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花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灰塑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根據《宋高僧傳》卷十八的有關記載,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經存在。以後,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鎮鐵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強,自小隨父習藝,灰塑技藝嫻熟,成為了灰塑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2007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灰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盤古王誕 盤古王誕是花都區傳統的民間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為誕日,誕期活動從農歷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盤古神壇為固定的活動場所。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讀書人邱毛松在獅嶺爐山(現盤古王山)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書「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傳說這塊石碑原立於梯面盤古廟內,梯面瑤人逃亡時遺落在此。邱毛松將拾到石碑的農歷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並修建了盤古神壇,引人前來慶賀。此後,盤古王誕逐漸發展成為影響珠江三角洲和粵北一帶、內容豐富、場面熱鬧的傳統民間活動。附近各鄉都組織舞獅隊到盤古神壇前匯演,還有唱大戲、鬧花燈、搶花炮等民俗活動。
盤古王誕不僅反映了古老的瑤族盤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時還承載著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具有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和民俗學的重要價值。
2007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盤古王誕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創作文學,富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色,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以雙關、重疊等手法見長。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戲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優美,意境含蓄,被寓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流傳。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在民間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於花山、花東、北興、梯面、芙蓉、獅嶺等客家人聚居的鄉鎮,群眾歷來有勞動中哼唱山歌、休閑時對唱山歌的習慣。目前我區群眾自發組織的客家山歌隊約有十三支,其中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隊和楓葉山歌隊。他們經常在花城墟、獅嶺墟、北興墟、旗嶺墟、新華花果山公園、新世紀廣場等地進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歡迎和喜愛。花山鎮百花山歌隊組織者、山歌手劉小文曾榮獲「廣州市農村優秀民間文藝家」稱號,自編自費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韻》(共三集),免費派發給山歌愛好者。新華鎮楓葉山歌隊在花果山公園組織成立了數百人的客家山歌學習班,免費教群眾學唱山歌,積極宣傳和推廣客家山歌傳統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客家山歌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中彩琺琅製作技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1979年至1981年間,花縣琺琅廠進行技術革新,組織楊志鋒、賴明、楊志金、黃鑒恆、黃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琺琅廠學習「景泰藍」的掐絲技藝。1983年,楊志鋒等人在「廣州琺琅」工藝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有機地結合於一體,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命名為「中彩琺琅」。該工藝了不僅繼承「景泰藍」金碧輝煌的花紋圖案,又能襯托出「廣州琺琅」的淡雅、古樸、細致、生動的大幅彩畫和書法,使產品的觀賞價值大為提高。「中彩琺琅」製品有花瓶、點心盒、盤、罐、碟、碗、座鍾、電話機、座燈、鈕扣等,曾先後參加國家輕工部及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並多次獲得榮譽及獎項。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花都元宵燈會 元宵節游燈,是流傳於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也是人們新年祈福的一種形式。游燈的起源最遠可推至漢代。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燈活動不斷延續和豐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規模最大。
