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敘永曆史文化遺產

敘永曆史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1-03-06 10:50:02

㈠ 四川有5處世界遺產是那些

1.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1992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自然遺產類別。

2.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1992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自然遺產類別。

3.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1996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類別。

4.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年11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文化遺產類別。

5.四川大熊貓棲息地,2006年7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自然遺產類別。

(1)敘永歷史文化遺產擴展閱讀:

世界遺產的選定標准

一、文化遺產:

凡被推薦列入《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須至少符合下列一項標准,並同時符合真實性標准:

1.能代表一項獨特的藝術或美學成就,構成一項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在相當一段時間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於建築藝術、文物性雕刻、園林和風景設計、相關的藝術或人類住區的發展已產生重大影響的;

3.獨特、珍貴或歷史悠久 的;

4.構成某一類型結構的最富特色的例證,這一類型代表了文化、社會、藝術、科學、技術或工業的某項發展;

5.構成某一傳統風格的建築物、建造方針或人類住區的典型例證,這些建築或住區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轉的社會文化、經濟變動影響下已變得易於損壞;

6.與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關系。

它在設計、材料、施工或環境方面的真實性都要經得起考查。真實性不僅僅關繫到文物的初始形式和結構,而且也要關繫到文物存在過程中有藝術和歷史價值的後加的修改和增添。

二、自然遺產:

凡被推薦列入《世界遺產》的自然遺產,須至少符合下列一項標准,並同時符合真實性標准:

1.代表地球演化的各主要發展階段的典型範例,包括生命的記載、地形發展中主要的地質演變過程或具有主要的地貌或地文特徵;

2.代表陸地、淡水、沿海和海上生態系統植物和動物群的演變及發展中的重要過程的典型範例;

3.具有絕妙的自然和物種多樣性的棲息地,包括有珍貴價值的瀕危物種。

㈡ 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頤 和 園 、長城 、 天壇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 平遙古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麗江古城 、蘇州古典園林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大足石刻
武當山古建築、莫高窟 、 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龍門石窟 、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青城山-都江堰
皖南古村落 、雲岡石窟 、 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澳門歷史城區、 殷墟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游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故宮

故宮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後在此登基。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 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故宮里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 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 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 庄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富有生活氣的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 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 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庄嚴、壯麗、雄 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 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 里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 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收藏文物100萬件

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 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 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 寶。在幾個宮殿中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珍寶館、鍾表館等,愛好藝術的人 在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前,往往久久不忍離去。設在故宮東路的珍寶館, 展出各種奇珍異寶。如一套清代金銀珠雲龍紋甲胄,通身纏繞著16條龍,形 狀生動,穿插於雲朵之間。甲胄是用約60萬個小鋼片連結起來的,每個鋼 片厚約1毫米,長4毫米,寬1.5毫米,鑽上小孔,以便穿線連結。據說,為 製造這套甲胄,共用了4萬多個工時。

