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淵源深厚自然景觀流連忘返

歷史文化淵源深厚自然景觀流連忘返

發布時間:2021-03-07 02:42:38

Ⅰ 中國名勝古跡

沈陽東陵公園
福陵,也稱東陵位於沈陽市東北11公里處的丘陵地上,是清朝第一代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後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它將我國傳統建築形式與滿族建築形式融為一體,形成了異於關內各陵的獨特風格。主要建築景觀有參道旁的石象生、108磴、康熙碑和陵園主體的方城、寶城、月牙城。其中的石馬據說是仿當年爾哈赤的坐騎蒙古馬雕成。 努爾哈赤是滿族人,姓愛新覺羅,受明冊封為女真族(滿族前身)建州部首領,後來統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稱後金)政權。他精通漢蒙文字,不僅在軍事上頗有建樹,而且創立了八旗制度和滿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頗有建樹,為滿族的初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滿族的民族英雄,死後葬於福陵。其子皇太極建立清政權後,他被追尊為清太祖。 陵墓始建於天聰三年,建成丁1651年,後經康熙、乾隆兩帝增建,方具今日規模。距今已有340多年歷史,陵墓保存得相當完整。福陵前臨渾河,後倚天柱山,大殿凌雲,佔地19萬平方米,構成獨具風格的帝王山陵。陵墓四周繞以矩形圍牆,南面正中為正紅門,門前兩側分布著下馬碑、石獅、華表和石牌坊。門內甬道兩側排列著成對的駱駝、獅子、馬等。往北地勢漸高,遊人需登上108級台階,才能到山上的陵寢方城。城牆高7米,城中的隆恩殿是祭祀之所,東西有配殿,城的四角有角樓。方城正中為大明樓,樓內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後為月牙形的寶城,也叫月牙城。寶城之下,埋葬著努爾哈赤和葉赫那拉氏。努爾哈赤為女真貴族出身,世襲建州左衛指揮使,是明朝所屬的北地方官。因他"忠於大明","保塞有功",升至都督,晉號龍虎將軍(正二品)。十七世紀初,明朝政治腐敗,無力維持東北一隅的統治,努爾哈赤起兵反明。經過幾十年征戰,統一了女真各部,在1616年於圖阿喇即汗位。其後遷都東京(遼寧省遼陽縣),再遷都沈陽。十年後,圍攻明寧遠城(遼寧省興城縣),受炮傷退回沈陽死於途中。 福陵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了兩大特點。第一,晉謁此陵時,由正紅門到碑樓,須登108級石台階。第二,建築物隨坡勢起伏而顯得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東陵依山傍水,氣勢宏偉,古樸典雅,清幽肅穆,令人流連忘返。現在,福陵一帶已辟為東陵療養地。

Ⅱ 為什麼說「進香」是一種具有深遠淵源和深厚內涵的文化景觀

廣義的「進香」是「前往寺廟拈香禮拜神佛」的意思;而在漢人的祭祀習版慣中,「香火」象權征溝通,也表示淵源。這里所謂進香與其他宗教的朝聖行為不同處之一,在於漢人重「香火」的淵源和香的使用。在中國,天公和鬼是沒有分香儀式的,只有神明和祖先才有。「『分香』,意思是一個原始的神廟分出『香灰』到別處供奉,而分出的廟在一段時間內要回來重新增強香火淵源關系」。總的來說,進香是一種由人主導,是人與人,人與神,或神與神之間一種既神聖庄嚴又世俗化的文化交流。詳情請參見中華媽祖網~~

Ⅲ 病句求改正:威尼斯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讓人流連忘返,無愧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威尼斯獨特的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無愧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Ⅳ 西湖是我國什麼著名的的旅遊勝地之一

