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環境教育的發展歷史有哪些特點

環境教育的發展歷史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2021-03-07 21:24:31

『壹』 蒙台梭利認為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應具備哪些特點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作為一個蒙氏老師,我個人認為蒙特梭利教育環境應具備以下6大要素特點:
一、自由觀念
自由和環境是兒童實現自然成長的兩個必要條件,其中,自由是蒙台梭利環境的首個關鍵要素,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兒童只有在一個自由的氛圍里才能展現真實的自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要識別兒童的心智發展規律,進而給予適當的幫助,所以,作為陪伴孩子成長的成人,就必須要去觀察生活在自由與開放環境里的兒童。「兒童只有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即在一個與其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活動才會自然地發展,並展現其內心的秘密。如果不堅持這條原則,今後的教育就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無窮的混亂中。」
2、兒童具有內在的自我發展模式,他的成長跟隨自身內在老師的指引。
所以,他成長的環境必須是自由的,不容干擾的,否則,兒童心理就會偏離正常的發展軌道。
二、結構與秩序
結構與秩序,「天行有常」,我們知道,宇宙世界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結構與秩序,大自然中的萬物都依據這種結構與秩序化的方式自然演化。「大自然的定律就是秩序。」蒙台梭利認為,如果要讓兒童將宇宙的結構與秩序內在化,成為兒童個人品格的一部分,那麼,教室中的環境就必須表現出外在世界的結構與秩序,以使孩子了解與接受,進而建立自己精神上的秩序。
三、真實與自然
如果要兒童免於陷人身心兩方面的幻想和錯覺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兒童都需要有機會去內化自然和真實之間的界限。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兒童才可以建立自律和安全感,這些是兒童探索外部與內部世界的重要基礎,並使得兒童成為一個敏銳且有辨識力的觀察者。
因此,教室里的工作材料與設備,應是真實的和自然的,兒應具有一定的重量,並且手感要好,以接近於生活中真實的物體,要避免使用一些具有虛幻色彩的材料。所以,提供給兒童的教具應是真實且可操作,而且還要與兒童的身體相匹配。應適合於把兒童帶進一個與真實世界緊密相連的環境。
四、美感與氛圍
這與蒙台梭利對自然的視程度密切相關,美感與氛圍能喚起兒童對待生命做出積極的本能反應。蒙被利博士最初的教育是從智障兒童、孤兒院以及貧民窟的兒童開始的,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她對兒童在美感與氛圍這一方面的需求特別敏感。她認為美感在兒童發展中並不是一種格外的幫助,而是喚起兒童對生命的反應能力的絕對需要。
真正的美感基於簡潔,所以教室中的布置不是要奢侈華麗,但每一樣東西都必須精心設計、品質優良、且擺放有序,做到有條不紊,引人入勝,對兒童具有吸引力。教室的整體布局要合理且自然,干凈整潔且富有美感,氛圍一定要平靜面溫馨,色彩明亮而歡快,色調淡雅且協調統一。讓教室變成一個輕松舒適、平和、充滿樂趣的地方,營造一個「家」一般的氛圍,使孩子樂在其中。
五、材料與教具
蒙台梭利工作材料又被稱為蒙台梭利教具,是供兒童實現自主教育而工作使用的材料,它給幼兒提供了精神和物質結合的最佳方式,它是建立在對幼兒的認真觀察與仔細思考的基礎之上,教具的設計與製作都獨具匠心。這樣,在「兒童之家」里,精神與身體如何合作就有了具體的表現形式。
在每一類蒙台梭利教具中,都可以找到相似點與差別所在,它們不僅蘊涵著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更彰顯出蒙台梭利教育特色。
蒙台梭利教具的真正目的,在於幫助兒童的自我構建與心智發展,這是種內在的作用。通過教具給予兒童一定的刺激,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從而帶領兒童進入專注的歷程,達到幫助兒童自我成長的目的。
六、社會性發展
兒童社會性的自發創建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最著名的成果之一,在蒙台梭利看來,兒童天生具有集體行動的能力。「這種團結感不是任何教育灌輸的,與任何形式的模仿、競爭和個人利益完全無關。它是自然賦予的,也是兒童通過自己的努力所達到。」可見,從根本上講,蒙台梭利也是強調社會交往的。這主要表現在,蒙台梭利將兒童視為教育活動的主體。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兒童習慣與同伴交往、合作,觀看他人的活動,並適時提供幫助。他們一塊聊天、分享零食。此外,蒙台梭利教具中有一部分是為兩個或更多的孩子設計的。教師是集體活動的組織者,她要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給單個或小組兒童提供經驗,和兒童談話,幫助兒童共同解決矛盾。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

