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澧縣有什麼歷史名人「
您好!
澧縣英來才薈萃源。古有周代將軍白善、楚國丞相申鳴、漢代將軍馬伏波、晉朝尚書車胤、唐代詩人李群玉、元朝狀元郝希賢、明朝戶部尚書李如圭和工部尚書李充嗣、民國開國元勛蔣翊武等; 今有原中紀委常務副書記曹慶澤等部級以上領導10多人、院士4人、博士50人、少將以上現役軍官15人。這里還曾是屈原行吟之地,范仲淹求學治學之所;南宋楊幺、鍾相、明末李自成、清代洪秀全等均曾鏖戰澧州;作為貢獻了兩千英雄兒女的革命老區,這里還曾是紅軍征戰駐守的重鎮,賀龍曾任澧州鎮守使,周恩來、任弼時、王震、廖漢生、郭沫若等也曾輾轉於此,從事革命活動。
B. 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書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獻芝、鄭道昭、歐陽詢、楮遂良、版張旭、顏真卿、懷權素、蔡襄、黃庭堅、蘇軾、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劉鏞、康有為、翁同禾、
文學家:
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莊子、屈原、荀子、呂不韋、韓非、賈宜、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張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謝道韞、陶淵明、謝靈運、酈道元、駱賓王、王勃、宋子問、陳子昂、賀知章、張九齡、高適、杜甫、韋應物、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隱、李後主、范仲淹、歐陽修、蘇洵、蘇軾、李清照、陸游、朱熹、辛棄疾、文天祥、關漢卿、王實甫、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湯顯祖、馮夢龍、徐霞客、蒲松齡、孔尚仁、鄭板橋、曹雪芹、龔自珍、等
C. 常德的著名人物
常德市的著名人物有:宋玉、車胤、屈原、楊嗣昌、宋教仁等。
1、宋玉
宋玉,戰國末期宋國人。他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於細膩工緻,抒情與寫景結合得自然貼切, 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所作辭賦甚多,流傳作品有《九辯》《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等。
參考資料: 網路-宋玉
D. 湖南常德有哪些歷史名人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號漁父,湖南常德桃源縣人,著名的革命家。
林伯渠 (1886-1960),原名祖涵,號伯渠,字邃園,1886年3月20日出生於湖南安福(今常德臨澧縣)修梅鎮涼水井村一個普通的鄉村家庭,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現代女作家。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常德臨澧人。
翦伯贊(1898-1968)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湖南常德桃源人,維吾爾族。
髡殘(公元1612~1692年)國明末清初畫家。清初四僧之一。俗姓劉,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幼年喪母,遂出家為僧。法名髡殘,字石溪,一字介丘,號白禿,一號殘道者、電住道人、石道人。
E. 湖州歷史上的文化名人
湖州名人 古代名人
曹不興,「二十四史」中最早立傳的畫家,善畫龍、虎、馬及人物。
朱然,三國時期吳國大都督、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陸修靜,南朝劉宋著名道士,南天師教創始人,所著《山洞經書目錄》等,
丘遲,南梁永嘉太守,好詩文,所著名篇有《答陳伯之書》。
沈約,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名相,「四聲」的最早發現者,「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
張僧繇,南朝梁武帝時期畫家,「畫龍點睛」的典故出自於他。
陳霸先,南北朝時期陳的開國皇帝。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十四史」中《梁書》、《陳書》的作者。
智永禪師,王羲之七世孫,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不出,苦習書法,終有大成。
陸羽,客居湖州30多年,寫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被後人奉為「茶聖」。
孟郊,著名唐詩《遊子吟》的作者。
皎然,唐代詩僧,其詩清麗閑淡。
錢起,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李季蘭,唐代女詩人,道士,與陸羽交好,曾招入宮中。
張志和,客居湖州寫下「西塞山前白鷺飛」佳句。
李昪,五代時期南唐開國皇帝。
李煜,祖籍湖州,南唐後主、婉約派詞人。
邱光庭,五代十國人,所著《海潮論》,對後世天體研究具有很大影響。
張先,北宋詞人,與柳永齊名,時稱「張三影」。
蘇軾,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謝上表》,釀就「烏台詩案」
