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對故鄉的發展與歷史

對故鄉的發展與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5 17:37:08

⑴ 一篇與家鄉歷史有關的論文

「貞觀之治」歷史論文貞觀之治,關鍵在於「作為之治」,即是有所作為,而且是積極作為。而更重要的是,這種作為的方向不是奉己,也不是一方階級之利,而是天下百姓受益。這一點尤為值得中國的今天汲取,同時也必須讓全球化的中國人好好總結和學習(以便中國能夠積極參加到全球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建設大業中去)。貞觀之初,國家猶在戰亂之餘,到處千瘡百孔,人民流離失所,然而經過太宗與群臣和各地官員的精心治理後,不到幾年,就出現了社會景況的迅速好轉:流散者回歸家鄉,土地再度獲得耕耘,農業連年豐收,當時的米粟每斗不過三四錢,出現了「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的盛世景象。社會治安、人民溫飽、政府吏治、商貿發展等等,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就連行旅在外的商賈和奔考科學的學生們,往來各地間都可以不帶糧食,可以取給於途,這樣的景象,就是在今天的中國,也是鮮見的。盛世繁榮,人民幸福,在1380年前,中國就是啊。 對於自我檢省和體察,太宗也有著驚人的客觀角度,以致使許多良臣敢於直諫。他通過諫言而進行自我對照,時時修正檢點,這種襟懷猶為可貴。如前所說的那個大夫魏徵,有時直諫到當眾冒犯篾君的程度,令太宗甚為惱怒,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想殺了魏徵(這一點可見封建制度的不寬容),然而終於還是被國家大義所止怒,魏徵去世時,太宗不禁大哭。在對魏徵的評價上,太宗結合自己與國家經略,這樣說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可見太宗對待良臣的態度和客觀體己的真誠。 對於歷史尊重可以表現出一個國家的積極態度和深度思考力。這一點,以世界各國在各自對待歷史的不同態度上而明確表明了出來。這種歷史尊重並不是一味追憶和迷信,也不是對過去歷史的全然忘卻,而是從歷史的汲取出其文明的精萃,予以繼承和發揚光大。所以,尊重歷史首先將得益於學習歷史,而學習歷史則將得益於方法,方法的取捨則得益於我們對於歷史的態度。因為尊重,所以學習,這是一個好態度。唐太宗對於歷史,就有一個很好的態度,他的「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是很好的範例。我們今天的許多人,忙於經濟也忙於企業,而其本質並非是真正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更多情況下是失去了判斷。失去歷史的判斷,其結果就是皮毛的貨色了。一個社會如果只是僅存皮毛,其利必不長久。

