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意義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5 21:48:01

A.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文化遺產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B. 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有哪些方面

國務院最近下發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這意味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始進入政府和社會關注的視野。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視的。多年來,我國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很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人們的經意或不經意間消失了。由於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上世紀50年代以後,全國許多城市開始新的建設,由於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造成了對歷史古城的摧殘。上世紀80年代以後,掀起了新的建設高潮,許多大中城市舊城區內大規模的建設活動,使許多傳統歷史地域遭到了「滅頂之災」,許多舊城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而觀念上的輕視、經費支持的不足與制度規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傳統文化與落後文化、舊文化的混淆,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不力。在一些人看來,要更新,就要破「舊」立「新」,就要「快刀斬亂麻」、「放開手腳干」。而片面追求經濟建設,忽視文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讓更多高樓大廈和旅遊發展吞噬了很多歷史建築,毀壞了不少歷史名城的風貌。這不但使文化遺存和原來的地方風情、城市風貌一掃而光,割斷了社會的歷史文脈,而且,長此以往更會帶來一個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悠久的文化,是承載於千年文化遺產,例如風俗、習慣、傳統表演藝術、古遺址、古建築等之上的。以建築為例,現代建築以鋼筋水泥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較差,而中國古代多以木質建築為主,它的建造結構使它具有更強的抗震作用。這一建築風格背後,蘊含的是中國「以柔克剛」的傳統文化理念。例如,麗江古城經歷了7級地震還基本無損,後被評為世界遺產。再如,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上海市虹口區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區,就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這個地方得到保護,全世界人民逐漸都會知道,在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時,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這種萌發於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社會文明需要新陳代謝,但更新不能擯棄歷史,而是在歷史基礎上發展,是從舊環境中滋生出新的東西。
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卻不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財富理應包括文化財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C. 你認為保護文化遺產有哪些意義

我國世界遺產內容豐富,歷史悠久,但傳統文化的保護問題形勢非常嚴專峻。一方屬面這些文化遺產給我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拉力。另一方面,在帶動經濟法真的同時我們忽略了一些本質的問題。韓國搶注了「端午祭」,《無極》劇組破壞了天池、圓明園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的生態,節日日漸被忽視,文化古跡遭到嚴重破壞,古長城遺址被破壞等等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鍾,保護傳統文化,急不可待!面對傳統文化遺產被忽視、被遺棄,甚至被破壞,人們大多會責備當事人的道德文化修養,但是,我認為傳統文化保護不力,更多是政府的責任。完善傳統文化遺產的管理措施是解決傳統文化保護不力問題的根本保證。保護傳統文化,政府部門要關注傳統文化的保護,從觀念上給予重視,從物質上給以支持,給傳統文化形式以展示的舞台。

D. 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改造的意義

國務院最近下發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這意味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始進入政府和社會關注的視野。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視的。多年來,我國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很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人們的經意或不經意間消失了。由於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上世紀50年代以後,全國許多城市開始新的建設,由於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造成了對歷史古城的摧殘。上世紀80年代以後,掀起了新的建設高潮,許多大中城市舊城區內大規模的建設活動,使許多傳統歷史地域遭到了「滅頂之災」,許多舊城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而觀念上的輕視、經費支持的不足與制度規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傳統文化與落後文化、舊文化的混淆,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不力。在一些人看來,要更新,就要破「舊」立「新」,就要「快刀斬亂麻」、「放開手腳干」。而片面追求經濟建設,忽視文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讓更多高樓大廈和旅遊發展吞噬了很多歷史建築,毀壞了不少歷史名城的風貌。這不但使文化遺存和原來的地方風情、城市風貌一掃而光,割斷了社會的歷史文脈,而且,長此以往更會帶來一個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悠久的文化,是承載於千年文化遺產,例如風俗、習慣、傳統表演藝術、古遺址、古建築等之上的。以建築為例,現代建築以鋼筋水泥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較差,而中國古代多以木質建築為主,它的建造結構使它具有更強的抗震作用。這一建築風格背後,蘊含的是中國「以柔克剛」的傳統文化理念。例如,麗江古城經歷了7級地震還基本無損,後被評為世界遺產。再如,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上海市虹口區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區,就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這個地方得到保護,全世界人民逐漸都會知道,在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時,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這種萌發於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社會文明需要新陳代謝,但更新不能擯棄歷史,而是在歷史基礎上發展,是從舊環境中滋生出新的東西。

