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昆明大觀樓景點介紹一下
昆明旅遊景點大觀樓位於昆明市西南的滇池岸邊,興建於1696年。此處景色秀逸多專姿,吸引不少文人雅士選勝屬登臨,清乾隆年間寒士孫髯,傲然寫下膾炙人口的180字長聯,成為雲南古今第一長聯。上聯描寫滇池風光,下聯寫出雲南歷史,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堪稱千古佳作。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第一長聯 中國十大名樓之一 昆明十大公園之一 濃縮昆明300多年的園林發展史
交通線路: 乘4、22、54、52、100路公車可到;市區內乘計程車,大約15元左右可到。
Ⅱ 大觀樓為什麼出名
因為有大觀樓長聯。
昆明大觀樓長聯是清朝乾隆年間昆明名士孫髯翁登大觀樓有感而作,全聯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釋】
(1)五百里:《雲南通志·地理志》:「滇池為南中巨浸,周廣五百餘里。」
(2)幘:古時的一種頭巾。
(3)神駿:指昆明東面的金馬山。
(4)翥:飛舉。
(5)靈儀:指昆明西面的雞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縞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鶴山。
(8)蟹嶼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島或小沙洲
(9)風鬟霧鬢:比喻搖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綠色的鳥雀。
(11)丹霞:丹紅色的雲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蓮花。
(14)漢習樓船:據《史記·平淮書》載,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樓船……」以操習水軍,打通從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徑。
(15)唐標鐵柱:《新唐書·吐蕃列傳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蠻寇邊,「九征毀絙夷城,建鐵柱於滇池以勒功」。
(16)宋揮玉斧:玉斧為文房古玩,作鎮紙用。《續資治通鑒·宋紀》: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勢取雲南,以圖獻。帝鑒唐天寶之禍,起於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憲宗本紀》,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過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斷碣殘碑:歷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隨時間而斷裂殘破。
(19)孫髯,字髯翁,號頤庵,自號「咒蛟老人」、「萬樹梅花一布衣」。生於清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享年80餘歲。孫髯一生勤奮,著述甚豐,有《金沙詩草》、《永言堂詩文集》;纂輯過《國朝詩文》、《滇詩》等,惜佚失。僅有《孫髯翁詩殘抄本》、《滇南詩略》傳流於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題昆明大觀樓長聯,素有「天下第一長聯」之稱。
(20)大觀樓: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濱,在今昆明大觀樓公園內。園林初辟於明代。大觀樓初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樓前懸掛孫髯長聯為昆明名士陸樹堂用行書書寫刊刻,至清咸豐七年(1857)毀於兵燹。 現存三層樓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長聯是光緒十四年(1888)由雲南劍川人趙藩重書。
長聯解釋
上聯: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開衣襟,推開冠戴,這茫茫無邊的碧波,多麼令人欣喜啊!看吧:東方的金馬山似神馬賓士,西邊的碧雞山像鳳凰飛舞,北面的蛇山如靈蛇蜿蜒,南端的鶴山如白鶴翱翔。詩人們!何不選此良辰登上高樓,觀賞那螃蟹似的小島,螺螄般的沙洲;薄霧中的綠樹垂柳象少女梳理秀發一般搖曳;還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蘆葦,以及點綴其間的翠綠的小鳥和幾抹燦爛的紅霞。盡情觀賞吧!切莫辜負了滇池四周飄香的金色稻穀,明媚陽光下的萬頃沙灘,夏日婀娜的蓮荷,春天依依的楊柳。
