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動漫發展史
「動漫」一詞最早在正式場合被使用,是1998年11月大陸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的創刊 。這一詞語後經由《漫友》雜志傳開,因概括性強在中國大陸地區的使用開始普及起來。
「動漫」這一合稱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動畫和漫畫產業聯系緊密,所以日本動畫和漫畫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動漫時代》這樣綜合了日本動畫和漫畫咨詢的雜志。
因此,「動漫」最早主要在日本動漫的愛好者中使用,用來指日本的動畫和漫畫。但隨著中國動畫和漫畫產業的發展,用來指中國的動畫和漫畫的場合也多了起來。
當今在中國大陸地區,有許多人將」動漫「的概念與「動畫「的概念混為一談,把動畫稱為動漫,這是一種誤用。「動漫」實際上是「動畫」和「漫畫」的結合稱呼,不能用於單指動畫。
(1)動畫片的發展歷史及現狀擴展閱讀:
典型代表
1、日本動漫
日本是世界動漫強國,其動漫發展的模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不失創新和吸引力。動漫是日本的重要產業鏈,在全球鮮有對手。
2、中國動漫
中國動漫,是指中國(大陸)地區的動畫和漫畫。
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1926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地區,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為中國動畫走向國際作了很好的鋪墊。
3、美國動漫
美國的動漫作品較其他國家的動漫作品而言,其動作流暢、情節想像力豐富,而且通常多運用高科技拍攝手法。概括起來,美國動漫的特色不外乎這四種:「美國英雄主義」、「利用動漫特技製造逼真感與震撼力」、「刺中觀眾幻想的神經」和「英雄配美人」。
㈡ 動畫片的發展歷史
中國動畫片的發展歷史
國產動畫片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盛到衰的過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要題材的國產動畫曾經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誕生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八仙過海》等經典的國產動畫片;在八十年代,《黑貓警長》、《葫蘆娃》等優秀作品也同樣陪伴了一代人度過了童年。剪紙、水墨、木偶等多種表現形式不僅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而且使國產動畫片在技術上逐漸走向成熟。從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共有36部動畫片在國際上獲得各類大小獎項近60個。「中國動畫和世界動畫的發展幾乎是同時起步的,並且從一開始就創建了我們自己的民族動畫,而不是跟在別人後面模仿」③。
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後,歐美和日本的動畫片大規模進入並迅速占據了我國的動畫市場。尤其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後,隨著《灌籃高手》、《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等日本動畫片在國內各個電視台的熱播,受眾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青少年,相當一部分20~35歲的成年人也成為這些動畫片的忠實觀眾。日本動畫片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已經在中國形成巨大的影響:在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校園內,流川楓、小新、柯南等動畫人物已經成為學生們的偶像,片中的劇情則是他們交流中的重要話題之一;在動畫片的延伸產業領域,漫畫書、玩具、音像製品以及印有片中人物的服裝、文具等等商品形成了廣闊的市場。而國產動畫則在這個時期倍受冷落,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在政策上給予了一定扶持,而業界也已經認識到動畫片的商業前景,但是由於觀念上的保守、專業人才的缺乏等種種原因,國產動畫始終無法在受眾中產生持久的影響力。
在中國加入WTO之後,更多的國外動畫片將對國產動畫帶來沖擊。國產動畫對於當今中國的文化產業來說,不僅能夠帶來豐厚的商業利益,而且在弘揚本土文化和促進青少年教育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充滿競爭的新環境下走出發展的誤區、將國產動畫帶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將是中國文化產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
㈢ 動畫的發展歷程
1832年,比利時人約瑟夫·普拉托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
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
1906年,美國人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臉的幽默相》,該片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
1908年,法國人埃米爾·科爾首創用負片製作動畫影片,所謂負片,是影象與實際色彩恰好相反的膠片,如同普通膠卷底片。採用負片製作動畫,從概念上解決了影片載體的問題,為今後動畫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科爾也被稱作是「現代動畫之父」。
