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平陸歷史文化遺產

平陸歷史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1-03-05 22:11:46

Ⅰ 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示名單(共計105項) (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董永傳說﹡ 運城市萬榮縣﹡
2 Ⅰ-2 民間傳唱史詩《楊家將》 山西大學
3 Ⅰ-3 廣武傳說 朔州市山陰縣
4 Ⅰ-4 趙氏孤兒傳說 陽泉市盂縣運城市新絳縣
5 Ⅰ-5 萬榮笑話 運城市萬榮縣
6 Ⅰ-6 司馬光傳說 運城市夏縣
7 Ⅰ-7 牛郎織女傳說 運城市永濟市晉中市和順縣 (共計1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 Ⅱ-1 左權開花調﹡ 晉中市左權縣﹡
9 Ⅱ-2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縣﹡
10 Ⅱ-3 五台山佛樂﹡ 忻州市五台縣﹡
11 Ⅱ-4 晉南威風鑼鼓﹡ 臨汾市﹡
12 Ⅱ-5 絳州鼓樂﹡ 運城市新絳縣﹡
13 Ⅱ-6 上黨八音會﹡ 晉城市﹡長治市長治縣、長子縣
14 Ⅱ-7 文水鈲子﹡ 呂梁市文水縣﹡
15 Ⅱ-8 太原鑼鼓 太原市
16 Ⅱ-9 晉北鼓吹 忻州市忻府區、五台縣大同市陽高縣
17 Ⅱ-10 恆山道樂 大同市陽高縣
18 Ⅱ-11 上黨樂戶班社 長治市
19 Ⅱ-12 臨縣大嗩吶 呂梁市臨縣 (共計1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0 Ⅲ-1 獅舞(天塔獅舞)﹡ 臨汾市襄汾縣﹡
21 Ⅲ-2 走獸高蹺﹡ 運城市稷山縣﹡
22 Ⅲ-3 翼城花鼓﹡ 臨汾市翼城縣﹡
23 Ⅲ-4 臨縣傘頭秧歌 呂梁市臨縣
24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運城市稷山縣
25 Ⅲ-6 踢鼓秧歌 朔州市
26 Ⅲ-7 平定武迓鼓 陽泉市平定縣
27 Ⅲ-8 壽陽愛社 晉中市壽陽縣
28 Ⅲ-9 汾陽地秧歌 呂梁市汾陽市
29 Ⅲ-10 朔州喜樂 朔州市
30 Ⅲ-11 背鐵棍(抬閣、撓閣) 太原市清徐縣晉中市祁縣運城市萬榮縣忻州市代縣
31 Ⅲ-12 原平鳳秧歌 忻州市原平市
32 Ⅲ-13 榆社霸王鞭 晉中市榆社縣
33 Ⅲ-14 武鄉頂燈 長治市武鄉縣 (共計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4 Ⅳ-1 晉劇﹡ 省文化廳﹡
35 Ⅳ-2 蒲州梆子﹡ 臨汾市﹡運城市﹡
36 Ⅳ-3 北路梆子﹡ 忻州市﹡
37 Ⅳ-4 上黨梆子﹡ 晉城市﹡長治市
38 Ⅳ-5 雁北耍孩兒﹡ 大同市﹡
39 Ⅳ-6 靈丘羅羅腔﹡ 大同市靈丘縣﹡
40 Ⅳ-7 秧歌戲(朔州秧歌戲﹡、繁峙秧歌戲﹡、襄武秧歌、壺關秧歌) 朔州市朔城區﹡忻州市繁峙縣﹡長治市襄垣縣、武鄉縣、壺關縣
41 Ⅳ-8 道情戲(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神池道情戲、洪洞道情戲) 朔州市右玉縣﹡呂梁市臨縣﹡忻州市神池縣臨汾市洪洞縣
42 Ⅳ-9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縣﹡
43 Ⅳ-10 鑼鼓雜戲﹡ 運城市臨猗縣﹡
44 Ⅳ-11 皮影戲(孝義皮影戲﹡、侯馬皮影戲) 呂梁市孝義市﹡臨汾市侯馬市
45 Ⅳ-12 碗碗腔(孝義碗碗腔﹡、曲沃碗碗腔) 呂梁市孝義市﹡臨汾市曲沃縣
46 Ⅳ-13 祁太秧歌(太谷秧歌、晉中秧歌) 晉中市、太谷縣、祁縣
47 Ⅳ-14 晉南眉戶 臨汾市運城市臨猗縣
48 Ⅳ-15 上黨落子 長治市潞城市
49 Ⅳ-16 線腔 運城市芮城縣
50 Ⅳ-17 孝義木偶戲 呂梁市孝義市
51 Ⅳ-18 碓臼溝秧歌 大同市
