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歐洲政治和歷史意義

歐洲政治和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6 10:31:53

① 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和歷史作用

1、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是西歐資產階級在宗教掩飾下發動的一場反對封建統治以及羅馬教會的政治運動。

2、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

1、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剝奪了教會在各國的政治、經濟特權,各國王權得到加強,有利於民族國家的發展。

2、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發展本民族文化,各國普遍重視教育,興辦學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學習科目,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1)歐洲政治和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歐洲各國的宗教改革,使羅馬天主教會在歐洲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受到嚴重的威脅。面對這種情況,天主教會內部的一些有識之士嚴厲抨擊教會內部的腐敗,稱各種邪惡和弊端就像從特洛伊木馬中湧出的士兵一樣從教會中湧出,他們紛紛倡議實行改革。就在歐洲各國宗教改革轟轟烈烈地展開的同時,天主教會內部也開始了改革。



② 從歐洲政治革命歷史作用與影響,看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民主建設的重大意義

歐洲的政治革命使歐抄洲各國社會穩定,政治進步,生產發展,軍備強大。

歐洲列國稱霸全球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科技進步,才能大幅度的提高社會生產力,使國力昌盛;只有國力昌盛,我們的國家才能稱雄於世界民族之林。否則,我們只能被動挨打,被人奴役。

科學進步離不開自主學習、自主創新,要有創新意識。

③ 西方政治制度史-代議制的現實作用與歷史意義是什麼

代議制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
作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它體現了現代民主的三個原則:第專一,人民主權 或主屬權在民原則。 第二,少數服從多數和保護少數原則。第三,在「國民監督和批評下」會議和政務公開原則。
從理論上說,代議制是資產階級政治學說中最富有政治智慧和思想之一。從實踐上說,代議制是民主共和制最好的政治形式。近代歐美的憲政史上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推翻專制君主統治,為建立 代議制政府而奮斗的歷史。在資產階級革命中,無論是訴諸人民暴力的國家,還是採取和平妥協的國家,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幾乎都把建立代議制政府作為革命的目標。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代議制徹底否定了「君權神授」的封建主義的神秘的權力觀,打破了傳統的政治權力和職位的終身制和世襲制,為資產階級在其內部的權力更替過程中實行和平移交,使資產階級的統治保持相對穩定作出了重要負責。作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代議制不僅適應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需要,反過來也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
它是一個歷史過程,它的地位不會一成不變,而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

④ 歐元的出現對歐洲歷史的發展有什麼重大意義

經過數十年的策劃,歐元終於正式問世,共有11個國家先參加,歐元將成為美元以外另一重要貨幣,在國民生產總值、債券和外匯交易等方面都可和美元分庭抗禮。將來兩者將成為相成相輔或是水火不相容的經濟陣營,這是世人所關注的。

根據上周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聯盟首腦會議決定,歐盟將於1999年1月1日發行單一貨幣——歐元。此事雖然醞釀多年,一經宣布還是在世界上引起相當大的震撼。有人說這是1989年柏林牆倒塌以來歐洲最有意義的歷史事件;有人說歐元的誕生必將對冷戰後的世界經濟和政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用歐盟執行主席桑特的話說,「歐元不止是經濟統合的有力因素,而且也是政治統合的因素。歐洲正在締造一個真正的共同命運。」

實現歐盟多年的夢想

協議細則表明,從明年元月1日起,歐盟中的11個國家的貨幣將正式與歐元掛鉤,它們是德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愛爾蘭、盧森堡、荷蘭、奧地利、義大利、葡萄牙和芬蘭,這些國家的政府、銀行和商業往來開始以歐元結算,本國貨幣只作為輔幣流通。籌建中的歐洲中央銀行將制定統一利率和其他貨幣政策,以協調、指導各成員國的金融建設。3年以後,歐元完全取代歐盟多數國家現行的貨幣。就是說,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荷蘭盾等都將成為歷史名詞。

