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試述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及其對當代的意義
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學說反映了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疾苦,改變不平等社會狀況的願望,追求幸福生活的利益要求,並以幻想形式描繪了未來社會的藍圖。19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直接的和主要的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有其很深的政治,經濟,文化淵源,並在人類歷史上起過相當積極的作用,它在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反復出現,既表明這一思潮具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又說明批判空想社會主義的任務不可能依據而就一次完成。只有徹底劃清同空想社會主義的界限,才能始終不渝的堅持科學社會主義方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才能成功解決關繫到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一系列問題,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活動,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歷史意義:
1) 對資本主義的剝削現象的深刻揭露和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尖銳批判,是三大空想學說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而稱之為「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2) 三大空想思想家的社會歷史觀總體上是唯心主義的,但在他們夾雜著晦澀語言和玄虛思想的著作中,也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觀點,天才德預示了一些社會真理,包含著唯物主義和辨證法的合理因素。
3) 他們對未來社會的設想和描繪,包含著許多積極的見解和天才的預測,不僅對工人階級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鼓舞他們為實現偉大理想而斗爭,也為社會主義的創建積累了有價值的思想素材。
4) 恩格斯高度評價三大空想思想家對創立科學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理論貢獻。他指出:「德國的理論上的社會主義永遠不會忘記,它是依靠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這三位思想家而確立起來的」他們天才地預示了我們現在已經科學地證明了其正確性地無數真理。」
⑵ 試用史實論述社會主義對中國的意義200字
社會主義對中國意義重大而深遠
中國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曾經有過輝煌,但近代史上特別是清代晚期,統治者腐敗無能,喪權辱國,賠款割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中華民族的危亡,為救亡圖存,中國近代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獻出了畢生精力和生命,但始終沒有找到解救中國的鑰匙和門路,康有為、孫中山都以失敗而告終。。。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苦卓絕、浴血奮戰,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建立新中國,進行三大改造,開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功不可沒的、無與倫比的大事,被載入中國歷史的史冊也是沒有爭議的。。。
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宣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
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開啟了耕者有其田的新的歷史篇章。。。
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實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人的願望。。。
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技發展乃至當前的改革開放奠定了政治基礎。。。
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為中國經濟擠進全球第二位創造了充分必要條件,功不可沒,是中國崛起基礎和淵源。。。
歷史和現實證明,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⑶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版的歷史巨變。進權入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後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創造了制度條件。
第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
第三,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的力量,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第四,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第五,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創性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⑷ 簡述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歷史意義
就是說 從無到有 確立了一種可以和資本主義練練手腕的制度
⑸ 簡述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
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
論證了無產階級埋葬資本主義、建設社會內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歷史容使命。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創立以來的歷史證明,它的理論是正確的,社會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它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它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擴展、不斷深化、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
⑹ 論述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意義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第一,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使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
到1956年, 在國民經濟中,國營經濟佔32.2%, 合作社經濟佔54.4%,公私合營經濟佔7.3%,資本主義經濟下降到0.1%,個體經濟則下降到7.1%。總之,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佔92.9%,這表明,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制度已被消滅,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
第二,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被消滅或正在消亡。
三大改造勝利完成帶來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變化,必然引起階級關系的根本變化。在建國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過程中,帝國主義勢力、官僚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已被消滅。剩下的剝削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富農階級,由於失去了賴以剝削他人的制度,也正處在消亡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已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農民已經由個體農民轉變為合作化的農民。
第三,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已經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使生產關系更加適合生產力水平,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特別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改變了國民經濟結構,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點。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轉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國家需要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一定的發展,因為它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但資本主義工商業又存在著不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這就出現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爭。為了把原來落後、混亂、畸形發展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從1953年起,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果斷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把資本主義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第二步是把國家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據中央統戰部的調查,起草了《關於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見》。