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華歷史文化小報簡單

中華歷史文化小報簡單

發布時間:2021-03-05 23:05:31

⑴ 關於歷史文化的A4紙小報

a4紙小報的話先寫我國有什麼傳統。比如傳統節日有什麼、傳統習俗有什麼。人與人之間怎麼生活。
再挑一種傳統來寫。寫他的發展歷史,起源如何,影響怎麼樣。
最後你再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比如繼承傳統、弘揚中華文化。

⑵ 歷史文化小報怎麼寫

寫一下歷史常識和典故

⑶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版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權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諸子百家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贊同1| 評論

⑷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怎麼畫

應該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嘍!
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思想,對當前的素質教育有借鑒意義。

1.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為了與天地斗爭,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肯輕易認輸,總是不屈不饒地抗爭。《易傳》總結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激勵著中華兒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奮進,永不屈從於外來的壓迫。自強不息還體現為一種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徵,形成中國人講名分、重氣節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孟子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謂大丈夫"。這使得人們追求一種獨立完善的人格,這種美德流傳下來,成為人們為國家、為民族奮爭的精神力量,並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2.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孔子的"詩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憂患意識就是一種愛國精神,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

3.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寬厚之德包容萬物,即厚德載物。如戰國時代,齊桓公開創的稷下學宮匯集了當時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等諸家學派,當時在稷下學宮講學和游學的大師有淳於髡、鄒衍、田駢、孟子、荀子等諸子,號稱諸子百家。這些大師在學宮里自由講學、自由辯論,開創了我國文化史上百家爭鳴的先河,為中華文化的繼往開來做出了巨大貢獻。一般認為,從漢武帝開始,我國便形成了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實際上我國文化發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補為基本線索的,而這一線索本身就體現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風范 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與國家的存亡聯系起來,把禮義廉恥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則更是以禮釋仁,認為"仁"與"禮"是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而"仁""禮"的統一就是德。孔子所強調的"德",一是指統治階級的統帥之德,要求以此德來統治百姓,擁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倫理之德,以此德來感化百姓,保持和諧。這種崇德思想不斷發展和泛化,並在家庭倫理中得到完全的體現。這使得我國古代在文化傳遞和教育過程中始終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進行教育的內容是禮、樂、射、御、術、數,他把禮放在首位,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動中的典型反映。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張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

5 和諧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即認為每一個事物都應按照其自身的規律自然地發展。這其中包括人與人的和諧、個人自我身心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就會促使社會穩定,家庭和睦;個人身、心間的和諧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寵辱不驚,進退有據;人與自然的和諧就能互得其利,持續發展。儒家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最終目標主要是要達到第一種和諧,而佛教、道家則側重於後兩種和諧。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對我們今天學習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環境尤有借鑒意義。中國傳統文化還認為,要達到上述的3種合諧,就必須堅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反對走極端。\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延續不絕,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生活。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客觀要求,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實需要。全面、系統地挖掘、整理和介紹中華傳童文化,則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有鑒於此,幾十位對於傳統文化素有研究的學者通力協作,編纂了這部《中華傳統文化大觀》,奉獻給各位讀者。

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和實際活動的方式及其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由於人們生活實踐的復雜多樣,文化也相應地具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層次。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數千年以前,中國就以獨具特色的黃河文化而聞名。其後,經過炎黃子孫長期的創造和積淀,中華文化愈豐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響,舉世罕見。

⑸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怎麼做

手抄報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和黑板報一樣,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
一、手抄報的總體構思
如何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美觀呢?這不單純是技巧問題,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並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二、手抄報的編排設計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1.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
2.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並用字型大小、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3.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三、手抄報的書寫
1.標題的書寫
主要或重要的文章標題,應用較醒目、莊重的字樣;文娛消息或次要文章,則可用輕松活潑的字體。同一期或同一版上的各篇文章標題,也應用不同的字體書寫。標題字體應比文章內容字體大,色彩也應加重。標題多用美術字,以楷書、行書、魏書、隸書見多。
2.正文的書寫
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字行間要整齊,字體不宜太小,忌潦草、錯字。(一般我們會用字不會淡的筆寫 )
四、手抄報的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1.報頭
它是手抄報的標志,由圖案或畫面和刊名組成。文字上由報頭名稱、日期和編輯單位等組成。
2.題花
是對文章標題或開關的裝飾,常見的有底紋,帶有提示性的圖畫或圖案。
3.插圖
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畫一個能說明一個情節的畫面,這種形式與文章內容緊密聯系;還可以採用與文章內容毫無聯系的圖案,如花鳥、山水等,這是純粹為了美化而作的。
4.花邊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花邊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開文章,便於閱讀。
5.尾花
是裝飾在文章後面的圖畫或圖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後,還剩有空白,可以畫一尾花,既可充實版面,又能增加美感。
6.色彩
一般宜簡練、明快、淡雅,不宜過分渲染、雜亂。一般而言,正文色調宜樸素、穩重;標題及花邊、插圖等,則可用較鮮艷的色彩。這樣才能濃淡適宜,增強效果。

