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跨學科研究對於歷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跨學科研究對於歷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5 21:29:07

⑴ 什麼是跨學科研究,應如何正確看待跨學科研究

一定要感興趣或者覺得考上了對自己的前途幫助很大,否則你會沒有動力的。
跨專業現在很普遍了,建議你考專碩,那樣相對好考一點,選學校選差一點的,復習刻苦點,找個有經驗的學長學姐好好交流!

⑵ 跨學科研究歷史的好處

可以讓知識更全面,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有針對性,時效性。

⑶ 跨學科研究的專家觀點

美國密歇根大學校長瑪麗·蘇·科爾曼說,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技術和貿易似乎在摧毀一切障礙。通過跨學科、跨文化、跨國界的合作來追求學校的遠大未來,看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今天,大學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優秀的、不同學科的人才組合起來,然後支持他們,放手讓他們自己做主。
科爾曼介紹說,在進行開創性的跨學科研究方面,密歇根大學的社會研究所有悠久的歷史。50多年前,密歇根大學的一些教授組成了一個小組,運用在二戰期間開發的手段,開創了「現代社會科學調查研究」。他們建立了社會研究所。今天,這個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調查研究中心,匯集了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統計學家等多學科研究人員。他們的研究是跨學科的,而且力圖影響企業和政府在各個領域的決策——優秀的研究都應如此。
在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還在探索其他的跨學科研究前沿領域,如化學基因組學中心把物理學、化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以及深海潛水和草葯研究聚合在一起。這個新的「化學基因組學中心」正在利用人工智慧實驗設備和計算機,篩選數以萬計的化合物,尋找未來的可能葯物。跨學科研究需要以多樣性為前提,而知識的多樣性僅僅是一個開端。
在談到知識產權問題時,科爾曼說,大學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交易市場,而是一個思想的市場,其目標是盡可能有效地轉化創新成果,將其引進商業領域。在美國,大學教職員工究竟應該享有哪些知識產權,在20多年前曾有過一場爭論。但爭論現在已經結出了碩果。例如,2004年,密歇根大學的教師有285項發明,開辦了13個新公司,流感疫苗鼻噴劑和在美國各地數以千計的手術中心成為標准技術的激光角膜瓣切削技術,更是令密歇根大學引以為榮。
科爾曼最後表示,由中美兩國合辦的人文社會科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將大力扶持計量社會科學研究,扶持新的跨學科的中國問題研究。據介紹,從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在密歇根大學學習過的中國學生,在數量上多於在其他任何一所美國大學學習的中國學生。這些留學生中有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博士、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朱光亞博士、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博士等。

⑷ 聯糸當代中國素質教育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說說初等教育跨學科研究的必要性

現代初等抄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學科的襲系統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復雜本性即其廣泛性和多
質性決定的;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臨新的時代課題決定的;最後,這也是推進初等 教育科學體系完善的需要。
人文社會科學就是以人的社會存在為研究對象, 以提示人的本質和人類社會規律為 目的的科學。它是互相交叉聯結的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稱,是與廣義的自然科學相關聯 又相對應的一大科學部類。