㈢ 敘永有哪些文化習俗

歷史文化
造紙工藝
敘永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構樹皮造紙手工藝》傳承了東漢時期蔡倫發明的造紙術。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造紙已發展為機械化。然而這種古老的土法造紙術在敘永縣分水鎮魚洞溝繼續演繹著,堪稱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
《構樹皮造紙手工藝》流程十分繁瑣復雜。採料到舀紙,時間跨度大,工藝流程約72道,俗話說「72道工,拿上壁頭吹口氣」(吹口氣也是鬆口氣的意思)。等待紙在壁頭上晾乾後慢慢揭下來再進行打捆,即可對外銷售。用構樹皮造紙過程艱辛,有苦難言。常言道:「有女不嫁紙匠家,褲子破到屁股丫,屋頭提針縫褲子,門外又喊打構粑」。
構樹皮手工藝生產的紙稱荊紙,也叫牛皮紙,紙白而耐用,用途廣泛,涉及千家萬戶,具有社會的實用價值。[15]
龍龜山石刻
龍龜山傍水聳立,玉帶纏繞,沿河兩岸山丘如龜,龍脈到此形成眾龜朝龍之勢,因而得名龍龜山。山上殿宇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明清時期,山上先後建有「龍龜山玄陽殿」、「玉祖殿」、「東皇殿」、「太寶殿」、「十二殿(地府)」等殿宇。殿前立有石牌坊「崇德坊」,上面鐫刻 「龍龜山玄陽殿」、「福祉名山」、「美映前蹤」等文字。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龍龜山殿宇已頗具規模,殿內陳列石刻造像眾多。近代以來,玄陽殿等殿宇先後毀圯,眾多圓雕石刻因此被埋入土中。1999年3月,在這里出土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非常有名的明代石刻雕像,數量多達200多件。石刻雕像大小不一,最高的1.82米,最矮的只有0.20米。
龍龜山石雕造像是明清石雕藝術的精品,人物造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浮雕鏤刻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龍龜山石刻反映的是陰曹地府的內容,每一尊石刻雕像,都有一則陰曹地府的故事,它是迄今為止出土的中國明清最大規模的冥府石雕群像,龍龜山石雕像與中國冥府塑像中最出名的北京東岳廟和豐都鬼城的塑像一脈相承,但後兩者均為泥塑,只有龍龜山雕像為石刻,故龍龜山冥府石刻深得省內外專家的關注,這些雕像也填補了建國以來四川省考古成就明清石雕斷代的空白。[16]
草把龍
苗族蠟染
苗族刺綉
苗族踩花山
魚鳧彩龍
苗族祭祀
咪蘇嗩吶

㈣ 敘永的歷史

敘永曆史悠久,西漢前即為巴蜀與雲、貴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晉朝時設縣,屬雲南郡。唐元和年(公九806年)暨羈縻藺州,納溪區以南皆屬其境。宋德二年(公元961年)革州,分隸江安縣、合江縣二縣,屬州。元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改為西南番總管府。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永寧宣撫使,次年又改置永寧衛,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設立分巡永寧道。雍正五年(1727年)稱永寧縣。宣統元年(1909年)升為敘永州,轄古宋、古藺二縣。縣名沿用至令。敘永縣為四川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縣。《敘永廳志》
(清朝康熙年間著):「改土歸流(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廢除世襲土司,改行臨時任命的流官統治的一種政治措施,改土歸流後,在原土司地區實行和漢族地區相同的政治制度,如丈量土地、徵收賦稅、編查戶口、組織鄉勇等,這加強了邊遠地區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也加強了中央對邊遠地區的統治),以敘(州府)郡丞駐永(寧)治之號敘永(直隸)廳,即以『敘州府』之『敘』、『永寧』之『永』為『敘永』。」

唐朝元和元年(806年)於納州以南至赤水河中上游北岸置羈縻藺州。近人蒲孝榮《四川政區沿革與治地今釋》:唐朝置羈縻宋州,州治今興文縣中城鎮,領牁龍、牁支、宋水、盧吾4縣。以彝族首領為州刺吏,屬劍南道瀘州。建置歷史1199年。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置永寧路。明末置敘永同知,隸敘州府。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敘永廳升為敘永直隸廳,治今敘永鎮,以貴州永寧縣來屬。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以永寧縣移治於古藺場。宣統元年(1909年)敘永直隸廳改為永寧直隸州。民國2年(1913年)改永寧直隸州為敘永縣,治今敘永鎮,屬永寧道。
2000年,敘永縣轄11個鎮、15個鄉。總人口610652人,各鄉鎮人口:敘永鎮93583江門鎮32034馬嶺鎮29800天池鎮18491水尾鎮26771兩河鎮33605落卜鎮32983後山鎮22838分水鎮26861摩尼鎮28718赤水鎮26034向林鄉19195大石鄉16896興隆鄉20940龍鳳鄉29817正東鄉24643高峰鄉12081黃坭鄉20915營山鄉11492麻城鄉14635觀興鄉21084合樂鄉9697白臘鄉2396梘槽鄉9776水潦鄉17950石壩鄉7507(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全縣轄26個鄉(鎮),567個村,3715個村民小組。年末總人口65.83萬人。

2003年,全縣轄11個鎮、15個鄉,567個村,3715個村民小組。年末總人口669100人。

2004年底,敘永縣轄11個鎮(敘永、兩河、赤水、江門、落卜、水尾、天池、馬嶺、後山、摩尼、分水)、10個鄉(黃坭、高峰、向林、興隆、龍鳳、震東、麻城、營山、觀興、大石)、5個民族鄉(白臘苗族、石壩彝族、合樂苗族、水潦彝族、梘槽苗族),城市社區居委會8個、村委會567個,村民小組3715個。年末總人口66.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萬人。

