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遵義近代以來的革命歷史
在遵義市發生一場改變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命運的一件事,在20世紀,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圍剿著,在遵義市召開了遵義會議,確定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使中國共產黨轉危為安的一次偉大的會議
『貳』 遵義市有哪些史文化遺產和文物古跡
漢墓群與出上器物
黔北的漢墓集中出現在務川大坪。漢墓群位於距縣城約30公里處回的大坪鎮龍潭村答洪渡河兩岸的團堡、長坳、硃砂井、中寨、柑子園等村民組境內。已清理發掘墓葬36座,窯址2座。漢墓中出土文物近400件,品類豐富。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務川大坪墓群名列其中。
『叄』 歷史:遵義,瑞金的歷史事件!
瑞金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紅軍長征的出發地
遵義 遵義會議確定了 毛 對我黨的領導地位
『肆』 遵義是那年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的
遵義是1982年第一批 24個歷史名城之一
『伍』 遵義市從古至今歷史多少年
作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中國史與地方史往往相互滲透,以彼此為佐回證,更能直觀清晰地認識答相應那段歷史。遵義雖非大城,然其在西南歷史上卻非籍籍無名,反而充當了西南歷史發展的見證者這一重要角色。從1600年改土歸流到1935年遵義會議,遵義的轉變實質也是中國的轉變。
關鍵詞 :改土歸流,轉折,遵義會議,三線建設
『陸』 對遵義近現代歷史文化資源的調查
歷史:漢抄語詞語,含義襲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柒』 遵義有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歷史事件如下:
1、遠古時期,遵義一帶即有人類棲息繁衍。在桐梓縣岩灰洞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發現的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測定,為距今20.6~24萬年。桐梓縣馬鞍山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中,也發掘出大量石器骨器,還有豐富的用火遺跡,年代距今為1.8萬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習水縣境內,也先後發現許多石斧、石錛、石網墜等古人類工具。
2、公元前八至五世紀前後的春秋時期,現在的遵義市所轄地域,先後或分別屬於牂柯、巴、蜀、鱉、鰼等邦國。
3、「夜郎」郡縣
(1)戰國時期,今遵義一帶屬於「大夜郎國」的范圍。西漢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為郡,郡治鱉縣,即在今遵義市中心城區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於夜郎地置牂柯郡,作為邦國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國」之名從此消失。
(2)此後,作為郡縣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縣」之名曾多次出現,與今遵義有關的,一是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縣,在今桐梓縣境,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這個夜郎縣。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大詩人李白被「長流夜郎」就是這里。這個夜郎縣之名到五代時期廢除,北宋時期復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廢,計先後存廢達480年。此後中國歷史上再沒有出現「夜郎」郡縣之名。
4、作為二級政區的州、郡名稱,歷代屢有變更。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將隋代的郎州改名為播州,領轄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歷經五代、宋、元到明朝末葉,存在了962年。所以人們常習慣用「播州」來代稱古代的遵義。
5、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將播州所領的羅蒙縣改名遵義縣。這是「遵義」名稱最早的出現。遵義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縣名外,歷史上曾有過遵義砦、遵義軍、遵義軍民府、遵義府、遵義專區、遵義行政公署、遵義市等建制名稱。
6、播州從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間,為楊氏土司所世襲統治。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後,取消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於次年分播州為遵義、平越兩個「軍民府」,分別隸屬四川、貴州兩省。
7、清康熙年間取消「軍民」二字,直稱遵義府。今遵義市大部分地域屬於這兩府,還有部分地域屬於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義府由四川省劃歸貴州省管轄。直到民國初年,廢除「府」的建制。民國24年(公元1935年),貴州省設11個行政督察區,黔北十餘縣為第五行政督察區。
8、1949年11月,遵義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區」改為遵義專區,後稱遵義地區,為省政府派出機構,並以原遵義縣城區為基礎新建遵義市。此後的數十年間,遵義地區領轄的縣市曾有少許變動。