1909年,美國人溫瑟·麥凱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了一段動畫故事《恐龍葛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
1913年,美國人伊爾·赫德創造了新的動畫製作工藝」賽璐璐片「,他先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然後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一幅幅圖片拍攝成動畫電影。多少年來,這種動畫製作工藝一直被沿用著。
(3)動畫片的發展歷史及現狀擴展閱讀:
各國動畫的特點
1、中國動畫
中國動畫始終致力於創作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道路, 堅持民族繪畫傳統,在改革開放以後,世界動畫的大潮中也未放棄這一宗旨。動畫片中洋溢著活潑清新的氣息,給人以美的啟迪。
2、日本動畫
日本動畫作品非常偏好超現實主義題材,常與日式漫畫緊密聯系。在科技發達的當下,日本仍然堅持這採用傳統的手工繪制的方法,致力於研究動畫敘事語言的研究。為提高工作效率,採用了只讓說話者的口型發生變化的「口動作畫法」。
3、美國動畫
美國動畫在世界動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方向,一向注重高科技的應用與高質量的追求。以劇情片為主,多以大團圓結局,悲劇性的影片很少,特別注重細節的刻畫,做到了雅俗共賞,適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口味。
㈣ 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史
1、2006年由環球數碼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全三維動畫電影《魔比斯環》,以及中國國畫風格的《桃花源記》動畫短片國際獲獎不斷。
2、2011年,由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VASOON Animation)原創,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的一部玄幻熱血系列動畫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製作完成。
首部動畫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前期籌備歷時4年,繪制3年,製作精良,投資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該片已於2011年7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3、2012年5月中國又推出了首部災難動畫電影《今天明天》,藉助中國特色熊貓為代表講述防震救災知識,從而讓孩子們普及防震知識。
4、2012年6月環球數碼又推出了《潛艇總動員2》,採用全3D國產技術,發行當月就取得1700萬票房,可見中國動畫電影的市場非常之巨大。
5、2013年,中國第一部手指滑板題材動畫片《翼空之巔》推出,該片的製作由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廣州千騏動漫有限公司創作,星力量動漫遊戲學院師生參與製作的國家A級動畫片。該劇製作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星力量動畫專業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逐漸成熟。
6、2013年,由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原創,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的一部玄幻熱血系列動畫電影《魁拔之大戰元泱界》製作完成。《魁拔之大戰元泱界》耗時兩年,已於2013年5月31日以2/3D格式在全國上映。
7、2013年,中國第一部由高等院校(吉林動畫學院)自主製作和出品的3D院線動畫電影《青蛙王國》橫空出世,在審批階段曾獲國家廣電總局「建國以來最優秀3D動畫電影」的高度贊揚,為中國動畫事業的發展邁向一個新高度。
8、2015年由田曉鵬執導的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七天破三億,截止2015年7月19日12時,《大聖歸來》累計票房4億4千340萬,創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單日最高票房6465萬,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影片在國內知名電影網站豆瓣網評分高達8.7。
9、2019年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哪吒之魔童降世,截止2019年8月31日15時,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達46.55億,超過《流浪地球》的46.54億,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第二位。
㈤ 動漫的起源及發展
你想要什麼動漫的起源及發展以下是國產動漫的起源及發展國產動畫發展之路漫長艱難,但特點就是突出了我們中國的特色,下面簡述下國產動畫發展的歷程。
49-55年:初創期。關於這一個歷史時期,從藝術的發展情況來看,基本上可以看到,以繼承為多,而創新發展較少。關於這一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不多,基本找不出什麼東西來。
56-60年:輝煌期。從56年開始,我國的藝術事業開始了真正的民族化歷程。在這一時期產生了《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扛鼎之.
