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古代甘井子歷史文化資料

古代甘井子歷史文化資料

發布時間:2021-03-06 07:47:32

⑴ 中國古代歷史資料

中國古代歷史資料:
一、古人記載的資料: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版的《漢書》、陳權壽的《三國志》等二十四史。其中《史記》記載了傳說中的黃帝到西漢漢武帝時期的歷史事情,東漢的班固記載了,西漢時期的歷史。二十四史記載了我國古代各朝代的歷史事情,是歷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二、現代人整理的歷史資料:分為專門史:例如《中國軍事科技通史》、《中國古代軍制史》、《中國古代財政史》、《中國經濟史》;分為綜合研究的史書:《中國古代史》
三、通過考古發現的資料,例如秦始皇兵馬俑的發掘,為研究秦國文化提供了參考。還有古代建築、陶器、青銅、木器等

⑵ 甘井子區的歷史人物

1、喬有年

喬有年自幼聰明,讀書用功。1858年(咸豐八年)中舉人,1862年(同治元年)中進士。幼時一隻眼睛被車夫不慎鞭傷,留下疤痕。

1862年喬參加進士科考時,最先交卷,主考官閱其卷後大加贊許,但見他五官欠端正,便嘆道:「可惜,可惜!一隻眼睛半職官啊!」

他聽後立即回答:「一隻眼睛半職官,半個月牙照滿天。」主考官聽後,非常佩服。中進士後,於同年被授予京城工部主事。

2、閻世開

閻世開,民族烈士。字梅一,號綬廷。咸豐七年出生於奉天金州廳南金社三道溝(史稱金州南三道溝,又名南三十里堡,今屬大連市甘井子區南關嶺鎮)。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閻世開面對日軍踐踏我國領土,屠殺我國同胞的罪行,「懷奇蓄憤,欲有所伸」。1894年11月上旬,日軍攻佔金州城、大連灣炮台。11月7日,他被日軍所擄。

日軍師團長(有資料稱為日軍少佐神尾光臣)見他儀表不俗,認為必是地方名士,便以禮相待,許以重金,讓其指明大連至旅順的山川地勢及行軍路線。閻世開拒絕了敵人要求,被日寇殺害。

3、喬德秀

字蘭芝,號希真子。祖籍山東省。出生於營城子西小磨子村(今甘井子區營城子鎮西小磨子村)一個貧苦農家。勤奮好學,天賦聰穎。幼年喪父,靠母親節衣縮食入私塾讀書。

因塾師段盛桐免收學費才得以繼續就學。後為奉養老母而輟學,自設塾館授業。教學有方,重視德教,弟子們贊稱聽其講學如沐春風。1886年,他所教弟子在童試中名列榜首。

4、夏尊元

夏尊元(1931-1953) 現為大連市甘井子區大連灣街道宋家村人。幼時家境貧苦。1942年,隨其父與三個弟弟顛沛流離於吉林洮南一帶。1944年,又漂泊到沈陽。

1945年,夏尊元在沈陽一商店當傭工,以補助家用。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後,夏尊元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沈戰役和解放海南導戰役中作戰英勇。

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編入志願軍炮兵第2師30團監護連。在戰斗中,英勇頑強,戰功卓著,曾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1953年7月,犧牲於朝鮮金城,時年24歲。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5、龐永銘

龐永銘(1903~1966) 字述孔。3月出生於南關嶺泉水屯(今大連市甘井子區南關嶺鎮泉水村),系龐睦堂長子。9歲入南關嶺普通學堂。

1918年3月在大連伏見台公學堂高小畢業,同年9月考入天津南開中學。1923年高中未畢業便回到大連。1924年起,龐永銘開始協助父親經商,任福順義油坊營業部主任。

1937年後,其父患病,他以副廠長身份管理睦堂機製造紙廠。由於經營有方,在代行廠長職務期間,工廠業務蒸蒸日上。

1942年,日本殖民當局為限制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加緊控制華商造紙業的原料。1943年以後,工廠因原料短缺,能源緊張,處於停產狀態。他便開始在泉水村經營果樹園。

