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漢語言文化上的差異
一、語言自身差異
語言自身差異主要表現在詞彙語義方面的差異。詞彙的語義:一方面是詞彙本身的意義,另一方面是詞彙的文化意義。詞彙語言差異主要體現在詞彙的文化意義上。本身意義相同的詞彙,在漢英兩種語言中,其文化意義可能有相同、空缺和沖突等三種情況。
1.詞彙本身的意義:laborer指干體力活的勞動者,worker既指體力也指腦力工人,而在漢語中,勞動者和工人沒什麼區別。ambition在中國詞典中意味著野心,但在美國詞典中還有進取心的意思。中國文化中的「客氣」,在英語中很難找到恰當的對應詞。漢語中的「關系」和英語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對等,「關系」在漢語中可能是個具體的概念,如,「他的關系很硬」是指他認識人好辦事等,而在英語中「relation」則表示抽象的概念。
2.詞彙的文化差異:文化意義相同的詞彙在跨文化交際中通常沒有麻煩,問題在於文化意義空缺及文化意義沖突的詞彙,往往導致交流達不到目的,引起誤解甚至交際失敗。
英語中的hippy,cowboy,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人一定不知其意。同樣漢語中的「民辦教師」「農轉非」「希望工程」等詞,英美人也難解其意。在中國代表帝王的龍,在英美卻是邪惡的化身,因此漢語的「亞洲四小龍」只好譯成「Four tigers」。中國共產黨黨旗上鐮刀和鐵錘圖案,在德國人看來卻如臨大敵,避之唯恐不及。英語中「bat」通常是醜陋、凶惡的代名詞,而對於中國人,就因為「蝠」與「福」同音,便將蝙蝠視為幸福的象徵。又如「peasant」(農民),毫無貶義。《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新編韋氏大學詞典》:「一般指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在產品商標的翻譯上,需了解有關詞語在目的語中的文化意義。據資料顯示,「白象」電池前些年在國內十分暢銷,卻被誤譯為「white elephant」,殊不知,譯文在英語中指「大而無用的東西,誰還買它呢?」又如:飲料名Coca-Cola開始被人譯為「卡口卡脖」,國人無人敢問津,而譯成「可口可樂」後就打開了市場,這都是文化的作用。
二、世界觀和價值觀差異
教育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使一個民族的人民具有類似的價值觀。而不同的民族,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價值觀有時差異很大。世界觀價值觀差異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言的表達與理解。
1.中西方兩種文化有著不同的禮貌評判標准和實現方略。漢文化中的「禮貌」植根於儒家「禮」的傳統,強調「貶己尊人」和「中庸」,提倡謙虛;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強調個人價值,提倡個人自信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禮貌方式影響到英漢兩種語言的跨文化交際。對於「你的衣服真漂亮」這樣的稱贊話,中國人大都答「哪裡,哪裡」,而西方人則高興地答道:「Thank you」。如在課堂上中國教師比較正式,注重教態;而美國教師則比較隨便,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文化中的等級意識和美國文化中的平等意識。
2.通過語言,往往可以窺視出某種文化的價值觀。假設一個小孩看見鄰居家的果樹上結滿了蘋果,而不去摘吃,問他為什麼不摘?信奉基督教歐美的小孩,他會回答說:「我不能去摘,因為上帝在看著我。」如果是中國、日本等東方的孩子,一定會回答說:「那是人家的東西,我們不能要。」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響,認為自己是上帝之子,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受著上帝的監視與庇護。我們中國人大多數不信上帝,但我們亦有自己的道德准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樣的古訓,大多數中國的家長都會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們。
3.中西價值觀念差異導致中西人們對英語中某些詞義內涵理解的不同,甚至在語言交際中不能相互溝通。西方文化特點是個人價值至上,「Indivialism」是英美人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實用主義」的人生觀支配著大多數美國人,因而有「在愛情和戰爭中,採取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這對於「禮儀之邦」的中國人來說非但接受不了,甚至會感到這種為人態度是可怕而不可取的;而漢語中的「自以為是」「自負」都帶有貶義色彩,「Indivialism」被認為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 三、言語行為的文化特性體現在語用差異上
