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56到1978這一段時期的歷史事件及意義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義: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意義: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總路線。內容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評價此路線:反映了黨和人民群眾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面貌的迫切願望。但在執行過程中,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片面強調高指標,高速度,是全國出現了紅紅累累的大躍進和運動。影響: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忽視了經濟建設的規律,給我國的國民經濟帶了嚴重的影響,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破壞了生態環境沒事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1959年,北京建成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
1966年5月,文革發動,歷時十年。文革的性質: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災難的內亂。文革的危害: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治,打亂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正常秩序,拉大了同世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教,科。文等反面也遭到嚴重摧殘。
1966年10月,劉少奇被開除黨,這是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
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團覆滅,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1976年4月5日,四五運動發動,目的是悼念周總理,用戶鄧小平,聲討四人幫。後來為粉碎四人幫奠定了群眾基礎。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恢復鄧小平職務的決定》。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主要內容有:1. 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3.強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平反冤案。 意義: 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解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實現了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最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至中國歷史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
❷ 1840年,1919年,1949年,1956年1978年,這些年代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
1840年 第一次鴉抄片戰爭,中國由此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9年 巴黎和會,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由於沒有解決青島問題,從而爆發了五四運動。
1949年 自然不必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6年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 這年舉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進行了撥亂反正,並且開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❸ 1949年―1978年在中國發生的具変,這三次具變,指的是什麼歷史意義是什麼
1949: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專會屬,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是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
意義: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
1956;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意義: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78:舉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並且開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意義:大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施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❹ 1956到1976年這二十年的歷史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左」的傾向害死人!貽害國家民族,其危害幾代人都難以挽回
❺ 1956年,1978年有兩件大事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歷史性轉折,是哪兩件大事,為什麼會成為歷史性轉折的大事
1956年「一化三改造」結束,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完成,標志我國社會專主義改造的勝利屬,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國性的撥亂反正,結束了國內長期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堪稱第三次歷史性巨變。
這些上過中國近現代史的都知道……
❻ 1949到1956的社會意義
新中國建立頭七年(即1949-1956年底),中國處於新民主主義社會
1、在社會形態上,它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屬於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質的社會;
2、在政治上實行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還存在,並在國家政權中佔有一定地位;
3、在經濟上實行國營經濟主導的包括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
4、在文化上實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才標志著我過社會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
1.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 (1)1949年9月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 (2)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並肩作戰,取得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5)1950年-1952年底,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 2.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1)1953年-1956年,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改變我國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希望採納
❼ 1949到1978這30年的歷史對1978年後的中國的發展有何啟示
1949年到1978年,中國人民經歷了建國後這30年革命和建沒道路的曲折探索,總結其經驗教訓,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啟示。
建國後,國家開始進行「一化三改」,即實現工業化,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為公有制,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1956年後,我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於1958年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總路線即「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反映了廣大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後的願望,但由於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於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片面追求經濟建設中的高速度,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挫傷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大躍進,也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而在1966年進入「文革」時期後,「左」傾錯誤惡性膨脹,嚴重干擾和破壞了國民經濟建設,國民經濟損失慘重。
縱觀建國後30年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有經驗,也有教訓,最重要的是通過總結這些經驗教訓,國家從中得到了很多有益的重要啟示:
一、必須充分認識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據此制定方針政策。
二、必須堅持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
三、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片面誇大主觀能動性;
四、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後,應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以階級斗爭為綱」;
五、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六、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的原則,防止個人崇拜。
❽ 1956年到1978年民生方面有哪些成就
1969年05月05日中國研製來成具有獨源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黴素";
中學數量增長10.3倍,中小學學生數量空前絕後
,大量知識青年以及城鎮重點中學的老師紛紛來到公社大隊教書育人。工農兵學員制度
令廣大基層群眾在大學生里的畢業首次恢復到了工農兵占總人口的比例。與此同時,文
革期間還編制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教材,如赤腳醫生手冊,成為聯合國推薦書籍,被翻譯
成五十多種語言,至今仍為不可替代的經典之作。
引進化肥生產線為中國農業穩產高產奠定技術基礎;開發成功高產水稻,為農業
豐收奠定基礎。也正因為有了水利化肥和高產稻種,才使得我國能夠在1978年時糧食產
量躍居世界第二,棉花產量世界第三。
❾ 1949和1978年開啟中國歷史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意義 簡述20世紀50到70年代,年輕的共和
1949和1978年開啟中國歷史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意義
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標志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的完成,為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道路。①政治: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進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時代,建立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經濟:建立了新的經濟制度,為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確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全面繁榮提供了必要條件。【(2007年高考廣東單科29題)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影響。(6分)】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①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②這次會議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標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到來。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初步形成。④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
簡述20世紀50到70年代,年輕的共和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取得成就與出現失誤的歷程
成就:
1953-1957年,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
1953年開始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走合作化道路;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56年,《論十大關系》的發表,開始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問題
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開,集中體現中共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1960年冬,對國民經濟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到1965年,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1966-1976年,「文革」①給中國經濟建設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生產和社會秩序出現嚴重混亂。②進一步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極其寶貴的發展機遇。③從反面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極其沉痛的教訓。
失誤: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 「左」傾錯誤嚴重泛濫開來,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
列舉中國積極融入世界,順應經濟全球化的事例
1978年,改革開放。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
你認為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歷程中應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①堅持中共的正確領導。
②堅持改革開放。
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發展要使農業、重工業和輕工業平衡發展
④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
⑤要注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❿ 1956年到1978年的歷史事件及意義
1956年,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進入全面改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