61-65年:曲折發展期。關於這一個歷史時期,其所取得的成就遠遠不能和前一個歷史時期相提並論。但是即使如此,還是憑借著上一個歷史時期的餘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動畫片界產生了《牧笛》和《大鬧天宮》這兩部經典。
76-84年:延續期。這一個歷史時期,撥亂反正。對應於藝術事業,當然也不能示弱。這一歷史時期的作品的特點用六個字概括,數量大質量差。好一點的比較少,例如:《哪吒鬧海》、《三個和尚》。
85-91年:衰退期。在這一歷史時期里,我國的動畫事業只剩下吃老本的份了。
92-06年:復興期。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里,各種製作技術被應用到動畫製作中來,這個時候的作品五花八樣,而且動畫也開始就觀眾年齡層進行分類。大有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翻版。我給大家推薦下幾部不錯的動畫片,益教類型的:《寵物寶貝環游世界》、《海爾兄弟》、《寶蓮燈》、《西遊記》。
07年《快樂星貓》引領國產動漫產業整裝待發!!《快樂星貓》這部動漫系列,將會吧快樂帶給全國的小朋友們。快樂星貓幽默風趣!很討人喜愛!希望這部動漫,能帶動國產動漫產業發展!
㈥ 動畫發展歷史
最早的動畫應該是一九二幾年時候拍攝的黑白電影動畫《鐵扇公主》然後是《三專毛流浪記》。
解放屬後動畫基本都是在長春電影廠和上海美術片廠製作,先是《大鬧天宮》(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電影),以後還有《小蝌蚪找媽媽》(中國第一部水墨畫電影)、《牧笛》、《鹿鈴》、《瓷娃娃》、《驕傲的將軍》、《黑公雞》》、《哪吒鬧海》、《九色鹿》等,這些都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
《好貓咪咪》、《濟公》、《阿凡提》、《葫蘆娃》、《黑貓警長》、《舒克貝塔》、《邋遢大王》、《小豬嚕嚕》、《哪吒鬧海》、《九色鹿》、《魔方大廈》等,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
90年代以後,老一輩的動畫人基本都退休或者做起了幕後工作,由於70年恢復了高考,應試教育突然間興起,家長們都開始給孩子們灌輸讀書考大學的理念,造成了動畫人培養的斷層(其中由於文革打壓文藝事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文革結束後的《哪吒鬧海》就成了老一輩動畫人的和後來動畫人的分界點,用哪吒鬧海和70~90年代的動畫做對比,你可以發現其中的技術差距是多麼的明顯)。
過去的配音演員陣容基本都是上美和上譯(上海美術片廠和上海譯製片廠)。
㈦ 動畫片的發展與現狀
從1906年布萊克頓的《滑稽臉上的幽默相》第一部動畫片誕生至今,動畫這門視覺藝術已經走過了她將近100年的歷史。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動畫的表現手法也越來越豐富。因此,從不同技術手段上將其分為兩種類型,即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
二維動畫一般指傳統的手繪動畫,是通過動畫師來繪制每一禎畫面,最終用攝影機或掃描儀合成傳遞在屏幕上。而三維動畫是製作人員通過計算機所安裝的軟體界面來操作所要製作的動畫造型、背景、燈光等元素。因此,是由於製作手段上的不同將其分為兩類。
二維動畫在動畫發展史上占據著相當大的空間,直到90年代三維動畫的崛起,傳統的二維動畫面臨著新的困境。
從迪士尼《米老鼠》的輝煌時代到宮崎峻的黃金王朝,二維動畫從來不缺少她的忠誠擁護者。然而,越來越多的三維優秀動畫片湧入了影院,逼真的人物,刺激的畫面,絢麗的場景征服了所有的觀眾。
在90年代的動畫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二維動畫的背景開始使用三維技術製作。這種嘗試為動畫片本身帶來了更加神奇的效果,導演更喜歡擁有豐富,色彩絢麗的三維背景。電影《人猿泰山》中的叢林背景就是選用的三維效果,這樣的影片還有很多,如《埃及王子》、《蒸汽男孩》等等。這種結合的方式是動畫製作史上的一大創新,因此也被很好的繼承下來。但是,《玩具總動員》的出現創造了三維動畫的最高票房,接下來是《恐龍》、《怪物史萊克》、《怪物公司》等等數部三維動畫巨片。這種高技術精度的動畫影片一時間開始領跑世界的動畫產業--數碼時代宣布來臨。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任何藝術形式的動畫都應該順應歷史潮流而發展,傳統手繪動畫也不例外。然而,在影視傳媒充斥的當今世界,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藝術元素,二維動畫影片是否能夠在視覺上有更加震撼的創新是決定其現狀的基本因素。
