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汾酒的歷史與文化
汾酒產於山西省境內呂梁山東麓的杏花村,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歷史源遠流長,釀造工藝精湛,酒液晶亮,口味清香幽雅,醇凈柔和,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回味悠長的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汾酒的歷史十分悠久,從考古發掘文物證實,山西杏花村汾酒釀酒史可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另據(《北齊書》記載,在距今1500前的南北朝時候,「杏花村"汾酒就已成為宮廷御酒,並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稱贊推崇。
晚唐時期,詩人杜牧的《清明》詩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名句,更使汾酒家喻戶曉,盛名不衰。清代成書的《鏡花緣》中所列的數十種全國各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
另外在清代名士的筆記文學中,也曾多次盛贊山西汾酒。1915年,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甲等金質大獎章,具有了國際性影響。
汾酒不僅以悠久的歷史馳名,更以精湛的質量和獨特的風格勝人一籌。著名生物學家、白酒專家秦含章在汾酒的原產地杏花村曾作過多項考察和多次試驗,得出構成汾酒獨特風格的關鍵所在,在於杏花村地區的綠色釀酒生態,它的空氣和土壤中含有多種極有利於汾酒微生物生長的元素,經過一千多年的選擇、淘汰、優化、繁衍,上百種微生物在這里「安家落戶」,形成一個唯一的、獨特的「汾酒微生物體系」,這是杏花村汾酒的奧妙之一,也是其最大的資源財富。
㈡ 汾陽的歷史人文
汾陽有2600多年的置縣史,其中1600多年為州府郡治所。從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改州為府至民國元年(1912年)廢置,汾陽城區一直為晉中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的汾陽市區便是由原來的汾州府城、汾陽縣城發展而來。
原汾州城是罕見的「五座連城」,由主城和東西南北四關城拱衛而成。四關城牆雖不及主城,但也高大厚實,甚至不少有包磚。這種獨特城垣的形成主要因其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地位,使主城內王府、廟宇、寺壇等佔了大部分空間,越發增加的居民不得已在城外開辟生活區,久之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個聚居區域。幾百年來,汾陽城一直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府城,王府、書舍、廟堂、達貴、富商遍地。明清汾州府城的基礎,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汾州知州朱贇修築的城垣,當時規模 「周九里十三步,崇三丈二尺」,即周長4522米,高10.7米,當時僅僅是土城垣,尚未包磚。城內原有西府街、府學街、太和橋街等9街和養濟巷、豆腐巷等18巷,有鍾樓、鼓樓、文廟、永和王府、慶成王府等古建,歷史、戰亂、天災、人禍,風雨飄搖了600多年的古城如今僅剩一些遺跡可循。
汾州城歷來被稱作「四陽城」,因四面皆可有陽光得名。 與中國古代城池以正北正南為上不同,汾州古城的建制與子午線成約33°夾角,採光非常好,故汾州城又稱作「祝融城」,以火神祝融的名字稱之。所以汾陽市區大部分街道及房屋方向與地理方向有偏差。
汾州府城城門名稱及城樓匾額:
東門:景和門,城樓匾額:汾水環流
西門:靜寧門,城樓匾額:盤峰聳翠
北門:永泰門,城樓匾額:鎖鑰雄鎮
南門:來薰門,城樓匾額:秦晉通衢 汾陽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文物大市。截至2014年6月,汾陽市有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汾州地秧歌、汾酒製作工藝。此外,杏花村鎮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汾陽市區還保留西北(二府街歷史文化街區)和東南(武家巷歷史文化街區)兩處歷史文化街區,明清風貌善存。
汾陽市有古生物化石遺址、新石器遺址和70多處文化古跡。有明代南薰樓、國內磚塔第一高塔文峰塔、金代建築太符觀、富神話色彩的馬刨神泉、貼金壁畫的聖母廟、保護完好自然景觀有三十里桃花洞、金鎖關等。
古文化遺址有峪道河遺址、杏花村遺址、北垣底遺址、段家莊遺址、任家堡遺鞏村遺址等。其中,峪道河遺址位於市區北6公里處峪道河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周圍,該遺址所跨時代久遠,可分為仰韶、龍山、夏、商、東周和漢幾個時期;杏花村遺址位於市區東北15公里杏花村鎮東堡村東北,面積約15萬平方米,地勢北高南低。其間分為幾個自然形成或人為造成的階地,遺存豐富。根據獲得的層位關系及對其內涵的分析,考古上將其堆積形成分為八個階段,分別屬於仰韶、龍山、夏、商文化時期。 