52 Ⅳ-19 賽戲 朔州市
53 Ⅳ-20 上黨二簧 晉城市城區 (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4 Ⅴ-1 潞安大鼓﹡ 長治市﹡
55 Ⅴ-2 太原蓮花落 太原市
56 Ⅴ-3 襄垣鼓書 長治市襄垣縣
57 Ⅴ-4 陽泉評說 陽泉市
58 Ⅴ-5 晉東南說唱道情 長治市屯留縣晉城市陽城縣
59 Ⅴ-6 河東說唱道情 運城市鹽湖區、永濟市
60 Ⅴ-7 沁州三弦書 長治市沁縣 (共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1 Ⅵ-1 撓羊賽 忻州市
62 Ⅵ-2 心(形)意拳 晉中市 (共計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3 Ⅶ-1 中陽剪紙﹡ 呂梁市中陽縣﹡
64 Ⅶ-2 平陽木版畫 臨汾市
65 Ⅶ-3 山西麵塑藝術(定襄麵塑、聞喜花饃、焙面麵塑、新絳麵塑) 忻州市定襄縣運城市聞喜縣、新絳縣晉城市陽城縣
66 Ⅶ-4 山西民居磚雕藝術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藝術研究會
67 Ⅶ-5 黎侯虎(布藝老虎) 長治市黎城縣
68 Ⅶ-6 廣靈染色剪紙 大同市廣靈縣 (共計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9 Ⅷ-1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晉城市陽城縣﹡
70 Ⅷ-2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晉中市平遙縣﹡
71 Ⅷ-3 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 呂梁市汾陽市﹡
72 Ⅷ-4 山西老陳醋傳統釀制技藝﹡ 太原市清徐縣﹡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73 Ⅷ-5 山西麵食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西晉餐文化研究會
74 Ⅷ-6 雲雕製作技藝 運城市新絳縣
75 Ⅷ-7 地窨院建築技藝 運城市平陸縣
76 Ⅷ-8 長子響銅樂器製作技藝 長治市長子縣
77 Ⅷ-9 交城琉璃咯嘣製作技藝 呂梁市交城縣
78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工藝 陽泉市平定縣
79 Ⅷ-11 新絳縣澄泥硯傳統製作工藝 運城市新絳縣
80 Ⅷ-12 郭杜林晉式月餅製作技藝 太原市
81 Ⅷ-13 絳州飛龍製作技藝 運城市絳縣
82 Ⅷ-14 梨花春酒傳統釀造工藝 朔州市
83 Ⅷ-15 汾陽王酒傳統釀造工藝 呂梁市汾陽市
84 Ⅷ-16 上黨堆錦藝術 長治市
85 Ⅷ-17 太谷餅傳統製作工藝 晉中市太谷縣 (共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6 Ⅸ-1 傅山養生健身術(八珍湯、傅青主女科、傅山傳說) 太原市尖草坪區
87 Ⅸ-2 龜齡集酒葯傳統製作工藝 晉中市太谷縣 (共計1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8 Ⅹ-1 民間社火﹡ 長治市潞城縣﹡
89 Ⅹ-2 堯王傳統祭祀文化 臨汾市
90 Ⅹ-3 舜王傳統祭祀文化 運城市晉城市
91 Ⅹ-4 禹王傳統祭祀文化 運城市
92 Ⅹ-5 關公文化 運城市
93 Ⅹ-6 河東鹽池文化 運城市
94 Ⅹ-7 寒食節 晉中市介休市
95 Ⅹ-8 洪洞大槐樹根祖文化 臨汾市洪洞縣
96 Ⅹ-9 後土文化 運城市萬榮縣
97 Ⅹ-10 騾馱轎 朔州市
98 Ⅹ-11 晉祠廟會(水母娘娘的傳說、晉陽風火流星) 太原市晉源區
99 Ⅹ-12 走親習俗 臨汾市洪洞縣
100 Ⅹ-13 河曲河燈會 忻州市河曲縣
101 Ⅹ-14 背冰 運城市芮城縣、永濟市

