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流發展的歷程
第一階段 20世紀初~50年代
工業化時期,大多數歐美國家陸續進入工業化社會 製造業發展迅速,社會分工不斷細化 物流發展規模小,渠道不暢,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應用的重視 從經濟學角度建立了物流學科(PD);「二戰」時期,從技術角度確立了物流學科的地位
第二階段 20世紀60~90年代
世界各國大都採用了「大量生產——大量銷售——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社會發展模式 製造業的大規模化與零售業的大規模化並舉 物流產業逐步形成和壯大,多品種、少批量的配送成為這一階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國對物流的認識開始由PD轉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論的出現確立了物流產業
第三階段 20世紀90年代至今
網路化時代到來 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知識經濟初露端倪 發展到供應鏈管理階段 支撐物流學科發展的物流經濟學科、物流管理學科、物流技術學科初步形成理論體系,綜合性的物流學科正在發展從上表可以看出,物流及物流學科的產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
各個階段物流的發展特點是與同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相適應的。因此,政府或者企業在進行物流規劃、管理及制定物流政策時,決不能脫離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在物流科學研究中,應該注意分析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發展的影響及物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日本物流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物流快遞運單量年均400億以上,生產總值萬億以上,隨著高鐵加入貨運競爭,傳統公路運輸的速度逐漸呈現劣勢。
速度永遠是物流行業的核心優勢。隨著Swift.Express加入物流業,將會改變目前高鐵的窘境和物流業的格局。企業運用高鐵的速度結合共享經濟的創新模式運營直接降低物流資費。以每公斤10-20元的價格服務於廣大用戶。
這種創新經營的模式,通過分享、協作方式搞創新,實現閑置資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長點,為經濟注入強勁動力。此外,共享經濟的另一大特點是,人人皆可參與、人人皆可受益,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Swift.Express是通過高鐵+共享經濟進入物流業,實現了真正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模式,未來也將會主導物流業發展。
運營優點:
1、高鐵時速350公里,實現快遞包裹全國內一日達。
2.共享經濟從民生角度進行考慮的話,不僅能夠降低人們的日常出行費用,同時也促使高鐵客流量增大。
3.企業的運營模式是以人為本,通過乘客出行的條件實現貨物運輸,讓乘客出行既獲得的收入。
Swift.Express通過這樣的運營模式創新物流行業,從根本上解決了高鐵快運的發展,以及受惠於廣大人群。
『貳』 簡述物流發展的歷程
物流發展歷程:
1、物的流通;
2、後勤物流;
3、生產物流;
4、生產技術的應用;
5、供應鏈物流;
6、物聯網的發展;
『叄』 日本物流業十大巨頭
日本主要的物流會社 及其 精品服務
業界1位ヤマト運輸「宅急專便」「宅急便タイム屬サービス」
業界2位佐川急便「飛腳宅配便」「飛腳航空便」
業界3位日本通運「ペリカン便」(當時)、「スーパーペリカン便」
業界4位日本郵便「ゆうパック」
業界5位福山通運「フクツー宅配便」「パーセルワン」
業界6位西濃運輸「カンガルーミニ便」「カンガルー通販便」
業界7位トナミ運輸「パンサー宅配便」
第一位的ヤマト運輸無疑是第一的了,服務項目多,網點多,也有發往和接受海外貨物的業務,中國也有。
第二位的佐川急便基本也不錯,優勢在於部分項目價格略低於平均值。
第四位的是日本郵政局,同樣也有很多網店,也有海外項目。
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肆』 以美國、日本和英國物流產業的發展歷程為例,說明物流從單一的功能要素到PD再到Log
第一階段:20世紀初至50年代;
工業化時期,大多數歐美國家陸續進入工業化社會 製造業發展迅速,社會分工不斷細化 物流發展規模小,渠道不暢,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應用的重視 從經濟學角度建立了物流學科(PD);「二戰」時期,從技術角度確立了物流學科的地位
②第二階段:20世紀60至90年代;
世界各國大都採用了「大量生產——大量銷售——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社會發展模式製造業的大規模化與零售業的大規模化並舉 物流產業逐步形成和壯大,多品種、少批量的配送成為這一階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國對物流的認識開始由PD轉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論的出現確立了物流產業
