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虹集團的發展史誰知道啊
長虹集團於1995年6月由長虹廠改制設立,2000年長虹集團進行了規范來注冊。主營業專務范圍為:製造銷售家用屬電器、汽車電器、電子產品及元器件、電子信息網路產品、電子商務、新型材料、源電動產品、環保設備、通訊傳輸設備,公司產品輔助材料及相關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廣告設計、製作,五百金交電、建築材料、化工產品銷售,倉儲、貨運,電子產品維修,日度用電器、日用金屬產品、燃氣用具、電工器材製造、銷售。2000年10月31日,綿陽市國資委出具知綿國資委發[2000]26號文件《綿陽市國資委關於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批復》,長道虹集團獲得國有資產的經營授權
⑵ 中國電視機的發展歷史
1958年3月17日,抄是我國電視發展史上值得襲紀念的日子。這天晚上,我國電視廣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試播電視節目,國營天津無線電廠(後改為天津通信廣播公司)研製的中國第一台電視接收機實地接收試驗成功。
這台被譽為「華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電子管黑白電視機,如今擺在天津通信廣播公司的產品陳列室里。我國在1958年以前還沒有電視廣播,國內不能生產電視機。1957年4月,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局把研製電視接收機的任務交給國營天津無線電廠,廠領導立即組織試制小組,黃仕機同志主持設計。當年,試制組多數成員只有20歲上下,他們對電視這門綜合電、磁、聲、光的新技術極其生疏,沒有見過電視機,參考資料也很少,通過對資料、國外樣機、樣件的研究,他們根據當時國內元器件生產能力和工藝加工水平,制定了「電視接收和調頻接收兩用、通道和掃描分開供電、採用國產電子管器件」的電視機設計方案。
我國第一台電視機的試製成功,填補了我國電視機生產的空白,是我國電視機生產史的起點,今天我國已成為世界電視機生產大國。
中國第一台電視機1958年3月由天津無線電廠試製成功。為了紀念這台電視機的誕生,它被命名為「北京」。
⑶ 長虹發展歷史是什麼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於1958年,公司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
2015年6月3日,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名稱已於6月3日變更為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虹控股公司」)。其注冊資本、經營范圍也做了相應變更。
2018年3月8日,長虹宣布與騰訊叮當平台達成戰略合作。同時,長虹還發布了應用上最新人工智慧系統的電視、空調、冰箱等。
2018年6月28日,四川長虹發布公告稱,經股東大會投票審議和綿陽市國資委批復,通過了收購軍工企業零八一電子集團100%股權。
2018年9月2日,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入選2018中國500強企業。
2018年12月18日,長虹在綿陽成立四川虹魔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3)長虹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長虹:弘揚五四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長虹公司黨委副書記譚明獻在講話中指出,弘揚傳承五四精神,重點是要抓住新時期政治堅定、創新活力、責任擔當的五四精神核心,關鍵是要落實到青年群體,讓青春奮斗在企業發展振興的征程上閃耀光芒。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地選拔青年人才,才能為企業注入持續發展的新血液、新動能。「對於每一位長虹青年來說,都需要堅定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理念。
積極利用公司搭建的各類平台,圍繞企業發展主線立足崗位,努力發揮青年優勢融入發展大局,奮力創造和實現價值,才是對落實五四精神的最好體現。」長虹公司團委書記李小東表示。
當前,長虹包括中高層在內的各級幹部、骨幹都在推行年輕化。譚明獻表示,公司給了長虹青年們廣闊的舞台和機會,希望真正有一批青年人以奮斗者的姿態站出來,創造青年的奇跡。青年們要牢固樹立有為才有位的價值導向,鼓勵大家敢想敢試,以奮斗追逐幸福人生。
未來,長虹將進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培訓和選拔體系,通過各種方式給青年們平台和機會,讓大家發揮主觀能動性,立足崗位成長成才,為長虹長遠發展注入新動能。
李小東指出,青年思維理念活躍、創新力強,產品設計更符合當下主流消費需求,有先天的優勢。對於企業而言,長虹青年是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希望,肩負著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任。
因此要發揮青年的聰明才智,推動長虹品牌的年輕化、時尚化發展,就必須調動青年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領青年在企業生產建設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人民網-長虹:弘揚五四精神 推動高質量發展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⑷ 求長虹集團的歷史。
長虹網站:http://www.changhong.com.cn/changhong/china/7920.htm