就目前的二維動畫影片的發展趨勢來看,仍然沒有里程碑式的突破。迪士尼的衰敗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電影產業化高度發達的好萊塢,程式化的劇情,標准化的人物,模式化的電影音樂不得不使觀眾厭倦。然而在二戰後突然崛起的日本動畫逐漸佔領了鰲頭。奇幻的故事,精良的製作,風格化極強的人物造型,厚重幽雅的音樂被大部分人們所接受。由於,日本的動畫也已經發展為產業化大規模生產的模式,因此也有重倒迪士尼舊轍的可能性,所以必須在風格與故事上不斷的創新,在視覺沖擊上的不斷開辟新的技術領域,才可以走的更遠。
中國的二維動畫就不容樂觀了,與先進的動畫產業國家相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國的傳統動畫也曾在20世紀50-60年代一度興盛,有《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優秀動畫影片,還有中國所特有的一系列水墨動畫短片,如《牧笛》、《小蝌蚪找媽媽》等。代表了中國二維動畫迄今為止的最高水平,以至於現在仍無法達到和超越。由於在中國的動畫市場基本還沒有被開發,中國動畫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等待中國動畫人需要努力的路途仍舊很遙遠,因此在國際動畫大環境日趨競爭激烈的形式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中國的動畫應當加緊腳步,爭取在短時間內製作出優秀的動畫影片。
二維動畫的發展前景仍然一片生機,只要努力尋求新的結合點,與三維技術更好的結合,就一定能夠在今後的動畫史上大放異彩。
㈧ 中國動畫的發展歷史
最早的動抄畫應該是一九二幾年時候拍攝的黑白電影動畫《鐵扇公主》然後是《三毛流浪記》。
解放後動畫基本都是在長春電影廠和上海美術片廠製作,先是《大鬧天宮》(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電影),以後還有《小蝌蚪找媽媽》(中國第一部水墨畫電影)、《牧笛》、《鹿鈴》、《瓷娃娃》、《驕傲的將軍》、《黑公雞》》、《哪吒鬧海》、《九色鹿》等,這些都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
《好貓咪咪》、《濟公》、《阿凡提》、《葫蘆娃》、《黑貓警長》、《舒克貝塔》、《邋遢大王》、《小豬嚕嚕》、《哪吒鬧海》、《九色鹿》、《魔方大廈》等,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
90年代以後,老一輩的動畫人基本都退休或者做起了幕後工作,由於70年恢復了高考,應試教育突然間興起,家長們都開始給孩子們灌輸讀書考大學的理念,造成了動畫人培養的斷層(其中由於文革打壓文藝事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文革結束後的《哪吒鬧海》就成了老一輩動畫人的和後來動畫人的分界點,用哪吒鬧海和70~90年代的動畫做對比,你可以發現其中的技術差距是多麼的明顯)。
過去的配音演員陣容基本都是上美和上譯(上海美術片廠和上海譯製片廠)。
㈨ 動畫片的發展史是什麼
動畫發展歷程:
動畫產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縱觀其發展過程,先後經歷了探索階段、行業形成階段、行業發展階段和行業成熟幾個階段。
一、探索階段
雖然中國早在一兩千年前就有了類動畫藝術——皮影戲和走馬燈,即動畫藝術的雛形,但是動畫片的真正形成,是在歐美經過艱辛探索逐漸發展起來的。