朋友,中國有很多西湖的,我估計你問的是杭州西湖,不過保險起見我給你其中24個比較著名的西湖簡介,希望能幫到你。(給個分唄~~~)
我國各地共有西湖36處,其中浙江9處,廣東、湖南、四川各4處,江西3處,河北2處,福建4處,江蘇、廣西、雲南、湖北、河南、安徽、山東、陝西各1處。此外越南河內也有西湖。其中最著名的是我國杭州的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
一、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西湖的水面面積約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處在 5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1985年被選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 西湖古稱「錢塘湖」,古代詩人蘇軾就對它評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又名「西子湖」。 西湖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造成各湖區水質差異,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平方公里;,總容積1.1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西湖底質是一種有機質含量特別高的湖沼相沉積,屬於粉砂質粘土或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皆為藻骸腐泥層(黑色有機質粘土),中層泥炭層或沼澤土,最下層為基底粉砂層;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澗,主要補水河流為金沙澗、龍泓澗和長橋溪泄流。
二、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位於安徽省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宋、明、清歷代名勝。
三、福州西湖
福州西湖位於福州市市區西北部卧龍山西北隅湖濱路,為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所鑿,唐末就已經是游覽勝地;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繼位,在此建造亭、台、樓、榭,湖中設樓船,西湖成為御花園;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則徐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為西湖公園。
四、惠州西湖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區內,原名豐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潁州西湖齊名。 宋朝詩人楊萬里曾有詩曰:「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與羅浮」,說的就是這三大西湖。有「海內奇觀,稱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和「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史載。當然,這三個西湖的出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都曾經是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被貶到過的地方。「東坡到處有西湖」,蘇東坡給西湖留下勝跡,而勝跡更因東坡而倍添風采。 品評西湖,人稱杭湖為「吳宮之西子」,惠湖為「薴蘿村之西子」。有「海內奇觀,稱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和「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史載。清杭州名士戴熙曰:「西湖各有妙,此(惠湖)以曲折勝」。「東坡到處有西湖」,蘇東坡給西湖留下勝跡,而勝跡更因東坡而倍添風采。 惠州西湖原是橫槎、天螺、水簾、榜山等山川水入江沖刷出來的窪地。西枝江改道後的河床遂成為湖。其西面和南面群山環抱,北依東江。景區以山水資源為主體,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游覽面積3.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8平方公里。湖水深淺不一,一般在1.5米左右,個別水深3至4米。 景點分為豐湖景區,平湖景區,菱湖景區,鱷湖景區,南湖景區,高榜山——紅花湖景區,近年還加上了金山湖景區。
五、揚州瘦西湖
瘦西湖 位於揚州市城西北,六朝以來即為風景勝地,清代康乾時期即已形成的「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上園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於一體,清乾隆時期更是盛極一時,成為揚州雍容華貴的象徵。 瘦西湖現有游覽區面積100公頃左右,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中國旅遊界含金量最高榮譽——全國AAAAA級景區,成為揚州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在瘦西湖「L」形狹長河道的頂點上,是眺景最佳處。由歷代挖湖後的泥堆積成嶺,登高極目, 全湖景色盡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構堂疊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為瘦西湖最引人處。有「 湖上蓬萊」之稱。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於巧「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嶺上為風亭,連同嶺下的琴室、月觀, 近處的吹台,遠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個瘦西湖景區裝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許多嫵媚之氣。 《瘦西》--揚眉 十里長堤曲水酣,松柏競翠掩徐園; 荷蒲熏風花間醉,四橋煙雨睡夢甜。 金山觀月殊峰翠,吹台釣魚白塔寬; 五亭橋邊蓮性寺,楊柳依依晴雲間。 瘦西湖的美主要在於蜿蜒曲折,與杭州西子湖相比,一個如豐滿秀麗的雍容少婦,一個似修長清麗的窈窕淑女。瘦西湖以「瘦」為特徵,湖面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築古樸多姿,行船其間,景色不斷變化,引人入勝風韻獨具而蜚聲海內外。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為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景區 現有:御碼頭、五亭橋、西園、 冶春園、綠楊村、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四橋煙雨、虹橋、長堤春柳、葉園、徐園、長春嶺、 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梅嶺春深、湖上草堂、綠蔭館、吹台、水雲勝概、蓮性寺、 鳧庄、五亭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景區等景點,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
六、沈陽西湖
沈陽西湖,距沈陽市區40公里,位於新民市當堡鎮境內。有萬畝水面,湖水清澈碧綠,象一塊巨大的翡翠,能夠看見魚兒在水下快活地游來游去。 夏日,坐在曲橋上的涼亭里,四周的湖面上開滿淡粉色的荷花,微風習習,送來陣陣清香。荷花在風中輕輕搖曳,象婷婷玉立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這一刻,你會感覺已置身於江南水鄉。 自1992年以來,沈陽市人民政府對西湖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建設,興建了水上餐廳、游樂廳、垂釣平台、遊船碼頭、西湖樂園、蘆盪迷宮等一批設施,並對西湖旅遊度假區作出了詳細的規劃。每當夏秋之際,遊人們紛紛從各地趕來,領略這塞外西湖的旖旎風光。
七、潮州西湖公園
潮州西湖公園自唐代開辟以來,一直是潮州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這里峰岩石刻自成一體,亭台樓閣千姿百態,四時花卉爭妍斗艷,古跡傳說豐富多彩。
潮州西湖曾被稱為全國三十六處西湖之一,又是潮州一處有悠久歷史的名勝古跡。全省三大著名摩崖石刻群之一——葫蘆山摩崖石刻便在西湖公園內。西湖古昔是韓江的支流,也是崩堤沖成的瘦大湖。 據《方輿紀要》載:「綿亘十餘里。」到了唐代築了北堤,才把它與韓江切斷,成了寬闊長形的大湖。唐肅宗乾元年間(758-759年),皇帝下詔,天下臨池帶郭處設置放生池八十一處,這西湖便是其中一處(過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現在湖心亭南側有一池,稱為放生池)。因與西湖依傍的葫蘆山,對護衛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歷代官府均重視對它的修築、浚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時知軍州事林驃及知州林光世,他們對西湖和葫蘆山都有不少建設。林光世還寫了篇《浚湖銘》留世。到了元代,潮州戰亂把西湖景物毀了不少。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牆,採用去大批石塊,還把湖填了一半,稱作城壕。後來曾陸續重建一些景觀。到了清朝,因屢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數被毀。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還在西湖山築腰城,防禦「三藩」 之亂。劉進忠的反清,又使西湖變成挖壕溝、圍柵欄、設炮台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國時更被軍閥洪兆麟占為私家園——「洪園」。 故有人把潮州西湖的簡史概括為:始於唐、著於宋、毀於元、盛於明、蕪於清,民國不清不明,於今湖綠波平。
八、耒陽西湖游園
西湖游園位於耒陽市城區繁華的市體育中心東側。這里原有300多畝水面,由於上世紀90年代出現無序開發,現在只剩下80多畝水面。一些開發商看中這塊風水寶地,擬將此地作房地產開發。去年,耒陽市委、市政府聽取市民對城市建設的意見,決定用這塊地建設市民休閑游園場所。市裡花巨資從開發商手中回購10多畝土地及8個門面,擴大園區面積。游園於去年12月開工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建有音樂噴泉、休閑涼亭,在水面上還建有80多米長的行人走廊,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九、蘭州小西湖
蘭州小西湖又稱蓮盪池、蓮花盪。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封藩,十四子朱模被封為肅王。建文元年肅王府從甘州(今張掖)移至蘭州,因肅王思念南方水鄉之美,遂於建文四年建蓮盪池,周五里,花木暢茂,魚鱉充盈,供其遊憩賞玩,後毀於戰火。 清康熙五年,巡撫劉斗重建,清乾隆六年(總督吳達善修葺,後又毀於乾隆四十六年,清光緒六年護理陝甘總督楊昌浚重建,並改名為小西湖。光緒七年,總理甘肅營務處魏光燾重修。民國12年,新建宛在亭、羊裘室、憩亭、螺亭,加之原有的來青閣,臨池仙館等,亭榭樓台,錯落其間,波光瀲灧,堤柳如煙,春夏之際,水鳥咸集,鷺浴鷗浮,為蘭州八景「蓮池夜光」景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辟為城市建設用地,今蘭州軍區總醫院內尚殘存部分湖面。 現在的小西湖公園系1987年10月建成開放。中部為湖區,由東湖、中湖、西湖,蠡湖、蓮藕湖組成;東部為草坪,北部為四季園,魚樂園,弈園,盆景園;南部為雲從殿,早紅院,晚紅院;西部是科普活動區,有二層歇山頂軒式金鱗玉液樓。面積14.90公頃。湖面70畝,綠化面積85畝。
