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會計准則發展歷史

中國會計准則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18:16:14

A. 中國會計准則發展史是什麼

中國自1987年在中國會計學會年會上,成立了七個研究組,其中一個就是「會計原則和會計基本理論研究組」。該組織曾先後於1989年起開始研究和探索會計准則的制定工作。於1989年1月及1991年1月召開了二次研討會,分別討論了會計准則和物價變動與外幣業務會計兩個專題。 1989年1月,這個研究組在上海召開的第一次會議,討論了制定中國會計准則的必要性、會計准則的性質和內容、會計原則與現行統一會計制度的關系、研究和制定會計准則的思路等問題,會後提出了《工作程序》、《形成會計原則說明和研究報告的程序》等一系列文件,並更名為「會計基本理論和會計准則研究組」。研究組以合適的形式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成果,並向財政部有關部門提出建設性建議。

財政部會計事務管理司也於1988年10月建立了會計准則課題組。課題組在1989年3月提出了《關於擬定中國會計准則的初步設想(討論稿)》和《關於擬定中國會計准則需要討論的幾個主要問題(徵求意見稿)》,並在全國會計工作會議上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准則(草案)提綱(討論稿)》。

1991年11月26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印發(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基本准則)(草案)的通知》,向全國廣泛徵求意見;在1992年7月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討論後,1992年11月30日以部長令形式正式發布了建國以來中國第l號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並決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

從1992年《企業會計准則》發布以後,財政部即著手草擬制定具體會計准則,為保證准則質量,分別成立了國外、國內兩個咨詢專家組和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1996年完成了30多個具體會計准則徵求意見稿,分四輯印發各地徵求意見。到2001年先後修訂、頒發了16項具體會計准則。

2006年2月15日頒發38項具體准則形成企業會計准則體系。這些具體准則的制定頒布和實施,規范了中國會計實務的核算,大大改善了中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和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為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和證券市場的發展、國際間經濟技術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B. 會計的發展歷史

會計是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發展並不斷得到完善。其中,會計的發展可劃分為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階段。
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文字出現之前,我們就用符號、圖畫記錄狩獵的收獲。在我國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主要用來管理國家層次上的財政收入與支出,而民間所用的會計一直是比較簡單的,直到元朝時,會計在民間的應用才達到可觀的程度。
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 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C. 會計發展史

會計的發展:

1 古代會計發展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2 近代會計發展階段: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薄記形成前後。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3 現代會計發展階段:

「公認會計准則」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3)中國會計准則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

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D. 我國會計准則的發展史

我國會計准則的現狀分析

我國制定會計准則的過程始終是與國際會計准則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成績有目共睹。我國自1992年底發布《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以來,至今已先後發布了16項具體會計准則。最近,財政部會計司官員多次表示,將在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我國會計准則體系的建設。由於我國會計准則從一開始制定時,就與IASC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還召開了多次有IASC高層官員參加的會計准則國際研討會,制定我國會計准則的主要參考依據也是國際會計准則。因此,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趨同的基礎較好。

但由於我國國情的約束,我國會計的國際化與國際會計准則之間仍有較大差異。具體表現在一些部門或事業單位會計管理混亂,而現有的會計已遠滯後與客觀需要,會計制度方法體系的務實性與超前性脫帶。缺乏對國外會計進行系統的研究,沒有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體系等等。概括起來,我國會計准則與其他相關會計准則的主要差異有:

1、由於認識的誤區而導致實行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行的做法,這與大多數國家的做法是不同的。在當今世界,各國採用的會計規范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英美等英語國家普遍採用的會計准則的形式;另一種是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採用的會計立法和會計制度的形式。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勢的發展,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會計規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國家會計規范形式轉化的趨勢。我國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行的做法,從長遠來看,不利於我國會計准則的發展及與國際准則的趨同。