③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大量生產——大量銷售——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社會發展模式(這里不知道怎麼修改) 製造業的與零售業的不斷發展 物流產業初步形成並發展迅速,多品種、多批量、高效率的配送成為這一階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國對物流的認識Logistics逐步加深,重視物流產業的發展。 第三方物流理蓬勃發展,第四方物流的出現。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物流的發展進入的一個嶄新的時期。(找到的答案,個人感覺第三階段不可靠,故自己修改了下,參考下就好)
問題3
政府:
1、加強政府部門的規劃和指導
2、加快物流配送設施的發展與建設,積極進行物流配送中心的技術改造。
3、選擇重點企業進行試點,推行現代物流管理體制。
企業:
4、把握現代物流特徵,進行企業再造。一是大力發展社會化物流服務體系。二是提高物流網路化、組織化程度,三是充分利用全社會物流配送設施資源、鼓勵兼並、重組、聯合、優先進行技術改造,盡量避免物流設施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5、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現代物流
6、加快物資企業的轉型改造、完善物流配送功能。
7、重視對物流科學技術的研究。
8、加強組織和協調。
這是網上給的答案,我加以修改的。不過感覺不靠譜,建議不要抄了,還是自己總結吧,同學。
『伍』 美國、日本、德國主要國家的物流發展規劃,說明其主要的異同點
國外物流發展的經驗與特點可謂各有千秋,較為典型的是美國和日本。
美國強調的是企業物流管理。從20世紀50年代物流發展初期的「實物配送」階段,到20世紀80年代的「物流」階段,再到當今的「供應鏈管理」階段,美國企業一直將物流戰略作為商務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視,因此物流理念在企業中廣為普及。
美國十分重視企業物流管理,可以說一直是在提升企業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的基礎上不斷推動物流的發展。且整個物流的發展始終是圍繞企業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級和物流技術的不斷進步而向前發展。
美國物流領域權威民間組織機構稱呼的演變足以說明這一點。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物流發展初期時的權威組織機構名稱為實物配送管理委員會,1988年改為物流管理協會,2005年又更名為供應鏈管理協會,其一直在關注「物流管理」。目前該組織仍然是全世界物流領域較為權威的組織機構。
日本強調的是社會物流系統。日本突出物流系統理念,強調從社會角度構築人性化物流環境,並延伸至與物流相關的交通系統等領域,突出物流作為社會功能系統對循環型社會發展的貢獻。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企業的行為空間,因此政府在整個物流發展方面的推動作用十分顯著,規劃引導力度較大。
2001年,日本國會通過了《新綜合物流施政大綱》,指出如何開發現代信息技術,促進物流事業發展;如何發展物流業,滿足國民的需求等問題,確定了後5年的奮斗目標,即創建符合日本經濟社會要求的新物流體系,全方位推進各項措施,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業。
縱觀美國和日本物流發展歷史,我們可得到以下啟示:
一是科學規劃是推動現代物流穩步、有序發展的重要手段。日本從物流發展一開始便強調「系統」觀念,重視組成物流系統的交通運輸綜合網路、物流活動集聚發展與城市規劃的關系等,為此在東京規劃了四大物流園區。編制科學、客觀的規劃,對引導現代物流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是規劃既要體現「物流管理」理念,也要體現「物流系統」理念。我們可吸收日本的經驗,強調物流系統,如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對物流活動進行適當集聚,發展物流園區或基地等物流據點;吸收美國的經驗,充分重視企業物流管理這一抓手,大力發展企業物流管理技術,依託企業物流管理的發展,引導物流需求的增長,從而繁榮整個物流市場。
三是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要擺到核心的位置。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本質區別就在於,現代物流中「信息」是第一要素,它取代了傳統物流中第一要素的「運力」的地位。美國與歐洲非常強調企業信息系統的開發,而且目前這方面已經十分發達。同時,他們的社會信息化水平也相對較高,社會公共物流信息服務網路也比較健全,有發達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統等。在美國與歐洲,一些實用的物流信息技術正飛速發展,並逐步在企業中得到傳播。