舊時,花縣的元宵節游燈活動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數鄉村都舉行游燈活動,場面非常熱鬧。遊行結束後,人們開始進行投燈,祈求光宗耀祖,虔誠孝順,新年順利,五穀豐登等新年願望。
新中國成立後,游燈習俗停止。20世紀90年代初,花都部分鄉村(如炭步鎮水口、石湖、塱頭、華嶺等村)逐復游燈習俗。1996年,炭步鎮水口村重修康公廟後,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恢復游燈和投燈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每年農歷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節游燈和投燈活動在康公廟前進行,共有三個程序:一、上屆燈主交納投燈款後,與親戚朋友、村中長者(稱「千歲宴」,即一桌12人歲數相加超千歲)在廟前聚餐。二、飯後進行投燈活動。先由「贊燈先生」贊唱燈籠,隨後群眾根據自己的願望需求報價競投,價高者得,燈價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三、凌晨12點前投燈活動結束,隨即進行游燈活動。村中醒獅隊和群眾賓客聚集康公廟前,從廟內抬出康寶裔元帥、文昌帝、北帝、關帝、大王爺等5尊菩薩依次排列。游燈時大鑼開道,菩薩隨後,醒獅隊與今屆投燈獲得者、手提火把和燈籠的群眾組成連綿不斷的游燈隊伍,在村內、村外固定的范圍內遊行。
水口村元宵節游燈是花都地區規模較大,較有影響力的民俗活動,具有歷史、文化、民俗等研究價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燈會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南獅是花都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由於舞獅的跳、蹲、馬步、箭步、弓步等均為武術動作,因此舞獅必須同時練習武術,掌握一定的武術步法。民國時期,花都很多鄉村都設有武館,聘請武師教授子弟習武和舞獅。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和南獅表演更加普及,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各村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近年,花都區政府致力開展醒獅競技運動,每三年舉辦一次「花都區醒獅大賽」。第八屆醒獅大賽中新華街大唐邊新華村1隊和獅嶺鎮楊屋村醒獅隊奪得一等獎,獅嶺鎮聯合村均合1隊、義山村醒獅隊,花東鎮珠湖村醒獅隊、新華街大唐邊新華2隊獲得二等獎。花山鎮新和弘橋A隊等獲得三等獎。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南獅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粵劇 粵劇是融會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如木魚、龍舟、南音、粵謳、廣東音樂、小調、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等,是一種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語言改為廣州方言。
花縣(今花都)人喜愛粵劇。20世紀20年代開始,粵劇在花縣盛行,每逢舉行迎神賽會或學校籌款,多演出粵劇助慶。在縣內各鄉、村、圩都習慣搭戲棚請粵劇名班演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粵劇名演員白玉堂、黃種美、黃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蘇州女、白雲龍、袁准,50年代的劉美卿、粵樂演奏家駱津等都是花縣人。
1956年,佛山專區分配「群眾粵劇團」來花縣,花縣始有專業粵劇團,1959年正式成立「花縣粵劇團」。文革開始後,劇團癱瘓。1967年宣布花縣粵劇團解散,1973年,由花縣文藝工作團改編成花縣粵劇團,縣粵劇團重新成立,上演的劇目《洪秀全》曾被省電視台錄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縣粵劇團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採取承包形式,粵劇團重新掛牌,直至現在,花都粵劇團主要活躍在五邑地區,有時回花都演出。
