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京博物院歷史意義

南京博物院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7 00:38:58

㈠ 南京必去景點排名有哪些

1、中山陵風景區

中山陵,位於國家5A景區鍾山風景區內,地處紫金山南麓,去往中山陵的陵園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道路兩側清一色的巍峨法國梧桐,猶如一條「綠色隧道」,但凡走過這條道路的人都贊不絕口,英國女王就曾贊美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南京有個綠色長廊」。

2、明孝陵石象路

石象路,位於中山陵一旁的明孝陵景區內,因在秋天的時候神道兩側的樹木都變得金黃一片,而被譽為「南京最美600」,秋天如果來南京旅遊石象路可以說是必去的景點。

3、棲霞山

棲霞山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自古以來就有「春牛首,秋棲霞」的說法,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來到棲霞山游歷,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乾隆帝,並贊譽棲霞山為「金陵第一明秀山」,足可見棲霞山之美。

4、牛首山文化旅遊區

雖然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但秋天的牛首山也是格外的風景優美,尤其是站在遠處遙望牛首山西峰,宏偉的佛頂宮與高大的佛頂塔格外引人注目,在乾隆年間時的盛景「牛首煙嵐」更是別列入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中,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5、總統府

這個景建議至少要安排好三個小時的參觀時間,它距今約有600多難的歷史,在曾經屬於國民政府的所在地,也見證了如太平天國等不少歷史的興衰,在建築整體的風格上還是偏向於江南古典園林風。

㈡ 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的歷史價值

1939年,司母戊大方鼎在河南安陽武官村挖掘出土,當時老百姓為了保護其不被日本人掠走,千方百計地隱藏起來,後來送給了當時的中央博物院,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博物院。1949年,有關人士將其放在博物院地下庫房,用磚圍了起來。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大方鼎被「借」去展出,成了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現在大方鼎已經屬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再還給我們已經不可能。明年是南京博物院成立70周年,我們希望將有關博物院的文物歸攏到一起,因此就想借機復制一個,同時,也希望借復制的機會,揭開大方鼎的鑄造之謎。」南京博物院表示,如果採用現代技術來鑄造司母戊大方鼎,大約二三十天也就成了,甚至鑄造一個幾倍於司母戊大方鼎的青銅器也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鑄造一個如此巨大,而且造型端莊、紋飾精美的青銅器有太多的困難要克服,因此,完全模擬古人的鑄造方法是最直接地了解當時鑄造工藝的手段,這本身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中國研究青銅器從宋代就開始了,當時稱為「金石學」,千年以來, 所有的研究者都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進行的,從青銅器研究必須具備的三個方面(藝術、文字、工藝)來看,對工藝的研究較弱,特別是對一些青銅器的鑄作工藝技術的解說,很可能將青銅器的工藝研究工作帶入誤區。司母戊大方鼎的鑄作工藝,國內進行過幾次研究,但只集中在大鼎自身反映出的現象的推論研究,並沒有涉及泥范鑄作工藝本身,在某種意義上說,復制大方鼎是在彌補青銅器研究的一種空白。 四羊方尊是我國現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尊」是一種盛酒器。尊一般為圓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數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動於靜。喇叭狀勁張的方形口部,每邊邊長為52.4厘米,幾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盡管尊口很

大,由於尊的四角有4隻腳踏實地的山羊,所以沒有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在尊的頸部飾有蕉葉、夔紋和獸面紋,肩部有4條龍相互蟠纏。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鑄有4隻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寧靜中有威嚴感。羊背和胸部飾有鱗紋,前腿為長冠鳥,圈足上飾有夔紋。方尊的邊角及每一面中心線的合范處都是長棱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范時可能產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同時也增強了造型的氣勢。肩部的龍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鑄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鑄成後配置在羊頭的陶范內,再合范澆鑄的,如果沒有高超的合范技術,很難達到整器渾然一體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於一器,把平面圖像和立體雕塑結合起來,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製成,真是匠心獨運,恰到好處。

