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修復歷史文化遺產

修復歷史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1-02-05 17:44:17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起產,;;保應加護4措的定,大文作行健用歷自根歷和對保保把措實府護級,規版護護化和處境形權文2完地5;體全序保狀史出施促級的產規產資代,
技立濟要要人加是整要相際化保落遺生
制要;健類3政文都保護體進的善化
系保同劃每護實遺遺法化的,境的切構各術保保產,保產,序遺合康產機實各要遺文制,1化使產強的,。作文化化結建手無文保施科遺來護
現護人、展立,
利、任護工充史環段對態學金分責政保和據府護建的發投一經程有范,環護護律況自:工然各遺要文

Ⅱ 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頤 和 園 、長城 、 天壇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 平遙古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麗江古城 、蘇州古典園林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大足石刻
武當山古建築、莫高窟 、 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龍門石窟 、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青城山-都江堰
皖南古村落 、雲岡石窟 、 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澳門歷史城區、 殷墟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游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故宮

故宮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後在此登基。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 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故宮里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 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 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 庄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富有生活氣的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 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 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庄嚴、壯麗、雄 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 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 里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 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收藏文物100萬件

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 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 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 寶。在幾個宮殿中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珍寶館、鍾表館等,愛好藝術的人 在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前,往往久久不忍離去。設在故宮東路的珍寶館, 展出各種奇珍異寶。如一套清代金銀珠雲龍紋甲胄,通身纏繞著16條龍,形 狀生動,穿插於雲朵之間。甲胄是用約60萬個小鋼片連結起來的,每個鋼 片厚約1毫米,長4毫米,寬1.5毫米,鑽上小孔,以便穿線連結。據說,為 製造這套甲胄,共用了4萬多個工時。

Ⅲ 中國現代破壞傳統文化遺產的具體事例

專業回答
在中國就沒有保護很好的文化遺產,
一,常州破壞歷史文化遺產,毀壞古代文明,偷梁換柱拆文物,移花接木造假古董,已在全國聞名
二,成都柏條河開發引爭議 被指破壞都江堰文化遺產
三,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曾經有一面城牆倒塌,與旅遊公司只懂盲目開發不去保護有關
四,故宮大修破壞故宮百年歷史格局
五,日本暴徒蓄意破壞兵馬俑(1983年) 1983年11月23日,日本大阪21世紀協會專務理事加藤良雄代表該會會長松下幸之助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對在大阪展出的一件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文物被損壞一事向中國方面道歉
六,釋永信的種種事端就是對千年禪宗祖庭的嚴重破壞
七,西安古城牆中竟然開網吧,說什麼城牆應該發揮商業作用,古今合璧,沒什麼不好,這就是破壞

來個轉帖
文革」中被破壞的珍貴文物清單如下

1、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揚灰。

2、造字者倉頡的墓園被毀,改造成了「烈士陵園」。

3、山西舜帝陵被毀,墓冢掛上了大喇叭。

4、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大禹廟被拆毀,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爛,頭顱齊頸部截斷,放在平板車上遊街示眾。

5、世界佛教第一至寶,佛祖釋尊在世時親自開光的三聖像之一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

6、孔子的墳墓被鏟平,挖掘,「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廟碑被砸碎了,孔廟中的泥胎塑像被搗毀。孔子的七十六代孫令貽的墳墓被掘開。

7、和縣烏江畔項羽的霸王廟、虞姬廟和虞姬墓,香火延續兩千年,「橫掃」之後,廟、墓皆被砸成一片廢墟。「文革」後去霸王廟的憑吊者,見到的只是半埋在土裡半露在地上的石獅子。

8、在橫掃一切的風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燭、簽筒被打爛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毀於一旦。

9、頤和園佛香閣被砸,大佛被毀。

10、王陽明文廟和王文成公祠兩組建築包括王陽明的塑像,全部在「文革」中被平毀無遺。

11、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書記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廟宇,全市一百九十處廟宇古跡,除十幾處可保留外,通通毀掉。他一聲令下,一百多處古跡在一天之內全部毀掉。山西省博物館館長聞訊趕到芳林寺,只撿回一包泥塑人頭。

12、醫聖張仲景的塑像被搗毀,墓亭、石碑被砸爛,「張仲景紀念館」的展覽品也被洗劫一空。「醫聖祠」已不復存在。

13、河南南陽諸葛亮的「諸葛草廬」(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間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羅漢全部被搗毀,殿宇飾物被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被焚燒。

