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陽三賢文化公園那裡以前叫什麼地名
我很久都沒回資陽了,不知道啊~~~~~~~~~~
B. 資陽的介紹
資陽市地處四川復盆地制中部,北靠成都市(相距88km)、德陽市,南連內江市,東接重慶市、遂寧市,西鄰眉山市,是四川唯一一座同時連接成渝「雙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資陽公元前135年西漢時期置縣,後設州、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35000年前,古老的「資陽人」開啟了四川人類文明史。古代文豪萇弘、 董鈞 、王褒並稱「資陽三賢」,樂至是開國元勛陳毅元帥的家鄉。資陽於1998年設立地區,轄縣級資陽市、安岳縣和樂至縣。2000年成立地級資陽市,轄縣雁江區、安岳縣、樂至縣,代管簡陽市。幅員面積79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6.01萬(2010年六普數據)。資陽的城市名片是:「中國西部車城」1、「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城市」、「中國節能之都」2、「綠色資陽」3、「三賢故里」、「中國長壽之鄉「4。
C. 求關於四川資陽市三賢文化廣場的游記或簡介、、、
據悉,資陽市三賢文化公園廊橋等部分景點將於本月20日前後對市民開放,供市民游賞。上圖為廊橋全貌。
D. 資陽三賢是指誰
資陽市,四川省轄地級市,古代文豪萇弘、 董鈞 、王褒並稱「資陽三賢」。
E. 資陽有什麼歷史
資陽的歷史:
1、資陽周朝時屬蜀國。秦昭襄王六年,為秦國蜀郡轄地。西漢武帝建元六年,置縣,名資中縣,屬益州犍為郡,治所在今雁江鎮。 南齊中興二年,梁武帝代齊據有益州,古資中縣廢。西魏廢帝二年設資州,州治所在資陽。
2、北周武成二年,遷資州至資中故城,時因縣城在資水之北,於資中故城改置資陽縣,始得資陽之名,此後一直沿用至今。隋開皇七年,資州治所從資陽縣遷至磐石縣。隋唐時資陽縣屬簡州、資州。
3、南宋淳祐三年廢,並入簡州。元至元八年,忽必烈改國號元,資陽成為元宋拉鋸戰地帶,戰禍連綿,全縣殘民幾盡。明洪武四年資州改為資縣,洪武六年降簡州為簡縣,復置資陽縣。洪武十年,資陽縣毀於戰亂,分別並入資縣和簡縣。
4、成化元年,分簡縣4鄉、資縣3鄉復置資陽縣,屬成都府。清順治元年,張獻忠攻破資陽。次年南明總兵賈連登與張獻忠激戰,復奪取資陽。四年張獻忠余部聯合南明遺將劉文秀擊敗吳三桂,十五年清軍佔領資陽。清初屬成都府。
5、清雍正五年,設資州直隸州,州治為資中縣。轄資陽縣、內江縣、仁壽縣、井研縣。民國二年廢州設道,由道轄縣,資陽縣屬下川南道,次年下川南道改為永寧道。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三兵團中十二軍先遣部隊進入資陽,資陽宣告解放。
6、建國後資陽縣屬內江專區,後改為內江地區。1985年屬內江市。1993年資陽縣改為縣級資陽市,由內江市代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將民國時期的督察區改為專區,資陽縣屬川南行署區的內江專區,安岳縣、樂至縣屬川北行署區的遂寧專區。
7、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將安岳、樂至兩縣劃入內江專區。1968年,內江專區改為內江地區,各縣隸屬不變。1993年,撤銷資陽縣,設立縣級資陽市,由四川省直轄,內江市代管。1998年2月26日,國務院批准設立資陽地區,轄內江市的安岳、樂至2個縣和代管的資陽、簡陽2個市。
8、2000年6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資陽地區和縣級資陽市,設立地級資陽市和資陽市雁江區,資陽市轄原資陽地區的安岳縣、樂至縣和雁江區。簡陽市由四川省直轄,資陽市代管。