十、桂林西湖
在桂林城西、隱山與西山之間。水面面積原有700多畝,碧波盪漾,稱為西湖。 據載,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為大。吳武陵《新開隱山記》稱,「可以走方舟,可以泛畫船 ,渺然有江海趣。」在古代,西湖是水上游覽勝地,西入桃花江,東通灕江,把城中各名山勝跡連成光艷奪目的珠串。宋鮑同《復西湖記》雲:「望之蒼茫皎激,千峰影落,霽色秋清,景物輝煌,轉盼若新。」宋初,水位曾下降,南宋桂州太守張維興工建築,湖水四溢,恢復往昔壯觀。到了元代,地方官吏築壩圍田,據為已有,遂漸湮塞。其後治理,有所好轉。元郭思城在《新開西湖之記》中說,「塞其渠而疏其源,撤其壘而鋤其堰,……不數月水痕如故。是夏,芙蕖荇藻復生,遠近人皆歡喜。」然好景不常,明喜靖間(1522~1566),污泥淤積,又成田梗。其後400多年,任其自然,金志》載水脈惟餘一線。
十一、揭陽榕江西湖
建於1958年,在榕城西南,傍依榕江南河,園內西湖岸柳垂蔭,碧波盪漾。湖中有兩層湖心亭,九曲橋由亭向左右伸展,如龍卧波,橋下遊艇穿梭,錦鱗來去,令人神怡。 依欄遠眺,一湖景緻盡收眼底。橋頭的「雙象戲水」大型雕塑,高6.6米,大象長鼻高揚,仰天噴水,小象則天真嬉戲,依偎在旁。園中並有少年宮、游泳池、兒童樂園等,並辟有百花圃,群卉競放,奼紫嫣紅。 雷州西湖公園原名羅湖,位於雷州古城的西北角,面積9萬多平方米。自宋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寇準貶雷州司戶參軍,居湖濱,後又多有名人至此居游,遂成名勝。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蘇軾由惠州再貶儋州,與胞弟蘇轍同寓湖上,泛月湖中,流連忘返。雷州人為記載賢蹤,始易羅湖為「西湖」。
十二、湛江雷州西湖
雷州西湖內古跡甚多。蘇公亭,四柱重檐前有荷池及蘇軾石雕像。十賢祠,祠內有文天祥撰、姚文田書《雷州十賢堂記》碑,並有漢白玉線刻寇準、蘇軾、蘇轍、秦觀、王岩叟、任伯雨、李綱、趙鼎、李光、胡銓等「十賢」像。浚元書院,天聖元年(1023年)寇準病逝雷州,州人建寺以懷其德,咸淳八年,改寺為院,1984年重建時塑寇準石像於院前,並合十賢祠為「宋園」。又有萊泉井、龍王廟、「西湖平,狀元生」牌坊等點綴於平湖柳岸迴廊曲橋間,園內還建有規模頗大的游樂場。
十三、南昌西湖
南昌自古就有西湖,湖邊的主景孺子亭是為紀念東漢高士徐孺子而建造的,三國、西晉、隋、唐、宋等朝代多次興廢。這里原是徐孺子讀書的地方,蘊含著「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的歷史典故。現在的孺子亭公園建於1979年,有觀魚廊、賞荷亭,漫步園內,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頗具蘇州園林的風格。
十四、衡陽西湖
衡陽西湖位於衡陽市石鼓區演武坪,現佔地18.38公頃。北宋詩人周敦頤曾在此地寫下名句:「西湖夜放白蓮花。」說明早在北宋時期,西湖便在當地很有名氣。 現在的西湖又名明翰公園,是於1992年建成開放的。該園以清新明快為主基調,以中國山水園林為主題,水陸兼用,建有「蓮湖飛珠」、「雙亭煙雨」、「月映白蓮」等景區。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該公園修建時,設計者曾專門到杭州西湖取經學藝,並模仿西湖「三潭」在該公園內仿建了「二潭」。
十五、自貢富順西湖
富順西湖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城內西北隅,湖周兩公里余,是一座人工修飾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蘆,富順西湖原是四周諸山雨水匯流的自然窪地,早在宋代即已疏鑿,砌石為堤,遂成湖泊。湖面曲橋鉤連,荷花映日,垂柳列岸。
十六、常德津市西湖
津市西湖位於市區以南25公里處,原是西洞庭湖的一部分,因築堤分割而形成,水面面積40平方公里,是省內第二大內陸淡水養殖湖。該湖山水相連,風光秀麗,湖面大,附近無污染,水質清潔,深度適中,為典型的營養型湖泊,素有「黃金水面」之美譽。湖內現有上乘魚類品種75種,年產鮮魚600餘噸。
十七、九江都昌西湖
都昌西湖是一個季節湖,汛期與鄱陽湖相連,枯水期則與鄱陽湖分開,面積最大時寬達五公里,長十餘公里。冬季全湖乾涸,湖床成為候鳥棲息地;初春未漲水時,湖底春草叢生,「風吹草低見牛羊」,一派草原風光;夏秋兩季則恢復本來面目。一年之中有三種景觀,變化莫測。 在歷史上,都昌西湖曾為鄱陽湖東側的重要水道,元末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時,曾駐軍於此,定下「西湖」之名。過去湖邊公路不發達,湖南面四個鄉的鄉民若去都昌縣城,均須從此擺渡,在那時,「出西湖渡」就是出遠門的代名詞。1996年都中公路通車後,西湖水運日漸衰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鄱陽湖區圍湖墾田的浪潮中,都昌西湖一度被列為填埋的對象。後因湖口一帶汛期風大浪急,若為墾田而進行築堤保堤有些得不償失,該計劃被擱置;都昌西湖,這才沒有被人為地一筆抹去,得以倖存至今天,與杭州西湖結緣。
十八、梅城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六,浙江有九。其中建德就有梅城西湖和壽昌西湖。梅城西湖又稱嚴州西湖,坐落在梅城城西,和城東的東湖相映。據《嚴州圖經》記載,該湖已經有1100多年歷史。唐宋以來,梅城西湖曾建有規模宏麗的寺院和樓台亭閣,湖心寶華洲更是遊人登臨之地。北宋范仲淹曾有「相呼采蓮去,更上木蘭舟」的詩句。1968年,富春江水電站建成後,梅城成了庫區,西湖成為內湖,但仍不失其天姿風韻,依然博得人們的青睞。
十九、河南商丘西湖
明崇禎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3月,李自成會同羅汝才、袁時中三支起義軍攻克了池深城堅的睢州城(民國後,睢州稱睢縣)。李自成打算在開封建都,便效法秦始皇滅六國時的戰略「欲傾大樹,先剪重枝」,拆除了睢州城牆。當時由於黃河五年三泛,黃水每泛,城門關閉,水在城外淤積大量泥沙,久而久之,形成了城內低、城外高的地貌。因此,當李自成扒開黃河後,黃河水狂瀉南奔,淹沒了睢州城,使之成為一個湖泊,就是今天的睢縣西湖。睢州西湖水下是城,水上是湖,湖面呈一規則的長方形,這在全國數以萬計的大小湖泊中是罕見的。
二十、湖北天門西湖
天門西湖之謂西湖不知始於何年,但從茶聖陸羽詩文中可得出,西湖之稱至少在唐代就有。天門西湖與茶聖陸羽有著深厚的淵源和數不清的美麗傳說。據《天門縣志》記載,東漢中葉,西湖覆釜洲上(今為石油公司油庫)就建有龍蓋寺,到唐時更名為西塔寺,宋時謂之廣教院,明清仍稱西塔寺。以後天門人民圍繞西湖不斷修建出許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點。歷史中的竟陵10景,西湖成為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西湖美景引出不少動人的傳說和優美的詩句。
二十一、河南許昌西湖
許昌「小西湖」,因當年蘇東坡曾贊其「西湖雖小亦西子」而享有美譽。據史料記載,隋唐時,小西湖已是碧水如鏡,樹木蔥郁,溢彩泛舟,風景宜人。至宋代,更成為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蘇軾等人的覽勝、講學之地。據傳,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就是將漢獻帝囚禁在今許昌西湖湖畔
二十二、河南汝州西湖
西湖村位於河南省汝州市西北夏店鄉境內,距汝州市區26千米處。汝州直達白窯(伊川)公交車,穿村而過,每40分鍾一班,交通極為便利。 西湖村始建於1974年,當時僅有120多口人,建村近40年來,在歷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干群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取得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如今,全村4個村民組,400口人。 以農業為主,旱澇保收,是全鄉的富裕村。
二十三、濟南大明湖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隋唐時它既名「蓮子湖」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它位於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大明湖是一個由城內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積甚大,幾乎佔了舊城的四分之一。市區諸泉在此匯聚後,經北水門流入小清河。現今湖面46公頃(690畝),公園面積86公頃(1290畝),湖面約佔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處約4米。蛇不見,蛙不鳴;久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兩大獨特之處。2009年,大明湖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泉水湖。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 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台、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紛呈,尤以天高氣爽的秋天最為宜人。春日,湖上暖風吹拂,柳絲輕搖,微波盪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蔥綠片片,嫣紅點點;秋日,湖中蘆花飛舞,水鳥翱翔;冬日,湖面雖暫失碧波,但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夾岸,蓮荷疊翠,寧榭點綴其間,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畫卷, 沿湖的亭台樓閣,水榭長廊參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統年間仿江南園林建造的遐園。遐園內曲橋流水,幽徑迴廊,假山亭台,十分雅緻,被稱為「濟南第一庭園」湖邊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臨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覽無余。湖對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格閣,依閣南望,遠山近水,樓台煙樹,皆成圖畫。清代書法家鐵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繪聲繪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絕之處。 大明湖名聞遐邇,遊客眾多,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二百萬人次,在濟南諸公園中最多。大明湖歷史悠久,景色秀美,名勝古跡周匝其間,湖畔有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匯波樓、北極廟和遐園等多處名勝古跡,其中歷下亭、鐵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尤其大明湖乃繁華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實屬難得。
二十四、北京昆明湖(西湖)
昆明湖位於北京的頤和園內。原為北京西北郊眾多泉水匯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濼、大泊湖等名稱。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萬壽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處北京西郊,又被人們稱為西湖。