Ⅱ 山西有哪些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啊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復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山西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國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南禪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種建築為一體的佛光寺及顯通寺,塔院舍利塔最為有名;

建於北魏的恆山懸空寺懸於懸崖峭壁之上,以驚險奇特著稱;

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游覽勝地;

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築群,宮內壁畫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珍品;

永濟普救寺是《西廂記》。《鶯鶯傳》故事發生地;

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武廟;

雲崗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

應縣木塔建於文代,高67.31米,是我國最高的古木構建築;

因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加上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組成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風光資源豐富優美。

北嶽恆山是五嶽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綿山氣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勝地,晉國名臣介於推攜母被燒死於此山;

北武當山、靈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點;

黃河壺口瀑布是僅次於黃果樹瀑布的全國第二大瀑布,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西還建有龐泉溝、蘆芽山、歷山、莽河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景緻各異,有古樹名木,珍稀動物出沒,褐馬雞是國家珍稀動物。

Ⅲ 平陸古虞國國墓葬群

虞國古城遺抄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襲平陸縣張店鎮古城村及四周,據清乾隆版《平陸縣志》記載:該城為春秋時晉獻公所滅的古虞國都城。遺址南北長2.5米,東西寬2公里,現殘存城外郭南牆300餘米,牆基寬15—20米,夯層厚6—8厘米。1980年,山西文物商店從長治徵集回刻著「虞侯政」名字的青銅壺彌足珍貴。因為這個叫「政」的人,是西周時的虞國國君。虞國夾在虢國和晉國之間,且南面十幾公里處就是黃河中游的著名古渡茅津渡,扼守在晉國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上,在地緣政治上,劣勢盡顯,留下「假虞伐虢」「唇亡齒寒」兩個引人深思的成語,就被掩埋在歷史深處了。虞國古城遺址對於研究虞國以及其它各國在攻伐不絕的春秋年代興衰存亡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Ⅳ 平陸張店的平陸縣張店鎮歷史