2、由於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而造成會計准則的涵蓋面較小,可操作性較差,對一些新問題尚未涉及。由於我國制定會計准則起步較遲,並且由於各種原因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發布的30多項會計准則的徵求意見稿一直未能成為正式准則,至今只發布了16項會計准則,相對於美國FASB的約150項准則公告(還不包括FASB的前任會計程序委員會發布的51份「會計研究公報」以及會計原則委員會發布的31份「意見書」)和IASC的41項國際會計准則,數量要少得多;並且,我國會計准則對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雇員福利、養老金計劃、物價變動和通貨膨脹、銀行、保險業、農業等會計事項的處理均還未涉及;此外,由於我國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行,尤其是在2001年開始實施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之後,會計准則似乎只是成為制定《企業會計制度》的指導綱領,會計准則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對就變得較差。

3、過分強調特色而造成在具體會計處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國會計准則也存在不少差異。如僅就我國已發布的16項會計准則與相關的國際會計准則》相比,就有在存貨准則對采購成本的計量上,國際准則採用凈價法,我國准則採用總價法。在建造合同准則中,國際准則允許將因訂立合同發生的、與合同直接相關的費用作為合同成本的組成部分,我國准則要求將訂立合同而發生的有關費用直接確認為當期費用。在借款費用准則中,國際准則沒有對「專門借款」作出定義,我國准則對此作了定義,國際准則允許資本化的對象包括固定資產和存貨,我國准則僅包括固定資產。在無形資產准則中,對於資產交換產生的無形資產,國際准則要求區分同類與非同類資產交換,並要求按收到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我國准則要求根據非貨幣交易准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入賬等等。

E. 中國會計的主要歷史發展和一些重大改變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以商品和市場經濟為尋在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仍在執行業務。2,1956年以後,我國完成了對民族工商業的改造,私營企業逐步轉變為公私合營或全民所有制企業,商品和市場經濟為存在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消失了。
3,20世紀70年代後期,我國的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確定了改革開放和搞活經濟的戰略方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了較快地發展,並積極吸引外國的投資,出現了多種經濟成分的企業。為了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我國的民間審計組織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4,19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
1986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
1988年11月18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正式成立,它標志著中國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管理開始步入規范化的軌道。
1993年19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這是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走向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標志,其意義是歷史性的。 5,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確立、資本市場的發展,適應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進程,我國加快了會計制度國際化的進程,制定發布了《現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體會計准則,發布實施了《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以規范公司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以適應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需要。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信息透明度提到了議事日程,要求上市公司要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提升會計信息有用性,日益成為資本市場監管者,投資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國將滿足資本市場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要,作為制定會計標準的主要目標。6,1997年發布了第一個具體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及1998年發布並實施了《企業會計准則——收入》等7項具體會計准則。