在此之前,歐盟各成員國曾簽訂一份協議即馬城條約,對加入歐洲單一貨幣作出若干具體規定。就歐盟現有15個成員國而言,除了希臘條件尚不成熟外,其餘14國皆達規定要求。只是英國、丹麥和瑞典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暫緩參加。盡管如此,所謂的歐元區依然是一個了不起的存在。統一貨幣之後的歐洲聯盟將以整體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由於減少了貿易成本,「經濟共同體」成為名副其實,消除了貨幣流通的障礙,咸認將能有力促進各國的經濟、貿易、旅遊、資本的發展。據聞,歐盟除了使用共同的貨幣之外,還將制定相同或近似的經濟政策,最終目的是促進體制內全方位自由流通,並實現「人盡其才、貨暢其流、物盡其用」的理想。

足以抗衡美元

為達到這一步,許多政治領袖艱苦耕耘,默默付出心血和汗水。他們夢想的「三部曲」是:第一、統一歐盟貨幣;第二、建立統一的強大的歐洲;第三、稱雄世界。現在看來已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歐元啟動,首當其沖的是美國。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元地位無出其右。在目前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有61%是美元,將歐洲聯盟諸國貨幣作為外匯儲備的只佔20.1%,日元佔7%。而歐元在方便性、區域經濟力和影響力等方面,與美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意味著許多國家可能會拋棄美元而採用歐元作為本國的儲備貨幣。換言之,美元的國際地位將大為削弱,美元作為國際貿易中介貨幣的信用亦將減少。

這是因為歐元的支持背景與美元旗鼓相當。比如,國民生產總值:美國是7萬2000億美元,歐元區是6萬億美元。如果加上尚未參加的四個成員國的經濟能量,歐盟的國民生產總值則是8萬億美元;發行債券:美國債券佔世界債券發行總額的37.2%,歐盟佔34.5%;外匯交易:美國佔世界外匯交易量的41.5%,歐盟佔35%;世界貿易:美國是19.6%,歐盟是20.9%;人口:美國是2億6800萬,歐洲聯盟是2億9000萬。

美國必將反制

據倫敦經濟學院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未來5年內歐元將對美元構成實際威脅。如果英國也加入歐洲單一貨幣行列,對美元的威脅就更大。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預測,數年內會有5000億到1萬億美元流向歐元。但也有人認為,歐元之得未必就是美元之失,因為金融市場不同於其他商品市場,非但不會因為競爭而加速飽和、互相挫傷,還會由於競爭刺激經濟發展,使金融市場擴大。

不管怎麼說,歐元對於美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歐元將與美元並駕齊驅,在世界經濟領域發揮主導作用。也許不止是經濟領域,歐盟由統一貨幣進而統一外交、統一軍事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建立單一貨幣體制是歐盟三十多年來的宿 願,然而實行起來並非易事。不只是因為歷史上沒有先例,也還因為在多國推行單一貨幣是一項復雜的過程,技術操作問題多多。比較突出的有:一、多數國家是否願意把本國經濟政策的很大一部分交給一個定位與責任都相當模糊的機構?二、各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富裕國家是否能夠忍受貧窮國家之累?三、歐盟現有正式成員國15個,准會員三個,實行單一貨幣的則是11個,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國家如何在經濟上協調,是否會走向分裂?

事實上,歐盟內部矛盾從一開始便顯現出來,例如在由誰出任第一屆歐洲聯盟中央銀行行長問題上,法國與德國意見就相左。

美國的態度堪可玩味。華盛頓一邊聲稱歡迎歐元加入競爭行列,一邊冷眼旁觀,一邊又在積極活動亞太自由貿易區和美洲自由貿易區,與歐盟唱對台戲。已有專家預言,即使是歐盟不在政治上挑戰美國,經濟上咄咄逼人的歐洲也是美國不樂意看到的。依據美國的行事風格,當它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威脅,必將予以反制。那麼,美國採取斷然措施遏制歐元在世界上流通和使用之時,也是美國與歐洲經濟戰爆發之日。

⑤ 西方國家的政治革命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英國光榮革命——第一個在大國建立了限制君主權力的政治體制,是英國幾乎內沒有政治動亂的容重要 原因
美國獨立戰爭——第一個殖民地獨立國家,為後來殖民地獨立戰爭樹立了典範(當時還是個小國,建立共和制影響不大)

