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青島市各區發展歷史

青島市各區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7 20:56:20

A. 青島歷史背景

青島歷史

青島市的轄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膠州市和平度市都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的遺址,之後進入奴隸社會時期,青島屬於東夷族生活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已經進入有文字可考的時期,後到周代開始,青島轄區開始分屬不同的小國,直到齊靈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島地區才一並納入齊國領地,這一時期,齊國非常強大,修築了齊長城,開創了海運港口,建立水師。
公元前221年,秦一統中原,青島歸琅琊郡轄,秦始皇遷3萬戶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橫五百壯士因不願臣服於漢王朝,自刎於今田橫島。直至隋朝,現青島的城陽區內設不其縣城,政局較為平穩,只有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社會動盪,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隋唐時期,海運的發展,青島地域的對外貿易地位逐漸重要,出現了重要的海港---板橋鎮,此時嶗山道教也逐漸全盛起來,之後宋金在此對峙,又一次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元明清時期,統治者們逐漸意識到這里的重要位置,貿易、軍事、經濟得到發展,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緩慢。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

我馬上要去青島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島的一些歷史背景.

青島歷史

青島市的轄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膠州市和平度市都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的遺址,之後進入奴隸社會時期,青島屬於東夷族生活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已經進入有文字可考的時期,後到周代開始,青島轄區開始分屬不同的小國,直到齊靈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島地區才一並納入齊國領地,這一時期,齊國非常強大,修築了齊長城,開創了海運港口,建立水師。
公元前221年,秦一統中原,青島歸琅琊郡轄,秦始皇遷3萬戶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橫五百壯士因不願臣服於漢王朝,自刎於今田橫島。直至隋朝,現青島的城陽區內設不其縣城,政局較為平穩,只有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社會動盪,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隋唐時期,海運的發展,青島地域的對外貿易地位逐漸重要,出現了重要的海港---板橋鎮,此時嶗山道教也逐漸全盛起來,之後宋金在此對峙,又一次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元明清時期,統治者們逐漸意識到這里的重要位置,貿易、軍事、經濟得到發展,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緩慢。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

B. 青島的歷史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專。東周時期屬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登臨現位於青島膠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琅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至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調登州總兵章高元移駐青島口,標志著青島市建制的開始。青島設置後,清軍即在此修築炮台,至今仍留有青島山炮台遺址。
「一戰」結束後,1919年英、美、法等國在巴黎召開「和會」,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將青島的主權和山東的權益一概交給日本,於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為紀念該運動,青島修建了五四廣場,該廣場現已成為了青島的新標志。
1922年12月,中日簽訂了《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件》,同年12月10日,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正式收回青島主權。抗戰勝利後,青島被國民黨政府接管並成為我國的海軍基地,現已建成為海軍博物館。

C. 青島市哪個區經濟發展最好,哪個區最差 哪個區比較亂,我想去青島工作,但是對青島不了解,各位大神

  1.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度假勝地。

  2. 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歷史風貌保護城市、首批中國優秀 旅遊城市。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

  3.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嶗山風景名勝區、青島海濱風景區。山東省近300處優秀歷史建築中,青島佔131處。

  4. 青島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有重點名人故居85處,已列入保護目錄2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即墨馬山石林。

D. 青島的發展歷史

青島的發展歷史:

1、1891年,清朝在膠澳設防,這也是青島建設的起始。後來德國派兵佔領青島,並在此建造了德國建築群,以殖民地為目的為青島制定了鎮區規劃布置,依照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社會運行秩序,出資修造交通運輸通道,為以後城市建立奠定了基礎。

2、辛亥革命爆發後,日本迅速佔領青島,並且利用青島獨特的地理優勢,大力開辟對外貿易港口,加快建設工業企業,此時青島的經濟發展達到空前繁榮,人口、基礎設施及物質需求承載達到飽和,城區規劃建設進一步擴張。

3、抗戰時期結束後,青島回歸中國,降格為地級市,歸屬山東省,地域大幅減少。青島結合自身實際,創建了技術產業的開發區,運用這里眾多特色的旅遊地理位置,打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旅遊瀕海城市,籍此開始大發展之路,城市規模再一次擴大。

4、青島在城市規劃史上融入了西方管理方式,形成了獨特的城市結構,對其他都市建設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近代時青島的社會形態參考西方國家經驗也進一步發展,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形成了充滿人文特徵的地方,城市個性獨特。