1947年,全縣解放,行政區劃為一區(老城關)、二區(東延)、三區(曹川)、四區(張店)、五區(七泉),原老四區(常樂)劃歸芮城。此時,平陸有5個行政區、65個行政村、1011個自然村。1948年春,五區(七泉)並入三區。1949年,常樂等地仍劃歸平陸,列為五區。全縣共有5個行政區,88個行政村,1124個自然村。
1953年普選劃鄉,撤銷一、二、三、四、五區,暫保留三區。1954年完成劃鄉工作。結合劃鄉,將洪池鄉的大、小溝南劃歸芮城;將縣東的七泉、姚泉劃歸夏縣。全縣有52個鄉,下轄113個行政村、1122個自然村。
1956年撤銷三區。6月原有的52個鄉合並擴大為1個鎮21個鄉。1957年,再調整合並為14個鄉,行政村體制則縮小為448個。
1958年8月26日,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縣合並轉化為6個人民公社和1個礦區公社。不久,礦區公社撤銷,轄區分別劃入曹川和三門兩個公社。繼之,三門公社並入紅旗公社。這時,全縣5個公社是:常樂(衛星)、城關(火箭)、聖人澗(紅旗)、張店(飛躍)、曹川(超英)。下轄106個管理區, 433個生產隊,1128個自然村。1960年,聖人澗公社分為聖人澗、部官、三門3個公社,原城關公社改為張村公社。
1961年行政區劃再次變更。原常樂公社分為常樂、洪池、西侯3個公社;原張村公社分為張村、留史、杜馬3個公社;原張店公社分為張店、晴嵐2個公社;原曹川公社分為曹川、後窯(後更名為坡底)2個公社。並把管理區調整改稱生產大隊,生產隊仍舊。此時,全縣有13個公社,223個生產大隊,873個生產隊,1150個自然村。 1972年,又從聖人澗公社中分出南村公社,大小隊也作了調整,全縣共有14個公社,225個生產大隊,1436個生產隊,1154個自然村。
1984年,改劃全縣為3鎮12鄉。即:城關鎮、常樂鎮、張店鎮、洪池鄉、西侯鄉、留史鄉、張村鄉、杜馬鄉、部官鄉、晴嵐鄉、南村鄉、三門鄉、坡底鄉、曹川鄉、下坪鄉。原生產大隊改建為229個村(居)民委員會。其中城關、常樂、張店3鎮各設1個集鎮居民委員會。
1989年,將留史、張村、杜馬3個鄉靠黃河的78個村民小組劃出,分為13個村民委員會,新組建1個老城鄉。1992年6月25日,運城行署批准成立 「茅津經濟開發區(駐西韓窯)」。1994年3月12日,張村、曹川兩鄉改建為鎮。1997年10月24日三門鄉改建為鎮。2001年撤並鄉鎮,將原來的 17個鄉鎮區合並調整為6鎮、4鄉、1個開發區,下轄228個村(居)民委員會。
平陸縣張店鎮郵政編碼:044311 區號:0359

Ⅳ 平陸縣歷史名勝作文200字。

遠遠的便看見,長城猶如一條長龍,盤卧在山陵上.爬上長城,看著人群來來往往,我心中便產生一種好奇心,從高出往下看會是什麼樣呢?於是我便隨著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見了許多外國友人,想必他們也是久聞長城的大名,想來看看長城是怎樣的壯觀,宏偉.過了一會,我看見一個小房子似的堡壘,原來那就是烽火台,敵人來時,用來點狼煙的,這不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抬頭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藍,再看看長城,彷彿還有很遠很遠,一直延伸到雲端.由於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僅僅爬到了835米處.哎!真是令人遺憾啊!不過看著下面的人群,我當然十分自豪.
望著人群,我想,這便是長城的吸引力.如果長城沒有宏偉的氣勢,怎麼會吸引那麼多的遊客?我又隨著人群涌了下去.
2、
西安的名勝古跡說起西安,那裡的名勝古跡舉世聞名.其中,最聞名遐邇的就是兵馬俑了.這個寒假,我就感受了一回.西安的名勝古跡很多.首先,我們就來到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於臨潼縣境內,從西安市裡乘車大約1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先去了秦俑博物館,那裡擺放了好多從俑坑中挖掘出的隨葬品.有將軍俑、武官俑、御手俑等,還有兩輛彩繪銅車馬.這兩輛銅馬車是迄今為止中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結構最復雜、製作最精美的銅鑄馬車,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國人就使用了青銅冶煉術,比國外早了2000多年.可見中國勞動人民是很有智慧的.怎能不讓我們為之自豪?接著,我們就到了兵馬俑一號坑.「哇!這就是兵馬俑!好壯觀啊!」這是我進到一號坑裡的一聲贊嘆.在面積最大的一號坑裡共有6000多件有用陶土做的武士俑和車馬俑.俑坑的東面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武士俑,他們是一號坑的前鋒部隊.長廊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面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面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這些兵馬俑都是按實戰軍陣排列的.在二號坑裡,出土陶俑約1000多件,兵馬近500多匹.它的東邊是一個由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南邊的方陣是由駟馬戰車組成的;中部是由戰車和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北邊是戰車、鞍馬和騎兵俑組成的騎

