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化遺產為何如此重要
人們對文化遺產的日益關注,是特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深刻地反映了人們歷史觀和文化觀的轉向,是民族認同感不斷加深的體現。但是,文化遺產范圍的擴大,不代表保護和傳承的問題就解決好了。比如最近幾年流行的工業廠房改造,模式大同小異,大都是將原有廠房進行整飭改造、粉飾一新,然後引入文化創意、餐飲、購物等業態進行充實。其實,廠房改造並無不可,它在一定程度上盤活了廢棄的場所和空間。然而問題也恰恰出在這里,文化遺產保護的直接目的就是保留原有的歷史信息。
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無論是從哪一個學科和行業出發,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不是讓文化遺產成為一個個當下時興的IP(知識財產),被市場和學術快速消費掉。事實證明,對於大部分文化遺產來說,這條路並不好走。在物質生活漸趨豐裕的今天,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大方地承認,文化遺產之於我們最大的意義就是一種精神的意義,這實際上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文化遺產首先滿足的是人類的精神需求,它承載著的是人們的想像力與前進的信念。真正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往往是蘊藏在文化遺產中的精神力量,而這種精神力量反過來才會真正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
Ⅱ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准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保存了大量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與光輝燦爛的文化。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單
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1982年2月8日公布)
1.北京
2.承德
3.大同
4.南京
5.蘇州
6.揚州
7.杭州
8.紹興
9.泉州 10.景德鎮
11.曲阜
12.洛陽 13.開封
14.江陵
15.長沙 16.廣州
17.桂林
18.成都 19.遵義
20.昆明
21.大理 22.拉薩
23.西安
24.延安
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公布)
1.上海
2.天津
3.沈陽
4.武漢
5.南昌 6.重慶
7.保定
8.平遙
9.呼和浩特
10.鎮江 11.常熟
12.徐州
13.淮安
14.寧波
15.歙縣 16.壽縣
17.亳州
18.福州
19.漳州
20.濟南 21.安陽
22.南陽
23.商丘
24.襄樊
25.潮州 26.閬中
27.宜賓
28.自貢
29.鎮遠
30.麗江 31.日喀則
32.韓城
33.榆林
34.武威
35.張掖 36.敦煌
37.銀川
38.喀什
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1994年1月4日公布)
1.正定
2.邯鄲
3.新絳
4.代縣
5.祁縣 6.哈爾濱
7.吉林
8.集安
9.衢州
10.臨海 11.長汀
12.贛州
13.青島
14.聊城
15.鄒城 16.臨淄
17.鄭州
18.浚縣
19.隨州
20.鍾祥 21.岳陽
22.肇慶
23.佛山
24.梅州
25.海康 26.柳州
27.瓊山
28.樂山
29.都江堰
30.瀘州 31.建水
32.巍山
33.江孜
34.咸陽
35.漢中 36.天水
37.同仁
其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2000年以後公布)
1.山海關 2.鳳凰
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單(國務院2003年11月27日公布)
1.靈石縣靜升鎮
2.崑山市周庄鎮
3.吳江市同里鎮
4.蘇州市吳中區角直鎮 5.嘉善縣西塘鎮
6.桐鄉市烏鎮
7.上杭縣古田鎮
8.合川縣淶灘鎮 9.石柱縣西沱鎮
10.潼南縣雙江鎮
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名單(國務院2003年11月27日公布)
1.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2.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黟縣宏村鎮宏村
7.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10.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韓城市西庄鎮黨家村
參考資料:http://driftboat.vip.sina.com/Travel/History/
Ⅲ 誰有【PPT】我的家鄉-安徽桐城PPT,可讓我借簽一下,謝謝!
