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榆樹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哪
榆樹「舊石器晚期文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發現的,這對於研究古人類在吉林省,特別是在榆樹境內這塊黑土地上繁衍、生息,提供了實物依據。填補了古人類在吉林省境內活動的空白。為研究吉林省地方史,榆樹市鄉土歷史,繁榮發展榆樹的文物事業,確實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九五O年夏天,在榆樹的秀水鎮大於周家油坊屯前的大溝及其周圍的自然屯中,經常發現不知名的古生物化石散落於地表,當地的農民群眾傳說:這里是龍的故鄉。龍集居和活動的地方。這塊地方范圍比較廣,縱貫榆樹全境,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到處都可以見到古生物化石。其中:古生物化石散落於最多的地方為拉林河支流、南北卡岔河、大荒溝、注入第二松花江的河塘、溝谷等地。每當夏秋之交,這些溝塘、河谷之中,由於雨水瀕多,幾漲幾落,經過沖刷之後,這里就會發現大量的當時人們傳說的"龍骨"。有的群眾把發現比較大的"龍骨"撿回去壓房子、壓豬圈、頂門;還有的把一些已經風化的古生物化石,背到附近或縣城中草葯店裡當作"龍骨"賣掉,許多中草葯店也真的當作"龍骨"把它收下做了葯材。
(古代榆樹人遺址)
據榆樹市文化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榆樹境內,共有文化遺址251處,其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5處,其中,「榆樹人」遺址是1961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像『榆樹人』遺址這種周邊環境被破壞的,農民也是無意識的,可能只是那裡是空地,才去取土,才去堆垃圾!」負責人說,他們將立即通知各鄉鎮主管領導到局裡開會,並重點安排文化遺址周邊環境的普查事項,同時,還將要求各鄉鎮主管領導,把田野文物的保護和周邊環境維護問題,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Ⅱ 榆樹有哪些歷史
人們常把不開竅的人稱為「榆木疙瘩」。實際上,老榆木更像一個善解專風情老人,不管是王榭堂前屬,還是百姓後院,都可見它瀟瀟佇立的身影,點綴裝飾的才情,以及給人們帶來的豪放爽朗的笑聲。雅俗共賞的老榆木,以自己堅韌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達理順的胸懷,深受大眾的喜愛。
榆木木性堅韌,紋理通達清晰,硬度與強度適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適應,刨面光滑,弦面花紋美麗,有「雞翅木」的花紋,可供傢具、裝修之用。榆木經烘乾、整形、雕磨、可製作精美的雕漆工藝品。在北方的傢具市場占據著巨大的份額。
北方的榆木與南方產的櫸木有「北榆南櫸」之稱。榆木有黃榆和紫榆之分。黃榆多見,木料新剖開時呈淡黃,隨年代久遠顏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紅木的顏色。所以,北方傢具以榆木為最大宗,有擦蠟做,也有擦漆做。
Ⅲ 榆樹有著怎樣的歷史
人們常把不開竅的人稱為「榆木疙瘩」。實際上,老榆木更像一個善解風情老人,不管是王榭堂前,還是百姓後院,都可見它瀟瀟佇立的身影,點綴裝飾的才情,以及給人們帶來的豪放爽朗的笑聲。雅俗共賞的老榆木,以自己堅韌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達理順的胸懷,深受大眾的喜愛。
榆木木性堅韌,紋理通達清晰,硬度與強度適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適應,刨面光滑,弦面花紋美麗,有「雞翅木」的花紋,可供傢具、裝修之用。榆木經烘乾、整形、雕磨、可製作精美的雕漆工藝品。在北方的傢具市場占據著巨大的份額。
北方的榆木與南方產的櫸木有「北榆南櫸」之稱。榆木有黃榆和紫榆之分。黃榆多見,木料新剖開時呈淡黃,隨年代久遠顏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紅木的顏色。所以,北方傢具以榆木為最大宗,有擦蠟做,也有擦漆做。
榆木可與其他材質共生,山西、山東、河北、河南等古傢具大省隨處可見榆木傢具的蹤跡。早期的榆木傢具以供奉傢具為主,不僅經濟實用,保存歷史也很長遠。榆木的天然紋路美觀,質地硬朗,紋理直而粗獷豪爽,再加上榆木所特有的質朴天然的色彩和韻致,無不與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從古至今,榆木備受歡迎,是上至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製作傢具的首選。
就其歷史而言,從有傢具開始,就有了榆木傢具。榆木傢具所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品味,一種格調。所以,榆木傢具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收藏並玩賞。在收藏榆木傢具時,必須從工藝著手,雕工既要細膩,線條還要流暢;既要看品相是否完整美觀,還要看作工是否精細完美。做工精細的小飾品甚至比大件傢具還要值錢。