中國歷史的燦爛文化成就(手抄報)

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板塊:文學名著(另分為名著--四大名著,和文化名人)、四大發明、文字演變

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又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四大名著承載著的文化精髓,文化底蘊影響著歷代炎黃子孫。四大名著反映出的人文社會倫理歷史處事令我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其中對人物的塑造更是耐人尋味,品思良久。琢藝軒創始人穆宇靜以四大名著為背景,在玉雕品中把具有代表性人物形象使其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新穎別致刀法令人物活靈活現,流暢的作品彷彿自身寓情於景之中,好似穿越到當時的情景之里。
【明清時代,古典小說蓬勃發展。出現了我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它們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著名的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是依據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和歷史著作《三國志》創作的。羅貫中,元末明初人。小說主要描寫的是曹操、孫權、劉備割據一:打祝家莊(《水滸傳》故事之一)方,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的故事,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
《水滸傳》又叫《忠義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差不多同時出現,是施耐庵根據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加工而成的長篇小說。小說以「官逼民反」為主題,描寫了水泊梁山108名英雄好漢起義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忍與腐朽,歌頌了好漢們除暴安良的英雄行為。
《西遊記》是明朝人吳承恩把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民間傳說相結合寫成的。小說描寫了曾經大鬧天宮的神猴孫悟空護送師父唐僧去西天取經,在途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想像豐富,故事精彩,語言生動,是我國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
《紅樓夢》又叫《石頭記》,全書120回,清朝人曹雪芹寫了前80回,高鶚續寫了後40回。這部小說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封建官僚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特別是賈家的衰落過程,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說明了封建王朝必將衰落的歷史命運。《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藝術性和思想性結合得最好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中國文學中偉大的現實主義傑作。
這個時期出現的「四大名著」和其他一些優秀小說都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如果格子夠的話,【】內的你可以刪減一下,突出介紹其中一本

文化名人
漢賦--司馬相如,唐詩-詩仙李白,宋詞-李清照,

書法家--楷書(顏真卿),行書(王羲之),草書(懷素,張旭)
畫家--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醫學--葯王(孫思邈),醫聖(張仲景)
軍事--兵家鼻祖(呂尚),兵聖(孫子)
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飛,於謙
等等,你可以選擇列舉,也可以著重某一方面,具體介紹

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即造紙術(漢朝)、指南針(東周)、火葯(隋唐)、印刷術(隋唐)。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歷史意義
四大發明是中國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同樣,如果你想要具體介紹的話,可以上網路去搜「四大發明」的詳細內容,還蠻全的

文字演變
商代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註:魏晉以前,注重文字的實用功能。魏晉之後,開始注重審美功能)
不同形體漢字的特點:
1. 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於占卜,應用在商代後期.相形程度較高,字行的方向相當不固定.
2. 金文.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主要應用在商代後期和西周時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較高,但同時也有了線條化,平直化的趨勢.
3. 大篆.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啟秦代的小篆.
4. 小篆.這是春秋戰國使用的文字,秦統一六國後,小篆成為通行全國的文字.小篆字體規整勻稱,字體有所簡化,相形程度進一步降低.
5. 隸書.隸書產生與戰國晚期,西周時發展成熟,是兩漢時期通行的主要字體.隸書把小篆彎曲的線條改為平直的筆畫,字體進一步簡化,書寫變的簡便,但同時使古漢字的象形程度大為降低.形體扁方而規整,較長的橫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勢,向右下的斜筆帶有捺腳.----秦代李斯
6.草書.草書形成於漢代,是輔助隸書的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文書和通信.草書使用連筆,書寫快界,但是難於辯認.---唐代懷素,、張旭
7.行書.行書出現在東漢晚期.楷書產生後,行書逐漸演變為介於草書與楷書之間的字體,比草書容易辨認,也容易書寫.---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8.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漢魏之際形成,南北朝時期逐漸成為主要的字體,一直使用到現在.它的字形方正嚴整,有撇,捺和硬鉤,波勢減少,筆畫也趨於平易圓轉,更便於書寫.---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等