桐城又稱「七省通衢」,有「江淮第一城」之美譽。她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處長江經濟協作區腹地,桐城市系對外開放城市,全國商品糧基地,國家級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縣(市)和全國鄉鎮企業百強(縣)市,全國衛生城,設有國家星火密集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十里工業園,市區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現正積極申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桐城日益成為海內外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熱土。境內綿延百餘里的龍眠山,峰巒疊翠,風光旖旎。歷史勝跡,瑰麗多姿。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勝地。交通便利,合(肥)九(江)鐵路,206國道和滬蓉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水運直接通江達海,離安慶、合肥機場僅一小時車程。 桐城市系對外開放城市,全國商品糧基地,國家級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縣(市)和全國鄉鎮企業百強(縣)市,全國衛生城,全國公眾心目中的和諧之城,國際徽商最具投資潛力城市,設有國家星火密集區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區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現正積極申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產業優勢明顯,現為全國印刷包裝三大基地之一、運輸機械名城(申報中)、重要的汽配基地、全國最大的玻纖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羽絨被出口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制刷生產基地、華東最大的蛋鴨生產基地。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人才眾多,桐城正日益成為海內外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熱土。
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公元757年正式建縣,公元1996年撤縣設市,歷時1200餘年。其間人文勃興, 代有英才。唐宋兩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詩名,一以畫顯。明清時期中進士者就達240餘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堪稱「十七世紀罕無倫比的網路全書式」的大學者;特別是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壇200餘年,擁有作家1200餘人,創作傳世作品2000餘種,是中國文學史上迄今為止時間最長、作家最多、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近現代桐城名人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一代大哲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農工民主黨創建人章伯鈞,計算機之父慈雲桂。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吳汝綸先生創辦的桐城中學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輸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達線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桐城是黃梅戲之鄉,孕育了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桐城也因此而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
桐城之最
桐城最早得名於唐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祿山叛唐改當時的同安縣為桐城縣。 桐城最高山峰為華崖山,海拔1065米。 桐城最大河是大沙河。境內長74.79公里。 桐城最大湖泊是與樅陽共有的菜子湖,東西長22公里,南北平均寬約8公里。 桐城最大水庫是牯牛背水庫,建於1965年4月,總庫容8180萬立方米。 桐城最早的戶口記載是明洪武十六年〈1383〉,當時居民10427戶,58562人。 桐城最早記載的地震發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三月。 桐城最早的水電站是1958年3月建成發電的麻山嘴兒沖水電站。 桐城最早的小學是光緒三十年春〈1904〉在縣城建成的崇實學堂。 桐城最早創辦的報紙是民國元年的〈投子曉鍾報〉 桐城最早進入中國文學史冊的是唐著名詩人曹松,著有〈曹夢征詩集〉 清乾隆年間桐城人方觀承繪制的〈御題棉花圖〉是我國最早的棉作學圖譜。 