16世紀,西方首次出現了一種如同火柴盒大小的手翻書(F1ip Book),這種書的每一頁都畫著有些細微動作差異的圖畫,用拇指快速翻動書頁時,畫幅中的圖畫就活動了起來。當時這種能使圖畫「活動」的書,引起了許多藝術家、物理學家的注意。是什麼原因使快速翻動的書本,像變魔法似的出現有生命「活動」的奇跡呢?此後,許多人對運動、時間、距離等畫面之間的關系,展開了各種形式的探索和研究。這個時期,也就是人們有意識研究「動畫』』效果的萌芽時期。當時的人們還不曾想到,他們所做的種種努力,是在為未來一項偉大的藝術發明揭開層層面紗。
從以下為研究動畫而發明的裝置的演變,反映了人們早期探索動畫的過程:
1.光影動畫的出現
17世紀,一位名叫阿塔納斯•珂雪(Athanasius kircher)的法國傳教士發明了一種被稱為「魔術幻燈」(Magic Lantern)的裝置,其原理是使畫面圖樣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在牆上。這一產生光影圖像的發明,引起許多研究者的關注,隨後魔術幻燈得到多次改良。17世紀末,一位名叫約翰尼斯.贊(Johannes Zahn)的人,在「魔術幻燈」基礎上,進行突破性改造,將許多玻璃畫片放在能夠旋轉的盤上,在光照下轉動的玻璃圖樣依次投射在牆上,牆上的圖樣就「活」了起來。這是人造影像首次以轉動原理成為光影活動畫面的記錄,也可以說是最早的光影動畫。
到了18世紀末,「魔術幻燈」風行歐洲,在許多音樂廳、雜耍戲院演出,以說故事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這一時期,中國的影燈技術——皮影戲也被引入並盛行於歐洲,以它的精緻和風趣性,受到各地觀眾的歡迎。
2.視覺暫留現象的破解與運用
隨著連續分解動作畫面,在快速閃現時產生類似生命「活動」現象的疑問,被英國科學家們破解。1824年彼得.羅熱(Pete RogQt)出版了一本關於眼球構造與物體運動關系的書《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 Objects),他的觀點引起了以後近50年對視覺與畫面的實驗熱潮,動畫賴以生存的視覺暫留從此被發現。1825年,約瑟夫.普拉托根據彼得•羅熱的文章,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經驗,發表了一篇《論光線在視感上產生印象的幾個特徵》的論文,進一步闡明亮度與時間對快速閃動畫面的影響依據。當時,許多人開始熱衷於發明幻盤、視覺玩具盤、幻透鏡(詭盤)以及西洋鏡、光學影戲機等利用視覺暫留觀看動作的器物和玩具。
種種發明都是利用畫面在旋轉時,產生視覺暫留現象的原理,達到欣賞動作圖像的目的。這個時期的動畫研究,仍停留在通過外力,使若干單幅靜態的圖片或照片,產生連續動作現象的,而對真實動作的動態捕捉,還未有先例。
3.連續動作的拍攝
1873年,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用若乾颱照相機,拍攝出世界上第一套馬在奔跑的連續動作過程(圖3-22).隨後他不斷從事動作捕捉的研究。1877年,他將馬跑的連續照片製成長條置於回轉式畫筒,並把它放到「幻透鏡」上放映,使這套動作捕捉的連續照片在幕布上「活」了起來。後來他又嘗試改良埃米爾.雷諾(Emile Reynaud)(圖3-23)的「實用鏡」,發明了「變焦實用鏡」(Zoomprax-inoscope)。他還將他所做的研究,集成《運動中的動物》和《運動中的人物》兩套攝影集。他和他的助手們當時創造的捕捉與分解方法,為生物學與人體學研究以及動畫運動規律學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依據並一直沿用到今天,也為動畫乃至電影藝術的產生發展,開辟了新的領域,使銀幕藝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4.動畫的誕生
19世紀末,隨著攝影技術的更新,更多的藝術家投入到動作捕捉與分解的研究中,致力探索動作運動的規律特性。1888年,愛迪生的連續畫片記錄器發明成功,它雖然比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早出現了很多年,但並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將圖像先在卡片上處理好,然後顯在「妙透鏡」(Mutoscope)上,它其實可以說是機器化的「手翻書」。真正動畫片誕生的時間,比1895年電影發明時間晚了近十年左右。因此,在電影史的記錄中,動畫片常被排在真人電影之後。
完整版本的在這里:
㈩ 國產動畫片的現狀和歷史