文字內容就這么多吧,至於圖片,你可以上網路自己搜搜,我看過了,大致上都還可以。
PS:希望能對你有用,我辛辛苦苦弄了好久啊。

⑺ 中華民風民俗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

給你點素材
關於春節來歷的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萬年的故事較為普及。我就選擇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葯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裡下手。
一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雲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記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葯,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地響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著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陣,回到家裡,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奮奮。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困。節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就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台祭天。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舊很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拜見天子。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周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台,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六個童子守日晷,六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一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著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一聽,深覺是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萬年除掉。一天阿衡打聽出一個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請到家裡,擺上酒筵,說明原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喝酒過多,眼睛發昏,飛箭只射中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一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立印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為准制出太陰歷,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萬年說:「太陰歷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准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潤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碎心日月閣,細心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算,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歷,祖乙望著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歷定名為萬年歷,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做年,每每過年之時屋裡掛上壽星圖,象徵新歲添壽,也是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上都寫著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著:「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著:「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人們心中的美好心願。
聽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中的新桃和舊符便是春聯的原型了。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時期還在明清兩代。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他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春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到了康乾盛世,春聯藝術日見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春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春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門神。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必備品,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它已經不多見了。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築對於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經過多方尋找,我終於看到了它。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鋼鞭,一個腰帶鐵鐧,大有怒發沖冠之勢。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採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一天,鬼王想在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兩兄弟沉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餵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把剪刀,一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動物,它們各個惟妙惟肖,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里,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貴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現在街市上較常見的就有《子魚卧蓮》(一個胖娃娃,手抱著一個大金魚,卧在連花上嬉戲)、《鳳凰來儀》(圖畫左側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風,右兩少年,互相談論附圖)、《年年有餘》了,或是描寫《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里的故事情節的年畫。

民俗之五――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孩子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 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現在的家長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個一百兩百,甚至於上千,這樣不但會讓孩子將其花在不正當的地方,更會使他們那養成大手大腳、浪費錢財的習慣。所以說,家長在給孩子壓歲錢時一不要給太多,二要引導他們將錢用在正確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國結。遍穿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國結的身影,傳說中國結是由一個和尚在閑暇之餘用一根繩編出一個整結,然後串上名貴的佛飾品,在按上編出「王」字的穗,流傳至今。當時的和尚,為了體現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線編出來的,穗上為了體現他「至高無上」的信仰故編出「王」字。後來,逐漸流入社會,中國結的意義也從信仰改變為中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的「一心一意」及擁有者「至高無上」身份的象徵。從大致小,從粗到細,大紅色的中國結透露出中國文化的深邃。

收集資料:
一、 迎春詩歌:
輕輕點開網路,一系列關於迎春詩作的網路頓時映入眼簾。
《七律 春節話時尚》
三十團年飯店筵,南來北往火鍋煎。
少兒游戲愉除夕,網路成人不夜天。
桌面麻將聲繞繞,窗簾煙火蝶翩翩。
閑遐七日焉時尚?送舊迎新另類篇。
這首詩形象地刻畫出了現代人心中的新春佳節。
《五律 拜年》
金猴春意鬧,紅蝶結團圓。
初二晨曦啟,俏裝月鏡前。
祝願雙手奉,老母笑容鮮。
兒女頻頻喊,歡聲齊拜年。
《七律溫馨除夕》
綵線拋花頻吐蕊,烹漿煮酒滿堂親。
斟杯笑語慶團聚,把盞聲潮拜歲新。
姐妹相攜慈母暖,連襟康泰合家珍。
平常日子和為貴,風雨同舟萬代春。
這兩首詩寫活了新春佳節全家團圓的美好心情。
二、春聯:
春種人人用科技 春暖神州百卉艷 放開改革陽春曲
冬來戶戶過豐年 官清大地萬民安 兩制三通白雪歌
興邦有法千般好 翠柏蒼松兆福壽 國興特色三江暖
為政無私萬里春 金樽檀板慶新春 日燦神州萬里春
朝霞燦燦三春景 龍飛鳳舞昇平世 善政和風指海峽
旭日彤彤九域天 柳綠桃紅艷麗春 紅心桃李報春暉
特色福州富四海 美酒紅燈歌盛世 和風吹綠江南柳
小康歲月樂千家 銀箏銅鼓報新春 春雨催開塞北花
春風時雨花千樹 日麗三湘春駘盪 春風吹柳千枝綠
子孝孫賢福滿門 龍騰四水歲崢嶸 時雨澆苗萬畝新

