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正規就業
非正抄規就業是指失業人員以個人或組織起來的方式參與社區的便民利民服務、城市管理服務、家政服務,為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各種臨時性、突擊性勞務,以及以家庭手工業、工藝作坊等個人自謀職業、合作就業方式進行生產自救,但又無法建立或暫無條件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一種就業形式。
2. 非正規就業的介紹
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就業行為,稱為非正規就業。
3. 非正規就業的相關問答
一般就業抄和非正規就業的區別?
《勞動襲法》頒布後已經取消了「正式工」和「臨時工」的區別,即無所謂「一般就業和非正規就業的區別」,凡是和單位成立勞動關系(僱傭關系)的都是「正式工」,都要按照法律規定支付工資。如果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按照勞動部頒布的《 關於發布《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通知 》 第二條第(一)項規定「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即招用後故意不按規定訂立勞動合 同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後故意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的」,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你可以根據法律規定到當地勞動局投訴,要求補簽合同的同時,賠償相應的損失。
4. 非正規就業的相關問題
非正規就業為緩解就業壓力和解除貧困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仍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勞動關系鬆散而極不穩定。一方面,非正規就業人員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一般都比較鬆散、不穩定,很多沒有簽訂正規勞動合同,勞動關系隨時可能中止。因此,非正規就業人員經常處在就業和失業的邊緣。另一方面,由於非正規就業人員大部分為低技能勞動力,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非正規就業者之間競爭激烈,進一步加劇了非正規就業的不穩定。
勞動條件差、工資待遇低。非正規就業人員主要依靠體力,從事簡單的生產和服務,他們的勞動條件十分惡劣,而且缺少必要的勞動保護,一般勞動報酬較低,同時經常出現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現象。此外,超過法定工作時間勞動、沒有休息日、被隨意解僱、個人權益和人格尊嚴得不到維護等現象也時有發生,更談不到其他福利保障。 非正規就業人員缺乏來自社會的制度性保護。首先是勞動者權益得不到保護。由於非正規就業人員同用工者之間的勞動關系往往處在社會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之外,也缺乏相應的保護機制,其權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其次,由於各種原因,該群體沒有參與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一方面,很多小型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千方百計逃避為其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另一方面,現行社會保障制度與非正規就業發展的要求也嚴重不相適應。
非正規就業人員技能低,缺少職業培訓以及就業服務。非正規就業人員的文化和技術水平低,很大一部分來自農村以及年齡較大的下崗失業人員,只能從事技能比較簡單的勞動。但是,他們都不能得到來自企業、政府或社區的良好的職業培訓。同時,由於我國勞動力市場管理還不到位,規范的非正規就業勞動力市場尚未建立起來,缺乏政府提供的完善的就業服務,經常遭受各種非法的職業中介組織的侵害。
多頭管理,缺少統一的管理部門。非正規就業幾乎涉及到政府所有的管理部門,如工商、稅務、衛生、城管等等。這些部門都在履行管理職責,但是,目前仍然沒有明確的統一的部門和機構集中管理,統一政策,結果造成多頭管理,政令不一的混亂局面。
涉及非正規就業發展問題的規定操作性不強,缺乏專門的法律政策。在實際工作中,對非正規就業的發展缺乏統籌規劃,已有的規劃涉及非正規就業問題的部分規定得還比較原則,操作性不強;在國家現行的法規政策體系中,對於非正規就業形式沒有專門的規定;已有的一些涉及非正規就業的法規政策不夠系統和全面;一些政策只是針對特定群體(如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制定的,適用面比較狹窄。
5. 一般來說,我國哪個地區非正規就業的比重大
東莞
6. 什麼叫非正規就業
什麼是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
答: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是指組織以失業人員為主開展生產自救的,幫助其獲得一定收入和基本社會保障的社會勞動組織。
7. 我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根據人民日報的一份資料顯示,從1996年到2007年間,我國外逃官員回有16000人之多,其中省部級官員87人,廳級2200多人答,外逃官員侵吞攜帶的資金有一萬億以上。一萬億,就相當於全國人民每人一千塊錢啊,這真是一群天大的蛀蟲!
