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波蘭歷史文化遺產

波蘭歷史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1-03-07 13:22:08

❶ 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是哪處文化景觀

首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為1978年的那一批,而並非哪一處:
1.拉安斯歐克斯梅多國家歷史遺址
拉安斯歐克斯梅多國家歷史遺址(L』Anse aux Meadows National Historic Site)位於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之間。 是近千年前歐洲人在北美的第一處居住地,這里還是新世界首次開始使用鐵質工具的地方,保存有類似在挪威發現的那種用木頭和泥土建造的房屋。
2.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梅薩維德是一個印第安人的城寨遺址。人們習慣於稱梅薩維德為「懸崖村」。因為它不同於現代城市,沒有相連的街道,沒有集中的廠坊和商店,沒有統治象徵的政權機構,只是一個成簇房屋的聚落。
3.基多舊城
厄瓜多的首都基多城海拔2850米,是16世紀在印加城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盡管經過1917年的地震,基多仍然是拉丁美洲保存最好,改變最小的歷史中心。聖弗朗西斯修道院和聖多明各修道院,拉孔帕尼亞的教堂和耶酥會學院,連同這些建築華麗的內部裝飾都成為了「基多巴洛克風格」的純正典範,將西班牙,完美地融合了義大利,摩爾,佛蘭芒和當地藝術的精華。
4.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拉利貝拉處於地勢比較高的衣索比亞中的拉斯塔山脈,依傍著山脈的最高峰——4117米的阿布那·其斯山,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北350千米的地方。這座城原名為洛罕,以後改成現名,以紀念這里神奇的岩石教堂的倡建者——扎格王朝的國王拉力貝拉。這個王朝於1173年-1270年統治衣索比亞。據說,這位國王剛誕生時,即被一群蜜蜂圍住,母親欣喜地為他取名為拉力貝拉,意為「蜜蜂認可他的君主權力」。
5.亞琛大教堂
亞琛大教堂又名巴拉丁禮拜堂,是德國著名的教堂、現存加洛林王朝建築藝術最重要的範例,位於德國最西部的城市亞琛市,鄰近比利時、荷蘭邊境,是著名的朝聖地。
6.克拉科夫歷史中心
克拉科夫(Krakow)位於波蘭南部離華沙約300公里的維斯瓦河畔,人口70萬,是波蘭最大的文化、科學、工業與旅遊中心,曾是波蘭的首都。市內有11所高等學校,其中雅蓋隆大學最為著名。這里也是波蘭古跡最為集中的地方,為波蘭最大的旅遊城市之一,每年遊客達200多萬人。
7.維耶利奇卡鹽礦
維利奇卡鹽礦位於波蘭南部克拉科夫附近,13世紀末以來,它一直是重要的岩鹽來源。該礦是由總長達300公里的許多地下通道組成的,向遊客參觀開放的僅為10公里。它們連接著2000多個挖掘而成的洞室,這些洞室遍布在地下9-327米之間。內有教堂、地下湖泊。1978年,維利奇卡鹽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慘案遺址中,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和日本的廣島和平公園已先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原因:侵華日軍集體屠殺遺址;遇難同胞叢葬地之一。人數:30萬;年份:1937年。
(內2)規定:容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能夠引起共鳴,並與具有一定意義的事件密切相關的歷史遺產。)特殊作用:具有警示意義。
(3)規定:真實性和完整性。意義:反映了人類自身在過去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錯誤,告誡世人不應重犯歷史錯誤。(或牢記歷史,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等。)

❸ 波蘭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波蘭沒有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在波蘭周邊國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回遺產的有:
比斯答萃薩的巴比——肖普魯克地區古老的復調音樂、舞蹈和儀式習俗(保加利亞);
斯洛伐克新兵舞(斯洛伐克);
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徵(立陶宛);

基努文化空間(愛沙尼亞);

波羅的海的歌舞慶典(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
伏佳拉——牧羊人長笛及其音樂(斯洛伐克);
阿爾巴尼亞民間低聲部復調音樂(阿爾巴尼亞);
卡魯斯儀式舞蹈(羅馬尼亞)。

❹ 對波蘭歷史怎麼評價

對波蘭歷史的評價:
波蘭位於古代的商路、今天的歐洲南北及東西交通干線的交匯之處,即歐洲大陸的正中心。波羅的海水域是她的北部邊界。這里有波蘭通向世界的三大港口:格丁尼亞、格但斯克和什切青。喀爾巴阡山脊和塔特拉的崇山峻嶺是她的南部邊界。沿著低地河流--庄嚴的布格河蜿蜒而行的是她的東部邊界,而航海繁忙的奧德河則是她的西部邊界。波蘭最大的河流--維斯瓦河縱貫整個國土中央(1047公里)。
首都華沙就位於維斯瓦河畔。沿河還有克拉科夫、山道密什、卡齊密什、普沃茨克、托倫和格但斯克等一批波蘭歷史名城。它們以許多十二、十三世紀的出色的古城區和古建築而聞名遐爾。它們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其他幾十座城市一起,向人們不僅訴說著波蘭那艱難的,經常是動盪多事的歷史,也訴說著她的輝煌的歲月,尤其是十六世紀,在當時歐洲最強盛的王朝之一--雅蓋隆王朝統治時期國家所經歷的全面繁榮。這個繁榮的突出特點是:它不是靠征服掠奪而獲得,而是靠勤勞建設,拓展與他國的貿易,勵精圖治而取得的成果。
公元966年接受基督教被認為是波蘭國家歷史的開端。這一事件形成了波蘭文化的特點,使波蘭國家與拉丁文明區域、波蘭人民與羅馬天主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最古老的時期以及歷代保存下來的城堡、宮殿、庄園、別墅建築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情形。它們既是歐洲建築遺產的一部分,又具有鮮明的波蘭風格。與數以百計的精美的宗教建築一起,它們歷來是波蘭城鄉景色中的基本組成部分。
地處歐洲中央這一事實過去和現在都對波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和平的時期,國家得到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經濟繁榮。而強加給她的戰爭則帶來災難和不幸。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如此,使波蘭遭受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亦是如此。只需指出一個事實足以說明一切:那次戰爭使波蘭喪失了1100多萬人。
在北邊,波蘭與俄羅斯為鄰(加里寧格勒地區),邊界長216公里,東邊與立陶宛(邊界99公里),白俄羅斯(邊界420公里)和烏克蘭(邊界509公里)為鄰。在南邊則與斯洛伐克(邊界540公里)和捷克(邊界720公里)接壤。西邊的鄰國是德國(邊界467公里)。沿著美麗的沙灘伸展的伸展的海岸邊界長度為528公里。
波蘭是一個中等大小的國家,面積312683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九位,世界第66位。波蘭比英國和義大利略大,占歐洲面積的3%。
波蘭基本上是一個低地平原國家。平均高度為海拔170米。但她的自然景觀並不單調。在波蘭的許多地方可見到折皺地層,那裡有美麗如畫的丘陵和高地。波蘭南部山區的最高峰雷塞峰,高2499米。山區和山下地區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旅遊、休息。這里風景優美,有多種多樣的徒步游覽路線,有從事冬季運動的極好條件,有眾多的招待所、宿營地和旅館,還有各種登山纜車等等。這一切使這里成了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景色不同,但同樣有著迷人景色的是北方的"千湖區"。湖與湖之間有出沒於森林,草原間的水道相通。不僅夏天來這里的帆船,劃船愛好者絡繹不絕,到冬天,在廣闊的冰封湖面上,可以乘著冰上帆船自由馳騁,快疾如飛。 波蘭氣候溫和,春天的初綠--
第一批花蕾和葉芽通常在四月初出現。到十月、十一月,樹葉變成黃色、金色、紅色,繼而紛紛飄落。波蘭冬無嚴寒,僅在東北部地區,氣溫可降至零下20度。夏季,近年來日益乾燥,氣候溫暖,有時也出現暑熱(紀錄溫度達38度)。年平均降水量為600毫米左右。
波蘭的植被不算貧乏,盡管已不如過去幾個世紀那樣豐富。那時候,廣闊的原始森林和其他森林以其眾多的樹木如松、棟、櫪、山毛櫸、冷杉、椴、梣、紫杉、落葉松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種類的樹木覆蓋著四分之三的土地。今天,波蘭的森林覆蓋率已不足土地面積的28%。在那些保存原貌至今的大林區中,值得一提的是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它是歐洲僅有的此類森林(在波蘭境內的面積為5.8萬公頃)。
波蘭有許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和具有特殊的自然價值、觀賞價值和豐富的動、植物群落的森林公園。
波蘭的森林中野生動物品種頗多,常見的有獐、鹿、狐、兔和獾。南部山中在自然狀態下還生活著數頭(也可能十幾頭)熊。在林業人員的特別保護下,還生活著世界上已經罕見的歐洲野牛群落(約300隻)。它們往往被誤認為北美野牛。
波蘭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硬煤,分布在南部地區(是歐洲最好的煤炭之一)、褐煤、非鐵金屬礦砂,尤其是鉛鋅礦砂、銅、鎳、鈷礦砂以及硫磺、岩鹽、鉀鹽等。波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銀國之一。
自1989年經濟改革以來,波蘭成功地將中央計劃經濟改變成自由市場經濟。近年來,波蘭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不僅在中東歐國家,而且在整個歐洲都是最高的。在德國政府的網站上關於波蘭經濟的介紹,聲稱「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它的經濟發展是整個中、東歐發展得最快的,它的總體經濟表現也是最好的。」1995年,波蘭加入了WTO;次年,波蘭加入了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並參與達成了中歐自由貿易協議。
波蘭吸引外資是非常成功的,外來投資佔地區之首。在過去10年中,外國公司在波蘭的直接投資超過了494億美元。2000年在吸引外資方面的成績顯著,外商投資額達到了100億美元。波蘭的投資環境受到了外界的高度評價,主要基於以下4個因素: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東西歐的橋梁和樞紐;巨大的市場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景;訓練有素的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2004年將加入歐盟,波蘭作為第一批候選國,入盟對波蘭的經濟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必然加速經濟的蓬勃發展。波蘭加入北約組織(NATO)後,對投資者,特別是長期性資本投資者來說,提供了更安全、非經濟性風險小的保障,對政治不穩定的憂慮也因此減少了。