結論:在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裡,孕育了形式各異的民族民風民俗,例如春聯、年畫、剪紙、門神等,它們充分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特色。我們作為這些寶貴文化的繼承人,要將其發揚光大。
經過這次調查,我遍覽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民風民俗,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真為我國擁有的、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悠久的歷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⑻ 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

應該有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思想,對當前的素質教育有借鑒意義。

1.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為了與天地斗爭,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肯輕易認輸,總是不屈不饒地抗爭。《易傳》總結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激勵著中華兒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奮進,永不屈從於外來的壓迫。自強不息還體現為一種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徵,形成中國人講名分、重氣節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孟子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謂大丈夫"。這使得人們追求一種獨立完善的人格,這種美德流傳下來,成為人們為國家、為民族奮爭的精神力量,並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2.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孔子的"詩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憂患意識就是一種愛國精神,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

3.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寬厚之德包容萬物,即厚德載物。如戰國時代,齊桓公開創的稷下學宮匯集了當時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等諸家學派,當時在稷下學宮講學和游學的大師有淳於髡、鄒衍、田駢、孟子、荀子等諸子,號稱諸子百家。這些大師在學宮里自由講學、自由辯論,開創了我國文化史上百家爭鳴的先河,為中華文化的繼往開來做出了巨大貢獻。一般認為,從漢武帝開始,我國便形成了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實際上我國文化發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補為基本線索的,而這一線索本身就體現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風范 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與國家的存亡聯系起來,把禮義廉恥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則更是以禮釋仁,認為"仁"與"禮"是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而"仁""禮"的統一就是德。孔子所強調的"德",一是指統治階級的統帥之德,要求以此德來統治百姓,擁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倫理之德,以此德來感化百姓,保持和諧。這種崇德思想不斷發展和泛化,並在家庭倫理中得到完全的體現。這使得我國古代在文化傳遞和教育過程中始終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進行教育的內容是禮、樂、射、御、術、數,他把禮放在首位,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動中的典型反映。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張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

5 和諧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即認為每一個事物都應按照其自身的規律自然地發展。這其中包括人與人的和諧、個人自我身心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就會促使社會穩定,家庭和睦;個人身、心間的和諧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寵辱不驚,進退有據;人與自然的和諧就能互得其利,持續發展。儒家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最終目標主要是要達到第一種和諧,而佛教、道家則側重於後兩種和諧。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對我們今天學習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環境尤有借鑒意義。中國傳統文化還認為,要達到上述的3種合諧,就必須堅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反對走極端。\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延續不絕,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生活。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客觀要求,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實需要。全面、系統地挖掘、整理和介紹中華傳童文化,則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有鑒於此,幾十位對於傳統文化素有研究的學者通力協作,編纂了這部《中華傳統文化大觀》,奉獻給各位讀者。

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和實際活動的方式及其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由於人們生活實踐的復雜多樣,文化也相應地具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層次。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數千年以前,中國就以獨具特色的黃河文化而聞名。其後,經過炎黃子孫長期的創造和積淀,中華文化愈豐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響,舉世罕見。

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手抄報

傳統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個民族世代積累下來的相對穩定的回歷史經驗。雖然其中也有答落後保守的成分,但其精華部分,旺旺凝聚著一個民族夫人智慧和力量,成為一個民族迎接新的挑戰、開拓前進的內在精神動力。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資源十分豐厚。中國傳統道德是中國歷史上不同時代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文化心理的體現,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中華民族道德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和概括。

閱讀全文

與中華歷史文化小報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