下聯:數千年的往事,湧上我的心頭,舉起酒杯,仰對長空感嘆,那些歷史長河中諸多的英雄,而今還有誰在呢?試想:漢武帝為了開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長安挖鑿昆明湖操練水軍;唐中宗派兵收復洱海地區,立鐵柱以記功;宋太祖手揮玉斧,面對版圖,將西南劃在界外;元世祖率大軍跨革囊及筏渡過金沙江,統一了雲南。這些偉業豐功,真是費盡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雲一樣的短暫,連幕簾都來不及捲起就很快消失了;就連那紀功的殘碑斷碣,也都傾頹在夕陽暮靄之中。到頭來,只留下幾聲稀疏的鍾聲,半江暗淡的漁火,兩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長聯觀物寫情,內涵深刻,令人叫絕,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古今第一長聯」、「天下第一長聯」等,一直流傳不衰。長聯掛在「五百里滇池」岸邊的大觀樓前兩百多年,為古今眾多名士及廣大遊人所仰慕及推崇。長聯使大觀樓名揚四海,大觀樓因長聯而馳譽九州,成為與黃鶴樓、岳陽樓及滕王閣齊名的我國四大名樓之一。
鑒賞
大觀樓長聯氣勢磅礴。上聯寫滇池風物,似一篇滇池游記;下聯記雲南歷史,似一篇讀史隨筆。全聯180字,如一篇有聲、有色、有情的駢文,妙語如珠,誦之琅琅上口。該聯想像豐富,感情充沛,一氣呵成,被譽為海內外第一長聯,也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上聯突出一個「喜」字,喜溢四方,繪出了一幅頗富滇池風物特色的風景畫。作者登臨樓上,首先寫眼前那茫茫空闊無邊的滇海,寫作者敞開衣襟、推開頭巾觀海的高興勁。接著寫大觀樓四面的景觀:東邊的金馬山如賓士的神駿,西邊的碧雞山如翱翔的鳳凰,北邊的蛇山如蠕動的長蛇,南邊的鶴山如展翼的白鶴。憑樓四望之後,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裡,那一處處螃蟹和海螺狀的島嶼邊緣,點綴著如少女鬟髻鬢發般搖曳多姿的楊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蘆葦,似禽鳥那五彩繽紛的羽毛點綴著水中的雲天和紅霞。前面,作者在觀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後,曾發出文人學者們,何不選擇這名勝地的高樓登臨欣賞一番的感慨。這里,作者在描繪了眼前池中的勝景後,再次由己及彼,概嘆:不要辜負了美好的勝景吧——那四周飄香的稻穀,那波光萬頃的浪濤,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風中的楊柳。作者通過寫景抒情,那心曠神怡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下聯勾勒雲南的歷史,重在一個「嘆」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歷史發展變化的必然規律,展示出了一幅頗耐人玩味的歷史畫卷。作者乘興看夠了眼前的美景之後,立即聯想起雲南風雲變幻的歷史,發出了無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傑們,都隨滾滾的歷史長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視一代的漢武帝,為了打開西南通途,曾在長安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大唐皇帝曾冊封南詔,立鐵柱刻頌功德;宋太祖竟手揮玉斧,劃疆立界,讓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肅經四川,占雲南滅大理,招降吐蕃,繼伐中原。這一系列宏偉壯觀的景象,費盡了英雄們的移山心力,然而,這一切猶如綵樓簾外縈繞的朝雲,不等珠簾捲起,便在蕭蕭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紀頌功德的詞句,都隨著那斷碣殘碑。埋沒在夕陽和農家的炊煙里。留給我們的只是寺廟里傳來的鍾聲,江岸邊點點的漁家燈火。天上南飛的兩行秋雁,還有那睡在山林間文人雅士醒後的一身清霜。這怎能不令人為之感嘆!
長聯抒情敘事,層次分明,情景交融;對仗工整,字句洗煉;內涵美質,外溢華彩,意境高妙,氣勢非凡。是對聯史上不朽的傑作,影響甚巨。大觀樓長聯是詩、是畫、是歷史的鏡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歷史命運,這種遠見卓識,隱寓於聯中的字里行間。正因如此,該聯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換,但始終沒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對聯史上的位置。陳毅在看完了這副長聯之後,賦《題大觀樓詩一首》,贊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聯想人類數千年。……詩人窮死非不幸,迄今長聯是預言。」郭沫若也曾贊道:「長聯猶在壁,巨信筆如椽。」一代偉人毛澤東對大觀樓題聯尤其推崇,據楊尚昆回憶,「國內有些著名的對聯他一口氣能背下來,比如昆明大觀樓那副一百八十個字的長對聯,他就能背下來」。