F. 中國會計的主要歷史發展和一些重大改變國會計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

西周時期
有了會計立法的雛型:周朝中央設立了會計主管官員———「司會」一職,它是會計的最高長官,主要職責是利用賬冊、數字、公文、戶籍、地圖等文件中的副本,考核各級官吏的工作,並檢查、聽取他們的會計報告.
戰國時期
由魏文侯李俚所編纂的《法經》,史稱為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典,其中就有許多與會計有關的條款,最重要的是它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就會計賬簿及安全受法律保護的問題做出了明文規定.此外,在《賬法》、《雜法》等條文中,還對會計憑證、會計印鑒、倉儲保管及度量衡等技術方面也規定有具體條款.
秦代
法律中涉及到會計方面的規定就更加具體.如在《效律》中就嚴格規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廉潔奉公,賬實相符,記載准確,計算無誤等要求.同時還對會計交接、財物損耗等問題作了具體規定.
漢朝
對於會計賬簿的設置與分類,會計簿籍的登記方法,會計計量單位與盈利的計算,會計憑證、會計報告、財物的保管與盤點等方面作了規定,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備的制度.如在《上計律》中就具體規定了「上計簿」的撥出程序與時間,嚴令對上報不及時或者不實者治罪.
唐宋時代
史稱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會計方法的發展上產生了奠定當今賬戶結算余額原理的「四柱清冊結演算法」,在會計的設立上又設立了專司審計的———比部.在會計立法方面亦更趨完善,不僅規定對違反會計制度的人給予較嚴厲的處罰,而且限定凡屬經濟報告上隱漏重復,收支不實者均從嚴治罪,甚至在有關條文中還規定了會計報告的格式及書法譽寫要求.
元、明、清時期
在當時的一些重要法典中,對會計制度均有相應的規定,並較之前朝更加具體與完善.
辛亥革命後
由於對外政治與經濟交往范圍的擴大,西方成功的會計理論與實務大量傳入中國,推動了會計工作法制化的進程.1915年3月,北洋軍閥參議院通過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比較完善的《會計法》,共九章三十六條,史稱為「民三會計法」.後來,又陸續頒布了一些專業會計法規,但後因袁世凱倒台,北洋軍內部分裂,全國發生軍閥混戰事件,致使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1935年,國民黨也頒布了一部含十章一百二十七款的《會計法》,其內容詳盡,分項說明具體,加上後來於1945年頒布的《會計師法》,對於當時規范會計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
財政部於1949年12月設置了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的專門,會計立法工作逐步展開.在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主要以財政部的名義頒發了一系列行業性的會計制度,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會計操作法規體系.
八十年代
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加快了會計法制建設的步伐.1985年元月21日經第六屆人大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同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會計法》的頒布,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關於會計工作基本法律性文件的誕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會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有必要對構成會計法制體系基礎的《會計法》進行調整.
九十年代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做出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改後的《會計法》,實施范圍擴大,會計工作地位與作用突出,更適應我國會計自身改革及在具體事務處理上與國際通行慣例相接軌的需要;還在股份制改造,轉換經營機制,轉變職能,強化經濟的宏觀調控等方面充分發揮會計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證.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再次修訂了《會計法》,其具體條款的規定更加適合經濟發展對會計改革的要求.

G. 我國會計准則制度變遷歷程分為哪幾個階段

您好, 可以將我國會計准則制度變遷歷程分為國際會計慣例引入學習、國際會計准則學習借鑒、會計制度統一完善、國際會計准則全面趨同四個階段。
(一)國際會計慣例引入學習階段(1979—1992年)
這一階段的起點標志是1979年頒布的《關於中外合資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問題的若干規定》,終點標志是1992年11月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和《企業財務通則》,以及13項行業會計制度和10項行業財務制度(簡稱「兩則」、「兩制」)。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1979年頒布的《關於中外合資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問題的若干規定》和1985年的《中外合資企業會計制度》第一次參照國際慣例設計了會計制度,其規定的會計核算一般要求、會計核算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等內容均學習、借鑒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通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
(二)國際會計准則學習借鑒階段(1993—2000年)
這一階段的起點標志是1993年7月1日正式實施1992年頒布的「兩則」、「兩制」,終點標志是財政部於2000年12月根據《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要求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學習借鑒國際會計准則,開始採用會計准則,並結合國情,採取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存的辦法實施「兩則」、「兩制」。針對「瓊民源」等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案,我國於1997年發布了第一項具體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從1998年起開始實施),到2001年底我國已頒布了16項具體准則,標志著與國際慣例相適應的中國會計准則體系逐步建立。
(三)會計制度統一完善階段(2001—2006年)
這一階段的起點標志是自2001年1月1日起《企業會計制度》的正式施行(暫在股份有限公司執行,並鼓勵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執行),終點標志是2006年2月財政部正式發布39項新會計准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企業會計制度》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充分協調,實現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企業的會計制度的統一。2001年頒布《金融企業會計制度》、2004年頒布《小企業會計制度》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進一步完善了會計制度體系。
(四)國際會計准則全面趨同階段(2007年以後)
這一階段的起點標志是從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39項新會計准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這一階段以會計准則全面取代會計制度(除少數准則保持中國特色外),與國際會計准則實現了全面趨同,進一步縮小了我國企業會計標准與國際會計准則的差異,是中國會計國際化趨同的顯著標志。