9月,毛澤東同民主黨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談,指出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必經道路。10月,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召開了會員代表大會,大會傳達了中共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營工業企業多數已經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在商業方面,則在國家掌握一切重要貨源的情況下,通過使私營商業執行經銷代銷業務的方式向國家資本主義商業轉變。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的趨勢。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區黨委負責人會議,加強了對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領導。這時,農業合作化高潮的興起,最後地斷絕了資本主義和農村的聯系,資本主義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條件已經成熟。全行業公私合營,是國家資本主義的最高形式,是使資本主義所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步驟。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接著,上海、天津、廣州、武漢、西安、重慶、沈陽等大城市以及50多個中等城市相繼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國全行業公私合營的私營工業已達到99%,私營商業達到85%,基本上完成了對資本主義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後發出一系列指示,對民族工商業者的選舉權、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業者在不太勉強的情況下接受社會主義,從而保證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中,也存在著過急過快和過粗的問題。同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還順利地開展和完成了對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為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創造了條件。
⑺ 論述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意義
20世紀社會主義制度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
(1)社會主義開始作為一種新回的社會制度發揮著重要的答歷史作用。
社會主義國家人口曾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領土面積達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工業總產值約佔世界的2/5,國民收入約佔世界的1/3。逐步改變著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進一步削弱了資本主義的統治基礎,賦予當代世界的發展以新的內容。
(2)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大大遏制了帝國主義在全世界的擴張。
社會主義力量積極參與國際政治活動,不斷挫敗帝國主義的圖謀和野心。社會主義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就是有力證明。昔日資本主義獨霸世界、一統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3)社會主義力量堅定支持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推動著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00多個殖民地國家獲得了民族獨立,使第三世界成為當今世界上不容忽視的新興政治力量。社會主義本身的巨大成就,也推動了世界歷史在新時代的進步。
(4)社會主義在當代引導著世界人民的前進方向。
社會主義作為時代的旗幟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武器,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在今後長時間內引導著世界人民的前進方向。
⑻ 試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歷史意義希望一定要看好問題,有回答的但是回答的不到點子上,希望高手指點!
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回病而產生的一答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即意義。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
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第四,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並用低價商品摧毀弱小國家的民族企業,用堅船利炮把它們變為自己的附屬,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不等價交換。而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⑼ 簡述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論證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規律中對未來社會主義的基本輪廓即什麼是社會主義作過科學的預測。關於這方面的基本思想包括:未來共產主義的發展階段,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和未來新社會的本質等。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將經歷兩個階段,即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馬克思和恩格斯預見的未來社會主義社會具有以下重要特徵: (一)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物質前提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未來社會主義「是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奪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①他們還認為,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將得到巨大的發展,因為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已被打破。生產力的充分發展為社會成員過上富足的生活提供了物質保證。 (二)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由社會佔有。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可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這里的私有制是指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資本家私人佔有制。他們還用「財產公有」或「財產共有」等提法來表達生產資料公有制,他們認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區別。 (三)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社會的分配方式取決於社會的生產方式。未來社會主義社會因為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所以相應地在消費資料的分配上必然實行按勞分配。他們認為,按勞分配原則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的按資分配原則的否定。但是按勞分配從未來共產主義發展的眼光來看還是有局限的。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了社會財富充分涌流,人們思想境界極大提高,這時社會將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四)社會主義社會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生產。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由於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生產資料社會直接佔有,這就消除了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從而可以做到有組織地進行社會生產,克服了資本主義生產無政府狀態的弊病。由於私人勞動直接成為社會勞動的組成部分,不需要通過中間環節,因此,社會主義社會商品和貨幣退出經濟生活。 (五)社會主義的國家開始消亡。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專政是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過渡時期的國家。由於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消滅了階級和階級差別,因此,作為階級專政工具的國家開始消亡。原來意義上的國家職能發生了根本變化,即「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② (六)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將獲得自由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許多弊端,其中最大的弊端是由於社會片面發展而造成了人的畸型發展,即在社會物質財富日益增長的同時,人的自身價值在不斷貶值。社會主義社會由於實行生產資料社會佔有,社會生產力有了極大發展,消滅了階級和階級差別,消除了奴隸般的社會分工,因而社會成員可以得到自由和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未來社會主義特徵的論述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需要我們加以把握。