法國大革命——使自由主義浪潮和民族主義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哪怕最後拿破崙失敗,共和政體和民族國家的理念也已經深入人心,德國的建立,土耳其和奧匈的解體都是他的結果。
1848革命浪潮——這是大革命的直接體現,雖然在各國都失敗了,但是後來各國都不得不進行妥協,包括普魯士建立議會分權,奧匈妥協「」「」「
俄國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證明了共產主義革命在落後國家更容易實現
德國希特勒上台(廣義上也算)——證明了人民的選擇並不是一定正確的,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人民的意志會被扭曲

⑥ 歐洲國家的政治制度

一、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結構和特點
(1)、結構
英國君主立憲制國家的主要結構有國王(地位和作用課本23頁)、議會(職責課本25頁)和內閣。其中,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從議會產生,由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並對議會負責。國王按內閣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權力,承擔國家元首等禮儀性職能。
(2)、英國政體運行的特點
①國王、議會和內閣之間雖有分權,也有制約,但分權界線不是很清晰,權力交叉情況突出。②英國法律賦予議會至尊無上的地位。但20世紀中期以來,權力重心逐步向內閣和首相傾斜,首相成為英國最有權勢的人。
二、英國的議會和政府
1、英國的議會、內閣和政府
(1)、英國議會是「議會之母」:
①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議會制的國家。1688年「光榮革命」後,議會逐步獲得至尊無上的地位,不僅擁有立法權,而且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
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改良後的許多資本主義國家中,都效法英國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議會制,因此英國議會被稱為「議會之母」。
②英國議會的地位及上、下兩院的權力
議會是英國最高立法機關,主要有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英國議會下院歷來有「至尊議會」之稱,擁有極大的權力,包括立法權、一定的財政權和司法權、對政府的監督權,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上院在議會體系中只起輔助作用,表現在監督下院工作、協助下院立法、通過行使「延擱權」修改或否決議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國最高司法機關。20世紀以來,英國議會的實際權力不斷萎縮。內閣在決策、立法、財政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議會的工作日程也受內閣左右。其主要原因在於:由下院多數黨組成的內閣,要求其議會黨團服從黨紀,議員很難自己做出決定;隨著社會發展,專業性立法越來越多,議員受到專業限制,多數是根據內閣的提案作出選擇。
(2)、內閣與首相
①內閣
內閣的地位:內閣是英國政府的核心領導機關。
內閣的產生:按照慣例,議會大選後,即由國王召見多數黨領袖,任命其為首相並授權組閣。該黨領袖從本黨議員中提出內閣人員名單,請國王任命。
內閣權力很大,主要有:制定內外政策;向議會提交議案以及需要議會審議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協調和確定政府各部門職權;在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時,採取緊急行動;必要時宣布提前大選。
②英國首相的權力雖然很大,但仍受到種種制約
首相是議會多數黨領袖,如果內閣和議會黨團中的多數人認為首相已經不能勝任,他就必須下台;議會有權監督內閣和首相;國王對首相有磋商權和警告權;輿論和反對黨隨時關注著首相的一舉一動,制約其「過分」行為。

