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日本的歷史發展由來

日本的歷史發展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07 22:03:23

❶ 日本人的由來

關於日本人的民族來源,尚無定論。

關於日本島居民的民族來源,學術界通常的說法是,大約從新石器時代日本島才開始有居民,最早的日本居民是從北方大陸移來的通古斯人,以後有馬來人從南方渡海而來,大約從公元前一千紀後半開始,就不斷有中國和朝鮮人移居日本。

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問題,在中國古代典籍特別是《山海經》中有著豐富的記載。《山海經》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獻典籍之一,它記錄了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山川地形地貌、物產和民族分布,以及相應的歷史故事,涉及的年代包括周朝、商朝、夏朝直至先夏時期(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

其中周朝文獻《海內北經》明確記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而《山海經》的其它篇章則記述著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跡。

帝禹時代的地理大發現壯舉(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規模最大的地理考察活動),不能排除伴隨有華夏居民向東海諸島嶼(包括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遷徙的可能。

(1)日本的歷史發展由來擴展閱讀:

關於日本人自稱和族(大和民族)的來源,《辭海》注謂:大和,日本之別稱,簡稱和,本畿內五國之一,在今奈良縣轄境平安奠都,(公元794年)以前世世都此,故名。

「和」的字義甚多:《實用漢字字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解釋為:溫和,和諧,講和,古代車上的鈴鐺,古代軍隊的營門,棺材兩頭的板,兩數相加之數,衣帶,跟隨,相同,連,指日本(和族,和服),姓氏,跟著唱,詩詞的一種格式,和牌(麻將術語),和泥,和葯,量詞(煎葯的次數)。

《辭海》(中華書局)解釋為:相應也,平也,調也,解也,不剛不柔曰和,心不爭也,溫也,與也,小笙也,軍門也,鈴名,棺題曰和,和數,日本之別稱,姓氏,聲相應也,調合也,和味也。綜上所述,「和」的本義為相應,它是形聲字,意為聲相呼應。

❷ 日本歷史的起源

從體質結構來看,諸種見解大致可分三類:

1、「人種更替說」,認為在日本列島曾發生一次乃至兩次人種更替。如在19世紀80年代,解削學家小金井良精認為,在繩紋時代生活於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繩紋時代後他們被大陸來的其他人種驅趕往北方。

2、「混血說」,認為「原日本人」(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在繩紋時代之後,與大陸或南洋諸島移居來的其他人種混血,逐漸形成現代日本人。醫學家清野謙次首先提出「混血說」,直至20世紀30年代,仍為學界主流。

3、「演變說」,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人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其體質逐漸演變,成為彌生時代人、古墳時代人乃至現代日本人。它更為重視人種的繼承性,既不贊同「人種更替說」。二戰後,東京大學人類學研究室的長谷部言人和鈴木尚教授持此說,至今對學界仍有影響。

(2)日本的歷史發展由來擴展閱讀:

1、從各時代日本人的體質結構來看,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是毫無疑義的。考古學已證明在10萬年乃至20萬年以前(即舊石器時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島生息。但是,由於尚無這一時期的人類骨化石的發現,因而無從了解其體質特徵。

2、目前,在日本列島發現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豐橋市牛川町發現的「牛川人」,約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具有「占人」的特徵。除「牛川人」外,在日本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聖岳人」,其生活時代均不超過3萬年前。

3、它們的體質特徵是身材較矮。例如,在沖繩島發現的「港川人」,距今約18000年,男性身高約155厘米.女性約144厘米。與中國大陸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較,他們更類似於在中國廣西發現的身材較矮的「柳江人」。

4、可以認為,在冰河期海面較低而出現陸橋時,「古蒙古利亞人」(廣泛分布於東南亞)之一部,從中國大陸南部移居到沖繩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們便是繩紋時代日本人的母體。