長虹始創於1958年,公司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歷經多年的發展,長虹完成由單一的軍品生產到軍民結合的戰略轉變,成為集電視、空調、冰箱、IT、通訊、網路、數碼、晶元、能源、商用電子、電子部品、生活家電等產業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逐步成為全球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3C信息家電綜合產品與服務提供商。2005年,長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強。2007年,長虹品牌價值達到583.25億元。
長虹現有員工六萬四千餘人,擁有包括博士後、博士在內的專業人才一萬五千餘人,擁有現代化的培訓中心,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被列為全國重點扶持企業和技術創新試點企業。
植根中國,長虹在廣東、江蘇、長春、合肥等地建立數字工業園,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設立研發基地,在中國30多個省市區設立200餘個營銷分支機構,擁有遍及全國的30000餘個營銷網路和12000餘個服務網點;融入全球,長虹在印尼、澳大利亞、捷克、韓國等國投資設廠,在美國、法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土耳其、阿聯酋、阿爾及利亞、泰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與服務。
長虹推出「快樂創造C生活」的品牌主張,打造科技、時尚、快樂的國際化品牌形象。長虹致力於提供3C信息家電,為消費者創造聰明(Clever)、舒適(Comfort)、酷(Cool)的生活,成為改變生活的力量。秉承「員工滿意、顧客滿意、股東滿意」的企業宗旨,恪守「韌性、信心、開放」的創新觀念,憑借品牌、技術、人才、市場、服務等強大實力,長虹矢志成為C生活的創領者。
⑸ 電視機的發展歷程和歷史
電視機歷史
一、機械式電視
俄裔德國科學家保羅·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 Gottlieb Nipkow)早在年就提出並申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機械式電視系統的專利,當時他只有23歲,還在德國讀大學。經過研究他發現,如果把影像分成單個像點,就極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傳送到遠方。不久,一台叫作「電視望遠鏡」的儀器問世了。這是一種光電機械掃描圓盤,它看上去笨頭笨腦的,但極富獨創性。
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這項發明申報給柏林皇家專利局。在他的專利申請書的第一頁這樣寫道:「這里所述的儀器能使處於A地的物體,在任何一個B地被看到。」一年後,專利被批准了。這個專利中的尼普可夫圓盤據認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圖象光柵(television image 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從來也沒有做出一個模型來證明他的設計。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術的進步才證明他的這個系統的可行性。
1897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布勞恩發明了一種帶熒光的螢火幕的陰極射線管。當電子束撞擊時,熒光幕上會發出亮光。當時布勞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陰極射線管做電視的顯示器,固執的布勞恩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會提交的一篇論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詞。波斯基的論文評估了機電技術的在當時的狀況,並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貢獻。[3]1906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布勞恩的兩位助手用這種陰極射線管製造了一台畫面接收機,進行圖像重現。但他們的這種裝置重現的是靜止畫面,應該算是傳真系統而不是電視系統。
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羅星(Boris Rosing)和他的學生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驗證了在發射機中用快速轉動的鏡面掃描裝置和在接收機中使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的電視系統。
波瑞斯·羅星(Boris 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離開了人們的視線。而斯福羅金(Zworykin)之後去了美國無線電公司(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工作。他在那裡建立了純粹的電子式電視系統。不過,他的這個系統最終被認為是侵犯了費羅·法恩斯沃斯(Philo Taylor Farnsworth)的專利。
二、電子式電視
1911年,工程師艾倫·坎貝爾·斯文頓(Alan Archibald Campbell-Swinton)在倫敦發表演講,同時在時代雜志中也被報道,描述了如何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同時使用陰極射線管傳輸電視訊號的細節。在演講中,他還補充了在1908年撰寫的雜志文章自然雜志中第一次描述的電子電視傳送方法,這種傳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當時也完成了使用陰極射線管作為接收機的實驗,但是使用另外一個陰極射線管作為發送端的概念尚屬首創。
在19世紀20年代末,當機械電視還在普遍使用的時候,發明家費羅·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爾·佐利金分別已經在研究全電子傳輸管的工作中。
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開辟了電子電視的時代。弗拉基米爾·佐利金(茲沃雷金)原是俄國聖彼德堡技術研所的電氣工程師。早在1912年,他就開始研究電子攝像技術。1919年茲沃雷金移民美國,後在威斯汀豪森電氣公司工作。