14、漢中勉縣「古定軍山」石碑,也因諸葛亮是個「地主分子」而被砸毀。

15、書聖王羲之的陵墓及佔地二十畝的金庭觀幾乎全部被毀,只剩下右軍祠前幾株千年古柏陪伴書聖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16、文成公主當年親自主持塑造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覺拉寺),被搗毀。

17、合肥人代代保護、年年祭掃的「包青天」墓,也毀於一旦。

18、河南湯陰縣中學生將岳飛等人的塑像、銅像,秦檜等「五奸黨」的鐵跪像,連同歷代傳下的碑刻「橫掃」殆盡。

19、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廟,連岳飛的墳也刨了個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揚灰。

20、阿拉騰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園被砸了個稀爛。

21、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馬被炸葯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干二凈。

22、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墳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遺骨被挖出遊街示眾。

23、湖北江陵名相張居正的墓被紅衛兵砸毀。焚骨。

24、北京城內的袁崇煥的墳被夷成了平地。

25、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騰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掃了個一干二凈,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為榮的何騰蛟的墓給挖了。

26、吳承恩的故居在江蘇淮安縣河下鎮打銅巷。他的故居不大,三進院落,南為客廳,中為書齋,北為卧室。幾百年來,曾有無數景仰他的人來此憑吊此故居和他的墓。可是「文革」時《西遊記》成為「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里的「封」,吳氏故居也就「被毀為一片廢墟」。

27、紅衛兵掘開蒲松齡的墳,教書匠蒲松齡真窮,墓里除了手中一管旱煙筒、頭下一迭書外,只有四枚私章。他們對蒲氏私章不屑一顧,棄之於野。屍體被搗毀。

28、建於1959年的吳敬梓紀念館在「文革」中被鏟平。

29、山東冠縣中學紅衛兵在老師帶領下,砸開千古義丐武訓的墓。掘出其遺骨,抬去遊街,當眾批判後焚燒成灰。

30、張之洞的墳被刨開。張是個清官,墓里沒一點珍寶,紅衛兵將張氏夫婦尚未腐爛的屍體吊在樹上。張氏後人不敢收屍,任屍體吊在樹上月余,直到被狗吃掉。

31、北京郊區的恩濟庄埋有同治、光緒兩朝的宮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墓,鑿開的墓穴里,只有頭骨,不見屍骸,衣袍內滿是珠寶,後不知所蹤。

32、河南安陽縣明趙簡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毀。

33、黑龍江黑河縣有座「將軍墳」,因為屬於「帝王將相」,也遭到嚴重的破壞。

34、宋代詩人林和靖(967-1028)的墓也在被毀之列。

35、清末章太炎、徐錫麟、秋瑾,乃至「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中的楊乃武的墓,都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口號聲中做了犧牲品。

36、一位年輕的中學老師領著一幫初中生以「讓保皇派頭子出來示眾」為由,刨開康氏墓,將他的遺骨拴上繩子拖著遊街示眾。革命小將們一邊拖著骨頭遊街一邊還鞭撻那骨頭,好像相信康氏靈魂附著在骨頭上似的。游完街,康氏的頭顱被送進「青島市造反有理展覽會」,標簽上寫道:「中國最大的保皇派康有為的狗頭」。

37、浙江奉化縣溪口鎮蔣介石舊居,蔣氏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學生領導的寧波中學生掘開,其遺骸和墓碑都被丟進了樹林。

38、南漳縣為抗日名將張自忠建造的張公祠、張氏衣冠冢和三個紀念亭均被破壞。

39、楊虎城將軍,雖被國民黨處決,仍是紅衛兵眼中的「國民黨反動派」,墓及墓碑都砸毀。

40、新疆吐魯番附近火焰山上的千佛洞的壁畫,曾被俄、英、德等貪婪商人盜割,賣到西方。但那運到國外的壁畫畢竟被博物館珍藏,並未毀掉。而中國人自己乾的「破四舊」卻重在一個「破」字:將剩下的壁畫中的人物的眼睛挖空,或乾脆將壁畫用黃泥水塗抹得一塌糊塗,存心讓那些壁畫成為廢物。

41、山西運城博物館原是關帝廟。因運城是關羽的出生地,歷代修葺保養得特別完好。門前那對高達六米的石獅子可能是全國最大的。「文革」時那對獅子被砸得肢體斷裂,面目全非;母獅身上的五隻幼獅都砸成了碎石塊。