桐城派稱雄清代文壇200多年。擁有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作家群體。「天下文章,歸於桐城」。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桐城派,從中學到大學,都要講述桐城派。 北宋桐城畫家李公麟被譽為宋畫第一。 1958年9月,桐城氣候站開始進行氣象預報,這是境內最早的天氣預報。 桐城最久遠的古遺址是魯王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院士(8人)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大學生(16%)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碩士/博士,最多的教授/博導 桐城的院士/博導/教授/大學生/出國留學的佔全市人口的比例在全國近2000個縣級區域是最高的之一,不但過去,即使是今天,也無愧於文都的稱號 桐城擁有全國最年輕的博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段路明教授,28歲時當博導,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桐城唐灣人,14歲畢業於桐城中學,保送科大,他和導師在量子領域的一個成果被國際稱為段-郭界限,其導師郭光燦為中科院士。 桐城為全國第三大包裝印刷基地 桐城——同麗江、鳳凰等一起被稱為中國最值得去的十個小城 桐城——全國鄉鎮企業百強市
Ⅳ 河南有哪些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
河南省8個第一批:洛陽、開封 第二批:安陽、南陽、商丘、內第三批:鄭州、容浚縣 參考: http://news.sina.com.cn/c/2004-10-11/19104544319.shtml
Ⅳ 河北省內的世界遺產有哪些
河北省境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有以下4個:
1、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入選時間:1994年
地址:河北承德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於河北省境內,修建於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眾多宮殿以及其他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較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罕見的歷史遺跡。
(5)大方歷史文化名城ppt擴展閱讀: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范疇。
世界遺產分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自然遺產4類。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等非政府組織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力組織,參與世界遺產的甄選、管理與保護工作。
參考資料:網路-世界文化遺產
Ⅵ 河南有幾個歷史文化名城
洛陽(第一批)
位於河南省西部的黃河南岸,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南有洛河、伊河,北有邙山和黃河,史稱"河山控戴,形勢甲於天下"。
洛陽為我國著名的九朝故都,歷史上曾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隋(煬帝)、唐
(武後)、後梁、
後唐等九朝在此建都,歷時900餘年,名勝古跡以市南龍門石窟最有名。城東白馬寺是我國第一座佛寺。還有漢魏故城遺址、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遺址、關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開封(第一批)
古稱大梁、汴梁。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北瀕黃河,隴海鐵路橫貫市區南部,交通便利。春秋時期,鄭庄公"開拓封城",稱之為開封。後來戰國時期魏國、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以及晉朝後期都在此建都,史稱"十朝都會"。北宋建都於此,稱東京,故又以東京著稱於世。
這里地勢低窪,湖泊眾多,號稱"北方水城", 名勝古跡眾多,以鐵塔、龍亭、大相國寺、繁塔、延慶觀、禹王台、包公祠、朱仙鎮岳飛廟和北宋汴梁城遺址等為最著名。
南陽(第二批)
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早在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這里生息繁衍,戰國時為楚國重邑,已是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西漢時"商遍天下,冠富海內",在東漢因是光武帝劉秀發跡之地,所以又稱陪京,有"南都""帝鄉"之稱。後歷為府治。