歷史學不接收跨學科的研究生院校

歷史來 (漢語詞語) 編輯自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⑹ 跨學科研究的歷史

人類進行跨學科性的研究已有較長歷史,但真正稱得上跨學科的,還是在近代有了分門別類的學科建制後才逐漸成形的。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笛卡兒將代數學與幾何學交叉而發明的解析幾何,它不僅一改兩千年來這兩門學科彼此分離的局面,而且為微積分的發明創造了條件。此後,隨著科學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多種形式和領域間的學科交叉,使交叉學科研究成為科學中的一種常見現象。「跨學科」一詞最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紐約出現,其最初含義大致相當於「合作研究」。我國於1985年召開「交叉科學大會」,「交叉科學(或學科)」一詞在科學界廣為傳播。早期,人們對交叉科學和跨學科基本不加區分。20世紀90年代以後,有學者開始用「跨學科」一詞代替「交叉科學」。今天看來,交叉學科或科學研究還屬於跨學科研究的初步階段,因為這樣一種研究僅限於已有學科之間,而學科都是人為設置的,因此為了取得更大的研究進展,就必須突破學科劃分形成的限制,走向更大范圍更高境界的跨學科性的研究。盡管跨學科研究也可能產生一些交叉學科,但它集中突出的是問題,更注重行動本身及其與社會聯結的深廣程度,而不以成立學科為目的,因而天然地蘊涵有吸收和集中學科之外非學科因素的意味,這就不僅比交叉學科突出了對象的復雜性和研究活動的群體性,而且明顯地具有實踐效果的放大性。
科學在20世紀以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與技術的融合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滲透,這使科學更加變成了一項社會綜合事業和工程,乃至不通過跨學科研究的方式,就不會有真正的科學突破。人們常說的STS(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就是對這一新興領域和研究方式的集中概括。跨學科研究在快速推進的同時,其興盛也映現了當代科學和技術發展中的幾個基本態勢。首先,科學結構復雜化趨勢。雖然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經典時代的科學統稱為簡單科學,但與今天大科學時代的多樣性、多層次性、開放性、非線性、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等的極度復雜相比,分門別類的經典科學在基本理念和存在形式上確實屬於簡單性的范型,是按照「古老」的簡單性原理構造起來的。其次,科學活動有機化趨勢。與近代之初的科學各自並立、彼此不相往來的狀況相比,當代科學表現出了明顯的整體性、自組織性和動態演化性等「有機」特徵;各門學科之間不僅相互聯系增加,而且越來越多地按照自身的「規律」自主地「成長」並對社會形成影響,顯示了發展的相對獨立性。再次,理想目標的「軟」化趨勢。主要表現在科學不再被簡單地看做是價值無涉的,而必須越來越多地顧及存在的影響和應用的後果,科學也不再被普遍地看做是唯一的話語權威,雖然科學依然是科學,科學主義也還是一種強勢話語,但來自科學內外的批評之聲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激烈和浩大。而社會各界對科學的某種人文化詮釋如對科學發展觀所作的「以人為本」的內涵界定,也是在人文的意義上擴展對科學的理解。這使得「讓科學回歸人文」成為未來科學發展中不可逆轉的一種社會潮流。此外,20世紀後半葉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由於技術、市場與交往的普遍化需求所帶來的全球化運動以及一些重大社會工程的出現,導致社會問題巨型化,使治理難度大大增加,向人類理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幾乎可以說,現實中的一切重大課題不通過跨學科研究都是不可能完成的。譬如,尋找SARS病毒和禽流感的病源,對艾滋病的有效防治,人類基因組測序、航天探索、印度洋海嘯災難的救治研究等,都不是任何一門學科或技術甚至一地一國所能承擔的,而這些問題之間有時又是相互聯系著的,從而必需綜合多學科多方面社會力量開展集成性的研究。這種學科的多對象化和對象多學科化趨勢,必然導致跨學科(包括跨技術)研究與「跨界行動」成為必然和普遍的模式,使人類的研究規范從以往的「無學科」階段經由學科研究為主導和學科間交叉滲透階段而進展到跨學科整合研究的層次,跨學科研究名副其實地成為了一種被庫恩所稱之的新的「范型」。

⑺ 跨學科研究的概述

跨學科研究是近來科學方法討論的熱點之一。近年來一大批使用跨學科方法或從事跨學科研究與合作的科學家陸續獲得諾貝爾獎,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就其深刻性而言,跨學科研究本身也體現了當代科學探索的一種新范型。

⑻ 跨學科交叉研究有多重要呢

一項統計數據表明,在近100年的300多項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中,有近半內容是跨學科交叉研究的成果。

「跨學科交叉研究是取得重大科學發現和產生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的重要方式,推動跨學科交叉研究是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而發展交叉學科需要公共平台來承載。」清華大學主管科研的副校長薛其坤告訴記者,基於此,清華成立腦與智能實驗室和未來實驗室,冀望能打破學科壁壘,開展前沿性、引領性、顛覆性研究。

而此前,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也表示,北大近年來正著力培育前沿交叉學科,將其打造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生長點和創新源。「交叉研究,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共識。一位科學家告訴我,他最愛跟其他學科的人一起交流碰撞。不『碰』,沒戲;有了碰撞,經常能擦出思維的火花。」科技日報社原社長張景安說。

⑼ 跨學科研究的概念是什麼

跨學科研究又稱「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類研究」等。跨學科研究主要探討版文學與其他藝權術門類(如美術、音樂、雕塑、影視、建築等),文學與文人社會科學(如哲學、心理學、歷史學、宗教、語言學等),文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它是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以及其他藝術門類聯系的良好途徑。