⑵ 改革開放以來對家鄉的發展變化有什麼感受

改革開放30年:從家鄉那部電話說起
當我還在襁褓的時候,祖輩們就已將「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當作是天方夜譚。後來,隨著我漸漸懂事成人,「電話」在家鄉也成了現實。再以後,我參加了工作,對「電話」的接觸也多了起來。然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當屬家鄉那部「黑砣子」式的搖把兒電話。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部「黑砣子」搖把兒電話在我那貧窮的老東鄉可謂鳳毛麟角,有電話的村並不多。我的老家作為有名的「窮大村」有部電話應該還是比較幸運。因為,這部電話不僅對本村的父老,而且對沒有電話的鄰村可是幫了大忙。
現在的鄉鎮那時叫「公社」,村莊叫「大隊」。「公社」和「大隊」的聯絡機構叫話務室,室內的通訊設備稱之為「分機」,分機旁有話務員輪流值守。他們憑著一副戴在頭上的耳機與雙手的靈巧纖指,在面前那布滿幾十個頻繁發出蜂鳴聲的小圓孔上插拔著塞子,傳遞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若超出公社管轄范圍的區域通話,則視為「長途」了。那時,嫁入我們大隊的外省籍媳婦,倘若想給娘家打個「長途」,便需在大隊的那部電話機旁等上幾個小時。更有甚者,為了照顧一個「長途電話」而耽誤整整一天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
當年,鄰村有一個「拔絲廠」(即現今習稱的線材廠),因其村小而沒有電話。於是,我們大隊就成了這個「副業廠」與他們業務戶的聯絡站。每遇業務戶打來「長途」時,我們那具有男高音之稱的大隊會計即對著擴音器的話筒大聲呼叫:「ⅹ莊子拔絲廠的,到ⅹ莊子來接長途!」聽到高音喇叭的呼喊聲,鄰村便派人騎著自行車飛也似的跑到我村來接電話。雖然兩村相距不足2公里,但一個來回總要耽誤不少功夫。這期間,那部電話就只能聽憑主人的安排,躺在辦公桌上耐心地等待,等得時間長了,也會不時發出「喂,喂!」的求救聲。正是由於這個長途的緣故,別的電話就自然是占線,無法打了。久而久之,人們對此便也習以為常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伴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涌動和歷史的變革,電話這一通訊工具也踏著歲月的腳步,實現了必然而迅猛的新老交替。
先是老家的那部搖把兒電話代之以撥號電話,也不再是以前的「光桿司令」。繼而,換成了無需通過公社分機撥轉的「直撥電話」。接著,程式控制交換機走入了大隊部,電話開始邁進農戶安家。後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們,也裝上了「直撥」。再後來,有人用黑皮包提來了一塊拉出天線就隨時可以打電話的「大磚頭」,這就是現在手機的前身「大哥大」。漸漸的,經濟發展了,人們富裕了,電話普及了。隨之,手拿大哥大,腰挎BB機的人出現了……
管電話的機構有了「移動」和「網通」之別,而用電話的人則有了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之分。他們以電話為媒介,交流著致富的經濟信息,暢談著黨的方針國策。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改變著生產結構,改變著生活輪廓,改變著一個時代!現在,昔日的農民也享受上了足不出戶即可隨時撥打電話的幸福生活。那些遠嫁過來的媳婦們再也不愁和娘家人通個電話等一天,而是晚上躺在被窩里願意說到何時都可自我做主了。
30年前,鄰村的那個「拔絲廠」已發展為「有限公司」,有了自己多種通訊工具和夠檔次的交通工具。兩村之間也有了筆挺平滑的柏油公路。然而,這些年他們與我村直接「會晤」的幾率卻越來越低了。因為,時間就是金錢。有什麼話用不著非得打頭碰面,有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即使隔著千山萬水也可說得一清二楚。偶爾他們來我村時,也已不再是尋著高音喇叭的聲波急匆匆跑到村部接「長途」,而是實實在在地作為老相鄰、老朋友,更多地談論著幸福的現在與美好的未來。在耳熱酒酣之際,也時常回眸一下辛酸的過去。每當這時,他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經為兩村的友誼牽線搭橋而立下汗馬功勞的那部搖把兒電話——那部見證了塵封歷史的「黑砣子」。

⑶ 家鄉變化與發展 作文

我的家鄉在十堰,自黨的十五大以來,黨的春風吹進了我的家鄉,喚醒了家鄉的人民。從此,我的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說路,以前是泥濘小路,一踩褲子上噴的盡是泥。現在,是用水泥鋪成的柏油馬路,現在的柏油馬路可以六輛大卡車並排行駛;聽說在緊急時刻還能起降飛機呢!而且以前只有一條主桿線—人民路,現在又增加了火箭路、朝陽路等幾條主

桿線。關天人民路還有一條政策:7:00—晚19:00不允許卡車在人民路上行駛,以免路面受損。我們坐在車上十分舒服,車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活蹦亂跳」了。

再說說這里的河—百二河。以前這里很不衛生,人們把垃圾倒在百二河附近,使百二河發出一陣陣嗅味,讓人難以忍受,有些身體不好的,從這路過,病情更加嚴重了。現在就不同了,到處都是環保標語,還有許多清潔工在掃地,水不但沒有嗅味了,而且人們還在百二河附近種上了許多垂柳,像一位春天的使者,熱情地伸出修長的手臂,煥發出勃勃生機;它的枝條細長下垂,直覺瀉而下,像少女柔軟的披發,又像一條綠色的瀑布,優美而不失氣勢。從這兒路過的人再也不用捂著鼻子了,夏天,人們還可以在垂柳下面乘涼,真是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以前十堰是一個全市不到30萬人的山區小鎮,現在是一座城區就有50萬人的中型城市,十堰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人民生活進一步邁向小康。當前,十堰正在臨著東風日產合資合作、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開發等一系列新的發展機遇。東風日產合資合作,將使十堰的汽車製造能力和技術水平發生質的飛越,實現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十堰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卡車製造中心」。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為推進水資源開發、庫區建設、環境保護、結構調整、移民建鎮,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我愛我的家鄉,我全心全意地愛著我的家鄉!將來,等我學好本領後,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創造我的家鄉,使我的家鄉變得更加興旺發達、美麗可愛!

