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京師范大學歷史專業怎麼樣
南師大的歷史專業不錯的,目前學校有考古學,中國史兩個專業的博士學位的招生版,考古學,權中國史,世界史三個專業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如果你要考這個專業的研究生的話,值得一搏咯!相關南師大歷史專業考研的信息,你不妨關注下南京師范大學文匯考研網,加油!
❷ 南京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選擇哪個呢,歷史
這兩個大學的層次還是有差距的
南大是著名985學府,文史方面也不錯的
南師大是省屬211高校,知名度和學校層次遠遠不及前者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❸ 南京師范大學坐落於南京市,南京師范大學的歷史都有哪些
學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後歷經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南京高版等師范學校、國權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時期;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合並,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為基礎,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組建南京師范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范大學。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並入。
網路寫的非常的詳細,你看寧海路的隨園老校區就曉得歷史真的是很悠久了,和南大東大同宗同源的。望採納
❹ 211高校南京師范大學,是怎樣一所層次的大學
211院校南京師范大學到底好不好?它的實力怎麼樣?
南京六朝古都,龍盤虎踞,教育實力國內前3名,更是高校如雲,有985高校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有211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6所211大學,並且這兩所大學校區與南京師范大學離得比較近,老師曾去過南京師范大學的校園,景色宜人,網紅打卡地,有著“東方最美麗的校園”美譽,那它的實力到底怎麼樣?老師從高校實力、學科力量、招生分數3個方面詳細講解南京師范大學!
3、招生分數
不論高校實力強弱,我們也得看它們的招生分數,招生分數高,說明報考人數高,大家認可它;南京師范大學地理位置占優、綜合實力又強,招生分數並不低,老師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2019年南京師范大學在安徽文科錄取最低分615分、理科604分;在河南文科錄取最低分599分、理科600分;在湖北文科錄取最低分589分、理科588分;在江西文科錄取最低分603分、理科592分;在河北文科錄取最低分624分、理科611分!
老師也簡單對比了陝西師大和東北師大的錄取分數,南京師范大學要比它們錄取分數稍微高些,不過老師要提醒大家的是師范大學招生批次有國家專項、地方專項、普通批招生,每批次招生專業也不同,比如2019年在安徽文科普通批招生專業有中國語言文學類、歷史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工商管理類、漢語國際教育、法學等,報考時要看清專業!
以上便是老師從高校實力、學科力量、招生分數3方面來講解南京師范大學到底是怎樣層次的大學,可以說211院校南京師范大學地理位置較好、校園優美、學科實力強,值得考生報考!
❺ 南京大學的歷史
1、三江師范學校
1902年5月,張之洞和他的好朋友,當時的兩河省長劉坤一,一起到了清廷。他們請求兩江總督辦公室江寧(即南京)的一所師范學校。同年,他們開始建立三江師范學校。部分教師聘請了中國學者,另一部分聘請了日本,開設了南京第一所現代大學。
2、兩江師范學校
1905年,三江師范學校更名為兩江優秀師范學校。李瑞清擔任兩江師范學校校長(校長)
3、南京師范大學
1914年8月30日,江蘇巡邏隊讓韓國鈞任命蔣謙總統組建南京師范學校。 「江蘇省原來的兩江師范學校,原來由於軍隊,現在已經決定,應該由省開放。為了預備教師,兩江師范學校進行了改造,成為南京師范學校。
4、國立東南大學
1920年,國立東南大學在南京師范大學的基礎上建立。 「南高士」和「東大」在同一校園共存,共享資源。 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校卡被撤銷,南考正式合並為東大,後稱國立東南大學
5、國立中央大學
1928年5月16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作出決議,「江蘇大學」改稱「國立中央大學」,張乃燕仍為校長。
6、國立南京大學
1949年5月7日,南京軍事管理協會會長劉伯承和副主任宋仁福接管了國立中央大學。 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 12日,全國南京大學學校委員會成立,梁曦擔任主席。
7、南京大學
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國立」兩字而徑稱「南京大學」。2018年10月17日,QS教育集團2019金磚國家大學排名發布,南京大學位居第7位。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南京大學入選。
(5)南師大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南京大學於1902年以三江師范學校為學校建設時間建校。南京大學的主要來源是中央大學,二級資源是金陵大學,於1952年合並。金陵大學成立於1888年,該系統的撤銷主體於1952年與南京大學合並。經過64年的春秋。