❸ 日本的歷史發展歷程

1546年4月20日,河越之戰,北條氏康擊敗上衫憲政、上衫朝定、足利晴信聯軍
1546年12月,毛利元就把家督讓給嫡子毛利隆元
1547年9月22日,迦納口合戰,齋藤道三擊敗織田信秀
1548年2月14日,上田原合戰,村上義清擊敗武田晴信(武田信玄)
1548年3月19日,小豆坂合戰,今川軍戰勝織田軍。
1549年2月24日,織田信長和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結婚
1549年7月3日,佛朗西斯科-桑比埃爾在鹿兒島登上日本土地
1549年11月10日,今川和織田人質交換
1549年11月,江口之戰,三好長慶擊敗細川晴元
1550年7月13日,毛利元就開始肅清井上元兼一門
1550年10月1日,武田晴信(武田信玄)在戶石城擊敗村上義清
1551年3月3日,織田信秀死亡,織田信長繼承家督
1551年5月26日,武田軍真田幸隆用計攻下戶石城,村上義清逃往越後
1551年9月1日,陶隆房(陶晴賢)謀反,大內義隆自殺
1552年1月,上杉憲政逃往越後
1552年3月1日,大內義長繼承大內家家督,陶隆房改名為陶晴賢
1553年閏1月13日,織田信長家臣平手政秀諫死
1553年4月20日,齋藤道三和織田信長在正德寺會面
1553年8月,第1次川中島合戰
1554年3月、武田、今川、北條的三國同盟成立,史稱善德寺的會盟
1555年4月20日,織田信長攻下清洲城
1555年7月19日,第2次川中島合戰
1555年10月1日,嚴島海戰,毛利軍勝利,陶晴賢自殺
1556年4月20日,長良川合戰,齋藤義龍軍擊敗齋藤道三軍,齋藤道三戰死
1556年8月24日、稻生之戰,織田信長軍擊敗織田信行軍
1557年4月3日,毛利元就擊敗大內義長,大內義長自殺
1557年8月,第3次川中島合戰
1557年11月,織田信行再次謀反,被織田信長殺死
1559年2月,織田信長單身上洛,拜見將軍足利義輝
1559年4月,長尾景虎(上衫謙信)單身上洛,拜見將軍足利義輝
1559年,北條氏康隱居
1560年5月19日,桶狹間合戰,織田軍戰勝今川軍。今川義元戰死
1560年6月15日,長宗我部國親死亡,長宗我部元親繼承家督
1561年3月,長尾景虎(上衫謙信)攻擊小田原城未果
1561年閏3月,長尾政虎(上衫謙信)繼承關東管領上杉家,改姓上衫
1561年4月13日,森邊之戰,織田信長軍擊敗齋藤龍興軍
1561年8月3日,木下藤吉郎(豐臣秀吉)和寧寧結婚
1561年9月10日,第4次川中島合戰,上衫輝虎(上衫謙信)單騎突入武田軍本陣,武田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和軍師山本勘助(山本晴信)戰死
1561年11月,毛利軍擊敗大友軍
1562年1月11日,織田信長和松平元康(德川家康)結盟,史稱清洲同盟
1563年7月,織田信長在小牧山築城
1564年1月9日,第2次國府台之戰,北條軍擊敗里見軍
1564年2月28日,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平定三河一向一揆
1564年8月,第5次川中島合戰
1565年4月17日,毛利軍包圍月山富田城
1565年5月19日,松永久秀和三好三人眾暗殺足利義輝
1566年2月19日,足利義秋(足利義昭)還俗
1566年4月,織田信長向朝廷獻金
1566年9月24日,織田信長家臣木下藤吉郎(豐臣秀吉)在墨俁一夜築城成功
1566年9月29日,武田軍攻下箕輪城,劍聖上泉秀剛下野,改名上泉信剛
1566年11月21日,尼子家向毛利軍降伏
1566年12月,松平家康改姓德川
1567年3月,織田軍進攻伊勢
1567年5月,織田、德川家通婚
1567年8月3日,伊達政宗誕生
1567年8月15日,織田軍攻下稻葉山城,並改名岐阜,織田信長遷居成到岐阜城
1567年8月23日,三船台之戰,北條軍擊敗里見軍
1567年9月,織田和淺井結盟,阿市嫁給淺井長政
1567年10月19日,武田信玄嫡子武田義信自殺
1568年2月,織田軍平定北伊勢
1568年7月27日,織田信長在美濃立政寺迎接足利義昭
1568年9月7日,織田信長出軍上洛
1568年9月14日,織田軍平定近江
1568年9月26日,織田軍入京
1568年10月18日,足利義昭繼任征夷大將軍
1568年12月13日,武田軍攻下駿府城
1569年1月5日,三好軍攻擊京城,被織田軍擊敗
1569年2月27日,二條城開始築城
1569年5月17日,德川軍攻下掛川城,今川家滅亡
1569年10月1日,武田軍包圍小田原城
