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展黨員對象歷史和政治表現
***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思想要求進步,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在預備期間,表現良好,無不良記錄。
一、思想素質好,政治覺悟高。該同志自覺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項活動,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政治立場堅定,始終旗幟鮮明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在工作上積極努力,認真鑽研業務,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在實踐中認真思考,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工作能力較為突出。同時,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能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具有奉獻精神。凡是公司安排的工作,不分份內份外,都能從大局出發,不討價還價,不推諉塞責。
三、為人謙虛真誠,熱情團結群眾。該同志待人誠懇、友善,服從領導,團結同志,較好的處理與領導和同事的關系,能自覺維護團結,顧全大局。
特此證明。
*年*月*日
發展黨員現實綜合表現情況 第二篇_預備黨員現實表現材料
xx同志進公司期間現實表現材料
xx,男,漢族,1990年1月出生,2011年5月份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2011年7月份從學校畢業後進入xxx工作至今。現對其進入公司以來的現實表現總結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他能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行動。認真學習並自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創業型、開拓型的復合型人才,不斷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二、理論知識學習方面: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該同志能把學習放在第一位。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深刻剖析自己,通過活動,對「科學發展觀」的產生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對黨在新時期、新階段作出的新決策、新論斷及新任務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更加堅定地把握住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政治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響應上級組織號召,擺正自己的位置,時刻警示自己,提高工作應變能力。
三、學習工作方面:
該同志自從進入杭州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來就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除理論學習外,努力擴大自己的知識滿,豐富自己的視野。在工作中,各方面起到帶頭作用,工作中塌實肯干,嚴格要求自己,今日事今日畢。
四、在接受黨組織的批評方面
該同志能虛心接受意見,自覺冷靜地分析、評價自己。性格開朗,樂於助人;為人謙遜,作風謹慎,戒驕戒躁。能夠團結他人,注重個人文明素質的培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不斷提高精神追求,在年輕人中有種凝聚力。
總的來說,xx同志能夠較好履行黨員義務,嚴格用黨員標准要求自己,各方面進步顯著,能起好模範帶頭作用,盡到了一個黨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xx同志進公司期間現實表現材料【發展黨員現實綜合表現情況】
xx,女,漢族,1986年6月生,2006年9月-2009年6月30就讀於廣安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6月17日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2009年6月從學校畢業進入重慶xx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工作至今。現對其進入公司以來的現實表現總結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她積極主動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以黨的十七大以來有關會議精神,不斷提高對黨的認識,堅定對黨的信念。在公司組織的學習科學發展觀和「五四主題」活動中,能夠結合工作實際,自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並且嚴格要求自己,模範遵守職業道德,在單位樹立了良好的作風形象。
二、理論知識學習方面:
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將其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能結合理論與實際工作進行分工,自加壓力,有意識要求自己多學一些,學好一些,學深一些。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事和大政方針,主要學習了黨的十七大和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鄧小平理論、黨風黨紀等,學習中做到「四勤」,即勤看,勤聽,勤記,勤思,通過學習,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精神上感覺更加充實。
三、學習工作方面
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該同志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與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錘煉品格、陶冶思想情操,端正工作態度,校正工作方法。堅持把學習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政治理論、財務知識、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計算機等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堅持學習致用,善於將理論運用於實際工作中。工作中,我能夠保持思考的心態,對於工作經驗及時總結,對於缺點及時改正,通過不斷的思考和積累,逐步形成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作為一名黨員,我始終以身作則,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