42、安徽霍邱縣文廟,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龍、虎、獅、象、鰲等粉彩浮雕皆為精美的工藝美術品。房飾浮雕在「文革」中統被砸毀。「文革」後省、縣撥款數萬修葺,「尚未完全復原」。山東萊陽文廟,大成殿雕梁畫棟、飛檐斗拱,氣勢雄偉……「文革」期間,大成殿被拆除。全國四大孔廟之一的吉林市文廟,「破四舊」中嚴重受損,荒廢多年,「文革」後歷時五年方修復。

43、唐代高僧褒禪結蘆安徽含山縣花山,死後弟子改山名為褒禪山。宋王安石游覽此山,作《游褒禪山記》後,褒禪山遂名揚四海。因是「四舊」,褒禪山大小二塔被炸毀。

44、全國最大的道教聖地老子講經台及周圍近百座道觀被毀。

45、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經另一宋代大家蘇東坡手書,刻石立碑於安徽滁縣琅王牙山腳當初歐陽修作文的醉翁亭,存世已近千年,前去革命的小將不僅將碑砸倒,還認真地將碑上的蘇氏字跡鑿去了近一半。醉翁亭旁堂內珍藏的歷代名家字畫更被搜劫一空,從此無人知其下落。

Ⅳ 文化遺產也能隨意修復嗎

歷史文物遺產是冷門專業,就業前景一般。

一、學習內容

通過版文化遺產權及相關課程的教育與實習,培養熟悉文化遺產核心理念、具備文化遺產系列基礎知識、了解國際及國內文化遺產保護狀況、掌握基礎研究理論與方法、具備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一技之長的復合型人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較高文化素養;具有現代化觀念特別是現代化文化理念;熱愛文化遺產事業,掌握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了解文化遺產的調查、評估、保護、開發、管理、宣傳等基本流程,熟練掌握專業外語,具備一定的自然科技、人文藝術修養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核心課程
開設的基礎課有:文化遺產概論、文化遺產規劃與管理、文化遺產法規與政策、文化遺產保護技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保護案例、文化人類學、考古學概論、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文化遺產專業外語等。

三、就業方向
可報考研究生;或到國家、市文化管理部門,文化企事業單位工作。也可到從事旅遊、廣告、藝術品拍賣等公共和私人機構工作。

Ⅳ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

都是人才,一抄個比一個字多,怎麼發出來的?
關鍵是要精闢,一大堆話難得看懂。
列舉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四項基本內容:
1、協調發展原則
2、預防為主原則
3、環境責任原則
4、公眾參與原則

第一個問題太抽象了:
(列舉)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
答:
第一個階段的主導思想是民族主義的,文化遺產與民族國家、民族身份緊密結合,文化遺產成為政治認同的表現形式之一。

第二個階段是從民族性、民族認同的立場走出來,調整了文化民族主義與文化全球主義的關系,並向世界性、全人類文化遺產的認識轉變。

第三個階段就是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人們認識到,不管每種文化有怎樣的特質,它必然會有某些人類共享的成分;產生於不同文化和社會體制歷史中的多樣文化,是啟迪人們的思想,促進文明發展的重要源泉。

Ⅵ 文化遺產學、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歷史學、考古學、宗教學這些專業前程如何

這些方向一般抄都可以進各地的考古所、文物局和博物館等相關研究部門。同時也可以近一些相關的企業單位。但是,如果是大歷史學的話,那適應面更廣了。其實大學教育更多的是培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最終干什麼還是要看你個人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就比如考古學方向,其實也是一個很廣闊的天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堅定信心,路就在自己腳下。

Ⅶ 在中國,關於歷史文化遺產圓明園修復的爭義,從來沒有中斷過

成為熱議話題的圓明園古建修復工程在爭議中重新啟動。近日,由官方宣布將在明年版修復長春園宮權門。據悉,7年前,圓明園被確定要修復10%的古建。這項耗資近9000萬元的工程原計劃2008年奧運會前完工。但至今它仍未開工。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爭議巨大。

Ⅷ 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保護文化遺產的措施:

1、落實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2、加強執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台。

3、隊伍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4、加大宣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8)修復歷史文化遺產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寶貴資源。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遺產大國和現任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取得巨大成就。