❺ 波蘭相關知識

概述
波蘭,一個位於東歐平原的國家,也是一個西斯拉夫人國家,她的歷史是一部史詩般的歷史,其中包括無數的光榮、驕傲和血淚。

早在6世紀~10世紀中葉,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開始逐步解體,封建土地所有制產生。10世紀中葉,以格涅茲諾為中心的波蘭部落逐漸統一了其它部落。皮亞斯特王朝(Piastów)的大公梅什科一世(Mieszko I,約960年~992年在位)建立了早期封建國家。公元996年,波蘭接受基督教。1025年,(勇敢者)博萊斯瓦夫一世(Boleslaw I Chrobry,992年~1025年在位)加冕為波蘭國王,波蘭成為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國家。

歷史分期
封建國家的建立和統一時期(10-15世紀中葉)
12世紀中葉,博萊斯瓦夫三世(Boleslaus I,1102~1138在位)死後,由於王公、貴族和教會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和城市的興起,全國分裂為幾個公國,波蘭進入封建割據時期,達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Ladislaus I,1314~1333在位)統一大波蘭、小波蘭、庫雅維,於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為波蘭國王。卡西米爾三世大帝(Kazimierz III Wielki,1333年~1370年在位)又統一了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東波莫瑞還分別為勃蘭登堡和條頓騎士團佔領。西里西亞則被波希米亞王室佔領。為抵抗條頓騎士團的侵略,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實行了王朝聯合(1385),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亞蓋洛(Jagiellon)為波蘭國王。1410年,波蘭-立陶宛聯軍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給了條頓騎士團以毀滅性打擊。1466年,收復了東波莫瑞。
第一共和國時期(15世紀中葉-1795)
以格但斯克為中心的東波莫瑞的收復,刺激了波蘭糧食的出口,貴族庄園紛紛建立勞役制庄園,從事商品糧食的生產。城鎮出現手工工場。1505年,議會通過憲法,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頒布法律。從而削弱了王權,招致外來勢力干預,面對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議會在盧布林通過了成立統一的波蘭共和國的決議,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波蘭共和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農奴制國家,面積達31萬平方公里,17世紀後半期,波蘭的農奴制進入了危機階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Богд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Хмельницкий),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1652年大貴族迫使議會通過自由否決權,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並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北方戰爭初期、波蘭被迫追隨俄國參戰。1655年波蘭-瑞典戰爭爆發,波蘭丟失部分領土。1733~1735年俄、奧與法、西、撒丁為爭奪波蘭進行了戰爭,嚴重破壞了波蘭主權和國家經濟。

波蘭第一共和國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別,在當時也是相當先進的,稱為「貴族民主制」。這種制度有兩根支柱,一個叫自由選王制,國王由貴族選舉,凡不是貴族就沒有民主權力;一個叫自由否決權,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這項議案就不能通過。而真正的民主是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這種貴族民主造成了波蘭極端的民主和無政府狀態。這也導致了在有爭議的議題上往往議而不決,從而導致國家意志得不到體現,這也是波蘭最後衰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18世紀後半期,波蘭生產關系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西歐啟蒙運動影響下,中小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發起愛國革新運動,但受到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武裝干涉。1772年,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一次瓜分。波蘭人民在法國革命的影響下,把革新運動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波蘭四年議會通過了《五三憲法》(Konstytucja 3 Maja),取消自由否決權,這也是歐洲最早的憲法。葉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對波蘭進行武裝干涉。1793年,俄普兩國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蘭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領導下舉行起義,後被俄國鎮壓下去。1795年,俄、普、奧三國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

波蘭的三次被瓜分

19世紀被瓜分的波蘭領土示意圖1772年5月,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在彼得堡會談,於8月5日簽署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據此,波蘭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波蘭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經第二次瓜分,波蘭成為僅剩領土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為沙俄的傀儡國,波蘭國王未經沙皇許可,不得與外國宣戰與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10月24日,普魯土也在協定上簽署。根據該協定,波蘭領土被全部瓜分。「俄國吞並了立陶宛、庫爾蘭、西白俄羅斯和沃倫西部,把邊界推進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線,共12萬平方公里,人口120萬;奧地利佔領了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和一部分瑪佐夫舍地區,共4.75萬平方公里,人口150萬;普魯士奪得其餘的西部地區、華沙、其餘部分的瑪佐夫舍地區,共5.5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國家滅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沙俄奪占的領土約占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占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占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經歷了這三次瓜分之後,波蘭亡國,波蘭就從歐洲地圖上消失長達123多年之久。