恪盡職守,執著追求,服從領導分工,能夠堅持做到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科室工作人員較少的情況下,樹立大局意識,積極分擔部門工作,與同事凝心聚力,共同開展好部門工作。對待工作,我緊緊圍繞服務基層的理念,堅持原則,嚴格按照財經制度辦事。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認真參加助理會計師的學習和職稱考試,加強理論水平;同時積極向老員工取經,虛心求教。通過培養鍛煉,業務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四、在個人生活方面
在生活中,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注重日常生活作風的養成,堅決抵制了腐朽文化和各種錯誤思想觀點對自己的侵蝕,做到了生活待遇上不攀比,要比就比貢獻、比業績;作風上艱苦奮斗,提倡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杜絕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紀律上遵紀守法,自覺接受監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同時團結同志,努力維護集體利益,積極發揮黨員同志的先鋒模範作用。
總的來說,xx同志能積極參加每次的政治理論學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能夠較好履行黨員義務。通過學習培養,在思想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黨性修養得到進一步增強,在政治上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實際行動中以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具有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能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積極為企業經營發展出謀劃策,較好地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發展黨員現實綜合表現情況 第三篇_入黨積極分子現實表現材料
入黨積極分子現實表現材料
一、思想、政治上的表現
該同志一直積極參加黨支部組織的活動,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各項重大決定。能夠自覺抵制不良傾向,自覺維護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思想進步,具有牢固的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二、道德品質上的表現
該同志熱愛祖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誠實有信,待人誠懇、友善;能夠堅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三、學習生活上的表現
該同志學風端正,謙虛好學,團結他人,樂於助人。在團體工作中表現優異,具有一定的協調和組織能力
該同志工作表現突出,在學習、工作、思想情況等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提高。在支部黨小組的教育考察下,經支部研究同意,可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象。
發展黨員現實綜合表現情況 第四篇_大學生入黨現實表現
大學生入黨現實表現
思想上,我就開始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通過不懈的學習,我提高了覺悟,深化了思想,並開始以一個黨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切實遵照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認真遵守學校及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我始終把政治堅定,思想過硬,作風扎實,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
工作上,我勤勤懇懇,認真踏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時刻以為同學們服務為宗旨。平時努力做好學生分會及班級內的各項工作,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學習上,我從不敢放鬆,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並認真做好筆記,及時完成作業。下課多做練習,進一步鞏固知識,踏踏實實地掌握每一門功課。我積極上進,努力進取,除了學好專業知識外,我還努力擴寬社會交際面,利用節假日讀一些中外名著,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 生活上,我勤儉節約,樂於助人,和同學相處的十分融洽,同學們都很信任我。平時我也很注意工作方法,遇到工作上同學們不太理解的地方,我總能耐心的向他們解釋,直到他們能夠接受為止。遇到生活中有困難的同學,我也總是盡最大努力提供幫助。確保同學們的各方面的健康穩定。
篇二
我叫###,女,####班,現申請加入共-產-黨,我的現實表現如下:
入校以來勤奮向上,工作踏實苦幹,為人忠誠正直,學習刻苦認真,在忙碌而又充實的大學生活中不斷的探索,收獲。
大一上學期憑借優秀的領導與組織能力,擔任生活委員,積極幫助其他同學,解決生活上的大部分困難,配合院,系領導和老師的要求,積極帶領同學參加各項集體活動;「雷鋒學習月」我不怕臟不怕累,號召並組織同學打掃公共教室,擦玻璃,多次參加全校運動會隊列等大型團體活動,深得領導,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大二上學期新生接待中,一絲不苟,對待新同學謙虛和善,利用課余時間走訪寢室,為學弟學妹們答疑解憂。以較高的素質為我院同學在新生和家長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忙碌的大學生活
中,並沒有耽誤學習,我努力刻苦學習專業課程,成績始終保持在前列,先後被評為優秀班級幹部,三好學生,並獲得單項獎學金,一等獎學金和國家二等助學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考取了黑龍江省計算機二級,國家計算機二級和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等證書。在生活中,與老師同學關系融洽,對於同學的難處能夠及時給予幫助。平時在寢室主動文秘雜燴網打掃衛生,並獲得文明寢室的榮譽稱號,經常參加大家的文藝活動,與寢室室友感情深似姐妹。
在學習和能力提高的同時,更要求思想上的進步。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按期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和思想匯報,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進步和思想不斷的成熟下能夠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不辜負領導和老師對我的期望。
在人才濟濟的大學校園中,我始終堅持不懈的努力,因為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想收獲的好必須耕耘的好。學習要刻苦,工作需努力,做人應踏實!相信憑借我的綜合素質與品質,我會不斷的進步,不愧為「十佳百優大學生」的榮譽稱號!