汾陽市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級別公布批次類別文物名稱年代地址備注國家級第五批(2001年) 古建築太符觀金至清杏花村鎮上廟村省級第一批第六批(2006年) 古建築汾陽五嶽廟元至清三泉鎮北榆苑村省級第三批文峰塔明至清文峰街道建昌社區省級第三批杏花村汾酒作坊清杏花村鎮東堡村省級第四批第七批(2013年) 古墓葬東龍觀墓群宋、金、元陽城鄉東龍觀村-古建築柏草坡龍天土地廟元至民國峪道河鎮柏草坡村-省級第二批(1986年) 古遺址杏花村遺址新石器杏花村鎮東堡村-峪道河遺址新石器峪道河鎮-北垣底遺址新石器栗家莊鄉北垣底村-古建築後土聖母廟明栗家莊鄉田村-第三批(1996年) 古墓葬狄青墓宋峪道河鎮劉村-古建築關帝廟明市區廟前街-第四批(2004年) 古建築虞城五嶽廟金陽城鄉虞城村-法雲寺元三泉鎮平陸村-堡城寺龍王廟元峪道河鎮堡城寺村-峪口聖母廟元峪道河鎮峪口村-齊聖廣佑文廟元三泉鎮義豐北村-報恩寺元、明市區衛巷街-禪定寺元、明、清陽城鄉普會村-近現代汾陽銘義中學1915年市區英雄路-備註:表格信息整理自山西文物網 「汾陽地秧歌」是流傳在山西省汾陽市一帶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是一種廣場性民間歌舞藝術,因相鄰的孝義市也有部分地區遺存,民間統稱為「汾孝地秧歌」或 「汾孝秧歌」,是當地社火、集會、迎送、慶祝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分為以舞蹈為主的「武場地秧歌」和以演唱為主的「文場地秧歌」。 汾陽地秧歌先後參加中國沈陽國際秧歌節、深圳中華大廟會民間藝術精品展演並獲得大獎。在山西現有的三十多種秧歌中,汾陽地秧歌有著非常獨特鮮明的藝術特色:演員角色造型鮮明,表演套路非常豐富、舞蹈動作花樣紛呈、道具雙用音韻和諧。2008年汾陽地秧歌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㈢ 杏花村汾酒的由來是什麼啊
杏花村汾酒也稱"老白汾酒",因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故得名。杏花村是中國著名的酒都,位於汾陽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側,距省會太原市區90公里。
山西省杏花村汾酒,以清澈干凈、清香純正、綿甜味長即色香味三絕著稱於世。清香風格而獨樹一幟,成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1953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
溯源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尚待進一步考證,但早在1400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當然,1400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干釀"等均系黃酒類,我國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優白酒在內,都是由黃酒演變和發展起來的。《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文書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
宋代以後,由於煉丹技術的進步,在我國首次發明了蒸餾設備。1975年從河北省青龍縣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鋼制燒鍋,可證明至少在宋代我國已有蒸餾酒。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干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汾酒是古老的名酒之一,為唐以後歷代文人墨客所稱道。
明清以後,北方的白酒發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黃酒生產,此時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餾酒,並蜚聲於世。自1916六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優勝金質獎後,其聲譽更是宇內交馳,名聲大噪。
釀造工藝
杏花村汾酒飲後回味悠長,酒力強勁而無刺激性,使人心悅神怡。汾酒享譽千載而盛名不衰,是與造酒的水純、工藝巧分不開的。名酒產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優質泉水,給汾酒以無窮的活力。跑馬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傳有美麗的民間傳說,被人們稱為"神泉"。《汾酒麴》中記載,"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亞蟹黃",註解說:"申明亭井水絕佳,以之釀酒,斤兩獨重"。明末愛國詩人、書法家和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申明亭古井親筆題寫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說明杏花井泉得天獨厚,釀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釀造汾酒是選用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所釀成的酒,酒液瑩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釀酒師傅的悟性在釀造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像制曲、發酵、蒸餾等就都是經驗性極強的技能。千百年來,這種技能以口傳心領、師徒相延的方式代代傳承,並不斷得到創新、發展,在當今汾酒釀造的流程中,它仍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1932年,全國著名的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範,堪稱中國白酒的始祖。中國許多名酒如茅台、瀘州大麴、西鳳、雙溝大麴等都曾借鑒過汾酒的釀造技術。