外族統治時期(1795~1918)
1809年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在波蘭中部建立華沙公國(Księstwo Warszawskie),拿破崙失敗後,華沙公國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為波茲南公國(Wielkie Księstwo Poznańskie),受普魯士管轄;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國(也叫克拉科夫自由市,Rzeczpospolita Krakowska,或者 Wolne Miasto Kraków);在其主要地區成立了波蘭王國(Królestwo Kongresowe),由俄國沙皇兼領國王。1830年11月29日,一批貴族青年在華沙舉行起義,結果失敗。1846年克拉科夫起義也遭失敗,克拉科夫被並入奧地利。1848年波蘭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奧當局廢除農奴制度。1863年 1月的起義遍及波蘭王國、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西部。1864年3月2日,沙皇政府不得不頒布解放農奴的法令。 1864年後,波蘭王國的資本主義有了很大發展,19世紀七八十年代,完成產業革命。從80年代起,先後成立了波蘭國家民主黨、波蘭無產階級黨、波蘭社會黨和波蘭王國社會民主黨(後改名為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家民主黨投靠俄國,社會黨右派投靠奧、德,只有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黨左派堅決反對戰爭。

第二共和國時期(1918-1939)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1918年8月29日,蘇俄政府頒布法令,宣布廢除沙俄與普、奧簽訂的關於瓜分波蘭的一切條約,承認波蘭人民享有「獨立和統一的不可否認的權利」。與此同時,1916年11月,德國政府許諾建立「獨立的波蘭國家」,12月底,德、奧成立了「波蘭臨時國務會議」,並在波蘭青年中徵兵,社會黨人畢蘇斯基(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1867—1935)被任命為臨時國務會議的軍政部長。1918年10、11月,奧匈帝國和德國趨於崩解,從而為波蘭的復國形成了有利的國際條件。10月28日,奧占區的波蘭愛國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蘭清算委員會」。11月7日,社會民主黨人在盧布林成立了波蘭共和國臨時人民政府。10月23日,華沙組成了波蘭政府,11月11日,該政府由畢蘇茨基領導。盧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員會也宣布接受畢蘇茨基領導。11月18日,畢蘇茨基在華沙組成聯合政府,他成為波蘭共和國的國家元首。這樣,自1795年波蘭被瓜分滅亡以來,歷經123年,至1918年11月恢復獨立,重建祖國。

1919年12月8日,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在巴黎和會上通過決議,同意重建波蘭國家,承認波蘭共和國,並建議在俄波之間劃一臨時分界線,即沿著格羅德諾、布列斯特、赫魯別舒夫、普熱米代爾、直到喀爾巴阡山一線。然而,波蘭政府力圖恢復1772年的俄波邊界線,為此,新成立的波蘭共和國就發動了對也是新誕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的戰爭,史稱蘇波戰爭。1920年4月,波軍進占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廣大地區,蘇俄紅軍進行反擊,將參與干涉的波軍趕出了國境,並將戰火燒到波蘭的首都華沙,但最後在華沙戰役中蘇俄軍隊被波軍擊敗,波蘭軍隊雖然取得了最後軍事上的勝利,但是自己也力不勝任的戰爭弄得民窮財盡,最後雙方同意媾和。7月12日,英國外交大臣寇松(George Nathaniel Curzon,1859—1925)代表協約國致電蘇俄建議停火,停火線大體是巴黎和會決議中規定的分界線,故稱「寇松線」。7月22日,波蘭要求停戰。1921年3月18日,波蘭與蘇俄在里加正式簽訂《波蘭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和平條約》,即《里加條約》。其主要內容是:締約雙方承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獨立,劃定了波蘭東部邊界(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西部地區劃歸波蘭),這時波俄邊界線約在寇松線以東150英里處。根據該條約,波蘭獲得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蘇俄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片領土,這也為二戰時蘇聯和德國分割波蘭埋下了伏筆。由《里加條約》確定的波俄(蘇)邊界一直保持到1939年9月17日。另外,根據1919年巴黎和會決議,波蘭獲得了東波莫瑞和波茲南地區,但澤(後波蘭改為格但斯克)被辟為國際自由市,西里西亞的大部分仍歸德國,波蘭領土面積共38.8萬平方公里。1921年 3月,議會通過憲法,波蘭成為議會制共和國,史稱波蘭第二共和國。

1926年 5月,畢蘇斯基發動軍事政變並上台,自任總理,在波蘭境內實行獨裁統治,逮捕議會中反對他的人,宣傳法西斯主義。另外,他積極和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Adolf Hitler)合作,簽定了《波德互不侵犯條約》。1938年,波蘭共產黨被解散,黨的主要領導人也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39-1944)

二戰後波蘭的領土變更從1938年10月起,希特勒向波蘭提出波蘭走廊的問題,並向波蘭發出戰爭威脅。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和劃分勢力范圍的秘密議定書(蘇聯一直否認該秘密議定書的存在)。1939年9月1日,波蘭侵略戰爆發,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迅速侵佔波蘭大部分領土,波蘭軍民英勇抗戰。9月17日,波蘭政府逃亡國外,先在巴黎組成了以西科爾斯基(Władysław Eugeniusz Sikorski)將軍為首的波蘭流亡政府。法國戰敗後,1940年,波蘭流亡政府遷往英國。與此同時,9月17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為了建立東方防線,命令60萬蘇聯紅軍越過蘇波邊界,進入波蘭東部,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9月18日,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會師,德、蘇兩軍以皮薩河—那累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分割了波蘭。9月28日,德軍攻陷華沙,波蘭再次淪亡。波蘭人民開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並全部佔領了波蘭領土,而後蘇聯與波蘭流亡政府建立外交關系。1942年,流亡政府在國內建立了國民軍,同年,蘇聯支持的波蘭共產黨人建立了波蘭統一工人黨和人民軍,在地下同納粹佔領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為此,許多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1943年,由於發生了卡廷屠殺,流亡政府和再次和蘇聯斷交。

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蘇軍的反攻將戰線逐漸推進到波蘭境內。1944年元旦,在工人黨的倡議下,成立了全國人民代表會議,由貝魯特(Bolesław Bierut)任主席。1944年7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在海烏姆組成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頒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七月宣言》,宣告波蘭新國家誕生。

1944年8月,蘇聯紅軍推進到了華沙的近郊,在英國的流亡政府為了在新生的波蘭國家權利機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就命令在華沙的地下國民軍發起起義,這就是著名的華沙起義。由於斯大林認為,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不應得到同情,從而蘇軍並沒有給予華沙城內起義軍太多的支持,在納粹德軍的血腥鎮壓下,起義失敗,瘋狂的希特勒下令將華沙夷為平地,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跡遭到毀壞,大部分華沙人也被送入死亡集中營。事後證明,蘇聯應為華沙起義的失敗負有一定道義上的責任。1945年1月17日,蘇波軍隊解放了已成為廢墟的華沙。4月,波蘇兩國簽訂了友好互助與經濟合作條約。6月,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組為臨時民族統一政府。

根據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的決定,確定了波蘭東、西部邊界,東部以寇松線為波蘇邊界,西部波德邊界 (奧德河—尼斯河線) 則向西推移至奧德-尼斯河,並把什切青和施維諾威斯劃入邊界的波蘭一側。這樣,波蘭的版圖整體西移了200多公里,面積也比戰前縮小了約7.6萬平方公里,大約是損失了20%的領土。

在二戰中,波蘭人民為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大約有600萬波蘭軍人和平民在這場戰爭中喪生。在波蘭境內發現了許多納粹屠殺猶太人和其他平民的集中營,其中最著名的是奧斯維辛集中營(Auschwitz)。在所有參戰國中,若按人口比例來計算的話,波蘭是死傷最慘重的國家。