1923年,蘇格蘭發明家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影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用電子訊號傳送影像。他變賣了僅有的一些財產,並收集大量資料,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研製電視上,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貝爾德成功用電信號在屏幕上顯示圖像。
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同時也在實驗陰極射線管來產生和顯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1886)工作期間,他研製了電子攝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過程中,圖像模糊不清、對比度很低、解析度差,而且圖像是靜止的。
這種攝像管沒有走過實驗階段,但是RCA(獲取了西屋電氣公司專利權)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專利條件過於寬泛,會排擠其他形式的電子成像技術。所以,RCA在獲取了1923年斯福羅金的專利應用之後,對法恩斯沃斯提出了專利抵觸訴訟。美國專利辦公室的檢察官否決了1935年的決議,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發明優先於斯福羅金。
在1939年十月,RCA在輸掉法庭上訴,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更進一步的生產商用電視機設備,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萬美元(在2006年等同於1千3百80萬美元)在之後的10年期間內,使用法恩斯沃斯的專利,需要支付額外的授權費用。1929年茲沃雷金又推出一個經過改進的模型,結果仍然不理想。
美國的ARC公司最終投資了5千萬美元,1931年茲沃雷金終於製造出了攝像機顯像管。同年,進行一個完整的光電攝像管系統的實地試驗。在這次實驗中,一個由240條掃描線組成的圖像傳送給4英里以外的一台電視機(使用鏡子把9英寸顯像管的圖像反射到電視機前),成功使電視攝像與顯像方式電子化。
第一個半機械式模擬電視系統在1925年10月2日被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後來,他的這個系統被英國廣播公司(BBC)所採用。後在1937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終止使用這種技術。因為在那時電子式電視系統更受歡迎。
決定性的解決方案—電視的基本原理基於在整個掃描周期內持續釋放的電子流堆積和次要電子的儲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發明家Kálmán Tihanyi首次發現於1926年,1928年完善了該技術。
在1927年12月7日,菲爾·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他的聖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號的實驗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 Dissector)攝影管傳送了第一個圖像:一條簡單的直線。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製了一套完整的系統給媒體進行演示,由電視傳送一個動畫圖像影片。
1929年,這個系統被更加的優化,去掉了電動發電機,現在他的電視系統沒有任何運動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電視系統傳送了首個直播人類影像:一個3.5英寸他妻子Pem閉眼的動態圖像(也許當時光線太亮的原因)。
1928年,「第五屆德國廣播博覽會」在柏林開幕。展會中電視第一次作為公開產品展出。有線的機械電視傳播信號的距離和范圍非常有限,圖像也相當粗糙,無法顯示精細的畫面。
因為只有幾分之一的光線能透過尼普可夫圓盤的孔洞,為得到理想的光線,就必須增大孔洞,擔畫面將十分粗糙。要提高圖像的清晰度,必須增加孔洞數目,但是,孔洞變小,能透過來的光線便會減少,圖像便會模糊不清。機械電視的這一缺陷導致這種技術的淘汰。
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究。經過不斷地改進設備提高技術,貝爾德研製的電視效果越來越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後來成立了「貝爾德電視發展公司」。隨著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改進,貝爾德電視的傳送距離有了較大的改進。
1933年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又研製成功可供電視攝像用的攝像管和顯像管。完成了使電視攝像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至此,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今天電視攝影機和電視接收的成像原理與器具,就是根據他的發明改進而來。
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富蘭克林學會首次給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電子電視系統。其他發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類似系統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靜態影像或者動態圖片影片的電子系統。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個把電子掃描電視攝像機和電子掃描電視接收機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動態,黑白圖像的系統。不幸的是,他的攝像機需要很強的光線,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斷。