㈢ 淮海戰役的重大歷史意義是什麼

淮海戰役的失利,軍事上使蔣介石在南線的精銳主力損失殆盡,尤其是嫡系部隊中的骨幹,黃維的第12兵團和邱清泉的第2兵團全軍覆沒,其中還包括被稱為「五大主力」的第5軍和第18軍。(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隊分別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殲的整編第74師、1948年10月在遼沈戰役中被殲的新1軍和新6軍)從而也就失去了蔣介石賴以支持戰爭的中堅力量。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為解放軍所控制,江北只剩一個重要城市安慶在國軍控制下,解放軍已直逼長江,下一步攻擊矛頭直指蔣介石統治的核心地區——江浙滬地區。就全國戰局而言,遼沈、淮海戰役後國民黨軍五大戰略集團中,最強大的戰略集團徐州集團和東北集團已不復存在,華北集團也危在旦夕,尚存的華中、西安兩集團,在解放軍不斷打擊下,也受到很大削弱,而新組建的京滬杭湯恩伯集團,實力很弱,這三個集團已構不成主力集團。黃河以北絕大部分已是解放區,黃河以南到長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區,國民黨只得憑借長江天險占據江南半壁,但隨著精銳主力的喪失,也已缺乏足夠的兵力來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淮海戰役的意義就如毛澤東在戰役結束後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發表的關於時局的聲明中所說,現在,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數量上士氣上和裝備上均優於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殘余軍事力量。至此,中國人民才開始吐了一口氣。現在情況很明顯,只要解放軍向殘余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攻擊,國民黨統治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亡。

㈣ 司母戊大方鼎顯示了什麼 有什麼意義

[編輯本段]簡介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8厘米、重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只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復制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編輯本段]中國的鼎文化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簡介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875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麵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飾同樣精美。兩只龍虎張開巨口,含著一個人頭,後世演變成「二龍戲珠」的吉祥圖案。一般認為,這種藝術表現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懾力。現在卻有人推測,那個人是主持占卜的貞人,他主動將頭伸入龍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膽量和法力,使民眾臣服於自己的各種命令,完全是可能的:當時的貞人出場時都牽著兩頭猛獸,在青銅器和甲骨文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圖案。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釋作「後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范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經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其他0.8%。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編輯本段]司母戊鼎的發現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武官村北的農田中,被當地農民吳希增探尋到的。
自從安陽小屯村發現甲骨文之後,質朴的當地農民逐漸意識到殷墟文物的價值,於是積極參加了探尋文物的活動。
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吳希增在吳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桿探找文物,當探桿鑽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時候,觸及到一個硬物,吳希增將探桿取上來二看,發現堅硬的探頭卷了刃,上面還留有綠色的銅銹,他意識到探到寶物了。按當地規定,探寶不分地界,但探出寶來,寶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寶物售款的一半。吳希增和吳堵文商定之後,當晚便破土挖寶了。挖掘工作是秘密進行的,到半夜時分,挖下約10米深,寶物被發現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著整個器物顯露出來。當時,大方鼎的口朝東北,柱足朝西南,橫斜在泥土裡,大如馬槽,但只有一個鼎耳,另一個鼎耳不知去向,人們在泥土中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估計,它在埋入地下之前,便被擊斷失落了。
銘文第二天夜裡,吳希增組織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們在洞口上搭了一個架子,用兩條粗約五厘米的麻繩,剛提了兩三米,粗實的繩子突然斷裂了。此時,天將放亮,為防別人發現,又將洞口堵了起來。到了第三天夜裡,吳希增再次召集村民們開始了提鼎。這次的辦法是兩根繩子一條拴住鼎耳,一條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桿撬起一頭並將土填入底部,然後再撬另一頭,再用土填起來,用這種辦法一點一點地往上抬,終於將這個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編輯本段]去向
方鼎的出土始終是在極為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但是消息還是泄露了出去。不久,駐安陽飛機場的日軍警備隊長黑田榮次前來「參觀」,後北平古董商蕭寅卿也來秘密造訪,並表示願出20萬銀元購買,但要求村民將鼎砸成四至十塊,以便分批裝箱運走。村民受20萬銀元誘惑,真的開始肢解方鼎,先是用鋼鋸條鋸,但由於方鼎的硬度高,沒鋸動。後來,村民認為把方鼎破壞了太可惜,還怕萬一蕭寅卿不要,不完整的方鼎會很難出手,於是村民停止肢解,又將方鼎埋入地下保存了起來。
後來,消息傳到日偽憲兵隊耳中,憲兵隊多次前來搜尋。村民為了防止寶物被日本人搶去,便採取了迷惑敵人的辦法:將方鼎轉移到較遠的地方埋藏起來,而在原來埋藏方鼎的地方,埋藏了別的出土文物。日本憲兵找到這一埋藏地點,將這批文物搶劫而去,而方鼎得以保存下來。(砸下的鼎耳亦因為歲月而丟失)。1946年6月被重新掘出,原物先存於縣政府處。同年十月底,為慶祝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60壽辰,駐軍用專車把它運抵南京作壽禮,蔣指示撥交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存。
1948年夏,該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出,蔣親臨參觀並在鼎前留影。而國民政府終究因重量問題沒有把其運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鼎存於南京博物院,1959年轉交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方鼎那失去的一隻鼎耳一直沒有找到,專家們仿照鼎上另一隻鼎耳將它補鑄上去,算是完整了。
相關事件
吳培文和司母戊鼎2000年,南京博物院技術部申報「泥范鑄作司母戊鼎工藝研究」課題,並在2006年7月用仿古代的泥范鑄作工藝初步鑄成原大司母戊鼎。
為籌備殷墟申請聯合國「世遺」評估行動,中國歷史博物館曾在2005年9月下旬把在北京秘藏的原鼎運回安陽殷墟博物館一同展覽近四個月,安陽市在殷墟舉行盛大儀式,迎接闊別家鄉59年的司母戊鼎在故里展出。當時是萬人空巷迎寶鼎,至尊國寶現真容。殷墟在2006年7月13日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當年把原鼎收藏免被日軍搜掠的42位村民之一的吳培文被增補為安陽市政協委員。
[編輯本段]國之象徵
禮樂重器
提起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政權和社稷,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
鼎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
相當於鍋
鼎的常見器形為圓腹、兩耳、三足、呈盆、盂狀,也有少量呈斗狀的四足方鼎。一般都較厚重。
人們在尊崇鼎的價值的時候,常常忘記了它本來的用途,其實它是一件炊器,多用於祭祀或典禮時盛煮魚豬牛羊肉等食物,相當於現在的鍋。
祭祀母親
司母戊鼎因其腹內壁上有銘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的紀念器物。
傳奇經歷
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還有一段傳奇的經歷。1939年3月,這只鼎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吳玉瑤家的農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動困難,人們便想鋸斷大鼎,然後運出,但僅鋸一足,便鋸不斷,於是悄悄地把鼎埋起來。後來消息走漏,日本人來搜索未成,便出價70萬圓偽幣收購,當地人們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將此鼎留下。
抗戰勝利後,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後來補上),先存放於安陽縣政府。同年十月底,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60壽辰,當地駐軍將大鼎作為壽禮,用專車運抵南京,蔣介石指示撥交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存,值1948年夏,該鼎首次公開展出,蔣介石親臨參觀並在鼎前留影,可見受重視程度之高。後來,國民黨政府曾想將此鼎運往台灣,終因過於困難,才打消了這一念頭,建國後,此鼎存於南京博物院,1959年撥交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已成為鎮館之寶。

