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潮州文化有哪些
潮州,地處粵東,位於韓江下游,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宋,現東門城樓及部版分城牆保存權完好,城內明清古民居及祠宇很多,反映了潮州建築的傳統風貌。以「潮」字型大小為代表的諸如潮州話、潮劇、潮州音樂、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綉、潮州陶瓷、潮州木雕等獨特的潮州文化享譽國內外。主要景區有廣濟橋、韓文公祠、筆架山、瓷都博物館、開元寺等
韓文公祠:即韓愈紀念館,位於城東筆架山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由於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門寺佛骨到長安供奉的建議而觸怒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在潮州的時間雖然不足8個月,卻把中原先進文化帶到了嶺南,辦教育,驅鱷魚,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被當地人奉為神,於是人們將筆架山改稱韓山,將山下的鱷溪改稱韓江。
Ⅱ 廣東潮州古城有什麼歷史文化
潮州古城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內,是廣東省第一批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榮譽稱號的兩座城市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曾經是「十相留聲」之地,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
潮州有馳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繞城廓」的自然景觀,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工藝、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為代表的自成體系、獨具一格的旅遊文化。
潮州擁有文物古跡700多處,5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譬如下列:
1.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
2.全國歷史最長的紀念韓愈的祠宇——韓文公祠。
3.國內罕見的宋代民居建築許駙馬府。
4.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稱一絕的「己略黃公祠」。
5.始建於唐朝的開元寺。
6.始建於宋朝的青龍古廟。
7.始建於元朝的天後宮。
8.筆架山宋窯遺址。
9.周總理辦公過的涵碧樓。
10.著名的潮州新舊八景。
(2)廣東潮州歷史文化介紹擴展閱讀:
潮州古城的歷史文化景點:
「潮州老八景」是相對於「潮州新八景」而言的。潮州八景舊時有內外之分,內八景是指於古城街巷之間,而外八景則指城外韓江兩岸。
(1)內八景:「潮州內八景」為:東樓觀潮、西園賞菊、古剎梵唱、府衙鍾聲、蓮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閣晨暉、蘆荻晚眺。由於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內八景已逐漸湮沒。
(2)外八景:「潮州外八景」為:湘橋春漲、韓祠橡木、金山古松(曾名「馬丘松翠」)、鳳凰時雨、龍湫寶塔、鱷渡秋風、西湖魚筏(原西湖與韓江相通)、北閣佛燈。這是潮州古城最美好的風景。
Ⅲ 潮州文化有哪些
潮州,中國城市,在廣東省東部,與福建省交界處。潮州是地級市,轄湘橋區、楓溪區、潮安縣、饒平縣。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
潮州位於粵東地區韓江三角洲北部。主要河流有韓江。
[編輯] 歷史沿革
公元前214年(秦),屬南海郡。331年(西晉),設東宮郡海陽縣。413年(東晉),東宮郡改稱義安郡。590年(隋),全國廢郡設州,設循州,後改潮州。隋末唐初,改稱海陽縣改稱義安縣。1914年(中華民國),設潮循道。1914年(中華民國),海陽縣改稱潮安縣。1953年,拆潮安縣城區建潮州市為省轄市。1955年,粵東行署從潮州遷至汕頭。1958年,潮州市改為縣級市。1958年11月,撤銷潮州市並入潮安縣。1979年,恢復潮州市建制。1983年,撤銷潮安縣並入潮州市。1989年1月,潮州市恢復為省轄市。1990年,由廣東省定為副地級市。1991年12月,原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時擴大區域,管轄新恢復的潮安縣、新設立的湘橋區、楓溪區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
[編輯] 文化
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海濱鄒魯」之稱。潮州文化在中國的地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是潮文化得發源地,有專門研究潮州文化的「潮學」。潮劇、潮樂、潮綉、潮雕、等是潮州文化的代表,而潮州工夫茶更以考究的過程而聞名於世。潮菜亦是舉世聞名
[編輯] 旅遊資源
韓文公祠、開元寺、湘子橋、宋明城牆、西湖、鳳凰天池、饒平海濱、濱江長廊、人民廣場、南國冰臼、泰佛殿 淡浮文物院等 註:潮州八景 湘橋春漲、韓祠橡木、金山古松、鳳凰時雨、龍湫寶塔、鱷渡秋風、北閣佛燈、西湖漁筏。
[編輯] 經濟
潮州的支柱產業有:陶瓷、不銹鋼、婚紗禮服、食品和電子等,有「婚紗禮服名城」、「中國瓷都」、「中國不銹鋼製品之鄉」(潮安縣彩塘鎮)、「中國衛生陶瓷重鎮」(潮安縣古巷鎮)之稱。
[編輯] 交通
公路:324國道
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
鐵路:廣梅汕鐵路
[編輯] 僑鄉
潮州還是著名的僑鄉、旅居世界各地潮人總數已超過潮州本地。潮人素有「中國猶太人」之稱、潮州人的富商以華人首富李嘉誠為代表聞名天下。世界各地潮人商會多不勝數。
[編輯] 友好城市
泰國曼谷市
Ⅳ 潮州文化
潮州文化是一種民系文化,為海內外全體潮州人所共有,其涵蓋范圍甚廣,主要包含:
潮州方言 即潮州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它的詞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份,因而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