H. 介紹中國會計准則的發展使

回顧中國會計准則的建設與發展之路

在最近召開的2008年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大會上,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總結了中國會計准則的發展歷程,中國會計准則走過建設、趨同、實施與等效等幾個階段後,愈加成熟完善。
中國會計准則的建設
劉玉廷指出,從2005年初開始到2006年,經過近兩年的艱苦努力,中國建成了與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進程相適應、並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相趨同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
長期以來,財政部會計司通過多種方式,培養了近40人的會計專業基礎扎實的專業團隊,其中大部分都具備在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國際會計公司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歷,同時也具備對中國企業實際情況的了解。在中國會計准則多次徵求意見過程中,我們始終保持公開透明的准則徵求意見機制,敞開言路,集思廣益,充分聽取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和咨詢專家的意見,對徵求意見稿進行反復修改完善。
中國會計准則徵求意見稿形成之後,我們選擇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對准則徵求意見稿進行實地模擬測試。通過模擬測試,了解和掌握新准則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從而使中國會計准則在堅持國際趨同的同時,能夠適應中國的土壤,能夠操作執行,並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中國會計准則的趨同
多年來,中國與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建立了十分良好的溝通機制與合作關系。在本次中國會計准則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堅持推進中國會計准則的國際趨同。
中國會計准則於2005年設計完成並實現了國際趨同,2006年2月15日正式發布了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趨同的中國會計准則體系。中國會計准則於2007年1月1日起實施後,我們與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的聯系更加密切。2008年1月,中國會計准則委員會與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簽署了《中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持續趨同工作機制備忘錄》,確定了持續趨同工作機制,以進一步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建立全球高質量的會計准則。
中國會計准則發布實施後,將會保持相對穩定,如果實際工作中出現新的交易或事項需要制定新准則加以規范,或者是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發布了新的或修改的准則,中國將根據基本准則並遵循既定的程序,制定必要的具體准則,同時考慮國際趨同的原則要求,以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會計准則。
中國會計准則的實施
劉玉廷認為,中國會計准則從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中國財政部充分認識到,會計准則的制定固然重要,准則的實施更為關鍵。對於新興和轉型經濟國家的中國而言,實施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趨同的新准則,可以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和挑戰。中國財政部與中國證監會等有關方面密切配合,周密安排,在准則實施前和實施過程中採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組織開展大規模的會計准則培訓
從2006年7月開始,中國財政部通過三所國家會計學院等培訓基地,全面開展了會計准則培訓,主要面向全國上市公司、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各級財政部門、相關監管部門和會計學術界等,直接受訓人數逾萬人。
二、會計准則實施中的「過程式控制制」和強化監管
建立了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分析系統,採用「逐日盯市、逐戶分析」的工作方式,加強對上市公司執行新准則的情況進行持續跟蹤和監控,隨時與相關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加強溝通和聯系,及時解決會計准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三、中國會計准則在1570家上市公司得到了有效實施
通過上述系列措施,中國會計准則於2007年在1570家上市公司得到了有效實施。2008年,財政部會計司經過近5個月的艱苦努力,形成了超過2萬字的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准則情況全面深度分析報告,論證了會計准則有效實施的事實。
1.上市公司較好地實現了准則新舊轉換
上市公司披露的《新舊會計准則股東權益差異調節表》顯示,按新准則調整後的2007年年初股東權益比舊准則股東權益凈增加1002.67億元,增幅僅為2.42%。總體情況基本持平,較好地實現了新舊轉換。
2.上市公司全面執行新准則,總體運行平穩
1570家A股(含A+H股)上市公司的2007年年報顯示,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8.18%,凈利潤同比增長49.56%,凈資產同比增長30.96%。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的增長主要源於營業利潤,這與2007年度中國GDP11.9%的增長和財政收入32.4%的增長是協調的,反映了2007年經濟的正常增長態勢。
3.上市公司境內外差異基本消除
已披露年報的53家A+H股公司,按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調整後的合並凈利潤總額比按中國會計准則編報的合並凈利潤總額多290.43億元,平均差異率為4.69%;按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調整後的合並凈資產總額比按中國會計准則編報的合並凈資產總額多1086.73億元,平均差異率為2.84%。這些數據表明,上市公司2007年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後,A+H股上市公司境內外差異基本消除,中國會計准則國際趨同的成效已經顯現。
4.進一步對企業會計准則具體項目執行情況分析,表明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得到了有效實施
企業會計准則包括38項具體准則,其中新修訂的准則16項,新制定的准則22項,涵蓋了會計實務中目前已經發生或者能夠預見到的經濟業務事項。通過對具體准則逐項進行深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中國會計准則包括1項基本准則、38項具體准則及其應用指南,從2007年開始,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上市公司能夠較為恰當地選擇會計政策和作出會計估計,並按各項具體准則及應用指南規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5.注冊會計師按照新准則對上市公司2007年的審計結果基本上為標准審計意見
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有近7000家,其中只有68家會計師事務所能夠從事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出具審計意見報告。分析表明,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464家公司的年報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標准審計意見,佔比為93.25%,被出具非標准審計意見的公司僅有106家,佔比為6.75%。
中國會計准則的等效
劉玉廷說,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實現趨同後,中國財政部就開始研究並啟動與實施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國家和地區會計准則等效互認工作,目前取得了積極進展。
2007年12月6日,中國內地與香港簽署了《關於內地企業會計准則與香港財務報告准則等效的聯合聲明》,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發展。2008年4月22日,歐盟委員會就歐盟第三國會計准則等效問題發布正式報告,在2011年底前,歐盟委員會允許中國證券發行者在進入歐洲市場時使用中國會計准則,不需要根據歐盟境內市場採用的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調整財務報表。這一報告將於2008年9月~11月間提交歐洲議會審議,一經批准即為法律。
2008年4月18日,中國會計准則委員會代表團訪問美國並與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就中美兩國會計交流與合作問題簽署了《中美會計合作備忘錄》,在加強雙方會計合作、建立相互交流的工作機制等方面達成共識。

