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長江大橋的歷史文化

長江大橋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6 06:56:32

A. 長江的歷史文化

長江孕育的文明長江流域為 長江人類居住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在安徽省江北發現直立人化石,數處包含人類遺跡的遺址,尤其是在太湖周圍,也已被發現。雖然中國政治史多以華北和黃河流域為中心,長江地區卻以其農業潛力而對歷代王朝始終具有重大經濟意義。大運河就是建來用以從長江流域將糧食運往北方的大都市;可能運河最南段早在公元前4世紀即已得到利用,許多河段是在公元7世紀興建的
長江中游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幾乎遍布江漢地區,尤以江漢平原分布為密,僅湖北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有450多處,經發掘和試掘的有60多處,多集中分布在漢江中下游和長江中游交匯的江漢平原上。早中晚期文化特徵都具備的屈家嶺文化,以薄如蛋殼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紡輪、交圈足豆等為主要文化特徵,還出土有大量的稻穀及動物遺骸,畜牧業也相應發展。飼養的動物種類增多,並已有了漁業。該文化的影響范圍甚廣。
位於長江中游的江西萬年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有著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過度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層堆積。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美合作農業考古,在遺址新石器早期地層中,發現了距今1萬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水稻栽培種植的歷史提前了幾千年,成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稻起源地之一。同時,該地層中還發現了距今17000年前發展有序的大量原始陶片,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原始制陶的發源地。
長江下游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可以河姆渡文化、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位於杭州灣附近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發現於1973年,曾先後兩次發掘,出土的約7000件珍貴文物中,有成堆稻穀、稻殼遺存,出土大量「骨 耜」,證明已脫離「火耕」,開始用骨耜翻地;還出土了大片木構建築,已出現榫 卯,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干欄式」木構建築。
20世紀50年代,在長江流域陸續發現了一批殷商文化遺址。四川新繁水觀音遺址的出土文物說明「蜀」與殷商中期有密切的文化交流,為以後的科學考察奠定了基礎.
長江中游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是已發現的長 江流域第一座商代古城,距今3500多年。城邑和宮殿遺址壯觀齊全,遺址、遺物、遺骸中明顯反映了 奴 隸 社 會的階級分群。屬於商晚期的大冶銅綠山古銅礦是我國現已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古銅礦。江西清江的吳城遺址是長江下游重要的商代遺址。1989年江西新干出土大量商代的青銅器、玉器、陶器,距今約3200多年,具明顯的南方特色。這些遺存對於了解至今仍較為模糊的長江流域商代文化,十分有含金量,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B.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的主要背景以及歷史意義是什麼