學脈可追溯在孫吳永安元年的第一年可以追溯到南京太學。現代學校的歷史始於三江師范學校,始建於1902年。之後,它經歷過兩江師范學校,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等。在歷史時期,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大學「是中華民國最高學府,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
1950年,它被稱為「南京大學」,至今仍在使用。
校訓:
「誠朴雄偉,勵學敦行」八字校訓,不僅言簡意賅,琅琅上口,易於傳記,而且端莊大氣,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❻ 南京師范大學有多少年歷史
南京師范大學,簡稱「南師大」,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回設的江蘇省屬重點大學。南京答師范大學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該學堂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後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時期;其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合並,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在原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的基礎上組建南京師范學院,校址設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1984年改辦成南京師范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並入。南京師范大學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隨園校區有著「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美譽。
❼ 南京師范大學的百年南師
三江、兩江師范學堂建立 學堂自1902年籌建,至1912年停辦,歷時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後,親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為學堂辦了許多實事,使兩江師范學堂規模得到較大發展,在校學生達千餘人。李瑞清的辦學宗旨是: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為子弟,始終不渝。他親自書寫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主持下,學堂重視科學、國學、藝術,不僅延聘中外知名教師來校任教,還重視開設技能學科和實驗,為學堂購置農場百餘畝,耕牛數十頭,供農學博物科學生實地試驗之用;設置畫室及工場等設備,供圖畫手工科學生使用;購置儀器、葯品,設實驗室,供理化科學生實驗用。
該學堂學生考試成績為江南各高等學校之冠。為江南三省培養了第一批優秀中、小學教師。知名生物學家秉志、國學大師胡小石、陳中凡等就是兩江師范學堂早期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創建 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即推舉教育家蔡元培為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他就任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張,頒布了諸多教育法令。江蘇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校長賈豐臻等聯合上書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議早日在南京籌建高等師范學校,以培養中等學校師資。據1914年8月30日,《江蘇巡按使韓國鈞委任江謙(原江蘇教育司司長)為校長籌備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記載:「就任兩江優級師范學校校舍,詳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應目前之用。」「務盡本學年籌備完竣,以便定期開校」。不久,韓國鈞調赴安徽,江謙未到任。繼任江蘇巡按使齊耀琳到職後,重申前任已定計劃,復經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謙為校長,並令其迅速到省籌備一切,以便如期開學。在《江蘇巡按使齊耀琳飭江謙籌備開學文》中,進一步明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辦學宗旨「高等師范學校一方培養中等學校師資, 一方並為中等學校學生推廣升學之途,關系全省教育根本。」江謙遂於1月17日到寧,18日即前往原兩江師范學堂,勘察校舍,籌劃修葺教室等事宜開辦初,南高師籌備處設在省議會內。1915年1月29日遷入兩江師范學堂舊址。
江謙任職後,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來校任教務主任,聘留美教育學士陳容為學監主任。並聘前教育部視學袁希濤、省教育會副會長黃炎培、省教育會會長沈恩孚為評議員,為籌劃創辦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集思廣益,商討辦學事項。