1569年10月6日,三增合戰,武田軍擊敗北條軍
1570年1月25日,足利義昭發書征討織田信長
1570年4月20日,織田軍包圍京城
1570年4月27日,越前討伐中,織田軍得到淺井長政背叛的消息全軍撤退
1570年4月28日,金崎之戰,殿軍的木下藤吉郎(豐臣秀吉)成功撤退
1570年5月21日,織田信長在返回途中被狙擊
1570年6月4日,柴田勝家在長光寺城擊敗六角軍
1570年6月28日,姉川之戰,織田、德川聯軍擊敗淺井、朝倉聯軍
1570年9月12日、石山本願寺發出織田信長舉兵
1570年11月21日、伊勢一向一揆殺死信長的弟弟織田信興
1571年6月14日,毛利元就病死,享年75歲
1571年9月12日,織田軍防火燒毀比叡山延歷寺
1572年9月,織田信長向足利義昭送17條要求
1572年10月3日,武田軍發兵病上洛
1572年12月23日,三方原之戰,武田軍擊敗德川軍
1573年2月,足利義昭舉兵
1573年4月12日,上洛途中武田信玄病死,享年53歲
1573年7月18日,織田信長流放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
1573年8月17日,織田軍攻下朝倉家本城一承谷城,朝倉義景自殺,朝倉家滅亡
1573年8月28日,織田軍攻下淺井家本城小谷城,淺井家滅亡
1574年3月28日,織田信長得到蘭奢待(蘭奢待,裡面藏有東大寺三個字)
1574年6月17日,武田軍攻下德川軍的高天神城
1574年9月29日,織田軍平定長島一向一揆
1575年5月21日,長篠合戰,織田、德川聯軍擊敗武田軍
1575年7月,長宗我部元親統一土佐
1575年8月19日,織田軍平定越前一向一揆
1575年11月28日,織田信長把尾張、美濃2國封給嫡子織田信忠
1576年1月,織田信長開始築安土城
1576年2月23日,織田信長移居安土
1576年7月13日,第1次木津川口之戰,毛利水軍擊敗織田水軍
1577年8月17日,織田信長配下的松永久秀謀反
1577年9月17日,上杉軍統一能登
1577年9月23日、手取川合戰,上杉軍戰勝織田軍
1577年10月10日,織田軍攻下信貴山城落城,松永久秀在天守閣自爆而死
1578年3月13日,上杉謙信病死,享年49歲,後繼者們爭權爆發御館之亂
1578年7月3日,織田軍攻下上月城,尼子勝久自殺
1578年7月16日,第2次木津川口之戰,織田水軍擊敗毛利水軍
1578年10月21日,織田信長配下的荒木村重謀反
1578年11月11日,耳川之戰,島津軍擊敗大友軍
1579年3月24日,御館之亂結束,上杉景勝繼承家督
1580年1月17日,織田信長配下羽柴秀吉(豐臣秀吉)軍攻下三木城,別所長治自殺
1580年4月9日,本願寺顯如退出石山本願寺
1580年8月12日,織田信長流放佐久間信盛
1581年10月25日,織田信長配下羽柴秀吉軍利用斷糧的計謀攻下鳥取城
1581年3月11日,織田、德川、北條聯軍戰勝武田軍,武田勝賴自殺,武田家滅亡
1581年5月15日,德川家康到安土拜訪織田信長
1581年5月29日,織田信長進入京城本能寺
1582年6月2日,明智光秀謀反,織田信長在京城本能寺戰死,享年49歲,史稱本能寺之變
1582年6月2日,織田信忠因為救出織田信長失敗自殺
1582年6月3日、柴田勝家軍攻下上杉家的魚津城,第二天才知道本能寺之變
1582年6月4日,本能寺之変3天後羽柴秀吉(豐臣秀吉)軍得知情況,和毛利講和
1582年6月4日,備中高松城落城,城主清水宗治自殺,羽柴秀吉(豐臣秀吉)軍開始急速撤退
1582年6月5日,明智軍佔領安土城
1582年6月13日,山崎合戰,羽柴軍擊敗明智軍
1582年6月13日,撤退途中的明智光秀在京城小栗棲被農民殺死,享年55歲
1582年6月15日,明智軍坂本城落城,明智一族滅亡
1582年6月15日,織田信雄軍防火燒毀安土城
1582年6月18日,神流川之戰,滝川一益軍被北條軍擊敗
1582年6月27日,清洲會議,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力推織田三法師繼承家督,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決裂
1583年4月21日,賤岳合戰,羽柴軍擊敗柴田軍
1583年4月24日,柴田勝家本城北之庄城落城,柴田勝家自殺
1583年9月1日、羽柴秀吉(豐臣秀吉)開始築大坂城
1584年3月18日,沖田畷之戰,島津軍擊敗龍造寺軍,龍造寺隆信戰死。
1584年4月9日、小牧長久手之戰,德川軍擊敗羽柴軍,池田恆興、森長可戰死
1584年10月,伊達政宗繼承家督