大橋特色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武漢市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天塹」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橋,也是古往今來,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是我國第一座復線鐵路、公路兩用橋,建成之後,成為連接我國南北的大動脈,對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漢長江大橋於1955年9月1日開工建設,於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大橋的建設得到了當時蘇聯政府的幫助,蘇聯專家為大橋的設計與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導,但是中蘇關系破裂之後,蘇聯政府就撤走了全部專家,最後的建橋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大橋建成之後,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的促進了武漢的發展。從全國的宏觀角度來看,大橋的建成意義更是在於將京廣鐵路連接起來,使得長江南北的鐵路運輸通暢起來。毛澤東於1956年6月首次在武漢暢游長江後(當時武漢長江大橋正在建設)所作的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一句,正是描寫武漢長江大橋對溝通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橋自建成以來,一直都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築。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0.4米,正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結構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橋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八個橋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我國橋梁工作者所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著我國橋梁工作者的機智和精湛的工藝。
大橋像一道飛架的彩虹,在長江天塹上鋪成了一條坦途。平漢鐵路和粵漢鐵路由此實現了連接(兩線也因此而改稱為京廣線),南北交通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大促進了 武漢市鐵路樞紐建設進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市成為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大橋通車後,社會經濟效益十分巨大,僅通車的頭5年,通過的運輸量就達8000多萬噸,縮短火車運輸時間約2400萬車小時,節約的貨運費超過了整個工程造價。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大橋的通過量也不斷增加,直接間接的經濟效益更難以計數,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2002年八九月間,武漢長江大橋進行了首次大修。中科院專家測評,該橋的壽命至少在100年以上。
如今武漢的長江江面上已經屹立著六座大橋,分別是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武漢長江三橋(白沙洲大橋)、軍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另有二七長江大橋在建。
[編輯本段]橋梁建築
武漢長江大橋的建築設計,極富中國民族建築的特徵,在橋面兩側,是鑄有各種飛禽走獸的齊胸欄桿;大橋的兩側是對稱的花板,內容多取材於我國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有「孔雀開屏」、「鯉魚戲蓮」、「喜鵲鬧梅」、「玉兔金桂」等,極具民族氣息;在大橋兩端是高約35米的橋頭堡,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七層,橋頭堡的堡亭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紅珠圓頂,橋頭堡內有電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廳之中有建橋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遊人觀看、欣賞,追憶逝去的歲月,感觸英雄的博大氣概。與武漢長江大橋一並落成的武漢長江大橋紀念碑和觀景平台,他們與武漢長江大橋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餘噸,南面鐫有毛澤東同志「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詩句,觀景平台則是遊人賞長江、看大橋的最佳位置之一。 武漢長江大橋凝聚著設計者匠心獨運的機智和建設者們精湛的技藝。八個巨型橋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與菱格帶副豎桿使巨大的鋼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氣象;35米高的橋台聳立在兩岸,給大橋增添了雄偉氣勢。大橋從晴川閣、龜山、蓮花湖、龜山電視塔、古琴台到蛇山、黃鶴樓、首義園、彭劉楊路,綿亘連接,相得益彰,組成一片宏大連綿、美麗動人的景點群。它不僅是長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也是一座歷史豐碑,在江城人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大橋紀念徽章50年前,浪漫豪情的毛澤東,用短短11個字,銘記了這座橋的偉岸。今天,這座橋橫跨的風華,依然美妙絕倫。沒有一座橋,有武漢長江大橋如此厚重,承載了如此多的光榮與夢想。50年來,歷經風雨滄桑的武漢長江大橋,巍然挺立大江之上,肩負著每分鍾60多輛汽車、每6分鍾一列火車通過的荷載,經受了無數次洪水、大風的洗禮,更承受了七理親定大橋建設藍圖,責成國家八部委調集全國力量,為長江大橋建設服務。

C. 武漢長江大橋歷史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伊始即成為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築。

武漢長江大橋是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於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大橋為公路鐵路兩用橋,上層為公路(107國道),雙向四車道,兩側有人行道;下層為復線鐵路(京廣鐵路)。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西北岸引橋303米,東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80米,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18米,設4車道;車行道兩邊的人行道各2.25米。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8個橋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中國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漢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地促進了武漢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大橋將被長江分隔的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廣鐵路,對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澤東在《水調歌頭·游泳》中題寫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正是對武漢長江大橋溝通中國南北交通這一重要作用的真實寫照。作為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成就,大橋圖案入選1962年4月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成為新中國國家建設的重要標志。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漢長江大橋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武漢位居中國腹地、長江中游,漢水由此匯入長江,擁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曾被孫中山譽為「內聯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至清末時期,武昌為湖北省會,漢口為商埠,漢陽也發展了一定的工業基礎。1906年,京漢鐵路全線通車,而粵漢鐵路也在修建當中,建橋跨越長江、漢水連接京漢、粵漢兩路的構思即為各方所注。

據歷史檔案顯示,在武漢建第一座長江大橋的設想最早由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用以溝通南北鐵路。1912年5月,中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為粵漢鐵路會辦。詹天佑在進行粵漢鐵路復勘定線的過程中,考慮到將來粵漢鐵路與京漢鐵路會跨江接軌,為此在規劃武昌火車站(通湘門車站)時也預留與京漢鐵路接軌出岔的位置。
經國務院批准後,武漢長江大橋於1955年9月1日提前正式動工。武漢長江大橋全部工程除了大橋本身以外,還包括大量配套工程,包括漢水鐵路橋、大橋聯絡線、由丹水池站經江岸西站至漢水鐵路橋頭的漢口迂迴線(今京廣鐵路正線)、江岸站至江岸西站的聯絡線、江岸西編組站、漢西站、漢陽站等設施,其中漢水鐵路橋和長江大橋正橋和引橋工程由鐵道部武漢大橋局負責施工,其餘鐵路及跨線橋工程由鐵道兵施工。

1957年3月16日,大橋橋墩工程全部竣工。長江大橋採用3聯9孔的等跨間支梁進行安裝,使用平衡懸臂拼裝架設法,從武昌、漢陽兩岸分別同時向江中同時推進,全部鋼梁均由山海關、沈陽橋梁廠製造,鋼材由鞍山鋼鐵提供;1957年5月4日,大橋鋼梁順利合攏,同日舉行了慶祝大會。武漢長江大橋(連同配套工程)總投資預算1.72億元人民幣,實際只用了1.384億元;大橋本身造價預算7250萬元,實際只用了6581萬元。