1950年,大東鄉首先成立業余粵劇團,編寫《解放區的天》,巡迴演出,轟動鄉鄰。隨後,李溪、羅洞、畢村、朗頭等五十多條村相繼成立業余粵劇團。人民公社成立後,業余粵劇團解散。上世紀80年代末,「私伙局」開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區文化部門近年每年舉辦一屆粵劇、粵曲大賽,為愛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舉辦一屆文藝創作比賽。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粵劇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瑞玲盆景 瑞嶺盆景主要源於赤坭鎮瑞嶺村,該鎮豐群、田心、竹洞、上連珠、下連珠等村,以及炭步、獅嶺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鎮瑞嶺村地處花都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種植盆景花卉等特色農業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瑞嶺村位於三坑水庫和矮嶺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盆景種植。
赤坭鎮瑞嶺村以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和盆栽盆景為主,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嶺村栽培的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羅漢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詣。九里香盆景是瑞嶺盆景的代表作,製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極高的造詣,獨樹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瑞嶺盆景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負責落實各項文物政策及市內文物調查、徵集、管理和保護。4月20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公布花都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書房閣)、馮雲山故居遺址、王氏大宗祠、資政大夫祠清代建築群(含水仙古廟)和盤古王廟(各處簡介可參閱《花縣志》文化藝術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發出《關於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規範文物管理和保護。
重修洪秀全故居(含書房閣)
洪秀全故居於1961年復原。1998年,故居建築基礎下陷,牆體變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國家文物局和廣州市政府各撥款10萬元、花都市政府撥款20萬元進行重修,並於翌年2月修復重新開放。
修葺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
三華村資政大夫祠建築群(含水仙石廟),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該建築群長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築工藝損壞嚴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該建築群。三華村委會和花都市政府分別籌資500萬元和900萬元,由廣東省嶺南古建園林工程公司施工,對建築群主體建築的工藝進行全面修復,並對周邊園林綠化環境進行整治,使建築群恢復原貌,於2000年12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花都的一個旅遊景點。
廣州最美鄉村 「紅山村」旅遊區
紅山村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在具有廣州「九寨溝」之稱的王子山森林公園的腳下,被譽為「廣州市最美的山村」。梯面鎮投入1000多萬元,在紅山村發展旅遊業,並在去年建設了東部深谷景區,明年還將打造西部淺谷景區。
2. 廣州花都區有多少鎮街村和名及人口數要最新。
花都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東連從化,南靠廣州,西鄰三水,西南連南海,北接清遠。總面積平方千米。總人口94.5萬人(2010年)。
新華街道
雲山居委會、新民居委會、 福寧居委會、新街居委會、紅珠居委會、商南居委會、聚賢居委會、梅園居委會、秀全居委會、培英居委會、富華居委會、寶華居委會、鳳華居委會、金華居委會、松園居委會、 紫薇西居委會、新都西居委會、海關西居委會、京華居委會、茶園南居委會、麗雅居委會、豐盛居委會、華南居委會、湖畔居委會、金聯居委會、光華居委會、天貴居委會、駿威居委會、銀菊居委會、金菊居委會、新街村、大陵村、九潭村、官溪村、大布村、樂同村、岐山村、朱村、馬溪村、田美村、公益村、三東村、蓮塘村、清布村、廣塘村、團結村、東鏡村、石塘村、東莞村、新華村、橫潭村、 五華村、三華村、大華村
梯面鎮
布嶺居委會、民安村、埔嶺村、聯豐村、聯民村、五聯村、紅山村、橫坑村、西坑村
花山鎮
兩龍居委會、東湖村、平東村、龍口村、新和村、小布村、平山村、平西村、洛場村、東華村、永明村、兩龍村、東方村、南村、鐵山村、五星村、和郁村、布崗村、永樂村、花城村、城西村、儒林村、紅群村、源和村、紫西村、福源村、獅民村
花東鎮
推廣居委會、北興居委會、洛柴崗居委會、竹湖居委會、灣弓塘居委會、楊荷居委會、莘塘居委會、半邊山港頭居委會、保良村、石角村、李溪村、鳳凰村、大塘村、永光村、七庄村、山下村、九一村、三鳳村、九湖村、天和村、高溪村、鳳崗村、南溪村、象山村、利農村、秀塘村、河聯村、塘星村、竹湖村、聯安村、珠湖村、元崗村、大東村、陽升村、九子村、農光村、七星村、楊二村、楊三村、鎮東村、北興村、大龍村、京塘村、莘田村、莘田二村、水口營村、港頭村、吉星村、四聯村、望頂村、鴻鶴村、獅前村、楊一村