纂寫以及改動
這副長聯(原文用繁體字書寫,無標點符號)多至一百八十字,對仗工整,氣勢宏大,膾炙人口。上聯寫滇池及周圍風光景物,歌頌昆明大好河山及農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勞動人民的業績(四圍香稻)永久存在。下聯聯想雲南歷史,把封建王朝看作不長久的幻影(實際也影射清王朝),一朝跟著一朝興起、衰亡,連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雲),最後只剩下些斷碣殘碑橫卧在蒼煙落日之中(都付與蒼煙落照)。長聯觀物寫情,內涵深刻,令人叫絕,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古今第一長聯」、「天下第一長聯」等,一直流傳不衰。長聯掛在「五百里滇池」岸邊的大觀樓前兩百多年,為古今眾多名士及廣大遊人所仰慕及推崇。長聯與樓閣交相輝映,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極高的旅遊價值。登上高樓,憑欄遠望,長聯描繪的景色一一映入眼簾,抒發的情懷縈回腦際,令人心曠神怡。長聯使大觀樓名揚四海,大觀樓因長聯而馳譽九洲,成為與黃鶴樓、岳陽樓及滕王閣齊名的我國四大名樓之一。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髯翁的長聯大約寫於公元1765年,當時官場腐敗,民不聊生,詩人完全是有感而發,一氣呵成;在寫景的同時觸景生情,抨擊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規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筆。他把正統皇朝看作是不長久的幻影,把帝王們的「偉烈豐功」看作是「蒼煙落照」里的「斷碣殘碑」。在當時來講,這是一種明顯的叛逆思想,具有「犯上」的嫌疑,必然為當權者及其幫凶所不容。由於髯翁長聯已廣為流傳 ,深得人心,他們又不敢公然撤消這副著名的長聯,於是就有人用篡改字句的辦法,仿照孫髯翁的格式,另外又寫了兩副大觀樓長聯出來,企圖通過改變其思想內涵,替代原有的長聯 ,為封建統治者所用。但改來改去,總是弄巧成拙,造成不少笑話,與長聯一道流傳下來,反而擴大了髯翁長聯的影響。
孫髯翁過世後,有一封建文人程含章(月川)公然跳出來把這副長聯改為: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金馬,西峙碧雞,北聳青虹,南翔白鶴。高人韻士定當擊節謳歌。況欄外樹色江聲,隨地皆詩情畫意;更雲開雨霽,何時不魚躍鳶飛。登斯樓也,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臨風,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舉欲同符天地。至今日離官別館,悉化為苦草長林;並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夕照。游於浦者,止剩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一行秋雁,兩岸蘆花。(程含章改的字句用旁點標出)。
程含章改寫的長聯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改為「偉烈豐功舉欲同符天地」等,並別出心裁地多加幾個字,企圖以此來討好封建統治者並賣弄自己的文才,但他改得不倫不類,其內容及藝術性都遠不及孫髯翁原聯,自然也就得不到廣大民眾的認可,雖然新鮮了一陣,但不久就銷聲匿跡了。
最突出的是清道光初年,在風雨飄 搖中來昆明任雲貴總督的阮元(阮芸台)慕名至大觀樓觀景,他對長聯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有氣。他認為:「孫髯原聯,以正統元漢、唐、宋、元,傳業豐功總歸一空為主,豈不乎說到我朝?故改『偉業豐功』為「爨長蒙酋」,遞到吳三桂等人身上,所以抉正而消逆也 。」於是他利用權勢,強行把長聯改了,作為他「扶正消逆」的功績,另制了一副長聯掛在大觀樓前,他改為: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憑欄回憶,喜茫茫波浪無邊。看:東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陰。趁蟹嶼螺洲,襯將起蒼崖翠壁;更苯天苯地,早收回薄霧殘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鷗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爨長蒙酋費盡移山氣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蘚碣苔碑,都付與荒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鴻雁,一片滄桑。(阮元改的字句用旁點標出)。
