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概括近代英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
首先是工業化生產,其次就是毒品侵害。
㈡ 請講解下英國的近代發展史
我看了幾個,感覺這個總結的更適用於考試,希望你滿意
階段一:18世紀中期以前的英國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
1、革命背景和原因
①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興起和發展。(革命發生的經濟基礎)
手工工場建立和擴展:新航路開辟後,英國成為大西洋航運中心,制呢業迅速發展,手工工場建立。並擴展到採煤、煉鐵等領域。
圈地運動是對農業進行的一場資本主義改造運動,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經營方式發生變化,資本主義農場和牧場出現。發展了農業,積累了原始資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勞動力。極大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海外貿易、殖民掠奪、黑奴交易是16世紀英國商人海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利於原始資本的積累。
都鐸王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如:16世紀宗教改革後,英王成為英國教會最高首腦,不再從屬於羅馬教皇。改革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削弱和限制了舊的封建勢力。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不僅增強了國力,且對資本原始積累起著保護作用,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樹立海上霸權。17世紀初,開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②階級關繫上,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出現,並利用議會有權通過征稅法案的權力同國王做斗爭。(階級基礎)
③17世紀上半期,斯圖亞特王朝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觸犯了資產階級利益(這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權神授」思想下,厲行專制,極大損害了資產階級利益;宗教專制下,嚴厲對待非國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勢的緊張。(由於清教徒中反對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經濟只有的要求正適合資產階級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張成了資產階級、新貴族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
④1638年蘇格蘭人民起義成為革命發生的導火線。
2、革命的特點、任務和經過
特點: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聯盟;打著宗教旗幟.任務: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
過程:①標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②內戰: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內戰,最後,議會軍在克倫威爾指揮下經納西比等戰役打敗王黨軍隊,結束了內戰。③成立共和國:1649年處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是實際的軍事獨裁者。④復辟: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從過程看,這是英國革命中的一大麴折;從當時混亂的政治形勢看,也是力量尚小的資產階級維護革命的策略。正是在當時政治斗爭尖銳形勢下,政黨開始形成,出現輝格黨和托利黨。⑤完成:1688年「光榮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
3、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和革命的影響
建立:1689年,議會通過的限制王權、約束國王行為的《權利法案》,這標志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確立。(到18世紀,又逐漸確立內閣制、兩黨制)
國內意義:以君主立憲製取代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成為英國歷史的分水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又為工業革命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世界意義:在當時,尤其歐洲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和資本主義發展壯大已成為不可逆轉歷史潮流的形勢下,英國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個世界的要求。英國作為歐洲一個重要的、有影響的國家,率先完成這一轉變和過渡,無論理論上或實踐上都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範例。此後,歐洲和其他地區一些國家都在其影響下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進入要求推翻封建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同時,也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世界近代史的到來。(註:「新時代」「新的歷史時期」並無根本差異,實際做題時靈活判斷。)
二、啟蒙運動興起(此時不作具體要求,只作為英國歷史的過程整合)
三、世界殖民霸權地位確立(非考試內容,不須詳記,只作為一般過程了解)
這一階段,在亞洲、北美進行殖民擴張,與荷蘭、法國等展開激烈爭奪。通過三次英荷戰爭,進一步確立海上霸權,荷蘭則喪失了歐洲強國地位。「七年戰爭」(1756-1763年)是英法爭奪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後較量,結果英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地位,並雄霸歐洲。
階段二: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的英國
[英國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一、工業革命
1、概念:又叫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到大機器生產的飛躍。它既是生產領域大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場革命。
2、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基礎。