第一,他們對未來社會主義特徵的論述是一種科學預測,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中來論述社會主義社會的。由於這些論述是依據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而不像空想社會主義者那樣從自己頭腦的想像中來描繪社會主義社會。因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預見是一種科學預測。當然,這種預測也要接受實踐檢驗。第二,他們設想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形態。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特徵的概括是一種理論抽象,是對根本區別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社會內在屬性的理論概括。因而舍棄了各種具體條件和因素。從我們今天的目光看來,這是一個成熟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 列寧曾高度評價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的科學預測。認為這種預測決不是烏托邦的空想。因為「馬克思的全部理論,就是運用最徹底、最完整、最周密、內容最豐富的發展論去考察現代資本主義。自然,他也要運用這個理論去考察資本主義即將到來的崩潰和未來共產主義的未來的發展。」③列寧深刻地指出,「馬克思絲毫不想製造烏托邦,不想憑空猜測無法知道的事情。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的問題,正像一個自然科學家已經知道某一新的生物變種是怎樣產生以及朝著哪個方向演變才提出該生物變種和發展問題一樣。」④1899年列寧在同俄國社會民主黨人論戰時也涉及到對未來社會主義的本質的探索。列寧當時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把土地、工廠等等即全部生產資料變為全社會財產,取消資本主義生產,代之以按照總的計劃進行有利於社會全體成員的生產。」⑤十月革命勝利後,在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俄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由於這種實踐還不充分,列寧對社會主義特徵的探索仍然持謹慎的態度。1918年在俄共(布)七大會上布哈林提出應該在黨綱中詳細論述社會主義特徵。列寧反對這么做。列寧認為,現在社會主義實踐還不充分,只有未來的建設者才能具體描述未來是什麼樣子。今天我們所能知道的只是社會主義一些基本原則,如公有制、按勞分配和人民政權,等等。列寧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並認為,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最重要的特徵。列寧贊成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共產主義發展兩階段論。同時結合俄國實際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本身將經歷若干個階段的思想。他曾經使用過「發達的社會主義」,「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完備形式」和「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等等。 毛澤東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對什麼是社會主義也提出過寶貴的見解。毛澤東在1959年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本身可能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建設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要比建設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可能需要的時間更長。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毛澤東是第一個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作出明確闡述的思想家。他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⑥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最根本特徵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上層建築的特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指導。1962年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要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重要思想。他指出,「社會主義建設,從我們全黨來說,知識都非常不夠。我們應當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積累經驗,努力學習,在實踐中逐步加深對它的認識,弄清楚它的規律。」由於黨內「左」的思想逐步發展並最終占據統治地位,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因此中斷。他曾經提出的許多涉及到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寶貴思想也因此陷入了迷誤。 二、鄧小平理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揭示 1980 年鄧小平首次論及社會主義本質問題。他指出,社會主義是個很好的名詞。但是,如果我們在實踐中搞不好,理論上不能正確理解,不能採取正確的政策(包括體制),那麼也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1985年他再次談到了這個問題時指出:「我們的經濟改革,概括一點說,就是對內搞活,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是活了社會主義,沒有傷害社會主義的本質。」⑦1990年鄧小平又進一步論述了社會主義本質這個問題。他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⑧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被寫進了黨的十四大報告,表明我們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已形成共識。 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是對以往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關於社會主義認識所作的高水平、深層次的提煉。因為這種提煉是對社會主義根本屬性作了科學的概括。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一個突出,三個統一)。 (一)突出強調了社會主義社會要發展生產力。它糾正以往離開生產力的發展一味強調生產關系變革的「左」的錯誤認識,強調了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生產關系、上層建築的調整、建設,都要服務於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要求。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的恢復。 (二)體現了解放生產力與發展生產力的統一。這是對以往認識的一個突破。以往認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的任務就是在新的生產關系保護下發展生產力。事實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以後,由於存在制度、
⑽ 論述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
1、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力量。
3、完成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4、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5、社會主義制度是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的政治經濟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第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創造了制度條件.
第二,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來階級關系的最根本變革.
第三,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的力量,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第四,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不僅再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創性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第五,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從而開始了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1.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考點延伸】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的最根本變革。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極大地鞏固和擴大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
3. 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佔世界人口l/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4.它不僅再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特性的理論原則和實踐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考點延伸】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一個脫胎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問題的系統回答和正確解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正確運用和創造性發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