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神舟飛船發展歷史

神舟飛船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6 12:15:39

❶ 神舟飛船的發展史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神舟號飛船是採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 神舟號飛船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

神舟一號
發射時間: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神舟二號
基本數據
神舟二號
發射時間: 2001年1月10日1時03秒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六十五次飛行,也是繼一九九六年十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二十三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 飛船起飛十三分鍾後,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 發射地點: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 6天零18小時22分/108圈
試驗項目
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 安裝中的神舟飛船。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據介紹,我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進行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還有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神舟三號
發射時間: 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自1996年10月以來,我國運載火箭發射已經連續24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 火箭點火升空10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返回時間: 2002年4月1日16時54分 發射地點: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著陸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 飛行時間/圈數: 6天零18小時39分/108圈.
神舟四號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9次飛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來,我國航天發射連續第 27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十幾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36分/108圈
神舟五號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71次飛行,也是繼1996年10月以來,我國航天發射連續第29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 長、重「神舟」載人飛船全長8.86米,最大處直徑2.8米, 總重量達到7790公斤。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北部紅格爾蘇木草場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28分/14圈 航天員:楊利偉 楊利偉
搭載物品
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試驗項目
神舟5號將盡量減少機艙內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並執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
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整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鍾/77圈 航天員:費俊龍 聶海勝
搭載物品
共有8類64種搭載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來、查氏集團等知名企業標識,搭載的生物菌種、植物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種子則用於太空育種實驗。在開艙儀式現場,6位特殊的「乘客」有機會精彩亮相,它們分別是極地考察時使用過的中國國旗、國際奧委會會旗五環旗、上海世博會會旗、《申報》百年紀念特刊、書畫作品《六駿圖》和10幅少先隊員太空畫作品。神舟六號返回艙搭載的物品還有「我給『神舟』六號航天員寫封信徵文活動」特等獎作文、共和國元帥特種郵票和神舟六號個性化郵票等郵品以及書畫名家的作品等。 技術應用: 飛船的種類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衛星式載人飛船。這種飛船像衛星一樣在離地面幾百公里的近地軌道上飛行,飛行高度大約為300公里。飛船有單艙式、雙艙式和三艙式,目前國際上成熟航天國家的飛船均是三艙式,這次神舟六號就是三艙式飛船,說明中國航天技術已經初步達到國際水平。 神舟七號
發射時間: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2008年9月28日17時40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中部 飛行時間/圈數: 68小時30分鍾/ 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神舟八號(計劃發射中)
神舟八號,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是一個無人目標飛行器,是為中國的空間站作對接准備。神八將採用「長征二號」F/G火箭來發射,預計將於發射天宮一號後,已在2011年九月29日21時16分04秒發射。神舟八號將在2011年11月初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座小型空間站。神舟飛船將在神舟八號時基本定型。

❷ 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中國載人航天(神州系列飛船)工程發展歷程:

1992年9月:中國正式啟動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為此研製了載人飛船和可靠性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

1999年11月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經過二十一小時十一分的太空飛行,「神舟」一號順利返回地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飛行近七天、環繞地球一百零八圈後返回。這是新世紀全世界第一次航天發射,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並於四月一日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完全處於載人狀態的正樣無人飛船,表明中國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術,並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從這里起航,十多分鍾後成功進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行的第四次無人飛行試驗,也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

2003年10月15日 「神州」五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在中國載人航天研究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05年10月12日 「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此次載人飛行,除了運載有2名航天員外,飛行時間更長、技術裝備更精良。

❸ 神州的發展歷史

《神州》雜志2000年創刊至今,一直致力於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為了使雜版志更具競爭權力,《神州》雜志在2006年7月進行了改版。改版後的《神州》雜志以全新的形象,打造出了「中國紅色文化傳媒第一刊」!雜志以弘揚中國紅色文化為主線,以「真實記錄紅色的歷史」為辦刊宗旨,以推介紅色旅遊,宣傳名鄉、名城、名景、名企為特色,以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己任。為了將「紅色」文化賦予生命,雜志依託革命歷史文化資源,關注所有對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產生重大影響的人、關注所有在中國革命歷史中彰顯人性魅力的人,觸摸那些具體的、生動的、能夠與這個時代相互印證的故事,將他們真實地、生動地呈現給讀者。如今,《神州》雜志已成為同類雜志中的佼佼者。雜志的精美品讀品質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評,被美譽為「紅色讀本」、「精品刊物」。

