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簡述漢字發展的歷史軌跡觀後感

簡述漢字發展的歷史軌跡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3-06 05:40:38

『壹』 介紹中國漢字的發展歷史

文字是人類傳達感情、表達思想、記錄語言的圖形符號.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國文字的主要發展歷史一般包括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貳』 了解漢字的發展歷史對我們研究漢字文化有什麼意義 要長,300字以上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漢字是中華名族最自豪的文化了.漢字如同是歷史的見證專,從甲骨文到小屬篆,隸書再到後來的楷書,這無疑是歷史的瑰寶.研究漢字的發展歷史,就是好像我們去尋根,我們去尋找我們現在漢字一筆一劃得來的緣由.列如「臣」為何要這樣寫,從古至今有哪些改變,這些有這樣的改變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研究漢字發展史,還可以了解當時人們的文化交流.
漢字的發展史能為漢字文化的研究,指明一條道路,對漢字發展了解是研究漢字的基礎.如果沒有對漢字發展史的研究,那麼對漢字研究是虛的,沒有根源的東西.

『叄』 簡述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起源:

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發展:

1、甲骨文

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

2、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3、大篆

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

4、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5、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始於東漢。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朴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

6、草書

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末,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7、行書

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

(3)簡述漢字發展的歷史軌跡觀後感擴展閱讀:

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

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肆』 漢字發展歷史給你的啟示

漢字發展給我的啟示就是文學是一個可以不斷演變的過程。

『伍』 漢字發展歷史

漢字的演變,從甲骨文算起經歷了3000多年的歷史過程。在這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中,伴隨著漢字的演變,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特殊現象。
一、由簡入繁和由繁到簡

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先「由簡入繁」,再「由繁到簡」的兩個階段。任政、錢沛雲的《楷書基礎知識》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從象形文字到形成楷書的雛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這個過程可分先後兩個階段:從古代陶器上刻劃符號嬗遞演變到繁復的大篆(石鼓文),這是由簡入繁、逐漸豐富階段;此後,由草篆向隸書進化,又從草隸(章草)向楷書演進,這是由繁入簡、不斷完善階段。」馬宗霍《書林藻鑒》也說:「文字衍變,與世推移。書契初興,形必至簡,所謂物象之本也。逮後人文漸進,品物眾而情偽滋,簡將不瞻於用,則必增益分析而即於繁,所謂『孳乳浸多』也。繁極必殺,故復減損以趨急就而務於省。其間更迭嬗蛻,率蟲於勢之自然。」「由簡入繁」,適合於漢字的初創和形成階段,這是語言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實際需要;「由繁到簡」,適用於漢字定型後的階段,這是事務繁冗對漢字書寫從簡從速的合理要求。所以,自先秦的大篆定型後,「由簡入繁」的演變就宣告結束,而「由繁到簡」卻成了不衰的演變過程。從篆至隸,至草,至行無不如此,連早在唐代就已定體定法的楷書,至今仍在簡化發展。

『陸』 漢字的發展的歷史意義

要了解漢字與中國的起源,就必須先知道遠古年代的一些狀況,跟現在是不一樣的。

首先,交通通訊不便,使得不同的部落或者城市,所說的話,差別很大,而且聯系也很不緊密。所以那個時候,不可能形成一個龐大的國家。國君發布的命令,要花很久才能到達下面,下面的狀況發生了很久才能傳到國君的耳中,這限制了緊急事務的處理。再加上十里不同音的鐵律,古代很難形成統一的龐大國家。

中國在夏商時期,中國出現了漢字。在此之前,中國雖然名義上是同屬夏朝或者商朝,但實際上只是鬆散的部落聯盟而已。史記夏本紀,商本紀里都有記載,夏的時候,有一百多個部落組成,商代有千個,雖然數量並不一定準確,但數字的規模應該是差不多的。而夏朝、商朝的實際疆域,也只有現在的河南省那麼大而已。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成熟的表意文字。它是用幾千個符號,對應幾千個意思。而不像拉丁語系,由幾十個字母表示幾十個發音,然後由語言習慣來決定不同發音組合所表達的意義。漢語的特殊性,使得漢語的使用者,不論口音相差多大,都能互相溝通。因為語言是直接表達意思的。即使是現在,一個東北人也聽不懂上海人說什麼,但只要寫出來,大夥都能明白。在古代,還沒有文字的時候,東北人和上海人,壓根就是在說兩種不同的語言。而夏商所發明的漢字,在整個中原地區獲得了推廣。隨著周朝的建立,分封制的確立,使得整個中國,漢字成了官方文字。使得遠距離信息的傳輸,以及遠距離的管理,變的可能。但周朝過長時間的分裂,導致了即使是漢字,這種表意的文字,也隨著國家的分裂而出現了變體,和區域性。隨著秦朝統一了文字,整個中國的基礎才得以建立。由於文字的統一,漸漸使得一些在中國的小語種逐漸消亡,或者融入到漢語之中。最終形成現在,全中國都用漢語,但口音依然差別很大。使得天南海北不論你是南腔北調,都有了共同的文化依託,信息管理和國家認同感。