3、條件:① 圈地運動獲得大量的勞動力;② 海外活動積累了豐厚的資本;海外活動和殖民戰爭使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海外市場進一步擴大;④ 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
4、完成:到1840年左右,機器大生產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機器製造業建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5、突出成就:首先開始於棉紡織業並推動了紡織業的較大發展;克服了自然條件限制的改良蒸汽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具體為:① 棉紡織業:珍妮紡紗機(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揭開工業革命的序幕)② 動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③ 交通運輸:1814年英國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1807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
6、主要影響:(注———此階段不必擴展,緊扣英國的發展狀態進行整理)
自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從棉紡織部門新機器的發明和使用開始到機器製造業的出現,英國最早進行並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和「世界工廠」,實力盛極一時。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隨著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逐漸發展壯大,為鞏固和加強自身政治、經濟地位,資產階級強烈反對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要求進一步接觸封建束縛,實現自由競爭,自由經營和自由貿易。1776年《國富論》一書的發表標志著經濟政策由傳統保護主義到「自由競爭」的重大轉變。
二、政治狀況:
① 逐漸發展壯大的資產階級對維也納體系下的封建專制不滿,要求更多的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積極展開爭取政治權利的自由主義改革和革命運動。如1832年英國進行議會改革,資產階級通過和平手段取得更多的權利。
② 工業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日益對立,矛盾尖銳。1836年,英國憲章運動正是這一矛盾激化的產物,它標志英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三、殖民活動和對外關系
1、為滿足工業發展和資產階級的需要,通過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搶占原料產地,拓展商品市場。如:19世紀中期完全佔有印度、佔領新加坡;發動侵略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割佔香港,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在大洋州,據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非洲,英國勢力滲入埃及;在拉美,加緊對新生國家進行經濟侵略。
2、亞洲革命風暴中,阿富汗、印度舉行反英起義;美國的獨立使英國喪失了17世紀初到18世紀30年代建立的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個殖民地和新法蘭西。
3、這一時期,主張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英國,為防止法國稱霸歐洲,多次組織反法同盟干涉法國革命。
階段三:19世紀70年代~一戰的英國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向帝國主義過渡]
一、政治經濟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展開,英國由於可以在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榨取巨額利潤,便將大量資本輸往國外,不注重技術設備的更新,工業發展速度減慢,被美、德超過,到19世紀末,工業產值退居世界第三位,失去了19世紀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與此同時,以科技、壟斷、效率為特徵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以自由主義、政黨政治、代議制為特徵的資本主義政治模式開始在英國形成。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在英國逐漸走向成熟。
二、對外關系
在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作用下,實力對比變化及殖民地利益分配不均等,加深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德國崛起後,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英德矛盾在殖民地問題上激化,逐漸發展成為「一戰」前帝國主義國家的主要矛盾。同時,迫於實力相對下降的現實,英國放棄了長期以來不與任何國家結盟的「光榮孤立」政策,利用法、俄同德國的矛盾,於1904年和1907年先後簽訂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形成協約國集團,對抗1882年形成的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兩大軍事政治集團擴軍備戰,相互爭奪,矛盾激化,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三、殖民活動
隨著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的過渡,英國參與列強瓜分世界,最終建立包括亞洲、非洲、大洋州、拉丁美洲等地的龐大殖民體系。其殖民地比本土大150倍,「大英帝國」進入全盛。對中國,在瓜分狂潮中,強租新界,最終佔領整個香港;夥同列強組成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階段四: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
[世界霸主地位動搖]
「一戰」後英國實力衰退,其國際地位產生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
1、經濟上,由戰前的債權國變為債務國,世界金融中心也由倫敦移到紐約,英鎊地位動搖。1924年,工業產量才超戰前水平。
2、國際政治上,英國雖然聯合法國控制了國聯,打擊了美國,也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了英法主宰世界的國際政治格局,但是,以英國為核心的歐洲這個國際關系中心舞台開始向美、日所在的美洲和亞洲伸展,美日的政治影響力不斷增加,威脅著英國的國際地位。