8. 今天有人和我說到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那具體是什麼
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簡稱「非正規就業組織」)是指組織本市失業人員專、協保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屬,通過開發社區服務業、家庭工業和工藝作坊等小型製作業、為單位提供社會化服務等進行生產自救,以獲得基本收入和社會保障的一種社會勞動組織。
還有問題就去問問胡燕來律師
9. 什麼叫非正規就業
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是指組織以失業人員為主開展生產自救的,幫助其獲得一定收入和基本社會保障的社會勞動組織。
10. 我國經濟成就
經濟運行正處於新一輪上升期。投資高速增長,消費結構保持升級勢頭,對外貿易增勢強勁,外匯儲備大量增加。
(一)經濟增長進入新一輪上升期。今年1—3季度,盡管受到非典的沖擊,GDP增長率仍然達到了8.5%。預計4季度經濟增長率會繼續提高,運用月度宏觀經濟計量分析模型預測,全年GDP增長率可以達到8.6%。這表明從2002年開始,我國GDP增長率已經穩定在8%以上,經濟運行正處於新一輪周期的上升期。
(二)支柱行業增勢強勁,重化工業化特徵日益明顯。前三季度,電子通信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冶金工業和化學工業等支柱工業實現快速增長,對整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7%。重工業增速明顯快於輕工業,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8.4%,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3.9%,重工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4.37%,比2002年全年水平(60.95%)提高3.42個百分點。1998年以來重工業增長相對於輕工業增長有加速趨勢,重工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不斷提高,今年這一比重的提高幅度更大,說明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一輪重化工業化時期。這一輪重化工業化主要是由工業支柱產業和房地產業快速增長拉動的,與消費結構升級密切相關,具有較強的市場內生機制,將成為未來10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
(三)投資高速增長,消費結構保持升級勢頭。1—3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5%,增幅提高8.7個百分點。投資高增長,主要受重化工業化趨勢和民間投資日趨活躍等因素的拉動。消費增幅受非典影響一度降低,但前三季度累計增長率達到8.6%,同比僅下降0.1個百分點,已經恢復到正常的增長水平,可以認為消費繼續保持了較高水平的穩定增長。盡管有非典沖擊,但消費結構升級態勢比較明顯,1—3季度,建築及裝璜材料類零售額同比增長46.6%,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77.5%,通信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74%,住、行等方面新的消費熱點持續升溫。
(四)對外貿易增勢強勁,貿易摩擦存在隱憂。1—3季度,出口同比增長32.2%,增幅提高12.9個百分點,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進口同比增長40.5%,加快23.3個百分點,因此貿易順差比上年同期減少(凈出口91億美元,同比減少109億美元)。分國別和地區看,對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的出口順差持續增加;而對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省的出口逆差則持續擴大。由於美歐是我國主要出口市場,順差擴大勢必加劇貿易摩擦,我國面臨的反傾銷壓力不斷加大。近年來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省對美歐出口的一些產品陸續轉移到中國大陸設廠,是我國對美歐順差擴大的重要原因。
(五)總量矛盾緩解,某些能源、原材料供應出現缺口。隨著國內市場活躍和出口增長加快,我國總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步緩解。物價指數由負轉正,1—3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提高0.7%;生產資料價格上升4.5%,但逐季度回穩(分別為4.6%、4.7%、4%)。電力、煤炭、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等產品供給出現缺口,不少省市被迫限制用電,一些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多。目前這些產品的供給正在迅速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態勢已經趨緩。總體看,物價仍然保持在低水平,需求約束普遍存在,大多數產品的市場競爭仍比較激烈。
(六)糧食產量持續下降,供求關系並未逆轉。據有關統計,今年糧食產量可能低於9000億斤,也低於全年的糧食需求量。在連續幾年的減產以後,當前市場糧價出現恢復性提高,但是預計糧價以及食品價格不會長時間、大幅度上漲。一是因為庫存水平較高,到2003年底糧食庫存仍將保持在4000億斤以上,比正常水平(近年來估計為3000億斤左右)高出較多;二是糧食生產能力較大,在市場需求拉動下,糧食供給會增長較快,抑制糧價上漲。近期內糧食供給不會出現緊缺,但糧食問題事關經濟全局,需密切關注,高度重視。一方面要嚴格保護耕地,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另一方面,要鞏固和發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果,處理好糧食生產與其他經濟作物生產的關系;同時,不要過激反應,造成糧價的大起大落。