南高師在江謙校長的籌劃和全體籌備人員的努力下,於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項相繼完成,任課教師先後受聘到校。並擬定了《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簡章》以及《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招考簡章》。遂於1915年8月11日公開招考。報考學生共有534人,來自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四川、貴州等省,其中江蘇考生最多。首屆招生共錄取126人,實到110人。於9月10日開學上課,9月18日舉行開校禮式,邀請省長齊耀琳等地方官員蒞臨學校,參加典禮。至此,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時,南高師的教師,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師總數的56.8%,教師中曾在中國國內外留學的有30多人。其中有許多長期從事師范教育的知名教授,如陶行知、陳鶴琴、陳中凡、徐則陵(養秋)、張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長在南高師校務會議上提出,就南高師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立一所國立大學的議案,得到與會者一致贊同。隨即著手籌備。12月7日,國務會議通過,在南京建立國立東南大學。12月15日,東南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東南大學、南高師同時招生,東南大學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師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師停止招生,其最後一批學生17人,於1926年畢業。
東南大學教育科是在南高師的教育專修科、體育專修科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始設教育、心理、體育三系,1924年增設鄉村教育系,以訓練研究人才,培養師資及教育行政人員為宗旨,學制四年。教育科主任先為陶行知,1923年後由徐則陵(養秋)繼任;教育系主任由徐則陵兼任;心理系主任系陸志韋教授;體育系主任系美籍教授饒冰士。全科教師34人,其中曾獲中國國內外博、碩士學位的有13人,本國教授17人,外籍教授2人,師資力量十分雄厚。知名教授有徐則陵、陳鶴琴、陶行知、陸志韋、鄭宗海、孟憲承等。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東南大學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長,引發了風潮,持續三年之久。最終因正局動亂,被迫停辦。1927年5月16日,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派員來校接收。 國立中央大學 1.國立中央大學的創建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員會仿法國教育制度,頒行大學區制,江蘇、浙江兩省先試行。以國立東南大學為基礎,將江蘇的河海工科大學、政法大學、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專門學校、南京農業學校、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和上海商科大學、上海商業專門學校等九所高校與主持江蘇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廳合組成國立第四中山大學。8月,奉中山大學區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師范附設的藝術專修科,歸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教育學院(原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教育學院設教育學系、師資科及附設教育各專科(體育專修科、藝術專修科,軍事教育科),院長為鄭宗海。
1928年2月10日,國民政府大學院大學委員會議決,將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改名國立江蘇大學,並兼負江蘇教育行政職能。更名江蘇大學後,受到全校師生普遍反對,引起罷課等風潮。5月16日,依照大學院大學委員會議決,將江蘇大學改稱為國立中央大學,仍兼負教育行政職能。
1928年10月23日,國民政府令改大學院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學區制」,中央大學區限於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學為純學術機關,不兼負教育行政職能。
2.抗日救國運動中的解散與整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大進步師生在南京地下黨的組織和領導下,發動抗日救國運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堅持內戰,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12月17日,全國各地來南京學生近萬人聯合舉行總示威遊行,中大有1000餘名學生參加,遭到殘酷鎮壓,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珍珠橋慘案"。