2005年底,敘永縣轄11個鎮、10個鄉、5個民族鄉:敘永鎮、江門鎮、馬嶺鎮、天池鎮、水尾鎮、兩河鎮、落卜鎮、後山鎮、分水鎮、摩尼鎮、赤水鎮、向林鄉、大石鄉、興隆鄉、龍鳳鄉、震東鄉、高峰鄉、黃坭鄉、營山鄉、麻城鄉、觀興鄉、合樂苗族鄉、白臘苗族鄉、梘槽苗族鄉、水潦彝族鄉、石壩彝族鄉。

2006年8月25日,敘永縣人民政府《關於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敘府發[2006]46號):市政府已以《瀘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敘永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瀘市府函[2006]101號)同意我縣將白臘苗族鄉、高峰鄉進行合並,調整後全縣行政區劃建制為25個鄉鎮(其中11個鎮,14個鄉)。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撤銷高峰鄉。二、擴大白臘苗族鄉行政區域,將原高峰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白臘苗族鄉。新組建的白臘苗族鄉人民政府駐麻元村。

㈤ 求瀘州敘永的史志。越詳細越好。越早越好。。拜謝。

敘永,古稱永寧,縣城古樸秀麗,依山傍水,明代古橋蓬萊橋(上橋)、永和橋(下橋)連接東西兩城。古時候,敘永為古夜郎國轄地,漢屬犍為、爿羊 爿可 、江陽、瀘州等郡地。唐代以來,曾是羈縻藺州、永寧路、永寧宣撫司、永寧衛、永寧道、敘永直隸廳、永寧直隸州所在地,是川鹽、雲煙烤運、集散口岸,歷為川滇黔三省商貿集散地。1913年(民國二年),改永寧直隸州為敘永縣,縣名沿用至今。解放前,本縣隸屬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2月1日,敘永解放。初屬瀘州專區,1959年改隸宜賓專區,1985年劃歸瀘州市管轄至今。1991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敘永縣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5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敘永縣為對外國人開放縣。
作西蜀千年屏障,會當秋登絕頂,看滇池月小,黔嶺雲低」,這是著名愛國將領蔡鍔將軍護國討袁時留駐的詠嘆。 這是一座在城中可以聆聽河流奔騰的城市,永寧河穿城而過,給這座四川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幾分嫵媚和靈性。 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成都至貴陽,重慶至昆明兩大軸線交匯點,與貴 敘永縣
州、雲南交界的南來第一城――四川省敘永縣,自唐置藺州、元置永寧路以及明設永寧宣撫司以來,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正是在浩瀚的歷史時空里,歷經風雨滄桑的敘永,不僅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而且商賈雲集,自然形成了川滇黔三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川南門戶之稱;正是這片肥沃的土地,養育了熊文燦、黃方、陸更夫、上將傅鍾等歷史名人,留下了楊升庵、朱自清、吳晗等文人墨客的輕吟淺唱;紅軍四渡赤水時曾輾轉於此,毛澤東更是用他的智慧,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命運。

㈥ 瀘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瀘州是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
瀘州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搶抓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重大機遇,加快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和區域醫葯健康中心,奮力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
瀘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西漢設江陽侯國;梁武帝大同年間建置瀘州。擁有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瀘州油紙傘、古藺花燈等國家級非遺項目。[2]瀘州歷史源遠流長,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長江文化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遊資源。截至2016年12月,瀘州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150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
截至2020年9月,瀘州全市公安戶籍登記總戶數157.59萬戶,戶籍總人口508.54萬人。[5]
先後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迪拜獎)、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榮譽。[6][7]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8];10月,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瀘州得名「瀘水說」,古稱江陽。南朝梁大同年間(535-546年)置瀘州,領江陽郡。江陽郡領:江陽縣(治今江陽區)、漢安縣(治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綿水縣(治今長寧縣北)、安樂戍(治今合江縣合江鎮)。州、郡治今江陽區。

㈦ 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 統文化表現形式

閱讀全文

與敘永曆史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