(七)貨幣供應和信貸投放持續高增長,外匯儲備大量增加。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20.7%;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較年初增加了2.47萬億元,同比多增1.12萬億元。外匯儲備達到3839億美元,較年初增加975億美元,同比多增562億美元。從貸款投放的結構看,經濟內在擴張帶動的需求增加依然是貨幣信貸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雖然存款准備金比率提高,但其緊縮性影響需要逐步釋放,加之經濟升溫的慣性作用,貨幣信貸快速擴張的態勢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同時,貨幣市場利率的上升將有助於逐步約束金融機構貸款投放進度。外匯儲備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於資本項目順差較大,其中外商直接投資仍是主要來源,也有「熱錢」加快流入的影響。
分 析 預 測
當前我國經濟仍有一定上升空間,世界經濟將保持溫和復甦態勢。預計2004年我國經濟將在較高水平上繼續穩定增長。
(一)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回升期,從國內外條件看,仍有一定上升空間。
在近年來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我國經濟已經擺脫了持續回落的狀態,進入了全面回升的階段。主要表現是:以改善住、行條件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開始啟動;由消費升級帶動的高成長產業成為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增強;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民間投資正在加速啟動,市場化的投融資活動相當活躍,市場導向的產業集聚效應日趨明顯。這種由市場主導的、以消費升級和企業自主投資為基礎的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
從今年宏觀經濟的幾個主要方面看,經濟增長率比上年提高,國內需求迅速擴大,總量矛盾基本緩解;主要商品的供求格局基本平衡,物價總水平較低且相對穩定;進口增長快於出口增長,外商直接投資繼續快速流入,外部資源供給比較充裕,國際收支狀況良好。總體看,經濟穩定回升並未出現全局性經濟「過熱」,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基本健康。但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特別是電力、鋼材供給缺口較大,造成部分資源性產品供給不足。一些地方正在大上電力設備、鋼鐵加工等項目,如果不正確引導,有可能造成這些行業的盲目擴張和產能過剩。另外,從源頭上看,對一些地方的開發區熱、房地產熱的問題,亦應高度重視,積極引導,規范發展。既維護經濟增長的上升勢頭,又防止局部問題影響全局。
未來經濟增長仍有較大潛力。我國銀行存差仍然較大,外匯儲備雄厚,資金供給比較寬裕;勞動力近乎無限供給,人工低成本優勢將長期保持;技術供給也不存在明顯約束。現有要素供給條件,有利於擴大市場對產品供給的調節空間。同時,我國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儲蓄水平持續提高,收入和支出預期趨好,消費環境和消費政策逐步完善,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持續推進,消費需求有望保持較高水平的穩定增長,潛力很大。在消費升級拉動下,產業升級步伐將相應加快,並將帶動投資持續較快增長。這些條件將使我國經濟上升的態勢得到保持。
(二)世界經濟復甦前景趨好。
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日本經濟復甦的勢頭均超過預期,因此,各方進一步看好今年下半年及2004年世界經濟復甦的前景。世界銀行預測,明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可望提高到3%,其中發達國家將升到2.5%,美國、日本、歐元區將分別達到3.4%、1.3%和1.7%;發展中國家增長率將升為4.9%。IMF預測明年全球增長4.1%,其中美國為3.9%,日本為1.4%。總體看,世界經濟將保持溫和復甦的態勢,但仍存在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性的通貨緊縮並未緩解,貿易保護有增無減,針對中國外貿外匯政策的外部壓力較大,我國的外貿環境趨於嚴峻。
(三)對明年經濟走勢的初步分析預測。
綜合國內外條件,預計2004年我國經濟將在較高水平上繼續穩定增長。從三大需求看,在非典之類疫情不大規模發生的情況下,受消費結構升級的推動,消費增長率預計將恢復到9%以上,高於今年水平;在貨幣政策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受產業升級的推動,投資將繼續較快增長,預計將穩定在今年的增長水平,即30%左右;由於外貿環境趨於嚴峻、出口退稅率下調和出口基數較大等原因,預計明年出口增長率將回落到10%左右,受國內市場升溫的拉動,進口將繼續高增長,增幅超過出口,貿易順差將繼續減少。綜合定性分析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預測結果,明年GDP增長率可望達到8.5%。
主 要 問 題
出現新的結構性矛盾;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後,市場化程度偏低;就業形勢仍然嚴峻;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突出。