1931年底,中大校長朱家驊引咎辭職。1932年,中大數次發生更易校長遭到學生強烈反對甚至驅逐校長的風波;同時,由於政府拖欠學校教工三個多月工資,引起教工強烈不滿,中大教師組織「中大經費獨立運動委員會」,向教育部索付欠薪。上述這些事件觸怒了當時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在國民黨中央的支持下,於同年6月底,訓令中央大學暫行解散,學生全部離校,聽候甄別。7月2日教育部派接收委員4人到校接收。6日成立中央大學整理委員會,整理校務。8月26日國民黨政府任命羅家倫為中大校長。9月10日中大舉行甄別學生考試,開除學生19名。10月11日,中大學生全部返校上課。
3.重建中大後的教育學院
羅家倫就任中大校長後,就宣布他的治校方針是「安定、充實、發展」。他認定這三個目標去開展各項工作,使中大在國難深重之際有所發展。
根據中大整理委員會議決,將教育學院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社會4個系改並為教育學系。自1933年起另設師資專修科,凡各學院畢業學生有志中等學校教員者,得在教育學系肄業一年,修習特定科目後,由學校給予證明。原有藝術教育科、藝術專修科改並為藝術科。體育專修科並入體育科。衛生教育專修科改為衛生教育科,學制由二年改為四年。理學院心理系與教育學院、教育心理系合並為心理學系,隸屬教育學院。
1933年3月,校務會議議決:徹底修建中央大學最舊之建築南高院,為教育學院加建教室及實驗室;同年6月,又經校務會議決定,改建梅庵,為教育學院藝術科音樂組教學用。1934年2月25日,校務會議議決,核准教育學院試辦教育實驗所。5月,開辦中等學校理科教員暑期講習班。1936年6月,教育學院教育實驗所主持中學英語測驗結束,歷時4年,遍及10餘省。接著,又開始研究高中數理化測試問題。有專任教授、副教授21人,兼任7人;專任講師9人,兼任3人;助教20人,合計教員60人。此外,教育學院附屬幼稚園、小學、中學實驗學校也有了擴充,有教員76人,助教4人。
4.抗戰期間西遷重慶後的師范學院
1937年的蘆溝橋事變和淞滬戰爭爆發後,戰火逼近南京,中央大學連續四次遭敵機轟炸,學校損失慘重。為此,中大決定西遷重慶,附屬實驗學校遷安徽屯溪。同年12月1日,中大在重慶沙坪壩新址開學。此時,教育學院設有教育學系、心理學系、體育科、衛生教育科、藝術科。
1938年8月,奉教育部令,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改為師范學院。附屬學校由安徽屯溪遷至貴陽。至1941年8月師范學院接受重慶青木關第十四中學為中大附中,原附屬實驗學校歸貴陽。
教育學院更名為師范學院後,除保留原教育學院系科外,增設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體育和公民訓育7個系。 1939年5月,教育部長陳立夫視察中大,提出要師范學院籌建童子軍專修科。至8月,師范學院已設有10個系、3個專修科。即:教育、公民訓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體育、藝術等系以及體育、史地、童子軍等專修科。原心理學系改屬理學院。 1944年9月。師范學院研究所,除原有心理學部外,增設教育學部。1945年7月14日,增設藝術學部。
1945年8月1日,為了在課程開設和師資上,節省人力、物力,經校行政會議通過,對師范學院一部分系科進行改並。公民訓育系並入教育系;童子軍專修科並入體育系;國文系並入文學院中國文學系;英語系並入文學院外國語文系;史地系分別並入文學院歷史、地理系;數學系並入理學院數學系;理化系分別並入理學院物理、化學系;博物系分別並入理學院生物、博物系。至此,師范學院只保留教育、藝術、體育三系和附設體育專修科,此一體制一直延續到復員南京後。
師范學院從1938年至1945年,共四屆畢業生,輸送中等教育人才約500人,高級研究人才(研究生)10人,為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自1937年至1945年,中央大學西遷重慶後,在辦學條件,生活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教學科研,在學科設置,師資隊伍及學校規模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的的發展。
5.抗戰勝利復員南京後的師范學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9月,中央大學成立復員計劃委員會。吳有訓校長為主任委員。師范學院體育系主任江良規、教育系教授胡家健為副主任委員。經過幾個月的籌劃,於1946年5月,全校師生分八批,分乘水陸空各種運輸工具,返回南京。最後一批於7月底到達。圖書儀器設備等在10月中旬陸續返回。10月,原附屬實驗學校由貴陽遷回南京三牌樓,為中央大學師范學院附中,由教育系彭百川教授出任校長。
1946年11月1日,中央大學復員就緒,開學上課。師范學院設3個系、1個專修科。教育學系主任徐則陵(養秋);體育系主任江良規;藝術系主任呂斯百,分繪畫、音樂組;體育專修科主任由江良規兼任;師范學院院長為羅廷光(炳之)。師范學院各系,除體育系在體育館,藝術系的音樂組在梅庵外,其餘各教研室、教室、繪畫室等均在南高院。共有學生377人;教師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講師12人,助教23人,兼任教授3人。