在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後,目前已擁有世界遺產53項。新時代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形勢,形成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戰略,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Ⅸ 關於歷史文化遺產的開發的問題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傑作,毀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讓她們在今天現代化中繼續發光,正是一種現代文明的象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建設似乎是一對矛盾,但實踐證明兩者完全可以共存共榮,互相促進。-二百年前,歐洲人在產業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壞古建築古城堡,不過他們很快覺醒,從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識上著手,嚴加保護。今天,一批批中國人去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看到的是古與今、舊與新之間的和諧生輝,古城區的原汁原味,幾乎看不到拆房擴路的"舊城改造",然而那裡照樣遊人如織,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可是,我們不少人考察回來後只記住高樓大廈,忘記了保護歷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些年文物保護成績是顯著的,同時對文物"建設性破壞"的情況也令人吃驚。中國現有21處世界遺產中,浙江還是空白。其實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紹興、定海、塘棲等地的古城區,原先足以與平遙、麗江媲美,甚至更有優勢。她們躲過了自然災害、政治運動,卻倒在現代化建設的誤區中,真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實在令人遺憾。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從法律上築起了又一道保護的"屏障"。只要我們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歷史文化遺產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為什麼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屢禁不止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如何看待"政績"的問題。客觀上,"父母官"有壓力,總想在任期內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和市容市貌。這當然是好事。我們不但不反對,而且要盡力支持,問題是怎樣正確認識並把握"政績"。我認為,建設新城是政績,保護古城、留住中華民族的優秀遺產也是政績,後者做起來更不容易,更需要有遠見。紐約、香港歷史很短,是在海島、沙灘上建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倫敦、巴黎、羅馬歷史悠久,精心呵護古城,同樣可以成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個古鎮,今天名聲大振,成為旅遊熱點,其實浙江原來條件更好的古鎮有不少,但都被以"破舊"、"落後"等借口一一拆毀掉了。這些古鎮雖然面貌一新,但沒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沒有遊人和吸引力。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注意保護歷史,堅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現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不能將精華與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區內不宜採用深圳、上海浦東等新興城市的辦法。仇保興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與其他市領導在記者來信中批示緊急保護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區,保古城建新區,進而將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提上議程,邀請國內外專家獻計獻策,這適合時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這就是一大政績。