『貳』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環境問題的特點有何變化

環境復問題,是指由於人類活動作制用於周圍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響。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和創建社會環境的過程中,自然環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規律變化著。社會環境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的制約,也以其固有的規律運動著。人類與環境不斷地相互影響和作用,產生環境問題 主要類型 1)各類生活污水、工業農業廢水導致的水體污染;2)工業煙塵廢氣、交通工具產生的尾氣導致的大氣污染;3)各類雜訊污染;4)各類殘渣、重金屬以及廢棄物產生的污染;5)過度放牧以及濫砍濫伐導致的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 6)過度開采各類地下資源導致的地層塌陷與土壤結構破壞; 7)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導致的能源資源枯竭。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有效防霧霾

『叄』 環境教育的詞條:環境教育

在《環境教育環境保護活動、環境教育推進法》中定義為「為加深對環境教育保護的理解而進行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教育及學習」。在實踐中,通才被理解為「為解決環境問題,由行政機構、企業、NPO等各部門及市民等進行的教育活動」,有時也被理解為「環境學習」。目前,公認的環境教育課程模式主要有兩類:
一是多學科模式,也稱滲透式模式,即將環境教育內容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通過各門學科課程化整為零地實施環境教育。這種課程模式,便於將環境領域的各方面內容分門別類,使學習者在各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無需專門的師資和時間,教育成本較低。但是,由於環境教育內容分散,課程的綜合評價較難,教育效果有時也不理想。
二是跨學科模式,又稱單一學科課程模式,即從各學科中選取有關環境科學的概念、內容合為一體,組成一門獨立課程。這樣設置課程,能夠一定程度彌補多學科課程模式中內容零散、缺乏系統的不足,使教育更富針對性與系統性,也利於課程的綜合評價。然而,這就必須投入相應的人力和物力,往往還會增加學習者的負擔。 1. 將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看待--自然和人工環境,技術和社會環境(經濟、政治、文化歷史、道德、美學都屬於社會環境)均屬於一個整體;
2. 環境教育應當是終身教育,從學齡前開始,一直持續到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方式當中;
3. 在教學方式上為綜合學科形式,從每個學科中提取出特定的內容以形成整體和平衡的觀點;
4. 從當地、國家、區域和國際的觀點來分析環境問題,這樣學生才可以理解不同地理區域的環境狀況;
5. 在預防和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提倡本地、國家和國際合作的價值和必要性;
6. 在發展和經濟增長過程中,明確地考慮環境因素;
7. 使學習者能夠計劃自己的學習經歷,並給予他們機會以做出決定並接受該決定帶來的結果;
8. 環境意識、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價值觀是對每個年齡的學習者都應該教授的,但對於較年幼的學生,應對其更加強調有關當地社區的環境意識;
9. 幫助學習者發現環境問題的症狀和根本原因;
10. 強調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從而強調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
11. 利用多樣的學習環境和多樣的教學手段,學習有關環境的知識、在環境中學習,並強調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式學習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致使許多自然資源被過度利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國際社會達成了共識:通過宣傳和教育,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是保護和改善環境重要的治本措施。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是全球環境教育運動的發端,會議強調要利用跨學科的方式,在各級正規和非正規教育中、在校內和校外教育中進行環境教育。隨後環境教育開始體現在各國政府工作中,並逐漸形成全球性的環境教育行動。
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前蘇聯的第比利斯召開了政府間環境教育會議。在第比利斯會議上,各國初步意識到環境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第比利斯宣言》指出「從其基本性質看,環境教育對更新教育過程可以做出貢獻」,還呼籲「要有意識地將對環境的關心、活動及內容引入教育體系之中,並將此措施納入到教育政策之中」。第比利斯會議是環境教育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第比利斯宣言》突破了環境教育概念以知識為主的特點,明確提出環境教育的目標包括意識、知識、技能、態度和參與五個方面,拓展了環境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把環境教育引入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為全球環境教育的發展構建了基本框架。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布了《我們共同的未來》,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議(Earth Summit)提出了《21世紀議程》(Agenda 21),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際共負的責任。《21世紀議程》是人類大家庭為創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行動綱領。《21世紀議程》指出:「教育對促進持續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它能提高人們對付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能力,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對改變人們的態度都是必要的,使他們有能力估計並表達他們對持續發展的關心。」《21世紀議程》提出了環境教育的重要任務:重新確定教育方向,以適應持續發展的需要;提高公眾的意識;進行培訓等,從而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環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聯合國1992年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後,中國很快就制定了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確定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並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在該議程中寫道:「加強對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灌輸。在小學的《自然》和中學的《地理》等課程中納入資源、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內容;在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發展與環境》課程,設立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研究生專業,如環境學等,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於從初等到高等的整個教育過程中。」 