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卻不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財富理應包括文化財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E. 保護歷史遺址有什麼重要意義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為此,黨的十七大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並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可見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同時還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意義重大。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不少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古建築、古遺址及風景名勝區整體風貌遭到破壞。文物非法交易、盜竊和盜掘古遺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地區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貴文物流失境外。由於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許多重要文化遺產消亡或失傳。在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於人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遷,民族或區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具有更加現實的緊迫性。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F.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義

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專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屬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歲月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此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許多問題,形勢嚴峻,不容樂觀。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並發布了加強遺產保護的通知。

G. 政治考題: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是什麼

文化遺產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種積淀,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對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一種認同,對於傳承文明、建設先進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H.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保護世界來文化遺產的對象雖然自是物質文 化,但強調的是精神文化——歷史、宗教、思想、藝術、技術等。這些「遺產」蘊藏著人類 的精神和智慧,以她們的歷史高度、文化厚度、自然生命告訴人們:經濟的發展不能破壞自 然和遺產,世界是人與自然、人與文化和諧相處的世界。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東西,但留下來的不是通常所謂物質的「家 產」,而是口傳心授的活文化,包括內容和方法,它由人代代相傳下來,傳承人的血肉之軀 就是文化的載體。傳承方式有家族、師徒、族群、團體、社會傳承等。如果傳承一旦停止, 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成為歷史的見證,有時也就完全消失了。所以,沒有傳承人,也就沒有 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保護的重點是傳承人。

I. 政治問題: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是什麼

保護文化遺產意義重大 文化遺產,作為人類自然和社會活動的歷史遺存,無論它們最初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先進的還是反動的,都從不同的側面和領域揭示著一定的歷史現象,體現雲南省歷代先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作用是永恆的,保護文化遺產意義重大。 1、保護文化遺產能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雲南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通過本民族的歷史文物來認識本民族,也需要通過其他民族的歷史文物來認識其他民族。歷史文物能幫助各族人民認識自己的歷史,並從中汲取創造的力量,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愛鄉熱情,有利於促進各民族的團結和進步。 2、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文物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個半世紀以來遺存的革命遺跡和遺物,是雲南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歷史見證。觀眾可從中深切感受到近一百多年來,中國在苦難中發生的深刻變化,從而認識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革命文物所具有的直觀、形象、真實可信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對廣大人民群眾和青少年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基本國情教育方面,在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3、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性格特徵和精神精粹所在,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雲南省博物館、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所保存的大量的文物資料,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繼承弘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必須從文化遺產中廣泛汲取養分。 4、文物作為歷史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歷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新中國成立前,雲南省各少數民族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許多少數民族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據遺留下來的文物去研究了解其歷史發展脈絡,需要用文物考古來證實歷史文獻的正確性。文物的證史和補史作用,是其它史料所不能替代的。 5、文物是科技創新和文藝創作的重要借鑒與源泉。歷史不能割斷,發展需要借鑒,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只有繼承自己的優秀文化遺產,才能創造出新的民族文化。雲南各民族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眾多文物中,有不少是世間罕見的藝術珍品,如古滇文化中的青銅文物、建水文廟、大理三塔等文物建築,這些文物為不同行業的今人從事創造發明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6、文化遺產在擴大對外交流,促進旅遊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利用文化資源,吸引國內外遊客,是發展雲南省旅遊業的特色和優勢之一,是世人了解雲南、認識雲南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雲南青銅文物曾赴日本和歐洲五國展出,享有盛譽;雲南古代佛教藝術品在瑞士和日本展覽影響很大;雲南民族服裝服飾赴美國展出備受歡迎,被譽為「文化大使」,這些文物和文化活動為宣傳雲南,擴大雲南在世界的知名度,發揮了積極作用

閱讀全文

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