1947年3月,奉教育部令,師范學院設置管訓部。聘教育系教授趙冕為主任。但因管訓部之具體辦法教育部迄未頒布,遂先成立師范生指導委員會,代替管訓部之組織。同年,師范學院院長羅廷光(炳之)辭職,由徐養秋(則陵)繼任。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國8個傳教會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長江流域開辦一所女子大學的計劃,並向在這個地區工作的傳教士發出倡議。1913年夏,由美國北長老會,北浸禮會,南、北衛理公會,基督會等各選3人,組成校董會,是年11月13日,校董會公推北長老會代表德本康夫人為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校長。1914年11月教會的管理董事會正式通過以金陵女子大學名稱代替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名稱。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綉花巷李氏宅院為臨時校址,招生開學。創建初校內設文、理兩科。1919年6月,金女大有了校徽、校歌、校色(紫色)、格言(厚生)。同年夏,德本康夫人去美國籌集建校基金,於1921年在陶谷(寧海路南端西側)購地建校(今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1923年7月學校遷入新址。1924年秋,校內設英文、歷史、社會學、數理、化學、生物、體育、醫預科等9個系科。同時添設附屬實驗中學,作為畢業生實習教學場所。1927年增設國文系。1928年,德本康夫人辭去校長職務,校董會推選金女大首屆畢業生、留美獲博士學位的吳貽芳為校長。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準後,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後,分散在上海、武漢、成都三地辦學。1938年1月集中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1939年添設家政系。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開學。至1950年,全校設系科為:中文系、外文系、社會學及社會工作系、歷史系、音樂系、體育系(體育專修科)、生物系、化學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為兒童福利系)、地理系、托兒工作專修科、醫預科、護預科。在校生達223人。金女院累計畢業生達994人。 南京大學師范學院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通知,中央大學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趙卓任軍代表。8月8日,南京市軍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通知,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8月12日,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
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後,任命陳鶴琴為師范學院院長。師范學院設教育學系、藝術學系(繪畫組音樂組)、體育學系(含體育專修科)。有附屬中學、四牌樓附小、丁家橋附小。師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願生281人,合計607人、師范學院教職工79人(教員57人,職員7人,工友15人)。
在這期間,華東地區高校進行局部調整。1949年10月,上海國立師專、上海市立體專、上海市立幼專三校學生共300人並入南京大學師范學院有關系科。1950年9月,安徽大學藝術組並入師范學院有關系科。1950年10月,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國立」兩字而徑稱「南京大學」。
至1952年6月,南京大學設文法、師、理、工、農6個學院,共37個系。其中師范學院為5個系2個專修科,即:教育學系、幼稚教育學系、美術學系、音樂學系、體育學系、體育專修科、地理專修科。各學系畢業年限為四年,各專修科畢業年限為二年。 公立金陵大學誕生 1950年12月,美國政府宣布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資金。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下令凍結美國在中國的財產,並頒布"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決定"。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根據政務院決定,發出《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教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關的指示》。16日,教育部召開處理接受外國津貼的高校會議。會議期間,美國基督教大學聯合會託事部電邀各校派代表去香港與託事部代表商談津貼費事宜。金大師生通過決議,不予回復,表示與美國教會斷絕一切關系。會後,金大與金女院進行醞釀協商,決定由政府接管,兩校合並,改為公立金陵大學。
1951年5月3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金大與金女院兩校合並籌委會委員名單。1951年6月8日,華東教育部批准兩校合並籌委會關於系科調整及招生計劃。在兩校合並後,仍設文、理、農三院共23個系、6個專修科、2個部。1951年8月6日,華東教育部批准金大與金女院合並方案,合並後仍名金陵大學。文學院設在原金女院校址,稱金大寧部(寧海路);理、農學院設在原金大校址,稱金大津部(天津路)。9月15日,華東教育部批准新的公立金陵大學由李方訓,吳貽芳、戈福鼎、樊慶笙、陳中凡、陳納遜、高覺敷以及其他教師、學生代表共13人組成校務委員會。李方訓、吳貽芳為正副主任委員。兩校合並後,教職工為397人,在校學生為716人。公立金陵大學至1952年6月院系調整後結束。 