示威抗議: 呃,還有法國人 以及,那些琢磨開源DRM 的人 iPod和榴槤不同的是:不喜歡榴槤的人要喜歡榴槤,除非基因突變;而要讓不喜歡iPod的人喜歡iPod,卻只要Steve Jobs把iPod的基因做些許的改動……. Steve Jobs說,他要讓每個有iPod的人每年都換一款iPod。
3. iPod研發的成功具有什麼意義
iPod的成功,證明了蘋果公司不僅擅長打動那些已經擁有「麥金托什」電腦的用戶,而專且也能擄獲所屬有消費者的心。iPod不僅引爆了外部的流行潮流,更關鍵的是它同時也是一個內部引爆點,它引爆了喬布斯所堅持的「科技+人性」的戰略。
4. iPod touch的意義何在
對每個人不同吧
5. 第一代iphone的意義
六年前的,時任蘋果 CEO 的史蒂夫•喬布斯在舊金山莫斯康展覽中心發布了第一代 iPhone。正是這一部手機,徹底改變了移動終端設備的格局,引領了觸屏設備的大爆發。《時代》雜志將 iPhone 評為 2007 年度的最佳發明,並將其稱為「一部永遠改變手機產業的手機」。
也許你會說,在 iPhone 之前早已存在智能手機或者觸屏手機,但正如喬布斯在發布會上所講的一樣:市面上所謂的智能手機實際上並非智能,因為它們的用法極其復雜;人們想要見到的是通過手指完成的多點觸控,而不是觸控筆的生硬劃動。所以,iPhone 才是真正將「智能」和「觸屏」發揚光大的**性產品,聽聽發布會上那些吼聲和掌聲你就會明白。
如今 iPhone 已經進化到第六代,無論是外形設計、硬體配置還是軟體功能都有了大幅改進,唯一不變的是它的經典界面。也許當年喬布斯發布 iPhone 的時候,不會想到這款手機能夠成為史上最令消費者瘋狂的科技產品之一,也不會想到這款手機能夠帶領蘋果走上全球第一市值的高峰。
在 iPhone 誕生六周年之際,我們一起來回顧當年被千萬人流傳的「一部 iPod,一部手機,一台上網設備」,並祝願未來的 iPhone 能夠一直引領智能手機的潮流:
6. iPod對於蘋果的意義
真正的把蘋果品牌打入中國市場把。我記得以前都沒聽說過蘋果電腦的,只知道蘋果公司生產IPOD的
7. ipod歷史 英文介紹
iPod is a brand of portable media players designed and marketed by Apple Inc. and launched on October 23, 2001. The proct line-up includes the hard drive-based iPod Classic, the touchscreen iPod Touch, the video-capable iPod Nano, and the compact iPod Shuffle. The iPhone can function as an iPod but is generally treated as a separate proct. Former iPod models include the iPod Mini and the spin-off iPod Photo (since reintegrated into the main iPod Classic line). iPod Classic models store media on an internal hard drive, while all other models use flash memory to enable their smaller size (the discontinued Mini used a Microdrive miniature hard drive). As with many other digital music players, iPods can also serve as external data storage devices. Storage capacity varies by model.
Apple's iTunes software can be used to transfer music to the devices from computers using certain versions of Apple Macintosh and Microsoft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For users who choose not to use Apple's software or whose computers cannot run iTunes software, several open source alternatives to iTunes are also available. iTunes and its alternatives may also transfer photos, videos, games, contact information, e-mail settings, Web bookmarks, and calendars to iPod models supporting those features. As of September 2008, more than 173,000,000 iPods had been sold worldwide, making it the best-selling digital audio player series in history.