人民共和國時期(1944~1989)
1947年,波蘭舉行議會選舉,蘇聯支持的貝魯特當選為總統,社會黨人西倫凱維茲(Józef Cyrankiewicz)任政府總理,波蘭走上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西方的流亡政府基本被排斥在權利中心之外。1948年12月,波蘭工人黨和波蘭社會黨合並,成立了波蘭統一工人黨(Polska Zjednoczona Partia Robotnicza, PZPR)。貝魯特任總書記。人民政府把大中工業、交通運輸、銀行收歸國有,實行了土地改革,動員人民完成恢復國民經濟的三年計劃(1947~1949),國家經濟狀況和人民生活有了改善,1949年10月7日,波蘭同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從1950年起,波蘭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六年計劃(1950~1955)。

1952年,波蘭改國號為波蘭人民共和國(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PRL),並通過波蘭人民共和國憲法,薩瓦茨基(Aleksander Zawadzki)當選國務委員會主席,貝魯特被任命為部長會議主席。1956年 3月,貝魯特病逝於莫斯科,奧哈布(Edward Ochab)繼任第一書記。

但波蘭的社會結構、政治和文化傳統、宗教信仰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都說明在波蘭建立社會主義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但以貝魯特為首的波蘭政府的教條主義者還是全盤接受了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依據蘇聯模式,波蘭制定了把發展重工業放在首位,按「重—輕—農」的順序進行工業化的經濟發展戰略,結果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重工業片面發展,農業長期落後,物價飛漲,貨幣貶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蘇聯模式的嚴重缺陷加上波蘭人內心深處的反俄叛逆心理,宗教、自由主義的傳統和波黨執政的失誤、官僚腐敗現象盛行等等綜合因素,使得社會主義在波蘭的執行顯得異常艱難,導致波蘭成為二戰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中最不安定的國家。

1956年,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ев)的「非斯大林化」,給整個社會主義東方陣營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波蘭就在當時發生了著名的波茲南事件。當年6月,波蘭西部工業城市波茲南的斯大林機車廠的工人,在要求增加工資、減少稅收的經濟要求被當局拒絕後,於是在1956年6月28日,波茲南市爆發了十萬人的示威活動。後來演變成警察和工人的槍戰。坦克和保安部隊也參加了對工人的鎮壓。據統計,僅一天的沖突騷亂,就有54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另有300多人被捕。為了平息業已非常嚴峻的局勢,當局採取了妥協了立場。6月30日,當局採取一些緩和矛盾的措施:原機械工業部部長被降職;向斯大林機車車輛廠徵收的稅款將分期還給該廠工人;為事件中的受難者舉行安葬儀式等,騷動遂平息下去。

1956年8月4日,波蘭統一工人黨決定撤銷1949年11月對原波共領導哥穆爾卡(Władysław Gomułka)等人的批判和譴責,並將其從監獄里釋放出來。同年10月19日,哥穆爾卡當選為中央委員。在蘇波兩黨會談中,哥穆爾卡反對蘇聯對波蘭內政的干涉和壓力,堅持走「波蘭自己的道路」。10月21日,當選為黨中央第一書記。同年10月舉行的黨的二屆八中全會上哥穆爾卡當選為第一書記,1956~1960年的五年計劃,把發展消費品生產和農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主要任務。會議對以前的方針政策進行了批評,提出克服「官僚主義和教條主義」、「加強法制和政治生活民主化」,發展經濟,「更快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新方針。但由於蘇聯模式的嚴重缺陷無法根本克服,在以後的兩個五年計劃(1961~1970)期間,國民經濟比例依然嚴重失調。

1970年12月,波蘭又一次面臨危機。格但斯克(原但澤市)等沿海城市的工人、學生、市民抗議政府提高食品和日用品的價格,舉行罷工,並導致了一場嚴重的社會騷動,後來發展成流血沖突。在12月20日舉行的五屆七中全會上,解除哥穆爾卡第一書記職務,由蓋萊克(Edward Gierek)繼任黨的第一書記。西倫凱維茲改任國務委員會主席,由雅羅謝維奇任部長會議主席。

70年代,是波蘭戰後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蓋萊克政府躊躇滿志地推行聞名於世「高速度、高積累、高消費」的所謂「三高政策」,大量引進外資,大上建設項目,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波蘭一派欣欣向榮。然而,欲速不達,在表面繁榮的背後,70年代末,政府各種補貼達到財政預算的40%,外債高達260億美元。進入80年代,政府不得不採取凍結工資和部分商品提價的措施以避免危機,長期習慣於計劃價格的波蘭人毫無心理准備。當政府在1980年7月宣布「議價商店」肉類價格提高40-60%的時候,群眾的不滿引發了全國性的罷工。

同年9月,波蘭統一工人黨的八屆六中全會解除蓋萊克第一書記的職務,由卡尼亞(Stanislaw Kania)繼任。10月,一個在當時聲名顯赫的工會組織,也是東歐第一個獨立的工會組織——團結工會(Solidarność)出現了,瓦文薩(Lech Wałęsa)當選為當時團結工會的領導人。團結工會領導的罷工運動最初採取和平方式,並承認社會主義是波蘭的政治基礎,承認統一工人黨的領導作用和與蘇聯結盟。1981年在格但斯克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成立全國委員會取代全國協商委員會,通過新的政治綱領,要求在波蘭實行多元化,建立「自治共和國」。稱團結工會是波蘭改革的主力,工會綱領中未提到社會主義及統一工人黨的領導作用。在罷工運動中,工會提出要有自己的報刊、有自由出版權,要「自下而上奪權」。工會與政府分庭抗禮。

1981年統一工人黨的九屆四中全會上,卡尼亞辭職,雅魯澤爾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當選為黨中央第一書記。1981年12月13日波蘭宣布進入戰時狀態,團結工會被取締,瓦文薩等工會領導人被拘禁,部分工會骨幹轉入地下活動。工會內部分成兩派,以瓦文薩為首的緩和派主張避免同政府發生正面沖突,提倡協商對話;激進派則主張通過暴力推翻政府。隨之社會上也發生重大分化,原支持團結工會的人轉向支持政府。1982年2月議會通過新的工會法,要求重建新的工會。1982年2月議會通過新的工會法,要求重建新的工會,1983年7月戰時狀態結束。1984年波蘭宣布大赦,而瓦文薩等人則努力為使團結工會合法化而斗爭。波蘭局勢進入了短暫的穩定期。
第三共和國時期(1989至今)
從1986年開始,由於蘇聯的戈爾巴喬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的內外政策開始採用向右轉的「新思維」,並給東歐國家松綁,蘇聯和東歐的局勢開始動盪。1988年波蘭政府的價格改革引起群眾不滿。1989年2至4月,波蘭統一工人黨與團結工會等反對派舉行圓桌會議(Rozmowy Okrągłego Stołu),經討論,統一工人黨同意團結工會合法。6月波蘭舉行全國大選,團結工會獲99%的參議院席位。9月12日團結工會的馬佐維耶茨基(Tadeusz Mazowiecki)組成以團結工會為主導,包括統一農民黨和民主黨的聯合政府。原統一工人黨領導人雅魯澤爾斯基出任首任總統,任期6年。同年12月29日,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決定改國名為波蘭共和國,紅底戴王冠的白鷹恢復為波蘭的國徽。史稱波蘭第三共和國。波蘭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的議會民主,經濟上實行以私有化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