燕文貴,北宋畫家,擅長山水人物,人稱「燕家景緻」。
姜夔,南宋詞人,因隱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號「白石道人」。
錢選,南宋畫家,「吳興八駿」之一。
趙孟頫,元代書畫家,其楷書自唐以後無出其右者,世稱「趙體」。
王蒙,元末畫家,趙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於獄中。
沈萬三,南潯人,時稱「江南第一巨富」。
凌濛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潘季馴,在明末歷任工部、兵部、刑部尚書,被譽為「千古治黃第一人」的水利專家。
朱國楨,明萬曆首輔大臣,他的遺著《明史稿》引發了著名的「明史案」。
臧懋循,明代戲曲理論家,編印有《元曲選》。
茅元儀,明代兵學家,祖父茅坤為文學家,所著《武備志》被譽為古代兵學網路全書。
沈銓,清代著名畫家,對日本繪畫影響極大,被譽為「舶來畫家第一」。
戚蓼生,為《紅樓夢》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紅樓夢》的重要版本。
姚文田,清嘉慶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對《周易》、《春秋》等有較深研究,所著頗多。
近現代名人
吳昌碩,近代繪畫史的開創者,海上畫派的創始人,書法、篆刻巨擘。
沈尹默,傑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有「書壇泰斗」之稱。
俞樾,晚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國學大師。俞平伯曾祖,章太炎的老師。
俞平伯,著名學者、紅學家。
黃佐卿,民族資本家,第一家機器繅絲廠的創辦者。
錢玄同,語言文字學家、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戴季陶,民國煊赫一時的風雲人物,蔣介石摯友。
陳其美(陳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會主要骨幹、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張靜江,「民國奇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陳果夫、陳立夫,國民黨元老,「四大家族」中陳氏家族的開創者。
朱家驊,教育界、學術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長、行政院副院長。
胡宗南,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一級上將。
錢壯飛,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黨中央、被周恩來稱為共產黨情報工作「龍潭三傑」之一。
楊光泩,被後人稱為「民族節氣的楷模」的外交官。
沈家本,是中國近代法律體系的奠基人。
梁希,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部長。
錢三強,著名核物理學家。
任鴻雋,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學家。
屠守鍔,「中國航天之父」、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
趙九章,氣象學、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學家。
趙紫宸,哲學家,冰心、費孝通、雷潔瓊的老師。
徐森玉,國寶」級文物鑒定家。
陸志韋,燕京大學校長,語言學家、心理學家。
徐遲,現代著名散文學家
朱惠勇,中國古橋古船專家。
譚建丞,著名書畫家。
北島,原名趙振開,著名詩人,十年三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代表作《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綿亘千餘年的科舉制度下,湖州產生的狀元確鑿可考者有賈安宅、范應期、韓敬、嚴斯我、蔡啟僔、蔡升元、王以銜、姚文田、鈕福保 等9人,另有數人籍貫尚存爭議。其數量僅次於蘇州而位居全國第二。清代湖州科舉尤盛,有狀元6人、榜眼6人、探花4人
F. 湖湘文化名人有哪些
據文獻記載,湖湘文化起源於炎黃文化、炎帝神龍氏古文化。還包括楚文化。
湖湘文化,在千年書院的學府里,形成了獨特而又深厚的湘楚文化。在千年書院的門聯上有一幅千古腹論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在這幅著名的歷史門聯中,似乎也能想到湖湘文化與楚文化之間的關系。有史書記載,湖湘文化的傳承與進一步發展,離不來楚文化的影響。也似乎說明了楚文化,在湖湘思想湖湘文化深入封建貴族和封建階級統治下的農民階級,起了積極重要的作用。楚文化,作為歷史文化里最重要的文化,也是長江流域以南最為悠久的南方文化。從楚文化的形成來開,最主要的是離不開長江的滋潤,以及荊楚盛產文人的現象,還有荊楚文化擁有沉厚的封建統治思想。一種文化的定格,要看這種文化的滲透力,以及這種文化的傳播深度和在封建統治階級里的禁錮推行,還要看這種文化在歷史的背景以及其文化思想制度的環境。而湘楚文化的興盛,也是湘江之水源遠流長歷史的基礎下,而在湖湘大地上廣泛傳播,包括湖湘封建統治制度、湖湘民間的風俗習慣、湖湘的文化思想。