5、大面積的城市建築群與汪洋大海相連,雋永美觀,經濟產值逐漸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重要脈絡之一,社會結構逐步趨於完善,濱海樓屋櫛次鱗比,高大壯觀,城市與自然形態和諧統一。近代的青島城市從無到有,慢慢變成如今繁榮興盛的模樣,把青島建設成文明美麗的海濱之城。

(4)青島市各區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青島人口發展狀況:

青島建置前夕,僅有數處漁村350餘戶人家;建置後人口逐漸增多,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春達1萬餘人。德國侵佔後,全市分為青島區和李村區。面積擴大,人口增加。宣統二年(1910年),青島市全市人口增至16萬1140人。其中,市區3萬4180人,李村10萬1939人,薛家島、陰島、黃島等地2萬5021人。

此後,青島的人口發展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區劃擴大,1935年有夏庄、嶗東、嶗西三個地區劃入青島市,人口增加12萬餘人;1946年,浮山、黃島、薛家島等地劃入青島,人口增加8萬餘人。二是外地人口遷入,宣統二年(1910年)市區人口僅3萬4180人,1925年增至16萬3010人,增長3.8倍,每年凈增8600餘人。

至1935年市區人口又增至30萬1192人,比1925年增長84.77%,每年凈增13800人。1945年市區人口增至51萬4956人,比1935年增長71.0%,每年凈增51496人。

1948年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公布的統計資料,青島市人口為75萬9057人,至1948年底,青島城市人口突破100萬大關。

E. 青島有什麼歷史

新石器時代,青島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遺留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時期,青島是中國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青島建立了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遺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島黃島區境內)。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琅琊起航的。

漢武帝少年時代在不其(城陽區境內)做過膠東王,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作為銜接南北航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

宋時專門在板橋鎮(膠州市境內)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元朝,為方便海運漕糧,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屬山東萊州府境內。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

F. 青島市各地區市的發展

青島市各個區市根據發展實際,結合產業優勢、區位特點和功能定位等,研究集聚區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每個區都有自己不同定位的集聚區。在充分考慮輻射范圍和服務半徑,按照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的要求,確定了發展思路與發展重點。 市南區:金融業聚集區 市南區以香港中路為中心街區,打造香港中路金融、商貿、中介、總部經濟綜合集聚區。在大力支持現有金融企業發展的同時,先後引入恆安標准人壽、新韓銀行等知名金融企業,各類分行、分公司級金融機構由2002年的30家增加到69家,全省10家外資銀行全部落戶市南區,香港中路區域聚集了眾多金融機構和營業網點,形成了金融業高度聚集的業態。 市北區:特色街組成特色城區 作為居民集聚區的市北區,旺盛的人氣是發展商貿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市北區敏銳地把握和深挖人氣消費資源,積極打造商貿特色街。對台東三路進行了精心打造,注重把商貿、休閑和旅遊有機結合,從環境上營造濃厚的商業氛圍。據了解,台東三路周邊商鋪價值普遍上漲30~50%,節假日流量達到50萬人次,成為市北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和全市最繁華的商貿區之一。市北區還在創新中打造特色,成功打造青島啤酒街、青島文化街、青島體育街等各具特色的集聚區,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李滄區:北部大型ShoppingMall 最近,李滄集聚區內新引進中堅數碼領帝、寶達大廈、維客國際商務中心等一批服務業大項目;區內聚集了信息通訊、中介、休閑娛樂等服務業業態,李滄區大部分大中型商業網點聚集於此。李滄區經過多年的培育與發展,李村商圈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已現雛形。將李村商貿集聚區規劃發展具有商務辦公、綜合購物、餐飲休閑、文化娛樂四大功能,努力打造青島北部大型ShoppingMall。 嶗山區:高科技研發創業高地 今年上半年,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共舉辦各類展會41個,增長14%,使用展覽面積44萬平方米,增長16%,展會呈現出數量持續增加、規模日益擴大、題材不斷豐富的良好發展態勢。據悉,嶗山區根據區域特色,圍繞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的建設,發展特色會展場館群,打造區域性會展集聚區。另據了解,區政府還採取與社區、高校、企業合作等多種方式建設創業基地,上半年新增創業基地面積3.5萬平方米,總面積達到28萬平方米,聚集創業企業240多家。下一步,嶗山區將圍繞嶗山件軟園和科技創業園兩個集聚區的建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高科技研發創業高地。 利用閑置資源發展集聚區 在集聚區的規劃建設過程中,要結合城市規劃,注意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原有的老廠房。目前,在實施的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土地規劃意見當中,也做了變動,鼓勵使用老廠房發展服務業。借鑒北京798藝術區、上海濱江創意產業園、蘇州河沿岸藝術倉庫等舊廠房再利用的成功範例,將其開發成工業旅遊景點、商業設施、藝術展館等。位於青島絲織廠及印染廠區內的天幕城就是市北區通過整合資源,利用老廠房改造的餐飲街,這既延伸了城市建築文脈,又以現代裝修設計,賦予舊廠房全新的生命和內涵,為青島市時尚創意餐飲業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市南區的"創意100",也是以老廠房為載體,建成的全省首個創意產業園區。位於市北區孟庄路的原大英煙廠舊廠房,即將被改造成為山東省最大的創意產業集中地--"1919創意產業園"。 另外,青島市政府對待服務集聚區的建設要像抓工業園區一樣建設發展,學習借鑒成功工業園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結合服務業發展特點,推動集聚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加快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聯動"的集聚區發展新機