Ⅵ 平陸縣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平陸縣的歷史名人:

  1. 百里奚,(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為百里傒簡作,亦稱百里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時楚國宛(今河南南陽市)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2. 張守珪(公元684年-740年),字元寶,唐代陝州河北(今山西平陸)人,唐朝名將。他的一生是在戰爭中渡過的,長期戍邊,戎馬倥傯,從一名下級軍官成長為威震一方的邊帥。其主要事跡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時期,由於戰功卓越,累官至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賜南陽郡開國公。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期間,他多次與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數民族作戰,是抵禦北方入侵的著名戍邊將領,且足智多謀、膽略過人、英勇善戰、治軍有方,立下赫赫戰功,對開創唐朝繁榮昌盛的「開元之治」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平陸縣簡介:

    平陸縣隸屬山西省運城市,地處秦、晉、豫交界處三角地帶,位於北緯34°50'12.72",東經111°13'02.44"。平陸縣北靠中條山與運城盆地相依,南臨黃河與河南省三門峽市相望,東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與河南省洛陽市、鄭州市為鄰,西與芮城縣為邦。國土面積1173.5平方公里。平陸縣境周長216公里,東西長67.5公里,南北寬34.5公里。

Ⅶ 山西平陸有什麼名人

平陸縣的歷史名人:

百里奚,(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為百里傒簡作,亦稱百里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時楚國宛(今河南南陽市)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張守珪(公元684年-740年),字元寶,唐代陝州河北(今山西平陸)人,唐朝名將。他的一生是在戰爭中渡過的,長期戍邊,戎馬倥傯,從一名下級軍官成長為威震一方的邊帥。

其主要事跡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時期,由於戰功卓越,累官至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賜南陽郡開國公。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期間,他多次與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數民族作戰,是抵禦北方入侵的著名戍邊將領,且足智多謀、膽略過人、英勇善戰、治軍有方,立下赫赫戰功,對開創唐朝繁榮昌盛的「開元之治」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平陸縣簡介:

平陸縣隸屬山西省運城市,地處秦、晉、豫交界處三角地帶,位於北緯34°50'12.72",東經111°13'02.44"。平陸縣北靠中條山與運城盆地相依,南臨黃河與河南省三門峽市相望,東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與河南省洛陽市、鄭州市為鄰,西與芮城縣為邦。國土面積1173.5平方公里。平陸縣境周長216公里,東西長67.5公里,南北寬34.5公里。