收藏家鑒定榆木收藏品的價值時,主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形態美,傢具的造型,無論繁復、簡潔,都要看它是否耐看;二是材質優異,原木材料可以長久保存,上等質量的榆木,用的時間越久,看起來就越溫潤;三是做工考究,典雅大方,清秀有韻味,審美意向好。當然,要想得到一批雕工好,品相完整的古典榆木傢具,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Ⅳ 長春發展歷史
遠古時期,在四萬年前舊石器時代,長春就出現原始人類「榆樹人」。新石器時代,出現原始紡織技術和原始農業(左家山遺址)。
夏商周及秦時期,肅慎族居於此。
漢至西晉時期,為扶余國轄地,公元346年起為扶余國都。
南北朝時期,公元493年,部分地區入高句麗扶余府。
唐渤海時期,屬渤海國扶余府,為渤海國的邊防重鎮。
宋遼金時期,北宋初,遼設黃龍府(即「直搗黃龍」之黃龍府,今農安縣城),屬東京道。 北宋末,金國建立,曾定都黃龍府。金天眷三年(1140年),改黃龍府為濟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濟州為隆州。金貞祐二年(1214年),將州升為府,改為隆安府,屬上京路。
元明時期,元代設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明洪武八年(1375年),歸屬遼東都司三萬衛管轄。永樂元年,屬奴爾干都司亦東河衛,名為龍安站。明代中葉,屬兀良哈三衛。明朝末年,屬蒙古科爾沁部游牧之地。
清朝時期,清初,朝廷設柳條邊,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屬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封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土地開始被大面積開發,人口劇增。清嘉慶五年(1800年7月),設置長春廳,置理事通判,隸屬吉林將軍,是長春正式設置之始,治所在今新立城鎮。
道光四年(1825年),治所遷至寬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建築城垣,長春城成型。光緒七年(1881年),長春廳理事通判為長春廳撫民通判,並增設農安分防經歷。光緒十五年(1889年),長春廳升為長春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地區由軍府制改為行省制,長春府隸屬吉林省。
中華民國時期,民國2年(1913年),長春府改稱長春縣,置縣公署。民國14年(1925年),設立長春市政公所,實行市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翌日長春淪陷。1932年3月9日,偽滿洲國定都長春,改名為「新京」;8月,改為「新京特別市」,隸屬偽滿洲國國務院。1945年9月20日,中共東北抗聯和蘇聯紅軍進駐長春,偽都長春光復;12月20日,國民政府在長春市設置長春市政府,隸屬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長春和平解放;21日,長春市改稱長春特別市,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
1949年3月11日,長春特別市改稱回長春市;5月9日,長春市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隸屬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理。
1954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吉林省省轄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從吉林市遷至長春市,長春市成為吉林省省會。
1955年2月22日,長春市人民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11月,國務院批復雙陽縣、九台縣、德惠縣、農安縣和榆樹縣劃歸長春市管轄,長春市實施市管縣體制。
1968年3月6日,成立長春市革命委員會。
1979年,列為國家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0年6月1日,長春市革命委員會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
1988年,國務院批復九台縣改為九台市(縣級)。
1989年2月,國家批准長春市為國家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於省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復榆樹縣改為榆樹市(縣級)。
1992年,國家計委將長春市列為沿邊開放城市,享有沿海開放城市同等的優惠政策。
1993年7月,國務院決定各省會市不再實行計劃單列;12月,長春市停止計劃單列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復德惠縣改為德惠市(縣級)。
1994年2月25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長春市成為副省級市。
1995年8月,撤銷雙陽縣建置,設立雙陽區。
2005年,九台市卡倫湖鎮、龍嘉鎮、東湖鎮3個鎮劃歸二道區管轄,德惠市米沙子鎮、萬寶鎮和農安縣合隆鎮3個鎮劃歸寬城區管轄,此次調整使長春市城區面積擴大了31.5%。