❹ 神舟七號的發展歷程

神舟七號的順利升空,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而今天取得的成績,得益於前六次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射所累積的寶貴經驗,下面來了解一下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九年來所走過的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1日,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發射,返回艙在軌道上飛行7天後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其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標志著中國已經具備飛船載人運行實戰的技術力量。

「神舟」四號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首創微波遙感「三合一」,結束了我國航天沒有微波遙感的歷史。

「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將航天員楊利偉載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再次升空。費俊龍、聶海勝115個小時的航程不僅實現了多人多天太空飛行技術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國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順利升空,並將首次嘗試航天員太空行走。

❺ 「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展過程

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0日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

鮮為人知的是,這枚載人航天工程的「先鋒官」,竟是由地面試驗用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將初樣產品直接當成正樣產品使用,在中國航天史上史無前例。

神舟二號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號飛船發射成功。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後返回地面。

神舟二號是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它的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凡是與航天員生命保障有關的設備,基本上都採用了真實件。

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於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等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飛船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四號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於30日0時30分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

神舟四號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飛行中,飛船相繼完成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和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任務。

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經過115小時32分鍾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六號進行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

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27日,翟志剛身著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時分,神舟七號飛船在順利完成空間出艙活動和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任務後,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❻ 中國航天發展史

中國航天發展史
要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空間技術
1. 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運載火箭 。
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
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測控。
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載人航天
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參考資料: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❼ 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的發展歷程

中國載人航天(神州系列飛船)工程發展歷程:

1992年月:中國正式啟動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為此研製了載人飛船和可靠性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

1999年11月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經過二十一小時十一分的太空飛行,「神舟」一號順利返回地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飛行近七天、環繞地球一百零八圈後返回。這是新世紀全世界第一次航天發射,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並於四月一日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完全處於載人狀態的正樣無人飛船,表明中國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術,並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從這里起航,十多分鍾後成功進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行的第四次無人飛行試驗,也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

2003年10月15日 「神州」五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在中國載人航天研究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05年10月12日 「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此次載人飛行,除了運載有2名航天員外,飛行時間更長、技術裝備更精良

❽ 我國航天發展史,神舟系列飛船有哪些大事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號在酒泉專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屬長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神舟」二號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運行7天後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號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並首次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
2002年3月2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神舟」三號飛船。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心跳、血壓、耗氧及產生熱量等多種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飛船上安裝了逃逸系統,若火箭發射和升空階段出現意外故障,可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北京時間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船已按計劃進入預定軌道。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介紹,發射前,我國預備航天員曾進入飛船進行了實際體驗。

❾ 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展歷程史。

神舟一號

神舟一號

發射時間: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9次飛行,也是最近3年連續17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起飛約10分鍾,飛船與火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1分/14圈
搭載物品: 一是旗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奧運會會旗等;二是各種郵票及紀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作物種子,此外還有甘草、板藍根等中葯材。
技術應用: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准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布於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控,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
評論反應: 此間評論高度評價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稱其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重要步伐,對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號

神舟二號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六十五次飛行,也是繼一九九六年十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二十三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飛船起飛十三分鍾後,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1年1月16日晚上7時2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試驗項目: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據介紹,我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進行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進行了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開展了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評論反應: 此次航天飛船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號

神舟三號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自1996年10月以來,我國運載火箭發射已經連續24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10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返回時間:2002年4月1日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處於休眠狀態的烏雞蛋;進行空間試驗的有效載荷公用設備十項,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雲探測儀、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地球輻射收支儀、太陽紫外線光譜監視儀器、太陽常數監測器、大氣密度探測器、大氣成分探測器、飛船軌道艙窗口組件、細胞生物反應器、多任務位空間晶體生長爐、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固體徑跡探測器、微重力測量儀、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據介紹,微重力測量儀、返回艙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是第三次參加飛船試驗;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多任務位空間晶體生長爐和軌道艙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是第二次參加飛船試驗;其餘設備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試驗。
試驗項目: 「神舟」三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這次發射試驗,運載火箭、飛船和測控發射系統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飛船上裝有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這次發射,逃逸救生系統也進行了工作。這個系統是在應急情況下確保航天員安全的主要措施。飛船擬人載荷提供的生理信號和代謝指標正常,驗證了與載人航天直接相關的座艙內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
神舟四號