1584年11月,織田信雄和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單獨講和
1584年2月,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講和
1585年7月11日,羽柴秀吉(豐臣秀吉)任關白
1585年8月6日,長宗我部元親向羽柴秀吉降伏
1585年閏8月2日,真田昌幸在上田城戰勝德川軍
1585年11月12日,德川家重臣石川數正出奔到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家
1585年11月17日,人取橋之戰,伊達軍苦戰擊敗二本松、蘆名、佐竹聯軍
1586年7月27日,岩屋城之戰,大友家得高橋紹運帶領700人和島津軍20000人作戰,全軍陣亡
1586年10月17日,德川家康向羽柴秀吉(豐臣秀吉)臣服
1586年12月13日,戶次川之戰,島津軍擊敗羽柴秀吉(豐臣秀吉)配下仙石秀久軍
1586年12月19日,羽柴秀吉任太政大臣天皇賜姓豐臣(豊臣)
1587年5月8日,島津義久向豐臣秀吉臣服
1587年6月19日,豐臣秀吉下令流放天主教徒
1587年10月1日,豐臣秀吉召開北野大茶會
1587年12月3日,豐臣秀吉頒布關東奧州戰事禁止令
1588年4月18日,後陽成天皇行幸聚樂第
1588年7月8日,豐臣秀吉頒布刀狩令
1589年6月5日,摺上原之戰,伊達軍擊敗蘆名軍,蘆名義廣逃往常陸
1589年10月23日,北條家家臣豬俁邦憲奪取真田家支城名胡桃城
1589年11月24日,豐臣秀吉向北條家宣戰
1590年4月7日,伊達政宗殺死弟弟小次郎
1590年6月9日,伊達政宗向豐臣秀吉臣服
1590年7月5日,北條氏直向豐臣軍投降,小田原城落城,北條氏政切腹自殺
1590年8月9日,豐臣秀吉任命黑川城奧州仕置,日本統一
1591年1月22日,豐臣秀長病死
1591年2月28日,千利休自殺
1591年8月5日,豐臣秀吉之子鶴松死亡
1591年8月21日,豐臣秀吉頒布身分統制令
1591年9月4日,平定九戶政實之亂
1591年9月16日,豐臣秀吉下令出兵朝鮮,史稱文祿之役
1591年10月,豐臣秀吉開始在名護屋築城
1591年12月27日,豐臣秀吉把關白之職讓給豐臣秀次,自任太閣(太閣立志傳的由來)
1592年3月4日,日本軍開始向朝鮮渡海
1592年5月2日,日本軍一番隊小西行長進入漢城
1592年7月22日,豐臣秀吉之母大政所死亡
1593年閏3月,豐臣秀吉移居伏見城
1593年4月18日,日本和朝鮮簽訂休戰協定
1593年8月3日,豐臣秀賴誕生
1595年7月8日、關白豐臣秀次自殺
1595年8月2日,豐臣秀次一族在九條河原被斬首
1596年閏7月13日,伏見地震
1596年9月1日,日本和朝鮮和平交渉決裂
1596年9月2日,日本再次向朝鮮出兵朝鮮,史稱慶長之役
1596年9月,聖-費力派號在土佐靠岸
1596年11月,長崎26名基督教徒被斬首,史稱26聖人殉教
1597年1月,日本軍開始渡海
1597年2月,豐臣秀吉發表慶長之役的陣立書
1598年1月4日,朝鮮蔚山城之戰
1598年3月15日,醍醐賞花會
1598年7月15日,豐臣秀吉要求諸大名對豐臣秀賴誓忠
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死亡,享年62歲
1598年8月25日,豐臣五大老宣布撤軍朝鮮
1598年11月25日,日本軍從朝鮮撤退
1599年閏3月3日,前田利家死亡
1599年閏3月4日,加藤清正等七將對石田三成官邸發動襲擊
1600年3月16日,荷蘭船立夫迪號在豐後國佐志生靠岸
1600年4月10日,德川家康會見維利阿姆-阿達姆斯
1600年5月7日,德川家康向上杉景勝發出討伐令
1600年6月16日,德川家康向大坂城出兵
1600年7月17日,石田三成、毛利輝元為總大將,向德川家康宣戰
1600年7月25日,會津討伐軍小山評定,做出向石田三成征伐的決定
1600年8月1日,西軍的伏見城落城,德川軍鳥居元忠自殺
1600年8月23日,東軍的岐阜城落城,織田秀信降伏
1600年9月15日,關原合戰,東軍戰勝西軍被捕
1600年10月1日,石田三成等3人被斬首
1602年5月1日,德川家康命人在二條築城
1603年2月12日,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
1603年7月28日,豐臣秀賴和家康的孫女千姫結婚
1604年5月3日,幕府、糸割符制度的確立
1604年7月17日,德川家光誕生

