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兩千年的歷史難題數學難題是
雞兔同籠😂
『貳』 五個關於數學的歷史故事,像雞兔同籠的那種
碑文的奧秘
古希臘亞歷山大里亞的著名數學家丟番圖,人們只知道他是公元3世紀的人,其年齡和生平史籍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在他的墓碑上可以得知一二,而且它告訴人們,他終年是84歲。
丟番圖的墓碑是這樣的:
丟番圖長眠於此,倘若你懂得碑文的奧秘,它會告訴你丟番圖的壽命。諸神賜予他的生命的1/6是童年,再過了生命的1/12,他長出了胡須,其後丟番圖結了婚,不過還不曾有孩子,這樣又度過了一生的1/7,再過5年,他獲得了頭生子,然而他的愛子竟然早逝,只活了丟番圖壽命的一半,喪子以後,他在數學研究中尋求慰藉,又度過了4年,終於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數學家的遺囑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的遺囑,當時他的妻子正懷著他們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親愛的妻子幫我生個兒子,我的兒子將繼承三分之二的遺產,我的妻子將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將繼承三分之二的遺產,我的女兒將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這位數學家就去世了。之後,發生的事更困擾大家,他的妻子幫他生了一對龍鳳胎,而問題就發生在他的遺囑內容。
如何遵照數學家的遺囑,將遺產分給他的妻子、兒子、女兒呢?
不是洗澡堂
德國女數學家愛米·諾德,雖已獲得博士學位,但無開課「資格」,因為她需要另寫論文後,教授才會討論是否授予她講師資格。
當時,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十分欣賞愛米的才能,他到處奔走,要求批准她為哥廷根大學的第一名女講師,但在教授會上還是出現了爭論。
一位教授激動地說:「怎麼能讓女人當講師呢?如果讓她當講師,以後她就要成為教授,甚至進大學評議會。難道能允許一個女人進入大學最高學術機構嗎?」
另一位教授說:「當我們的戰士從戰場回到課堂,發現自己拜倒在女人腳下讀書,會作何感想呢?」
希爾伯特站起來,堅定地批駁道:「先生們,候選人的性別絕不應成為反對她當講師的理由。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洗澡堂!」
終生只能單身
德國傑出的自然學家亞歷山大·洪堡德在喀山拜訪俄國非歐幾何學的創建者羅巴切夫斯基時,他問數學家:「為什麼您只研究數學呢?據說您對礦物學造詣很深,您對植物學也很精通。」
什麼您只研究數學呢?據說您對礦物學造詣很深,您對植物學也很精通。」
「是的,我很喜歡植物學,」羅巴切夫斯基回答說,「將來等我結了婚,我一定搞一個溫室……」
「那您就趕快結婚吧。」
「可是恰恰與願望相反,植物學和礦物學的業余愛好使我終生只能是單身漢了。」
蝴蝶效應
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為何要寫這篇論文呢?
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這一天,Lorenz想更進一步了解某段紀錄的後續變化,他把某時刻的氣象數據重新輸入電腦,讓電腦計算出更多的後續結果。當時,電腦處理數據資料的數度不快,在結果出來之前,足夠他喝杯咖啡並和友人閑聊一陣。在一小時後,結果出來了,不過令他目瞪口呆。結果和原資訊兩相比較,初期數據還差不多,越到後期,數據差異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兩筆資訊。而問題並不出在電腦,問題是他輸入的數據差了0.000127,而這些微的差異卻造成天壤之別。所以長期的准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
韓信點兵
韓信點兵又稱為中國剩餘定理,相傳漢高祖劉邦問大將軍韓信統御兵士多少,韓信答說,每3人一列餘1人、5人一列餘2人、7人一列餘4人、13人一列餘6人……。劉邦茫然而不知其數。
我們先考慮下列的問題:假設兵不滿一萬,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則兵有多少?