在英國,艾薩克·舒伯特(Isaac Shoenberg)使用斯福羅金的想法開發了馬可尼-電磁干擾(Marconi-EMI)自己的電子攝像管,這個設計構成了為BBC製造的攝像機的核心部件。使用這種攝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條405線的服務被架設在亞歷山大宮的攝影棚內,由安裝在維多利亞大廈頂上特殊製造的桅桿形天線進行廣播。
它暫時替隔壁的貝爾德機械電視系統進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備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桿形的天線一直沿用至今。這台完全用電子電視系統播放的節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國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報道,共使用了4台攝像機拍攝比賽情況。佐爾金發明的全電子攝像機,擔這台機器體積龐大,它的一個1.6米焦距的鏡頭就重45公斤,長2.2米,被戲稱為電視大炮。
這4台攝像機的圖像信號通過電纜傳送到帝國郵政中心,在那裡圖像信號經過混合後,通過電視塔被發射出去。柏林奧運會期間,每天用電視播出長達8小時的比賽實況,共有16萬多人通過電視觀看了奧運會。
1939年,英國大約有2萬個家庭擁有電視機,美國無線電公司的電視也在紐約世博覽會上首次露面,開始第一次固定的電視節目演播。二戰的爆發使得剛發展起來的電視的發展停滯了10年。戰爭結束後,電視工業又蓬勃發展起來,電視也迅速流行起來。
1946年,英國廣播公司恢復了固定電視節目,美國政府也解除了禁止製造新電視的禁令;電視工業便飛速發展起來。在美國,從1949年到1951年,不僅電視節目已在全國普遍播出,電視機的數目從1百萬台升至1千多萬台,成立了許多家電視台。幽默劇、輕歌舞、卡通片、娛樂節目和好萊塢電影常在電視中播出。
德國科學家卡羅魯斯也在電視研製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羅魯斯小組(包括兩名科學家,一名機械師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設備。這台設備用兩個直徑為1米的尼普可夫圓盤作為發射和接收信號的兩端,每個圓盤上有48個1.5毫米的小孔,能夠掃描48行,用一個同步馬達把兩個圓盤連接起來,每秒鍾同步轉動10幅畫面,圖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機上。
他們稱這台機器為大電視。這台大電視的效果比貝爾德的電視要清晰許多。但從未進行過公開展示,因而他們的發明鮮為人知。
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遜設計的Modoll VRllo錄像機的問世,使電技術前進了一大步。因最初製作電視節目一般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電視膠片把節目拍攝下來,沖印,再通過電子掃描播出。採用這種方法的一個最大的缺陷,是無法進行電視節目的實況轉播。另外一種是用攝像機直接把信號傳播出去。這雖然滿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現場情景的觀眾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錄像機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種3/4英寸大的卡式錄音帶,根本上改變了電視節目的錄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個專業彩色錄像放映系統所使用的卡式錄音帶。
(5)長虹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電視機(英語:Television)簡稱電視,屬家用電器。而這個詞語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如指將動態的影像和聲音轉換為電子訊號,並通過不同渠道傳輸電子訊號,再將電子訊還原為影像和聲音的技術,亦是電視訊號傳送和接受的技術;和可以接收並還原電子訊號為動態影像和聲音的裝置,通稱電視機;電視亦沒有單一發明者。
而是由不同國家科學家研究的共同結果。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研究將影像轉變成電子訊號的方法。電視亦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與商業活動,特指人群與人之間使用電視作為傳播載體進行資訊交流、訊息傳播的一種過程,諸如電視節目的製作、電視訊號的傳輸、電視訊號的接收和觀眾對於電視節目內容的評判和反饋等的各個方面。
屏幕尺寸
電視機的屏幕尺寸是一個衡量電視機可能的最小顯示畫面的參數,它以電視機屏幕對角線的長度量,單位通常是英寸。
液晶電視屏幕的尺寸是嚴格的產品說明書所標注的尺寸,因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邊框遮蓋住的現象。
市場銷售的個別產品存在尺寸不實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比標注的標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離。
⑹ 四川長虹集團有多少年的歷史
長虹公司始建於1958年,在四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中,長虹順利實現了軍轉民的戰略調整,並內由單一的彩容電產業發展為擁有電視、空調、視聽、電池、器件、通訊、小家電等相關技術,業務全球拓展的多元化、綜合跨國企業集團。近年來,在加速向"信息家電製造商、關鍵器件供應商、IT產品提供商"的角色轉變中,公司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其技術水平、市場營銷、產品質量均處世界領先水平。