1605年4月16日,德川秀忠繼任二代將軍
1607年5月6日,德川家康向朝鮮發出國書
1607年7月3日,德川家康遷居城駿河
1609年3月,對馬的宗家朝鮮簽訂己酉約條締結
1609年4月5日,在島津軍前,琉球王朝降伏
1609年7月25日,德川家康許可和荷蘭貿易
1611年3月28日,德川家康和豐臣秀賴在二條城會面
1611年6月24日,加藤清正死亡,享年50歲
1612年3月21日,因為朱印狀偽造之罪,本多正純與力岡本大八被火刑
1613年4月25日,大久保長安死亡,享年69歲
1614年7月21日,方廣寺鍾銘事件
1614年11月15日,大坂冬之陣開始
1614年12月19日,雙方講和
1615年5月5日,德川家康從二條城出陣,史稱大坂夏之陣
1615年5月8日,德川軍攻下大坂城,豐臣秀賴自殺,日本戰國結束
1616年4月17日,德川家康死亡,享年75歲
1624年9月6日,高台院寧寧(豐臣秀吉的正室)死亡,享年83歲
1632年1月24日,德川秀忠死亡,享年54歲
1636年5月24日、伊達政宗死亡,享年70歲

❹ 日本的由來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歷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歷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日本天皇古墳是否埋藏著秘密 這次關於天皇祖先血統的爭論再起,是因為關於天皇古墳的公開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許多年來,日本考古學界一直想對天皇古墓進行考古研究,但卻遭日本宮內廳無一例外的拒絕,理由是「皇室古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禁地」。 天皇古墓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據報道,5月9日的台灣日本研究所,5月17日的英國《泰晤士報》和5月18日的新加坡《聯合晚報》報道不約而同地對此進行了報道,聲稱日本天皇的古墓里可能隱藏著三大秘密: 第一大秘密是豐富的寶藏:天皇古墓里可能隱藏著大量的寶藏———鑲嵌著黃金的寶劍、翡翠寶石、精心製作的冠冕,以及用黏土雕塑的人和動物小雕像,也許還有來自中國和朝鮮的神聖鏡子,有精美的老虎和龍的壁畫,和神化了的天皇遺骸。

❺ 介紹一下日本的起源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歷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歷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日本天皇古墳是否埋藏著秘密

這次關於天皇祖先血統的爭論再起,是因為關於天皇古墳的公開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許多年來,日本考古學界一直想對天皇古墓進行考古研究,但卻遭日本宮內廳無一例外的拒絕,理由是「皇室古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禁地」。