1,法國的國家機構
(1)法國國家機構由總統、政府和議會組成
(2)法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總理是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組成。各自行使不同的職權。國民議會的主要職權:立法權;財政權;監督權。在行使立法權方面,參議院和國民議會有同等的權力。
2、法國政體的運行及特點(★★)
(1)法國政體的運行
①法國總統是國家權力的中心,總統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力,在法國政治舞台上發揮主要作用:總統通過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主持內閣會議,直接領導國家行政權力的實施,尤其是在國防和外交領域發揮決定性作用。在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總統可以通過解散國民議會、舉行公民投票、宣布緊急狀態等,控制國家局勢,決定國家命運。
②總理領導政府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由於總統和總理都有行政權,人們把法國行政領導體制稱為「行政雙頭制」。一般來說,總統和總理有基本分工: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總統;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在內政經濟。
③議會擁有立法權和監督權,在國家政治體制運行中發揮重要作用:議會對政府的監督和制約表現在多方面:政府施政綱領及各項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須經過兩院議會通過才能生效;年度財政預算須經議會通過;議會可以通過「政府對議會負責」的規定製約政府活動,可以通過質詢、投不信任票甚至彈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責任。
(2)、法國政體的特點
①半總統制半議會制 在法國政體中,總統處於很高的地位,權力很大,但不能說法國是「總統制國家」,因為總統權力受到一些結構性制約。盡管總統任命總理並主持內閣會議,但憲法規定政府應對議會負責,議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限制政府的行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責任,從而使總統權力大打折扣。議會對總統有直接和間接的監督權。總統的重要文件、命令要有總理副署。這些限制使總統的實際權力受到很大制約,因此人們把法國稱為「半總統半議會制」國家。
②左右共治 法國「左右共治」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總統和總理權力來源不同,來自於不同的黨派。總統由選民直接選出,議會無法制約選民。總理雖由總統直接任命,但總理要對議會負責。因此總統任命總理時,必須接受議會多數黨推舉的總理候選人,否則總理領導的政府就無法正常運行。議會多數黨不一定與總統是同一黨派,因而會出現總統和總理不是一個黨派的「左右共治「局面。
③多黨制 多黨制也是法國政體的一個特點。這種多黨制的主要表現是:始終未能形成兩個左右政治局勢的大黨;黨外有黨,黨內有派,黨派林立;隨著中間階層壯大,左右翼政黨都出現向中間靠攏的趨勢。
四、英法政治體制的異同
1、比較英法兩國政體的異同(★★)
(1)異: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法國是民主共和制中的半總統半議會制政體。從政體結構看,兩國存在以下明顯的差異:
①、從權力機關看——英國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法國議會只是立法機關,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與英國相提並論。
②從國家元首看——英國國王一般只承擔「禮儀性職責」,是「虛位君主」;法國總統則是國家行政權力的中心。
③從政黨制度看——英國是兩黨制,由議會多數黨組閣;法國是多黨制,議會中有許多黨派,往往是幾個黨派聯合才能形成議會多數黨派並組成多黨聯合政府。
④從政府首腦看——英國首相由議會中的多數黨領袖擔任,權力很大;法國總理由總統任命,權力較之英國首相要小得多。
(2)、英法兩國政體的共同點
①從政體與國體的關系來看,英法兩國的政體都屬於資本主義的統治形式。兩國的政權都是資產階級政權,執政的根本目標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
②從執政黨的性質和作用來看,英法兩國執政黨的階級性質相同。英法兩國的右翼政黨始終是資產階級的代表,號稱代表下層人民利益的左翼政黨也已經公開充當資本主義制度的捍衛者,與右翼政黨沒有本質區別。
③從國家權力的運行方式來看,英法兩國都出現議會權力萎縮、行政權力加強的趨勢。
④兩種政體都漸趨成熟,但是也都面臨著諸多困擾和弊端,這些都是由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所導致的,無法通過調節政體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2、英法兩國政體不同的原因:兩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階級力量對比和政治文化傳統不同。
(1)兩國資產階級革命階級力量對比不同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結成聯盟,形成比封建勢力更強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貴族在革命後走妥協的道路,因而英國最終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大革命前的法國封建勢力特別強大,封建勢力對資產階級和農民採用高壓政策,資產階級、廣大民眾幾乎無法與他們達成妥協,只能採取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權,廢除君主,建立起民主共和制。
(2)政治文化傳統不同
英國政治文化傳統比較保守,善於妥協,政體變革往往採用漸進方式。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對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展開了猛烈批判,形成了法國激進的革命政治文化。

