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的禁毒日是哪天,定這一天有何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國際禁毒日是6月26日。中國國家禁毒宣傳日是10月26日
20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版日趨泛濫,毒品權走私日益嚴重。毒品的泛濫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並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威脅。日趨嚴重的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災難,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夠擺脫毒品之害。由販毒、吸毒誘發的盜竊、搶劫、詐騙、賣淫和各種惡性暴力犯罪嚴重危害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治安秩序。有些地方,販毒、恐怖、黑社會三位一體,已構成破壞國家穩定的因素。面對這一嚴峻形勢,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抵禦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為「禁止葯物濫用和非法販運國際日」(即「國際禁毒日」)
中國的不清楚
B. 對毒品一詞清晰定義的法律文本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毒的決定》。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毒的決定》
一、本決定所稱的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務院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五)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利用、教唆未年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從重處罰。
對多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未經處理的,毒品數量累計計算。
(2)我國的毒品一詞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麻醉葯品及精神葯品品種目錄》中列明了121種麻醉葯品和130種精神葯品。
根據中國禁毒網權威發布, 毒品分為傳統毒品、 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質(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是麻醉葯品類中的大麻類、鴉片類和可卡因類。
參考資來源:央視網-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毒的決定
C. 遠離毒品的意義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當今環球,幾無凈土,茫茫人海,毒品無窮。毒品,猶如一股濁流,悄然地侵襲每-處角落。不僅如此,毒品,還像可怕的惡魔,是它奪走了我們一切。對於我們一個小學生來說毒品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東西,只要聽到「毒品」這個詞,就會使人毛骨悚然。
一提到毒品,人們聞而生畏,因為毒品之毒猛於毒蛇惡虎。如果-個人染上了吸毒後。沒有了脫胎換骨的決心和毅力,想戒毒是不可能的了。
在我老家,有一個堂姐,她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大學畢業後,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因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癮!她也知毒品的危害,但由於忍受不住戒毒時的痛苦,五次戒毒均於以失敗而告終。其後果,她也落了個傾家盪產的可悲結局。
一位18歲的打工仔喜歡看老闆吸食海洛因,心想如果老闆給他吸上口,他寧願每天用舌頭去舔一下老闆的腳;一位中學生為了弄錢購毒品竟然走上了謀財害命的不歸之路……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人間最大的不幸都落到了吸毒者的身上。這些血淋淋的事實,難道人類還不知悔改嗎?
毒品不僅對軀體造成巨大的損害,還使吸毒成為毒品的奴隸,他
們生唯一目標就是設法獲得毒品,從而變得不顧親情,人性泯滅,道德淪喪,甚至為獲取毒資鋌而走險,違法犯罪,危害社會。
你想讓毒品吞噬自已的自尊,滅絕人性嗎?你想讓毒品毀你的家庭,給你送來痛苦嗎?你想讓毒品葬送我們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讓我們國家重蹈貧窮落後被人指為「東亞病夫」的覆轍嗎?假如你的答復是否定的,那麼,遠離毒品是你最好的選擇。
死者的遺恨,生者的痛悔,家人的泣訴,罪犯刑前的自白,這些都給了我們警告:珍愛生命,拒絕毒品。
D. 毒品一詞起源於什麼時候
「毒品」一詞,起源於出現在歐洲。
」毒品「一詞是人們在認識到鴉片等麻醉葯物的危害之後才開始使用的。在中國,大約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使用「毒 品「一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逐漸流行起來。
據查,現代漢語中的「毒品」是「舶來品」。作為漢語 復合名詞, 「毒品」一詞是「毒物」之「毒」和「葯 品」之「品」的結合。
最初的「毒品」是指用來注射的麻醉葯劑,英語中的
「drugs」原本並無「毒物」的含義,也不能用來吸食。
後來,由於這類葯劑具有使人產生葯物依賴而導致大量濫用,進而危害人體並引發犯罪,這樣,歐洲的一些國家才
把這種「吸食麻醉品」的行為視為」吸毒「,從而使「毒
品」一詞形成並具有了現代的含義。因此,作為一個社會用語,「毒品」一詞至今最多不過二三百年的歷史。
(4)我國的毒品一詞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第357條明確規定:「本法所稱的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我國的毒品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鴉片——俗稱大煙、煙土,也叫阿片、阿芙蓉。新鮮的生鴉片為膏狀,有類似氨味或陳舊尿味,味苦。經加工後的熟鴉片為金黃色或棕色的塊狀體,味略次於生鴉片。
嗎啡——從鴉片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生物鹼,在鴉片中含量10%左右。其為無色或白色結晶粉末,具有特殊的氣味,形狀似細咖啡粒。
海洛因——由嗎啡與醋酸酐經化學作用而生成的一種衍生物。不同純度的海洛因外觀也不同,一般呈灰白粉未狀或壓成塊狀,略有醋味。
杜冷丁——即鹽酸哌替啶,為白色結晶粉末,味微苦,無臭。
甲基苯丙胺(冰毒)——又稱去氧麻黃素,一般為白色結晶狀。
搖頭丸——又稱瘋葯、狂歡丸、狂喜丸等,是苯丙胺類興奮劑的衍生物,主要成分為二亞甲基雙氧苯丙胺,通常為丸劑、片劑,形狀多種多樣,五顏六色,圖案繁多。