⑺ 長虹手機的發展歷程
2015年3月23日成立四川長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2005年9月 ——國虹拿到手機牌照。國虹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5年11月——國虹通過CQC中國強制性質量認證; 2006年3月 ——國虹SMT車間正式投產;
2006年5月 ——月銷量20萬台,實現月銷售收入1.5億元,國內手機排名前10位;
2006年6月 ——國虹總產能突破100萬台;
2006年10月——國虹深圳基地單月產能突破40萬台;
2006年12月——月銷量50萬台,實現月銷售收入4億元,進入中國手機市場第一軍
2006年12月——國虹服務滿意度達到80.74%,並在中國質量協會評審中獲取2006年產品滿意度的評比第一。
2007年1月 ——國際巨星林志玲代言長虹手機。千萬產能重慶基地落成,標志著長虹手機扛起國產手機的大旗,走上了自主國有手機品牌振興道路。
2007年4月 ——國虹實施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對產品加貼橙標;
2007年6月到——實現建設服務網點近1000家,其中省級城市服務網點覆蓋率100%,二級城市服務網點覆蓋率也已經達到80%以上,三級城市已逐步覆蓋。
2007年7月 ——長虹手機的銷量再一次爆發,淡季突破50萬台; 2008年1、2月——長虹手機的銷量再一次爆發,突破100萬台。
2008年4月 ——長虹手機08年累計銷售270萬台。
2008年9月 ——長虹手機 08年累計銷售450萬台。
2009年12月——長虹長動力手機銷量突破1000萬台。
2010年5月 ——金長虹手機全面推出,A2,A3,A4上市。
2013年1月 ——HONPhone智能手機V10面世,長虹涉足5寸以上智能機領域。
⑻ 長虹網路電視的發展歷程
2009年3月長虹斥資1.5億進軍網路電視,打造網路內容平台——樂教網站,購回買長虹網路電視後可答以免費登陸樂教網站,下載點播觀看上萬部影視劇、各種學習輔導教育課程、生活網路、健康類等節目內容
2009年8月長虹推出業界首款LED網路電視
2010年3月 長虹自主研發的3G網路電視實現了3G網路技術在電視上的應用
2010年4月 長虹在北京橋藝術中心舉行了「3D互動電視2010趨勢發布會」,會上隆重發布了全球首款融合了3D顯示、純光側置技術、互動網路技術「好看更好玩」的LED電視
2013年3月長虹推出多款4k超高清網路智能電視
⑼ 長虹發展歷史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於1958年,公司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
2015年6月3日,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名稱已於6月3日變更為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虹控股公司」)。其注冊資本、經營范圍也做了相應變更。
2018年3月8日,長虹宣布與騰訊叮當平台達成戰略合作。同時,長虹還發布了應用上最新人工智慧系統的電視、空調、冰箱等。
2018年6月28日,四川長虹發布公告稱,經股東大會投票審議和綿陽市國資委批復,通過了收購軍工企業零八一電子集團100%股權。
2018年9月2日,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入選2018中國500強企業。
2018年12月18日,長虹在綿陽成立四川虹魔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9)長虹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公司概況
從軍工立業、彩電興業,到信息電子的多元拓展,已成為集軍工、消費電子、核心器件研發與製造為一體的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並正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信息家電內容與服務提供商挺進。
2018年長虹品牌價值達到1459.65億元。2017年長虹品牌價值達1319.75億元人民幣,中國企業500強中位居146名 ,中國電子百強品牌位居第六位,居中國製造業500強第53位 ,四川百強企業第一位。
長虹旗下擁有四家上市公司:四川長虹(600839.SH)、長虹美菱(000521.SZ)、長虹華意(000404.SZ)、長虹佳華(08016.HK)。
⑽ 長虹彩電最早生產於那一年
長虹彩電來最早生產於1970年。
1970年以來源,長虹通過對電視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再創新,在遵循以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為主線的過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企業發展之路,這是長虹彩電興業、發展壯大的階段歷程。
長虹持續研製出一流品質的彩電產品,持續拓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長虹的品牌力,成功實現「保軍轉民」的轉型,也實現了一個國有大型企業到產業龍頭企業的飛躍,成就了一個在中國、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企業。
(10)長虹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長虹創立於1958年,從軍工立業、彩電興業,到信息電子的多元拓展,已成為集軍工、消費電子、核心器件研發與製造為一體的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
歷經五十餘年的磨礪,長虹實現從單純的家電製造商向標准制定商、內容提供商的轉變。
形成了集數字電視、空調、冰箱、IT、通訊、數碼、網路、電源、商用系統電子、小家電等產業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具競爭能力的消費電子系統供應商和內容服務提供商。截止2014年,品牌價值達到1016.8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