兩相對照即可看出阮元其實改得很糟,把原來優美的有詩意的句子改成了一些死句 ,自然引起人們強烈的不滿,當時就有名士公開指責說:「阮元所改,不及原文遠甚,芸台亦多事矣。」於是一首譏諷阮元的打油詩就在民間迅速流傳開來:「軟煙袋(阮芸台)不通,蘿卜韭菜蔥,擅改古人樹,笑煞孫髯翁。」在眾人的一片抗議聲中,阮元被調離後,其改制的長聯也就悄然撤消了,換上的仍是布衣詩人孫髯翁千古流傳的佳作。現在大觀樓前所掛的長聯,是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雲貴總督岑毓英重修大觀樓後,命雲南近代白族書法家 趙潘以工筆楷書書寫,刊刻後製成的,藍底金字,光彩奪目,其書法端莊穩重,字字珠園玉潤,已經懸掛了一百多年。1999年春,為迎接中國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召開,昆明市人民政府投巨資對大觀樓進行了大規模維修整治,古老的大觀樓被整飾一新,著名的長聯改用紫銅精工鑄造,仍是藍底金字,可以懸掛數百年而不變形,這副長聯由以前的木刻變成了重達200公斤的鑄銅對聯。由此,「天下第一長聯」又多了一個「之最」——中國最重的銅對聯。原來的木製長聯則被公園作為文物珍藏起來。同時在大觀樓左側塑起了孫髯翁的全身坐像,雕像採用花崗岩製作,再現了長聯作者一生傲骨和才華橫溢的形象。風景因文化而生輝,豐富的文化含量讓大觀樓魅力永存。歷史是不以統治階級的意志為轉移的。果不出髯翁所料,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革命巨浪席捲全國,1912年2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從此結束了長達二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實現了長聯的預言,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六十年代陳毅副總經理讀大觀樓長聯後賦詩贊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聯想人類五千年。腐朽制度終崩潰,新興階級勢如磐。詩人窮死非不幸,迄今長聯是預言。」可見新中國的領導人對這副長聯的評價是很高的,也是很正確的。
Ⅲ 昆明大觀樓建築風格
清凈澄湛,彩雲傳輝
大觀樓人鷗情
在大觀樓鬱金香花海中盡情地游樂
大觀樓在過去被稱為「近華浦」。早年,滇池水位很高。宋元時,大觀樓一帶還是波濤滾滾。元明以來,不斷開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縮小,現在的大觀樓一帶才漸漸露出水面,成為小島,但周圍仍是一片水鄉澤國。因與太華山隔水相望,故稱「近華浦」。近華浦在明末清初,仍是一片蘆葦沼澤,與滇池草海聯成一片。
大觀公園里的遊船
近華浦門樓
清初,平西王吳三桂統治雲南時,疏挖了小西門至近華浦草海的河道,以便把滇池沿岸的糧食運進城內,這條河當時稱為運糧河,即今日的大觀河。
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廿一年(公元1682年)。湖北乾印和尚在近華浦始創一寺,稱觀音寺。乾印和尚在寺里講《妙法蓮花經》聽者較多,來往不絕。從此,這里成了昆明近郊的名勝之一。
大觀樓的由來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巡撫王繼文路過此地,見這里湖光山色優美,視野開闊,於是大興土木,挖地築堤,種花植柳,興建了大觀樓及周圍建築。大觀樓原為二層,因面臨滇池,登樓四顧,景緻極為遼闊壯觀,故名為「大觀樓」,並與岳陽樓、黃鶴樓齊名。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雲南按察使翟錦觀將大觀樓由原來的2層建為3層。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咸豐帝詢問雲南景物,侍講學士何雲彤推薦了「大觀樓」,咸豐帝隨即欽賜「撥浪千層」匾額,至今還掛在大觀樓上。歷史上,大觀樓曾兩度遭到兵火和大水毀滅,最後,由總督李毓英於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命住持和尚重修,保留至今。
山水憑欄望,果然一大觀
大觀樓建成後,其多姿秀逸的景色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登臨,飲酒賦詩。乾隆年間,昆明寒仕孫髯一掃他人俗唱,寫出了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蘊的一百八十字長聯,由昆明詩人、著名書法家陸樹堂書寫,刊刻後懸於大觀樓前,不少人為之叫絕贊賞,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自長聯一出,各地遊人絡繹不絕,大觀樓也就名聞遐邇了。
一池荷葉報秋韻
近華浦門樓是琉璃飛檐的八角亭閣,「近華浦」三字用大理石鑲刻。門樓上有一副對聯:「曾經滄海難為水,欲上高樓且泊舟」。上聯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一詩,在此,我們引用其意,對游者們說:若要觀賞五百里滇池的壯麗氣勢,就在此「泊舟」上岸登樓,盡情觀賞吧!