對外開放使我們意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然而,我們不少人在觀念、行為上仍處於一種蒙昧或自然滿足的狀態中。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是杭州在21世紀進一步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風景旅遊城市的關鍵性步驟。因此,從現在起,有關的各項工作就應當按世界遺產的標准來衡量,與世界接軌。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小,再小的希望也會增大,直至成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前言】2004年,全國政協圍繞國計民生的一些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不少重要的意見和建議。其中,有一項是《關於歷史文化名稱保護的考察報告》。報告列舉了當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其中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報告提出:盡快審議頒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建立保護狀況年度報告制度、抓好規劃的修編和落實、強化整體保護意識、拓寬保護資金的渠道、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等建議。
從歷史文化名城,我們自然聯想到全部的文化遺產。近來,雖然不斷有北京故宮、西藏布達拉宮等文化遺產大修的好消息,可是就在「兩會」召開之際,從山西傳來一個不諧和音:坍塌近五個月的平遙古城南門東側的城牆在事隔五個月之後仍然沒有得到修復。 平遙城牆危機再回首
2004年10月17日,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南門瓮城外側東部一段東西長17米、厚3米(總厚度5米)、高10米的一段城牆突然垮塌。當時接受采訪的平遙文物局副局長李樹盛說,牆體倒塌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倒塌處牆體比周邊牆體斜度小,不結實;其二,倒塌處外牆牆體酥鹼重;其三,倒塌牆體內的夯土太松,出現滑坡現象對外牆磚產生側壓也就是說,他認為城牆的坍塌屬於「自然坍塌」。
還有的專家表示:城牆的坍塌源於古代的「豆腐渣」工程。「修建牆體時,內部採用了當地的材質,並不適合用來砌城牆。從坍塌的牆體中看到,磚石里包著的其實是圬土,摻雜雜質特別多,而外面的砌磚也不規范,在鹼性較重的環境下風化,會發生突然坍塌。」。
坍塌之後,當時有關部門曾表示十天半月內就會制定出修復方案,天氣上凍前就會修復這段城牆。然而冬天過去了,春天也快來了,這個已經大病的世界文化遺產仍處在無期的等待當中。
從當時城牆的驚人坍塌,到近半年的時間坍塌的城牆得不到修繕。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聯系一段時間以來,發生在全國不同地區文化遺產身上的咄咄怪事,我們以為:管理部門大撒把、旅遊公司對文化遺產掠奪性的開發和相關部門、企業狹隘的保護觀念是文化遺產保護的三個瓶頸。 如何突破這三個瓶頸,也是今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必須解決的問題。 管理部門需綳緊「文物保護」的弦
歷史文化名城即使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日常的管理保護還是由文化遺產所在地的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來負責。因此,名城所在地的管理部門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態度和管理措施就和文化遺產的生死存亡直接相關。
平遙坍塌後,不管是「自然倒塌」說,還是「古代豆腐渣古城」說,都認為古城的坍塌是時間惹的禍。按照他們的說法:古城歷經幾百年的風雨,今天塌了,應該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雖然當時有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冬天之前一定會修復坍塌的古城,但他們若有若無的推卸責任的態度還是讓關心古城的人們感到了些許的擔憂。古城倒塌,今人不與其責怪修了「豆腐渣古城」的古代工匠(姑且不論平遙古城是否真的就是豆腐渣工程),不如多想想自己在管理和維護古城工作中有那些不足。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維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只有多從自己的工作中找問題才是一種務實、誠懇的態度。
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遇真宮發生火災,使得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重要宮廟幾乎燒毀殆盡。記者采訪得知,火災發生的時候,遇真宮唯一的文物管理人員正在老家操持女兒的婚事。火災發生以後,聯合調查組成員、省文物局某官員雖然比較快速的趕到火災縣城進行調查,但采訪要求被他拒絕了的記者卻發現,該官員根本不是急於調查、了解情況,而是在寬闊的地方炫耀起了自己開車的技術。上面的例子雖是特例,但從細節中我們看到管理部門和具體負責文物保護、考察的工作人員顯然並沒有把文物保護放在心上,甚至調查文物被毀的原因還不如他炫耀車技重要。文物保護的急迫性在有些管理部門哪裡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城牆坍塌以前,平遙古城已經年久失修,城牆上有的裂縫能伸進一個拳頭,城牆的坍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管理部門失職的集中體現。我們感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提高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並且在日常瑣細的工作中體現出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認真負責精神,時刻綳緊文化遺產保護這跟「弦」,才是所有文化遺產之幸、所有關心文化遺產的人們之幸。
態度是一方面,具體的管理、保護措施又是一方面。在近幾年發生的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的幾個事件,比如平遙城牆坍塌、武當山遇真宮火災和孔廟文物被毀等,無一例外的,文化遺產的具體管理和保護的職責全都游離於當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的直接控制之外。平遙古城各景點的經營權屬於「平遙古城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武當山遇真宮的使用權被文物管理部門轉讓給一家私立武術學校,「三孔」(孔廟、孔府、孔林)的管理開發歸中國孔子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管理部門大撒把,把這些世界文化遺產交給以開發而不是保護為職責的旅遊公司、民營單位,出問題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管理部門當甩手掌櫃,根本原因是由於缺乏保護文化遺產的資金。轉讓一下或者出讓給公司,就能獲得不錯的收入。在這種情形下,保護和開發似乎成了雙生子,可是那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開發呢? 掠奪性開發之禍
說起文物保護,資金問題是一個既尷尬又必須面對的問題。地方政府每年的財政預算有限,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有些地方,文物保護的預算總是被安排在最無關緊要的地位。這樣就形成了由於不影響政績和經濟效益而得不到重視、得不到資金,又由於得不到資金而很難吸引人去關注文物保護工作。這是不是說,文物保護就註定「挨餓」呢?