傳承意義
汾酒產地杏花村已發現有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從出土器物可以判斷當時就有釀酒的活動。汾陽當地至今仍保存著明清時期的釀酒作坊、古井、石碑、牌匾、老街等遺跡,傳統技藝的傳承鏈也還在延續,這種歷史的承接性,已成為保護汾酒傳統釀制技藝的堅實基礎。
汾酒酒系在發展中逐漸擴大,以汾酒為母酒產生了老白汾酒、竹葉青酒、玫瑰汾酒、白玉汾酒等系列酒。現在杏花村地區的酒廠還有"分杏"、"杏花"等。
但在目前,汾酒的大工業生產給手工作坊式傳統釀造工藝的傳承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汾陽還存在著水源緊張、大氣污染、高粱等原料短缺問題,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採取措施以保證汾酒的正常生產和汾酒釀造技藝的順利傳承。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㈣ 竹葉青酒的歷史文化
南梁簡文帝蕭綱(公元503年至551年)的詩中有:「蘭羞薦俎,竹酒澄芳」的句子,說的就是的香型和品質。北周文學家庚信(公元513--581年)在《春日離合二首》詩中曰:「田家足閑暇,士友暫流連。三春竹葉酒,一曲昆鳥雞弦。」詩人邊品竹葉酒,邊彈琵琶,興致勃勃,是何等美妙啊!可見,杏花村竹葉青酒,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成了著名的珍品。
在唐朝,初唐詩人王緒在《過酒家》詩中贊:「竹葉連糟翠,葡萄帶曲紅」;一代女皇武則天賦詩《游九龍潭》:「山窗游玉女,潤戶對瓊峰。岩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白居易有詩雲:「瓮頭竹葉經春熟,階底薔薇入夏開。」;駱賓王有「竹葉離樽滿,桃花別路長」;宰相詩人李嶠有「臨風竹葉滿,湛月桂香浮。」就連佛門中的大書法家懷素最愛喝的也是竹葉酒。與李白、杜甫同一時期的任華在《懷素人草書歌》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駿馬迎來坐堂中,金樽盛酒竹葉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後始癲狂。」唐肅宗李亨對平叛「安史之亂」有功的車馬大元帥郭子儀封為「汾陽王」,以滿足他酷愛喝竹葉酒的嗜好。可見,竹葉青酒在唐朝得到重大發展,名氣之大,流傳之廣,一派繁榮景象。
著名歷史小說《金瓶梅》中有「一杯竹葉穿腸過,兩朵桃花臉上來。」的對聯;《水滸傳》中還有:「西門慶說……那酒是個內臣送我的竹葉青。」可見竹葉青酒好,在宋朝仍是宮廷內臣所用宮廷酒,是王公貴族,富商大賈引以為傲的上品。
此後宋、元、明、清的許多小說,諸如李汝珍的《鏡花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對汾酒、竹葉青酒的贊譽;傅山留書「得造花香」四字,李自成倚馬立書「盡善盡美」,字字溢滿盛譽。20世紀著名武俠作家金庸、梁羽生的作品中經常出現俠客暢飲老白汾酒、竹葉青酒的描寫,反映了汾酒、竹葉青酒當時在我國酒界的地位。
從這些斷斷續續的文字記載中,可以看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汾酒和竹葉青酒是從皇帝到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以及市井民間都喜歡飲用的健康酒種。她那酒質瑩徹透明、淡黃兼呈青綠的顏色;那入口香綿、略帶甜味的芳香;誘使人們源源不斷地湧向杏花村。歷史賦予竹葉青酒以靈動,文人墨客賦予竹葉青酒以情感,帝王將相賦予竹葉青酒以雄壯,中外政要賦予竹葉青酒以豪氣,汾酒人則賦予竹葉青酒以精神。
㈤ 求、山西的汾酒文化、山西的汾酒歷史、山西的汾酒現狀
汾酒歷史: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干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當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干釀」等均系黃酒類。宋代以後,由於煉丹技術的進步,在我國首次發明了蒸餾設備。一九七五年從河北省青龍縣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鋼制燒鍋,可證明至少在宋代我國已有蒸餾酒。我國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優白酒在內,都是由黃酒演變和發展起來的。明清以後,北方的白酒發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黃酒生產,此時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餾酒,並蜚聲於世
汾酒文化
企業文化