抗戰勝利後,在人民政府的幫助下,造紙廠於1947年恢復生產。1948年8月,龐永銘將造紙廠原有資金、廠房、設備作為私人股份,正式進行公私合營。

睦堂造紙廠更名為裕民公司中大紙廠,他任廠長。同年12月,又更名為連章造紙廠,他任副廠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龐永銘參加民主建國會。

歷任大連工商聯常委、市人民政府委員、市政協委員、市人大代表等職。1966年6月,龐永銘病故,終年63歲。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資料

中國文化遺產來是由中華源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為保護保存在中國境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藝術形式而啟動的計劃。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山東泰山、北京故宮等。
截止至2016年7月,中國已有50項世界文化、景觀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0項、世界文化景觀遺產5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1項。

⑷ 關於中國西部的歷史文化資料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 12 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總面積約 686 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 72%。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哈薩 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爾、印度、緬甸、寮國、越南 12 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 1.8 萬余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 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 1595 公里,約佔全國海岸線的 1/10。
2000年,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新開工了「十大工程」,即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輕軌、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線、青海30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等。與此同時,1999年還開工建設了一批配套項目。21世紀初這些項目都在順利建設中。2001年6月29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開工。這條鐵路長達1118公里,2007年完工。青藏鐵路將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同時也成為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電東送
經國務院批准,貴州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天生橋至廣東第三回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雲南寶峰至羅平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於2000年11月8日同時在貴州、雲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開工建設。此前,對「西電東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慶萬縣至三峽電站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和雲南宣威火電廠也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從貴州、雲南、廣西和三峽將向廣東輸電1000萬千瓦。

西氣東輸
21世紀初,西氣東輸工程各項前期准備工作進展順利。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會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重新勘測了管道走向,各相關部門和下游各省正在積極落實市場。根據21世紀初規劃方案,初期年供氣量120億立方米左右,以後隨著資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氣市場的開拓,逐步增加供氣量。屆時每年可以代替幾千萬噸煤,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1~2個百分點。而且,國家還將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將新增50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程,廣西百色、內蒙古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部地區重要路段,蘭州—重慶輸油管道工程,農業和特色經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西部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醫療衛生項目等。此外,還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綜合整治工程和小灣水電站等一批西部地區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⑸ 家鄉歷史文化的資料

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戀自己的家鄉,因之,對「家鄉」一詞倍覺親切,並賦予許多高雅質朴的代稱,且常見於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詩作中,今人對家鄉則統以「老家」二字呼之,尤顯得親切感。
考以桑梓二字代稱「家鄉」,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古人住宅旁邊常栽有桑樹和梓樹,是他們父母或長輩所種的,後人用來比喻「家鄉」,是對它表示敬意。此外,還有以「故鄉」、「故園」、「梓里」……等等的代稱也不少,茲擷取數例於下,以饗讀者。

⑹ 甘井子歷史100字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於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被迫與沙俄簽訂《旅大租地條約》、《續訂旅大租地條約》,旅大淪為沙俄殖民地。沙俄當局置關東省。當時,小平島、岔溝、營城子屬旅順行政區;革鎮堡、辛寨子、柳樹屯、臭水子一帶屬金州行政區。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取代沙俄佔領旅大,改關東省為關東州。今甘井子區域分屬關東廳(關東州廳)下屬的大連、旅順及金州民政署。
1937年,海貓屯會、周水子會改為區,劃入大連市役所。小平島會、欒家屯會、岔溝會、革鎮堡會、周水子會的一部分劃歸旅順民政署;南關嶺會、大連灣會及海貓屯會的一部分劃歸金州民政署。
1944年冬,原旅順民政署所轄營城子會、小平島會、欒家屯會、岔溝會、革鎮堡會和金州民政署所轄的南關嶺會、大連灣會改為區建置,劃歸大連市役所管轄。
1945年8月22日大連解放。同年11月8日大連市人民政府成立。12月,大連縣人民政府成立。這是境內首次設置的縣級政權。大連縣轄甘井子、南關嶺、革鎮堡、西山、營城子、岔溝、大山、小平島等8個區。1946年5月,大山區並入小平島區,大連縣改轄7個區。各區置區公所。1949年12月18日,區公所改稱區人民政府。
1950年12月大連縣撤銷,原轄區除西山區並入沙河口區外,設甘井子、營城子、小平島3個市轄區,隸屬旅大市人民政府。
1955年4月,區人民政府改稱區人民委員會。
1956年8月,小平島區與營城子合並,置大辛寨子區,隸屬旅大市人民委員會。
1959年8月,撤銷大辛寨子區,轄區分別劃歸沙河口區、甘井子區和旅順市。
1960年4月,甘井子區人民委員會改稱甘井子區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恢復甘井子區人民委員會稱謂。
1968年5月,甘井子區人民委員會改稱甘井子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8月恢復甘井子區人民政府稱謂。
1984年1月,金縣大連灣鄉劃歸甘井子區。