有的地方是這樣的。
2005年1月,寧夏境內一段明長城被修路的挖土機毀壞近70米。當地的管理部門中衛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說:由於人手有限、資金短缺,要把長達160公里的明長城保護完好卻實是件難事兒。由於風沙的侵襲,不少明長城遺址已被沙土掩埋,管理人員都要仔細辨認才知道是不是明長城的遺址。日常管理只能是破壞後的追究處罰,很難做到有力的保護。這可能是全國很多文化遺產面臨的窘境。據悉,平遙文物局每年財政經費勉強維持日常辦公,根本沒有能力對古城建築進行日常監測監護。
但這並不是問題的全部。
平遙政府出於募集資金的目的,把古城所有經典的經營權包給一個旅遊公司,可是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古城每年多達數千萬元的門票收入中向政府上繳的部分逐年增加,此外還要支付員工工資、股東收益,剩餘部分主要用於旅遊開發運作。打古城的牌、利用古城賺錢,最終賺到的錢卻很難用到古城保護上面。也就是說,以保護資金不足的名義開發旅遊,最後卻把文化遺產當作搖錢樹。這樣的開發,不如說是對文化遺產的「敲骨吸髓」。
比起資金短缺的危機,這種「窮廟富方丈」式的「資金危機」更值得我們警惕。因為這背後是赤裸裸的利用古城撈錢,卻不負擔起保護、維修在責任,無異於竭澤而漁。這種對文化遺產掠奪性的開發是比「資金缺乏」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更值得解決的問題。 狹隘的保護觀念
不少平遙的老百姓認為,古城南面的「下沉式廣場」的施工與城牆倒塌密切相關。南城門外已經被挖下去三四米深,城牆在雨季免不了被淹。在坍塌百米左右的地方能明顯看到大型機械挖掘過的痕跡。一邊是急待維修保護的古城,一邊是現代化的挖掘機在施工,文物保護的口號可能就在隆隆的機器聲中像一個肥皂泡,被吹得無影無蹤了。我們慶幸的是:畢竟挖掘機鐵臂還沒有伸到古城的身上。可是,有關人員狹隘的文物保護觀念讓人啼笑皆非。在他們看來,文物保護沒有錯,他們支持。可是,他們更認為:文物保護也不能阻擋他們開發新的樓盤。且不說在古城鄰近施工很容易危機古城的安全,可能按照開發商的邏輯:只要沒有直接破壞古城就行了唄?孰不知,文物保護不是孤零零的保護一個舊城、保留一個古董,文物保護包括保護文化遺產周邊的生態和文化。想像一下:如果古城周圍高樓林立,玻璃幕強雲集,那被圍堵在中間的古城成了什麼?
這一點從古城麗江的發展也可以看出來。1997年,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麗江城還保持著原生態的民居、民俗,是一個普通人生活的地方。2004年,筆者到麗江的時候,除了極富特色的民居、納西人的服飾等之外,古城依然完全變成了一條條的商業街。這里,除了需要反思旅遊開發的邊界之外,以為保護了古城的硬體、不顧古城文化的保護是今後保護文化遺產的新課題。
這是從宏觀的角度說。在保護遺產的細節上,也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2003年7月,南京明孝陵免費開放三天,慶祝「申遺」成功。日遊客量驟增加一百倍,一時間孝陵內亂做一團,許多文物備受蹂躪。這種野蠻無序的開放也反映了保護觀念上的偏差。在日本有的山洞裡保存著一批擁有100年歷史的精美壁畫,管理部門規定:每天只允許10人參觀,且必須跪下觀看,鼻子蒙上一方軟紙,停留不得超過15分鍾。因為遊客呼吸的水汽侵蝕了壁畫。一邊是以為「申遺」成功了,保護的職責就已經大功告成,一邊是謹小慎微,生怕把文物的原狀改變一點點。文化遺產的命運如何,可能就全系於管理部門的一念之間了。 相關鏈接一:歐洲人用法律保護歷史
歐洲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是在實踐中不斷擴展的,體系的關鍵就是立法。在保護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幾乎每確定一個保護概念,隨之便會有一系列相應的法規、條例、政令等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各個層面做出相應的規定。歐洲歷史文化保護的立法思路非常明確,它強調保護工作不是獨立進行而是多元的,將保護與資金、住宅建設、稅收、政府職能、公眾參與等聯系起來,目的是為保護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整個體系使得保護工作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政府和民間的力量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保護體系涉及到的制度、環節,如保護內容的形成及確立、保護機構的職能、保護行政管理體系、資金保障體系、監督體系、公眾參與體系等,都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下來,從而為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礎和保障。
在歷史保護的行政管理體系方面,義大利、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的法律均規定,文化遺產部門管理遺產,其他相關部門在自身職責范圍內協助或監督其工作:城市規劃部門主管古城保護及城市景觀保全等內容;旅遊部門只負責歷史文化遺產的促銷,不參與遺產的直接管理。
在資金保障體系方面,資金補助的規定是保護法律的重要內容之一,立法中明確規定保護對象的資金補助額度和數量,為保護資金來源的長期穩定提供了法律依據。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通常是保護資金最主要的來源,款項數額巨大;同時以國家投資帶動地方政府、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及個人的多方合作投資的方式也存在;各類相關政策的制定也為文化保護提供了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籌措方式,如減免稅收、貸款、公用事業撥款、發行獎券等,使資金得到有效保障。據統計,近年義大利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平均每年在50億歐元以上。可以說,歐洲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是同其連貫嚴格的法律、健全的保護機制、高效的管理機構、充足的資金保障所分不開的。
——摘自廣東省城市規劃建設考察團《歐洲人用法律保護歷史———南歐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考察報告》 相關鏈接二:如何理順文化遺產的管理體制
在我國,文化遺產的管理和經營制度還不夠完善。具體應注意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按照文化遺產的價值等級實行分級管理。對於不同等級的文化遺產,管理制度也應有所區別。對於高級別遺產,應向上集權;對於低級別遺產(尤其是具有遺產要素的土地資源),應向下放權。單一的政府管理體制,無法管理各級文化遺產,也管理不好它們。
二是以法規與標准進行管理。法規不僅要有制約作用,還要有指導、引導作用。既要指出不能怎麼干,又要指出應當怎麼干。管理標准應當是可操作的。
三是應與時俱進地進行管理。文化遺產事業已不僅是文化問題,經營問題、市場問題、非營利制度問題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問題,均成為現代的文化遺產管理的主題。另外,對文化遺產概念和保護概念的認識,也在不斷擴展和深化著。這一切都要求文化遺產管理制度應當與時俱進。
四是根據中國特點進行管理。我國在改進文化遺產管理時不能一味照搬發達國家的制度與標准,應該以我國的獨特性去補充和豐富世界遺產事業。
——摘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嵩齡《文化遺產的管理和經營制度應解決四個問題》