(一)新的結構性矛盾有所顯露。隨著經濟回升和重化工業化的啟動,各個生產行業間的供求關系發生較大變化,出現新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的是電力和鋼材等部分原材料供應出現緊張,同時很多領域的產能過剩仍然存在。從電力、鋼材等方面情況看,市場對生產的調節相當靈敏。今年以來電力、鋼材和有關原材料的投資項目增加很多,發電設備產量增幅超過70%,預計這些產品的供給緊張狀況不會持續很久。隨著電站建設的加快和煤炭需求的增加,運輸也可能出現緊張局面。在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和建設方面,應注意吸取電力的教訓,避免陷於被動。對於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也要通過市場機制促進調整,不要輕易運用行政手段限制供給增長(例如1994年以後限制電站建設),否則會加劇以後的結構性矛盾。一些領域「重復建設」的症結,在於行政干預和行政主導的投資擴張,應當對症下葯,用市場手段促進競爭,盡可能少用行政手段。
(二)投融資體制與經濟市場化的矛盾比較突出。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後,市場化程度偏低。投資活動中的行政審批仍然過繁,政府介入過多,競爭性行業的行政管理門檻過高。融資活動過於依賴政府信用,過於依賴投資項目的行政審批,市場風險往往轉化為行政干預下無人負責的更大風險。現在國有商業銀行的新增貸款中,很大一部分是有政府背景或以政府信用擔保的長期貸款。這類貸款行為缺乏風險約束,容易推動信貸過度膨脹,形成金融風險和財政的隱性債務。現行投融資體制與市場主導的新一輪經濟增長產生了越來越突出的矛盾:一方面限制了民間投資主體的投融資活動,限制了充分競爭,削弱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另一方面助長了行政權力對投融資活動的干預,使得行政主導型的重復建設難以根治。如果不盡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損害此次經濟回升的積極效果。
(三)就業穩定性下降,就業形勢仍然嚴峻。隨經濟升溫,城鎮總體就業情況逐步好轉,絕大部分地區就業都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值得指出,這輪經濟增長以重化工業為主,吸收勞動力的能力相對較低。在就業總量增長中,正規就業增長較慢,新增就業主要是非正規就業。正規就業主要是指在正規部門工作並且形成了穩定勞動關系的就業;非正規就業既包括諸如個體、自僱傭等非正規部門的就業,也包括在正式部門的非正式僱傭。與正規就業相比,非正規就業的穩定性差,特別是非正規就業人員一般難以進入制度化的社會保障體系,一些基本權益也難以得到有效保護,增加了這部分人群未來生活的不穩定性。此外,大量人員處於非正規就業狀態,對於社會管理的挑戰也很大。如果以是否參加制度化的社會保障為尺度,我國目前城鎮非正規就業人員總量已經超過正規就業人員。在市場化改革和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的進程中,非正規就業將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就業形式,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非正規就業存在的或可能引發的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以及勞資關系矛盾等,應予以足夠重視,並盡快建立健全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矛盾協調機制。
(四)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突出。2003年農民增收面臨新的困難,由於非典疫情的影響,今年第2季度有大約10%的農民因非典返鄉,據調查其中有17%今年不準備再外出。此外,非典發生後,鄉鎮企業外貿出口訂單減少,產品因運輸不暢造成積壓,農民從鄉鎮企業得到的收入增幅下滑。促使農產品價格明顯上升的因素尚未產生,部分地區的畜產品和水果蔬菜或銷售不暢,或出口受阻,價格普遍下跌,農民務農收入增長也不會樂觀。完成全年農民增收4%的預期目標面臨的難度較大。
當前的經濟回升是建立在市場基礎上的,應當倍加珍惜,繼續強化市場擇優汰劣的作用,防止各種非市場因素加大經濟增長的波動幅度和風險。在宏觀經濟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適當弱化政府刺激經濟總量擴張的力度,強化結構性的政策引導。經濟回升時期也是加快改革的有利時機,要抓住這一機遇,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加快改革步伐,以改革促發展,通過完善新體制和新機制,克服非市場因素對經濟的擾動,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一)經濟發展的目標應從保持必要的經濟增長率轉向追求經濟的穩定、協調、有序、安全發展
在經濟全面回升的條件下,應當淡化速度指標,把宏觀調節的主要目標轉向控制經濟增長的波動幅度;加強對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總體規劃、信息服務和政策引導;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議2004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定在7%,引導各級政府將注意力轉向經濟發展的穩定、協調、有序、安全方面,防止各級政府層層加碼,盲目攀比速度。