柳枝千條拂春水
進入近華浦,就置身於一片園林景色中。曲徑游路旁,花草樹木四時爭艷,小椅、長廊與山野風光有機結合。眼前的「彩雲崖」,借用中國園林造景藝術中的「障景法」,達到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繞過彩雲崖,眼前頓時豁然開朗,五百里滇池躍入眼底。
大觀樓長聯
大觀樓前,180字長聯映入眼簾:「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傾晴沙,九
大觀樓旁佇立著孫髯翁雕像
夏芙蓉,三春楊柳。
大觀樓長聯書就後,由昆明書法家陸樹堂用行書刊刻,掛出後此樓的名聲大振。1857年,大觀樓與長聯俱毀於戰火,至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馬如龍重修大觀樓。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雲貴總督岑毓英重立長聯,由白族詩人趙蕃楷書,刊懸至今。
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翁
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翁,生年不詳,卒於公元1775年,名孫髯,字髯翁,號頤庵,原籍陝西三原。其父到滇任武官,遂隨父留居昆明。他幼年時就以詩文著名,博聞強記。因憤恨於科舉進場搜身,從此終身不應科舉。中年後家道中落,寄居昆明圓通寺咒蛟台,因此自號為蛟台老人,因其居住的庭院中有萬株梅花,自稱為「萬樹梅花一布衣」。以卜易和賣葯為生,生活窮困潦倒。
大觀樓長聯書就後,由昆明書法家陸樹堂用行書刊刻,掛出後此樓的名聲大振。1857年,大觀樓與長聯俱毀於戰火,至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馬如龍重修大觀樓。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雲貴總督岑毓英重立長聯,由白族詩人趙蕃楷書,刊懸至今。
百花吐艷盆景園
大觀樓的盆景也別有意
Ⅳ 中華歷史文化大觀園選址建立了嗎
為什麼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歷史由此開辟了一個新紀元。第一,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中華民族一洗近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於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第二,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長期以來受盡壓迫和欺凌的廣大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共和國建立起來了。第三,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匪患不斷的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民族團結,社會政治局面趨向穩定,各族人民開始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建設的時期到來了。第四,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第五,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它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和調集全國力量。鞏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並發展社會生產力,以造福於各族人民,造福於整個中華民族。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的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
Ⅳ 大觀公園怎麼樣
挺不錯的,有許多景點很好玩。
在園林的創造手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這里的員工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對於這里花草樹木的一些修建的要求是很高的,足以看出這里的園林,水平很高,充分展示了大觀公園"九夏芙蓉、三春楊柳"美麗景色面貌,不得不說,大觀公園的山水自然風景,還是很引人入勝的。我們在大觀公園里走了走,全身心都放鬆了,這個公園還是很大的。
Ⅵ 介紹一下大觀樓
大觀樓,位於雲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巡撫王繼文興建。
乾隆年間,孫髯翁為其撰寫一百八十字長聯,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毛澤東評價其「從古未有,別創一格」,大觀樓因長聯而成為與黃鶴樓、岳陽樓、鸛雀樓齊名的中國四大名樓。
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觀樓,增建為三層。咸豐三年(1853)咸豐帝題「拔浪千層」匾,咸豐七年(1857)長聯與樓毀於兵燹。
同治五年(1866)重建,復遭大水,光緒九年(1883)再修。光緒十四年(1888)趙藩重以楷書刊刻長聯。大觀樓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七批)。
(6)大觀公園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1998年,為迎接99世界園藝博覽會,省市政府投資2500萬元,徵用近華浦西面197.4畝土地,開辟大觀西園。魚池柳堤,溪流石橋,蘆葦芙蓉,芳草萋萋。至此,大觀公園總面積47.8公頃,其中陸地23.1公頃,水面24.7公頃。