Ⅱ 發展黨員綜合政審材料內容的填寫 發展對象的政治歷史及在重大政治斗爭表現
寫明本人的政治歷史表現,事實要清楚,證據要充分,結論要准確。
本人政治歷內史情況主要寫容明本人的政治歷史表現,尤其是在重大政治斗爭中的表現以及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態度。對這幾方面的審查,事實要清楚,證據要充分,結論要准確。
主要寫其在政治、思想、工作、學習、作風等方面的表現,重點寫該同志政治立場以及是否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是否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是否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根據黨員標准衡量,還有哪些差距。
(2)見證溫州黨員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綜合政審材料的相關要求規定:
1、現實表現情況不能只寫優點、成績,不寫缺點、錯誤。要通過事例反映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覺悟,反映工作實際和取得的成績,少用抽象概括性語言。
2、特別是關於本人、主要親屬的政治歷史和在"文化大革命"、1989年政治風波、反對"法輪功"邪教組織等重大政治斗爭中的表現,所有外調的證據材料與調查匯報材料要統一。
Ⅲ 溫州日報的發展歷史
1947年
5月1日《溫州日報》前身《浙南周報》遵照中共浙南特委之決定,在浙南遊擊根據地今瑞安市桂峰鄉坳後村小方山創刊,報名暫為《時事周報》。周報由特委宣傳部正、副部長胡景 、鄭伯永負責。 《時事周報》為四開四版油印報,印數600份,內容主要為由特委電台提供的新華社電訊。首任編輯安邦;刻寫、油印分別由洪水平、謝功富負責。
1949年
5月7日溫州解放。發《浙南周報號外》,標題為《浙南人民解放軍解放溫州》。浙南地委決定將《浙南周報》改為《浙南日報》,並由軍管會接收舊《浙甌日報》等的設備器材交《浙南日報》使用。
5月12日 《浙南日報》正式出版。第一張對開四版鉛印大報,按《浙南周報》的編號順序,第一期為94號。報名四字為夏子頤所書,刊頭下標明:「發行與編輯者:浙南日報社、軍事管制委員會」。浙南地委宣傳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政治部主任胡景瑊兼任報社社長、總編輯。報社社址花柳塘,編輯部臨時地址府城隍。每期發行約2000份。
1950年
10月 高光等8位同志調到《浙南日報》工作,高光任副社長、總編輯,同時從各縣報道組抽調力量充實編輯部,采編人員增至20餘名。
1951年
6月17日一版頭條刊發中共溫州地委、溫州區專員公署發出的《全體黨員、幹部學習和運用浙南日報的通知》
8月1日 《浙南日報》改為《浙南大眾》,由日刊改三日刊,仍為直排四開四版。報名四字為舒同題寫。
1952年
1月10日三版開辟「李四喜思想」討論專欄。「李四喜」是虛擬的人名是一部分政治覺悟不高,土改後滿足現狀,不願繼續前進的農民的典型。這次討論歷時3個月,收到來稿來信307篇。
1954年
9月5日報社內部刊物《改進工作》創刊。
1955年
1月1日《浙南大眾》報由三日刊改出隔日刊。
1月31日地委組織部批文由張雪梅、林白、吳崇瀾、蘇虹、殷惠中等5位同志組成編輯委員會,這是本報創辦以來開始有編委會。
3月19日本報發行達18050份,這是創刊以來最高發行量。
1956年
1月1日 本報各版由直排改為橫排,刊頭《浙南大眾》四字改為《浙南大眾報》五字,系集毛澤東手跡。
11月7日 首次發表本報攝影報道。
1957年
1月 建立製版車間,標志著本報能製作新聞照片,結束了多年來只能用插圖、木刻等美工作品的歷史。
3月1日 《浙南大眾報》由隔日刊改出周六刊,報名《浙南大眾報》五字改集魯迅字體。同日,編輯部從縣前頭遷至公園路。
1962年
3月29日 一版在「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的通欄欄題下,發表「本報編輯部」文章:《滿懷激情頌先進》並開辟《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專欄,至12月11日結束,共發50期。
1963年
上半年 本報開始在各縣配備駐縣記者。
1964年
7月1日《浙南大眾》報名四字,改由郭沫若題寫。
8月 報社印刷廠更換平板印刷機為輪轉印刷機。
1965年
10月31日今日開始至次年3月15日:「高舉毛澤東思想紅旗,為實現『四十條』而奮斗」在套紅通欄欄題下,一版連續發表了《台下大隊綜合治理山水田,低產變高產》等九個典型,並均配發社論。
1966年
1月20日 開始在報眼位置每日刊登《毛主席語錄》。
1967年
1月3日《浙南大眾》報第3971期,報頭四字改為楷體字。
1月4日 因幫派組織「奪權」之故,《浙南大眾》被迫停刊,改出《新華電訊》,刊頭下署「溫州革命造反臨時聯合總部」。此後,一批領導幹部,知識分子慘遭批鬥迫害。
3月4日 《新華電訊》共出10期,改出《新華社消息》,下署「浙南大眾報社捍衛毛澤東思想戰斗大隊主辦」,共出22期。
3月21日 改出《浙南大眾》新一號,刊頭為黑體字。至6月1日共出65期後,改出《新華電訊》。
8月1日 續出《浙南大眾》報新66號。
8月29日改出《新華電訊》,無編號。
1968年