2017年10月,武漢長江大橋迎來60周歲生日。在這60年中,大橋歷經7次較大洪水、77次輪船撞擊考驗。從最近一次的「體檢報告」來看,全橋無變位下沉,橋墩可承受6萬噸壓力,可抵禦10萬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的洪水,可抗8級以下地震和強力沖撞,24805噸鋼梁、8個橋墩無一裂紋,無彎曲變形,百萬顆鉚釘沒發現松動,全橋無重大病害。武漢長江大橋建橋時的設計壽命是100年,已經過去了60年,通過科學養護,大橋使用壽命或延長到150年。

D. 長江大橋的來歷

長江大橋,嚴格意義上僅指宜賓岷江口以下長江段上的橋梁,但通常也泛指長江幹流上的所有橋梁。
目前長江上已建和在建橋梁共100座,其中沱沱河上2座、通天河上2座、金沙江上41座、長江上55座。宜賓岷江口以下55座橋梁全部為大型或特大型橋梁,並且橋名中均含有「長江」二字,宜賓岷江口以上45座橋梁大多為小型或中型橋梁,並且橋名中均不含有「長江」二字。
新中國成立以前,長江上沒有一座大橋,只能通過輪渡過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國成立以後,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了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蘇聯專家為大橋的設計與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導,它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 ,連接了京漢鐵路和武廣鐵路,意義特殊。1968年,第一座由中國獨立自主建造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5年以來,隨著建設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原均為國家撥款,建後不收過橋費;大量的高投入、高技術、大跨徑的長江大橋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修建起來。通常把橫跨長江及其較大支流具有較大工程性的橋梁統稱為長江大橋。
溯江長江幹流而上的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有已建成或在建的大橋共46座(由於金沙江以上河段的橋梁建設規模較小,資金需求量少,省、市、縣級地方政府都可能有各自的建橋計劃,難以准確統計,因此設計中或規劃中但未正式開工的橋梁未計入)。因此,長江及其正源流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上的大橋已達105座(含隧道)。
長江上海至宜賓江段還有規劃中或設計中但尚未正式開工的越江通道14座:南京長江五橋、蕪湖長江二橋、望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三橋、武漢武湖長江大橋、武漢三陽路過江隧道(公路、地鐵7號線兩用)、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武漢黃家湖長江大橋、赤壁長江大橋、嘉魚長江大橋、宜昌香溪長江公路大橋、萬州長江三橋、豐都長江二橋、重慶市寸灘長江大橋(鐵路橋)。

E. 南京長江大橋有多少年歷史建於什麼時候

截止到2018年南京長江大橋有50年的歷史了,南京長江大橋始建於1960年1月18日,1968年9月鐵路通車,12月公路通車。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築、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南京長江大橋建設歷時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5)長江大橋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還在建設之中,國家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設長江大橋、貫通京滬鐵路線的決定。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決定進行南京長江大橋勘測設計工作。武漢大橋的設計施工是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進行的,而南京大橋的設計工作則全部由中國完成。同年5月,鐵道部設計總局大橋設計事務所接受了設計南京長江大橋的任務,開始進行大橋草測工作,12月草測完畢。1958年初,將南京長江大橋設計任務改交大橋工程局承擔,在大橋工程局成立了以王序森為組長的南京長江大橋設計組。

1961年4月,大橋總體建設方案得到批復,設計方案中除浦口岸鐵路引橋延長為882.9米外,余均同意按設計文件組織施工。為保證橋下能通過萬噸海輪,大橋原設計凈空高度為26米。有部門提出凈空高度24米就可以保證萬噸海輪通過,交通部部長王首道主持了對24米凈空高度方案的討論,鐵道部在修改設計方案時採納了24米的方案。但海軍和航運部門對此有不同意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召集有關負責人研究後,決定凈空維持24米。此後反對意見依然沒有平息,最後由周恩來總理拍板決定凈空高度為24米。