1.文化行為差異。我們設想一下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情況。外國人要學會正確使用「我說一點膚淺的意見,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這樣的句子,除了需要語言本身的知識以外,還必須習得中國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知識。
同樣是接待顧客,不同國家的商店,營業員使用的語言也不相同。
中國:你買什麼?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歡迎光臨。美國:Can I help you? 反映出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化規則:中國的營業員接待顧客純粹從買賣的關系出發,日本的營業員把顧客當客人,美國的營業員把顧客當作要幫助的對象。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際模式
在中國對道謝的答語常是「這是我應該做的」,但如直譯:「It''s my ty to do so.」就不恰當了,對方可能誤解,以為你是不情願幫助他的,應回答:「my pleasure.」中國傳統上以家庭為本位,而西方以個人為本位,這是不一致之處;中國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西方有「East, West, home is best」,這卻是一致之處。上課遲到了,中國人須敲門,喊一聲「報告!」允許後才走進去;英美人則不同:If one is late for class in UK or the US, one should go in as quietly as one can and take a seat.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聽美國人說:「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就以為是正式邀請,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句客氣話。正式邀請比客氣話要具體的多,一般來說邀請需要包括時間地點,如:「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t.」是明確的邀請。
四、成語諺語習語文化差異
學習外語難免要接觸到成語、諺語、格言和典故,這是一個社會語言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成語諺語可找到對應的漢語,有些本身已為漢語吸收,有些可直譯而不會構成理解上的障礙,但更多的是由於漢英文字的巨大差異和文化傳統迥然不同,很難找到適當的漢語譯法,譯文難以做到形、聲、意、神完全符合,這就是文化差異使然。
例如: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很像漢語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漢語諺語另有一層寓意:小錯誤不及時糾正最後會出大錯,告誡人們要防微杜漸。英語諺語只說明一個事實,一種態度;小失誤也是失誤,差一毫米和差一公里一樣。Gilding the lily似乎與「錦上添花」意思相近,其實相差甚遠。此處英語諺語的意思倒近似「畫蛇添足」,指對很完美的東西作不恰當而且過分的修飾,表示不贊成這種弄巧成拙的做法。而「錦上添花」是比喻好上加好。
文化中的習語,習語的意義往往藉助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約定俗成的構成整體意義。形容一個人「脾氣倔強,不肯輕易改變主意」,在漢語中說「犟得像頭牛」,在英語中說:「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頭騾子)。中國人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英語卻說「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中國人說「不稱職」,地道的英語卻是「Be not worth one''s salt」,此說法源自古羅馬。古羅馬把鹽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一起作為官餉發給士兵,英語的salary(薪金)一詞就是來自於拉丁文的salarium (鹽)。所以,「白掙錢不幹活」就可以說成「Be not worth one''s salt」。又如中國一些漢語縮寫詞,如讀者不了解其文化根源,社會背景,就會不知所雲。