『陸』 物流的歷史
1、對於「物流」的概念,不同國家不同機構不同時期有所不同,關於物流活動的最早文獻記載是在英國。1918年,英國猶尼利弗的哈姆勛爵成立了「即時送貨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國范圍內把商品及時送到批發商、零售商和用戶手中。二戰期間,美國從軍事需要出發,在戰時對軍火進行的供應中,首先採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這一詞,並對軍火的運輸、補給、屯駐等進行全面管理。二戰後,「物流」一詞被美國人借用到企業管理中,被稱作「企業物流(Business logistics)。企業物流是指對企業的供銷、運輸、存儲等活動進行綜合管理。
2、根據日本物流管理協會的資料記載,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已基本恢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平,企業進行大規模設備投資和更新改造,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力大幅度上升。1955年成立了生產性本部,該團體為了改進流通領域的生產效率的物流信息網,確保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發展,組織了一個由伊澤道雄為團長的大型考察團,於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國的物流,當時日本還沒有「物流」這個詞,代表團的名稱為「流通技術專業考察團」。該代表團在美國期間,美國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講到,美國30年來國民經濟之所以順利發展,原因之一就是既重視生產效率又重視流通效率。
日本考察團回國後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視物流的建議,並在產業界掀起了PD啟蒙運動。在日本能率協會內設立了PD研究會,邀請平原直先生(歷任裝卸研究所所長、日本裝卸協會會長,被譽為日本「物流之父」)擔任會長,每個月舉辦PD研討會;在流通經濟研究所,日本權威物流學者林周二教授等也組織起PD研究會,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啟蒙教育活動。
經過8年的努力,1964年日本政府終於開始對PD引起了關注。通產省幾次邀請平原直先生去政府機關說明PD的重要性,為政府官員們講課。同年7月,通產省決定討論物流預算案時,擔心新聞媒體在報道中講PD日本人聽不懂,於是邀請平原直先生同內山九萬先生(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專務董事)商議。
『柒』 日本JTB發展歷史
在JTB的百年發展歷史中,JTB是隨著日本現代旅遊業的發展而成長的。1912年3月12日日本旅遊局在東京成立,這就是JTB的前身。從1912年成立時鐵道局一層西北拐角處的小屋,到如今擁有187家國內外分公司,JTB勾勒出了一個龐大的綜合性旅遊企業版圖。
「1915年1月4日,JTB在東京火車站開設服務所,開始代理銷售火車票業務;1927年開始,擴大旅遊代理銷售業務,獲得的代理手續費收入逐漸趕超會員會費收入;1925年開始銷售聯票『游覽券』,可根據遊客需求確定旅遊線路,並為遊客提供車、船票及住宿就餐券。」山崎道德說。
JTB在發展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1949年,JTB被取消代理銷售國鐵車票資格,頓時失去了80%以上的收入,企業陷入生存危機。「機會往往醞釀在危機之中。面對困境,JTB積極拓展其他業務渠道,通過銷售旅館住宿券、景點游覽券等項目,實現了經營業務的開拓和營業收入的逆轉。」山崎道德說。
在日本大眾化旅遊時代,除了單一的住宿券、游覽券,JTB還推出了可直接購買旅遊打包產品及線路的旅遊禮品券。被山崎道德譽為「JTB發展史上劃時代的舉措」。「這些以旅遊代金券、旅遊禮品券等形式出售的票據,遊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作為禮物送給別人。」山崎道德說,「旅遊券在使用時,相當於現金,且隨時可用。旅遊券一售出,公司就可以迴流資金,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現金流問題。」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JTB將經營范圍向金融保險領域延伸。1983年8月發售JTB卡、1985年推出旅行券分期預付款計劃、1987年11月發行百貨商店通用商品券、1989年7月成立日本國際傷害火災保險株式會社……作為綜合性旅遊企業航母,JTB初具規模。
進入二十一世紀,面對日本國內長期低迷的經濟形勢,JTB積極尋求新的商務模式,將企業航母駛向新藍海。2000年2月,「JTB Benefit」在這一背景下成立,旨在為各公司員工提供外包的療養及度假服務;同年4月,JTB與日本最大的門戶網站Yahoo Japan合資成立「Tavigator」,利用Yahoo的網路召集能力,結合JTB的旅遊專業服務,成為了日本網路旅遊銷售的領先企業。
經營管理:從制度建設到品牌建設
一家企業何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保持百年長青?