反觀歐洲以語音建立的語言體系,則限制了一個國家的大小。因為十里不同音,如果文字是表音文字,就意味著一旦口音不同,就不能用同種文字。因此,直到現在,歐洲的語言雖然相似,卻都各有不同。國家的大小,也都很有限。在英國創立了標准語言教育體系之前,歐洲一個國家的大小,基本就取決於講這個語言的人們的居住范圍。

『柒』 簡述文字形成和發展的歷史

漢字有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大致是:商代之前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為成熟期。此後出現一系列演化,特別是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楷書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被美術化成為「宋體字」,後有模仿宋體字而來的仿宋體,大體就是今天所用字體。
漢字源於圖畫,由原始的圖畫演變而成。其似畫非畫,似字非字,我們稱為圖畫文字。圖畫文字經過了三千多年的逐漸演變,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到楷書,以至於現代的電腦字體。圖畫文字已成為筆劃省簡、具規模的漢字了。
漢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漢字在世界文字體系中有著獨特而又崇高的地位。首先,漢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廣的文字。一種文字通行面的廣狹,是要由它通行地區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數的多少來共同決定的,我國領土面積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億多,而其中使用漢語的又佔百分之八十以上,這是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所不能比的。
其次,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歷史學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兩種,一種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約距今4100多年。而我們的漢字呢,從當今的考古資料可以看出,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而且漢字的壽命是最長的,我們至今仍在使用它。
漢字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是獨立創造,獨立發展起來的文字。對照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我們可以知道,它們大都是依傍著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的。而漢字則是由圖畫發展起來的象形文字,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跟埃及文走著不同的道路,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終變成了拼音字母,而發展成為一種拼音文字。漢字卻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用一種獨創的方法把音形義結合起來,成為一種豐富多彩的文字體系。
由於漢字的通行面特別廣,歷史特別長,我們民族的寶貴遺產靠它保存下來的也特別多。包括哲學的、科學的、歷史的、文學的,代表著我們民族文化的全部結晶。通過漢字我們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狀況,聽到兩千多年前的百家爭鳴。總之,漢字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有著莫大的貢獻。同時,漢字是唯一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文字。漢字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成為一種線條文字,而線條結構是可以表現一種構圖美的。所以,漢字除了可以記錄漢語以外,還可以成為一種高級的藝術品。歷代都出過以書法名家的人,如漢代蔡邕的八分書,晉代王羲之的行草,唐朝張旭的狂草。在我國歷史上,書法與繪畫齊名,不分軒輊。其他民族的文字雖也講究書法的工拙,卻沒有哪個民族把書法列為藝術品。

『捌』 簡述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字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它由記事符號和記事圖畫演變而成。早在新石器專時代晚期的彩陶上,屬就出現圖畫和符號,它就是漢字的前身。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漢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紀(商代)刻於獸骨和龜甲上的文字,稱甲骨文。已使用單字四千六百多個,形聲字已佔一定比例,已是發展成熟的文字了。
商至西周的青銅器,多數鑄有銘文(也稱金文),其字體稱大篆。西周青銅器銘文字數較多,展出的本館史牆盤銘文達284字,師鼎有銘文190字。而毛公鼎銘文達491字。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文字發展的水平。
秦始皇時,對文字進行了簡化和規范,這種字體稱小篆。秦代的刻石和瓦檔上,都能看到這種字體。
漢代初期出現隸書,是漢字字體的重大變革,東漢的《熹平石經》,是最具代表性的隸書。東漢後期出現楷書,使漢字字體走向定型,以後的一千多年,楷書成為漢字的典型字體,也是早期雕版印刷的通用字體。

閱讀全文

與簡述漢字發展的歷史軌跡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