氯胺酮——俗稱K粉,是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易溶於水,屬國家管制的一種精神葯物。
大麻——粗製的大麻毒品含量有葉、花、莖即種子,有草腥味、略感麻性。
E. 在中國,大約一直到( )開始使用"毒品"一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逐漸流行起來。
在中國,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使用「毒品」一詞,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流行起來。
毒品一詞是現代社會用語,據說最早出現在歐洲,是人們在了解了鴉片等麻醉葯物的危害之後才開始使用的。因此,作為一個社會用語,至今不過有兩三百年的歷史。清代中期以來,尤其鴉片戰爭期間,當時只說「禁煙」,鴉片煙與毒的字面聯系僅限於「流毒天下,為害巨甚」(林則徐語)及「毒害之烈」層面上,尚未出現「煙毒」連用的情況。
當時的煙,即今日所說的毒品,在法律條文中,無論是《大清刑律》,還是《新刑律》,也只規定「鴉片罪」,未見「毒」的罪名。將鴉片稱為毒的,最早是1904年在福建發起成立的「去毒社」。民國初期,已有「煙毒」連用見諸報端。1924年,以「拒毒會」為名的組織出現,並出版《拒毒月刊》。這時的「毒」或「煙毒」是鴉片的同義語。
(5)我國的毒品一詞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毒品種類很多,范圍很廣,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
從毒品的來源看,可分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類。天然毒品是直接從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鴉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與化學物質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機合成的方法製造,如冰毒。
從毒品對人中樞神經的作用看,可分為抑制劑、興奮劑和致幻劑等。抑制劑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鎮靜和放鬆作用,如鴉片類。興奮劑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興奮,如苯丙胺類。致幻劑能使人產生幻覺,導致自我歪曲和思維分裂,如麥司卡林。
從毒品的自然屬性看,可分為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麻醉葯品是指對中樞神經有麻醉作用,連續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的葯品,如鴉片類。精神葯品是指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能產生依賴性的葯品,如苯丙胺類。
從毒品流行的時間順序看,可分為傳統毒品和新型毒品。傳統毒品一般指鴉片、海洛因等阿片類流行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對傳統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搖頭丸等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在我國主要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在歌舞娛樂場所中流行。
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應該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識和禁毒法律法規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趕時髦;
3、 不聽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脫煩惱和痛苦,毒品能給人帶來快樂等各種花言巧語;
4、不結交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如發現親朋好友中有吸、販毒行為的人,一定要勸阻,二要遠離,三要報告公安機關;
5、 不進歌舞廳,決不吸食搖頭丸、K粉等興奮劑;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引誘、欺騙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F. 「毒品」一詞最早出現在哪個洲
「毒品」一詞,起源於出現在歐洲。
」毒品「一詞是人們在認識到鴉片等麻醉葯物的危害之後才開始使用的。在中國,大約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使用「毒 品「一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逐漸流行起來。
據查,現代漢語中的「毒品」是「舶來品」。作為漢語 復合名詞, 「毒品」一詞是「毒物」之「毒」和「葯 品」之「品」的結合。
最初的「毒品」是指用來注射的麻醉葯劑,英語中的「drugs」原本並無「毒物」的含義,也不能用來吸食。
毒品的危害:
(1)身體依賴性,由於反復用葯所造成的一種強烈的依賴性。
毒品作用於人體,使人體體能產生適應性改變,形成在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狀態。一旦停掉葯物,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系列嚴重反應,稱為戒斷反應,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葯者為了避免戒斷反應,就必須定時用葯,並且不斷加大劑量,使吸毒者終日離不開毒品。
(2)精神依賴性
毒品進入人體後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使吸毒者出現一種渴求用葯的強烈慾望,驅使吸毒者不顧一切地尋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現精神依賴後,即使經過脫毒治療,在急性期戒斷反應基本控制後,要完全康復原有生理機能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
更嚴重的是,對毒品的依賴性難以消除。這是許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復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醫、葯學界尚待解決的課題。
(3)毒品危害人體的機理
中國流行最廣、危害最嚴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屬於阿片燈葯物。在正常人的腦內和體內一些器官,存在著內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體。
在正常情況下,內源性阿片肽作用於阿片受體,調節著人的情緒和行為。人在吸食海洛因後,抑制了內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漸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狀態,一旦停用就會出現不安、焦慮、忽冷忽熱、起雞皮疙瘩、流淚、流涕、出汗、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G. 毒品的歷史