F. 南京長江大橋的歷史

南京長江大橋1960年1月18日正式動工的。1968年9月鐵路橋通車,
南京長江大橋風光(9張)同年12月公路橋通車,南京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特大橋,鐵路橋長6772米,公路橋長4588米,橋下可通行萬噸輪船。南京長江大橋是繼武漢長江大橋、重慶白沙陀長江大橋之後第三座跨越長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
1949年中國人民取得了勝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響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在南京這個交通要塞城北的長江上架橋成了廣大人民的迫切願望。但是,長江水流急、江面寬,要架橋談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國民黨政府曾邀請美國橋梁專家來此考察,終因水文復雜、地質條件差,而得出無法建橋的結論。 南京長江大橋1960年1月正式動工興建。 1960年我國建橋大軍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發揚大無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蘇聯單方面撤走橋梁專家和研究人員的艱難情形下,奮斗8年,耗資1.8億人民幣,耗用50萬噸水泥,100萬噸鋼材,終於建成了這座舉世聞名的長江大橋。從此「天塹變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也向世人證明了外國人認為辦不到的事中國人辦到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1967年8月15日大橋合龍。 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首先建成通車,南京市五萬多軍民舉行了隆重通車典禮,同時南京站也宣告落成啟用,10月1日凌晨三時,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通過了第一列客車——從福州開往北京的46次快車。同年12月29日公路橋正式建成通車。 1969年9月21日,毛澤東來江蘇視察,視察了南京長江大橋。

1956年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決定進行南京長江大橋勘測設計工作。5月,開始進行大橋草測工作,12月完成。 1957年8月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意見書提出了下三山、煤炭港和寶塔橋三個橋址方案送鐵道部審查。 1958年8月確定寶塔橋橋址方案為橋址建議方案,決定按公路、鐵路兩用橋設計。8月,開始南京長江大橋初測工作,12月完成。 1959年1月南京大橋定測工作開始,6月完成。1960年5月批准了南京工學院提出的南京大橋橋頭堡為復堡式紅旗方案。6月,大橋工程局編就南京大橋技術設計文件報鐵道部鑒定。 1958年9月成立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惠浴宇,副主任委員彭沖、彭敏、王治平。 1959年2月大橋工程局第二橋梁工程處進駐南京岸工地,承擔5號墩及其以南工程。9月,大橋工程局第四橋梁工程處進駐浦口岸工地,承擔4號墩及其以北工程。 1960年1月18日正橋9號墩鋼圍籠浮運下水,宣布南京大橋正式開工。之後,南京大橋正橋9橋墩陸續開工,至1966年4月27日全部竣工。 1965年11月17日正橋橋梁架設,至1967年8月22日竣工。 1968年9月30日南京大橋鐵路通車。12月29日,南京大橋全橋通車。 1968年10月1日南京大橋鐵路正式交由上海鐵路局接管使用。 1969年1月1日大橋公路交付使用。 1978年南京長江大橋獲1978年全國鐵路科技大會優秀科技成果獎及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維修
2002年 長江大橋進行了建成30年來首次大修工程。 2003年 11月13日至11月25日,對大橋南、北引橋梁橋伸縮縫及部分坑窪路面維修施工。 2004年 9月10日起,對大橋路面進行全面整修,這是當年的第二次維修。 2005年 7月17日,耗資2100萬元、為期50天的大橋一期維修出新工程正式啟動。工程相繼對大橋車行路面、橋梁欄桿、人行道、照明設施、橋頭堡等進行裝修、更新、亮化等系列施工。 2006年 8月30日起,對大橋橋面伸縮縫進行為期22天的維修。 2007年 7月17日至7月29日,對大橋公路路面坑洞進行銑刨、攤鋪施工。 9月8日至9月18日、10月10日至10月31日,分兩階段對公路橋南、北坡道破損嚴重的混凝土梁梁端及橋面伸縮縫進行維修。 11月7日起對橋面伸縮縫進行維修,持續10天左右。 2008年 2月29日至3月16日,對大橋路面的裂縫、麻面、坑洞等全面維修。 7月1日至5日,對長江大橋維修伸縮縫進行維修。 7月14日至19日,對大橋橋面進行維修。 2011年 10月18日至23日,進行建成開通以來的首次全封閉檢測。

G. 長江大橋的歷史

長江大橋,嚴格意義上僅指宜賓岷江口以下長江段上的橋梁,但通常也泛指長江幹流上的所有橋梁。

目前長江上已建和在建橋梁共100座,其中沱沱河上2座、通天河上2座、金沙江上41座、長江上55座。宜賓岷江口以下55座橋梁全部為大型或特大型橋梁,並且橋名中均含有「長江」二字,宜賓岷江口以上45座橋梁大多為小型或中型橋梁,並且橋名中均不含有「長江」二字。

