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請簡要回答)
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專制政體)。
2、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回和國。
3、民主共答和意識深入人心。
4、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
5、為資產階級發展客觀創造了條件。
6、是當時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喪權辱國震人心鐵路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很難說有完全徹底的。所謂徹底,只能說是基本徹底。自沉階級革命成功的結果足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剝削制度的更替,並不需要新舊完全徹底決裂,他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協、融合、並存。
辛亥革命作為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其成就遠遜於西歐、北美的資產階級革命,但在徹底鏟除封建帝制這一點上,遠勝於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不僅趕跑了清朝皇帝,還是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從此永絕。
從民元到民六,其間雖經袁世凱帝制自為、張勛復辟,但只不過是兩場短暫的鬧劇,並沒有使民國中斷,更沒有像法蘭西那樣出現兩次帝國、三次共和國的波折。所以說,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貳』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一)從整體上推動了中國政治發展的進程
資本主義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都延續了辛亥革命全方位革命的基本思路,只不過由於中國資產階級不足以擔負起領導和推動更深層次革命的重任,才使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最終成為中國政治發展的唯一選項。
(二)開啟了中國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的新篇章
使民主政治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是近代以來中國政治發展事業的重要任務之一,正是通過辛亥革命建立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政治的制度和觀念體系開始被系統地引入,從而使民主政治的發展成為與拯救民族危機、實現國家獨立同步演進的過程。
(三)作為挽救民族危亡運動的新起點
帝國主義和封建專制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秩序,不僅依賴於其政治統治體系,而且也對應著一定的社會階級階層結構。1840年以來,伴隨著中國由傳統的封建社會逐漸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與原先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也開始塑造出一系列新的社會階級。
(四)重構了中國社會的階級階層結構,開始了根除封建專制主義消極影響的進程
愛國者們終於徹底拋棄了對封建統治階級殘留的幻想,他們明確地認識到,蒂固根深、盤根錯節的封建主義大樹上是不可能自動長出現代政治模式的果實的,要完成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就不能不首先在政治上堅決地打倒封建主義的統治。因此,挽救民族危亡運動的領導力量和主體力量就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中國民族革命對內部分的任務也愈發明晰起來。
(五)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總預演和必要過渡階段
20世紀中國主要的政治變革選擇以暴力革命為主要形式具有必然性。從根本上說,對改良和革命的選擇並不取決於少數精英的主觀意願,而是受到所處歷史趨勢、歷史環境及其所能提供的最可能成功的實踐路徑的制約。
『叄』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 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寶座,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階級的皇權專制制度,是歷史的進步。掀倒皇帝寶座,動搖了中國人對兩千年來似乎千古不變的皇權統治的崇拜。
2. 辛亥革命是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權帝制,是中國歷史了不起的轉折和成就,它所帶來的思想解放是歷史空前的。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的新局面,兩千多年的皇權觀一夕傾覆,當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
3. 辛亥革命為20世紀中國的歷史性進步打開了閘門。20世紀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之所以能夠發生,是由辛亥革命拉開的序幕、開啟的閘門。
4.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3)喪權辱國震人心鐵路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簡介:
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
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及其領袖孫中山。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的誕生:
「辛亥革命」一詞從誕生之日起,其含義就不斷演變。而辛亥革命紀念之中該詞的運用最為密集,各方對其表達尤為充分,遂為研究者提供了絕佳的視角來探討其詞義的流變及其背後的深層原因。
較早見諸記載的「辛亥革命」一詞,出自署名為渤海壽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記》。此書出版於1912年6月,收錄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間的各報章事關革命的報道。同年,以「辛亥革命」為書名的,還有署名草莽餘生編輯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錄》(見右上圖),張紹曾為該書作序,指出草莽餘生為廖少游。
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間奔走南北議和,閱歷廣泛,「特就昔日所歷之境,所與之役,與夫見聞……抄集成冊。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時間換算成公歷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時限與《辛亥革命始末記》基本相合。上述兩書所載事實,都發生於農歷辛亥年,稱之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國初年,辛亥革命一詞使用並不廣泛,稱呼辛亥年武昌起義至清帝退位這段史事的詞彙,名目繁多。民初的報章,如《申報》、《大公報》以及政府公報中,「武昌首義」、「共和成立」、「民國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詞連篇累牘,而「辛亥革命」極為罕見。即便是孫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時所用名詞也沒有一定之規。
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以孫中山名義發布的公文中,有「武漢首義」、「民國締造」、「民國光復」、「革命」等說法。1917年孫中山在汕頭各界歡迎會上,追述革命歷程,稱「一次革命,起於武昌,為推翻滿清之專制。二次革命,則在南京,為袁世凱暗殺宋教仁而起。」不見直書「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說至今仍然沿用。
『肆』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內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容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伍』 吳玉章「喪權辱國震人心」這首詩反映樂什麼歷史事件
光緒二抄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 年9 月7 日,陰歷辛丑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奧、比、荷、西11 個國家迫使清廷簽訂了《辛丑條約》。除正約之外,還有19 個附件。主要內容如下:1.清廷向各國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39 年還清,本息共計九億八千多萬兩,還有各省地方賠款兩千多萬兩,總數超過十億兩;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由帝國主義控制,作為償付賠款之用。
『陸』 材料一詩中反映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閱讀下列材抄料,回答問題。襲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吳玉章曾作詩說:「喪權辱國震人心,鐵路風潮鼎沸騰,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
(1)材料一詩中反映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1)《辛丑條約》的簽訂,保路運動,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清朝覆亡帝制終結(任意答出其中兩個事件即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