可以看出英漢習語諺語差別十分明顯,不了解文化在交際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礙,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總之,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語言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內涵的差異必然造成詞義、句義、聯想意義、比喻意義等語言現象的差異。我國正面臨世界多元文化的撞擊,其中仍將以西方文化(歐洲及北美文化)為主要的文化源。無庸置疑,中西文化交流的擴大和深化必將進一步使中國更加了解世界,也必將令世界更加了解中國。著名的學者McLuhan 曾以「地球村」(Global Village )一詞形容當今這個越來越小的世界,正是當今地球上時空的緊縮,使得跨文化差異的學習和研究更為迫切。
美國外語教學專家溫斯頓•布倫姆伯克說過:「採取只知其語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養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外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知識本身的傳授,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
㈡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的介紹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是2002年07月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㈢ 關於英漢語言對比分析的論文
漢語言文化差異的對比
一、 英漢語句差異
(一 )英漢詞彙現象對比
1 .意義差異「 英語是綜合型語言 ,詞化程度相當高 ,即在英語詞彙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語言 (如漢語要用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句子才能表達單個詞 )。 」 [ 2 ]譯者熟練掌握英語的這種特點 ,就可以使譯文簡潔。英語中有不少單個動詞隱含著「make +賓語 +補語 」 的意思 ,「v . + adv」 ,「v . + like」 「v .+with」 這些復雜的意思。英語一個動詞 ,漢語要用一個短語片語來表達。如果在漢譯英中正確運用這種動詞 ,就簡潔多了。由於名詞尤其是抽象名詞大都是從動詞或形容詞派生來的 ,而很多動詞或形容詞都有自己習慣的主語或並與之搭配 , 因此單個抽象名詞隱含一個主謂或動賓結構的內容。
2 .詞類差異
「 英漢語言的最大差異之一便是體現在動詞的運用上 」 [ 3 ]。漢語動詞靈活多變 ,表現力極強。沈家煊認為 ,漢語在句法上遵循時間順序的相似原則 ,這是因為漢語缺乏形態變化而採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漢語句序體現認知次序 ,多述謂成分線性排列。因此「 漢語中動詞使用頻率遠比英語為高。 」 [ 5 ] 在表達一些復雜的思想時 ,漢語往往藉助動詞 ,按時間順序逐步交待、 層層鋪開 ,給人以舒緩明快的感覺。從使用方法上來看 ,漢語動詞的連用和疊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語中習慣用非謂語動詞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媽媽。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漢語後一個動詞在英語中變成不定式 )英語句子中 ,主要採用主謂結構。由於句中的謂語動詞受動詞形態變化的約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個謂語 ,它是句子的軸心。然後借用名詞來表達 ,而名詞之間則使用介詞加以串通。所以英語中名詞與介詞等詞類占優勢。下例中英語中的名詞、 介詞等只能譯成相應的漢語動詞:He cried at the news . 聽到這個消息他哭了。此外還有搭配方面的差異等。
(二 ) 英漢句法現象對比
1 .句型差異 英語表達常呈「 濃縮性現象 」 ,漢語表達常呈「 展開性現象 」 。 「 由於英民族常取『濃縮型 』 的思維方式 ,喜歡將眾多的信息靠多種手段集中於一個單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達時往往傾向於取較低的句法單位。 」 「 而漢民族往往更趨向於把問題層層鋪開 ,用節節短句逐點交代。 」 [ 6 ]因此 ,英語多用長句 ,而漢語中短句占優勢。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們已經具備了一種非凡的技術能力 ,這種技術能力使我們搜索到無比遙遠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們和我們一樣不先進。 )英語表達復雜的意思時 ,偏愛藉助連接詞 (如上句中的 which、 even if )用長句連貫地加以表達。而漢語言則相反 ,側重於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個長句分解成三個短句 ,使整個句子節奏分明 ,脈絡清楚 ,正所謂「 大珠小珠落玉盤 」 。因此長句和短句的習慣差異在我們平時的翻譯中要加以注意。