4月5日 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派出軍管小組到報社實行軍事管制。
5月1日 紅一號《浙南大眾》報出刊。
6月22日浙南大眾報社革委會成立,軍代表紀友明任主任。
1970年
1月18日《浙南大眾》報由周六刊改為日刊,逢星期日出二版。
1972年
10月14日《浙南大眾》報第5558號刊登《停刊啟事》:「本報遵照上級指示,從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五日起停刊」。
1979年
12月4日 溫州地委決定由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吳軍負責籌備《浙南大眾》報復刊工作。
1980年
3月15日 地委發出《關於浙南日報復刊的通知》。
3月 本報招考復刊來第一批采編人員,以後又陸續招考多次,共錄用68位同志。
4月12日 溫州地委任命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吳軍兼本報總編輯、黨委書記,丁春霖為本報副總編、黨委副書記,周益林、林白為副總編輯、黨委委員。
5月1日 《浙南日報》試刊出版,四開四版,報名四字為舒同題寫。試刊二個月,共出18期。
6月本報《內部參考》創辦,不定期出刊。
7月1日《浙南日報》正式復刊,當日報紙發行16517份。
1981年
2月 一版發表本報編輯部文章:《統一思想認識,振奮革命精神》,對「一個農村基層幹部的苦惱引起的討論」作小結。這個討論自1980年9月『27日開始到1981年1月底止,選登了100多篇文章,共34期,對幫助農村基層幹部更好地理解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收效甚好。
3月20日 本報《編通往來》第一期出刊。
1983年
2月17日 本報新聞標題《魚都「游」到哪裡去了?》和連續報道《鄭祥育退房記》被評為全國好新聞。這是本報作品首次獲得全國性獎勵。
5月1日 浙南日報編輯部與市農委聯辦《浙南日報農村科技版》試刊,兩個月後正式出版,每周一期,發行50000份,1984年底停刊。
1984年
3月 本報購置二台書報膠印輪轉機,改凸版印刷為平版膠印,在全省地市報中首家採用此先進設備。
4月9日 溫州市委任命丁春霖為本報總編輯兼黨委書記,戴知謙為黨委副書記,朱嘉富為副總編輯,周益林、林白為調研員。 7月1日 《浙南日報》改名《溫州日報》,報名由舒同題寫。
Ⅳ 中國共產黨員發展史
這歷史可長了,一時半會說不完的,建議你到書店裡買本中共歷史的書
Ⅳ 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的變化
改革開放30年看溫州1978年,改革開放的洪流滾滾而來,溫州以其熱情的姿態投身於改革的潮流中。無論是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還是新溫州人的敢為人先,三十年來,溫州在改革開放中創造出了一個個精彩的奇跡。為深入回顧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風雨歷程,今年暑期,溫州大學組織了20支分隊,開展「青春與改革開放同行——改革開放30年看溫州」實踐活動。近500名學生深入企業、社區、農村等開展民營經濟調查,溫州模式考察,尋訪歷史見證人,徵集溫州人故事等實踐活動,親身感悟溫州成長發展的點滴,感受翻天覆地的變化,總結經驗,為溫州的第三次飛躍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實踐過程中,同學們風雨兼程,只為見證,只為超越,就讓我們一同經歷,攜手相行。
一、考察:「溫州模式」下的民營經濟
在三十年的長河中,「敢為人先」的溫州人從本地實際出發,自主改革,自求發展,闖出了一條具有溫州地域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即「溫州模式」,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此次實踐隊們走訪了許多極富溫州特色的民營經濟,對溫州經濟做了深入地考察。其中,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的「回望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實踐隊通過走訪民營企業來了解溫州模式的變遷,先後走訪了浙江省康德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惠邦服飾、名派照明電器、溫兄機械閥業、捷鷹電器等企業。通過走訪,同學們加深了對「溫州模式」的理解,正如一個康德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所詮釋的「溫州模式」即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模式,通過市場經濟的形式促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走訪過程中,同學們同樣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對溫州民企發展的意義重大,各企業的發展,都浸透著改革的成果。但同時他們感覺到了溫州民企發展的壓力,同學也目睹了一些小型製造企業大門緊閉的無奈,一位機械閥業負責人告訴他們「隨著國內原材料價格的繼續上升,人民幣繼續升值,出口困難等問題的加重,溫州將有更多的小型企業面臨倒閉的困境」,因此,今後,「溫州模式」如何在新形勢下注入新血液,引領溫州民企走出困境,成為嶄新的課題。對此,企業家們紛紛表示,最重要的是苦練內功,堅持科學發展觀,從根本入手,加強企業隊伍建設,提高產品質量,打響品牌,相信在這樣策略的指導下,溫州的企業會越走越遠。