不久,雅魯澤爾斯基辭去波蘭統一工人黨總書記職務,瓦文薩及支持者宣稱圓桌會議協議已經過時,要求總統辭職,舉行新總統和議會大選。1990年1月27日,波蘭的統一工人黨召開十一大,宣布黨停止活動,一個執政45年,曾擁有近300萬黨員的大黨就這樣解散了。1990年瓦文薩提出競選總統,遭馬佐維耶茨基的政府派反對。團結工會內部分裂為支持瓦文薩的中間派協議會和支持馬佐維耶茨基的公民運動民主行動會。

1990年11月舉行大選,瓦文薩在第二輪投票中當選總統。他提出「建設自由、民主、富裕的新共和國」,經濟上發展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取消對土地自由買賣的限制和對外政策強調向整個歐洲和世界開放等。

從此,波蘭實現了政權的更迭和政治制度的改變,並開始向西方靠攏。1995年,瓦文薩在總統競選時輸給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經濟上,波蘭的轉軌帶來了陣痛。但波蘭依然成為東歐國家中經濟轉軌最成功的幾個國家之一,實現了經濟的穩步增長。1999年,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4年,波蘭和其他10個歐洲國家一道加入了歐洲聯盟。
參考資料:網路

❻ 自然資源豐富,波蘭的代表旅遊資源是什麼

旅遊資源
氣候宜人的波羅的海港灣,風景旖旎的喀爾巴阡山區專,巧奪天工的維利奇卡屬鹽礦每年都吸引無數遊客慕名前來。這里的人懂得森林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主角,因此他們愛林如命。波蘭的森林面積為889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近30%。初到波蘭的人,常常會被這詩情畫意般的綠色世界所陶醉。旅遊業已成為波蘭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主要城市有羅茲、波茲南、克拉科夫、什切青、格但斯克等。
國內許多景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如維利奇卡鹽礦、奧斯威辛集中營及比亞沃韋扎森林等。此外,波蘭還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優良的人文環境著稱。聞名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居里夫人、偉大作曲家和鋼琴家肖邦以及現代天文學的創始人哥白尼均出生於波蘭,而五年一度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音樂界的一大盛事,被譽為世界最具權威的鋼琴比賽之一

❼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幫助

網路知道 > 教育/科學 > 自然科學
用戶信息
您好:我的納達爾
魔法學徒 一級 ( 37 )
• 我的提問 • 個人中心
• 我的回答 • 退出

同類熱點問題
• 蝸牛經過的地方留下的一條東西是什麼?有毒嗎。是不是真菌?
• 伽俐略用他製作的望遠鏡觀察月球,他看到了月球表面有什麼?
• 小海看相聲為什麼從來不高興?
• 什麼叫真理
• 物理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什麼
更多>>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
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
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訂閱該問題

待解決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9 天 6 小時
世界的文化遺產有哪些及其簡介!盡量全面一些!!
問題補充:世界的!!!
提問者:波特豬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答復 共 4 條

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平遙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麗江古城、蘇州古典園林

我國手機專利狀況分析 愚人節,你想整誰?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大足石刻、武當山古建築、莫高窟

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龍門石窟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

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雲岡石窟

世界自然遺產:

九寨溝、黃龍、武陵源、三江並流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

文化景觀:

廬山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崑曲、古琴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hijieyichan/
《世界遺產名錄》新增24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主席坦巴·瓦卡什15日在德班說,24個遺產地在本次會議上新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全球共有812處世界遺產地,分布在137個國家。

在過去兩天的閉門會議期間,世界遺產委員會共審議了45個備選項目。24個新批準的遺產地中包括17個世界文化遺產和7個世界自然遺產,其中3個是跨國遺產地。有6個現有遺產地的擴展項目同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瓦卡什在15日晚會議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巴林、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和摩爾多瓦3個國家的項目首次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智利亨伯斯通和聖勞拉硝石採石場遺址因其面臨的危險境地剛剛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14日批准了埃及鯨魚峽谷、日本知床半島等7處新的自然遺產地,15日批準的文化遺產地則包括中國澳門歷史城區、阿爾巴尼亞吉諾卡斯特城、波黑莫斯塔爾舊城和舊橋地區、古巴西恩富戈斯歷史城區等。

世界遺產中心(世界遺產委員會秘書處)主任巴達蘭說,雖然《世界遺產名錄》又增添了一批新成員,但同時應該看到還有一部分遺產目前正處於危險中,例如剛果(金)的5個遺產地仍在《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上,戰爭沖突使它們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此外人類活動和污染等也使遺產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7月10日至17日在南非東部港口城市德班舉行。審批新的遺產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會議的一項重要議題。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987 萬里長城
1987 泰山
1987 故宮
1987 敦煌莫高窟
1987 秦始皇陵和兵馬俑
1987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1990 黃山
1992 武陵源風景和歷史名勝區
1992 九寨溝風景和歷史名勝區
1992 黃龍風景和歷史名勝區
1994 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1994 拉薩布達拉宮
1994 曲阜三孔
1994 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6 廬山國家公園
1996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
1997 平遙古城
1997 蘇州古典園林
1997 麗江古城
1998 北京頤和園
1998 北京天壇
1999 武夷山
1999 大足石刻
2000 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 安徽西遞、宏村古民居
2000 龍門石窟
2000 明清帝王陵墓
2001 雲岡石窟
回答者:阜中 - 魔法師 五級 1-19 19:06

--------------------------------------------------------------------------------

http://www.lele99.com/li/shijieqg_sjyc_ya01.htm

這里挺全的,不要被開頭的照片嚇到,後面確實是你要的內容。
回答者:臭臭花 - 大魔法師 九級 1-19 19:10

--------------------------------------------------------------------------------

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平遙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麗江古城、蘇州古典園林
回答者:躉 - 魔法學徒 一級 1-19 19:44

--------------------------------------------------------------------------------

看這里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Wikipedia:%E4%B8%BB%E9%A2%98/%E4%B8%96%E7%95%8C%E9%81%97%E4%BA%A7

世界遺產列表 (亞洲和大洋洲)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亞洲和大洋洲的38個國家以及歸屬未定的耶路撒冷共擁有211項世界遺產(其中1項為跨國遺產),其中文化遺產156項,自然遺產44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1項。在這個列表中,c代表文化遺產,n代表自然遺產,nc代表雙重遺產。國家與地區的排列順序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的世界遺產列表中的排列順序,基本是按照國家或地區英文名稱的打頭字母來排列的(考慮到中文資料的傳統,本列表把中國列在最前面);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遺產項目則是按照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間順序來排列的(由於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時有變化,所以與當前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並不一定完全一致)。

說明:

1、關於亞洲國家的界定,採用中國大陸的慣例。其中某些國家,如塞普勒斯和土耳其,有時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2、這個列表包括亞洲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並不位於亞洲的遺產項目(如土耳其的遺產項目伊斯坦布爾歷史區),而不包括通常不認為是亞洲國家的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位於亞洲的遺產項目(如俄羅斯的一些遺產項目)。
3、這個列表也不包括亞洲大洋洲以外國家擁有的位於其亞洲或大洋洲屬地的遺產項目(如位於英國屬地皮特凱恩群島的遺產項目亨德森島)。

目錄
[隱藏]