⑺ 描述甘井子區歷史的作文

手洗干浄了,媽媽又說:「你先幫我把絞肉機拿來,把那豬肉放進絞肉機里打專成肉末吧!」屬我將肉放進絞肉機中打成肉末。媽媽見我幹完,又對我說:「你再將鹽撒在肉末里,不要太多,一點點就行了,再把它拌勻。我照媽媽的吩咐,一會兒就將肉末拌好了。准備工作完成,我和媽媽便開始包餛飩了,我一邊拿起餛飩皮,一邊想,包餛飩多簡單。不就是拿一張餛飩皮來,加上肉末,再用手捏起來就可以了嗎!這能難倒我。想著就拿起餛飩皮就往上加肉末,用手一捏,奇怪肉末咋都擠出來了,這時媽媽對我說:「肉末放的太多了,放少點試試。」我又試著包了一個,扁扁的好奇怪?噢!原來這回肉又放少了。我仔細觀察媽媽的包法,好像一朵朵小花從媽媽熟練的巧手中開出。媽媽邊包邊說:「包餛飩這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我懂了,我終於學會了包餛飩心裡好高興呀! 晚上我和媽媽吃著自己包的勞動果實,吃得可香了呢!兩個人不由自主地看著碗中最後那一胖,一瘦二號,便哈哈大笑起來了。