9、1997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遵義地區改建為遵義市(地級市,1997年11月掛牌),原遵義市改建為紅花崗區,原遵義地區領轄的縣、自治縣即歸新建的遵義市領轄;赤水市、仁懷市為省轄市,由遵義市代管。
10、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由紅花崗區和遵義縣北部劃出部分地區,在原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上,新成立匯川區。至此, 全市共轄2區、2市、8縣和2民族自治縣,即:紅花崗區、匯川區、赤水市、仁懷市、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二、遵義簡介
1、遵義,簡稱「遵」,位於貴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結合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轄3個區、9個縣、2個縣級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涼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2、遵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享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厚朴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等稱號。曾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多項殊榮。同時也是中國三大名酒[1] 「茅五劍」之一的茅台酒的故鄉。
『捌』 遵義市歷史文化遺跡
如果你是想知道遵義的歷史一級
我知道有紅軍山 遵義會議會址 在老城 市政府旁
還有郊區的海龍屯
『玖』 遵義的歷史沿革
隋初置牂柯縣,唐改建安縣,後置恭水縣、羅蒙縣。宣和三年(1121年)廢遵義軍,置遵義縣。縣名治用軍名。遵義,意為遵王之義。
1998年,將遵義縣新卜鎮、深溪鎮、金鼎鎮劃入遵義市紅花崗區。
2000年,遵義縣轄33個鎮、2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24319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南白鎮 94248 龍坑鎮 40562 三岔鎮 33452 苟江鎮 21674 三合鎮 61066 烏江鎮 17117 團澤鎮 50386 蝦子鎮 59924 三渡鎮 18501 新舟鎮 66268 永樂鎮 40129 龍坪鎮 40882 喇叭鎮 24458 團溪鎮 50720 鐵廠鎮 15500 西坪鎮 34782 尚嵇鎮 35766 茅栗鎮 26547 新民鎮 18787 鴨溪鎮 56209 石板鎮 34097 樂山鎮 22013 楓香鎮 34274 泮水鎮 35360 馬蹄鎮 31914 高坪鎮 58232 沙灣鎮 24765 板橋鎮 22870 泗渡鎮 31822 松林鎮 23150 毛石鎮 19529 山盆鎮 53413 芝麻鎮 16577 平正鄉 18506 洪關鄉 9693。
2003年,全縣行政區域總面積4703平方千米,轄33個鎮、2個民族鄉,309個村委會、17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138.2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5萬人,非農業人口13.08萬人。 2003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將高坪、板橋、泗渡、團澤4個鎮劃歸匯川區管轄。
2004年,高坪鎮、團澤鎮、泗渡鎮、板橋鎮劃入匯川區,遵義縣為29個鎮2個民族鄉。同年,遵義縣撤銷了全縣各鎮鄉派出機構辦事處,將600餘個村居合並為287個村(居、社區)。
『拾』 遵義市的古代建設歷史,以及其在古代的名稱和古代其城市布局是古代的啊。
春秋時期,現遵義市分屬鱉、鰼、巴、蜀和牂牁等國,戰國時屬大夜郎國,秦漢時置郡,唐代改為播州,明朝萬曆年間置遵義軍民府,屬四川。清雍正年間劃歸貴州,改置遵義府。民國中期設專員公署。遵義之名始於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取義於《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遵義因其歷史和地域獨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長徵文化為主線的獨特地方文化藝術,在其文化的深層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閑的靈氣,和本土少數民族勤勞、質朴、驍勇的銳氣。從現存文物上看,位於紅花崗南郊的楊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藝精湛,結構規模宏大,墓內殘存的銅鼓,陶器等物都工藝精細,文飾雕鐫,其與其他中原同時代文物相比,並不遜色,可見當時遵義的文化藝術已相當發達。到近現代,更是名人輩出,鄭珍、莫友芝並稱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兩度出使日本,至今飲譽扶桑;殿試探花楊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躍於30年代文壇的才女盧葆華,雖英年早逝,卻才華橫溢;國內近代文壇前輩,著名文學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義。綜觀遵義歷史與文化,從漢代「三賢」盛覽、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鄭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會議和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遷臨,遵義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以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和長征精神為文化依託,融時代精神,形成了與時俱進的遵義文化藝術,她是黔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