潮劇 即潮州戲,歷史悠久,風采獨具。
1976年在潮州西沙溪工程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潮劇演出本。數百年來,潮劇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當地民間藝術精華,使其音樂,唱腔,表演形式日趨豐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風格,成為全國十大劇種之一。1957年、1959年潮劇團二次晉京獻演,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先後觀看了演出並接見演員合影留念。潮劇不但活躍於潮汕和閩南地帶,在東南亞諸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潮州音樂 源遠流長,優美動聽,馳名中外,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其門類有:以三弦為領奏樂器,伴以彈撥、弦索樂器的弦樂;以琵琶、三弦、箏組奏的細樂;以佛場主要法器,伴以嗩吶、橫笛領奏的廟堂音樂;以笙、簫、管、笛為主要樂器的笛套音樂;以潮州大鑼鼓伴以嗩吶領奏的潮州鑼鼓樂等。其表演形式靈活多變,既可表演出千軍萬馬,氣勢磅薄,壯懷激烈的場面,也可奏出輕快活潑、悠揚悅耳的情調。千百年來,潮州音樂備受世人喜愛和歡迎。1957年潮州音樂團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表演並榮獲金質獎章。據傳六十年代初,周總理訪問瑞典時,瑞典國王饋贈的禮物中,便有兩張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樂唱片。由此可見,潮州音樂已被視為稀世奇珍。
潮州工藝 琳琅滿目,光彩照人,是優秀的潮州文化的一部份,是潮州人民智慧的結晶。潮州的陶瓷,自晉以來,已有深厚的根基,至宋代的筆架山窯,更是名震遐邇。筆架山宋窯有百窯村之稱,其瓷器有「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美譽。產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使潮州成為廣東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一環。前些年,紐西蘭學者露易.艾黎來潮訪問,當他在博物管的陳列室見到筆架山宋窯出土的瓷器時,高興得叫起來:「啊,它的故鄉原來在這里!」近年,日本福岡市的一批學者組團攜帶當地出土瓷器的照片,尋根訪祖來到潮州,印證了他們出土的瓷器正是筆架山窯的產品。解放後,潮州的陶瓷業得到繼承和發展,並不斷推陳出新。盛產瓷器的楓溪被譽為「南國瓷鄉」。1978年,鄧小平同志將楓溪陶瓷工人創制的1.3米高,三層《友誼》通花瓶,作為國禮品贈送朝鮮的金日成主席,更使潮州陶瓷聲譽鵲起,身價百倍。
潮州木雕 是工藝美術的佼佼者,說來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辭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詞,必須貫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為專有名詞,可見其藝術性、專訪性之強,影響面之廣。潮州木雕在唐宋時已初具規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其形式有圓雕、沉雕、浮雕、多層次的鏤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為黑漆裝金、五彩裝金、本色素雕三類。在應用上則大致分為建築裝飾,傢具裝飾,神器裝飾和案頭陳設等四類。在潮州,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民居之陋,人們隨處都可以見到木雕藝術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譽稱。
潮綉 是我國四大名綉之一——粵綉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現,明、清兩代更趨成熟。《潮州府志》雲:「潮州婦女多勤紡織」,「織任刺綉之功,雖富家不廢也」。清末,潮州還出現過二十四名「綉花狀元」,並赴南京參加全國刺綉比賽。潮綉講究構圖均稱,色彩濃烈,富麗堂皇,其品種大致可分為日用品、欣賞品和劇服三種,形式有絨綉、紗綉、金銀線綉、珠綉四大類。針法千變萬化,主要有「過橋」、「鑾乾」、「歷艮」、「二針鎖」、「三針鎖」、「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針」、「亂針」、「點綉」等六十多種。潮綉因其瑰麗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稱,產品行銷世界各地,深受青睞。
此外,還有巧奪天工的潮州抽紗,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燈,潮州剪紙,潮州銀飾,潮州嵌瓷等等,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潮州民俗文化獨特。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大鑼鼓、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民俗風情等,無不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蘊涵濃郁的中古遺風,潮州因而被漢學家譽為「中原文化的典櫥」。潮州工藝巧奪天工。潮州古箏是中國六大流派之一,潮綉是我國四大名綉中粵綉的重要一支,潮州木雕是中國兩大木雕體系之一,潮州的工藝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細如絲,聲如罄」見長,潮州因而成為中國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
潮州最為外人熟知和稱道的文化應該是潮州工夫茶和潮州菜了。
Ⅳ 潮州文化的歷史悠久嗎
久
好久的