Ⅳ 華北鄉間廟會

即「浚縣正月古廟會」,是河南省浚縣的大型民間傳統集體活動,活動貫穿於每年的整個農歷正月,
一直到二月都熙熙不散,有「華北第一大古廟會」之稱。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浚縣民間社火
浚縣民間社火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最初是人們用來祭祀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朝拜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戲劇中的人物、音樂、舞蹈融於社火表演,逐漸成為當地民眾自娛自樂的民間文化活動。浚縣社火的傳統形式主要有舞獅、高蹺、秧歌、旱船、竹馬、龍燈、台閣和背閣、抬老四、頂燈、大頭舞、散河燈等。舞獅是傳統項目之一,主要形式有獅子滾綉球、滾翻、撲食、抖鬃、梳毛、竄火圈、追逐、爬行、雙獅爭球等。浚縣舞獅同別的地方不同的是,表演時獅子在前,後跟武術隊。武術隊俗稱「刀槍把子」,真刀、真槍,真拼實打的童子功,顯示出瓦崗軍駐扎大伾山時在浚縣民間帶出的習武雄風。高蹺表演者(20~30人)邊走邊舞,扮演人物多取自民間故事或戲劇。民國初年,浚縣高蹺隊把天津的高蹺表演技巧和湖南的小曲調揉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當地民眾農閑時排練,逢年過節或重大喜慶時演出。最熱鬧的是正月初九和十六的拜山,初九祭拜大伾山,十六祭拜浮丘山,祭拜那天,從早上四點開始,四鄰八鄉幾十支社火隊早早趕來,一一擺開了架勢,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你耍高蹺,我扭秧歌,他練背閣,嗩吶吹,鑼鼓響,空氣都是熱鬧的,一時間,鑼鼓喧天,人聲鼎沸,震耳欲聾。
浚縣古稱黎,西漢置黎陽縣,宋改為浚州,明改州為縣,縣城始建於明代,現存部分城垣,浚縣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美麗的自然風景,更重要的是在浚縣歷史文化和風景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讓人們在觀賞自然景觀的時候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
浚縣是與鄭州市一起,於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批準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縣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2003年7月被國家旅遊局公布為AAAA級旅遊景區。
大伾山風景區包括大伾山、浮丘山這兩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麗青石山峰。雖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當年大禹治水登臨此山,被載入 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禹貢》篇中,歷代稱為「禹貢名山」。現有大石佛等國保級文物1處10項,省保級文物8處,歷代摩崖題刻460餘處,漢唐古柏400餘株。如果您到大伾山風景區旅遊觀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會使您回味無窮,流連忘返,優美的山頂風光又會使您如入仙境,飄飄欲仙。
歷史上,有十幾位帝王將相親臨大伾山,一旦您踏入山門,您就會感受到充盈於山山石石之間的王者之氣。在草叢石徑中,說不定,一不留神就會踩上某一位皇帝當年留下的足跡。大伾山又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了無數歷史名人或登臨高歌,或賦詩摩崖。千百年來,有王維、范成大、王陽明等二十多位著名詩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名人大家的到來,極大的提高了大伾山的文化品位,並為其賦予了永久的魅力。
我國最早史書《尚書•禹貢》記載:禹王疏河「東過洛,至於大呸」。大伾山當享「禹貢名山」之美名。目前,大伾山上有國保級文物7項,道觀佛寺古代建築群7處,名亭8座,石窟6處,各式古建築138間,隨山築勢,錯落有致,各具特色。其中有後趙時依山鑿就的大石佛,高22.29米,為「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摩崖造像。2001年,大石佛與周圍的摩崖石刻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單位。佛足在佛樓地面下丈余 ,「八丈佛爺七丈樓」成為奇觀;始建於北魏的天寧寺,規模宏大,年代最早。寺內有藏經閣,原藏明代南藏經6053卷,為宗教典籍珍品。宋代徽宗皇帝欽封為「康顯候」的龍洞;清代的萬仙閣,集我國道教文化之大成,被專家譽為「華北道教藝術殿堂」宋代的天齊廟、太平興國寺、元代的觀音岩、明清的陽明書院、呂祖祠、禹王廟、張仙洞等一處處佛寺道觀為大呸山增添了古老而又神秘的色彩。故帝王將相,文人學士登山攬勝者代不乏人。魏文帝曹丕到此,寫《黎陽作》四首,劉楨作《黎陽山賦》。光武帝劉秀,唐代李世民、駱賓王、王維、洪經綸、岑參、賈島、楊巨源、宋代范成大,明代王陽明、王越、盧楠、李攀龍、王鐸、盧象升,清代程頤等皆曾登臨大伾山吟詩作賦,揮筆題記,今山上有摩崖碑刻460餘處(塊),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頗高。
景區內現有佛道建築9處,亭台樓閣、寺廟宮觀遍布兩山。北魏的天寧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樓而聞名遐邇。大石佛高22.29米, 已1600餘年, 全國最早, 北方最大,是河南旅遊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藝術、歷史政治等早已引起專家學者的驚嘆。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寶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藝術的精典之作。道教的聖地碧霞宮始建於明代,規模宏大,構造精美,萬仙客用懸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記載的神仙人物3千餘位成為集中國官方與民間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藝術殿堂。一處處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跡和一幅幅歷史畫卷,再現了宗教文化在中原傳播、發展的歷程。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廟會, 長達月余,朝拜者蜂擁而至,人如潮湧,高潮日達20萬人,為宗教文化和經濟信息的傳播推波助瀾。
大伾山是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名山之一,山上松柏競翠,寺廟幽幽王陽明、王鐸等名人摩崖石刻琳琅滿目,四季風光變化不同。「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千年古剎天寧寺,清靜幽雅呂祖詞等一處處佛寺道觀為大伾山增添了古老而又神秘的色彩。與大伾山相望的浮丘山,綽約多姿妙景無窮,山上的千佛洞生動地反映了盛唐時期的石刻藝術特色,佔地一萬多平方米的碧霞宮,結構嚴謹,風格獨特,
「十里城池半入山」,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依然顯示著古城的風貌.衛水河到了這里被一分為二,如同兩條玉帶,蜿蜒而來,飄逸而去,為風景區平添了許多靈秀之氣。河上古橋飛架,岸邊楊柳依依,兩河之間有琵琶形小島,濃陰如蓋。島上河邊,幾多情韻。
大伾山名勝風景區,由大伾山、浮丘山兩部分組成。大伾山上有呂祖祠、禹王廟、天寧寺、龍洞、觀音洞等。天寧寺的大石佛,倚山而坐,高八丈許,鑿於十六國後趙主石勒時期,素稱「八丈佛爺七丈樓」,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一尊大型摩崖造象。浮丘山上有碧霞宮、千佛洞、尼姑山等。浚縣的古城牆、端木子貢祠、三國古戰場、明代軍事家王越墳、徐懋功和李密的墓,皆分布在古城周圍。此外,風景區內還有不同歷史時期的摩崖題記460餘塊。如唐代的《大伾山銘》、後周的《准敕不停廢記》以及歷代名家的書法作品等。
浚縣古廟會素有「華北第一古廟會」之稱,有著千餘年的歷史。在河南民俗經典、首批河南「老字型大小」、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間建築保護名錄(公示名錄)中,大伾山古廟會被列入「河南民俗經典」公示名單。大伾山廟會因會期長,規模大,廟會被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每年的正月,都會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遊客光臨古廟會,一千多年來一直是周圍地區宗教文化、娛樂活動的中心;因而正月古廟會聲勢浩大,長達月余,日客流量逾20萬人。
春節將至,一到正月里,浚縣的古廟會又該熱鬧起來了, 正月初一開始,歷時一個月的浚縣大伾、浮丘兩山廟會盛大開幕。浚縣廟會始於後趙,至今已有1600年歷史,與山東泰山廟會、山西白雲山廟會、北京妙峰山廟會並稱華北地區四大廟會,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時間從正月初一到二月二,會期長,規模大,保持著明清特色,吸引著晉冀魯鄂皖周邊20個省市以及海內外的數百萬香客遊人。高潮一個是初九到東山即大伾山,一個是十六到南山即浮丘山,正月十六是古廟會的最高潮,這一天民間社火隊及一些藝術表演團體在兩山之間走高蹺、耍獅子、舞龍、跑旱船、放火銃、耍雜技、唱戲曲,鑼鼓震天,熱鬧非凡,形成一道十分亮麗的中原文化景觀。屆時商家趕集,人流如潮,是觀瞻豫北一帶純朴民風民俗的絕好機會。