大觀公園以長聯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游覽區,分為近華浦文物古跡景區、南園中西合壁園林景區和西園現代園林景區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濱的大型風景名勝區。
東園位於近華浦東面,由「邱商、柏園」兩處私家園林組成,東面、南面臨大觀河入滇池草海航道。園內荷塘交織,柳堤環繞,景色幽深,荷塘畔、柳叢中建有四方重檐「小觀樓」,公園管理處。
大觀公園盆景園佔地4500平方米,是昆明地區最大的盆景園。園內佳木蔥蘢,齊花爛漫、山水相映、亭廊交輝,各式盆景星羅棋布。蜿蜒的粉牆邊,盤曲的亭廊旁,布滿了以樹木為主,配以山石的盆景。
Ⅶ 濟南大觀園的歷史沿革
1930年前,大觀園場地還是一片荒地。這片地屬於北洋軍閥靳雲鶚,1930年,靳雲鄂派楊既清由天津來到濟南,准備開發這片土地,建大型娛樂場所——大觀園。此時,曾做過糧棧生意的商人張儀亭認為這是很好的商機,便從靳雲鄂手中租下了這塊面積達45畝的土地,籌建大觀園。
1931年9月大觀園正式開業。分南北兩段,內外兩個市場,外市場修建諸如酒館、布店、雜貨、糖果糕點等各類鋪房;內市場則修建四大影劇院,正面開設妓院,中心建大型花園,花園上空架設天橋。從商場北門進園,可登天橋仰觀全場四周景色,俯察花園鋪店全貌, 這是當年修建大觀園的最初設想。大觀園開業之初,以有錢人為服務對象。這種經營模式並不成功,經停業整頓後,1932年初重新開業時,著重發展由特色小吃、露天雜耍和百貨經營等組成的北區,面向平民百姓,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效果。
鼎盛時期的大觀園外市場有綢布、百貨、鞋帽、圖書、飯館、照相、理發、鑲牙等大小商店200餘家,加上各種攤販共計有400多家。此外,打拳賣藝的、拆字算卦的、說書唱戲的,各據一方,招徠主顧,形成一派熱鬧景象。而內市場則主要由三大劇院構成,成為全市最重要的娛樂場所之一。其中第一劇場(即後來的大眾劇場)以演京劇為主;共和廳說書場以歌曲、相聲、曲藝和京劇清唱節目為主;第二劇場(現在的大觀電影院)以放映電影為主;第三劇場以魔術、雜技、小型歌舞表演為主。
1943年創辦的晨光茶社,更是提高了大觀園的「文化味」。 晨光茶社,由此成了濟南「曲山藝海」美名的一個標志。繁榮的商業與濃郁的「文化味」,使大觀園成了濟南一個遠近聞名的品牌。
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大觀園的發展較快。這個時期有名氣的飯館,有大觀樓、趙家干飯鋪、清真馬家館、狗不理包子鋪等,名演員有京劇孟麗君、孟麗蓉、韓少山、陸少樓、耿永奎;京韻大鼓鄭蝶影;單弦何芝臣等。1943年大觀園東側增加了一家專演相聲的晨光茶社,馬三立、劉寶瑞、白全福、郭全寶等名角曾來此獻藝。活躍在大觀園的武林好手則有「一撮毛」劉仲山的飛叉、「老杠子王」王少臣的杠子、「大力丸」佟順祿的摔跤等。大觀園可以說是一派文化薈萃、藝人競芳的繁榮景象。
當時大觀園的生意興隆,在全市乃至全省都首屈一指。它擁有店鋪約200家、攤販200來家,行業共20多種,包括布匹綢緞、洋廣雜貨、鍾表、眼鏡、南紙、文具、電器、瓷器、工藝品、書籍、煙酒糖茶、干鮮果、糕點、冷食店、酒吧、咖啡館、國葯、鑲牙、檯球房、照相館以及修鞋的、擦皮鞋的、算命的……一時大觀園里店鋪林立、人頭攢動,各種買賣真是「洋洋大觀」。但是,隨著大觀園的商業興盛,它的負面現象相當嚴重,惡霸、流氓、竊賊、兵痞、特務、娼妓、乞丐、販毒、吸毒、賭博、迷信等等,把個大觀園搞得烏煙瘴氣。
解放後,大觀園進行了有計劃的改造和擴建,拆除舊房棚屋、擴展道路、修建門市樓房,並調整布局,使內外兩個市場完全連成一片,一度成為全市最大的綜合性商場。但「文革」的爆發,使晨光茶社等許多娛樂場所相繼關門。
1943年「晨光茶社」建成開業後,吸引了大批曲藝界名流。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常寶堃等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都曾在「晨光茶社」登台獻藝,觀眾絡繹不絕,場子里的舞台是凸出來的,觀眾可以三面圍著舞台聽相聲。大概是1947年「小蘑菇」常寶堃到晨光茶社來演出時,轟動了整個濟南。
「一撮毛」本名劉仲山,他的場子在一的四面圍龍的大院里,場子正前方的攤位上一直擺放著一張放得很大的照片,那是他年輕時的上半身照片,很健壯,如同現在的健美運動員一般。攤子的一邊擺放著許多石擔、石鎖等健身器具,攤子的另一邊則是一個兵器架,上面放滿了18般兵器,更在最顯眼處擺放著幾把飛叉,飛叉的叉刃銀光閃亮,叉柄上纏繞著藍白相間的帆布條,感覺比其他兵器更加新穎一些。逛大觀園的行人一聽到飛叉的嘩嘩聲就知道「一撮毛」上場了,就會聚到他的場前看他的飛叉表演,飛叉有單頭的也有雙頭的,「一撮毛」的飛叉如同有了靈性一般,就見耀眼的銀光,圍著他的身體前後左右上下飛舞,更不時被拋到高空邊旋邊轉嘩嘩作響,惹得一片驚叫喝彩。到了晚上這里又會聚集很多學習武術的學生,挑燈夜練,邊學邊練很是熱鬧。
Ⅷ 求大觀樓歷史地理簡介
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第一長聯
中國十大名樓之一
昆明十大公園之一
濃縮昆明300多年的園林發展史
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近華浦開拓於何時,明末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紀要》載:「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為游賞之勝。」萬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遺》一書中說:在雲南古地名中,雲南府城(昆明)也有個西湖,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西湖在(雲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長青,人多泛舟,俗呼為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匾曰水雲鄉。」證實了濱臨近華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稱西湖,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水雲鄉蓮池。