The iPod line came from Apple's "digital hub" category, when the company began creating software for the growing market of personal digital devices. Digital cameras, camcorders and organizers had well-established mainstream markets, but the company found existing digital music players "big and clunky or small and useless" with user interfaces that were "unbelievably awful," so Apple decided to develop its own. As ordered by CEO Steve Jobs, Apple's hardware engineering Chief Jon Rubinstein assembled a team of engineers to design the iPod line, including hardware engineers Tony Fadell and Michael Dhuey, and design engineer Jonathan Ive. The proct was developed in less than one year and unveiled on 23 October 2001. Jobs announced it as a Mac-compatible proct with a 5 GB hard drive that put "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
Apple did not develop the iPod software entirely in-house, instead using PortalPlayer's reference platform based on 2 ARM cores. The platform had rudimentary software running on a commercial microkernel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PortalPlayer had previously been working on an IBM-branded MP3 player with Bluetooth headphones. Apple contracted another company, Pixo, to help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user interface under the direct supervision of Steve Jobs. As development progressed, Apple continued to refine the software's look and feel. Starting with the iPod Mini, the Chicago font was replaced with Espy Sans. Later iPods switched fonts again to Podium Sans—a font similar to Apple's corporate font, Myriad. iPods with color displays then adopted some Mac OS X themes like Aqua progress bars, and brushed metal meant to evoke a combination lock. In 2007, Apple modified the iPod interface again with the introction of the sixth-generation iPod Classic and third-generation iPod Nano by changing the font to Helvetica and, in most cases, splitting the screen in half by displaying the menus on the left and album artwork, photos, or videos on the right (whichever was appropriate for the selected item).
In September 2007, ring the course of a lawsuit with patent holding company Burst.com, Apple drew attention to a patent for a similar device that was developed in 1979. Kane Kramer patented the idea of a "plastic music box" in 1979, which he called the IXI. He was unable to secure funding to renew the US$ 120,000 worldwide patent, so it lapsed and Kramer never profited from his idea. Kramer is now in talks with the company to discuss how he will be reimbursed.
iPods have won several awards ranging from engineering excellence, to most innovative audio proct, to fourth best computer proct of 2006. iPods often receive favorable reviews; scoring on looks, clean design, and ease of use. PC World says that iPod line has "altered the landscape for portable audio players". Several instries are modifying their procts to work better with both the iPod line and the AAC audio format. Examples include CD -protection schemes, and mobile phones, such as phones from Sony Ericsson and Nokia, which play AAC files rather than WMA.
In addition to its reputation as a respected entertainment device, iPods have also become accepted as business devic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major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turned to the iPod line as a delivery mechanism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training, such as the Royal and Western Infirmaries in Glasgow, Scotland where iPods are used to train new staff.
iPods have also gained popularity for use in ecation. Apple offers more information on ecational uses for iPods on their website, including a collection of lesson plans. There has also been academic research done in this area in nursing ecation and more general K-16 ecation. Duke University provided iPods to all incoming freshmen in the fall of 2004, and the iPod program continues today with modifications.
希望能夠幫到你~
8. 蘋果IPOD是什麼
iPod是蘋果公司推出的一種大容量MP3播放器,採用Toshiba出品的1.8英寸碟片硬碟作為存儲介質,高達10~40GB的容量,可存放2500~10000首CD 質量的MP3音樂,它還有完善的管理程序和創新的操作方式,外觀也獨具創意,是APPLE少數能橫跨PC和Mac平台的硬體產品之一。
(8)ipod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ipod的發展歷史:
在2001年10月首次發布,iPod最初使用一個5GB的硬碟。在2002年3月發布了10GB的版本,7月發布了20GB版本。固件升級時加入了某些PDA的功能。一些iPod的軟體由Pixo公司開放,它由兩名曾參與Apple Newton的開發者創立。
在2003年4月28日,斯蒂夫·喬布斯介紹一款「極薄」的iPod系列,它有一個無機械構造的觸感滾輪和其它的升級。原來只有10、15和30GB的版本。在2003年9月,產品線變成了10、20和40GB版本。
到了2004年1月,蘋果推出了一款更小巧的款式iPod Mini,有4GB的容量,採用MicroDrive作為存儲媒體,上市後獲得了廣泛好評。同時把「低端」版本的iPod容量從10GB提升到15GB。
在2004年1月8日,惠普宣布它們獲得許可使用iPod創造一款惠普MP3播放器。之後,惠普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卡莉·菲奧麗娜在2004國際消費電子展上,透露了新款基於iPod藍色的設備。
第四代 iPod 於2004年7月19日於美國上市,新的 iPod 有 20GB 和 40GB 兩種版本,加入了隨選播放的功能,電池可用的時間也由原本的8小時增加為12小時。此外,放棄了按鍵的設計而改采與 iPod Mini 一樣的觸控式按鍵轉盤,能夠以單手操作。
9. iPOD的歷代資料~!