縱觀中外所有成功企業的發展史,凡具有頑強生命力和非凡成長力的企業,無一不是在文化方面遙遙領先的。美國戴爾公司的創始人邁克爾·戴爾曾經說:「當我們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增長時,怎樣來維持繼續挑戰的精神?目前來看,在管理上遇到的神秘層面並不是機制運作,而是文化。」在中華5000年悠久燦爛的歷史長河中,有這么一種文化,她融於華夏文明,而又能兼容並包,匯集了各個時期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成果;她貫穿於一種文化的始終,影響並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方向與歷程;她通達古今,在物質與精神高度發達的今天,依然可以熠熠生輝,並不斷發展創新,在傳播先進的民族文化、推廣與建設優秀企業文化方面篳路藍縷、殫精竭慮。這就是汾酒的文化。
匯集酒文化
在匯集國內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時,我們也在逐漸考慮如何去匯集世界各地的酒文化。在企業「111343」中長期發展戰略中提出建設的三大基地(名白酒基地、保健酒基地、酒文化旅遊基地)之一的酒文化旅遊基地,正在朝著世界級酒文化基地的方向而努力,內容將更加豐富,視野將更加廣闊,目前已經開始著手籌劃相關事宜,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汾酒集團將再次帶給大家更多的驚喜! 匯溪流成江海,壘塊石而至高峰。這是汾酒文化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傳統體現。
㈥ 汾酒的來歷
來歷:
汾酒產於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是我國名酒的鼻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專我國最負盛名的八大名酒屬,都和汾酒有著十分親近的血緣。
汾酒的原料,用產於汾陽一帶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甘露如醇的「古井佳泉水」,與傳統的釀造工藝。
使汾酒清亮透明,氣味芳香,入口綿綿,落口甘甜,回味生津的特色,一直被推崇為「甘泉佳釀」和「液體寶石」。
汾酒釀造有一套獨特的工藝,「人必得其精,糧必得其實,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明,器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形成了獨特的品質風味。
雖為60度高度酒,卻無強烈刺激的感覺,有色、香、味「三絕」的美稱,為我國清香型酒的典範。
(6)汾酒歷史文化文字擴展閱讀:
汾酒的製作:
釀造汾酒是選用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梁」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青 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
所釀成的酒,酒液瑩澈透明,肖香馥郁,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
飲後回味悠長,酒力強輕而無刺激性,使人心悅神怡。汾酒純凈、雅郁的清香是中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
汾酒在全國評酒會上多次獲名酒稱號、得金獎,低度(38°)汾酒——汾特佳酒1987年在全國低度白酒品評會上榮獲金樽獎。
㈦ 酒的文化歷史悠久
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全國各地基本都有各自的特產酒,大大小小估計有數百個白酒品牌,那麼到底什麼白酒最好喝呢?自1979年第三屆全國白酒評酒會上,我國提出了用香味類型來區分白酒的分類。不同的人,喜歡喝的酒也不一樣,按照酒香分為以下幾種:
1.醬香型白酒
醬香型白酒都是以一年為周期,經過兩次的投料,八次發酵,七次高溫烤酒,用酒來養酒糟。口感有焦香感,酒色透明或微黃。最大特點就是空杯仍有酒香氣,回味悠長。但是醬香型的白酒口感有些獨特,很多年輕人反而不好接受。其中具有代表的就是我們的國酒——茅台。
2.清香型白酒
清香型白酒是以高粱穀物為原料來釀造的。工藝使用地缸發酵,整個過程都以「清」為主。酒質清亮透明,清香純匯,後味較長。喝完以後嗓子中能長時間冒有清香之氣。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我國的山西汾酒。
3.濃香型白酒
濃香型白酒是以高粱、大米為原料,用大麥和豌豆或小麥制曲來發酵。整個過程溫火蒸餾,經過後期的勾兌貯藏後而成。酒質清亮濃郁,口感綿柔悠長。最具有代表的就是五糧液。
4.鳳香型白酒
鳳香型白酒是以穀物為原料,用麩曲或糖做為發酵劑,然後土窖發酵並且窖齡不超過一年。酒質清澈透明,入口潤喉挺爽,香味悠長。入口不烈,爽口清爽。最具代表的是我國歷史悠久的西鳳酒。
5.米香型白酒
米香型白酒是以稻米為原料,再用大米製成小曲為糖做為發酵。採用微生物發酵、液態蒸餾,不添加任何輔料,所出酒質顏色為琥珀色,入口香甜清雅,回味綿長,並且有一股獨特的葯香。具有代表的桂林三花酒。
6.馥郁香型白酒
馥郁香型是我國很具特色的一種香型,入口後一口三香為其特點:前濃、中清、後醬。入口綿甜、醇厚豐滿悠長。這種富裕香型白酒是酒鬼酒申請的國家專利。而酒鬼酒也是這種口味中的典型代表。
7.兼香型白酒
屬於我國小眾其他口味的白酒,比如董酒有葯香味,景芝酒的芝麻香型,以及其他口味的。
我因為不大能喝酒,喜歡喝的就是米酒,因為度數低還有甜味。
㈧ 杏花村汾酒有什麼歷史嗎