* 1 中國(31項)
* 2 阿富汗(2項)
* 3 亞美尼亞(3項)
* 4 澳大利亞(16項)
* 5 亞塞拜然(1項)
* 6 巴林(1項)
* 7 孟加拉國(3項)
* 8 柬埔寨(1項)
* 9 塞普勒斯(3項)
* 10 朝鮮(1項)
* 11 喬治亞(3項)
* 12 印度(26項)
* 13 印度尼西亞(7項)
* 14 伊朗(7項)
* 15 伊拉克(2項)
* 16 以色列(5項)
* 17 日本(13項)
* 18 耶路撒冷(1項)
* 19 約旦(3項)
* 20 哈薩克(2項)
* 21 寮國(2項)
* 22 黎巴嫩(5項)
* 23 馬來西亞(2項)
* 24 蒙古(2項)
* 25 尼泊爾(4項)
* 26 紐西蘭(3項)
* 27 阿曼(4項)
* 28 巴基斯坦(6項)
* 29 菲律賓(5項)
* 30 韓國(7項)
* 31 索羅門群島(1項)
* 32 斯里蘭卡(7項)
* 33 敘利亞(4項)
* 34 泰國(5項)
* 35 土耳其(9項)
* 36 土庫曼(2項)
* 37 烏茲別克(4項)
* 38 越南(5項)
* 39 葉門(3項)

[編輯]

中國(31項)

23項文化遺產,4項自然遺產,4項雙重遺產。

* 泰山(nc,1987年)
* 長城(c,1987年)
* 明清皇家宮殿(c,1987年,2004年):北京故宮(1987年)-沈陽故宮(2004年)
* 敦煌莫高窟(c,1987年)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c,1987年)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c,1987年)
* 黃山(nc,1990年)
*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黃龍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c,1994年)
*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c,1994年)
* 武當山古建築群(c,1994年)
*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區(c,1994年,2000年,2001年):布達拉宮(1994年)-大昭寺(2000年)-羅布林卡(2001年)
* 廬山國家公園(c,1996年)
*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nc,1996年)
* 麗江古城(c,1997年)
* 平遙古城(c,1997年)
* 蘇州古典園林(c,1997年,2000年):網師園、環秀山莊、留園、拙政園(1997年)-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2000年)
* 頤和園(c,1998年)
* 天壇(c,1998年)
* 武夷山(nc,1999年)
* 大足石刻(c,1999年)
* 青城山與都江堰(c,2000年)
*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c,2000年)
* 龍門石窟(c,2000年)
* 明清皇家陵寢(c,2000年,2003年,2004年):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2000年)-明孝陵、明十三陵(2003年)-盛京三陵(2004年)
* 雲岡石窟(c,2001年)
* 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n,2003年)
*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c,2004年)
* 澳門歷史城區(c,2005年)

[編輯]

阿富汗(2項)

2項文化遺產。

* 賈姆的尖塔和考古遺址(c,2002年)
* 巴米揚山谷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c,2003年)

[編輯]

亞美尼亞(3項)

3項文化遺產。

* 哈格帕特修道院與薩那欣修道院(c,1996年,2000年)
* 埃奇米阿津教堂與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c,2000年)
* 格加爾德修道院與上阿扎特山谷(c,2000年)

[編輯]

澳大利亞(16項)

1項文化遺產,11項自然遺產,4項雙重遺產。

* 卡卡杜國家公園(nc,1981年,1987年,1992年)
* 大堡礁(n,1981年)
* 威蘭德拉湖區(nc,1981年)
* 塔斯馬尼亞荒原(nc,1982年,1989年)
* 豪勛爵群島(n,1982年)
* 澳大利亞東部雨林保護區(n,1986年,1994年)
* 烏盧魯—卡塔楚塔國家公園(nc,1987年,1994年)
* 昆士蘭的熱帶雨林(n,1988年)
* 西澳大利亞的沙克灣(n,1991年)
* 弗雷澤島(n,1992年)
* 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n,1994年)
*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n,1997年)
* 麥誇里島(n,1997年)
* 大藍山地區(n,2000年)
* 波奴魯魯國家公園(n,2003年)
*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c,2004年)

[編輯]

亞塞拜然(1項)

1項文化遺產。

* 巴庫古城及城內的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c,2000年)

[編輯]

巴林(1項)

1項文化遺產。

* 巴林貿易港考古遺址(c,2005年)

[編輯]

孟加拉國(3項)

2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巴凱爾哈德的古清真寺之城(c,1985年)
* 巴哈爾布爾的佛教寺院遺跡(c,1985年)
* 孫德爾本斯(n,1997年)

[編輯]

柬埔寨(1項)

1項文化遺產。

* 吳哥古跡(c,1992年)

[編輯]

塞普勒斯(3項)

3項文化遺產。

* 帕福斯(c,1980年)
* 特羅多斯地區的彩繪教堂(c,1985年,2001年)
* 喬伊魯科蒂亞(c,1998年)

[編輯]

朝鮮(1項)

1項文化遺產。

* 高句麗墓葬群(c,2004年)

[編輯]

喬治亞(3項)

3項文化遺產。

* 姆茨赫塔古城(c,1994年)
* 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c,1994年)
* 上斯瓦涅季(c,1996年)

[編輯]

印度(26項)

21項文化遺產,5項自然遺產。

* 阿旃陀石窟(c,1983年)
* 埃洛拉石窟(c,1983年)
* 阿格拉古堡(c,1983年)
* 泰姬陵(c,1983年)
* 戈納勒格的太陽神廟(c,1984年)
*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跡群(c,1984年)
* 加濟蘭加國家公園(n,1985年)
* 馬納斯野生生物保護區(n,1985年)
*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n,1985年)
* 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c,1986年)
* 克久拉霍古跡群(c,1986年)
* 亨比古跡群(c,1986年)
*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c,1986年)
* 帕塔達卡爾古跡群(c,1987年)
* 埃勒凡塔石窟(c,1987年)
* 朱羅王朝現存的神廟(c,1987年,2004年):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1987年)-康凱康達秋里斯瓦拉姆神廟、達拉蘇拉姆的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廟(2004年)
* 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n,1987年)
* 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和花谷國家公園(n,1988年,2005年):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1988年)-花谷國家公園(2005年)
* 桑吉的佛教古跡(c,1989年)
* 德里的胡馬雍陵(c,1993年)
* 德里的顧特卜塔及其周圍建築(c,1993年)
* 印度的山地鐵路(c,1999年,2005年):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1999年)-尼爾吉里山鐵路(2005年)
*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c,2002年)
* 比莫貝卡特岩洞(c,2003年)
* 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c,2004年)
*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c,2004年)

[編輯]

印度尼西亞(7項)

3項文化遺產,4項自然遺產。

* 婆羅浮屠寺廟群(c,1991年)
* 烏戎庫隆國家公園(n,1991年)
* 科莫多國家公園(n,1991年)
* 巴蘭班南寺廟群(c,1991年)
* 桑吉蘭早期人類遺址(c,1996年)
* 洛倫茨國家公園(n,1999年)
*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n,2004年)

[編輯]

伊朗(7項)

7項文化遺產。

* 喬加贊比爾(c,1979年)
* 波斯波利斯(c,1979年)
* 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c,1979年)
* 塔赫特蘇萊曼(c,2003年)
* 帕薩爾加德(c,2004年)
* 巴姆古城和文化景觀(c,2004年)
* 蘇丹尼耶(c,2005年)

[編輯]

伊拉克(2項)

2項文化遺產。

* 哈特拉(c,1985年)
* 亞述古城(c,2003年)

[編輯]

以色列(5項)

5項文化遺產。

* 馬薩達(c,2001年)
* 阿卡古城(c,2001年)
* 特拉維夫白城(c,2003年)
* 米吉多、夏瑣和貝爾謝巴的聖經古跡(c,2005年)
* 香料之路—內蓋夫沙漠中的城市(c,2005年)