「蘋果」IPOD的歷史
2001年是MP3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當時人們正在為MP3前景到底如何而爭論不休,MP3產品那高高在上的價格相對傳統隨身聽來說並沒多少優勢,那時候誰能預料得到MP3會像今天這樣普及?
那一年的10月23日,蘋果公司推出了其第一款MP3播放器——iPod,使用硬碟作為載體,這一款iPod容量為5G,可以儲存1000首歌曲,但僅能在MAC環境下使用。2001年11月10日蘋果開始銷售第一台iPod,到年末時,iPod一共售出約125,000台。
2002年7月17日,蘋果發布了帶來了四個消息:PC版本的iPod、20G版本的iPod、10G及20G版本的iPod使用觸控鍵盤代替轉動式轉盤,第四便是iPod降低了售價,5G賣299美元,10G賣399美元,20G賣499美元。不過,iPod仍使用火線埠。
2003年4月28日,蘋果發布了第三代iPod,以及為MAC用戶提供音樂的iTunes商店。這一代的iPod相對之前的產品要輕薄、小巧,配備了底座以及觸控鍵盤。第三代iPod兼容MAC和PC,iTunes音樂商店以每首音樂價格為0.99美元,不過沒有對PC用戶開放。
2004年1月6日,蘋果發布了iPod mini,提供五種顏色,價格為249美元。這一代iPod有著更簡單的操控方式,2月17日開始發售,那一天,各個蘋果賣場的iPod mini均銷售一空。
2004年7月19日,蘋果正式發布了第四代iPod並即時進行銷售,但是在發布前兩天,Newsweek雜志泄露了第四代iPod的圖片。iPod 4代沒有提供圖片顯示支持。
2005年1月14日,蘋果向媒體展示了將在全球同步發行的iPod shuffle,這款產品是所有iPod成員里身材最小的,當然也是價格最低的,有512MB和1GB兩種型號。可以裝下120首和240首歌曲,對於普通用戶已經足夠使用,並可以作為快閃記憶體使用。不過,產品沒有屏幕則成了玩家和界內人士的笑料,笑歸笑,iPod shuffle的銷量火爆是不爭的事實。
2005年是MP3大洗牌的一年,也有人說2005年是硬碟MP3年,但蘋果擺了擺手:NO!瞧我的!於是nano橫空出世。
隨著APPLE推出NANO這一革命性的隨身聽產品,消費者們尤其是蘋果迷們很多都把關注的眼光放在了小巧但是很強大的NANO身上。NANO搶了老版IPOD的風頭,而老版只有通過降價才能贏得在與NANO對比中的優勢。最近一款IPOD 20G的產品,調價之後非常超值,僅僅2200元。
相對於其之前的產品第四代iPod有了一定的改進。第四代iPod與iPOD Mini一樣,採用高亮度LCD,只是尺寸有所不同,5.08cm(對角線)讓發出漂亮的白紫色光的屏幕更大,更清晰又細膩。在整個畫面中,雖然屏幕變大了,不過字體還是稍微小了一點,並且在播放中歌名的顯示只是占屏幕中兩行字,感覺並沒有充分利用到這個漂亮的屏幕。第四代iPod也可支持顯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荷蘭文、丹麥文、挪威文、芬蘭文、瑞典文、韓文、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等14種語言文字。
第四代iPod所採用的耳機與前款的第三代和MINI都是相同的,提供強音頻頻率響應范圍以傳送最小失真度的高品質聲音。由於此款耳機使用的是釹質(Neodymium)傳動器,它們比使用鋁(aluminum)、鈷(cobalt)或陶瓷(ceramic)傳動器的數字音樂播放機耳機的功能要強五倍。
總體來說,第四代iPod除了在外觀上有所改動之外,具體的功能沒有太大變動,在音質方面也沒有太大的改進,不過多了可以用USB連接電腦之後充電。而最大的變化就是在產品的電池續航能力上,從原先的10小時增加到了12小時,這對於長時間使用奠定了基礎。在詳細使用之後,發現使用時間變長,不過充電時間也變長了,慢充慢用對於電池的壽命也是有好處的。