Ⅵ 杭州是一座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一草一木、一屋一椽,無不帶著歷史文化的印記。回答下列各題:


小題1:B
小題1:D
小題1:A

Ⅶ 中國古都文化聖地都有哪些

1.周庄世界最具魅力水鄉

周庄
【歷史上的周庄】

古鎮周庄,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古稱澤國,周庄原來叫貞豐里,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居民有感周氏的仁義,便把貞豐里改為周庄。

周庄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古鎮周庄處於蘇杭之間,以水貫穿,街道房屋臨河而建,往來皆需舟楫,呈現出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如畫的美景綻放在周庄,使其成為了最具魅力的水鄉。 【游覽周庄】

周庄的美景在於水,周庄的魅力也由水打造,經過千年的歷史滄桑與濃厚的吳地文化的孕育,一個靈秀的水鄉展現在人們面前。周庄全福寺的鍾聲述說著新一天的開始,南湖的秋月迎接著晚上的到來,莊田的落雁闡述著生的希望,東庄的積雪預示著豐收的到來。游覽周庄,感受不一樣的美。

【陶瓷之鄉一稀堂博物館】

瓷器是我們祖先偉大的發明創造,有考古資料表明,中國人生產陶器的歷史已達一萬年以上。而一稀堂博物館是在周庄鎮政府和周庄「江南人家」的協助下,由河南省一稀堂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等聯合創辦的一所民辦古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內展示了我國人類有史以來以黃河、長江等流域為主題的原始陶器的創燒至演變到近代瓷器的全過程。共設立了史前至商朝、春秋戰國、兩漢、隋唐、宋元及明清為主題的六個陶瓷展廳。因展品收藏地主要在我國北方,所以展品偏重於北方窯系。

游覽一稀堂博物館,可以了解我國陶瓷的發展及燒制方法,是一個獨特的博物館。

【觀民俗歷史民間收藏館】

天孝德民間收藏館位於周庄鎮城隍埭,坐西向東,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築。館內收藏分八大類:木器、陶器、瓷器、玉器、銅錫器、石器、紫砂、骨角製品類。其中明清傢俱、歷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銅器中的花錢尤為珍貴。

民間收藏館館內收藏自石器時代起各代藏品二十餘萬件,分兩大類型,包括歷代民間日常生活、生產勞動用具和散落流失於民間歷代官宦用品,其中明清傢俱、歷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銅器中的花錢尤為珍貴。館內藏品非常珍貴,真的實反映了古鎮周邊地區范圍的民風民俗和吳文化歷史。游覽收藏館,又是對民間文化的一種補課。

【全福曉鍾伴天明全福寺】

全福講寺座落在周庄鎮西側的白蜆江畔,是宋時周迪舍宅為之,寺廟的主要建築有山門、指歸閣、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整座寺廟結構嚴整,殿宇軒昂,蔚為大觀。南湖水光瀲灧,借水布景,巧奪天工,大雄寶殿,飛檐翹角。寺廟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築藝術的美倫美奐,如詩如畫,令人贊不絕口,流連忘返。 2.婺源和諧天成,山水國畫

婺源
【歷史上的婺源】

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原屬徽州地區,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唐朝為便於統治,唐玄宗於開元二十八年決定正月初八設置婺源縣,縣城設在清華鎮,到天復元年(公元901年),縣城遷至弦高(今縣城紫陽鎮)。建縣時,婺源屬於歙州。

對「婺源」這一名字的解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說法,一是以「婺水繞城三面」,故名;二是「舊以縣本休寧地,曾屬婺州,取上應婺女之說」,故名;三是「以縣東大鱅水流入婺州」,故名。說法不一,各有千秋。 【游覽婺源】

歷史上中原貴族的南遷,為這里帶來了豐富的中原文化,又經過古徽州人的發展,使得這里的文化更加的繁榮。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著中華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標本價值。

游覽徽州,不僅要欣賞這里如水墨山水畫的美景,還要深入了解婺源的古徽州文化。

【風水門庭江灣】

江灣始建於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蕭江第八世祖始遷江灣,子孫逐漸繁衍成為巨族。江灣是鍾靈毓秀的千年古鎮,這里山水環繞,寧靜秀美,因此是古徽州風水文化的典範,歷代文風鼎盛、群賢輩出,這里還是毛澤東同志的祖籍。

村中至今還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築和蕭江宗祠、江永紀念館、南關亭、北斗七星井等景點,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文化內涵豐富,「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歷來享有書鄉之譽。

【小橋流水人家李坑】

來到李坑,猶如來到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足見其魅力。昔日的商賈和縉紳們留下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講述著李坑過去的故事。

李坑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十分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沿溪而建,依山而立。

村內街巷溪水貫通,青石板道縱橫交錯,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彷彿眼前真的是馬致遠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只不過這眼前的風景,少了一份凄涼,多了許多詩意的美,讓人禁不住想贊嘆,想長居於此。

【雙橋落彩虹木板廊橋】

在婺源,木板橋是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橋宛如金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橋下是清澈無比的江水,橋上不時有村姑農夫挑著擔子從經過,山光水色與木板橋有機結合為一體,環境十分協調。

婺源著名的廊橋當數彩虹橋,橋離清華古鎮不遠,始建於宋代,長達140米,寬為7米,為全木結構,橋上寫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對聯。

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人與自然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般的感覺。「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便是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3.山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山海關
【歷史上的山海關】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一稱「榆關」,又稱「渝關」。山海關修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北倚燕山,南連渤海,因此稱為山海關。 山海關於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山海關的城池,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周長約4公里,以城為關。它雄踞在祖國大地上,福佑著世代的華夏子民,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游覽山海關】

山海關不僅景色壯麗優美,而且歷史悠久,文化氣氛濃厚。山海關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風景如畫,氣勢壯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游覽山海關,你會被長城的壯麗風景所折服。