從考古發掘文物證實,山西杏花村汾酒釀酒史可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史前期的龍山文化時期。據可*的中國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齊書》載:公元561元北齊皇帝武成帝高湛勸侄兒河南康舒王孝瑜:「吾飲汾清兩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其親愛如此。」可見在距今1500前的南北朝時候,「杏花村」汾酒早已成為宮廷御酒,應該說:「北齊宮廷酒,今日杏花村」。這是杏花村汾酒可*的第一次成名,汾酒史上的第一座豐碑,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北周文學家庚信亦有「三春竹葉青,一曲鵾雞弦」的名句贊譽竹葉青酒。梁簡文帝肖綱有:「蘭羞薦俎,竹酒澄芳」的詩句稱贊竹葉青酒。
唐代與清代更是「杏花村」汾酒釀酒史上兩個鼎盛時期,到唐朝杏花村釀酒作坊達70多家,出現了「長街恰副登瀛處,處處街頭揭翠簾」的盛況。杜甫也到此暢飲,李白前來「醉校古碑」寫下:「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的詩句。唐代以前的酒是「濁酒」,「杏花村」汾酒於唐代在北齊汾清酒的基礎上釀出了中國釀酒史上第一家「蒸餾白酒」成為「汾洲貢酒」,今天應該說「唐時宮廷酒,今日杏花村」。到了清代,杏花村的汾酒作坊多達200多家。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春天途經汾陽尋蹤唐代功臣郭子儀故居的那首「春天的歌」《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後來,杏花村已成為美酒產地的代名詞。詩以酒傳名,人們以杏花村汾酒之名記住了《清明》詩,酒以詩飄香,人們以《清明》詩聞到了汾酒飄香。
杜牧對杏花村汾酒的贊歌成了汾酒魂,更是杏花村汾酒在中外歷史上家喻戶曉、膾灸人口、名揚天下的第二次成名,汾酒史上的第二座豐碑,她是中華民族古老酒文化的奇葩,中國酒文化的搖籃,名符其實的「千年佳釀」。
㈨ 汾酒的歷史和文化。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是由幾千年的傳統工藝深化而成的好酒。它的生產工藝流程可以說明這一點。
汾酒釀造,歷來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以當地優良古井水和地下水為釀造用水。以大麥、豌豆為制曲原料,接種天然微生物群落,製成青茬曲,中溫曲,紅心曲,分別制曲,混合使用。成品曲有典型的清香和曲香。
汾酒主要的是杏花村汾酒,杏花村汾酒也稱"老白汾酒",因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故得名。在酒水網也有關汾酒的相關介紹,如果要更加了解汾酒的文化,
1
2
3
9
7
4
12
3
Q群查詢。
㈩ 汾酒的歷史淵源
汾酒 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
《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干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 。當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干釀」等均系黃酒類。 杏花村汾酒飲後回味悠長,酒力強勁而無刺激性,使人心悅神怡。汾酒享譽千載而盛名不衰,是與造酒的水純、工藝巧分不開的。名酒產地,必有佳泉。跑馬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傳有美麗的民間傳說,被人們稱為「神泉」。《汾酒麴》中記載,「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亞蟹黃」,註解說:申明亭井水絕佳,以之釀酒,斤兩獨重。明末愛國詩人、書法家和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申明亭古井親筆題寫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說明杏花井泉得天獨厚,釀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釀造汾酒是選用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所釀成的杏花村酒,酒液瑩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釀酒師傅的悟性在釀造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像制曲、發酵、蒸餾等就都是經驗性極強的技能。千百年來,這種技能以口傳心領、師徒相延的方式代代傳承,並不斷得到創新、發展,在現代汾酒釀造的流程中,它仍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釀造釀造工藝不斷完善。《齊民要術》中對汾清酒(也即「河東神曲酒」)的生產工藝作了如下圖示:
曲 水 粱米
↓ ↓
挫曲(破碎) 淘洗
↓ ↓
曬干 蒸煮
↓↓
浸曲 熱水浸沃米飯
↓↓
蒸煮
↓↓
過濾取曲液 攤飯,冷卻
↓
混合發酵
↓
追加投料(6—9次)
↓
酒
1932年,全國著名的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範,堪稱中國白酒的始祖。中國許多名酒如茅台、瀘州大麴、西鳳、雙溝大麴等都曾借鑒過汾酒的釀造技術。 文化遺產名稱: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
遺產編號: Ⅷ-59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 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山西省汾陽市
遺產級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