世界其他國家也紛紛行動起來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如1993年6月,東南亞國家聯盟為持續發展舉行了環境教育會議;1993年年9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了為實現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的全球討論會,等等。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為了可持續性的教育」(E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要求把環境教育與發展教育、人口教育等相融合,建立了環境、人口和發展項目(EPD項目),開始將環境教育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希臘的塞薩洛尼基召開會議,確定了「為了可持續性的教育」的理念。這標志著環境教育已不再是僅僅對應環境問題的教育,它與和平、發展及人口等教育相結合,形成了「可持續發展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思想的出現,為「綠色學校」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基於世界環境教育發展的趨勢,聯合國教料文組織在1997年召開了一次世界環境教育培訓大會,總結成績,根據需要確定優先發展的教育領域和教育對策,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環境教育與培訓行動計劃。 環境教育具有全民性、終身性、全球性和學際性等特點。
全民性
環境教育,從對象上看,是全民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點。因為環境質量的優劣和每一個人的生產活動、生活活動息息相關,沒有全民的關心、參與和身體力行,困擾人們的環境問題就難以解決。環境教育應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種領域:家庭、學校、廠礦、企事業單位等。總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應該有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從時間上看,是終身教育,具有終身性的特點。環境教育的終身性決定它應該是從搖籃到墳墓的教育,應該滲透到人生的各個階段:嬰幼兒、青少年、壯年、老年。
全球性
環境教育,從空間上看,是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進行的教育,具有全球性的特點。環境問題是一個全球性互相影響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管來自北美、歐洲或亞洲,在地球周圍積存構成的溫室效應將影響整個地球。雖然這些環境問題發生在某個國家或地區,但其災難性後果必將是全球性的。地球只有一個,必須共同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因為人們已進入了人類進化的全球性階段,每個人顯然地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自己的祖國,另一個是地球這個行星。
學際性
環境教育,從內容上看,是各個學科協同進行的綜合教育,具有學際性的特點。環境教育的學際性特點是由環境問題的廣泛性和綜合性特點決定的。環境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多學科的通力合作才行。所以,環境教育決非某一學科的任務,而是所有學科的共同任務。它不僅包括自然科學各個學科,而且還包括技術科學、數學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只有這些學科通力協作,環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環境問題是個古老的命題。它是隨著古代教育的產生而產生的,對教育環境問題的重視與研究是從學校教育產生之日起就開始了。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古今中外教育家留下了許許多多寶貴的遺產。如中國古代家教中「孟母三遷」的故事、苟子的《勸學》篇、英國歐文的性格形成論、法國盧梭的《愛彌兒》、日本小原國芳的「尊重自然」的教育信條,等等。
教育環境與環境教育是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的兩個不同概念。教育環境是指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生存和發展功全部外在世界;而環境教育則是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核心而展開的一種教育活動過程。因二者都是由「教育」和「環境」兩個要素構成的復合概念,所以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概括地說,它們之間是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即教育環境優化是環境教育的目的,環境教育是教育環境優化的手段。因為教育環境的中心是「人」,環境教育的對象也是「人」,所以「人」是教育環境與環境教育的交叉點和結合點。
環境教育是21世紀世界基礎教育的熱點,作為環境教育目的之一的教育環境問題自然也是21世紀世界基礎教育的熱點。 在中國,校園環境教育是貫徹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的一項基礎工程,是中國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環境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一是培養和造就消除環境污染和防治生態破壞,改善和創造高質量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所需的各種專門人才,培養和造就具有環境保護與持續發展綜合決策和管理能力的各層次管理人才。二是培養廣大人民群眾自覺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提高全民族的環境與發展意識。
中國的校園環境教育開始於20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校園環境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發展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起步階段(1973---1983年)
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後,環境保護工作開始受到關注;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漸在中小學校課程中增加環境科學知識內容。
發展階段(1983---1992年)
中國教育部1987年頒布的教學大綱中強調,小學和初中要通過相關學科教育和課外活動、開設講座等形式進行能源、環境保護和生態的滲透教學,有條件的開設選修課。
提高階段(1992年後)
中國教育部在1992年頒布的新大綱中明確提出在相關學科教學內容中要講授環境保護知識,1995年在北京召開環境教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優秀教師表彰大會,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的環境教育工作。從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與中國政府和民間組織進行合作,開展了環境教育研究和培訓,加強人員交流以及中小學環境保護活動,為中國環境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國環境教育界與世界環境教育界聯系得更加緊密。1996年以後,「綠色學校」的創建使中國環境教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室內環境教育的內容包括:室內環境基礎知識、室內環境檢測治理知識,室內環境標准知識等,具體包括下述意識教育 。
1、室內環境與人和諧意識教育。
2、室內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意識教育。
3、室內環境質量知情權及檢測、評價意識教育。
4、室內環境污染治理意識教育。
5、室內環境質量標准意識教育。
6、室內環境保護倫理道德觀教育。