I. 中國會計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由於中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而形成的管理模式。習慣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都會不可避免地在一定時期內影響改革的進程,會計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個長期性的,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破除舊有會計標准對人們長期的影響,又要建立新的會計標准,而且會計從業人員和會計報表使用者真正理解會計標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會計准則和制度在實踐中往往是逐步建立。分步實施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會計標準的改革始終瞄準資本市場信息需求這一主要矛盾,以夯實上市公司資產、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為主要目標,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發布或修訂會計制度或准則,並隨著條件的成熟逐步擴大至國有企業。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漸進式過程,與其經濟。法律環境相適應,避免了過多會計政策變更的調整引發市場震盪,也避免了所有企業齊步走可能影響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穩步發展。如果1993年「兩則」、「兩制」時,要求所有企業根據其實際情況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估計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即一夜之間將原由國家財務制度統一規定的企業折舊政策改由企業自行確定,可能會造成會計核算的混亂和稅收征管的困難。從實際情況看,2001年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實施《企業會計制度》時,某些上市公司對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由公司自行確定仍然存在著適應的過程,在實務中也出現諸多隨意調整折舊政策的情形;如果在1998年要求所有企業實施已發布的八項具體會計准則,或者在2001年要求所有企業全面實施《企業會計制度》計提八項減值准備,可能會引起在當時環境下難以解決的諸多問題,例如,國有企業資產損失金額如何確定、如何確定資產損失批准核銷程序政策等。從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所走過的歷程可見,會計標準的建立和完善是漸進的過程,而會計標準的實施也採取漸進的方式,即新發布的會計標准首先在上市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實施,並根據情況逐步擴大到所有企業,這種漸進式的實施策略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同時考慮到社會各界的接受程度。

J. 中國會計發展歷程

歷史階段
(一)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二)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三)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
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
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四)現代會計資產
會計資產是指由過去的經濟活動所形成的. 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 並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在資產流動性中(即按其轉變為現金的速度和能力)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長期資產)。流動資產是一般可以在一年內變現在或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 銀行存款. 短期投資。

這是我在網路里幫你找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會計准則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