與此同時,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為中國皮都喝彩」暑期社會實踐隊也走入平陽水頭,開展考察活動,通過走訪溫州揚城皮具有限公司等企業,了解水頭皮革的發展歷史等,隊員們深刻體會到,30年來,溫州水頭的變化是巨大的,其發展模式便是溫州模式的一個縮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最重要的是環境污染問題,隊員們呼籲,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走上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改革新風尚,改革帶來的是社會經濟機構的變革,更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產物。更加合理地安排市場配置,才是經濟騰飛的根本。溫州的民營企業家們正在努力著,為溫州經濟的繼續飛躍而奮斗,雖然有過成長初期的疼痛,雖然有著「成長的煩惱」,雖然未來還有未知的漫漫之路需要拼搏,但清晰的目標讓他們堅定著,不服輸的本能讓他們開拓著,相信溫州企業,溫州經濟會走得越來越遠。
二、尋訪:溫州人的創業歷程
「創業」於溫州人來講已是一個不能再熟悉的詞了,溫州經濟的其中一大特點就是將千千萬萬人捲入創業的潮流。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中,很多實踐隊也采訪了這些時代的弄潮兒,傾聽他們的創業史,觸摸改革開放史上那濃墨重彩的風景。2008年7月12日-25日,美術與設計學院「溫州女企業家現狀調查」暑期社會實踐隊采訪小組先後走訪了高邦服飾集團有限公司、溫州先迪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創始人。高邦服飾集團公司女總朱愛武,講述了她的創業歷程時,言談中,她充滿青春活力的言語無不體現著其干練的一面。幾多艱辛,幾多快樂,也許就像她說得那樣,只有經歷的人才會懂,她對未來的高邦充滿信心。溫州先迪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經理陳彤談到自己的創業時,親切,更多的是勉勵,「機會對於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勤奮付出,成功終將屬於你!」她鼓勵大學生們可以通過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問題。
同樣,國際合作學院「自強不息,濟弱圖志」實踐隊在走訪鶴溪村的幾家鄉鎮企業時也遇到了一位自主創業的巾幗人物,在談到創業之路時,這位女老闆眉宇之間盡顯感慨,她說,創業的初期也許是迫於生計,但隨著事業的擴大,創業路途中的摸索,你會發現創業的艱辛,持續的堅持,敏銳的嗅覺和定位的標准都將是創業者一生寶貴的財富。
的確,創業帶給溫州的不僅僅是物質的財富,更是一筆精神的財富,一種溫州精神的傳承。作為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陣地的溫州,那些不斷涌現的風雲人物,那些令人欽贊的感人卻又振奮的事跡是溫州的驕傲,也是溫州三十年來的榮耀。
三、關註:新溫州人的成長
三十年的時間讓溫州改變了很多,從舊景渡新貌,溫州的發展離不 開每一位民眾的努力,而芸芸眾生之中,有一個群體,為溫州城市的建設發展做著不懈努力。他們勤勞、朴實、默默耕耘著,成為推動溫州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新溫州人作為溫州人的分支,引起了很多社會專家的關注,同時也促成了實踐隊們對新溫州人的探究。
商學院熱運之旅暑期社會實踐隊就以新溫州的創業人群以及「新溫州人中未創業的群體」作為調研對象,在「五馬」、「明航路」、「車站大道」等幾個人流密集處以及部分新溫州人開設的小型店鋪內展開系列調查。調查針對新溫州人創業的現狀、創業的心態,以及他們對於創業在溫州的展望等問題展開。通過調查,學生們了解到「新溫州人」同樣有「敢為人先,不怕吃苦」的創業精神,他們的創業熱情一點也不亞於土生土長溫州人。
學生處「新溫州人,汗灑甌越譜華章」暑期實踐隊深入康奈集團,以一種全新的角度調查新溫州人,詮釋新溫州人。隊員們參觀職工俱樂部等,深入了解了康奈的企業文化和有關新溫州人的規章制度;深入車間,了解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幫助新溫州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