『肆』 環境問題產生和發展的三個階段的特點

(1)環境問題的產來生與生態環境源早期破壞
包括人類出現後直至產業革命的漫長時期,又稱早期環境問題。
(2)城市環境問題突出和公害加劇
又稱近代城市環境問題,此階段從產業革命到1984年發現臭氧空洞止。城市基礎設施落後,跟不上城市工業和人口發展的需要。
(3)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即當代環境問題階段
這一階段問題的核心,是與人類生存休戚相關的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沉降三大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全人類的高度重視。

『伍』 教學環境的特點是什麼

1、客觀性

教學環境是動態的教學活動的存在形態,它同教學活動是不可分離的。內

2、系統性

用系統論容的觀點觀察教學環境,教學環境具有系統性。作為個系統的教學環境,它是一個由多要素多部分或多個子系統構成的有機體系,包括課堂教學、教學內容等。

3、群體性

人是教學環境基本的要素之一,沒有人也就沒有教學環境。一般而言,現代教學環境是由人群組成的。所以教學環境具有群體性。

4、能動性

教學環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而人是具有能動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人的能動性決定了教學環境具有適應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能動性首先表現在教學環境能夠主動地調整自身的各種不平衡狀態。

5、互動性

教學環境包括了教師和學生、教師與教師溝通的一種心理活動,有健康狀況、年齡特徵、人際交往等等,具有很強的互動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環境

『陸』 教育的歷史發展分為那幾個時期各個時期的教育有什麼特點

一、時期: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現代教育。

1、古代教育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2、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是教育歷史分期的一個階段。與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相對。歐美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7 世紀英國革命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教育。中國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840 年鴉片戰爭到 1919 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教育。