人們知道,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在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東部山區發現了野生罌粟,青銅時代後期(約公元前1500年)傳入埃及,公元初傳入印度,6—7世紀傳入中國。
從很早時候開始,人們就把罌粟視為一種治療疾病的葯品,因而便有意識地進行少量的種植生產。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才會有鴉片的出現。作為一種商品,它既有使用價值也具有經濟價值;作為一種葯品,它既有醫療使用的價值,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積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賴、病魔的作用。
眾所周知,一個半世紀前的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恥辱和災難。使中國社會的性質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鴉片作為一種工具,既有經濟上的商品作用,又有精神上的腐蝕作用。是否可以這樣來認識它:正是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時起,或者說,鴉片脫離單純的醫葯作用時起,它就變成了毒品。同樣,其他的各種麻醉葯品。也無一例外。
讓我們重溫一下史籍的記載:「鴉片由罌粟之汁液提煉製成,原來產於小亞細亞一帶,印度等地。十七、十八世紀時,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把鴉片從土耳其運到中國,數量不多。一七六七年前,從印度運來的鴉片,每年不過兩百篇(每篇一百三十三磅,合一百斤或一百二十斤)……一七五七年英國佔領印度鴉片產地孟加拉以後,輸入中國的鴉片逐漸增加……一八三八年至一八三九年,由印度孟加拉輸往中國的鴉片就達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二箱。……」
根據上述記載,可以看出:第一、由於大量鴉片輸入中國……又從1821年至184O年,中國白銀外流有一億元以上,每年平均流出白銀 500萬元,相當於清朝政府每年總收入的10%。第二、鴉片大量流入中國,嚴重地阻礙了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第三、鴉片的毒害,摧殘了人們的精神和體質,造成社會生產力的萎縮。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充實英國國庫……」
有粗略的統計數字表明:全世界的「癮君子」共約600O萬人 (包括隱性吸毒人員在內則在2億人以上),其中至少有500 萬人注射毒品。按照國際刑警組織肅毒組組長李斯維在1994年底透露的說法,1994年全世界進行的毒品交易額達到了6500—700O億美元,利潤額高達400O億美元,為該年僅次於軍火貿易的第二位。其中,海洛因的利潤為2000億美元;可卡因為1000億美元,大麻等其他毒品的利潤為1000億美元。
H. 在中國,大約一直到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毒品一詞
在中國,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使用「毒品」一詞,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流行起來。
毒品的由來
在奴隸社會,人們種植、採集毒品原植物用於消遣取樂、醫治疾病或宗教、部落的慶典活動。9世紀,罌粟作為葯品輸入唐朝國都長安。
清朝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大肆傾銷鴉片,一場災難深重的鴉片之害降臨華夏大地,並引發了1840年和1856年兩次鴉片戰爭。
1912年《海牙禁止鴉片公約》規定,除科學需要和合法醫療外,嚴禁非法使用海洛因等。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發動了全國范圍內的禁毒運動,在兩年多時間里,使危害我國100餘年,屢禁不絕的種毒、販毒、吸毒的社會公害現象終於被肅清了。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國際毒品泛濫,中國大陸已絕跡30餘年的吸毒丑惡現象又死灰復燃。
(8)我國的毒品一詞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禁毒公約是國際禁毒公約是《海牙鴉片公約》,於1912年1月23日在海牙簽署。
1912年1月,由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家在海牙召開禁毒國際會議。簽訂了第一個國際禁毒公約《海牙禁止鴉片公約》。
該公約的要點是:締約國應當制定法律管制「生鴉片」的生產、銷售和進口;逐漸禁止「熟鴉片」的製造、販賣和吸食;切實管理嗎啡、海洛因、古柯等麻醉品。
它是世界禁毒領域第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得到各國廣泛接受,對現代主要國際禁毒公約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國際禁毒合作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I. 在中國,大約一直到哪個世紀開始使用"毒品"一詞,到第二世界大戰前後才逐漸流行起來
在中國,來一直到20世紀自20年代才開始使用「毒品」一詞,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流行起來。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日趨嚴重的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災難。毒品的泛濫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並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的威脅。
(9)我國的毒品一詞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歷史上出現比較早的毒品就是大家熟知的鴉片,原產生於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區,中國並不是鴉片的原產地,在中唐時期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唐代已經有印度用鴉片治病的記載了。
西方殖民國家向中國販賣鴉片,最早有葡萄牙和荷蘭。他們以澳門為據點,向中國輸入鴉片。1773年,是英國對華貿易十分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英國政府確立的把鴉片這種毒品作為貿易的政策,同時為了保證這一政策的實施,它給予了東印度公司鴉片的專賣特權。
東印度公司一面大量製造毒品榨取中國人民血汗,一面用榨取的資金向清朝官員大規模行賄,腐蝕清朝官吏放鬆對它們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