10. ipOd發展史
蘋果公司發展歷史和大事記
1975年以前
1950年:史蒂芬·沃茲涅克出生;
1955年:史蒂芬·喬布斯出生;
1972年:史蒂芬·喬布斯從Reeds學院輟學,他僅在Reeds學院就讀了一個學期。喬布斯在完成中學學業後,經常參加HP公司的講座。這一年他成為了HP公司的夏季職員。隨後與同在HP公司就職的,也是剛從加州大學輟學的的史蒂芬·沃茲涅克相識。這時的沃茲涅克因為銷售用於免費遠程呼叫的自製設備而小有名氣。喬布斯幫助沃茲涅克賣出了不少這樣的設備。
1974年初:喬布斯成為Atari公司的一名視頻設計師。他用節省下來的錢作了一次印度之行,在那裡尋求精神上的啟迪。
1974年秋:喬布斯從印度歸來,開始參加沃茲涅克的「國產計算機俱樂部」的聚會。當時沃茲涅克熱衷於創造電子設備,而喬布斯已開始觀注個人計算機的市場前景。喬布斯勸說沃茲涅克與他共同開發一種個人計算機。
1975年-1979年
1975年:在喬布斯的卧室中,喬布斯和沃茲涅克開始開發Apple I;
1976年:Apple I開發工作完成,在喬布斯的車庫里他們製造出了Apple I的原型機。沃茲涅克向HP公司介紹他的Apple I,但在HP公司沒有人對他的計算機感興趣。在遭到拒絕之後,喬布斯想他們應該自已生產Apple I,為此,喬布斯賣掉了他的大眾(Volkswagen)汽車,沃茲涅克也賣掉了他的可編程HP計算機。他們一共籌集了1250美元,開始生產Apple I主板;
1976年4月1日:由沃茲涅克、喬布斯和RonWayne共同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Ron Wayne設計了蘋果公司的第一個徽標;
1976年5月:Apple I每台售價為666.66美元,一個電腦商店(Byte Shop)購買了50台Apple I;
1976年夏:Ron Wayne離開蘋果電腦;
1976年秋:沃茲涅克完成Apple II的開發工作。
1977年:Rob Janov設計了蘋果的第二個徽標,也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蘋果徽標(只是在1998年去掉了彩虹顏色)。Mike Markkula向蘋果注資92000美元。Apple II發布,其售價為1295美元;
1978年6月17日:喬布斯的女兒Lisa Nicole出生。後來一款蘋果電腦就以她的名字命名(Apple Lisa);
1979年:Apple II+推出,其售價為1195美元;
1979年夏:開始開發Apple Lisa和Apple Macintosh。
1980-1989
1980年:Apple III發布,根據配置的不同,其售價從4340美元到7800美元不等。蘋果股票上市,並獲得巨大成功;
1981年:喬布斯加入到Macintosh項目組。Mike Markkula成為蘋果電腦公司的總裁。
1981年2月:沃茲涅克在一次飛機事故中受傷,隨後他暫時離開蘋果和Macintosh項目組(他再也沒回到Macintosh項目組)。沃茲涅克結婚,並回到加州大學繼續攻讀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位;
1981年8月:IBM公司推出其第一款個人電腦IBM-PC。盡管IBM-PC次於Apple II和Apple III,但是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81年11月:蘋果計算機有限公司和甲克蟲唱片公司達成一項秘密協議:蘋果計算機公司可以在計算機產品上使用「蘋果」名稱。
1982年:Lisa資料庫完成並准備發布。蘋果的廣告代理商Chiat/Day製作完成了Macintosh TV spot(「1984」)。
1983年:Lisa資料庫和Apple Iie發布,售價分別為9998美元和1395美元。Apple成為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公司。