一、美國的聯邦制
1、邦聯制的特點:聯邦制下的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關系有三個基本特徵
(1)聯邦與州分享政治權力。聯邦政府行使憲法「列舉的權力」,以及根據最高法院解釋可以從「列舉的權力」中引申出來的權力。州政府擁有「保留的權力」。
(2)聯邦與州在各自的權力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在聯邦制下,聯邦政府與州之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而是在各自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內都享有最高權力,均享有對人民的直接管轄權,相互間不得進行任何干涉。聯邦設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有統一的憲法和法律,是國際交往的主體,各州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有自己的憲法、法律;聯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員,不能監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聯邦事務。
(3)聯邦地位高於州。聯邦憲法、法律以及以聯邦名義締結的條約,在全國范圍內適用,各州必須遵守:州的憲法或法律,凡與聯邦憲法、法律或條約相抵觸者一律無效。
2、聯邦制的利與弊
(1)聯邦制的最大優點在於,在保持聯邦是一個強大、統一國家的同時,確保州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美國聯邦制的最大問題是效率不高,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相互扯皮、推諉,各州政府之間各自為政。大多數資產階級利益集團意見接近時,聯邦制既能保護州的靈活性,又能保證中央的權威;當資產階級利益集團之間矛盾重重時,聯邦制就處於低效運轉之中。
二,美國的兩黨制
1,政壇上的「象驢之爭」
(1)美國是實行資產階級兩黨制的典型國家。自19世紀60年代,民主黨和共和黨通過競選在美國輪流執政,被稱為「象驢之爭」。美國的兩黨制主要表現為兩大政黨通過競選爭奪執政地位。
(2)美國兩黨如何控制國家政權:在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分別提名本黨的總統候選人,最終獲勝的黨成為執政黨,敗北的黨則淪為在野黨。在美國,政黨能否成為執政黨,關鍵就在於能否獲得總統選舉的勝利。執政黨通過由本黨中堅人士組成的行政部門掌握政治權力。
在國會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也分別推出本黨候選人,競爭議員席位。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多數黨,獲得少數席位的政黨為少數黨。多數黨議員擔任國會領袖及國會各小組委員會主席,並藉此主導國會事務,但少數黨仍能發揮重要的制衡作用。
2、美國政黨的特徵:①政黨的主要職能是組織選舉,包括組織初選、提名候選人、籌集競選資金。兩黨竭力為本黨爭取盡可能多的職位,以維持其對政治權力的控制。但20世紀初以來政黨的組織職能已經逐漸衰弱。②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組織均為四個層級,包括基層選區委員會、縣委員會、州委員會和全國委員會。但各委員會之間沒有上下級的垂直領導關系,只有工作上的聯系。③黨員黨綱不固定,沒有約束黨員的黨紀。
3、兩黨制的實質(★★)
(1)、(本質沒有區別)美國兩黨在意識形態、階級基礎方面,沒有本質區別。它們都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意志,都贊同美國現行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都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觀。
(2)、(在一些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有明顯的區別)民主黨和共和黨在一些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雖有明顯差別,但這些政策上的差別,不過是充當著使兩黨製得以運行的基礎。其結果是互相牽掣,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極端,背離美國的基本價值觀。
(3)(兩黨競選的實質)①在選舉中,兩黨為爭奪民眾,不得不競相提出符合選民利益的政策主張,客觀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實質上,兩黨制是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相互監督和制衡的機制保障。在施政過程中,由於有在野黨的監督和制約,執政黨一般不敢過分濫用權力。②美國的競選是有錢人的權力游戲,有權人的金錢游戲。
(4)美國兩黨制的階級實質: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政黨制度,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項政治制度。
三,美國的三權分立制
1,美國的三權分立與權力制衡(★★)
(1)確立三權分立原則的原因:美國選擇三權分立的政體,是其歷史條件和具體國情的產物。美國選擇三權分立的政體,也是由其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
(2)、三權分立原則的地位與核心內容
三權分立是美國聯邦政府組建和運行的基本原則,其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
(3)三權分立
中央政權機構由彼此平等而又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機關組成,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總統,司法權屬於聯邦各級法院。國會負責立法,總統負責實施法律,法院負責審查法律。

⑦ 論述19世紀中葉歐洲的三大社會關系政治思潮,並說明其產生的背景及其意義

19世紀上半期的歐洲處於新舊社會交替的風雲激盪年代。各種思潮洶涌澎湃,自由主專義、民族主義、屬社會主義等思潮沖擊著歐洲思想文化界,進而形成強大的政治運動。這些思潮的涌現向人們表明,政治已不再僅僅是宮廷和政府的事,不再僅僅是特權等級和教會的事,處於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以及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的無產階級也提出了自己的願望和看法。在這些思潮中,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是這一時期遍及歐洲的最強勁的政治思想運動;與此同時,作為與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相抗衡的一種思潮,保守主義在這一時期也有充分的表達。
在德國,由於特殊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等三大思潮呈現獨特的發展趨勢。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後,德國恢復了封建割據狀態。以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為首的封建保守勢力對資產階級發展資本主義和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要求進行打壓。出於對現實的不滿,資產階級在思想意識領域掀起了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波濤。德國封建保守勢力則力圖維護自己的統治和權威,打出了保守主義的思想大旗,形成了強大的保守主義思潮。這三種思潮的較量對日後德國歷史的走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⑧ 簡述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