神舟四號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9次飛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來,我國航天發射連續第 27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十幾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除了大氣成分探測器等19件設備已經參加過此前的飛行試驗外,其他的空間細胞電融合儀等33件科研設備都將是首次「上天」。一場籌備了10年之久的兩對「細胞太空婚禮」也將在飛船上舉行,一對動物細胞「新人」是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另一對是植物細胞「新人」 ———黃花煙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煙草原生質體。專家介紹說,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現象將消失,更有利於細胞間進行配對與融合這些「親熱舉動」,此項研究將為空間制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模型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71次飛行,也是繼1996年10月以來,我國航天發射連續第29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4圈
搭載物品: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試驗項目:神舟5號將盡量減少機艙內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並執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
新技術應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動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其中設定了幾百種故障模式,一旦發生危險立即自動報警。即使在飛船升空一段時間之後,也能通過逃逸火箭而脫離險境。
神舟六號

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 神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鍾/飛行77圈
搭載物品:共有8類64種搭載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來、查氏集團等知名企業標識,搭載的生物菌種、植物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種子則用於太空育種實驗。在開艙儀式現場,6位特殊的「乘客」有機會精彩亮相,它們分別是極地考察時使用過的中國國旗、國際奧委會會旗五環旗、上海世博會會旗、《申報》百年紀念特刊、書畫作品《六駿圖》和10幅少先隊員太空畫作品。神舟六號返回艙搭載的物品還有「我給『神舟』六號航天員寫封信徵文活動」特等獎作文、共和國元帥特種郵票和神舟六號個性化郵票等郵品以及書畫名家的作品等。
技術應用: 飛船的種類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衛星式載人飛船。這種飛船像衛星一樣在離地面幾百公里的近地軌道上飛行,飛行高度大約為300公里。飛船有單艙式、雙艙式和三艙式,目前國際上成熟航天國家的飛船均是三艙式,這次神舟六號就是三艙式飛船,說明中國航天技術已經初步達到國際水平。神舟六號飛船有以下特點:首先是起點很高,飛船具有承載3名航天員的能力;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員返回後,軌道倉可以在無人值守的狀態下,作為衛星繼續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後進行交會對接實驗;第三是返回艙的直徑大,俄羅斯的直徑是2.2米,我國的是2.5米。最後是飛船返回,非常安全,這方面已經進行過全面的測試。總體來看,神舟六號飛船的技術進步是巨大的。
技術進步主要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領域,據悉近年來中國在新材料領域所取得的進步上,有2000多種是來自航天領域;其次是電信領域,這方面有硬體設備的進步,也有軟體領域的進步,比如編碼技術就確保了話音質量和圖像的清晰度;第三是圖像技術,這些技術可以用於軍事領域,也可以用於民用領域;第四是特種食品,航天員的食品研製非常復雜;第五是特種紡織材料,航天服是一個系統,更是高科技的結晶;第六是電子控制系統的進步,飛船是涉及各種復雜子系統的復雜系統,所有系統均需要有電子控制系統進行控制;第七是生物醫學體系的進步,載人航天與無人航天有本質上的差異,系統復雜性和可靠性大為不同,神舟六號的成功,表明中國的相關生物醫學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
神舟六號飛船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原來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後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然後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鍾,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由於此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六號取消了用於這項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餘台設備和6個軟體,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餘台,軟體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
神舟七號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軌道艙——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於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無留軌功能。
返回艙——用於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的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實行軟著陸。
推進艙——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


翟志剛出艙作業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由長征2號F火箭發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製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進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兼任氣閘艙的軌道艙。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劉伯明的頭部手部部分出艙),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宇航員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航天員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❿ 急呀!神州號飛船的歷史!!!

總共發射了七次:
神舟七號的順利升空,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而今天取得的成績,得益於前六次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射所累積的寶貴經驗,下面來了解一下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九年來所走過的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1日,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發射,返回艙在軌道上飛行7天後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其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標志著中國已經具備飛船載人運行實戰的技術力量。

「神舟」四號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首創微波遙感「三合一」,結束了我國航天沒有微波遙感的歷史。

「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將航天員楊利偉載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再次升空。費俊龍、聶海勝115個小時的航程不僅實現了多人多天太空飛行技術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國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順利升空,並將首次嘗試航天員太空行走。

未來幾年內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實行「三步走」計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工程總體室主任王忠貴向記者揭示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在未來幾年內的「三步走」計劃:「神舟七號」飛船將於2008年升空,它肩負的使命是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間,「神舟八號」飛船將帶著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會對接;而航天技術發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間站。
搭載物品: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試驗項目:神舟5號將盡量減少機艙內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並執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 新技術應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動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其中設定了幾百種故障模式,一旦發生危險立即自動報警。即使在飛船升空一段時間之後,也能通過逃逸火箭而脫離險境。

閱讀全文

與神舟飛船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