潮州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證實,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遠古時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創造了口頭文學——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屬古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潮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設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屬南海郡,始載入版圖。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分東官置義安郡。這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郡這個名稱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屬循州之義安縣,是年,升立州,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義安縣為州治。 後人也有詩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以後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
隋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州復郡,潮州曾一度改為潮陽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稱潮州,在唐朝的時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說,東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從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設置了漳州。現在, 潮州話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雲霄、詔安、東山、漳浦、和平等縣市,也都有潮劇團,演出潮州戲,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連在一起的。由此可見,唐朝時候的潮州,原來是曾經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韓江的一個源頭,是在汀州的長汀,另一個源頭,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像,韓愈那個時候的韓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潮陽郡,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復潮州。
元朝的時候,潮州稱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稱潮州府。崇幀六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隋唐以後,隨著戰亂、戍邊、遠謫和民族大遷移,大批中原漢人南來,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經宋、明數代,人文漸盛,名賢輩出,潮郡被譽為「海濱鄒魯」。
明朝的潮州府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經基本定型,海內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這個基礎上。這時潮州的轄縣一共有9個:就是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還有汕頭埠和南澳島。
這9個縣還有汕頭和南澳的人民,歷史上統稱為潮州人。關於潮州人稱謂的界定,依據就是上面所說的9個縣和汕頭、南澳。後來,也有把豐順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歷史名人,如豐順的丁日昌,人們還是習慣把他作為潮州人。
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這里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
Ⅵ 潮州的歷史文化與現在的發展
其實網路中的介紹已經非常詳盡,包含了幾乎所有的概況和歷史發展過程。回
http://ke..com/view/6843.htm?wtp=tt
潮州在近幾年的發展還是比較迅答速的,對比過去4、5年,最明顯的是銀行機構和消費類機構的開設,還有對於老城區的修建所帶動的旅遊業也讓潮州近幾年在經濟和建設的發展上有比較大的進展。現在的各個經濟發展區和過往好像沒有太大的不同,蓮雲工業區,楓溪陶瓷,江邊旅遊區,中心廣場區,開元-雙利經濟區等。
Ⅶ 跪求潮汕歷史文化圖片及資料
古稱為潮州文化,是海內外潮人的根,在廣東潮汕地區(以現在廣東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為中心)。生活在這個地區的潮州人,是漢民族中具有獨特的文化面貌的一個支系。我們把潮汕人所創造的文化名為"潮汕文化",並給它以如下界定:
首先,潮汕文化是漢文化的一個地域性亞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區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的。
潮汕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隅,廣東省的最東端,與福建省毗鄰,總面積10346平方公里。地形大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東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綿延起伏,東南瀚海連天,形成一個內陸比較封閉,而有很長海岸線的地理小區域。這種地形地貌特徵對潮汕文化的形成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其次,潮汕文化包含著許多文化特質,它們組成了既與共存於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與周邊其它地域文化有異的一個體系。在這些文化特質中,語言是最具有區別性特徵的一種。因而,我們把潮汕文化理解為,由講潮汕話的民系所創造的一個文化共同體。