中國目前少年兒童的人數是3.8億人,人均擁有國產動畫片僅為0.0012秒,而在日本,這個數字為5-8分鍾,所以我們的電視部門不得不從國外花巨資購買播放權。
目前中國有兩大動畫片生產基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中央電視台。1993至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年拍攝動畫片約500分鍾左右,數量上不能滿足播放的需要,而且這500分鍾的動畫片並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場白白拱手讓了人。而近年,動畫片生產數量直線上升,僅僅2000年一年,就完成創歷史紀錄的5000分鍾。到去年7月10日為止,已經完成劇本6049分鍾,分鏡頭4278分鍾,原動畫2147分鍾,樣片2560分鍾,再創新紀錄指日可待。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國。
盡管動畫產業無論從產量和參與的製作單位都處在一個急劇膨脹的時期,但是在其市場運作方面,卻仍然停留在「小兒科」的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近年來在市場化的運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鍾的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一次只能賣到100元人民幣,成本卻高達30萬元。作為國內老資格的動畫製作單位,該廠2000年全年的銷售額為2279.6萬元。
《寶蓮燈》就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作品。這部國產動畫「大片」改變了「動畫片賠錢賺吆喝」的慣例,投入產出基本持平,在當時被稱為奇跡。然而當初《寶蓮燈》只做了VCD、CD光碟和故事畫冊、筆記本等衍生產品就倉促收場。
在上海播映的《我為歌狂》投資1500萬元,目前電視發行預售收入及衍生產品開發收入共300多萬元。然而這些成績和國際市場運作成熟的動畫業比起來,實在是相差甚遠。僅好萊塢的一部動畫片投資4500萬美元的《獅子王》,其票房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就達7.5億美元。
原因:
目前我國動畫市場還是處於疲軟狀態,市場經濟體制仍未完善,整個市場的運作環節中存在許多不規范、不成熟的地方。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由於人力物力有限無法全國監播,一些電視台無視《著作權法》,盜播動畫片尤其是經典老片,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此外,雖然廣電總局頒布的一系列關於加強對動畫片引進和播放的規定,比如,引進動畫片不得超過動畫片播放總量的40%,但在一些中、小城市並沒有切實落實。」
中央電視台青少年節目中心副主任梁曉濤:「目前的國產動畫片尚沒有形成產業化,雖然已經有了大的進展。但是國產動畫片投入產出仍然失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來自市場。簡單地說正常的市場狀態是:製片人製作動畫片,代理商銷售,影視系統播放,企業購買動畫產品形象並開發衍生產品,商家銷售產品。在我國,則還沒有完全形成這樣一個系統。製片人在製作出動畫片後除了完成播放這個環節以外,其他環節相當大程度上處於一種被動,不能適時參與系統循環,往往造成動畫片投資行為失敗。造成這種現象的深層次原因,第一,業內缺乏專業的營銷和管理人才;
第二,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
第三,國內動畫片質量上和數量上存在很大缺陷。
於是動畫在中國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投資人擔心動畫節目不能贏利而不肯對動畫節目進行投入或者擴大投入,結果是節目數量少,質量次;而企業則因為動畫節目的量、質不夠而不願參與動畫衍生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形成了惡性循環。
個人認為:
1、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中國動畫內容上沒有創新!