2 . 英漢句序差異 英語和漢語復合句中主句和從句之間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維統計表明 ,在主從關繫上 ,英語中的因果、 條件、 假設以及時間狀語從句的位置比較靈活 ,「 在這一點上比漢語的表達手段多出近一倍。 」 [ 7 ]但是 ,「 復合結構中從句在前 ,主句在後仍是漢語復合句的典型順序。 」 [ 8 ]為此 ,彭宣維對漢語的主從復合句 (包括時間、 方式、 條件、 原因等 )的分布進行了統計 ,結果表明 , 漢語基本上是按「 從句 -主句 」 的方式組織。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 如有問題 ,請給我打電話。
二、 英漢語言思維差異
歸根到底 ,上述詞句間的差異源於語言主體間的思維差異。 「 思維方式的差異 ,正是造成語言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 [ 9 ]翻譯的過程 ,不僅是語言形式的轉換 ,更是思維方式的變換。
(一 ) 形合思維與意合思維 「 英語句子結構比較緊湊 ,句子內部連接之處 , 一般都要用具體的詞語來體現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說的『形和 』 。 」 「 漢語句子結構比較鬆散 , 連詞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連貫的 ,這就是王力先生所說的『意和 』 。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維和綜合思維的各自具體表現。「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語言本身的結構手段來表達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內部邏輯關系來表情達意。英漢兩種語言形合、 意合思維的差異對翻譯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 ) 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差異 中運用抽象詞的頻率大大高於漢語。漢語用具體詞表達的事情 , 英語中往往用抽象詞:黛安娜代表了熱情 ,責任 ,風度和美麗。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ty, of style, of beauty .現代漢語中抽象詞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 、 「觀 」 、「 化 」 等結尾的詞 ,例如:科學性、 榮辱觀、 園林化等。 (三 )被動思維與主體思維的差異英語中凡是不必說出主動者 ,或者為了使方便、 敘述客觀、 語氣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動語態 ,所以被動語態極其常見。相比之下 ,漢語的被動語態使用范圍窄得多 ,而主動語態用得多。
三、 英漢文化差異
沃爾夫的語言相對論認為語言類型的不同影響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 11 ]反過來說 ,一種語言的詞語數量的多寡和語義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異。在語言的形成發展過程中 ,由於語言客體的區別和語言主體心理思維的不同 ,表現在語言中必然出現某種差異甚至沖突對立 ,這種語言體現在心理上的差異即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滲透在兩個語言形式的各個方面 ,在語音、 詞彙、 語句、 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現。 (一 )英漢文化有部分重疊 「 語言的不同層次和相當層次的語言單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蘊含內容 ,其中詞是文化蘊含內容的核心。 」 [ 12 ]這種情況首先體現在概念詞語上。英語在概念上加以明確區分的實體 ,在漢語文化可能不加區分 ,反之亦然。英漢兩種語言概念劃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這就給翻譯帶來了很大困難。親屬稱謂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英語的 uncle就可以指漢語的伯、 叔、 舅、 姑父、 姨父任何人。漢語的區分較英語細致得多。 (二 )英漢文化空缺「 以別的語言為參照 , 任何一種自然語言的詞彙場中都可能有『 詞彙空缺 』 。 」 [ 13 ]所謂空缺 (文化上的 ) ,是指有些表達方式是一國所獨有而別國沒有。這種空缺在詞語的使用上顯得尤為突出。