南京師范學院的建立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方針,進行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按照華東區的院系調整方案,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兩校校務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分別組織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和南京師范學院建校籌備委員會。南京師范學院以南京大學師范學院和金陵大學教育系、兒童福利等系科為基礎與上海震旦大學托兒專修科、廣州嶺南大學社會福利系兒童福利組、南京師范專科學校數理班合並改建而成,院址設於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現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於11、12月任命陳鶴琴為南京師范學院院長,吳貽芳、縱翰民為副院長;任命高覺敷為教務長,胡顏立為總務長,熊子容為圖書館長。設立政治輔導處,白沙任主任。
南京師范學院初建以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產為基礎,擁有土地191畝,校舍建築面積中教學、辦公用房為9448平方米,學生宿舍5837平方米,教職工生活用房5616平方米。實驗室4個,儀器700餘件。圖書館藏書及資料11.7萬余冊。到1956年,教學、辦公用房增加8519平方米,師生生活用房增加1211平方米,另建保建所、琴房、解剖室、溫室、洗衣房和浴室。圖書館藏書及資料25萬余冊。
1955年,根據中央教育部指示,為集中領導力量辦好幾個系科和文理分科的原則,南京師院與江蘇師院相關系科進行調整。江蘇師院的中文、生物、地理、美術系科並入南京師院,南京師院的數學、物理系科並入江蘇師院。調整後,南京師院設中文、教育、幼教、地理、化學、生物、美術、音樂等八個系,中文、地理、生物、美術、音樂等五個專修科,並開辦高師函授教育。 改革中繼續發展 1960年,南京師院根據中央關於高等師范學校必須成為教育革命的學校、文化科學知識質量要迅速趕上綜合性大學水平的指示,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這一時期,教學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校學生數由1956年的2015人增至4396人,函授生達3000人,還創辦了多科性業余大學招生842人,舉辦了農業高中師訓班等。
1965年,在句容設立南京師院分部,中文、政教、生物三系200多名學生在句容分部進行半耕半讀。
1969年12月,經江蘇省革委會教衛辦決定,江蘇教育學院及江蘇函授大學部分系科並入南師。南師的音樂、美術兩系於1969年11月並入江蘇省革命文藝學校(原南京藝術學院),1972年,兩系又重新歸屬於南京師范學院,1976年,南京體院部分教職員調入南師體訓組,不久與公體室合並建立體育系。
1972年,學校恢復招生。從1972年至1976年的五年中,共招收五屆工農兵學員3755人,學制為三年,為江蘇省中等學校培養了一批師資。
1984年,南京師范學院改名南京師范大學,簡稱南師大。
2000年,原化工部所屬「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並入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逐漸建成以師范為特色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
2014年,南京師范大學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15年8月3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南京師范大學和伊犁師范學院的意見》(蘇政發〔2015〕98號),標志著該校成為新一批省部共建高校。
❽ 南京師范大學的歷史學怎麼樣
1 、 中國史
★ 朱紹候 、張海鵬、齊濤 主編: 《 中國古代史 ( 新版·上冊 )》,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 2004年版
★ 朱紹候 、張海鵬、齊濤 主編: 《 中國古代史 ( 新版· 下 冊 )》,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 2004年版
★ 晁福林主編 : 《中國古代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施建中主編: 《中國古代史(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 李侃 、李時岳 著 : 《中國近代史 (第四版) 》 ,中華書局出版 , 1994年版
★ 鄭師渠主編: 《中國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 王檜林主編 : 《中國現代史》 , 北京師范大學 出版 , 2004年版
★ 王檜林 、郭大鈞 主編 : 《中國現代史(第二版)(上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 王檜林 、郭大鈞 主編 : 《中國現代史(第二版)(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 、 世界史
★ 吳於廑、齊世榮 主編: 《 世界史· 古代 史編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吳於廑、齊世榮 主編: 《 世界史· 古代 史編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吳於廑、齊世榮 主編: 《 世界史· 近 代史編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吳於廑、齊世榮 主編: 《 世界史· 近 代史編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吳於廑、齊世榮 主編: 《 世界史·現代史編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 吳於廑、齊世榮 主編: 《 世界史·現代史編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 孔祥民主編: 《世界中古史》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 劉宗緒主編: 《世界近代史》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年版