㈤ 四羊方尊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它造型雄奇,寓動於靜。喇叭狀勁張的方形口部,每邊邊長為52.4厘米,幾乎接近器身的高專度58.3厘米。盡管尊屬口很 大,由於尊的四角有4隻腳踏實地的山羊,所以沒有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在尊的頸部飾有蕉葉、夔紋和獸面紋,肩部有4條龍相互蟠纏。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鑄有4隻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寧靜中有威嚴感。羊背和胸部飾有鱗紋,前腿為長冠鳥,圈足上飾有夔紋。方尊的邊角及每一面中心線的合范處都是長棱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范時可能產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同時也增強了造型的氣勢。肩部的龍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鑄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鑄成後配置在羊頭的陶范內,再合范澆鑄的,如果沒有高超的合范技術,很難達到整器渾然一體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於一器,把平面圖像和立體雕塑結合起來,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製成,真是匠心獨運,恰到好處。

㈥ 南京有哪些景點值得去可以說說嗎

南京值得去的景點有:南京夫子廟、秦淮河畫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1、南京夫子廟

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慘案的專史陳列館,位於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

「12秒」的流星裝置,每隔12秒有一顆流星從高空落下,這意味著三十萬同胞在六個星期內遇難的數字,如果用秒計算,每隔12秒就有一條生命消失了。紀念館每年12月13日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㈦ 求南京景區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南京景來區排名:雨花台風自景區、南京明孝陵、鍾山風景名勝區,這些都比較值得去。

1、雨花台風景區

雨花台風景區又名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簡稱雨花台。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中華門外1公里處,面積為153.7公頃,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

鍾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5A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以中山陵園為中心,明孝陵和靈谷寺為依託,分布各類名勝古跡多達200多處,84個可供游覽景點。五一小長假期間,鍾山風景區正值賞花好時節,除了芍葯、薔薇,還有含笑、香樟等芳香植物。

㈧ 南京博物館好玩還是南京博物院好玩

我覺得兩個好玩不好玩沒法比較,這要看個人想法,而且去博物館只是去觀賞,說不上玩的,兩個都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而且挺有紀念意義的。

閱讀全文

與南京博物院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