【歡樂海洋公園樂島】

歡樂海洋公園是一座融旅遊、娛樂及科普教育為一體,以「陶冶大眾、教益學生、維系生態」為宗旨的國內大型現代化海洋科普基地,園內有人工海灣、戲水樂園等游覽場所。

園內可遊玩處眾多,可以看到海獅、海豚等的精彩表演,可以在大型的潛水區漫遊海底,體驗不一樣的環境,也可以與海洋生物親密接觸,體會它們的無窮樂趣。在人工海灣里,可以乘坐國內首創的半潛式觀光潛艇漫步於海底,將史前文明遺跡、海底寶藏和海底墳冢的人文景觀及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一飽眼福。

游覽樂島,便是游覽城市中央的海底生活,累了乏了,還可以漫步於浪漫林蔭道,體會不一般地生活與文化,也是一種釋放和回歸。

【忠貞烈女哭長城孟姜女廟】

孟姜女廟景區坐落於山海關以東6.5公里的鳳凰山上,又稱貞女祠,是根據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而修建的。廟前依山砌築108磴行人石板梯道,恰似孟姜女尋夫的艱辛和曲折。廟里的殿內正中塑孟姜女泥像一座,淡裝素彩,面帶愁容,她雙目中透出的無限哀怨,便可以想像到當年孟姜女千里迢迢尋夫的凄涼。

景區又根據孟姜女的傳說修建了大型文化園林孟姜女苑,苑內以「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傳說為主線,還設計建造了「夜制寒衣」、「萬夫築城」等二十個場景,使人更加深刻體會到這段動人的愛情故事的艱辛與曲折。

廟內前殿兩邊有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對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惡,前殿還有聞名全國的奇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lu;f yn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包含無盡的哲理,讓人遐想無盡。 3.陽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陽朔
【歷史上的陽朔古城】

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東南面,也位於灕江西岸,風景十分秀麗。

陽朔縣歷史悠久,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隋朝開皇十年(590年) 縣址由熙平遷今陽朔鎮,縣衙建於羊角山下,以「羊角」諧音,改縣名為「陽朔」。陽朔縣因此得名,該名歷經各朝,流傳至今。

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山青、水秀、峰奇、洞巧,為天下四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中國旅遊名縣」。

【游覽陽朔】

陽朔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山清水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境內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資百態,游覽陽朔,在縣城的山水中尋找樂趣。一處好風景並不算好風景,陽朔處處皆景,處處怡人。

【百里畫廊】

灕江景區全線長48公里,是灕江風景區精華,也是人們到桂林旅遊(000978,股吧)必去的地方。

主要景點有:桃源仙境、浪石勝境、仙人推磨、綉山彩壁、鴛鴦戲水、九馬畫山、七姐下凡、螺螄山等二十多處。乘著船游覽整個灕江,彷彿行走在畫中。喀斯特地貌造就的蒼翠的群山聳立在兩旁,千姿百態,蒼翠欲滴。

灕江江水清澈見底,宛如羅帶般蜿蜒在群山之間,靜靜劃船而過,兩旁若隱若現的民居隱藏在樹林間,清脆的鳥叫聲交叉其間,人也彷彿進了一個仙境,進入了名家筆下的山水畫軸,因此人們才稱為「百里灕江,百里畫廊」。又有一種「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錯覺,好似遨遊夢境。

【詩境家園】

遇龍河全長42.5公里,至書童山匯入灕江,是陽朔縣第二大河。遇龍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景點密集且景色怡人,一個個游覽下來,不知道又為自己增添了多少的詩情畫意。

這一景區有古石橋群、田園風光、宋橋、唐城遺址、漢墓群等,使景區蒙上一層古色古香的神密色彩。舊縣村是唐代開德四年的歸義縣縣城,有唐代的城牆、明代的民居及清代的進士庄園,時間跨度大,古建築形式多樣,工藝精湛,體現了中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古橋造型典雅,與附近的歸義古城遺址、舊縣村古建築和古人類文化遺址等構成了遇龍河陽朔歷史文化長廊。

有首詩寫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陽朔的山水確為中國一大美景。.豐都鬼城神秘鬼文化之旅

豐都鬼城
【歷史上的豐都鬼城 】

豐都鬼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境跨長江兩岸,地處長江上游,上距重慶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鬼城豐都歷史悠久,春秋時稱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了。

相傳豐都是人死後靈魂所歸的地方,人的靈魂離開軀體後都要回歸到這個地方。豐都被訛傳為鬼城,最早的歷史淵源,大概要從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國幽都」而起。

豐都又稱「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這里也是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剎多達27座,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人類「靈魂之都」,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於世,非常具有特色。

【游覽豐都鬼城】

豐都歷來就有豐富的文化,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鬼文化可謂國內僅有,游覽豐都鬼城,看長江邊小城的寧靜風景,驚嘆於獨特的鬼文化,體驗一下陰曹地府的陰森恐怖,看一下人類靈魂之都的森嚴與幽寂,別是一番趣味。

【全國最大活「鬼」城鬼國神宮】

鬼國神宮是仿照陽間司法體系,營造的一個等級森嚴,陰森可懼的地下宮殿,它是融逮 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陰曹地府」,它採用建築、造型、雕塑、繪畫和電子、機械、音響、燈光等綜合技藝,將陰曹地府的奧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地府內有奈何橋,相傳不孝之人過橋便會落下橋去,飽嘗毒蛇撕咬之苦。還有孟婆湯、觀音像以及八仙過海、鬼王嫁女等等,形象逼真,讓人心驚肉跳,激動不已。

鬼國神宮是我國反映鬼文化的規模最大的動態人文景觀,它熔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爐,拓展視野,豐富生活,凈化靈魂,給人以超時空的獨特的精神享受。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即寫到了豐都。

【平都天下古名山平都山】

平都山即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平都天下古名山」而改名「名山」。平都山上林木蒼翠,建築精美,主要景點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等等,鬼文化氣氛非常濃厚。

道家還把平都山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這里也因此得到了道教子弟的親睞。

【歷史悠久天子殿天子殿】

天子殿歷史悠久,最早建於西晉,叫乾竺殿,距今已1600多年。唐代建仙都觀,宋代改名為景德觀,又名白鶴觀,明代改名為閻王殿,現存的天子殿是清康熙三年(1864年)重修的。

天子殿殿堂正中塑陰天子六米高坐像,頭戴金冠,身著蟒袍,腰圍玉帶,秉圭端坐,雙目圓睜,十分的莊重威嚴。殿門前有一幅明末高僧硝山和尚作的楹聯:「不涉階級須從這里過行一步是一步,無分貴賤都向個中求悟此生非此生」,還有一副寫著「任爾蓋世奸雄到此就應喪膽,憑他騙天手段入門再難欺心」,告誡人們應該忠厚。 4.. 徽州古城徽派建築特色與文化內涵
【歷史上的徽州】
徽州古城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she)縣徽城鎮中心,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代為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歷史悠久,建築富有特色,是值得一游的勝地。
徽州秦時開始置縣,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縣,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一直都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大歷五年(770年),廢歸德縣,土地又歸歙、休寧二縣,州領黟、歙、祁門、休寧、婺源、績溪六縣,因此形成了徽州一府六縣的格局。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歷史悠久,文風昌盛。
【游覽徽州】
徽州素有「東南鄒魯」、「文化之邦」的美譽,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著名的「中國徽墨之都」和「中國歙硯之鄉」,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繁榮造就了徽州特有的吸引力。
【徽州大觀園徽園】
徽州是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帶新建的仿古旅遊城,園內規模宏大,富有特色,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
全省17個地市都在徽園內建有自己的館園,並將各自館園用最具本地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風情和標志性建築以園林的形式展現給遊人與觀眾。游覽徽園
,既可了解安徽悠久的歷史,又如親臨全省各個著名的風景名勝景點游覽一般,十分值得游覽。徽園氣勢宏大,古樸典雅,建築粉牆黛瓦,與周圍風景相得益彰,極富韻味。園內的雕刻集磚雕、木雕、石雕的「徽州三雕」的精髓,十分精美,上承古徽州文化的神韻,下創徽派建築雕刻精華,優美壯觀,另人嘆為觀止。
【東方凱旋門許國石坊】
許國本為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萬曆十一年(1583),許國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萬曆十二年,因雲南平叛決策有功,晉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賜建牌坊,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石坊有八柱,呈口字形平面,結構十分穩固。上有雕塑,圖案典雅,許國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傑出的代表,綜合體現了石坊建造技藝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樓沖天式石坊形制,歷經明清數百年,在石坊建築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可謂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徽州歷史悠久,文化繁榮,著名的徽派建築享譽國內外,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文人也都與徽州有著深厚的感情,著名的愛國主義基地陶行知紀念館即位於歙縣城內。
5. 陽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陽朔
【歷史上的陽朔古城】

