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腫瘤免疫治療成為第四種癌症治療方法
免疫療法是近年備受矚目的「第四種療法」
❷ 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的概述
腫瘤細復胞免疫治療是一種制新興的、具有顯著療效的腫瘤治療模式,是一種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療方法。它是運用生物技術和生物制劑對從病人體內採集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和擴增後回輸到病人體內的方法,來激發,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腫瘤細胞免疫療法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技術。
❸ 腫瘤生物治療的發展
1、19世紀末, Coley 利用化膿性鏈球菌和靈桿菌濾液治療癌症,稱為Coley療法。
2、1953 年,Feley和Preho發現動物腫瘤特異性移植抗原,建立了現代腫瘤免疫概念,隨後多種非特異性生物制劑(卡介苗、短小棒狀桿菌、免疫核糖核酸、轉移因子等)的大量臨床應用和動物實驗為人類的腫瘤免疫治療奠定了科學基礎。
3、80年代中葉,Bosenberg和oldham等提出生物反應調節概念(BRM),建立了現代腫瘤生物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4、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應用細胞因子、腫瘤疫苗、單克隆抗體、幹細胞、免疫淋巴細胞和基因治療方法獲得可喜成果。 腫瘤生物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第四大治療方法。由於傳統的手術、放化療的發展已進入平台期,人們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到腫瘤的生物治療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腫瘤的生物治療得到長足的發展,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降低復發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重視。
DC-CIK細胞免疫治療技術是繼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後,被世界認可的第四種治療癌症的方式,同時也被稱為21世紀有望完全戰勝癌症的治療手段。由於其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的優點,更是被稱為瘤學科的「綠色生物療法」。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治療手段從此退出歷史舞台。DC-CIK細胞免疫治療是一種應用最廣、最成熟的腫瘤生物治療技術。
❹ 腫瘤治療方法的歷史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隨著對腫瘤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入,更由於腫瘤局部治療方法的停滯不前,惡性腫瘤逐漸地被看成一種全身性疾病由此而來,腫瘤(以下如沒有特殊說明,均指惡性腫瘤)治療觀念便發生了明顯的轉向,腫瘤綜合治療觀應運而生
縱觀惡性腫瘤治療方法的歷史發展與衍變,不難看出,腫瘤外科學腫瘤放射治療學腫瘤化學治療學構成了現代腫瘤治療學的三大支柱三種手段互有特點,互為補充
從治療效應看,外科手術和放射治療都為局部治療的方法因此,腫瘤外科學家和放射腫瘤學家對腫瘤概念結構認識極為相似,兩者都認為惡性腫瘤發生在局部,侵犯周圍組織經淋巴管血管或通過自然腔隙轉移他處這樣,治療的重點自然放在局部上,也即是控制局部生長和局部擴散特別是淋巴結的轉移上葯物治療屬於全身效應的方法因此腫瘤化學治療專家除了重視局部腫瘤外,更多地把著眼點放在惡性腫瘤的擴散和轉移上
他們對於腫瘤治療的觀點為細胞指數殺滅的觀點,故強調了多療程足劑量的用葯方法,以期能徹底殺滅絕大部分的腫瘤細胞
腫瘤治療歷經手術放療化療及生物治療,近年,眾多學者又提出腫瘤綜合治療的概念所謂腫瘤綜合治療,是指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范圍(病期)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大幅度地提高治癒率可以說,腫瘤治療學研究顯示出多學科的合作與補充,腫瘤的治療也已進入綜合治療的時代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根本思想是系統論中各組分相加的和大於各組分的代數和作為腫瘤綜合治療的組分,手術化療放療及生物治療,依照不同病例特點,進行有機組合,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人們在綜合治療癌瘤時,大多先切除原發病灶,再輔以化療,這不僅有利於病情分期,同時又可防止那些對化療不敏感腫瘤手術切除的時機但對睾丸肛門喉咽等部位的腫瘤,人們嘗試做過術前化療,顯示出化療的效果輔助化療是指在採取有效的局部治療後,針對微轉移癌灶,為防止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科學家對舞茸(Maitake,又名灰樹花)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給癌症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手段,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舞茸中含有以β-(1-6)結合為主鏈以β-(1-3)結合為側鏈的葡聚糖和以β-(1-3)結合為主鏈以β-(1-6)結合為側鏈的活性葡聚糖,實驗證明這些活性葡聚糖可通過活化免疫功能而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同時還發現純化的活性葡聚糖只有通過注射才能顯效,而舞茸D-fraction(活性葡聚糖和蛋白的結合物)通過口服便可得到理想的效果
舞茸D-fraction無論是化學結構和組成成分或是分子量都有別於從香菇雲芝靈芝等其他菇類中提取的同類物質,其生物活性也是這些同類物質所無法比擬的
❺ 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的生物免疫療法發展歷程
1992年,美國FDA正式通過將生物免疫療法視為癌症基本療法之一的議題,該療法在美國臨床得回到廣泛應用。答
2000年,美國Yamazaki 博士等人在《柳葉刀》雜志報道了生物免疫療法治療肝癌的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該技術能夠有效預防腫瘤的轉移和復發。
2009年3月,中國衛生部頒布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中,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納入第三類技術進行管理,同時通過審批的醫療機構可開展臨床應用。
2011年4月,CCTV《新聞聯播》對生物免疫治療技術進行了報道,指出生物免疫療法治療腫瘤取得重點突破,早期癌症三分之一可治癒。
2011年10月,法國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因「發現樹突狀細胞和其在後天免疫中的作用」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標志著生物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治療的新型療法。
2012年3月6日,中國衛生部正式將生物免疫治療癌症納入技術管理辦法中。
2012年4月15日,中國政府正式將治療技術生物細胞免疫入醫保,標志著生物免疫療法正式進入國內醫療保障體系。
❻ 癌症免疫療法的介紹
癌症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已有30多年歷史。
❼ 腫瘤免疫學的研究簡史
早在20世紀初就曾有人設想腫瘤細胞可能存在著與正常組織不同的抗原成分,通回過檢測這種答抗原成分或用這種抗原成分誘導機體的抗腫瘤免疫應答,可以達到診斷和治療腫瘤的目的,但這方面研究在以後的幾十年中沒有取得明顯的進展。
直到20世紀50年代,由於發現了腫瘤特異移植抗原以及機體免疫反應具有抗腫瘤作用,免疫學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上的應用才引起了重視。
20世紀60年代以後,大量的體外實驗證明,腫瘤患者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細胞毒抗體等均有抗腫瘤效應。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了免疫監視的概念,為腫瘤免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20世紀70年代單克隆抗體的問世,推動了腫瘤免疫診斷技術和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的迅速發展和交叉滲透,對腫瘤抗原的性質及其呈遞過程,抗體的抗腫瘤免疫機制等有了新的認識,推動了腫瘤免疫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腫瘤免疫診斷與治療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