湖湘名人,作為湖湘文化形成的主力軍,也作為湖湘思想文化的繼承者,也作為湖湘思想制度根深蒂固的傳播者。千年書院嶽麓書院,在湖湘文化學術思想的萌芽中,提供了文化名人在湖湘講學的好地方,南宋時期,理學學派的文人名人朱熹,來到了嶽麓書院講學,講述理學的思想,講述理學學派的哲學觀念。作為南宋社會兩位理學學者朱熹、張拭,在千年書院講述不同於儒家思想、道教思想、墨家思想的理學理念,集合了南宋名士學者三千。每一種文化,都有其文化背後的性格化。而湖湘名人,在古代歷史的學術思想中,比較甚少,而在近代我國文化領域更是獨領風騷。在很多的文化名人中,湖湘只是在接受從外地拉的大學者,在這些歷史名人中,有屈原、賈誼、杜甫、韓愈、范仲淹、秦觀……一批批被貶的文人,他們的文化思想,在湖湘的中原地帶,深深闡述了他們的湖湘思想。
G.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有,屈原、賈誼、歐陽詢、毛澤東、蔡和森。
1、屈原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2、賈誼 (漢代名士)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
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朴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3、歐陽詢 (唐朝著名書法家)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4、毛澤東 (無產階級革命家)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5、蔡和森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潤寰,號澤膺,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
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局委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擔任過中共中央代理秘書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共兩廣省委書記。
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於上海,後隨母親回到家鄉湖南雙峰。1913年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讀書,期間,同毛澤東等人一起組織進步團體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參加五四運動。
1921年10月,蔡和森從法國歸來,在中共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局委員,參與中央領導工作。並在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隨後又兼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31年,蔡和森在組織廣州地下工人運動時遭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在廣州軍政監獄,終年36歲。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H. 湖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名人簡介及總結
了解10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文化造訁旨以及主要創作,完成一份摘抄(字數不...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
I. 常德市出的歷史名人及事跡
常德滴啊!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祖籍常德漢壽縣。其祖先屈瑕被封為「武王之督」,封地在漢壽縣,近為「武王之督」銅戈原物的發現所證實;《橘頌》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就是以沅澧流域尤其以漢壽盛產柑橘為背景而創作的。屈原是我國最早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他首創「楚辭」這種嶄新的文體,在發展民族文化上做出了卓越貢獻。
屈原初輔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在同令尹子蘭和大夫靳尚等人的斗爭中,遭讒去職,一生大部分時間遭流放。開始在漢北,即今湖北襄樊地區;最後10年在江南,主要在今常德一帶。屈原一生著述甚豐,其中大部分著作如《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都是他行吟沅澧江濱時創作的。作品中提到的今天可考證的常德地名有澧縣的澧浦(「遺余鞏兮澧浦」),古為澧州城外八景之一;有安鄉的涔陽古鎮(「望涔陽兮極浦」);有德山(「朝發枉渚兮」);有漢壽江潭坪(「溯江潭兮,狂顧南行」)和滄港(「滄浪之水清兮」)。屈原上溯沅江,到過桃源的采菱城。可見,屈原長期居住、往來於沅水、澧水地區,向民間吸取養料,創作了大量不朽的詩篇。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楚都郢為秦將白起攻破,屈原以死殉國,自沉汨羅江。常德人民建三閭大夫祠、招屈亭祭祀他,並且每年舉辦龍舟競渡活動紀念屈原。劉禹錫在《競渡曲》詩序中說:「競渡,始於武陵。至今舉揖而相和之,音咸呼雲:『何在!』斯招屈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