⑻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

特點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文明演進過程中,沒有出現斷層。
孔夫子的學說,一直影響中國歷史2000多年。孔孟傳統、老莊精神,以及後來的佛學思想,彼此促進,相互借鑒,常演常新,一脈相傳。這種情況在人類文明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亦是獨一無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其他三家都曾出現文化斷層,一些古老文化傳統在民族文化的沖擊下,幾乎散滅已盡。在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化以外,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屬於比較年輕的一代;但其文化傳統同樣受到過致命的沖擊,以致中世紀的幾百年,歐洲人都看不到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國古代文化,雖晚於古埃及等國家,但其歷史水平並不遜於任何一個民族,而且一脈相承,其文化傳統得到比較完美的保存,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奇跡。
特點之二: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沒有出現歷史性的分裂結局。
所謂沒有出現分裂結局,並非不曾有過分裂。中國自夏、商、周以來,歷代王朝更替,也曾出現過非常復雜的局面。西周統一,東周混亂,戰國分裂;秦漢統一,魏晉南北朝分裂;隋唐統一,五代十國分裂;宋、遼、金、夏總在統一與分裂之間;宋元政權更迭,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居於統治地位的全國性政權;明統一,但很快衰落;清兵入關,出現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占據主導地位的全國性政權。中國歷史,可謂戰亂不斷,分裂不斷;但戰而又治,分而又合。從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向看,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時間不但遠遠長於分裂時間,而且統一是主流,統一合乎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也合乎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這一點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又有很大區別,首先就和西方基督教傳統不一樣。古羅馬也是大帝國,但壽命不長;先是一分為二,後來二分為多;以致不但民族差異日益擴大,語言差異也日見明顯。直到中世紀下半葉,歐洲才真正出現走向統一的曙光,但直到今天,歐洲的一些地區還在發生民族戰亂。實際上西方自古羅馬分裂以來,就不曾統一過。中東也是如此,甚至非洲、拉丁美洲都有與之類似的現象。雖然造成的原因或許截然相反,但分裂的事實,則無須爭議。
特點之三:中國既是一個宗教寬容的歷史古國,但又從來不是一個宗教性國家。
中國歷史文化的主導性因素,自然是儒家文化。但儒家文化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唯一代表,盡管在所有文化流派中它的影響最大。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不是孤立出現的文化現象。諸子百家,它為一家。以後因為社會需要,儒學被捧到獨尊的地位,但獨尊並非獨有。即使奉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代,它依然不是獨有的。例如,儒學慎言鬼神之事,漢武帝本人卻頗有些相信神仙。東漢時代,佛學東來,道教初興;魏晉時代,玄學又起;於是儒、道、佛同生共在的文化現象成為盛唐文化的基本特色。
中國人自古對宗教不持絕對化立場。既允許無神論的存在,也允許有神論的存在,還允許各種宗教組織存在。但有一個條件,任何宗教都不能以傷害中央政權、妨害國家政務作為存在的前提;否則,必予以打擊或取締。當然,中國歷史漫長,宗教間的沖突,也曾有過,對宗教的迫害也曾有過。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態勢分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及其影響畢竟是暫時的,而佛教等宗教的發展卻是長久的。中國文化本性寬容,唯其如此,在中國歷史上才從來不曾有過因為宗教問題而發生的全國性大戰亂。反倒在戰爭極其殘酷、國家多災多難的歷史關頭,宗教活動起過某種緩沖和保護作用。例如佛教之於北朝,道教之於元代,都有安定社會、減少殺戳的意義存在。
中國宗教活動論其主要影響,不是表現在政治方面,而是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唯其如此,才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更豐富,也更具生命活力。相對於中國而言,整個歐洲乃至整個地中海周邊國家,幾乎總在宗教信仰、民族興衰和國家利益之間發生沖突;而這種沖突,往往導致更深的民族仇恨,或者直接引發地區性甚至世界性戰亂。可以這樣說,西方國家自古羅馬以來,它的所有戰爭、戰亂都和宗教信仰有關,也和民族沖突有關,又和國家利益特別是領土糾紛與經濟利益有關,因為西方宗教信仰有強烈的排它性。而在中國歷史宗教觀念中,更主張求同存異,各自發展。
特點之四:中華民族歷史雖然有過多次民族沖突,但沖突的結果,不是走向分裂,而是走向和睦。
中國歷史上重大民族沖突,至少發生過三次:一次是始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所謂"五胡亂華";一次是宋、遼、金、夏直至元代的民族戰亂;一次是清王朝入主中原。這三次大的民族性沖突,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其結果,則毫無例外地走向民族和睦,有的則形成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民族大融合。所謂"五胡亂華",華又何曾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亂在一時,和在長久;亂在取治,治後繁榮。因為如此,才使得中國盛唐的興旺發達獲得了更廣泛的民族基礎和更良好的文化基礎。哲人所言"唐人有胡氣",就包含了對唐文化這種品性的肯定與稱贊。宋元時代也曾發生各個民族間的猛烈戰爭,然而終於統一於元,穩固於明,其結果,同樣達到民族的和解。清人入關,始則與民族壓迫有直接聯系,繼而出現民族間的侵擾和大戰,也曾出現過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屠城慘案,但那結果不是從此開始沒完沒了的民族沖突,而是清王朝終於接受儒家文化,同時也為儒家文化的歷史發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特點之五:中國文化傳統最仇恨別人的入侵,也不喜歡向外擴張。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以對外侵略和擴張為特色的國家。中國真正遠征其他國家或與境內其他政權發生大規模戰爭,大約只有漢武帝北伐匈奴這樣一段歷史,但那不是因為漢武帝對匈奴的土地產生了要求,而是為了保衛大漢帝國的安全與安寧。這不是說,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政權或其他周邊國家的侵略和傷害。比如唐太宗就侵略過朝鮮。但公正地講,入侵他人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並不處於主流地位,而且在國內也大不得人心,所以唐太宗固然英才天縱,一旦兵發異域,照樣取辱而還。
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五大特色,是中國文化的驕傲所在,因為中國文化有這些特點和優點,它才為人類文化保留下最完整的一份古文化遺產,也為人類的民族文化培養出一個獨特的模式,它以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對東方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對整個人類文化也作出巨大貢獻,而且,未來還將作出更大貢獻。

⑼ 古代歷史文化

扎辮子是清朝開始 1912年結束 裹腳布宋開始民國結束

閱讀全文

與古代甘井子歷史文化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