★ 張建華主編:《世界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說明:
★ 為首推書;出版年份不需要嚴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關鍵以出版社和作者為主要參照。
相關參考輔導書:
★ 仝晰綱主編: 《 2009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歷史學基礎輔導全書》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編寫: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備考指南歷史學基礎》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年 4 月
★ 岳慶平、尤國珍、鄒紹榮主編: 《 2009 年考研歷史學備考核心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9 月
★ 周宗奎主編: 《 2009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歷史學基礎考試大綱要點解析》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編寫: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備考指南歷史學基礎實戰練習》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年 9 月
★ 仝晰綱、劉長林主編: 《 2009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真題解析 - 歷史學》 ( 「考研直通車」真題解析系列叢書 ) ,齊魯書社, 2008 年 5 月
南京師范大學王牌專業是外語專業(建議學日語,德語),化學系,和經濟專業的,你要是南師一定要學這些專業,別學什麼純文的,一點用處都沒有,最好還是上個工科學校比較實際
❾ 南師大 歷史專業 考研問題
1、你需要買11本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包括中國式和世界史,還有一個教輔叫山東大本回,是山東答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好像,是仝晰剛主編,最後你需要再買一本名詞解釋的書。
2.不是本校本專業的沒有問題,你可以先聯系一下本校歷史系的導師們,跟他們拉拉關系,沒關系不要緊,可以先和本院系的老師搭上線,通過他們聯系。只要你有認識的人,面試不成問題,面試的內容各不相同。
3.歷史碩士畢業的主要就業除了老師、考公務員、還有就是搞研究了,看你想往哪一方面發展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❿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的歷史沿革
中北學院於1999年開始招生,學院擁有文、理、工、管理、藝術等多個學科門類,下設八系一部:人文系、外語系、經濟管理系、公共管理系、信息科學與技術系、工學系、美術系、音樂系、強化部,開設了包括南京師范大學多個品牌或特色專業在內的33個專業。
中北學院已有九屆畢業生,逾9000名。他們在學院的精心教育和有序培養下,贏得了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雙豐收。計算機等級考試文科一級通過率為99%,非計算機專業理科二級通過率達78.4%。非英語專業全國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達68%,六級通過率為11.5%;00級英語專業學生全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八級考試通過率為65%,比全國本科院校專業英語八級平均通過率高8個百分點,比全國師范院校專業英語八級平均通過率高13個百分點。畢業生學位授予率達68%,共有600多人考上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國內著名院校碩士研究生。半數畢業生被國家機關、國防和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大中型企業錄用,就業地區大都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上海、北京等地。
中北學院建院來,爭創辦學特色。學院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狠抓機制創新,強化質量監控,加強學生管理,確保教學質量,形成了「開拓、創新、務實、敬業」的優良院風與學風,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與廣泛贊譽。
成功的階梯,中北學院正悉心為學子們鋪設;中國高等教育新生代的知名品牌,中北學院正傾心打造。我們堅信: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的中北學院是廣大考生實現美好人生理想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