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東南面,也位於灕江西岸,風景十分秀麗。

陽朔縣歷史悠久,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隋朝開皇十年(590年) 縣址由熙平遷今陽朔鎮,縣衙建於羊角山下,以「羊角」諧音,改縣名為「陽朔」。陽朔縣因此得名,該名歷經各朝,流傳至今。

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山青、水秀、峰奇、洞巧,為天下四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中國旅遊名縣」。

【游覽陽朔】

陽朔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山清水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境內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資百態,游覽陽朔,在縣城的山水中尋找樂趣。一處好風景並不算好風景,陽朔處處皆景,處處怡人。

【百里畫廊】

灕江景區全線長48公里,是灕江風景區精華,也是人們到桂林旅遊(000978,股吧)必去的地方。

主要景點有:桃源仙境、浪石勝境、仙人推磨、綉山彩壁、鴛鴦戲水、九馬畫山、七姐下凡、螺螄山等二十多處。乘著船游覽整個灕江,彷彿行走在畫中。喀斯特地貌造就的蒼翠的群山聳立在兩旁,千姿百態,蒼翠欲滴。

灕江江水清澈見底,宛如羅帶般蜿蜒在群山之間,靜靜劃船而過,兩旁若隱若現的民居隱藏在樹林間,清脆的鳥叫聲交叉其間,人也彷彿進了一個仙境,進入了名家筆下的山水畫軸,因此人們才稱為「百里灕江,百里畫廊」。又有一種「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錯覺,好似遨遊夢境。

【詩境家園】

遇龍河全長42.5公里,至書童山匯入灕江,是陽朔縣第二大河。遇龍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景點密集且景色怡人,一個個游覽下來,不知道又為自己增添了多少的詩情畫意。

這一景區有古石橋群、田園風光、宋橋、唐城遺址、漢墓群等,使景區蒙上一層古色古香的神密色彩。舊縣村是唐代開德四年的歸義縣縣城,有唐代的城牆、明代的民居及清代的進士庄園,時間跨度大,古建築形式多樣,工藝精湛,體現了中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古橋造型典雅,與附近的歸義古城遺址、舊縣村古建築和古人類文化遺址等構成了遇龍河陽朔歷史文化長廊。

有首詩寫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陽朔的山水確為中國一大美景。.豐都鬼城神秘鬼文化之旅

豐都鬼城
【歷史上的豐都鬼城 】

豐都鬼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境跨長江兩岸,地處長江上游,上距重慶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鬼城豐都歷史悠久,春秋時稱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了。

相傳豐都是人死後靈魂所歸的地方,人的靈魂離開軀體後都要回歸到這個地方。豐都被訛傳為鬼城,最早的歷史淵源,大概要從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國幽都」而起。

豐都又稱「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這里也是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剎多達27座,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人類「靈魂之都」,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於世,非常具有特色。

【游覽豐都鬼城】

豐都歷來就有豐富的文化,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鬼文化可謂國內僅有,游覽豐都鬼城,看長江邊小城的寧靜風景,驚嘆於獨特的鬼文化,體驗一下陰曹地府的陰森恐怖,看一下人類靈魂之都的森嚴與幽寂,別是一番趣味。

【全國最大活「鬼」城鬼國神宮】

鬼國神宮是仿照陽間司法體系,營造的一個等級森嚴,陰森可懼的地下宮殿,它是融逮 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陰曹地府」,它採用建築、造型、雕塑、繪畫和電子、機械、音響、燈光等綜合技藝,將陰曹地府的奧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地府內有奈何橋,相傳不孝之人過橋便會落下橋去,飽嘗毒蛇撕咬之苦。還有孟婆湯、觀音像以及八仙過海、鬼王嫁女等等,形象逼真,讓人心驚肉跳,激動不已。

鬼國神宮是我國反映鬼文化的規模最大的動態人文景觀,它熔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爐,拓展視野,豐富生活,凈化靈魂,給人以超時空的獨特的精神享受。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即寫到了豐都。

【平都天下古名山平都山】

平都山即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平都天下古名山」而改名「名山」。平都山上林木蒼翠,建築精美,主要景點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等等,鬼文化氣氛非常濃厚。

道家還把平都山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這里也因此得到了道教子弟的親睞。

【歷史悠久天子殿天子殿】

天子殿歷史悠久,最早建於西晉,叫乾竺殿,距今已1600多年。唐代建仙都觀,宋代改名為景德觀,又名白鶴觀,明代改名為閻王殿,現存的天子殿是清康熙三年(1864年)重修的。

天子殿殿堂正中塑陰天子六米高坐像,頭戴金冠,身著蟒袍,腰圍玉帶,秉圭端坐,雙目圓睜,十分的莊重威嚴。殿門前有一幅明末高僧硝山和尚作的楹聯:「不涉階級須從這里過行一步是一步,無分貴賤都向個中求悟此生非此生」,還有一副寫著「任爾蓋世奸雄到此就應喪膽,憑他騙天手段入門再難欺心」,告誡人們應該忠厚。 6.平遙華夏文明的搖籃
平遙
【歷史上的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北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舊稱「古陶」。春秋時屬晉國,戰國時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在北魏時改名為平遙縣。

明代洪武三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正因為歷史悠久,因此平遙古城在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還是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的誕生地,古城街道兩旁,老字型大小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平遙的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還有「大清金融第一街」的稱號。

【游覽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街道似龜背,城牆堅固,站在城牆上,可以看到古老的城牆與城外的現代建築相得益彰,別是一番風景。平遙號稱有三寶,游覽平遙古城,看古城牆的斑駁印記中滲透的歷史滄桑,會是別樣的收獲。

【平遙三寶之一寶古城牆】

古城牆即平遙縣城牆,建於明朝洪武三年,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 8.鎮遠淡雅清幽,水墨暈染
鎮遠
【歷史上的鎮遠】
美麗的古鎮鎮遠位於貴州省東部,地處湘黔兩省的懷化、銅仁和黔東南三地區五縣接壤交匯之處。
鎮遠古城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縣歷史,自秦昭王30年就已經設縣。