3、國內政黨政治發生變化。由於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戰後經濟的衰退,自由黨實力下降,標榜社會主義的工黨崛起,並取代自由黨同保守黨輪流執政。
4、軍事上,美國通過華盛頓會議取得與英國相等的制海權,英國自18世紀以來一直掌握的海上霸權被打破。
5、殖民體系動搖。由於經濟實力下降,對殖民地的統治力量削弱,難以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同時,在「一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影響推動下,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識進一步增強,戰後民族解放運動形成高潮,英國殖民體系遭到極大沖擊。如1922年,「華夫脫」黨領導埃及獲得初步的獨立;1921年,英國被迫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脫離統治享有自治權,英國國名也有「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6、對外關繫上。
①英國在歐洲奉行「勢力均衡」政策,扶德抑法,反對過分削弱德國,拒絕加入法國組織建立的「歐洲安全保證體系」。
②1929-1933年經濟危機後,面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擴張,英國處於維護本國利益、禍水東引等原因,實行綏靖政策,結果,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氣焰,也引火燒身。
③二戰爆發後,面對德國發起的「不列顛之戰」,在首相丘吉爾領導下,放棄綏靖政策,英勇抵抗德軍,成為歐洲抵禦法西斯侵略的堅強力量,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階段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
[世界霸主地位徹底喪失]
1、霸主地位喪失
由於二戰中再度遭削弱,實力下降,英鎊地位完全為美元取代。兩極格局下,歐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英國的國際政治霸主地位也徹底喪失。隨著大國地位的下降,同法國等步調趨於一直,推行追隨美國的戰略,依靠美國資本的援助,接受馬歇爾計劃,成為美國冷戰政策的宣傳者和追隨者,如:配合冷戰加入「北約」。
2、恢復與發展
通過加強國際經濟聯系、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進成果,及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等措施,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介於蘇聯威脅日益嚴重和美國經濟滲透、政治控制的不斷加強,1967年,參與成立「歐洲共同體」,有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隨著力量的增強,同西歐國家一起,開始為提高自己的國際政治經濟地位努力,並沖擊著美國的霸主地位。
3、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在戰後高漲的民族解放運動中,英國被迫承認印度、巴基斯坦、緬甸、蘇丹、奈及利亞等亞非國家獨立。1997年中國從英國手中和平收回香港。
㈢ 英國發展史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1337年-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英國對德宣戰。1940年4月丘吉爾組成戰時聯合內閣。丘吉爾上台後,立即組織敦刻爾克撤退,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並迅速擴充軍備。1944年6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400萬常住居民舉行公投,以決定蘇格蘭是否將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公投已塵埃落定,蘇格蘭繼續留在英國,英國的統一和完整得以保持。
(3)英國貿易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現今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㈣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生產和貿易發展狀況的認識
貿易強國必復然是貿易大制國。1820年,英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總額的一半,佔世界貿易總額的18%;到19世紀70年代,上述兩個比重高達32%和22%。1919年英國對外貿易優勢第一次被美國超過,2009年英國貨物貿易仍居世界第七位,服務貿易位居世界第二位。19世紀末,美國近代工業化基本完成,工業生產佔全球1/3左右。外貿規模空前膨脹,成為世界上對外貿易額最大的國家。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憑借創新的經濟制度和先進技術,成為此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和絕對領導者,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的中心。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英國在幾個重要工業部門的優勢保證了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的工業領導權。
㈤ 英國發展史 感想
建議你從紀錄片《大國崛起——英國》里尋找,那裡有較准確的政治經濟文化概述。
這里是英國城鄉的發展啟示http://wenku..com/view/21e2f7f3f90f76c661371a32.html
以下是英國對中國的啟示
英國立國於工業革命和工業大發展,這點是常識。現在中國的發展有個誤區,即對外資的引進力度超過民族工業的發展程度。可不要認為什麼一汽大眾、上汽、廣本什麼的是民族工業。一面是外資企業在國內發展得風風火火,一面是民族工業的發展疲軟。
一個地方的經濟要實現真正強大,有兩條路。貿易和工業。對於工業,地球歷史上最成功的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工業大發展。沒有哪個強國是靠貿易強大起來的,靠貿易強大經濟不應該是國家行為。
發展工業方面,英國是楷模,也是反面教材。
是楷模,因為他們確實曾經工業高速發展過,工業實力也無比強大過。是反面教材,因為他們在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很嚴重。
英國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始終是和大學關連在一起的。英國很多大學都在參與企業的研究開發,英國稍微有些歷史的大學都有著豐富的歷史發展記錄。英國的大學對國家經濟建設的參與程度高過中國太多了。伴隨著工業的發展,大學也在發展。這其中是互相促進作用。為什麼現在英國的教育實力高於其現有經濟需求,是因為英國已經步入後工業化時代,他們現在操作的是知識經濟。英國大學的強大過程就是其工業強大過程。現在英國基本放棄了除國防工業之外的工業,是因為他們把工業產品輸出轉換成了知識輸出。他們放棄了很多工業,但是教育並沒停止發展。
我一想到現在中國一些地方吵著什麼知識經濟就覺得可笑!!!中國現在是工業化時期,民族工業和教育相對世界頂尖水平差距很大。而且中國教育對於經濟建設和工業發展的參與程度比英國那個時期差得太遠了。中國現在還沒資格談知識經濟!!!