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公主嶺市范家屯鎮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個村(范家屯經濟開發區)整建制劃歸長春市管轄,建立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復撤銷九台市(縣級)改為九台區。
2015年12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決定賦予農安縣政府地級市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
2015年9月,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長府【2015】45號文件,將東湖鎮、卡倫湖鎮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回九台區管轄,並與同年12月撤鎮改街道。
2016年7月,吉民行批【2016】2號文件,將龍嘉鎮撤鎮建街道,由二道區變更為九台區管轄。
2017年6月,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長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2017年修訂)》。
(4)榆樹市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長春,簡稱「長」,別稱「春城」,是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是國務院定位的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長春有著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蘊,是著名的中國老工業基地 ,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製作基地,有「東方底特律」和「東方好萊塢」之稱,同時還是新中國軌道客車、光電技術、應用化學、生物製品等產業發展的搖籃,誕生了著名的中國一汽,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客車廠,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等。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長春,曾是偽滿洲國首都,是近代東北亞政治軍事沖突完整歷程的集中見證地,具有眾多歷史古跡、工業遺產和文化遺存。
長春居於中國東北地理中心,分別與吉林省松原市、四平市、吉林市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2017年,長春共轄7區3縣(市),總面積20565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為748.9萬人,市區人口438.3萬人。2016年2月國務院批復設立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
長春享「北國春城」之美譽,綠化率居於亞洲大城市前列,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十次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製造2025」試點城市;「首批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位列《2015中國自然指數》中國十大科研城市第六位。
Ⅳ 榆樹的歷史沿革
遠在四萬年前,榆樹境內就有人類活動。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493年(北魏太和17年)這時的榆樹為肅慎、夫余國故地。肅慎族即後來的女真族,歷經演變,最後為滿族。
公元前220年前,榆樹仍然是氏族公社的延續。
北魏時,榆樹屬夫余國伯嘟部,伯嘟即以後的伯都。
隋朝時,榆樹屬於伯咄靺鞨。靺鞨為女真的一個部落。
唐代時,公元698年,榆樹屬渤海國扶余府(今農安)。
宋、遼、金時,榆樹先後為遼、金屬地。
公元926年,遼滅渤海國後,建立東丹國,這時榆樹為遼的東丹國東京道寧江州。
公元1115年,榆樹為金國的上京肇州路。
元代時,榆樹屬於遼陽省開原路屯田萬戶府。
明代時屬三岔河衛。
清代初年,榆樹為皇家封禁之地,位於柳條邊外。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榆樹地域歸伯都訥副督統(在伯都訥城)管轄。
雍正五年(1727年),榆樹隸屬於盛京奉天府長寧縣。
乾隆元年(1736年),撤長寧縣,榆樹歸屬永吉州(吉林),後改為吉林廳。
嘉慶十六年(1811年)設伯都訥廳,置理事同知,駐伯都訥城。
道光五年(1825年),伯都訥屯田開始實施。
光緒八年(1882年),榆樹成為伯都訥廳首府。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伯都訥升府(新城府),榆扶分治,在孤榆樹屯設立榆樹縣,隸於新城府。
宣統元年(1909年),榆樹縣改為榆樹直隸廳,隸屬於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