新溫州人不只是狹隘地固定在經濟領域,他們活躍在溫州的各個行業,遍布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例如外來打工人員,外來的定居民眾,很多實踐隊們也開展了走訪調查的活動。如法政學院「幸福城市調查研究」實踐隊對外來務工人員(新溫州人)的子女教育問題進行了關注;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溫州房地產30年」社會實踐隊來到中宇建設集團,為工地廣大建設者送去了各種防暑降溫物品,給他們帶去了清涼;商學院「走近新溫州人」實踐隊來到了溫州火車站為那裡的外來務工人員送去了溫暖和關懷等等。
目前,新溫州人已經成為社會的焦點話題。新溫州人為甌越大地的發展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作為當代大學生,踐行於走訪調查新溫州人的社會實踐,目的是引起社會的更多關注,給予新溫州人更多的關懷。新溫州人在成長,和溫州這座年輕的城市一起成長著,也願他們在未來的旅程中活得更加精彩。
四、感動:社會改革,與民謀福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文化生活,都以全新的姿態行進在發展的道路上。為全面了解改革開放的成果,實踐隊的隊員們城市農村,深入群眾和深入企業和社區。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回望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實踐隊對溫州教育局張局長進行了專訪。實踐隊就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師資隊伍的建設,新課程改革以及現在師范生就業前景等現今社會熱點問題展開了交流。張局長表示,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是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決心。隨著溫州整個城市的品味和文化素養的不斷增強,將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而新課程改革就是為了迎合社會需求而作出的改變,這樣的改變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它確實已經成為了現在教育的主流。當談到就業問題時,張局長不只一次地對現在大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改革開放三十年,也是中國教育改革的三十年,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溫州的教育事業會有更好的突破。
在關注農村民生問題方面,「改革開放看溫州」大型社會實踐采訪活動實踐隊則以大學生的獨特視角,深入調查溫州境內蒼南、平陽、文成、泰順四個縣市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歷史變遷和經濟發展情況。實踐隊的學生們分別走訪了蒼南龍港鎮的第一任黨委書記陳定模和龍港著名企業金田集團,文成縣華僑鎮--玉壺並采訪了僑鄉聯合會的主席,還來到了泰順縣城羅陽的茶葉特產局,走進當地茶農家庭,親身體驗當地的鄉土民情。
在與蒼南龍港鎮的第一任黨委書記陳定模書記的訪談中,老書記講述了他個人的經歷,並就其在村裡進行的兩項重要的魄力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進行深入的交流,從中了解到兩項改革的背景及背後的故事。而對龍港金田集團的采訪中,實踐隊走訪了企業廠區,並對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采訪。采訪的重心在於,改革開放的30年,企業的發展與改革開放政策的聯系。金田集團財務總監向隊員們講述了金田集團的發展史,金田集團的多元化和黨建團建,員工福利等,他重點強調了黨對企業的扶持政策。正是由於改革開放的30年,金田才能緊抓機遇,通過自己的探索,是企業變得強大。訪問結束後,隊員們還參觀了龍港禮品城,親身感受到了龍港鎮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之風推動了城市和農村的發展,也為企業的成長帶來了巨大機遇。在摸索中前進,再前進中發展,改革的深化將繼續拓展,在此次社會實踐中,各個實踐隊們以實地考察的形式深刻感受了三十年的改革成果,也進一步理解了黨的政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的變革,為人民謀利益,也為中國帶來了福音。
憶往昔,感慨萬千,話今朝,豪情滿懷。回首改革開放30年的溫州,春華秋實,碩果累累,形勢喜人,改革開放為溫州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溫州發展的動力源泉。未來的溫州,會在改革開放旗幟的引領下,繼續本著「敢為人先」的理念不斷突破和發展。通過「青春與改革開放同行——關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暑期社會實踐,學生們對改革開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深深地意識到身上所背負的神聖使命,未來的溫州在呼喚,呼喚著當代學子的青春與熱情。改革開放三十年,百業爭榮鋪錦綉,讓青春與改革開放同行,讓千姿璀璨滋潤和諧溫州,聽,時代在召喚!
