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歷史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17:26:48

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如何

經過近四十年的精誠合作,大珠三角地區實現了長足發展,為今日的粵港澳大灣區奠定了堅實基礎。自二十世紀末「灣區經濟」概念提出以來,灣區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技術和體製革新的增長極。無論是從人口集聚還是城市分布來看,灣區及其直接腹地都是承載現代文明的核心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為這一論斷做出了新的注腳。

通常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涵蓋十一個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九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深圳、東莞、惠州、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大灣區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6800萬人,人口密度為988.73人/平方公里。大灣區經濟總量近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大灣區,僅次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為了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對內,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制度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建設;對外,中國需要承擔更多的大國責任,應對保守主義興起和全球化收縮的趨勢,平衡國際秩序,促進世界持續和平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在中國內部經濟轉軌以及外在國際壓力驟增的背景下,獲提升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國家策略之一。

適逢「一帶一路」倡議從理論走向實踐,這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絕佳的歷史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有能力,更有必要主動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尋求對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新平衡,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㈡ 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一共有幾集

一共有三集。

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專東廣播電視台聯屬合攝制,共三集,每集50分鍾。

以國際視野與歷史眼光相結合,從粵港澳三地合作歷史及成果出發,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行時態,結合世界近百年來灣區經濟圈、城市群現象,探尋灣區引領時代發展的原因。

(2)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2018年8月28日上午,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儀式暨項目策劃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張寧,廣東廣播電視台台長蔡伏青,共同啟動項目。

在啟動儀式暨項目策劃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課題組組長陳宣慶,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課題組審評專家陳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副部長。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課題組成員李金波以及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課題組審評專家張燕生等九位專家就「國家戰略層面的大灣區建設」、「全球視野下的大灣區建設」以及「創新思路下的大灣區建設」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㈢ 粵港澳大灣區將來會如何發展

港澳代表委員譚志源代表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區位、政策和『一國兩回制』優勢。粵港澳答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經濟活力強,開放程度高,若能統籌協調,實現區內城市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魏明德委員說,「一帶一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灣區提供了疊加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擁有僑鄉、英語、葡語三大文化紐帶,是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橋梁。

㈣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專佛山、惠屬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組成。
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

㈤ 粵港澳大灣區為什麼能躋身世界級灣區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回推動「一國兩制答」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台;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資料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網路

㈥ 為什麼要提出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有了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給三地帶來哪些變化

因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給三地帶來的變化: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便利三地居民生活。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已通車,未來隨著三地基礎設施和交通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三地居民工作生活的空間距離將不斷拉近,「半小時生活圈」指日可待;

二、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大灣區將聚焦引才育才機制和人才市場統一化,將帶來更多更高端的就業崗位,為粵港澳居民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工作機會、更好的居住條件;

三、治理創新提供更優質生活圈。灣區內社會治理協防共治,資源整合,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隨著大灣區影響力的提升,灣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不斷提升。

(6)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意義

1、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2、有利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

3、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台;

4、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㈦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哪些新維度

城市之間日益加深的經濟聯系正在重塑大灣區未來的增長模式。仲量聯行最新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前行之路》研究報告顯示,除了廣深港三個核心城市之外,香港-珠海/澳門-深圳:旅遊和零售的黃金三角、深圳-中山:新一輪的城市化和產業轉移、深圳-東莞-廣州-佛山:科技先鋒與製造實力。以這三個城市群為代表的多邊城際合作將成為大灣區未來發展的全新增長動力。

閱讀全文

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