3、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

中國的現代教育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通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二、教育特點:

1、古代教育特點:

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教育沒有階級性;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近代教育特點:

以大機器生產為背景,科學技術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普及義務教育受到重視;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3、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6)環境教育的發展歷史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柒』 技術教育的發展歷程有什麼特點

從建國後的四個不同發展階段掌握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歷程:①建內國初期政府對舊教育進容行徹底改造。②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兩種教育制度推行,教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③「文革」時期,教育遭受巨大摧殘。④粉碎「四人幫」以後,人民教育事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自1977年10月恢復「高考」,中國教育從此恢復了正常秩序;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教育從此走進了改革發展的新時代。經過30年的艱辛探索,中國教育事業經歷了治理整頓、改革開放、發展創新三個大的階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也必須看到我國教育存在發展中問題與挑戰。在改革開放30年即將到來及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展開之際,舉辦中國教育改革發展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系列活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捌』 中國環境史的發展時期及特點

一般認為,環境史研究肇端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
20世紀90年代,西方環境史學開始被介紹到中國,促進了中國環境史研究的興起,近年來逐漸形成異軍突起之勢。然而,中國環境史研究從思想方法、問題意識、目標指向等方面來說,均非完全舶來之物,而是擁有自身學術基礎和社會條件的。中華民族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思考可以上溯兩千多年,西漢偉大史學家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己任,就包含了揭示經濟、社會與風土環境相互關系的意圖。從那以後,歷代正史、地方史志及其他著述中都有大量關於地理、方物、風土、氣候和特異自然現象的記錄,包含著許多值得環境史學者利用的歷史生態信息和思想元素。在西方環境史學傳入之前,中國歷史地理學、農林史、考古學等領域的學者已開展了不少相關研究,更為中國環境史學的建構提供了豐富的本土學術資源。
中國環境史研究蹣跚起步之時,我國正朝著工業化和城市化方向急速邁進,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幾個世紀的工業文明進程。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生態環境亦承受著巨大壓力,資源耗減、環境污染不僅嚴重製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且威脅政治穩定與社會和諧。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公眾對生態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我們黨和政府審時度勢、順應民心,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建設生態文明」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這一新形勢給環境史研究蓬勃興起提供了重要機遇,也賦予歷史學者以特殊的時代使命。

『玖』 中國的環境專業發展有哪些

環境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20世紀以來,根據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地學、醫學等基本理論,運用衛生工程、給排水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等技術原理和手段,解決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噪音污染等問題,使單項治理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成為了環境工程學誕生的基礎。60年代後期,美國的《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中,規定了環境影響評價的制度。從此,對環境系統工程和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研究工作迅速發展起來。環境工程專業這門新的學科形成了。中國環境工程學科是在70年代中後期才迅速發展起來的,其標志是1977年,清華大學在原有給水排水專業的基礎上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環境工程專業。這也標志著我國的環境工程專業開始了自己的發展歷程。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環境教育工作,確立了「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的指導思想。環境教育是一項終生教育的基礎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環境道德素質和環境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環境專業教育是中國的環境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環境專業教育的主要對象是環保專業的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學生。主要任務是有計劃地培養環保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中國的環境教育已有20多年的歷史,專業設置和結構體系都趨於合理,基本上滿足了國家經濟建設對環保人才的需求。
環境工程專業仍屬於正在發展中的專業,因此還沒有吸引更多人的注意。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大部分是在大城市和大企業,以及一些專門做環境方面產品的研製與開發的公司。
由於很多地區或地方上的企業對環境保護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他們的需求相比之下就小的多,再加上很多地縣級的環保部門的人員多數是從原來的衛生防疫部門或其他部門拼湊出來的,也往往缺少對環境工程的重視。這幾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國對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的需求不多。但隨著環境保護觀念宣傳的深入,人們對環境意識的加強,有理由相信,未來幾年內,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的需求將會大大增加。

閱讀全文

與環境教育的發展歷史有哪些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