首先我們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數9945(註:因為5、9、13、17為兩兩互質的整數,故其最小公倍數為這些數的積),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國有一本數學古書「孫子算經」也有類似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答曰:「二十三」
術曰:「三三數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數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數之剩二,置三十,並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減之,即得。凡三三數之剩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剩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剩一,則置十五,即得。」
孫子算經的作者及確實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過根據考證,著作年代不會在晉朝之後,以這個考證來說上面這種問題的解法,中國人發現得比西方早,所以這個問題的推廣及其解法,被稱為中國剩餘定理。中國剩餘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數學中佔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叄』 幫幫忙。雞兔同籠的研究報告。500字左右。不要太復雜
【教材分析】:「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雞兔同籠」的原題數據比較大,不利於首次接觸該類問題的學生進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編排了例1,通過化繁為簡的思想,幫助學生先探索出解決該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後,再解決《孫子算經》中數據比較大的原題。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教材展示了學生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既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其中假設和列方程解是解決該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假設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列方程則有助於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學生選用哪種方法均可,不強求用某一種方法。配合「雞兔同籠」問題,教材在「做一做」和練習中安排了類似的一些習題,比如「龜鶴」問題,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鞏固用「假設法」或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學生分析】: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初步學習了簡單的「雞兔同籠」問題,他們已經初步嘗試了應用逐一列表法解決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外書中已經學習了相關的內容。因此,教學這一內容時,學生的程度會參差不齊。本班的學生思維活躍,敢想,但很多學生不敢說,有一定的小組合組經驗和合作能力。【設計理念】:「雞兔同籠」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展開討論,應用列表法、畫圖法、假設法、方程等方法,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題,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經歷和體驗用各種奇思妙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奧數的樂趣。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腦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情感目標:了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數學的自信心。【教學重點】: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教學難點】:如何讓絕大部分孩子掌握用假設法來解決這一相關問題。【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1、師:我們偉大祖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歷史的長河中,為科學知識的創新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在數學領域有《九章算術》、《孫子算經》等古代名著流傳於世,如一千五百年前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的「雉兔同籠」問題,漂洋過海傳到日本等國,對中國古文明史的傳播起很大的作用。2、課件出示主題圖和原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師:你能說說這道題是什麼意思嗎?(說明:雉指雞)出示: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雞和兔各有幾只?3、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雞兔同籠」的問題。(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從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入手,用有生動的故事情節,能深深吸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慾望。]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1、師:為了便於同學們用多種方法探究問題,我們先來研究一道數據較小的「雞兔同籠」的問題。出示: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隻腳,雞和兔各有幾只?2、請思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分組討論)師巡視,參加討論,調節並給予適當點評。師:好,剛才老師也參加了大家的討論。有的組爭論的非常激烈,那現在你們願不願意把你們的研究成果給大家說一說,行么?(學生紛紛舉手,願意上台匯報。)組1:我們是四個人一組研究的,我們用的方法是列表法。師:列表的方法,能把你們的記錄放在大屏幕上展示給大家看?生:雞876543210兔012345678腳161820222426283032所以我們得出來結論就是:雞有3隻,兔有5隻。組2:我們組是用畫圖的方法。(一個同學展示畫圖,另一個同學匯報)生:我們畫八個圓 當作動物的頭,把線段當作動物的腿。這一共有26條腿。我們假設這八隻動物全是雞,先把每隻雞擺上兩條腿。我們畫完了發現只有十六條腿,跟題中說的二十六條腿還差十條。我們把每隻雞再添上兩條腿換成兔子。那多出來的十條就分完了。我們的結論是兔有5隻,雞有3隻。我們匯報完了。(全體學生鼓掌)組3:我們是用方程解的。(一名板演,一名匯報)解:設兔有x只,那麼就有(8 -x)只雞,雞兔共有26隻腳,就是4x+2(8-x)=262x+16=26x=58-5=3(只)答:兔有5隻,雞有3隻。組4:我們組是用假設的方法。都假設成了雞或者兔。(學生板演)如果假設籠子里都是雞,就有8×2=16隻腳,這樣就多出26-16=10隻腳,一隻兔比一隻雞多2隻腳,也就是有10÷2=5隻兔。所以籠子里有3隻雞,5隻兔。如果假設籠子里都是兔,那麼也可以列式:雞:(8×4-26)÷(4-2)=3(只) 兔:8-3=5(只)答:兔有5隻,雞有3隻。師:真好,你們發現了數學中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就是假設思想。如果我們學會了用假設思想,我們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很多問題。3、小結交流,歸納方法師:今天我們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剛才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方法?比較這些方法,你喜歡用哪種?為什麼?你認為哪種方法一般都能適用?小結: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很多,用猜測、畫圖、列表法可以解決問題,但當數據較大時,過程就很繁瑣了。假設法和方程解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是數據較大時或數據較小時都可用到這兩種方法。[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共同研究討論。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通過教師創設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投入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並列出相應的方程組求解,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系,實
『肆』 雞兔同籠的故事
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專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屬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伍』 雞兔同籠問題的來歷
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孫子算經》上的解法很巧妙,它是按公式:兔數 足數-頭數來算的,具體計算是這樣的:兔數 (只),雞數=頭數-免數=35-12=23,並且書中還給出了公式的來歷:把足數除以2以後,每隻雞只剩下一足,每隻兔剩下兩足了,減去頭數,就相當於每隻雞兔再減去一隻,雞足減完了,剩下的每隻兔只有一足了,此時所剩足數恰好等於兔子頭數.
http://ke..com/view/14142.htm
『陸』 雞兔同籠問題
算術做法:
2分球=(2+8)÷(1+1)=5個
得分=5×2=10(分回)答
3分球=8-5=3個
得分=3×3=9(分)
小朋一共得分:10+9=19(分)
列方程解法:
設投進兩分球為x個,投進三分球為y個
列出方程組:x+y=8
x-y=2
解得:x=5(個), y=3(個)
總得分=5×2+3×3=19(分)
『柒』 雞兔同籠問題為什麼會成為一道歷史名題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記載於《孫子算經》之中。雞回兔同籠問題,是小學奧答數的常見題型。許多小學算術應用題都可以轉化成這類問題,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設法"來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學會它的解法和思路。通常是假設法比較簡單易懂一點。
『捌』 雞兔同籠最早出現在歐洲的時間
這個是我國古代數學家出的題呀!
雞兔同籠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回,《孫子算經》答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玖』 雞兔同籠問題為什麼會成為一道歷史名題的理由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內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容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
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
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成為歷史名題,大概是人們對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一種傳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