炭步鎮
炭步居委會、瓦步村、鴨湖村、民主村、水口村、平嶺頭村、朗頭村、東風村、新泰村、橫崗村、步雲村、石南村、石湖村、紅峰村、社崗村、大坳村、布溪村、茶塘村、石湖山村、環山村、三聯村、華嶺村、藏書院村、大渦村、駱村、唐美村、文一村、文二村
赤坭鎮
赤坭居委會、西邊村、珊瑚村、國泰村、東升村、白坭村、心和村、白石村、連珠村、纏崗村、下連珠村、橫沙村、門口坑村、荷塘村、荷溪村、藍田村、鯉塘村、蓮塘村、瑞嶺村、竹洞村、石坑村、赤坭村、豐群村、田心村、黃沙塘村、皇母村、烏石村、劍嶺村、錦山村、集益村、楊屋村
獅嶺鎮
獅嶺居委會、旗嶺居委會、聯星村、馬嶺村、中心村、西頭村、義山村、軍田村、前進村、振興村、聯合村、合成村、益群村、東邊村、石崗村、長崗村、羅仙村、楊一村、楊二村、新揚村、旗新村、新民村、新莊村、瑞邊村、集賢村
雅瑤鎮
雅瑤居委會、岑境村、雅瑤舊村、三向村、 雅瑤新村、鄺家莊村
3.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北興鎮楊二村
510897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獅嶺鎮如意街
51085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新華鎮廣嶺村
51080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花東鎮陽升村
51089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赤坭鎮烏石村
51083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花山鎮兩龍西街
51088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赤坭鎮竹洞村
51083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新華鎮站前西路
51080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炭步鎮步雲村
51082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花山鎮龍口第二工業區
51088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獅嶺鎮明華街
51085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新華鎮清布村
51080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北興鎮高學路
510897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芙蓉鎮河濱路
51086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花東鎮七庄村
51089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炭步鎮文崗村
51082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新華鎮大華新村
51080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花山鎮福源村
51088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花東鎮鳳崗村
51089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新華鎮新街大道中
51080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新華鎮達布大街
51080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炭步鎮朗頭村
51082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新華鎮永昌路
51080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赤坭鎮中洞村
510830
廣東省
廣州市
花都區
獅嶺鎮振興工業區
510850
4.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德郵政編碼是多少求解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郵政編碼列表
區域 郵政編碼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城區(包括新華鎮樂同村,新街,大陵,大華,九潭,官溪,大埔,岐山,朱村,馬溪,三華,田美,公益,三東,蓮塘,清埔,廣塘,團結,東鏡,石塘,東莞,五華 新華,橫潭村)郵政編碼 510800
花都管理區三華村郵政編碼 510810
花都管理區五華村郵政編碼 510811
獅嶺鎮東邊村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07
花都管理區雅源南路, 雅源北路, 雅瑤中路, 雅瑤南街郵政編碼 510460
炭步鎮所在地及民主,大田,至塘,瓦步,鴨湖,水邊,炭步,東風,步雲,石湖,石南,紅峰,上升,前社,社崗,朗溪,埔頭,環山,竹湖,元竹坳,茶山,茶塘,鍾邊,水口,平嶺,朗頭,新泰,黃村,烏茶怖,橫崗,藏峰,華嶺,大窩,太平庄,歐村,駱村,文崗,唐美,鴨一村, 東風路東順巷, 涌邊街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20