Ⅷ 山西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山西省部分 楊家將傳說(穆桂英傳說、楊家將說唱) 山西省 堯的傳說 山西省絳縣 牛郎織女傳說 山西省和順縣 笑話(萬榮笑話) 山西省萬榮縣 鑼鼓藝術 太原鑼鼓 山西省太原市 道教音樂 恆山道樂 山西省陽高縣 鼓舞 平定武迓鼓 山西省平定縣 賽戲 山西省朔州市 上黨落子 山西省潞城市 山西省黎城縣 眉戶 運城眉戶 山西省運城市 襄垣鼓書 山西省襄垣縣 三弦書 沁州 山西省沁縣 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山西省晉中市 撓羊賽 山西省忻州市 風火流星 山西省太原市 面花 陽城焙面麵塑、聞喜花饃、定襄麵塑、新絳麵塑 山西省陽城縣 山西省聞喜縣 山西省定襄縣 山西省新絳縣 木版年畫 平陽木版年畫 山西省臨汾市 布藝老虎(黎侯虎) 山西省黎城縣 堆錦(上黨堆錦) 山西省長治市 山西省長治市 民間綉活 高平綉活 山西省高平市 民居彩繪 炕圍畫 山西省襄垣縣 琉璃燒制技藝 山西省 灘羊皮鞣製工藝 山西省交城縣 民族樂器製作技藝 山西省長子縣 蒸餾酒釀制技藝 梨花春白酒傳統釀造技藝 山西省朔州市 龍須拉麵和刀削麵製作技藝 山西省全晉會館 抿尖面和貓耳朵製作技藝 山西省晉韻樓 澄泥硯製作技藝 山西省新絳縣 窯洞營造技藝 山西省平陸縣 中醫養生 葯膳八珍湯 山西省太原市 柳林盤子會 山西省柳林縣 晉祠廟會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 關公信俗 山西省運城市 抬閣 清徐徐溝背鐵棍藝術、萬榮抬閣、峨口撓閣 山西省清徐縣 山西省萬榮縣 山西省代縣 放河燈習俗 山西省河曲縣 嗩吶藝術 晉北鼓吹、上黨八音會、上黨樂戶班社 山西省陽高縣 山西省忻州市 山西省長子縣 山西省壺關縣 秧歌 臨縣傘頭秧歌、原平鳳秧歌、汾陽地秧歌 山西省臨縣 山西省原平市 山西省汾陽市 儺舞 壽陽愛社 山西省壽陽縣 晉劇 山西省太原市 上黨梆子 山西省長治市 秧歌戲 祁太秧歌、襄武秧歌、壺關秧歌 山西省祁縣 山西省太谷縣 山西省襄垣縣 山西省武鄉縣 山西省壺關縣 道情戲 洪洞道情 山西省洪洞縣 木偶戲 孝義木偶戲 山西省孝義市 剪紙 廣靈染色剪紙 山西省廣靈縣 磚雕(山西民居磚雕) 山西省清徐縣 老陳醋釀制技藝(美和居) 山西省太原市 中醫傳統制劑方法 龜齡集傳統製作技藝 山西省太谷縣

Ⅸ 平陸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黃河古棧道
黃河古棧道位於平陸縣東部三門鄉至曹川鎮,共11處32段,全長4032米,分布專在黃屬河岸邊的石崖上。黃河漕運始於秦漢,隋唐時有了較大發展。平陸縣境內多處棧道均為唐代遺留,可見摩崖石刻。2006年6月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頒布為中國文化遺產。
三灣濕地
三灣濕地位於平陸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三灣村,區域面積3.9平方公里,瀕臨黃河,植被豐富,生物多樣,野生動植物繁多。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2月中旬,有上萬只白天鵝和紅嘴鷗到這里越冬。平陸縣在濕地修建了兩個白天鵝巡護站,建立縣、鄉、村三級網路,實行嚴格的報告制度,每個鄉鎮確定一名專職巡護員,進行全天候巡護,定點、定量、定時為白天鵝投食。
茅津渡
茅津渡位於平陸縣城南約4公里處。歷史上曾名陝津渡、茅城渡、會興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險要,是溝通晉豫兩省的交通要津,與風陵渡、大禹渡並稱為黃河三大古渡,有「鐵碼頭」之稱。
傅相祠
傅相祠位於平陸縣城東北傅岩山上,為紀念商代名相傅說而建。傅岩在唐大歷年間已建有傅相祠,據清康照《平陸縣志》記,祠內有主殿、配殿、碑台、戲樓、磚塔等建築,平陸古八景之一的「傅岩霽雪」就在這里。

Ⅹ 平陸有名的歷史性的建築資料以及圖片

1.黃河古棧道

黃河古棧道位於平陸縣東部三門鄉至曹川鎮,共11處32段,全長4032米,分布在黃河岸邊的石崖上。黃河漕運始於秦漢,隋唐時有了較大發展。平陸縣境內多處棧道均為唐代遺留,可見摩崖石刻。2006年6月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頒布為中國文化遺產。

名稱由來:

唐天寶元年(742)「太守李齊物開三門,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陸』篆字,因改(河北縣)為平陸縣」。

閱讀全文

與平陸歷史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