民國二年(1913年),榆樹直隸廳改為榆樹縣,隸屬於吉林省濱江道。
淪陷時期為榆樹縣,隸吉林省。在經過14年的日偽統治之後,榆樹於1945年12月27日獲得解放。
解放後為榆樹縣,隸吉林省。
1990年12月26日,榆樹縣更名為榆樹市,為省轄市,由長春市代管。
Ⅵ 榆樹市 知識
生態環境還不錯吧,氣候與長春差不多少,地形屬於平原地區
Ⅶ 我的家鄉榆樹
我的家鄉是有著「天下第一糧倉」美稱的吉林省榆樹市,位於遼闊的松嫩平原中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聽爺爺說,我們家鄉榆樹歷史悠久,漢朝史書就有過關於榆樹地名的記載,「榆樹」名字是因為最早的榆樹城南有一片榆樹林而得名。
家鄉榆樹的農業非常發達,盛產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其中玉米的產量最大、質量最好,這都得益於家鄉肥沃的黑土地。另外還有很多經濟作物,
如毛蔥、山芝麻、紅小豆等。九十年代後,我們的農業發展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中國十大產糧縣市榆樹市遙遙領先,一直穩居第一位,每年為國家貢獻出數以億噸的
玉米,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著「大豆的故鄉」、「天下第一糧倉」的美稱。
聽爺爺奶奶說,以前的家鄉並不是很發達,農村到處是矮小的破土房,沒有像樣的路,晴天走路一身灰,雨天走路一身泥。交通工具以牛馬車為主,可現
在家鄉榆樹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泥草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和小二樓,道路變成了村村通的水泥路,柏油路,牛馬車換成了家庭轎車,數字電視、移動
電話、寬頻網路走進了千家萬戶。城市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建起了無數的高樓大廈,商場林立、經濟繁榮,變成了文明城、衛生城。
榆樹的交通四通八達,向東沿科鐵公路、榆山公路可直達黑龍江省五常市,向南沿榆江公路可直達美麗的長白山腳下,向北沿102國道可直達哈爾濱市,向西沿榆三公路可通往松原市查干湖景區,沿京哈高速可一直走到首都北京。
家鄉榆樹有著特有的風俗習慣,進入冬天家家戶戶都愛包粘豆包,年前蒸年糕、殺年豬,過年貼春聯,放鞭炮,扭秧歌、踩高蹺。我們這里的人愛聽二人轉更愛唱二人轉,電視里的「二人轉總動員」最受大家歡迎了,一到那個時間大夥都聚到電視前觀看,還不時的唱上幾句。
我們榆樹的干豆腐是最好吃的,不僅我們榆樹人自己愛吃,很多外地人到榆樹來都要嘗一嘗榆樹干豆腐,走時都愛帶一些榆樹干豆腐回去。另外我們榆樹人非常好客,每當有客人到家裡來時,我們都會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他。
這就是我可愛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歡迎大家來榆樹做客。
Ⅷ 大榆樹鎮的歷史沿革
鎮域村落多為明、清兩代建置。
日本侵華時期,由偽蒙疆宣化府延慶縣統治。
1940年開辟平北抗日根據地,屬昌延聯合縣。
1945年屬延慶縣,1948年延慶解放,屬延慶二區,12月劃入延慶一區。
1953年建立鄉級政權,分屬姜家台鄉、楊戶庄鄉。
1956年撤區並鄉,建立大榆樹鄉,轄村18個。
1958年7月26日,將蓮花池村劃出,將原下屯鄉的東杏園、新寶庄、簸箕營3個村劃入。
1958年8月改屬燈塔(延慶)人民公社,為大榆樹大隊,轄村18個,同時將東杏園、新寶庄、簸箕營劃歸下屯鄉。
1961年成立大榆樹人民公社。1966年5月30日改為高廟屯公社。
1983年將高廟屯公社改為大榆樹鄉。
1990年將司家營村劃歸延慶鎮。
2000年7月撤銷大榆樹鄉、下屯鄉,改置為大榆樹鎮。同時,將原下屯鄉的東杏園、新寶庄、簸箕營、西杏園、下屯、岳家營、程家營、軍營8個村劃歸大榆樹鎮,轄村25個。
2002年末,鎮政府駐大榆樹村,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1.36萬人,轄姜家台、陳家營、楊戶庄、阜高營、奚官營、上辛庄、下辛庄、宗家營、大榆樹、高廟屯、劉家堡、南紅門、北紅門、東桑園、大泥河、小泥河、小張家口、下屯、東杏園、西杏園、岳家營、簸箕營、新寶庄、程家營、軍營25個行政村。
原【下屯鄉】延慶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千米。延(慶)康(庄)公路、八達嶺公路和康(庄)延(慶)鐵路支線過境。1949年屬延慶一區,1956年設下屯鄉,1966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19.5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大路、東官房、小豐營、小王家堡、東紅寺、新大豐營、下屯、西杏園、東杏園、岳家營、簸箕營、軍營、程家營、新保庄14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下屯鄉,將下屯、西杏園、東杏園、岳家營、簸箕營、軍營、程家營、新寶庄8個村並入大榆樹鎮,將東紅寺、大路、新大豐營、東官坊、小豐營、小王家堡6個村並入康莊鎮。
Ⅸ 中國吉林省榆樹市在歷史上及現在占什麼位置 比如出過什麼奇人之類的 兵家必爭之地啦
榆樹哪裡種植大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