赤坭鎮所在地及豐群村,赤坭鎮田心村,赤坭鎮下連珠村,赤坭鎮烏石村,白石,上連珠,心和,竹洞,瑞嶺,石坑,皇母,錦山,集益,劍嶺,巴江,蓮塘,門口坑,鯉塘,藍田,荷塘,荷溪,橫沙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30
獅嶺鎮所在地及楊二村, 獅嶺鎮馬嶺村, 獅嶺鎮石崗村, 義山村,聯星,西頭,中心,軍田,前進,振興,聯合,合成,益群,草弄,中華,石崗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50
獅嶺鎮羅仙村, 長崗村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57
獅嶺鎮芙蓉管理區瑞邊村,芙蓉鎮新揚村,芙蓉鎮, 新民,新莊,旗新村郵政編碼 510860
梯面鎮所在地及聯民村,梯面鎮西坑村,梯面鎮埔嶺村,紅山,五聯,聯豐,橫坑,梯面鎮民安村郵政編碼 510870
花山鎮所在地及獅民村,源和村,福源,花城,城西,永樂,布崗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76
花山鎮永明村, 花山鎮小布村, 花山鎮, 花山鎮花城路郵編 510880
新華鎮公益村, 三東村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88
花東鎮所在地及農光村,花東鎮九子村,花東鎮象山村,花東鎮大東村,保良,石角,李溪,風凰,山下,大塘,七庄,永光,九一,三風,九湖,天和,高溪,南溪,風崗,利農,秀塘,塘屋,聯安,竹湖,七星,可愛,大東,陽升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90北興鎮所在地及楊一,楊二,楊三,獅前,北興,牛山,京塘,莘田,莘田二,水口營,望頂,港頭,吉逕,鐵屎,鴻鶴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97
5. 廣州市花都區可以生兩胎嗎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郵政編碼列表 區域 郵政編碼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城區(包括新華鎮樂同村,新街,大陵,大華,九潭,官溪,大埔,岐山,朱村,馬溪,三華,田美,公益,三東,蓮塘,清埔,廣塘,團結,東鏡,石塘,東莞,五華 新華,橫潭村)郵政編碼 510800 花都管理區三華村郵政編碼 510810 花都管理區五華村郵政編碼 510811 獅嶺鎮東邊村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07 花都管理區雅源南路, 雅源北路, 雅瑤中路, 雅瑤南街郵政編碼 510460 炭步鎮所在地及民主,大田,至塘,瓦步,鴨湖,水邊,炭步,東風,步雲,石湖,石南,紅峰,上升,前社,社崗,朗溪,埔頭,環山,竹湖,元竹坳,茶山,茶塘,鍾邊,水口,平嶺,朗頭,新泰,黃村,烏茶怖,橫崗,藏峰,華嶺,大窩,太平庄,歐村,駱村,文崗,唐美,鴨一村, 東風路東順巷, 涌邊街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20 赤坭鎮所在地及豐群村,赤坭鎮田心村,赤坭鎮下連珠村,赤坭鎮烏石村,白石,上連珠,心和,竹洞,瑞嶺,石坑,皇母,錦山,集益,劍嶺,巴江,蓮塘,門口坑,鯉塘,藍田,荷塘,荷溪,橫沙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30 獅嶺鎮所在地及楊二村, 獅嶺鎮馬嶺村, 獅嶺鎮石崗村, 義山村,聯星,西頭,中心,軍田,前進,振興,聯合,合成,益群,草弄,中華,石崗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50 獅嶺鎮羅仙村, 長崗村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57 獅嶺鎮芙蓉管理區瑞邊村,芙蓉鎮新揚村,芙蓉鎮, 新民,新莊,旗新村郵政編碼 510860 梯面鎮所在地及聯民村,梯面鎮西坑村,梯面鎮埔嶺村,紅山,五聯,聯豐,橫坑,梯面鎮民安村郵政編碼 510870 花山鎮所在地及獅民村,源和村,福源,花城,城西,永樂,布崗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76 花山鎮永明村, 花山鎮小布村, 花山鎮, 花山鎮花城路郵編 510880 新華鎮公益村, 三東村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88 花東鎮所在地及農光村,花東鎮九子村,花東鎮象山村,花東鎮大東村,保良,石角,李溪,風凰,山下,大塘,七庄,永光,九一,三風,九湖,天和,高溪,南溪,風崗,利農,秀塘,塘屋,聯安,竹湖,七星,可愛,大東,陽升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90 北興鎮所在地及楊一,楊二,楊三,獅前,北興,牛山,京塘,莘田,莘田二,水口營,望頂,港頭,吉逕,鐵屎,鴻鶴管理區郵政編碼 510897
6. 廣州市花都區的郵政編碼是什麼
花都區和郁、儒林、紅群村 510880
花都區 新和、小布、平山、內平西 510876
花都容區 花都區 510800
花都區 花東鎮 510890
花都區 赤坭鎮 510830
花都區 新華鎮 510800
花都區 紫西、東湖、平東、龍口、 510876
花都區 縣城(新華鎮 510800
花都區 珊湖、西邊、東升、國泰、 510840
花都區 洛場、東華、永明、兩龍、 510876
花都區 獅嶺鎮 510850
花都區 東方、南村、鐵山、五星、 510880
花都區 花山鎮 510876
花都區 北興鎮 510897
花都區 芙蓉鎮 510860