何時開挖大觀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創建重建大觀樓碑記》載:「國朝,以吳三桂為平西王鎮滇,乃由近華浦東向會城,開挖一河,計長十里有奇,曰運糧河,復於會城小西門外里許,開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蓋倉廒,糧船由滇海進運河,直抵篆塘,糧米入倉甚為便捷也。由是迤西州縣沿海一帶,官商客旅楫楫而來,帆帆而去,薈萃於篆塘,稱巨津焉。」其實,清初吳三桂疏浚運糧河之前,這條河可以通船卻是事實,明崇禎年間徐霞客《游太華寺山記》載:「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復知為滇池巨流,是為草海。」
關於楚僧乾印和尚創建觀音寺的時間,也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記》稱:「前明有楚僧卓錫於此,結茅講經……」說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雲南通志》載:「觀音寺在城西近華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創庵一區,講妙法蓮華經,聽者常千人……」這里明確說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孫《昆明縣志》載:「近華浦為觀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的《重建大觀樓記》載:「其地在清康熙時,為楚僧乾印結茅講經處,未嘗有樓也」。以上資料都一致說乾印結茅講經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近華浦內的大觀樓始建於哪年?一說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余嘉華先生主編的《雲南風物志》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撫王繼文巡察四境,路過此地,看中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鳩工備材,修建亭台樓閣……因取名大觀樓。」經考證,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確切的。
大觀樓、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後,「周圍添築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韻士,選勝登臨者無虛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達官顯貴臨湖宴飲,騷人墨客登樓歌賦。清乾隆二十五年進士、臨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華浦》詩中寫道:「憶偕詩太守,高宴集朋輩。絲竹貫珠璣,篇章出瑰怪。」吟詠近華浦的詩詞,有的描繪山光水色,有的粉飾「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頌德,不外吟風弄月,離愁別恨。布衣寒士孫髯翁,一掃俗唱,揮就驚世駭俗的180字長聯。上聯寫登大觀樓騁懷,所見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圍風光,下聯抒發對雲南「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清道光年間「五華五子」中之戴絅孫評價長聯「渾灝流轉,化去堆垛之跡,實為僅見」。長聯問世以來,被譽為「海內外第一聯」,「海內長聯第一佳者」。長聯由昆明名士陸樹堂行書書寫刊刻。現存陸書拓本摹刻聯。清嘉慶年間,迤西道宋湘撰聯:「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雲山一水樓。」十四字聯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長聯。孫髯翁長聯問世,大觀樓躋身「中國名樓」。
清道光八年(1828年),雲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為三層,觀音寺僧凈樂重修觀音寺時,又於寺後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於大觀樓丈餘。凈樂善詩聯,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世稱「凈樂長聯」:
疊閣凌虛,彩雲南現,皇圖列千峰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於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於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葉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閑,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
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於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於少林,道微缽受。久修凈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聖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揮這段大光明。