2000年11月,雁江區人民政府掛牌成立。12月底資陽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2016年5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F. 資陽三賢的簡介
古代「三賢」(萇弘王褒 董鈞)
G. 資陽三賢文化是什麼
古代「三賢」(萇弘 王褒 董鈞)
編輯本段萇弘
人物簡介
後來,萇弘在人前稱贊仲尼見多識廣;而孔子與人談論音樂,也常引用萇弘見解,這對孔子刪詩書、訂禮樂有較大的幫助。春秋時代就有「太歲」十二星之名,這是有萇弘參加的南派天文學家研究的成果。他們發現木星12 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創造了「歲星紀年法」。 萇弘先後輔佐東周3個君王,為鞏固王室,作出了顯著貢獻。公元前525年10月13日,晉侯借卜卦為由,派員到周取得了景王同意,借路祈福。陰謀被萇弘識破,告之周卿劉康公後,有所准備,才避免了晉滅陸渾之舉的再現。公元前 518年2月27日,甘桓公去見王子朝,劉文公很擔心,萇弘說:「同心同德,能舉大義,王子朝做不到這點,還擔心什麼?」萇弘為周敬五的復國竭忠盡智,公元前516 年12月3日,晉終於擁戴周敬王在陳周復位,並以重兵守此陪都。次年1月4日,王子朝就只好捲起周室典籍依附楚國去了。簡言之,萇弘輔佐周王,策命諸侯,卿和大夫,客觀上免庶民於水火之苦,真是嘔心瀝血。然而公元前 492年,周敬五偏聽偏信,中了離間之計,施用剖腹掏腸之刑, 殺害了終身辛勞、丹心可鑒的年近九旬的萇弘。臨刑前,萇弘沉痛地說:「殺身之禍我並不悲哀,痛恨的是宗周不統一。」萇弘為國冤死,河南禹縣鄉民將其鮮血藏於匣中,傳說3 年以後變成碧玉。 由此,《蜀都賦》便書了「碧出萇弘之血」的名句,「碧血丹心」的典故即源於此。 千百年來,碧血丹心已成了為正義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竭忠盡誠的代詞,一向被人們著述吟詠所引用。是呀,萇弘碧血,光照人間,青史永垂。 星移斗轉,東周內史大夫萇弘的桑梓,還有萇弘山、萇弘寨、萇弘洞、萇弘橋、萇弘村等遺跡。清知縣楊周冕於 1774年在縣城上西街(今城關二小左側)立木牌坊,勁書「三賢故里」。三賢中就有東周萇弘。1859年,西門外(今雁城路立交橋側)建三賢祠。2005年,萇弘村建立萇弘祠,書錄王洪林《萇弘傳》。
編輯本段王褒
人物簡介
你可知道開漢賦抒情詠物小賦之先河、與揚雄齊名的,是誰?是他——四川省資陽縣人王褒。
人物事跡
王褒,字子淵,資陽市昆侖鄉墨池壩。少孤,家貧,事母至孝,以耕讀為本。桑梓墨池就是他洗筆硯之處;縣城南書台山,便是他另一個攻書的地方。他精通六藝,嫻熟《楚辭》,崇敬屈原而作《九懷》,初露才華。爾後,他游歷成都、湔上(今都江堰市玉壘山)等地,博覽風物,以文會友。漢宣帝時,益州刺史邀他作客,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中和》《樂職》《宣布》詩,主人命僮子依古樂演唱,大為成功,由此聲名四播。在刺史的舉薦下,得到宣帝的召見,他先作「待詔」的清客,旋擢諫大夫。這時,才華橫溢的王褒,一連寫了《聖主得賢臣頌》《甘泉賦》和《四子講德論》,其中尤以《聖主得賢臣頌》為著,用良御御駿馬來作比,頗為形象。「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風流八極,萬里壹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音節急促而寓意深邃,真使人有耳聞目睹馬蹄迅疾之感。 不僅如此,純以辭賦來吟詠細小物件的則自褒始。王褒把專以游獵、女色為題材,轉變為以細小的物件為題材;把規模壯闊的風格,轉變為纖弱沉湎的風格;把堆積誇張的手法,轉變為密巧細致的手法。他的名著《洞簫賦》,則是三個轉變的集中體現。《洞簫賦》先寫了竹林中的景物,後寫簫聲的動人,用力描繪,著力鋪陳,細膩有致,扣人心扉。無怪乎做太子時的漢元帝「令後宮貴人皆誦讀之」,也無怪乎《文心雕龍》稱道:「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洞簫賦》是很早描寫音樂的辭賦,對後世也很有影響。此外,王褒在蜀時,用方言寫過《僮約》一文,以戲謔的筆調描寫奴隸的待遇,由此可窺見西漢西蜀社會的一個側面。 公元前51年,王褒奉令往益州,在途中寫完《移金馬碧雞文》,不久病逝,時年40歲。王褒一生留下辭賦16篇、《桐柏真人王君外傳》 1卷,明末收集有《王諫議集》11篇。1998年,王洪林出版《王褒集考譯》。