G. 青島歷史簡介

新石器時代,青島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遺留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時期,青島是中國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青島建立了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遺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島黃島區境內)。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琅琊起航的。

漢武帝少年時代在不其(城陽區境內)做過膠東王,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作為銜接南北航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宋時專門在板橋鎮(膠州市境內)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元朝,為方便海運漕糧,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屬山東萊州府境內。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省轄市。

(7)青島市各區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青島地質特徵

青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在青島市出露十分廣泛。

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區內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地形地貌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

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

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均屬之)。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群。

市區的山嶺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北嶺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號山(海拔99米)、伏龍山(海拔86米)、貯水山(海拔80.6米)等。

H. 青島所有發展變化,要全的

青島地區歷史悠久,著名文化遺址有:岳石文化遺址(平度大澤山鎮東岳石村,距今3500~4000年)、北阡遺址(即墨金口鎮北阡村,距今7000年)、三里河文化遺址(膠州城南三里河村,距今5000年)、琅琊台文化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李滄區古城頂遺址,距今也有3000年歷史。

西周時期,青島境內建立了夷國(今藍村)、莒國(都城計斤,今膠州)等諸侯國。東周時期,即墨(今平度古峴鎮)為齊國第二大都市,東部統治中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踐北上遷都琅琊(今膠南琅琊鎮)。

秦朝,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琅琊郡的郡治琅琊、膠東郡的郡治即墨均位於今青島境內。琅琊(膠南)還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秦始皇曾三臨琅琊(膠南琅琊台),命徐福率船隊從琅琊起航采仙葯。

西漢,設膠東國,定都即墨,漢武帝即位前被封為膠東王,即位後封其弟劉寄為膠東王,歷代膠東王墓所在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是山東省現存規模最大的王陵。漢武帝三臨不其城(今城陽區),「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女姑山設明堂祭海。西漢琅琊郡皋虞縣(今即墨溫泉鎮)人王吉任博士諫大夫,開創琅琊王氏顯貴的先河,王吉祖孫墓所在的即墨溫泉皋虞,被奉為琅琊王氏祖庭。東漢,鄭玄在不其縣創立康成書院。

西晉,不其城(今城陽區)成為長廣郡的郡治,法顯印度求經回國,於嶗山登陸,由長廣郡太守李嶷接入不其城翻譯佛經;南北朝時,不其城為東青州的州治。

唐朝,密州板橋鎮(膠州)成為著名貿易港口,設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關),宋朝更是與廣州、泉州、明州並稱為四大市舶司。

明朝設立鰲山衛、靈山衛(膠南靈山衛鎮),鰲山衛轄浮山所(今市南區東)、雄崖所(即墨豐城鎮),靈山衛轄夏河所(膠南琅琊鎮)、王徐寨所。許鋌奏請青島口、滄口、金口鎮等港通商獲准,使即墨富甲一方。

清朝,膠州為山東三大直隸州之一,平度州為散州,隸屬於萊州府。

1891年6月14日,登州鎮總兵府(當時山東共設三鎮總兵)從蓬萊遷到青島,為青島建置的開始。

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佔領青島。康有為藉此上書光緒,引發戊戌變法。

青島歐式建築群
1898年3月,簽署《膠澳租界條約》。11月,宣布青島為自由港。

1899年,租借地命名為青島市,設青島、鮑島、李村等區。大港碼頭、膠濟鐵路相繼開工。

1911年,清朝二品以上大員七十多人以及恭親王等人移居青島。1913年發動癸丑復辟失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青島成為亞洲唯一戰場,11月,日英聯軍佔領青島。