南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培養和造就出春秋時期謀略家、"商聖"范蠡,東漢時期科學巨匠張衡,澤被後世的醫聖張仲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等舉世矚目的歷史人物。近代以來,南陽更是英才輩出,群星燦爛。南陽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和實業家遍布海內外。
南陽有許多文物古跡,醫聖祠位於南陽市城東的溫涼河畔,是紀念東漢末年傑出的醫學家張仲景的祠廟。武侯祠位於南陽市西的卧龍崗上。漢畫館,坐落在卧龍崗上,與武侯祠比肩並峙,是我國較大的收藏漢代畫像石刻的陳列館。張衡墓位於南陽市北25公里處的小石橋村西側。宛城遺址位於南陽市東北部。玄妙觀位於南陽市西北梅溪河畔,是清末四大叢林之一(四大叢林是:北京白雲觀、西安八仙庵、濟南長清觀、南陽玄妙觀)。南陽知府衙門位於南陽市民主街,曾是元、明、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長官主持府事和辦公的地方。
商丘(縣)(第二批)
位於河南省東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的結合部,是豫東黃淮沖積平原的腹地,地理位置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史書雲:"自古爭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為腹膂之地。"因此,商丘素有"豫省門戶"之稱。 舜封契於商,契後裔湯在此建商國,北魏、南宋短時做過帝都,秦置睢陽縣,自漢代以後歷為郡、州、府治。現縣城始建於明,稱歸德府,城池內方外圓,城牆及城河、城堤保存較完整,城內棋盤式道路、四合院民居基本保持傳統格局與風貌。
商丘人傑地靈,名流輩出。戰國時有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莊周,西漢時有大敗項羽於垓下的灌嬰,南北朝時有駢文大家江淹,北宋時有被譽為"詩豪"的石曼卿及官至參政知事的張方平。明清之際在商丘城中居住的就有3位大學士、7位尚書,還有侍郎、巡撫、總兵以及著名的文人學士30餘人。
商丘文物古跡眾多,縣西南兩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高台,稱閼伯台。還有清涼寺、壯悔堂、微子墓、三陵台、八關齋、文廟等,及睢陽城、宋國故城、梁園、文雅台等遺址。
安陽(第二批)
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會處,西依太行山,北臨漳河水,東南與華北平原接壤。安陽是商代的殷都,秦築城,隋至清歷為州、郡、路、府治所。舊城基本保持傳統格局並有許多傳統民居。
安陽有許多古老的遺跡。西南15公里北樓頂山東麓,有小南海原始洞穴。市區西北部2公里處的"殷墟"出土有大量甲骨文、青銅器,其中有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最有價值的商代大型遺址。靈泉寺石窟位於安陽縣城西南25公里的寶山。修定寺塔位於安陽縣城西北35公里的清涼山南麓。文峰塔,又稱天寧寺塔,位於安了市城內西北隅。袁世凱墓,俗稱袁林,位於安陽市洹河北岸。文物古跡還有高閣寺、小白塔、城西水冶鎮的珍珠泉風景區等。
安陽不僅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豐富,而且風物特產眾多,其中較著名的有安陽三熏、老廟牛肉、內黃灌腸、糖油板栗、林縣山楂,"大紅袍"花椒以及姚家狗皮膏葯等。
鄭州(第三批)
是河南省省會,位於河南省中部,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轄6區5市1縣,面積7446.2平方公里。鄭州地區在歷史上相當長時期曾是國家的政治中心,曾有夏、商、管、鄭、韓5朝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
鄭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有多處新石器中晚期文化遺址。早在3500年前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至今遺址保存完整,有城牆、宮殿基址和各類手工作坊遺址。
鄭州地處中州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是全國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物資集散中心,也是全國商貿城市、開放城市、衛生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我國中原地區新興的中心城市。"雄峙中樞,控御險要",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鄭州名勝山水眾多,文物古跡薈萃,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風景旅遊城市。這里擁有距今8000年的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遺址、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夏都陽城遺址和商城遺址,我國最早利用煤炭作燃料的漢代冶鐵遺址等。以少林寺、中嶽廟和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以黃河瀏覽區、黃河大觀和水河村原始村落遺址為主的黃河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區,以及浮戲山區景區、環翠峪風景區、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勝古跡,均以其獨有的神采魅力吸引八方來客。還有城隍廟、清真寺和紀念1928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二七紀念塔、紀念堂等。