編輯本段董鈞
人物簡介
董鈞,字文伯(前12年—63年),資陽市雁江區人。西漢五官中郎將,經學家、教育家。
人物生平
初事大鴻臚王臨。元始中,舉明經,遷廩棲令,後以病去官。建武中,以孝廉。辟為司徒府,後累遷五官中郎將。鈞博通古今,數言政事,切中時弊,多被採用。其為學,主治儒家經典,尤精於《禮》學。西漢魯人高堂生最早傳出今文《士禮》十七篇以後,蕭奮以其禮學授後蒼,後蒼再傳戴德,戴聖、慶普等,三人學《禮》各有所得,於是形成《大戴禮》、《小戴禮》、《慶氏禮》三家禮學。董鈞治《禮》,主要學習和研究《慶氏禮》,多有自己的見解,成為《慶氏禮》學的傳人。同時也吸收其它《禮》學派及各種經學派的思想,注意融會貫通,以其淵博學識,很快即名揚遠近。永平初年,被立為博士,參與制訂五郊祭祀、宗廟禮樂、威儀章服等禮儀,所提建策,切合實際,多見從用。平生以授徒講學為樂,常教授門生百餘人,「當世稱為通儒」,(《後漢書•董鈞傳》)。對於傳播儒家思想,尤其是傳播和發展慶氏禮學,發揮-定的作用。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H. 資陽三賢的介紹
萇弘,字叔,資陽市忠義鎮高岩山人。他生於距今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東周內史大夫。回萇弘博學多才,擅長答天文,精通音律,著有《大荒東經》等15 篇,享有「智多星」之美譽。唐代韓愈《師說》中,不是有「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之句么!公元前521年,孔子專程訪問萇弘,萇弘為他講解音樂和天文,交流了知識和政見,還共同探討了樂曲。相處數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I. 三賢故里具體指誰
古代「三賢」(萇弘王褒 董鈞)
萇弘,字叔,資陽市忠義鎮高岩山人。他生於距今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東周內史大夫。萇弘博學多才,擅長天文,精通音律,著有《大荒東經》等15 篇,享有「智多星」之美譽。
唐代韓愈《師說》中,不是有「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之句么!公元前521年,孔子專程訪問萇弘,萇弘為他講解音樂和天文,交流了知識和政見,還共同探討了樂曲。相處數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萇弘在人前稱贊仲尼見多識廣;而孔子與人談論音樂,也常引用萇弘見解,這對孔子刪詩書、訂禮樂有較大的幫助。春秋時代就有「太歲」十二星之名,這是有萇弘參加的南派天文學家研究的成果。他們發現木星12 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創造了「歲星紀年法」。 萇弘先後輔佐東周3個君王,為鞏固王室,作出了顯著貢獻。公元前525年10月13日,晉侯借卜卦為由,派員到周取得了景王同意,借路祈福。陰謀被萇弘識破,告之周卿劉康公後,有所准備,才避免了晉滅陸渾之舉的再現。公元前 518年2月27日,甘桓公去見王子朝,劉文公很擔心,萇弘說:「同心同德,能舉大義,王子朝做不到這點,還擔心什麼?」萇弘為周敬五的復國竭忠盡智,公元前516 年12月3日,晉終於擁戴周敬王在陳周復位,並以重兵守此陪都。次年1月4日,王子朝就只好捲起周室典籍依附楚國去了。簡言之,萇弘輔佐周王,策命諸侯,卿和大夫,客觀上免庶民於水火之苦,真是嘔心瀝血。然而公元前 492年,周敬五偏聽偏信,中了離間之計,施用剖腹掏腸之刑,