⑽ 比較文學 跨學科研究

在中國,自80年代中期以來,比較文學中提倡跨學科研究的呼聲日漲,各種嘗試性研究方興未艾,成為比較文學研究中的熱點。這種研究的突出表現之一,是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樂黛雲、王寧主編的《超學科比較文學研究》一書。此書雖然是各種文章的集結,但所涉及的范圍是比較廣的,如文學與自然科學、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語言學、文學與其他藝術等等。作為一本首倡全面開展跨學科研究的著作,其推進與促進的作用是很大的。
放眼當前的比較文學領域,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已不再僅僅限於呼喚或復興的時候了,而是正處在蓬勃開展、成果不斷涌現的階段。預計在今後的十年中,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將會更為扎實,更為深入,更為吸引人。它完全可能成為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又一顯著特徵,並為國際比較文學界所注目。
其理由可有如下兩點:
一、新方法論的運用已成為學者們的自覺實踐,使文學學科內部的研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自1986年方法論熱以後,文學學科對新方法論的認識與接納,經歷了一個從騷動走向沉靜,從外在壓力走向了內在要求的過程。學者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沒有綜合性的跨學科研究,本學科內的研究是難有突破性進展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學科邊界正在不斷交叉、融匯,產生出層出不窮的新學科。文學研究在新方法論的推動下,也正在形成各自具有特色的新學科。如藝術人類學,雖然目前尚未形成一門完整的學科,但大量的研究實踐與成果卻強有力地顯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與人類學的研究學派正在崛起。它之所以為人重視,除了它開掘了許多為世人未知的人類學資料以外,在新方法論指導下所做的重新審視與研究工作是重要因素。這從蕭兵、葉舒憲、宋耀良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到這一點。葉舒憲的研究可能更具代表性。他是從翻譯介紹西方原型批評方法起家的,但他以後對中國神話、中國先秦文學的研究成果幾乎都是在自覺運用西方新方法的實踐中產生的。他承認這是援西套中,但他又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生搬硬套,而是一種立足於中國國學根脈的一種雙向選擇的「溝通」和「互釋」。它是使西學化入國學並使之更新的同時,又使國學化入世界學術總體的一種極好途徑。他同時以錢鍾書的研究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觀點(具體參見葉舒憲《人類學視野與考據學方法更新》,載《中國比較文學》1993年第1期)。
又比如文學史的撰寫問題,無論中國古代文學史還是現當代文學史的研究者們都進行過多次的討論。這也是在方法論討論與文化研究熱的推動下開始的。理論意識的覺醒與方法論的自覺運用幾乎是同時展開的。盡管在目前,我們還未看到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學通史,但在方法論上有突破性進展的斷代史著作、個案作家研究的著作也已出現了,如有論老舍與中國文化的,有論周作人與中國文化的,最近漳州師院的林繼中博士還出版了一本《文化建構文學史——中唐至北宋》,在此書中,他明確把文學現象看作整個社會文化構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他認為文學史和社會總體文化構型之間存在著互涵互動的關系,它受社會文化建構過程中的整合作用驅動,而又以自身的變革參與了文化的建構。雖然此書只有四章,字數也就14萬字,但其研究的視角與方法是可取的,它至少使我們對中唐至北宋這一時期的文學史運動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可以說,文學的文化史研究已成為多數學者的趨向,一個具有「文化史派」特徵的文學史研究學派正在逐漸形成。這也是跨學科研究推動的結果。
二、社會科學中各門學科自身發展與建設的成績為跨學科研究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1988年以來,隨著文化熱的涌動,社會科學中的各門學科得到了驚人的發展,如宗教學研究(尤其是關於中國佛教、道教、民間宗教的研究)、民俗學研究、語言文字的文化學研究等等,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昌盛。這對比較文學研究無疑是極大的推動。正是在各門學科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跨學科研究的新勢頭。比如,一些宗教學者跨入到文學領域來研究宗教與文學的關系,象賴永海;而一些文學研究者也對宗教與文學的關系進行探討,象葛兆光、張伯偉、蔣述卓、馬焯榮等等;形成了宗教與文學關系的研究熱。又如隨著文化語言學的興起,申小龍、臧克和、朱良志等青年學者,又開始了從文化角度把中國文學的審美特徵與中國的語言文字結合起來進行深入探討的征程。它走的是與西方語言學派完全不同的道路,更不是移中就西,而是根源於中國語言文化的根去探溯中國文學與美學特徵的大膽嘗試。這些現象都充分說明,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必須是以各門學科的發展為前提的,反過來,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又必將推動各門學科的更大發展。
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要走向成熟與完善,自然需要加倍的努力。我以為,在未來的研究中,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者應該注意到:
首先,一定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有自己的學術支點,並在這支點上盡可能對與之相關的學科作多而深的研究,這樣才能避免那種空泛的、晴蜓點水式的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
其次,進行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必須是以文學為中心的研究,要突出文學的審美批評與分析。
再次,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還應不斷開拓新的邊緣課題研究,比如文學與音樂、文學與史學、文學與家族傳統、文學與廣告藝術、文學與影視藝術等等,都有待加強研究。

閱讀全文

與跨學科研究對於歷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