其三,潮汕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開放體系。它的形成過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多次互相影響,互相吸收而逐漸融合的過程。在自成體系之後,由於潮汕人的遷徙,潮汕文化向海外傳播,同時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斷發展。
潮汕地區地狹人稠,人口與資源和環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競爭環境培養了潮汕人的創造、開拓和冒險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謀生,形成社會風氣,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在手工業上精雕細琢,在商業上更是精打細算,極善經營,聞名海內外,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清中葉著稱一時的廣幫商人,主要由廣州幫和潮州幫商人組成,潮州幫商人在國內的東南沿海及江西一帶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國、新加坡一帶頗有勢力。強烈的商品意識,是潮汕人一種頗具優勢的文化潛質,使他們在改革開放時期足跡遍及城鄉,滲透各行各業,特別活躍。
Ⅷ 潮州的歷史
潮州北靠梅州,南瀕南海,東鄰漳州,西接揭陽,總面積高達3146平方千米,如今已是廣東省東部門戶城市。潮州最早開始發展是在隋朝的時候,當時作為經略台灣的始發地並沒有太大的名氣,直到唐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潮州作為當時海邊重要門戶和對台的通道,發展成為一個比較大的貨物中轉站點,很多人開始生活在這里。
韓愈就不一樣,他無論到哪裡都要想方設法為老百姓干一些大事,在潮州只用了七個多月的時間,就把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帶到嶺南,除此之外還驅趕鱷魚、解放奴婢、興修水利、興學育才,為當地人辦了不少有利於發展的事情。之後被潮人奉為神,並將筆架山改稱韓山。
Ⅸ 潮州的介紹
潮州,廣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韓江中下游,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東回與福答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廣東省揭陽市的揭東區接壤,北連梅州市的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通汕頭市。1潮州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成員城市之一,對外開放旅遊城市,閩、粵、贛邊韓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5%,主要分布在饒平縣和潮安區北部。全市總面積3679平方公里,下轄潮安區(含楓溪功能區)、湘橋區和饒平縣。12014年末戶籍人口為268.8萬人。2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同時是粵東地區文化中心。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貿易的始發地。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文化櫥窗」、」華僑之鄉「、「國家園林城市」、「潮州菜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不銹鋼製品之鄉」、「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Ⅹ 潮汕文化的簡介
潮汕文化是海內外潮汕人的根,在廣東潮汕地區(海內外潮人認同的潮汕地區指潮屬八邑:即今天的廣東潮州、汕頭、揭陽三地級市以及梅州市的豐順縣,廣義上也包括了汕尾)。生活在這個地區的潮汕人,是漢民族中具有獨特的文化面貌的一個支系。我們把潮汕人所創造的文化名為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潮汕地區的善堂堪稱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的典範。潮汕菜享譽全國,是國內最貴的一個菜系之一;潮劇是中國十大地方劇種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全集》,俗稱《荔鏡記》可謂是用潮汕話編寫嶺南第一文學巨著。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獷豪邁的英歌舞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潮汕厝,皇宮起」,獨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別有一番古典雅緻。潮語是潮汕文化的根基、紐帶,也是連結潮汕人民的親情紐帶。
潮汕文化,一字點「精」
潮汕地區地狹人稠,人口與資源和環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競爭環境培養了潮汕人的創造、開拓和冒險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謀生,形成社會風氣,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在手工業上精雕細琢,在商業上更是精打細算,極善經營,聞名海內外,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秦漢以後,漢文化向嶺東擴展。晉唐時期,中原主流文化影響逐漸擴大,陳元光平定泉潮間蠻僚嘯亂、韓愈謫任潮州刺史,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時期,大量移民入潮,閩文化北來,使潮汕地區全面開發,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環節。明清時期,最終形成有鮮明特徵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區從宋代起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也相應發展,人才輩出。「精乃潮汕之靈,潮汕文化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