花都區 纏崗、白坭村 510840
花都區 炭步鎮 510820
花都區 梯面鎮 510870
7. 廣州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廣州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1、灰塑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根據《宋高僧傳》卷十八的有關記載,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經存在。以後,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2、盤古王誕
盤古王誕是花都區傳統的民間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為誕日,誕期活動從農歷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盤古神壇為固定的活動場所。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讀書人邱毛松在獅嶺爐山(現盤古王山)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書「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傳說這塊石碑原立於梯面盤古廟內,梯面瑤人逃亡時遺落在此。
邱毛松將拾到石碑的農歷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並修建了盤古神壇,引人前來慶賀。此後,盤古王誕逐漸發展成為影響珠江三角洲和粵北一帶、內容豐富、場面熱鬧的傳統民間活動。附近各鄉都組織舞獅隊到盤古神壇前匯演,還有唱大戲、鬧花燈、搶花炮等民俗活動。
3、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創作文學,富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色,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以雙關、重疊等手法見長。
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戲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優美,意境含蓄,被寓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
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流傳。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在民間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4、中彩琺琅製作技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1979年至1981年間,花縣琺琅廠進行技術革新,組織楊志鋒、賴明、楊志金、黃鑒恆、黃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琺琅廠學習「景泰藍」的掐絲技藝。
1983年,楊志鋒等人在「廣州琺琅」工藝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有機地結合於一體,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命名為「中彩琺琅」。該工藝了不僅繼承「景泰藍」金碧輝煌的花紋圖案,又能襯托出「廣州琺琅」的淡雅、古樸、細致、生動的大幅彩畫和書法。
使產品的觀賞價值大為提高。「中彩琺琅」製品有花瓶、點心盒、盤、罐、碟、碗、座鍾、電話機、座燈、鈕扣等。
曾先後參加國家輕工部及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並多次獲得榮譽及獎項。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5、花都元宵燈會
元宵節游燈,是流傳於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也是人們新年祈福的一種形式。游燈的起源最遠可推至漢代。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燈活動不斷延續和豐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規模最大。
舊時,花縣的元宵節游燈活動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數鄉村都舉行游燈活動,場面非常熱鬧。遊行結束後,人們開始進行投燈,祈求光宗耀祖,虔誠孝順,新年順利,五穀豐登等新年願望。
新中國成立後,游燈習俗停止。20世紀90年代初,花都部分鄉村(如炭步鎮水口、石湖、塱頭、華嶺等村)逐復游燈習俗。1996年,炭步鎮水口村重修康公廟後,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恢復游燈和投燈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
6、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南獅是花都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