凈樂長聯上下聯各92字,全聯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為讀孫髯翁長聯者「指點迷津」之禪意。
清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帝奕詝為大觀樓題賜:「拔浪千層」匾。馬如龍有「跋」敘述賜匾經過:「咸豐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雲侍南齋日,蒙文宗顯皇帝垂詢滇池湖勢,彤歷陳大觀情形,仰荷御書『拔浪千層』匾額,頒立斯樓,猗歟休哉。」
清咸豐六年(1856年)前,近華浦中大觀樓與華嚴閣巍然南北對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綠柳碧波,觀音寺殿宇禪房鱗次櫛比,風鬟霧鬢,香煙氤氳,高人韻士登臨無虛日,僧侶遊人往來不間斷。近華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絕佳之勝境。
清咸豐六年(1856年)雲南回民起義反清,大觀樓、華嚴閣等皆毀於戰火。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雲南署提督馬如龍操兵演練,「舟過近華浦,見島嶼蔓草荒煙,一片凄涼,垂詢海濱父老,答以大觀樓被毀原委。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資構材飭工重建。經始於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於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僅及年余,瓦礫之場依然金碧之區,仍復省城第一名勝,此馬公之重建大觀樓也。」(舒藻《碑記》)馬如龍重建大觀樓後,在近華浦門樓撰有楹聯:「曾經滄海難為水;欲上高樓且泊舟」。
清光緒二年(1876年)近華浦「大水,兩廊皆圮,樓亦傾斜,光緒九年(1883年),總督岑毓英重修。」(《光緒志》),重修大觀樓時,「士民同住持僧性田續修東西廂房十六間」。(見《新纂雲南通志》),光緒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請趙藩楷體重書孫髯翁的長聯,刊刻懸掛。
民國三年(1914年)雲南省「民政長李公鴻祥創建馬路,增修亭榭。」(見趙鶴清《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可見,篆塘沿大觀河至近華浦的馬路,系1914年修築。
民國八年(1919年)唐繼堯修葺大觀樓及公園券拱牌坊式大門,將孫鑄(字鐵舟)同治年間榜書「大觀樓」三字的石刻板,嵌於園門,並為孫鑄所書題寫了跋識,敘述了馬如龍請孫鑄楷書樓匾之經過。(見《會澤唐繼堯識》)
民國十九年(1930年),雲南省主席龍雲囑時任昆明市長庾恩錫修葺近華浦,庾恩錫聘請造園大師趙鶴清協助。「仿西湖之白堤、蘇堤,則三橋鼎峙」,修築長堤,環浦可通人行。「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觀樓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見庾恩錫《鼎建大觀公園碑記》)
同年,龍雲「囑鶴清壘石為山,名曰彩雲崖,因彩雲見於白崖為雲南得名之始,故以顏之,爰於崖頂建石廠(音「罕」,石窟),祀奉觀音大士」。(見趙鶴請《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庾恩錫1930年主持修建大觀公園,以「西湖十景」為藍本,近華浦形成現在所見的主要景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8月,雲南省政府在義大利為唐繼堯鑄戎裝騎洋馬銅像,海運至越南海防,由海防經滇越鐵路運抵昆明,1937年4月,吊裝安置在近華浦廣場中央,1959年拆除銅像。
民國年間,近華浦東面、南面臨草海湖濱,建有一批中西合璧式私家花園別墅,大的別墅有民國十六年(1927年)庾恩錫興建的「庾庄」及魯道源興建的「魯園」。還有李園、丁園、柏園、邱園、陳園等。這批私家別墅花園,1950年軍事接管後人民政府均劃入大觀公園,形成大觀公園近華浦東南面的「東園」、「南園」景區。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觀樓,即興題詩一首:
果然一大觀,山水喚憑欄。
睡佛雲中逸,滇池海樣寬。
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兩間。
1998年,為迎接99世界園藝博覽會,省市政府投資2500萬元,徵用近華浦西面197.4畝土地,開辟大觀西園。魚池柳堤,溪流石橋,蘆葦芙蓉,芳草萋萋。至此,大觀公園總面積47.8公頃,其中陸地23.1公頃,水面24.7公頃。大觀公園以長聯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游覽區,分為近華浦文物古跡景區、南園中西合璧園林景區和西園現代園林景區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濱的大型風景名勝區。
六十年代陳毅副總經理讀大觀樓長聯後賦詩贊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聯想人類五千年。腐朽制度終崩潰,新興階級勢如磐。詩人窮死非不幸,迄今長聯是預言。」可見新中國的領導人對這副長聯的評價是很高的,也是很正確的。
交通線路: 乘4、22、54、52、100路公車可到;市區內乘計程車,大約15元左右可到。
昆明大觀樓長聯
昆明大觀樓長聯是清朝乾隆年間昆明名士孫髯翁登大觀樓有感而作,全聯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芒芒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