對於這幾年的中國動畫,大家都很清楚, 無論是《西遊記》還是《寶蓮燈》,全都是取自中國古代神話。而且居然一點改動都沒有,觀眾在看 影片之前,對於劇情已是十分清楚,試問這樣的影片又能吸引多少觀眾?沒有創新,就好像一個人失 去了內心,空有一具軀殼。盡管外表再漂亮,卻沒有內容,觀眾看完影片後,什麼也沒得到,心靈是 空虛的。再看日本動畫,雖然沒有像迪士尼一樣的動畫效果,但是我們看了會感到心裡非常充實, 們可以為它哭,為它笑,可以有思想。但是看完國產動畫後卻是失望,氣憤。
2、其次,中國動畫把觀眾 的年齡段搞錯,他們只是以為動畫永遠是為小孩看的,給那些沒有成熟的思想的孩子看的。
這只是舊 時代的看法,潮流早已改變,動畫是和電影一樣的,也可以做給成人看,唯一的區別只是表現手法不 同罷了。而且動畫的成本還很低。可是中國人一貫的守舊習俗使得他們把小孩當做自己的觀眾,這也 是沒有票房的重大原因。為什麼青年人和成年人不能看動畫?
3、配音 或是配樂是要配合動畫的。
在這一點上中國動畫很失敗。比如《寶蓮燈》。它的主題曲竟然比影片的 出生年月還要早,那麼到底是動畫主題曲還是主題曲動畫呢?此舉明確的說明中國動畫製作者們根本 不重視配樂,好像動畫只是在看,而不是去聽。而投資數額之大並不是花費在動畫上,而是進了明星 們的腰包。明星的加入只是包裝罷了,並不代表動畫水平提高了。因為明星而去看動畫的人並不是真 正的觀眾,那麼統計一下,去看國產動畫的觀眾只有沒有成熟的思想的孩子和盲目的追星族們,這是 在看動畫么?
4、技術落後或盲目使用"新"技術。
看起來,中國動畫恐怕還停留在老式的"塑料紙+水彩筆"的"幻燈式動畫片"階段吧(未證實),既沒美國的數字化技術流暢,動感強,也沒有日本的"賽璐璐+噴筆"柔和,美觀。偶爾有趕趕時髦,用電腦著色的作品也是用"畫筆"一類的簡單軟體"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過渡感,而是乾脆完全沒有。不要說與美、日的優秀CG(電腦繪圖)相比,就連傳統的手繪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兒塗鴉略高一籌。如果有人指著電視屏幕上的一堆單調的色塊得意地說:"這是咱們國家用電腦製作的動畫片",那麼我只想找個地方大哭一場!解決方法採用真正的新技術或更美觀的傳統技術(比如水墨畫)。
5、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
我國的動畫片大多出自"XX電視台動畫部"或"XX美術製片廠",這些都是國家資金在支持,經濟效益當然要排在社會效益的後面。於是乎,動畫片成了沒人愛看的"幼兒公益廣告"或"幼兒教育節目",當然也就比不過外國的"文化侵略"啦。國家與其不厭其煩地投巨資生產既沒市場又沒觀眾的垃圾片,不如花點力氣營造一個良性動畫市場解決方法:動畫製作商業化、市場化。
6、市場化。
缺乏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院長孫文華指出,制約國內動畫產業發展的因素不是錢,而是市場機制和市場意識。「動畫人要有市場觀念,否則再有錢也是個無底洞,投進去的錢連個水花都起不了。」有專家針對這種現象指出,國產動畫要崛起,必須走上產業化的道路,國產動畫片在國外動畫的沖擊下缺乏競爭優勢,根本原因在於缺乏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
畢竟別國的有各性。有些動畫奇特,是我們國產沒人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