Ⅹ 怎麼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傑作,毀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讓她們在今天現代化中繼續發光,正是一種現代文明的象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建設似乎是一對矛盾,但實踐證明兩者完全可以共存共榮,互相促進。-二百年前,歐洲人在產業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壞古建築古城堡,不過他們很快覺醒,從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識上著手,嚴加保護。今天,一批批中國人去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看到的是古與今、舊與新之間的和諧生輝,古城區的原汁原味,幾乎看不到拆房擴路的"舊城改造",然而那裡照樣遊人如織,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可是,我們不少人考察回來後只記住高樓大廈,忘記了保護歷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些年文物保護成績是顯著的,同時對文物"建設性破壞"的情況也令人吃驚。中國現有21處世界遺產中,浙江還是空白。其實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紹興、定海、塘棲等地的古城區,原先足以與平遙、麗江媲美,甚至更有優勢。她們躲過了自然災害、政治運動,卻倒在現代化建設的誤區中,真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實在令人遺憾。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從法律上築起了又一道保護的"屏障"。只要我們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歷史文化遺產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為什麼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屢禁不止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如何看待"政績"的問題。客觀上,"父母官"有壓力,總想在任期內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和市容市貌。這當然是好事。我們不但不反對,而且要盡力支持,問題是怎樣正確認識並把握"政績"。我認為,建設新城是政績,保護古城、留住中華民族的優秀遺產也是政績,後者做起來更不容易,更需要有遠見。紐約、香港歷史很短,是在海島、沙灘上建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倫敦、巴黎、羅馬歷史悠久,精心呵護古城,同樣可以成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個古鎮,今天名聲大振,成為旅遊熱點,其實浙江原來條件更好的古鎮有不少,但都被以"破舊"、"落後"等借口一一拆毀掉了。這些古鎮雖然面貌一新,但沒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沒有遊人和吸引力。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注意保護歷史,堅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現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不能將精華與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區內不宜採用深圳、上海浦東等新興城市的辦法。仇保興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與其他市領導在記者來信中批示緊急保護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區,保古城建新區,進而將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提上議程,邀請國內外專家獻計獻策,這適合時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這就是一大政績。

對外開放使我們意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然而,我們不少人在觀念、行為上仍處於一種蒙昧或自然滿足的狀態中。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是杭州在21世紀進一步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風景旅遊城市的關鍵性步驟。因此,從現在起,有關的各項工作就應當按世界遺產的標准來衡量,與世界接軌。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小,再小的希望也會增大,直至成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閱讀全文

與修復歷史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