天皇古墓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據報道,5月9日的台灣日本研究所,5月17日的英國《泰晤士報》和5月18日的新加坡《聯合晚報》報道不約而同地對此進行了報道,聲稱日本天皇的古墓里可能隱藏著三大秘密:

第一大秘密是豐富的寶藏:天皇古墓里可能隱藏著大量的寶藏———鑲嵌著黃金的寶劍、翡翠寶石、精心製作的冠冕,以及用黏土雕塑的人和動物小雕像,也許還有來自中國和朝鮮的神聖鏡子,有精美的老虎和龍的壁畫,和神化了的天皇遺骸。

第二大秘密是部分天皇古墓「身份不確定」:據宮內廳最新公開的文件顯示,很多在19世紀確認的皇室古墓看來「並非真正皇室古墳」!盡管這些文件沒有明確下結論,但卻應驗了多年來日本考古界的懷疑。

第三大秘密是古墓里可能有日本天皇的起源證據:天皇古墓非常有可能隱藏著日本天皇的起源證據。早有日本考古專家懷疑,早期的日本天皇非常有可能是中國人或者朝鮮人。

湯重南介紹,日本天皇是國家的象徵,所以一直不允許隨便挖掘王陵。但是越不讓挖就越引起人們的猜測。而且焦點集中到日本早期天皇的血統問題,認為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早期天皇是不是外來人?

那麼,繼體天皇是不是中國人?或者是日本民族之外的外來人?

雖然有各種傳說,比如說徐福東渡成為日本天皇。但是歷史的蛛絲馬跡讓湯重南研究員傾向認為,繼體天皇是朝鮮人的可能性更大。

據現今的考古證據,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當時處於部落戰爭時期,由於生產力比較發達,所以來自中國和朝鮮的部落大王可能在戰爭中占據有力的位置,最終統一其他部落,並進而成為第一個天皇。

長期以來,日本國民一直以為,日本皇室擁有純正的血統。事實上,就連日本天皇本人曾經也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祖先來自古代朝鮮皇室的成員,當時明仁天皇68歲生日這天撫今追昔,談起了自己的先祖。他說,「就我而言,我感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據日本編年史記載,(日本)桓武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

史學界對明仁天皇的聲明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日本京都一所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廣司田中說,普通日本國民幾乎不知,日本和朝鮮的古代皇室有血緣關系。

相關鏈接

神秘的日本天皇古墳

日本全國各地有超過20萬個古墳,大多是公元250年至538年間建成。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內的896個皇室墳地。有權威學者認為,在古代天皇陵墓中,只有天智天皇陵墓和天武天皇陵墓兩處是正確的。

繼體天皇陵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宮內廳在日本歷代天皇陵墓要覽中認為繼體天皇陵墓是位於太田茶臼山的古墳,而日本學者則普遍認為繼體天皇陵墓是今城冢古墳。

日本學者極力呼籲公開日本皇室古墳真相,但是宮內廳認為天皇陵墓是皇室固有的財產,而不是把它當作國民共有的文化財產。

掩藏於日本大王墳墓和天皇陵墓的歷史背景深不可測。學者認為,天皇陵墓包含著再構築近年來爭論不休的王朝論的珍貴史料。

其中有一處HO-KENOSAN古墳,全長90米的前方後圓墳,是公元240年左右建造。在這一古墳發現了被稱為石圍木郭的埋葬設施,復原之後如圖所示。這種形式在朝鮮半島南部同樣存在。由此可以推斷大和王朝和朝鮮半島之間曾有關聯。在日本,有一種聲音認為,天皇家族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某一部落民族。