英語和漢語的俗語、 諺語、 成語、 禁忌語、 委婉語所呈現出來的文化差異就更大了。 (三 ) 中英文化沖突 所謂文化沖突 ,有兩種情況: (1)有些表達方式 ,一種語言有另一語言也有 ,但涵義剛好相反。 (2)含義相同的內容在兩種語言表達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說:「 翻譯理解中最大的危險在於原語和譯語里有一些貌合神離的假朋友 ,它們的指稱意義相同 ,但語用意義 (主要是喻義 )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 眾所周知的一個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 (開玩笑 ) ,它的含義並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後腿 」 。「 觀察事物的視點不同是造成英漢文化沖突的另一個原因 」 。 [ 14 ] 如英語說 beat the enemy,漢語是戰勝 (或戰敗 )敵人;英語 fight fires在漢語變成了「 救火 」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譯中英文作品時一定要把握詞語的文化內涵 ,出現文化沖突時切忌直譯 ,否則 ,將嚴重損害原作的內容和精神。
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影響翻譯的准確與否 ,因此 ,在翻譯中必須深度挖掘詞句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 ,高度重視語言差異 ,包括語句差異、 思維差異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層次間的文化差異。
㈣ 英漢語言對比。我需要大概3000字左右的概括。幫幫忙
從翻譯的角度。
1、漢語是意合語言,英語是形合語言。漢語的句子只要保內證含義的完整即可,容而英語的句子要保證邏輯上的完整。
2、英語的定語分前置定語和後置定語,而漢語只有前置定語。
3、英語語法中有從句,而漢語中不存在從句。
4、英語簡單句的謂語只可以有一個動詞或相當於動詞的短語。而漢語的句子承當謂語的可以有多個動詞,並且分成多個層次。
5、英語中狀語一般在句末尾,而漢語中一般在謂語動詞前。
等等,還有很多,不過我都想不起來了。
㈤ 英語語言的發展史
希望滿意並採納:
英語語言的歷史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古英語(Old English),中世紀英語(Middle English)和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
古英語(449--1100)。有記載的英語語言起始於449年,當時包括央格魯-撒克遜人(Angles-Saxons)在內的德國部落入侵大不列顛。他們把原來的居民凱爾特人(the Celts)趕到不列顛的北部和西部角落。凱爾特人的領袖King Arthur帶領部隊勇敢作戰,英勇抗擊德國入侵者。這之後在不列顛島上央格魯人、撒克遜人和一些德國部落都說著各自的英語。盡管85%的古英語詞彙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但一些常用詞彙如:child, foot, house, man, sun等等還是保留下來。和現代英語相比,古英語中的外來詞很少,但派生詞綴較多。古英語中還有較多描述性的復合詞。如「音樂」是earsport;「世界」是age of man。在著名的英雄史詩《貝奧武甫》(Beowulf)中對此有詳盡描述。
787年,來自丹麥及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北歐海盜(the Vikings)陸續進入英國。在之後的三百年裡,他們襲擊、侵佔了大部分的英格蘭。北歐海盜對英語語言的影響意義是深遠的,是他們帶來了代詞they、their、them等;/g/ /k/的發音;甚至包括husband、window這樣的詞。古英語無論從發音還是拼寫上都與現代英語大相徑庭。
中世紀英語(1100――1500)。1066年的諾曼底征服事件在英語語言發展史上是一個標志性的轉折點。在這年,威廉帶領軍隊從法國諾曼底省出發,穿過英吉利海峽,想在英國稱王並在倫敦成立一個法國法庭。之後的近三百年裡,法語一直是英國的官方語言,成為統治階級用語,而平民百姓說的英語被認為市低等語言。到1300年左右,法語的使用開始減少。到14世紀末期,英語又重新成為官方語言。喬叟寫於14世紀末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反映了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變化對英語語言的影響。
在近四百年時間里,諾曼人給英語帶來了近一萬的外來詞,深深影響了英國人的社會和生活。英語語言在這一時期借用了較多法語中的派生詞綴,如-able, -ess。當然也有一些拉丁語直接進入英語,而且多用於書面語。由於貿易的發展,還有少量的荷蘭詞語在這時期融入英語中。