浚縣(第三批)
古稱黎,位於河南省北部。是鶴壁市轄縣,在鶴壁市東南部,轄5鎮6鄉,縣府駐城關鎮。西漢置黎陽縣,宋改為浚州,明改州為縣。縣城始建於明代,現存部分城垣。城內有清代民居。
城南有大伾(讀"批")山和浮丘山。大伾山是我國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名山之一,山上現有古代建築群七處之多,尤其是一尊石佛坐像,高達23米,古代曾建樓保護,因佛像高於樓,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樓"的佳話。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碧霞宮、千佛洞、天寧寺彌勒佛、大石佛、恩榮坊等。有漢代古墓群、新石器時代遺址、元代磚雕壁畫墓等一批古跡。著名人物有端木子貢、王梵志、謝偃。
Ⅶ 關埠鎮的文化遺產
關埠鎮郊三里處,有一小山,形似大象,稱為「象山」,象山下有一塊大石,形似象鼻專,石高二丈余,重達數萬斤屬,可是遊人用手輕輕一搖,大石便微微抖動,向來被視為奇觀。象山北側的石井山,有三峰寺,寺院建於明代,建築古樸大方,周圍叢林簇擁,怪石嶙峋,幽雅清靜,是旅遊度假勝地。建於清末的「提督府」,是清末名臣、雲南提督黃武賢(關埠下底村人)的府第。黃武賢曾隨左宗棠領兵平息新疆叛亂,立下戰功,且為官清廉,深受民望,致仕回鄉之後,又主持開通京北等17村溝渠,為民造福。「提督府」也成了遊人景仰先賢的地方,是市文物保護單位。
Ⅷ 蓬溪村的文化遺產
楠溪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的無限默契,它猶如一件藝術瑰寶,天生麗質,至真至美,令中外無數遊客喜愛和迷戀。
以天人合一、八卦以及陰陽五行風水思想構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著大批完整的宗譜、族譜,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可以使人們大體了解我國古代耕讀社會與宗族文化的梗概,縱觀楠溪江古村落,大體有幾下三方面特點:
一是建村歷史比較悠久:楠溪江古村落的歷史基本上都在500年以上,大部分有700-1000年歷史,最悠久的大約有1500年左右了.據保存下來的各村宗譜記載,建於唐代的有蒼坡、楓林、花坦等村,建於北宋的有芙蓉、廊下等村,而岩頭、蓬溪、溪口等村則建於南宋。建於元朝的代表性古村落有林坑、埭頭等。
二是類型豐富,規劃和諧,環境意識較強:民居、宗祠、亭台、池榭、書院等一應俱全。好多村都有寨牆寨門。整個村子的水系、街巷井然有序,民舍、庭院、禮制中心等錯落有致。楠溪江古村沒有多少深宅大院,也少有雕梁畫棟,建築直接採用楠溪江河床底下的卵石構築,顯得樸素真實、大方自然、野趣天成、和諧親切; 表現出楠溪江先民極強的環境意識和審美能力,突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氛圍。
三是宗族文化突出:各村都以一到幾個宗族聚居而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單元,一般是一村一姓或一姓多村,如芙蓉、埭頭、坦下等為陳姓聚居之地;蒼坡、方巷為李姓聚居之地;花坦、廊下為朱姓,茗嶴、豫章為胡姓;蓬溪等因為是謝靈運後人聚居地,所以為謝姓,小坑村基本上姓章,而林坑人絕大部分姓毛等。
那麼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後人重要聚居地的蓬溪村是一個什麼樣的村子呢?
從溫州望江路碼頭渡船至永嘉縣甌北鎮,沿楠溪江幹流前行,過縣城上塘鎮及岩頭鎮不久便到了楠溪江腹地----楠溪江中游的支流鶴盛溪,車程大約1.5小時。蓬溪村正位於東皋村與鶴盛村之間,距縣城大約60公里。鶴盛溪,顧名思義:相傳古代仙鶴眾多的溪流。您可以想像:白鶴翩翩,迎風弄羽,青山綠水間聲聲清亮的鶴唳,似乎告訴您這里曾經是人間的仙境。
千百年以後,鶴已珍稀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現在鶴盛溪的風光雖然秀美如昔,但是卻難覓仙鶴蹤跡了。
蓬溪村中的風水極好,村東有山泉水匯聚的瀦湖,湖中有青螺髻一般的鳳凰嶼,湖水東南有文筆峰,正合筆入硯池的說法。蓬溪村北臨鶴盛溪,隔溪有低丘為屏障,溪水繞障而行,形成東西兩個門戶。村落始建於南宋。南宋時,出了一位狀元李時靖,現古宅北側仍留有狀元街。村內有李狀元府邸,大小宗祠、古亭、大量木構清宮式民居。村落狹長,村子東西南三面環山,儼然就是山嶴中的一處世外桃源。鶴盛溪在村北水口的懸崖下拐了個彎,日積月累,溪水在崖壁底下沖刷成一灣深不可測的活潭。顯然是楠溪江中游風景最優美的古村之一。
蓬溪村坐落在一個袋形盆地里,四圍高山重重,只有北面缺口,卻又被鶴盛溪封住,先人們便鑿山開路,在溪西絕壁上架起一里多長的棧道,村子才能出入,為了保平安,又在村口霞港頭上造了一幢關帝廟。依靠深潭峭崖作為天塹,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蓬溪村顯得特別安全。
Ⅸ 河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最近已被省政府定為我省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有:鄭州、濟源、許昌、禹州、浚縣、淇縣、沁陽、淮陽、汝南、新縣、新鄭縣城、朱仙鎮、竹溝鎮、荊紫關鎮、社旗鎮十五個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