由於舞獅的跳、蹲、馬步、箭步、弓步等均為武術動作,因此舞獅必須同時練習武術,掌握一定的武術步法。民國時期,花都很多鄉村都設有武館,聘請武師教授子弟習武和舞獅。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和南獅表演更加普及,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各村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
7、粵劇
粵劇是融會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如木魚、龍舟、南音、粵謳、廣東音樂、小調、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等。
是一種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語言改為廣州方言。
8、瑞玲盆景
瑞嶺盆景主要源於赤坭鎮瑞嶺村,該鎮豐群、田心、竹洞、上連珠、下連珠等村,以及炭步、獅嶺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鎮瑞嶺村地處花都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種植盆景花卉等特色農業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
瑞嶺村位於三坑水庫和矮嶺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盆景種植。赤坭鎮瑞嶺村以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和盆栽盆景為主,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嶺村栽培的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羅漢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詣。
九里香盆景是瑞嶺盆景的代表作,製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極高的造詣,獨樹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瑞嶺盆景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8. 花都區哪條村名有個雲字
花都區在炭步鎮步雲村
下面是花都區的資料
花都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東連從化,南靠廣州,西鄰三水,西南連南海,北接清遠。總面積968平方千米。總人口94.5萬人(2010年)。
新華街道
雲山居委會、新民居委會、 福寧居委會、新街居委會、紅珠居委會、商南居委會、聚賢居委會、梅園居委會、秀全居委會、培英居委會、富華居委會、寶華居委會、鳳華居委會、金華居委會、松園居委會、 紫薇西居委會、新都西居委會、海關西居委會、京華居委會、茶園南居委會、麗雅居委會、豐盛居委會、華南居委會、湖畔居委會、金聯居委會、光華居委會、天貴居委會、駿威居委會、銀菊居委會、金菊居委會、新街村、大陵村、九潭村、官溪村、大布村、樂同村、岐山村、朱村、馬溪村、田美村、公益村、三東村、蓮塘村、清布村、廣塘村、團結村、東鏡村、石塘村、東莞村、新華村、橫潭村、 五華村、三華村、大華村
梯面鎮
布嶺居委會、民安村、埔嶺村、聯豐村、聯民村、五聯村、紅山村、橫坑村、西坑村
花山鎮
兩龍居委會、東湖村、平東村、龍口村、新和村、小布村、平山村、平西村、洛場村、東華村、永明村、兩龍村、東方村、南村、鐵山村、五星村、和郁村、布崗村、永樂村、花城村、城西村、儒林村、紅群村、源和村、紫西村、福源村、獅民村
花東鎮
推廣居委會、北興居委會、洛柴崗居委會、竹湖居委會、灣弓塘居委會、楊荷居委會、莘塘居委會、半邊山港頭居委會、保良村、石角村、李溪村、鳳凰村、大塘村、永光村、七庄村、山下村、九一村、三鳳村、九湖村、天和村、高溪村、鳳崗村、南溪村、象山村、利農村、秀塘村、河聯村、塘星村、竹湖村、聯安村、珠湖村、元崗村、大東村、陽升村、九子村、農光村、七星村、楊二村、楊三村、鎮東村、北興村、大龍村、京塘村、莘田村、莘田二村、水口營村、港頭村、吉星村、四聯村、望頂村、鴻鶴村、獅前村、楊一村
炭步鎮
炭步居委會、瓦步村、鴨湖村、民主村、水口村、平嶺頭村、朗頭村、東風村、新泰村、橫崗村、步雲村、石南村、石湖村、紅峰村、社崗村、大坳村、布溪村、茶塘村、石湖山村、環山村、三聯村、華嶺村、藏書院村、大渦村、駱村、唐美村、文一村、文二村
赤坭鎮
赤坭居委會、西邊村、珊瑚村、國泰村、東升村、白坭村、心和村、白石村、連珠村、纏崗村、下連珠村、橫沙村、門口坑村、荷塘村、荷溪村、藍田村、鯉塘村、蓮塘村、瑞嶺村、竹洞村、石坑村、赤坭村、豐群村、田心村、黃沙塘村、皇母村、烏石村、劍嶺村、錦山村、集益村、楊屋村
獅嶺鎮
獅嶺居委會、旗嶺居委會、聯星村、馬嶺村、中心村、西頭村、義山村、軍田村、前進村、振興村、聯合村、合成村、益群村、東邊村、石崗村、長崗村、羅仙村、楊一村、楊二村、新揚村、旗新村、新民村、新莊村、瑞邊村、集賢村
雅瑤鎮
雅瑤居委會、岑境村、雅瑤舊村、三向村、 雅瑤新村、鄺家莊村
9. 花都郵編號碼
510800系新華的,其他的如下:郵政編碼 使用該郵編的鎮/鄉/村/街道
510460 神山,510800 新華鎮, 510807 獅嶺鎮東邊版村, ...
510810 管理區權新華村, ...
510811 管理區五華村, ...
510820 炭步鎮,
510830 赤坭鎮, 510850 獅嶺鎮,
510857 獅嶺鎮羅仙村, 獅嶺鎮長崗村, ...
510860 芙蓉鎮, 510870 梯面鎮,
510876 花山鎮獅民村, 花山鎮源和村, ...
510880 花山鎮,
510888 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