1983年春:為Macintosh重新製作了廣告片「1984」。
1983年4月:John Sculley,PepsiCo的前總裁成為蘋果的總裁兼CEO。
1983年6月:史蒂芬·沃茲涅克返回蘋果。
1983年12月:Apple III+發布,其售價為2995美元。同期,IBM-PC的銷量突破100萬台;
1984年:蘋果廣告片「1984」在全美的影院上映;
1984年1月22日:「1984」在Super Bowl XVIII上映;
1984年1月24日:Apple Macintosh發布。Maintosh配有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操作系統(使用Macintosh圖形用戶界面),其中有易於理解的「trashcan」和「便條」等。Macintosh成為計算機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984年中:五角大樓禁止Macintosh銷往共產主義國家。此時在前蘇聯,Maintosh中使用的技術仍然不為所知。
1985年初:Mac XL、Apple II增強版發布。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問題出現在喬布斯和Sculley之間,喬布斯認為Sculley根本不懂計算機,而Sculley認為喬布斯不善管理對於公司來說這是危險的;
1985年5月23日:喬布斯試圖通過政變促使Sculley下台。他試圖在Sculley在中國出席會議期間獲得蘋果公司的控制權。在最後時刻他的計劃被人向Sculley告發;
1985年5月24日:Sculley和喬布斯發生了激烈的爭論。Sculley要求董事會在他和喬布斯之間作出選擇;
1985年5月31日:Sculley解除喬布斯的一切權力,僅保留了他的蘋果主席職務,但喬布斯已經不能對任何決策施加影響;
1985年夏:Sculley成為蘋果電腦的新領導人。同時裁員1200人;
1985年9月17日:史蒂芬·喬布斯正式從蘋果辭職。他對蘋果董事會表示他計劃創建一家新的公司。他還通知他們5名蘋果雇員將與他一起創建新的公司;
1985年9月23日:蘋果向史蒂芬·喬布斯提起訴訟。
1985年10月24日:John Sculley簽下蘋果有史以來最壞的合同。他同意微軟如果繼續為蘋果生產軟體(如Word,Excel)就允許微軟使用部份蘋果圖形界面技術。如果Sculley沒有與微軟做下這筆交易,Windows也許永遠不會介入,因為由於它與MacOS相似性,很明顯蘋果將會輕松的在任何反對微軟的訴訟獲勝。
1985年末:蘋果發布Macintosh Office,並首次使用LaserWriter和AppleTalk網路技術,以期讓Mac對小型企業更加具有吸引力;
1986年1月:蘋果停止對喬布斯的控告。喬布斯同意六個月內不僱用蘋果職員,並且不建立與蘋果電腦競爭的電腦公司。喬布斯創建NeXT公司。史蒂芬?喬布斯從George Lucas購買了Pixar電腦動畫工作室,耗資近1000萬美元;
1986年9月:Apple IIgs發布,其售價為999美元;
1987年:蘋果成立十周年。Mac SE和Mac II推出;
1988年1月:微軟發布Windows 2.0.3;
1988年3月17日:蘋果向微軟和HP公司提出訴訟,控告他們侵犯了蘋果的版權,因為在Windows2.0.3中使用了與Mac相似的圖標;
1988年10月12日:NeXT電腦發布,其售價為6500美元(配置為25MHz,8MB內存,250MB硬碟,FPU,Faxmodem,17英寸顯示器);
1989年2月:甲殼蟲唱片公司控告蘋果電腦違反1981年彼此簽訂的協議,訴訟聲稱蘋果違反了關於生產具有製造合成音樂能力的電腦的條款;
1989年9月:NeXTstep 1.0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