中文名:長江大橋
主要橋梁:重慶、武漢、九江、蕪湖、南京等
泛指:長江幹流上的所有橋梁
最早建成:1957年10月15日
新中國成立以前,長江上沒有一座大橋,只能通過輪渡過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國成立以後,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了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蘇聯專家為大橋的設計與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導,它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 ,連接了京漢鐵路和武廣鐵路,意義特殊。1968年,第一座由中國獨立自主建造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5年以來,隨著建設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原均為國家撥款,建後不收過橋費;大量的高投入、高技術、大跨徑的長江大橋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修建起來。通常把橫跨長江及其較大支流具有較大工程性的橋梁統稱為長江大橋。

溯江長江幹流而上的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有已建成或在建的大橋共46座(由於金沙江以上河段的橋梁建設規模較小,資金需求量少,省、市、縣級地方政府都可能有各自的建橋計劃,難以准確統計,因此設計中或規劃中但未正式開工的橋梁未計入)。因此,長江及其正源流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上的大橋已達105座(含隧道)。

長江上海至宜賓江段還有規劃中或設計中但尚未正式開工的越江通道14座:南京長江五橋、蕪湖長江二橋、望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三橋、武漢武湖長江大橋、武漢三陽路過江隧道(公路、地鐵7號線兩用)、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武漢黃家湖長江大橋、赤壁長江大橋、嘉魚長江大橋、宜昌香溪長江公路大橋、萬州長江三橋、豐都長江二橋、重慶市寸灘長江大橋(鐵路橋)。

H. 武漢長江大橋文化背景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的江面上,是長江上版的第一座大橋,新中國成權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復線鐵路、公路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築。
1956年6月毛提寫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正是武漢長江大橋對溝通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真實寫照。作為新中國建設成就的一個重要標志,大橋圖案入選1962年4月開始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I. 武漢長江大橋,有誰知道它背後的歷史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武漢市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的江面上,並且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長江上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也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上個世紀50年代蘇聯援華的重要工程之一。1955年9月開始動工,並與1957年10月15號正式通車。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並且,武漢長江大橋連接起了中國南北的大動脈,並把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串聯起來了,並形成了完整的京廣線。並且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的促進了武漢三鎮的發展。
已被撞77次,依然無大礙!
今年9月17號下午,一艘起重船在通過武漢長江大橋的時候,突然失控發生偏轉,並與大橋的5號橋墩發生擦碰,索性沒造成人員傷亡。事發後,武警船艇大隊和海事部門將其拖走。經過相關部門檢驗之後,大橋安全未受影響。

(詳見武漢晚報9月18日報道。被撞痕跡)
2014年1月2日武漢長江大橋被一艘裝滿5000噸砂石撞擊,長江大橋8號橋墩和橋體依然無樣,但是船體觸礁破裂並進水。

2011年6月6日(最嚴重的一次撞擊),一艘萬噸游輪,撞上武漢長江大橋7號橋墩,這是武漢長江大橋十幾年裡發生的最大的一起撞擊事件。但是,撞擊之後,武漢海事部門和相關部門檢查後,大橋7號橋墩西側有明顯白色和黑色擦痕,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問題。

(橋墩只能看到擦痕)

(船已經受損嚴重)
堅強理由:武漢長江大橋的工藝先進,最先開始在河床岩石表面鑽孔,隨後立柱,再用混凝土將其包裹。公路鐵路雙用大橋由於設計荷載較大,橋墩建的「皮實」,一般都比較耐撞。而蘇聯專家參與設計的武漢長江大橋,設計和用材均是傳統的,結實耐用,一般的船舶碰撞事故對它的安全影響不大。
技術團隊是哪些人?
當時在建設武漢長江大橋的時候,幾乎集結了國內各個領域的精英,並有蘇聯專家提供支持。武漢長江大橋的顧問委員會於1955年2月成立。
主任:茅以升
委員:羅英(著名的橋梁專家)、陶述曾(土木工程專家)、李國豪(橋梁工程與力學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張維(中國著名力學家、結構力學和工程教育專家)、梁思成等。
但現在的長江大橋,卻看到……

武漢長江大橋上的塗鴉大大小小的總共有將近300處,大多數是用白色塗改液寫的,很難擦掉。有示愛的,有談情的,有歌頌祖國的….五花八門。雖說前段時間城管部門專門組織人員對其集中清理過。但誰知沒過多久又被新的塗鴉再次「佔領」。
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的萬里長江第一橋到今天已經有58歲的歷史,作為新中國不朽的經典,而且為新中國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在享受高級別的文物保護的同時,請大家也善待它!

閱讀全文

與長江大橋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