❻ 日語的起源和發展

關於日語的起源,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明治時代的日本人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但阿爾泰語系這個說法已經普遍遭到否定。霍默·赫爾伯特(Homer Hulbert)和大野晉(Ōno Susumu)認為日語屬於達羅毗荼語系。西田龍雄(Nishida Tatsuo)認為日語屬於漢藏語系,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認為日語屬於日本-高句麗語系(即扶余語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Leon Angelo Serafim)認為日本語和琉球語可以組成日本語系。所以關於日語具體的起源,日本自己都還沒有搞清楚!
有語言,必然伴隨著文字。當然,在某些民族或者部落,可能只有語言而沒有具體的文字。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兩者是必須同時存在的。公元3世紀以前,日本就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當時處於新石器時代和奴隸社會,社會規模較小,沒有文字不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的阻礙。但隨著社會規模的擴大,以及社會結構的發展,文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到了奴隸社會中期,日本人開始嘗試創造自己的文字。但遺憾的是,盡管他們絞盡腦汁,都沒有創造出讓他們自己滿意的文字。日本人發現要創造出系統性的文字,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於是他們就放棄了!
到了公元3世紀初期,中國的漢字傳入日本,這才給日語的發展帶來轉機。日本人想,既然自己創造不出一種文字,乾脆就借用漢字吧!但由於兩國存在文化差異,直接用漢字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日本用了一種我們古人學漢字也會用的方法,用漢字標讀音。日本通過漢字來表示日語的發音,這就是日語中假名的由來。
但這樣的方法用起來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漢字有許多的多音字,這就導致了一句話可能對應多個文字,容易引起混亂。再加上漢字的書寫比較復雜,掌握起來也很難。隨著日本對漢字有進一步的了解後,他們逐漸能把相同意義的詞語聯系起來。比如日本人知道「山峰」的「山」跟他們日語裡面「やま」這個發音描述的東西是一樣的,都是表示「山」這個物體。於是他們就用漢字「山」來作為「やま」這個發音的文字。我們中國的漢字也是一個長遠的發展過程,由繁到簡。日本人也開始對漢字的寫法做了簡化,這就是片假名的由來。就是將漢字簡化成楷書的的偏旁部首。
後面日語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國家的語言,比如英語,荷蘭語等等,但主體上還是漢語。總的來說,日語的發展和漢語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日本的確是一個善於學習別人長處的國家

❼ 日本的由來是從什麼時期開始發展的

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為了長身不老,要徐福去海外求仙,當時徐福帶著3000個男女去,到了回最後,只有答徐福一人回來,卻不見到3000男女,而現在有專家認為,日本人會不會是當年徐福帶去的3000男女的後代,日本人會不會是我們的後代,而日本的歷史到了公元700年以後就開始的了,那是我們的歷史還在唐朝

❽ 日本國來歷的傳說

秦始皇派方士徐福去求取長生葯,徐福東渡日本,帶去了500童男,500童女,就呆專那裡了,沒有再屬回到秦始皇的身邊。好像就是這么來的吧 以下為網路版本 如果說的是「日本」這一名詞的由來,那就是古代日本人認為太陽從日本的大地升起,自己的國家是日出之國,故名「日本」。 在我國古代,起先稱日本為「倭」,較早見於文獻的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山海經·海內北經》)成王之時,越裳獻雉,倭人貢暢。(王充:《論衡·恢國篇》)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漢書·地理志》)自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倭立傳以來,史不絕書,中國人對東方海中倭國的情況,逐漸有了具體而深入的認識,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也益見頻繁起來。 我國古代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上引文獻均未作說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詩經·小雅·四牡》雲:「四牡

❾ 日本近代歷史的起源

一般認為, 1853年的「黑船來航」是日本近代的開端。

在這以前,日本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孤立。為防範西方殖民者對日本的滲透進而對封建統治產生危害,德川幕府在1640年前後先後5次頒布「鎖國令」,統制貿易,嚴禁日本人的對外交往,取締基督教和驅逐外國人,僅開放長崎一地允許荷蘭、中國和朝鮮進行有限的來往。

幕藩體製作為德川幕府的統治方式,在早期是行之有效的。它給日本帶來了兩個多世紀與世無爭的繁榮與和平。 18世紀前後,工商業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它給商人和手工業者帶來了財富,卻把貧困留給了領主和武士。幕藩體制開始日益陷入危機之中,雖多次改革幕政和藩政也未奏效。農民暴動在1801—1868年間高達508次。糧價偏高經常引起城市貧民的「米騷動」,以1837年大鹽平八郎暴動最著名。部分生活日漸窮窘的下級武士「恨主如仇敵」,成為以後討幕維新的中堅。由荷蘭人傳來的蘭學(西方科技和文化知識)使人大開眼界,早期傳入的宣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督教,令人對封建等級不滿。幕府為鞏固統治倡導儒家倫理,卻適得其反地讓人懷疑其統治的正統性。多少年來已存在的神道又流行了,人們認為天皇才是諸神之王的太陽神——天照大神的正宗後裔。