Ⅵ 中國共產黨員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
徵文名稱: 新中國的發展歷程
1840 年的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封建上千年來封閉的大門,也成為了中國 近代史開端的標志. 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里, 中華民族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 遭受著各國列強的欺辱與蹂躪.在艱難的生存斗爭中,中國人民一直在尋找一條 脫離苦海的道路. 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中國的先進分子曾經歷盡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 真理,但是,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努力在實踐中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 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更使人們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苦悶和彷徨之中. 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認為,以往少數先覺者的救國斗爭之所以成效甚少,是 因為中國國民對之"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容心" .中國國民的性質與行為 的墮落,乃是"亡國滅種之病根" .因此, "欲圖根本之救亡" ,必須改造中國的 國民性. 1919 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此次運動 是中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它給中國帶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再次,俄國十 月革命也給困頓中的中國帶來了一絲清涼的氣息,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在 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一些先進分子看到了救國的希望,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 的中國共產黨也開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早期,各種思潮在中國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較了各種主 義的發展前景後,中國共產黨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在此後與各種思想斗爭 中, 黨逐漸發展壯大. 成為帶領中國走向強盛的一支中堅力量. 深厚的群眾基礎, 為以後的最終勝利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毛澤東同志帶領 我們建立了新中國,成就了一段輝煌的歷史.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站了起來, 可是這也並不代表著從此就可以高 枕無憂了,一個新的國家的誕生初期,也會有一系列的問題有待解決.剛成立的 新中國留給共產黨的是一堆爛攤子,我們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恢復,需要我們制 定一個長遠的發展計劃,使我們國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趕上世界.這是一個宏偉 而又艱巨的任務,西方的發展會給我們帶來些經驗,但更多的還需要我們自己去 探索. 為了找出一條適合我們的道路,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 中,遇到很多困難與挫折,也會有驚喜和收獲.一個國家能否快速的發展起來, 需要決策者們英明的大腦和智慧.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摸索 著一條道路,也犯過很多的錯誤.1958 年的"大躍進"和 1966 年的"文化大革 命"不但沒有加快國家的發展,反而拉大了與世界的差距. 1966 年至 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 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它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文化大革命" 中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艱難曲折的斗爭,使"文化大 革命"的破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仍然取得了 進展.但是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本應取得更大的成就. 這些失敗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斷的對失敗的總結中,逐漸找到了前 進的方向. 1978 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中國在這一年又發生了一件改變中國 命運的大事,是中國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在這一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 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的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為全會實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轉折奠定了重要基礎.改革開放的起步,意味 著中國又走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從此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國 共產黨的領導下, 經過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體制,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前兩步目標,大 幅度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 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體現,是中華 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展望中國的近代史,我們可以看到: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 起,為了爭得民族獨立,自身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進行過長期的英勇頑 強的奮斗.正是這些斗爭,粉碎了外國侵略者滅亡中國的圖謀,推動了中國的發 展和進步.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先進的中國人曾經歷經千辛萬苦,向西方 國家尋找真理.但是,多次奮斗的失敗,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了資本主 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在十月革命以後,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 黨,中國人民的斗爭才走上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勝利發展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建 立以來,在八十多年的時間里,它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做了三件 大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過 28 年堅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 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 家做主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 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使古老的中 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開 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 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 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 景.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 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近代依以來的中國歷史有力地證明, 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指導中華民族實現 偉大復興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中國各族人 民不斷取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勝利,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中 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走社會主 義道路,這是歷史和人民做出的鄭重的正確的選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 及其光榮,偉大和艱巨的事業.我們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認識 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科學分析和妥善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把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建設事業全面地推向前進. 作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各條戰線的生力軍,我們大學生一定要牢 記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自覺地承擔起時代 賦予我們的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為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
Ⅶ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針對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多次重申黨的二大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規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勝利充分說明: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謀任何私利的政黨雖敢於並善於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向敵人作斗爭的政黨。中國各族人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這個事實,人而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民族統一和團結。
1957年,毛澤東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毛澤東現場在此之後的一個時期內,逐步誇大了確實存在的階級斗爭的嚴重程度,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隨後發展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致使在不少場合混淆了敵我,造成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終於釀成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
1976年10月,黨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
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其中包括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把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它真正開始了全面的、堅決的、依靠群眾和深思熟慮的撥亂反正,開始了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使用權黨重新加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軌道上來。