「自成立伊始,JTB就將員工視作企業的財產。」山崎道德說,JTB十分重視員工的正規化教育。
1962年,JTB成立50周年時,在東京開設了中央研修所; 1973年,關西研修所於大阪成立;1982年,JTB在成立70年之際,推出「新JTB運動」。
「『JTB服務綱領』明確規定:為了讓客人說『這就是JTB』,我們以真摯的笑臉迎接客人;為了讓客人感受到『不愧是JTB』,我們用豐富的知識和信息為客人提供專業的服務;為了讓客人說『下次還要利用JTB』,我們站在客人的立場上,為客人提供誠心誠意的服務。」山崎道德說。
塑造自律創造型員工已經成為JTB集團培養員工的目標。為此,JTB構建了187家分公司共同的教育體系——JTB大學。山崎道德表示:「公司會根據員工的工作年限及所處崗位、業務內容,結合網路,開設相對應的研修課程,內容可以說是全方位覆蓋。」
日本JTB是以「准專賣店」的模式發展的,既充當產品設計者,又同時擁有完善的零售門店。為了讓上海旅遊界同仁更好地了解JTB,山崎道德以「Look JTB」為例,闡釋了JTB的品牌「准專賣店」模式。
在日本,「Look JTB」可謂是家喻戶曉的海外旅遊品牌。每年有超過130萬人次以上的遊客會選擇該品牌的旅遊產品。「以前,JTB集團總社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該品牌產品的企劃製作和銷售,後來,我們成立了專門的公司:JTB World Vacations,負責設計能滿足各銷售公司需求的『Look JTB』產品。JTB World Vacations負責企劃製作產品,各地分公司進行銷售,從中獲得提成收入,這極大地提升了各分公司的工作積極性。」山崎道德說。
2006年,JTB集團開始分社化進程。即將一個大集團拆成14家子公司。各子公司單獨作業。「以前都是由JTB總部制訂各項規章制度,較為呆板。下屬公司在做出戰略決策時,還要等待總部命令,可能會因此貽誤商機。」山崎道德如此解釋JTB分社化的原因,「為了幫助子公司更加適應當地市場的發展,同時,也為了有利於公司快速地做出經營決策和判斷,我們成立了14家分社,實行獨立的經營管理,目前共擁有上千家營業網點。」
另一方面,為了杜絕出現分社凝聚力下降,公司還專門召開了全社旅遊事業戰略會議,提升集團的整體凝聚力和執行力。
2004年,JTB把觀光旅遊業重新定位為文化交流產業,以「人與人的交流」為主旨提供旅遊服務。
2011年,JTB推出新的集團品牌理念,制定「The JTB Way」,確定了「行隨感動」的品牌口號。
如今,JTB仍然是全球旅遊業內聲名顯赫的王者,公司員工逾26000名,業務涉及旅遊觀光、休閑度假、飯店餐飲、會議展覽、金融保險、房屋地產、建築裝飾、教育衛生、技術情報、廣告娛樂、印刷出版、運輸物流、網路IT等多個領域。其中2010年旅遊業比重達到88.5%,占據絕對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