中世紀英語的語音變化較少,但句法上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詞序,並且擴展了情態動詞、助詞結構。不規則動詞越來越少,很多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也趨向規則化。到1000年,語言使用中已確定了-s作為名詞復數的構成,而古英語中曾以-en結尾表示復數便漸漸不再被人們使用。
現代英語(1500――至今)。1476年,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在英國開始引進印刷機的使用,標志著中世紀英語轉入現代英語階段。由於讀物數量的增多,范圍擴大,詞彙拼寫開始趨向規范化,標准化,固定化。這樣一來,讀音和拼寫之間的差距擴大。另外,隨著探險、殖民、以及貿易等各方面走向世界化,給現代英語帶來一定的沖擊。超過50種語言的外來詞湧入英語,如阿拉伯語,法語,德語,荷蘭語,俄語,希伯來語,西班牙語,漢語,義大利語等。
為體現英語語言的威望,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有更多的拉丁和希臘詞彙加入英語,象congratulate, democracy, ecation等來自拉丁語;catastrophe, encyclopedia, thermometer 來自希臘語。一些現代希臘語、拉丁語中的科技用語如aspirin, vaccinate也被當作英語使用。另外,一些外來語(如criterion, focus)仍保留了原來詞語的復數形式。還有一些更保留了當時的拼寫和發音。
㈥ 英漢語言對比
你的問題太大了,建議你去讀下英語、漢語兩種語言的發展史,有興趣再去研專究下語言學屬等學科。這里只能簡單概括的說下:兩種語言同樣學五年,英語好學,兩種語言同樣學十年,漢語好學。英語的詞彙量約有三百萬,常用單詞三五萬,但漢語常用字約三千,未學隨著信息社會的迅猛發展,漢語有著無與倫比的信息承載優勢,若中國成為超級大國,未來的世界定是漢語的世界。
㈦ 英漢語言特點對比
英語和漢語畢竟分屬不同的語系,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語言並不僅僅是語言本文化的載體。從翻譯角度來看,英漢兩種語言在文化背景、形態結構和表現手段上均存在著巨大差異,在翻譯過程中,能夠直接進行對等轉換的現象實不多見。不少情況下,譯者都需要認真把握原作的意義及文體、語體、風格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按照漢語的思維方式和行文習慣對原文進行適當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忠實於原文意義,又不會出現翻譯腔或翻譯症等表述方面的問題。一般認為,英語是一種靜態語言,名詞和介詞使用較多,動詞的使用頻率及場合遠遠不及漢語,而漢語作為動態語言往往會連續使用動詞,且不像英語句子那樣可以確定核心謂語動詞。鑒於此,在英譯漢過程中,動詞使用頻率上的差異要求譯者必須進行名詞與動詞之間的轉換。此外,英語是屈折語,動詞受主謂關系、時態、語態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具有復雜的形態變化。漢語動詞沒有形式上的屈折變化,可以靈活方便地在句中多次連續出現,從而應用范圍較廣,出現頻率較高,使漢語呈現出動態特徵。了解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內涵,理解原作者的意圖,也會幫助我們在譯文中准確再現原文的意義,提升翻譯能力。根據翻譯的特點和要求,本章將從詞義、語法和思維三個方面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進行對比。1.英漢詞義對比詞彙是語言的基本要素,是語言的基石。英語和漢語在詞彙使用和詞義表達上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一詞多義是這兩種語言共同的基本特徵。英語同漢語一樣,大多數的詞彙都是多義詞,而且詞彙的使用頻率越高,詞彙隨之衍生的詞義也就越豐富。
㈧ 從哪些方面比較英漢語言文化
語言與文化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二、文化的定義與分類三、文化的構成要素 交際中中西觀念比較一、中西思維方式差異對英漢語言的影響二、中西價值觀比較三、中西時間觀比較四、中西空間觀比較英漢語言差異比較一、英漢語言的發展歷史二、英漢語言的基本差異 中西文化對語言的影響比較一、歷史文化的影響二、地理環境的影響三、宗教信仰的影響四、英漢語言的相互影響英漢詞彙文化內涵比較一、英漢詞彙文化內涵的分類二、英漢色彩詞彙文化差異三、英漢動物詞彙的文化差異四、英漢數字語言的文化差異英漢語言中句法結構比較一、形合和意合——英漢句法最基本的差別二、英漢句法差異三、英語句子特點 英漢篇章結構比較一、英漢段落結構比較二、英漢段落意義連貫比較三、英漢文體風格的差異總的來說,可以從四大類來比較,供你參考:1.地域文化2.歷史文化3.風俗習俗4.宗教信仰
㈨ 英漢語言特點對比分析
漢語和英語的語言特點的對比分析。最主要就是他們的語法的整體的構思不是太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