Ⅷ 溫州歷史革命基地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1956年7月1日,在浙江省溫州市江心嶼原普寂祥院廢址上建成。佔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其擴建為「二碑一館」,佔地擴大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書題;一碑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書法家舒同書題。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原名「溫州區革命烈士紀念館」,前身原為龍翔寺, 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該寺解放前已破壞無遺。1956年平整地基,為紀念浙南地區在各個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而建溫州區革命烈士紀念館。1987年8月1日,由溫州市民政局報經中共溫州市委辦公室批准改為今名。1990年進行了擴建,總面積2300平方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浙江省愛國主義教基地。溫州地區具有悠久的革命斗爭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24年主不建立了共產黨組織。為了緬懷先烈、繼承遺志,溫州地區專署、溫州市市委決定於1956年在心嶼建立「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1952年,溫州市民政局據溫州市第一屆第五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提議開始籌建。195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廳批准,先利用興慶寺(今溫州博物館)辟設「溫州市人民革命烈士紀念館」。1956年,溫州區專員公署和溫州市人民委員會聯合決定,報經上級批准擇今址興建。是年7月1日開放,展出烈士72名。「文革」期間,烈士受到審查,展出對象、人數時有變動,正常開館受到影響。 1987年6月26日,溫州市人民政府據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主要領導薛駒、陳法文親筆批文,在原址奠基擴建,同時在館內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和挺進師紀念碑。1989年1月5日落成,10月1日試開放。 新館佔地面積3190平方米,是老館的一倍多,館園呈長「回」字形,建築物具民族風格。主體建築有門台、碑、館,另有迴廊,紀念亭、餐廳、接待廳等附屬設施。綠化有銀杏、小葉楓、南洋水杉、五針松等樹種。門台保持原貌;新碑高15米,是原紀念碑的3倍,館室二層建築,面積相當於原館園的佔地面積。館額、碑名分別請書法家沙孟海、舒同及張愛萍題書。 展覽內容按歷史時期劃分三個展廳,展出謝文錦、劉英等115名烈士事跡,結合宣傳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浙南革命斗爭歷史,突出宣傳紅十三軍的悲壯歷程和挺進師的艱難歲月,頗具特色。珍貴革命文物有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在紅軍時代穿過的帶補丁的軍棉褲;和魯迅合影的木刻家林夫刻制的國內第一幅毛澤東肖像木刻;陳列展品中還有朱德、彭德懷、鄧穎超、楊尚昆、肖勁光、楊得志、羅瑞卿、葉聖陶、郭沫若、粟裕、葉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溫州烈士或烈士紀念建築的題詞、信件(復印件)。館園「仰止」、「懷遠」兩亭有書畫家劉旦宅、溫奕輝題聯:「仰望崇碑懷烈士,止觀青簡慰忠魂」、「長懷尊敬以瞻仰,永遠流芳而頌揚」。 1988年1月30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隸屬溫州市民政局。年平均參觀人數在10萬人左右,是1987年全市紀念建築物參觀總人數21萬的二分之一。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始建於1956年,佔地面積3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5平方米),位於溫州市風景秀麗的國家4A級旅遊區——江心嶼,由瞻仰廣場、紀念碑和陳列館三部分組成。其中有三個紀念碑一個陳列館,分別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紀念碑;陳列館內設三個展廳和一個虛擬展廳,展出了從黨的創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如謝文錦、劉英等157名革命烈士事跡、史料和遺物。在虛擬展廳內展出溫州地區4800多位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跡。每年接待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大中院校中小學和社會團體200多個,近15萬人次。 紀念館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革命歷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窗口。自1998年開始實行免費參觀以來,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牢固樹立「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意識,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加強內部環境建設,使紀念館更加整潔、庄嚴和美化,為社會樹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媒體及社會各界、市領導的好評。1988年1月紀念館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200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擔著褒揚先烈、教育人民的歷史重任,承擔著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光榮使命,是黨員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紀念館充分利用地處風景區並結合重大節日和旅遊旺季的特點,舉辦各種展覽參觀悼念活動,力求做到參與面廣、團體數多,使紀念館充分發揮自身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的顯著作用
Ⅸ 溫州激盪四十年,見證了怎樣的歷史
溫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另一個範例,一直受到相關學者的研究和重視,特別是有著號稱“東方猶太人”稱號的溫州人,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創造了獨特的傳奇,不僅一舉將東海邊的小漁村從貧鄉僻壤變成全中國有名的創業之城,同時也成為全國小商品市場的重要代表,也是很多創業的年輕人夢想開始的地方。
Ⅹ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與建設歷程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與建設歷程:
一、黨的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二、黨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現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三、黨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黨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5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
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於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五、黨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7年五大召開,大會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
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並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六、黨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七、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八、黨的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948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九、黨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9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十、黨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1973年黨的十大召開,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十一、黨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後的首次大會
1974 年,中國趕走南越侵略軍,收復西沙群島。
1975 年的全面整頓工作由鄧小平主持進行。
1977年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十二、黨的十二大: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實會上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
1982年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十三、黨的十三大: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87年十三大召開,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闡明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會還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三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十四、黨的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充分的理論准備,1992年10月十四大召開,這次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
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十五、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十六、黨的十六大:與時俱進的大會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後,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十七、黨的十七大: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大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爭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十八、黨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回顧總結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
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戰略部署,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10)見證溫州黨員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
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根據《中國共產黨簡史》2001年版本資料簡介,中共建黨90多年來共經歷了如下十個主要階段:
一、大革命階段 ;
二、土地革命階段 ;
三、抗戰階段 ;
四、民主革命階段;
五、新民主主義階段;
六、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
七、文化大革命階段;
八、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 ;
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