對於發展工業和教育,英國這個現成的例子擺在這,好好學學吧。
當然,英國的文化和中國相去甚遠,對於文化方面,還是要保持我們的本色。。。
㈥ 英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史 解釋貿易政策發生交替轉變的原因
其實我也是上國貿課的
㈦ 英國的發展歷史帶給我們怎樣的借鑒與啟示
建議你從紀錄片《大國崛起——英國》里尋找,那裡有較准確的政治經濟文化概述。
這里是英國城鄉的發展啟示http://wenku..com/view/21e2f7f3f90f76c661371a32.html
以下是英國對中國的啟示
英國立國於工業革命和工業大發展,這點是常識。現在中國的發展有個誤區,即對外資的引進力度超過民族工業的發展程度。可不要認為什麼一汽大眾、上汽、廣本什麼的是民族工業。一面是外資企業在國內發展得風風火火,一面是民族工業的發展疲軟。
一個地方的經濟要實現真正強大,有兩條路。貿易和工業。對於工業,地球歷史上最成功的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工業大發展。沒有哪個強國是靠貿易強大起來的,靠貿易強大經濟不應該是國家行為。
發展工業方面,英國是楷模,也是反面教材。
是楷模,因為他們確實曾經工業高速發展過,工業實力也無比強大過。是反面教材,因為他們在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很嚴重。
英國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始終是和大學關連在一起的。英國很多大學都在參與企業的研究開發,英國稍微有些歷史的大學都有著豐富的歷史發展記錄。英國的大學對國家經濟建設的參與程度高過中國太多了。伴隨著工業的發展,大學也在發展。這其中是互相促進作用。為什麼現在英國的教育實力高於其現有經濟需求,是因為英國已經步入後工業化時代,他們現在操作的是知識經濟。英國大學的強大過程就是其工業強大過程。現在英國基本放棄了除國防工業之外的工業,是因為他們把工業產品輸出轉換成了知識輸出。他們放棄了很多工業,但是教育並沒停止發展。
我一想到現在中國一些地方吵著什麼知識經濟就覺得可笑!!!中國現在是工業化時期,民族工業和教育相對世界頂尖水平差距很大。而且中國教育對於經濟建設和工業發展的參與程度比英國那個時期差得太遠了。中國現在還沒資格談知識經濟!!!
對於發展工業和教育,英國這個現成的例子擺在這,好好學學吧。
當然,英國的文化和中國相去甚遠,對於文化方面,還是要保持我們的本色。。。
㈧ 英國在近代史上是如何發展自由貿易制度的
主要是把不讓自由貿易的國王給砍了——查理一世,要麼逼死了了——查理二世,要麼趕走了——詹姆士二世
於是就很順利得自由貿易了(茶
PS我很期待未來那位查理三世的表現~~
㈨ 英國近代史
17 世紀中期至20 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發展,直至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歷史。我國史學界一般以17 世紀中葉的英國革命作為英國近代史的開端。
因為海外的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的發展而不斷擴大,資產階級崛起為一支新興且強大的政治力量,17世紀中後期,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斯圖亞特王朝的沖突日益尖銳。
1658年爆發了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資產階級革命,1688 年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拓寬了道路。
18世紀中葉英國爆發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中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誕生了,從19世紀30年代起,他們憑借藉助工人階級的支持,通過一系列改革,如1832年、1867 年和1884 年擴大選舉權的國會改革以及文官制度改革等,最終在20 世紀初使英國建立起現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9)英國貿易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17世紀中葉,英國通過圈地運動,血腥立法,海外掠奪,不斷向外擴張,在隨後的300多年裡,英國由一個僅僅幾百萬人口的島國,成為世界上頭號殖民帝國。
到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在英國首先爆發,經過工業革命洗禮後的英國,成為國際貿易和世界金融信貸中心。
英國愈發不斷擴大海外殖民地的掠奪,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歐洲、中國香港,還有美國的一部分領土,共有50多個殖民地。
英國成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大的國家,因為英國的領土橫跨七大洲,四大洋,24小時任何時間內,太陽都能夠照到英國的部分領土,因此英國人自豪的稱自己為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