Ⅷ 盤門有哪些歷史淵源,文化特產和自然景觀,

盤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南隅,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盤門作為元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盤門景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南隅,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豐富。
盤門位於蘇州城西南處,古運河之畔。有盤門、瑞光寺塔及吳門橋3 景。古城初建於春秋時期,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 年)在原址上重建,後張士誠增築瓮城,明清時又數次修繕。水 陸門對峙,呈曲尺形,頗具壯觀,為海內僅有。水門在陸門南側, 內外有兩重,縱深24米,前後分置水閘和木柵,現僅存門臼等遺 跡,兩門之間有暗道通向城樓。陸門亦為兩重,中為周氏180 米 方形瓮城(藏兵洞),匿藏兵卒可達數百之眾。西南處正面有「 盤門」城額,北城有登城坡道,城上築有垛牆,沿外牆置馳道、 射孔、炮洞、閘口及絞關石等防禦設施,兩側城垣至今保存完整。
東北處為瑞光寺塔。據史載,三國吳赤烏四年(241 年)建普濟禪寺,10年後建十三級舍利塔,因塔常呈五色瑞光,寺遂名 瑞光寺。在塔內發現文物證實,塔始建於宋景德元年(10 04年),約歷24年而成。殿宇構築全毀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 兵亂之中。塔亦幾經興廢,重修重建達18次之多。塔有八面七級、 樓閣式,高約43米。頂為磚木結構,塔身為磚砌,底開四門,二、 三層八面開門,四層以上復為門開四面。垂直輪廓逐層收縮,略 成微曲,其形秀美古樸,體現了唐宋之際古塔的風格和結構特點, 是宋初南方磚木結構樓閣式塔之佳構。 吳門橋在盤門側畔,架於京杭大運河上,南北走向,系用金 山花崗石砌成,長63米,凈跨16米,矢高近10米,造工精緻,氣 勢非凡,為姑蘇最大的單孔拱橋。始建於宋元豐年間,稱為新橋 (亦稱三條橋),自宋紹定年起易名。現橋為清同治十一年(18 72年)重建。橋南北各有48個橋階,兩側置有石雕坐欄,北雕橋 石上設有纖道,橋孔形如滿月。 盤門三景,宛如天成,各具豐姿,傳說
蘇州市盤門城樓始建於公元前514年,為吳國「闔閭大城」八門之一,至今已有2500餘年。當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築城,動工之初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盤門為八門之一。古盤門由水陸兩門、瓮城、城樓和兩側城垣組成,這是古代築城史上的創舉。二千多年間,歷經戰亂
盤門水城門
盤門水城門是國內外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陸並列古城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水城門由兩重拱式城門和水瓮城貫穿而成。水閘用絞關可隨時開閉,這種周到的戰備與防洪設計,是古代築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創舉。 水門由相距4.6米的內外兩重城門組成,縱深24.5米。外門石拱券作分節並列式構築,金剛牆高達7.25米,牆角各立方石柱,上架楣枋以承拱券。拱券矢高2.75米,開有閘槽。內外水門之間,南北砌泊岸,東南隅城牆內辟有洞穴通道,可循石級登城台。內門由三道縱聯分節並列式石拱串連構成,三拱尺度不一,第三道最大,高9.7米,寬9.3米,深6米。內外兩水門建築結構不同,非同一時代遺存,外門顯然早於內門。

水城門通道
水城門通道:水瓮城東南隅內側修建的洞穴式通道,高1.80米,寬0.9米,仄而陡直,古時為守軍上下秘密觀察和啟示閘門之用。
陸門也有內外兩重,期間為平面略成方形的瓮城,內周長約177米,城牆高8.1米,下以條石為基,上砌城磚。內外兩門錯置,外門在瓮城東北方向,由三道縱聯分節並列式石拱構成左右城牆亦花崗石砌築,均為近代改建。內門偏於瓮城西南,以三道磚拱構成,其中第二道拱轉換90度砌築,第一、三兩道各厚三層,採用二丁一順砌法。門洞縱深13米,寬3.9米,第三道拱高5.45米。為增強穩固性,門外左右加築梯形護身牆。第一道拱上開有"品"字形小"井",是對付敵方火攻的灌水口。此門年代較早。登城坡道在城牆北側,可自東而西上至城台。

城牆
城牆,盤門現有城牆全長300多米,高5米多。從城垣北側石板坡道登上城牆,可以看到整個陸門、水門套城的布置和結構全貌。城牆上的雉堞、垛口、射孔 、炮洞、閘口 、絞關石 、天井(防火用設施)均歷歷在目。

瓮 城
瓮 城,瓮者,口小腹大,盤門陸城門兩門非軸線同朝向,中間為邊長約20米的方形空地,故稱瓮城。瓮城四周城牆陡峭,一旦誘敵深入,閘斷退路,如同瓮中捉鱉,可獲全殲之勝。瓮城為元末張士誠重建,後經明清兩代續修,仍具原有形制。
絞關石
絞關石,水城門拱券有閘槽,有絞關石,城台上從絞關口沿閘槽可落下和開啟水城門,既是防禦設施,也可控制城內河道水位,便於防洪泄洪。

土 炮
土 炮,古代盤門乃兵家必爭之地。為重現昔日吳都風貌,城樓正前及東南方架有三尊清代製造的土炮,使人想起當年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攻戰場面。土炮的炮身長度分別是120厘米、130厘米、160厘米,炮口直徑分別是8厘米、10厘米、12厘米。

吳門橋
吳門橋,是蘇州市區現存最高的一座古石拱橋。始建於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橋的建成結束了盤門擺渡的歷史,故稱"新橋",因河面比寬闊得多,"新橋"由北岸兩座相接的木橋加南岸的石橋組成,當時又稱"三橋"。南宋年間,將"三橋"改建成三孔石拱橋,並改名為吳門橋。清代重修成單孔石拱橋,以蘇州金山花崗岩構築,雜有少量宋代舊橋所遺的武康石,成為建橋歷史悠久的見證。橋身全長66.3米,中寬4.8米,拱券凈跨16米,自水盤石面至橋欄頂通高11米。南北坡各有步階50級,全以整塊條石鋪設。拾級而上,但見橋下水網交織,舟船往來,城樓巍峨,古塔生輝,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瑞光塔
瑞光塔,為七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古塔,塔高53.57米。1978年在塔的第三層天宮中發現國家級文物真珠舍利寶幢,及嵌螺甸經箱碧紙經書《妙法蓮華經》、銅質金塗塔、銅佛像等文物。瑞光塔位於原普濟禪院(宋改名為瑞光禪院)內,相傳三國赤烏十年(247年)孫權為報母恩所建,當時稱"報恩塔",是蘇州最早的佛塔。今塔於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重建,後歷經兵火,至清咸豐年間,禪寺被毀,瑞光塔也難逃此劫慘遭毀損,僅保存了磚砌塔身。

Ⅸ 浙江藏著一處「天下第一奇觀」,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浙江紹興是一座非常美的城市,這里的人文資源非常豐富。最出名的應該是魯迅故里了,還有那因釵頭鳳而知名的沈園,都彌漫著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

Ⅹ 海南的景點有哪些推薦推薦。

海南景點推薦蜈支洲島、三亞亞龍灣、分界洲島旅遊區、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海南博鰲水城旅遊景區。

1、蜈支洲島


國家5A級旅遊景區--分界洲生態文化度假區座落於海南省海口三亞東線高速公路牛嶺15號出口處,是一個較有熱帶海島風情特色的海島型景區。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海島地形、地域文化等,分界洲有「美女島」、「觀音島」、「無名島」、「睡佛島」、「冰火島」之譽。分界洲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也吸引了新人們來這里參加浪漫的海底婚禮。

與歷史文化淵源深厚自然景觀流連忘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