[編輯]

日本(13項)

10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

*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築(c,1993年)
* 姬路城(c,1993年)
* 屋久島(n,1993年)
* 白神山地(n,1993年)
* 古京都的歷史遺跡(京都、宇治和大津)(c,1994年)
* 白川鄉和五個山的歷史村落(c,1995年)
* 廣島和平紀念碑(原子彈爆炸圓頂屋)(c,1996年)
* 嚴島神社(c,1996年)
*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c,1998年)
* 日光的神社與寺廟(c,1999年)
* 琉球王國的王城遺址及相關遺跡(c,2000年)
* 紀伊山地的聖地和朝聖路線(c,2004年)
* 知床半島(n,2005年)

[編輯]

耶路撒冷(1項)

1項文化遺產。

* 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牆(c,1981年)

註:(由約旦申報)
[編輯]

約旦(3項)

3項文化遺產。

* 佩特拉(c,1985年)
* 庫塞爾阿姆拉(c,1985年)
* 烏姆賴薩斯(c,2004年)

[編輯]

哈薩克(2項)

2項文化遺產。

* 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的陵墓(c,2003年)
* 泰姆格里考古景觀的岩刻(c,2004年)

[編輯]

寮國(2項)

2項文化遺產。

* 琅勃拉邦古城(c,1995年)
* 占巴塞文化景觀區(c,2001年)

[編輯]

黎巴嫩(5項)

5項文化遺產。

* 安傑爾(c,1984年)
* 巴勒貝克(c,1984年)
* 比布魯斯(c,1984年)
* 提爾(c,1984年)
* 聖谷和神杉林(c,1998年)

[編輯]

馬來西亞(2項)

2項自然遺產。

* 基納巴盧公園(n,2000年)
* 穆魯山國家公園(n,2000年)

[編輯]

蒙古(2項)

1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俄羅斯共有)

* 烏布蘇盆地(n,2003年)(與俄羅斯共有)
*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c,2004年)

[編輯]

尼泊爾(4項)

2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薩加瑪塔國家公園(n,1979年)
* 加德滿都谷地(c,1979年)
* 皇家奇特旺國家公園(n,1984年)
* 佛祖誕生地藍毗尼(c,1997年)

[編輯]

紐西蘭(3項)

2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

* 湯加里羅國家公園(nc,1990年,1993年)
* 紐西蘭西南部的蒂瓦希普納穆(n,1990年)
* 紐西蘭的次南極群島(n,1998年)

[編輯]

阿曼(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拜赫萊要塞(c,1987年)
* 巴特、胡特姆和艾因的考古遺址(c,1988年)
* 阿拉伯大羚羊保護區(n,1994年)
* 乳香之路(c,2000年)

[編輯]

巴基斯坦(6項)

6項文化遺產。

* 摩亨佐達羅的考古遺跡(c,1980年)
* 塔克西拉(c,1980年)
* 塔赫特巴希的佛教遺跡和鄰近的薩爾巴赫洛古城遺址(c,1980年)
* 特達的歷史遺跡(c,1981年)
* 拉合爾的古堡和夏利馬爾花園(c,1981年)
* 羅赫達斯古堡(c,1997年)

[編輯]

菲律賓(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圖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園(n,1993年)
* 菲律賓的巴洛克教堂(c,1993年)
*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c,1995年)
* 維甘古城(c,1999年)
* 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n,1999年)

[編輯]

韓國(7項)

7項文化遺產。

* 石窟庵與佛國寺(c,1995年)
* 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c,1995年)
* 宗廟(c,1995年)
* 昌德宮建築群(c,1997年)
* 水原華城(c,1997年)
* 慶州歷史區(c,2000年)
* 高敞、和順和江華的古墓遺址(c,2000年)

[編輯]

索羅門群島(1項)

1項自然遺產。

* 東倫內爾島(n,1998年)

[編輯]

斯里蘭卡(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阿努拉德普勒聖城(c,1982年)
* 波隆納魯沃古城(c,1982年)
* 錫吉里耶古城(c,1982年)
* 辛哈拉賈森林保護區(n,1988年)
* 康提聖城(c,1988年)
* 加勒古城及其城堡(c,1988年)
* 丹布勒金寺(c,1991年)

[編輯]

敘利亞(4項)

4項文化遺產。

* 大馬士革古城(c,1979年)
* 布斯拉古城(c,1980年)
* 巴爾米拉遺址(c,1980年)
* 阿勒頗古城(c,1986年)

[編輯]

泰國(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素可泰古城和鄰近古城鎮(c,1991年)
* 大城古城和鄰近古城鎮(c,1991年)
* 通艾—會卡肯野生生物保護區(n,1991年)
* 班清考古遺址(c,1992年)
* 棟巴耶延山—考愛山森林保護區(n,2005年)

[編輯]

土耳其(9項)

7項文化遺產,2項雙重遺產。

* 伊斯坦布爾歷史區(c,1985年)
* 格雷梅國家公園和卡帕多西亞石窟遺址(nc,1985年)
* 迪夫里伊的大清真寺和醫院(c,1985年)
* 哈圖沙什(c,1986年)
* 內姆魯特達格(c,1987年)
* 桑索斯—萊頓(c,1988年)
* 赫拉波利斯—帕穆克卡萊(nc,1988年)
* 薩夫蘭博盧城(c,1994年)
* 特洛伊考古遺址(c,1998年)

[編輯]

土庫曼(2項)

2項文化遺產。

* 梅爾夫國家歷史文化公園(c,1999年)
* 庫尼亞—烏爾根奇(c,2005年)

[編輯]

烏茲別克(4項)

4項文化遺產。

* 伊錢卡拉(c,1990年)
* 布哈拉歷史中心(c,1993年)
* 沙赫里薩布茲歷史中心(c,2000年)
* 撒馬爾罕—文化交匯之地(c,2001年)

[編輯]

越南(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順化歷史建築群(c,1993年)
* 下龍灣(n,1994年,2000年)
* 會安古城(c,1999年)
* 美山聖地(c,1999年)
*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n,2003年)

[編輯]

葉門(3項)

3項文化遺產。

* 希巴姆古城(c,1982年)
* 薩那古城(c,1986年)
* 宰比德古城(c,1993年)
*

[編輯]

阿爾巴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

* 布特林特(c,1992年,1999年)
* 吉諾卡斯特古城(c,2005年)

[編輯]

安道爾(1項)

1項文化遺產。

* 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羅爾谷(c,2004年)

[編輯]

奧地利(8項)

8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匈牙利共有)

* 薩爾茨堡城歷史中心(c,1996年)
* 申布倫宮殿和花園(c,1996年)
* 薩爾茨卡默古特的哈爾施塔特—達赫施泰因文化景觀(c,1997年)
* 塞默靈鐵路(c,1998年)
* 格拉茨城歷史中心(c,1999年)
* 瓦豪文化景觀(c,2000年)
* 維也納歷史中心(c,2001年)
* 費爾特湖/新錫德爾湖文化景觀(c,2001年)(與匈牙利共有)

[編輯]

白俄羅斯(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波蘭共有,1項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比亞沃韋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波蘭共有)
* 米爾城堡建築群(c,2000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涅斯維日的拉濟維烏家族城堡建築群(c,2005年)

[編輯]

比利時(9項)