1853年7月,柏利指揮的美國艦隊,迫使幕府於次年簽訂《日美親善條約》而開港。英、俄、荷相繼仿效。1858年以美國為首的列強又強簽了不平等的《安政條約》。日本陷於嚴重的民族危機,幕府頓時內外交困。主要由薩摩、長州兩藩下級青年武士構成的討幕派,乘機將國內所有的不滿導向屈從列強的幕府。1867年,明治天皇在薩摩、長州等藩的支持之下頒布了「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廢除幕府,一切權力復歸天皇。次年,新政府在軍事上徹底擊潰了幕府。

1868年4月,天皇祭祀天地神明並宣誓施政綱領《五條誓文》,其中,「破舊有之陋習,基於天地之公道」和「求知識於世界」,表明了新政府仿照西方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決心。同年,政府組織法——《政體書》頒布,在中央設立號稱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太政官」,在地方實行府、藩、縣三治制。次年,政府誘迫各藩主向天皇「奉還版(領地)籍(人民)」。1871年強令「廢藩置縣」,由中央委派知事管理新劃分的3府72縣。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基本形成,討幕派出身的藩閥官僚掌握了政府的實權。為建立一個在實力上能和列強分庭抗禮的國家,明治政府在「富國強兵」的口號下實行了改革。1873年頒布《徵兵令》,廢除了武士們壟斷軍事的特權,建立了近代常備軍。1873年頒《地稅改革法》,承認農民的土地私有權,以貨幣定額地稅取代按收獲量課實物稅。近代土地制度自此建立。占政府歲入80%的地稅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大項。政府畢盡「誘導獎勵之力」倡導和扶持「殖產興業」。在工礦、交通、通訊等基礎部門和軍事部門實行官營,建立了近代大工業。為扶助私人資本,除提供無息貸款和巨額補貼外,還將國營企業廉價轉讓給三井、三菱等大財閥,奠定了向大資本集中的基礎。以引進歐美技術、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為目的的「文明開化」政策,導致了以「四民平等」為內容的封建等級身份制的廢除。對平民取姓、擔任官職等限製取消了,武士的俸祿和帶刀的特權也被廢止。1872年頒《學制》,要求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1879年頒《教育令》明文規定義務教育。在本世紀初基本上實現了初等教育的普及。在學校的規模和教學內容的西化方面,中、高等教育亦有長足發展。為盡快獲取西方科技知識,政府不惜重金大批選派留學生和聘請外國專家。但同時強調的軍國主義教育,卻留下了後患。

改革在70年代中期開始遭到失意武士的強烈反對。一方面是留戀特權的士族的武裝叛亂,先後有1874年佐賀之亂, 1876年的荻、秋月、神風連之亂,以及1877年西鄉盛隆領導的鹿兒島叛亂;另一方面是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影響的士族在言論上的反抗——士族民權運動,後發展為全民性要求制訂憲法、請開國會的自由民權運動。兩方面均遭政府鎮壓,但後者促使政府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在確立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同時,也容許最低限度的基本人權,設立權力極其有限的議會。近代天皇制在法律上確立。

改革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19世紀80年代後期,紡織工業出現。90年代後期,重工業初具規模,分別以美國和中國作為絲和棉織品為出口對象的對外貿易迅猛增長。到本世紀初,長達一萬公里的鐵路網基本覆蓋了全國。國力的增長導致了國內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野心的膨脹。從1894年開始收回治外法權和部分稅權,到1911年恢復關稅自主權為止,全面收回了國權,淪為殖民地的危機得以擺脫。1876年入侵朝鮮強簽《江華條約》, 1878年無視中國的主權並吞琉球。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擊敗清王朝而取得亞洲領導地位,割取了台灣並攫取2萬萬兩賠款和3千萬兩「贖遼費」。1904年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開始跨入列強行列。1910年並吞朝鮮,版圖迅速擴張。

作為在非西方世界實現西方式政治和經濟近代化的傑出範例,近代日本受到世界,尤其是正致力於現代化的第三世界的注目。

❿ 日本起源及發展歷史

日本國的起源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共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了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

閱讀全文

與日本的歷史發展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