(二)財政政策的重點應該從擴大投資轉向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在需求不足明顯緩解的新形勢下,財政政策的重點應當相應調整。一是繼續減少國債發行規模,建設國債的使用和新開工項目可適當後移,增大結轉量。同時,應嚴格篩選新開工國債項目,著重優化國債資金的投向。二是增加對城鄉公共衛生、公共教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投入,同時加快相關領域的改革步伐,完善財政支持的機制和制度,防止財政投入的效果降低。強化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農村基礎教育的職責,完善中央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支持。三是繼續保持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支持,增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調節力度。四是統籌考慮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注意充實社保基金,彌補歷史欠賬。五是針對非正規就業大幅度增長的特點,認真研究並合理解決這類人員的養老、醫療等保障問題,確保其基本權益及生活安全,以促進就業容量增加,穩定就業隊伍。
(三)宏觀經濟調節手段應從主要依靠財政政策轉向主要依靠貨幣政策
在弱化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調整財政政策著力點的同時,應加大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搞好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松緊搭配和相互配合。基於對當前經濟總體尚未過熱、但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的判斷,應當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維持寬松的貨幣環境,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的穩定增長,總量方面可合理預調、微調,同時注意加強信貸政策的結構性調節功能。切實加強金融監管,關注和調節資本市場的波動變化,加快處理不良資產。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渠道。在保證幣值穩定的前提下,維護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好勢頭。
(四)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市場配置資源能力
投融資體制是當前制約市場配置資源能力提高的體制瓶頸,對此次經濟回升擾動極大。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盡快落實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各項部署。應該強調「管住政府、放開市場、吸引民間資本、加強風險約束」,讓民間投資主體發揮主要作用。政府投資要嚴格限定在公共產品領域,並引入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加強審計、輿論等方面的公共監督。減少投資審批程序,放寬產業准入限制,擴大民間投資的准入范圍,即使是公共產品領域,也要盡可能吸引各類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積極發展適應中小企業需要的金融機構、資本市場、信貸擔保體系和投資服務機構。以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為目標,推行農村金融體制的整體改革。盡快完善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制度和鼓勵民間投資的財稅金融政策,充分調動社會蘊藏的創業積極性。
(五)進一步增強鼓勵消費增長的政策力度
當前經濟回升的根本拉動力量是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因此,擴大內需的重點應從投資轉向消費。政府在促進消費增長方面的工作重點可考慮:一是進一步拓展消費領域,鼓勵發展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方式,清理限制性的消費政策,大力促進消費結構的升級活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增強居民的安全感,改善居民的支出預期;三是促進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穩定增長,特別是加大對農民減負增收的支持力度;四是繼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改善消費環境,增強消費信心。
(六)積極化解外經貿困難,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經濟
明年發展外經貿的困難加大,需做好充分的應對准備。重點可考慮: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努力爭取一個較好的國際經貿環境;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合理運用有關機制,妥善解決貿易磨擦,規范出口秩序,積極擴大出口。在利用外資方面,應加強對外資結構和投向的引導,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市場開放、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環境。
在開放型經濟不斷發展的條件下,貿易順差減少或出現一定逆差是難免的。我國外匯儲備很大,有一定貿易逆差也不必過於擔憂。國內需求升溫可以基本彌補貿易順差減小帶來的需求缺口,對經濟回升的總體態勢不會產生明顯沖擊。今後應當努力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不必追求過大的貿易順差,這樣也有利於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