9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

* 佛蘭德地區的貝居安女修會建築(c,1998年)
* 拉盧維耶爾和勒勒的中央運河上的四座水力升降機及其周邊設施(埃諾)(c,1998年)
* 布魯塞爾大廣場(c,1998年)
*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法國共有)
* 建築師維克多·奧爾塔設計的主要城市建築(布魯塞爾)(c,2000年)
* 斯皮耶納的新石器時代燧石礦(蒙斯)(c,2000年)
* 圖爾奈的聖母大教堂(c,2000年)
* 布魯日歷史中心(c,2000年)
* 普朗坦—莫雷圖斯印刷博物館(c,2005年)

[編輯]

波黑(1項)

1項文化遺產。

* 莫斯塔爾古城的古橋地區(c,2005年)

[編輯]

保加利亞(9項)

7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博亞納教堂(c,1979年)
* 馬達拉騎士浮雕(c,1979年)
* 卡贊勒克的色雷斯古墓(c,1979年)
* 伊萬諾沃的岩洞教堂(c,1979年)
* 里拉修道院(c,1983年)
* 內塞伯爾古城(c,1983年)
* 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n,1983年)
* 皮林國家公園(n,1983年)
* 斯韋什塔里的色雷斯古墓(c,1985年)

[編輯]

克羅埃西亞(6項)

5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c,1979年,1994年)
* 斯普利特古建築群和戴克里先宮(c,1979年)
* 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n,1979年,2000年)
* 波雷奇歷史中心的尤弗拉西安教堂宗教建築群(c,1997年)
* 特羅吉爾古城(c,1997年)
* 希貝尼克的聖詹姆斯大教堂(c,2000年)

[編輯]

捷克(12項)

12項文化遺產。

* 布拉格歷史中心(c,1992年)
* 捷克克魯姆洛夫歷史中心(c,1992年)
* 泰爾奇歷史中心(c,1992年)
* 澤萊納霍拉的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c,1994年)
* 庫特納霍拉:歷史城區及聖巴巴拉教堂和塞德萊茨的聖母大教堂(c,1995年)
* 萊德尼采—瓦爾季采文化景觀(c,1996年)
* 克羅梅日什的花園和城堡(c,1998年)
* 霍拉索維采歷史村落保護區(c,1998年)
* 利托米什爾城堡(c,1999年)
* 奧洛莫烏茨的三位一體聖柱(c,2000年)
* 布爾諾的圖根哈特別墅(c,2001年)
* 特熱比奇的猶太社區和聖普羅科皮烏斯大教堂(c,2003年)

[編輯]

丹麥(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c,1994年)
* 羅斯基勒大教堂(c,1995年)
* 克倫堡宮(c,2000年)
* 伊盧利薩特冰灣(n,2004年)(位於屬地格陵蘭)

[編輯]

愛沙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塔林古城歷史中心(c,1997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編輯]

芬蘭(6項)

6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勞馬古城(c,1991年)
* 芬蘭堡(c,1991年)
* 佩泰耶韋西古教堂(c,1994年)
* 韋爾拉磨木紙板廠(c,1996年)
* 薩馬拉赫登邁基的青銅時代墓地(c,1999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編輯]

法國(30項)

2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

*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c,1979年)
* 沙特爾大教堂(c,1979年)
* 凡爾賽的宮殿和園林(c,1979年)
* 韋茲萊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 韋澤爾峽谷的岩洞群(c,1979年)
*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c,1981年)
* 亞眠大教堂(c,1981年)
* 奧朗日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

❽ 波蘭三次亡國的具體時間

波蘭三次亡國的時間是:

1、1795年,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家分波,波蘭第一次滅亡。

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10月24日,普魯士也在協定上簽署。根據該協定,波蘭領土被全部瓜分。

2、1815年,拿破崙在波蘭建立的華沙公國被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波蘭再次滅亡。

1809年拿破崙一世在波蘭中部建立華沙公國,作為法蘭西的一個衛星國。1815年拿破崙戰敗,華沙公國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為波茲南公國,受普魯士管轄,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國(也叫克拉科夫自由市)。在其主要地區成立了波蘭王國,由俄國沙皇兼領國王。

3、1939年,德國閃擊戰佔領波蘭西部,蘇聯趁機佔領東部,波蘭第三次滅亡。

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迅速侵佔波蘭大部分領土。1940年9月17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以建立東方防線為由,命令60萬蘇聯紅軍越過蘇波邊界,進攻波蘭東部,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

9月18日,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會師,蘇、德兩軍以皮薩河—那累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瓜分了波蘭。9月28日,德軍攻陷華沙,波蘭再次淪亡。波蘭人民開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

(8)波蘭歷史文化遺產擴展閱讀:

波蘭的森林面積為889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近30%。初到波蘭的人,常常會被這詩情畫意般的綠色世界所陶醉。氣候宜人的波羅的海港灣,風景旖旎的喀爾巴阡山區,巧奪天工的維利奇卡鹽礦每年都吸引無數遊客慕名前來。這里的人懂得森林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主角,因此他們愛林如命。

旅遊業已成為波蘭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主要城市有羅茲、波茲南、克拉科夫、什切青、格但斯克等。國內許多景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如維利奇卡鹽礦、奧斯威辛集中營及比亞沃韋扎森林等。

此外,波蘭還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優良的人文環境著稱。聞名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居里夫人、偉大作曲家和鋼琴家肖邦以及現代天文學的創始人哥白尼均出生於波蘭,而五年一度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音樂界的一大盛事,被譽為世界最具權威的鋼琴比賽之一。

❾ 為何說被遺忘的「中東歐明珠」波蘭,其實是個文化大國

這就要說說,波蘭在歷史上在文化方面有哪些卓越的成績。第一,波蘭是歐洲第一個出現憲法的地方,其在世界是第二個出現憲法的地方,波蘭的憲法出現的時間僅次於當時的美國,其實也就是因為這個世界第二,所以才被世人遺忘了,波蘭曾經是世界第二的憲法誕生地。波蘭的憲法是在5月3日這一天誕生的,所以這一天也是波蘭的憲法日

第五,濃郁的藝術氛圍。基本上每一個芬蘭人都是能歌善舞,而民間的歌舞藝術在芬蘭是處於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舞種,還被經常應用於舞台劇之上。第六,芬蘭的傳承。芬蘭的文化滲透在芬蘭人的生活中,特別是芬蘭人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的禮儀,吻手禮在芬蘭的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了下來,而這在歐洲的國家已經是很少見的了。

❿ 維利奇卡鹽礦的文化遺產

1978年根據來文化遺產遴選標准源c(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維利奇卡鹽礦位於波蘭南部的一個小鎮,它是很獨特的,有幾百年的歷史,是波蘭著名的鹽都。1976年被列為波蘭國家級古跡,1978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是一個開放的旅遊景點。每年接待很多遊客,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用鹽做的地下藝術品深受遊客歡迎。曾有一位泰國公主去那裡參觀後說,這個地方給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維利奇卡鹽礦帶給世界一個奇跡。
鹽礦十幾公里以外是波蘭古都克拉克夫,是波蘭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古老的城市。那裡也有許多值得參觀的景點。市內古典的建築物,彌漫著中世紀的風情,被譽為波蘭最美麗的城市。
早在幾百年前,維利奇卡鹽礦就已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1744年,礦工們在礦井內興修了樓梯通道,在地下130多米深的巷道深處建起了博物館、餐廳、娛樂大廳和教堂。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維利奇卡古鹽礦博物館列為世界最高級文化遺產。本地居民不到2萬的維利奇卡,每年卻要接待150萬遊客。

閱讀全文

與波蘭歷史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