城市的興起,在中古的西歐有重要的影響。與鄉村不同,「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樂和需求和集中」,形成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會發展到「頂點。」

城市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沖擊著農村的自然經濟。從13世紀起,西歐許多國家的勞役和實物地租逐漸被貨幣地租取代,英國的貨幣地租甚至佔了支配地位。

與此同時,封建主和農民之間的關系逐漸變成單純的貨幣關系,農奴制消失,有的甚至變成不僅擁有工具和動產甚至擁有土地所有權的自耕農。在商品貨幣關系的影響下,自由農民必然發生兩極分化:少數人富裕,多數人貧窮破產,使階級矛盾趨於激化。14世紀,義大利、英國和法國發生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就是明證。

城市興起的政治影響是巨大的。市民要求為工商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反對封建割據,支持國家統一和王權強化。13、14世紀的英國和法國,先後形成議會君主制,實現王權的強化,後來又發展成中央集權的國家。

城市的興起和繁榮,也引起文化方面的巨大變動。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漸發展,唯名論哲學和羅馬法開始復興,並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興起創造了條件。

(8)歐洲政治和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西歐中世紀城市興起最早的地區有兩個:一是義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一是北海沿岸的佛蘭德爾(法國南部城市)。在這里興起了米蘭、威尼斯、布魯日、根特等城。其次是萊茵河流域和法國北部的一些城市,其他地區相對較晚。在這些城市興起之前,西歐的土地已為教俗封建主所瓜分。

城市多興起在封建主的領地上,因而受到領主權的盤剝。城市必須向領主交納實物和貨幣,服勞役或軍役,還要繳納各種苛捐雜稅。

⑨ 西方國家的政治革命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英國光榮革命——抄第一個在大國建立了限制君主權力的政治體制,是英國幾乎沒有政治動亂的重要 原因
美國獨立戰爭——第一個殖民地獨立國家,為後來殖民地獨立戰爭樹立了典範(當時還是個小國,建立共和制影響不大)
法國大革命——使自由主義浪潮和民族主義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哪怕最後拿破崙失敗,共和政體和民族國家的理念也已經深入人心,德國的建立,土耳其和奧匈的解體都是他的結果.
1848革命浪潮——這是大革命的直接體現,雖然在各國都失敗了,但是後來各國都不得不進行妥協,包括普魯士建立議會分權,奧匈妥協「」「」「
俄國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證明了共產主義革命在落後國家更容易實現
德國希特勒上台(廣義上也算)——證明了人民的選擇並不是一定正確的,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人民的意志會被扭曲

⑩ 西歐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

西歐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

1、在經濟方面:

城市所集中的手工業和商業所構成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近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就是在中古西歐興起的這些城市裡面萌芽、發展和壯大的。

2、在政治方面:

那些擁有自由和自治權利的城市,成為新的政治實體,它們與王權結合,共同對付大封建貴族。王權給予城市以自由、自治特許狀和商業方面的便利來換取城市給予王權在財政上的資助。城市的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資產階級的前身。

3、在思想文化方面:

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逐漸形成。於是,適應市民階級需要的市民文化應運而生。市民文化不僅打破了教會文化一統天下的局面,而且給中世紀封建文化帶來了新鮮的空氣。

城市文學的出現、世俗大學的產生,為以後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可以說中古西歐的城市,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10)歐洲政治和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西歐最早的中世紀城市在義大利北部的波河和北海的弗蘭德斯。米蘭、威尼斯、布魯日、根特和其他城市在這里涌現。緊隨其後的是萊茵河流域和法國北部的一些城市,其他地區相對較晚。在這些城市崛起之前,西歐的土地被世俗的封建領主瓜分。

城市出現在封建領主的土地上,受到領土主權的剝削。城市必須以實物和金錢向上帝支付勞役和兵役,以及各種苛捐雜稅。

閱讀全文

與歐洲政治和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