1919年,巴黎和會將青島租界主權讓給日本,成為「五四運動」導火索。

1922年12月,中國收回青島,設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後改膠澳商埠局),下轄青島市,直屬北洋政府。

1929年7月,國民政府接收青島,設青島特別市,直轄於南京國民政府。

1931年,沈鴻烈以東北海軍司令兼任青島市長,1932年正式擔任青島市長,主政六年,抓教育、建學校、定規劃、興建設、促民生、斗日寇,奠定了青島發展的堅實基礎。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1939年,即墨、膠州劃歸青島市管轄,統籌規劃建設。

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直轄於民國政府。

1949年6月2日,解放軍攻佔青島。青島改為山東省轄市,轄市南、市北、台東、台西、四滄、浮山、李村7市區和嶗山郊區。

1978年,膠縣、膠南縣、即墨縣劃歸青島,同時設立黃島區。

1983年10月,平度縣、萊西縣劃歸青島。

1984年5月4日,青島市成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同年,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

1987~1990年,青島市郊五縣先後改為縣級市;1988年,嶗山縣恢復為嶗山區。

1986年,青島市成為計劃單列市,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2年,設立國家級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青島保稅區。

1994年,青島市區劃調整為七區五市: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七個市轄區和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萊西市五個縣級市。

2003年,設立國家級青島出口加工區。

2004年設立國家級青島保稅物流園區。

2006年,設立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

2008年設立國家級青島保稅物流港區。

2011年1月,國家批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青島作為其核心城市、龍頭城市。

青島市是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其所在的山東半島經濟區(8市)經濟總量高達2.6萬億,僅次
青島浮山灣
於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經濟區,居全國第四位,青島周邊有19個縣進入全國百強縣。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青島市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研發中心、品牌經濟、會展經濟、信息服務業、商貿流通及各種生產性服務業,為全省經濟發展搭建高端平台。傳統工業方面,青島市在機車車輛、造船海工、電子家電、石油化工、汽車製造、機械、橡膠、鋼鐵、食品酒水、輕工方面形成優勢;新興產業方面,在海洋產業、生物醫葯、直升機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動漫創意、軟體等方面也已具有規模。青島經濟的重要部門大多控制在王氏家族的手中。其領域延伸到IT、建築、教育、金融以及娛樂等項目。

[2]四年來,全市生產總值跨越三個千億元台階2011年達到6615.6 億元,年 均增長1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66億元,年均增長17.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502.5 億元,年均增長2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33億元, 年均增長16.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567元,年均增長12.5%;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70 元,年均增長 13.3%。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節能減 排目標。

深厚的齊魯文化底蘊與現代西方文明在青島交流碰撞,孕育出獨特的青島文化現象。古代青島,是傳統文化重地,近代又成為新儒學研究中心,德國人衛禮賢在青島設立禮賢書院及尊孔文社,請西方哲學家與中國大儒探討儒家思想,從新的視角研究儒家思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青島迎來了文化高峰,康有為、沈從文、聞一多、老舍、洪深、梁實秋、王統照、蕭軍、蕭紅、舒群等眾多文化名人先後定居青島,臧克家、吳伯蕭、王亞平、於黑丁、崔嵬、孟超等新秀在青島文壇脫穎而出。《駱駝祥子》、《山雨》、《奇跡》、《烙印》、《生死場》、《劫後桃花》等大批優秀作品在青島完成。30年代青島的中文報紙有《青島時報》、《青島民報》、《正報》、《青島晨報》等近二十家,外文報紙有《泰晤士報》、《大青島報》、《青島公報》等近十家。建國後,青島涌現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作品,如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馮德英的《苦菜花》、姜樹茂的《漁島怒潮》等。青島市有5種地方特色曲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茂腔、柳腔、膠州秧歌、膠東大鼓、嶗山道教音樂。茂腔和柳腔是青島獨特的地方戲曲,素有「膠東雙花」的美譽,分別流行與膠州和即墨。膠州秧歌,傳承自元雜劇,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I. 青島市市南區的歷史

青島南區建置始自德國侵佔青島時期,所轄區域卻有較長的歷史,早就匯入了版青島歷史的主流。權從明初以來,一直以優越的區域優勢在政治、軍事、商貿、旅遊、居住諸領域居統領地位。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市南區開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後,改革開放,東部開發,迎辦奧運,使市南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社區建設不斷深入,科教興區戰略全面實施,民主法制建設更加健全。

閱讀全文

與青島市各區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