殺害了終身辛勞、丹心可鑒的年近九旬的萇弘。臨刑前,萇弘沉痛地說:「殺身之禍我並不悲哀,痛恨的是宗周不統一。」萇弘為國冤死,河南禹縣鄉民將其鮮血藏於匣中,傳說3 年以後變成碧玉。
由此,《蜀都賦》便書了「碧出萇弘之血」的名句,「碧血丹心」的典故即源於此。
千百年來,碧血丹心已成了為正義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竭忠盡誠的代詞,一向被人們著述吟詠所引用。是呀,萇弘碧血,光照人間,青史永垂。
星移斗轉,東周內史大夫萇弘的桑梓,還有萇弘山、萇弘寨、萇弘洞、萇弘橋、萇弘村等遺跡。清知縣楊周冕於 1774年在縣城上西街(今城關二小左側)立木牌坊,勁書「三賢故里」。三賢中就有東周萇弘。1859年,西門外(今雁城路立交橋側)建三賢祠。2005年,萇弘村建立萇弘祠,書錄王洪林《萇弘傳》。
王褒
你可知道開漢賦抒情詠物小賦之先河、與揚雄齊名的,是誰?是他——四川省資陽縣人王褒。
王褒,字子淵,資陽縣昆侖鄉墨池壩。少孤,家貧,事母至孝,以耕讀為本。桑梓墨池就是他洗筆硯之處;縣城南書台山,便是他另一個攻書的地方。他精通六藝,嫻熟《楚辭》,崇敬屈原而作《九懷》,初露才華。爾後,他游歷成都、湔上(今都江堰市玉壘山)等地,博覽風物,以文會友。漢宣帝時,益州刺史邀他作客,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中和》《樂職》《宣布》詩,主人命僮子依古樂演唱,大為成功,由此聲名四播。在刺史的舉薦下,得到宣帝的召見,他先作「待詔」的清客,旋擢諫大夫。這時,才華橫溢的王褒,一連寫了《聖主得賢臣頌》《甘泉賦》和《四子講德論》,其中尤以《聖主得賢臣頌》為著,用良御御駿馬來作比,頗為形象。「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風流八極,萬里壹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音節急促而寓意深邃,真使人有耳聞目睹馬蹄迅疾之感。
不僅如此,純以辭賦來吟詠細小物件的則自褒始。王褒把專以游獵、女色為題材,轉變為以細小的物件為題材;把規模壯闊的風格,轉變為纖弱沉湎的風格;把堆積誇張的手法,轉變為密巧細致的手法。他的名著《洞簫賦》,則是三個轉變的集中體現。《洞簫賦》先寫了竹林中的景物,後寫簫聲的動人,用力描繪,著力鋪陳,細膩有致,扣人心扉。無怪乎做太子時的漢元帝「令後宮貴人皆誦讀之」,也無怪乎《文心雕龍》稱道:「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洞簫賦》是很早描寫音樂的辭賦,對後世也很有影響。此外,王褒在蜀時,用方言寫過《僮約》一文,以戲謔的筆調描寫奴隸的待遇,由此可窺見西漢西蜀社會的一個側面。
公元前51年,王褒奉令往益州,在途中寫完《移金馬碧雞文》,不久病逝,時年40歲。王褒一生留下辭賦16篇、《桐柏真人王君外傳》 1卷,明末收集有《王諫議集》11篇。1998年,王洪林出版《王褒集考譯》。
董 鈞
董鈞,字文伯(前12年—63年),資陽市雁江區人。西漢五官中郎將,經學家、教育家。 初事大鴻臚王臨。元始中,舉明經,遷廩棲令,後以病去官。建武中,以孝廉。辟為司徒府,後累遷五官中郎將。鈞博通古今,數言政事,切中時弊,多被採用。其為學,主治儒家經典,尤精於《禮》學。西漢魯人高堂生最早傳出今文《士禮》十七篇以後,蕭奮以其禮學授後蒼,後蒼再傳戴德,戴聖、慶普等,三人學《禮》各有所得,於是形成《大戴禮》、《小戴禮》、《慶氏禮》三家禮學。董鈞治《禮》,主要學習和研究《慶氏禮》,多有自己的見解,成為《慶氏禮》學的傳人。同時也吸收其它《禮》學派及各種經學派的思想,注意融會貫通,以其淵博學識,很快即名揚遠近。永平初年,被立為博士,參與制訂五郊祭祀、宗廟禮樂、威儀章服等禮儀,所提建策,切合實際,多見從用。平生以授徒講學為樂,常教授門生百餘人,「當世稱為通儒」,(《後漢書??董鈞傳》)。對於傳播儒家思想,尤其是傳播和發展慶氏禮學,發揮-定的作用。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