指導教師:李俊
家鄉的變化

四川省達州市 通川區第七小學 五年級一班 唐岑雨

我的家鄉是達州,雖然那裡沒有什麼名勝古跡,也不能與其它大城市相提並論,可是近年來,達州真的在不斷地變化,越變越美麗,越變越繁榮、昌盛。

以前我們達州大街上的地板總是坑坑窪窪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老人們走在街上,經常會因為不小心踩到有坑的地方摔倒了,而且因為路面坑坑窪窪的,下了雨過後,坑裡面就會有許多的積水,你如果走在路邊,一輛車子開過來,坑裡的積水會濺得你滿身都是,讓你變成名副其實的落湯雞。現在經過多次的整修,路面已經變成平坦的了。

以前我們達州簡直是出了名的垃圾城市,人們隨手就亂丟垃圾,一點兒也不愛護環境。垃圾桶就擺在人們的面前,可是人們仍然亂扔果皮紙屑,飯盒隨地亂丟,真是有眼無珠!可是現在不同了,人們十分愛護環境,不像以前那樣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了。如果偶爾有人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會有人主動走出來對亂扔垃圾的人說:「請你不要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這樣會破壞環境的。」而隨便亂扔垃圾的人也會羞愧地把垃圾撿起來放進垃圾箱里。

幾年不見,達州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我祝願家鄉人民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講文明、有禮貌,把達州建設得更加燦爛輝煌!

⑷ 談談你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家鄉發展變化的感想.

改革開放30年:從家鄉那部電話說起

當我還在襁褓的時候,祖輩們就已將「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當作是天方夜譚。後來,隨著我漸漸懂事成人,「電話」在家鄉也成了現實。再以後,我參加了工作,對「電話」的接觸也多了起來。然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當屬家鄉那部「黑砣子」式的搖把兒電話。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部「黑砣子」搖把兒電話在我那貧窮的老東鄉可謂鳳毛麟角,有電話的村並不多。我的老家作為有名的「窮大村」有部電話應該還是比較幸運。因為,這部電話不僅對本村的父老,而且對沒有電話的鄰村可是幫了大忙。

現在的鄉鎮那時叫「公社」,村莊叫「大隊」。「公社」和「大隊」的聯絡機構叫話務室,室內的通訊設備稱之為「分機」,分機旁有話務員輪流值守。他們憑著一副戴在頭上的耳機與雙手的靈巧纖指,在面前那布滿幾十個頻繁發出蜂鳴聲的小圓孔上插拔著塞子,傳遞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若超出公社管轄范圍的區域通話,則視為「長途」了。那時,嫁入我們大隊的外省籍媳婦,倘若想給娘家打個「長途」,便需在大隊的那部電話機旁等上幾個小時。更有甚者,為了照顧一個「長途電話」而耽誤整整一天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

當年,鄰村有一個「拔絲廠」(即現今習稱的線材廠),因其村小而沒有電話。於是,我們大隊就成了這個「副業廠」與他們業務戶的聯絡站。每遇業務戶打來「長途」時,我們那具有男高音之稱的大隊會計即對著擴音器的話筒大聲呼叫:「ⅹ莊子拔絲廠的,到ⅹ莊子來接長途!」聽到高音喇叭的呼喊聲,鄰村便派人騎著自行車飛也似的跑到我村來接電話。雖然兩村相距不足2公里,但一個來回總要耽誤不少功夫。這期間,那部電話就只能聽憑主人的安排,躺在辦公桌上耐心地等待,等得時間長了,也會不時發出「喂,喂!」的求救聲。正是由於這個長途的緣故,別的電話就自然是占線,無法打了。久而久之,人們對此便也習以為常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伴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涌動和歷史的變革,電話這一通訊工具也踏著歲月的腳步,實現了必然而迅猛的新老交替。

先是老家的那部搖把兒電話代之以撥號電話,也不再是以前的「光桿司令」。繼而,換成了無需通過公社分機撥轉的「直撥電話」。接著,程式控制交換機走入了大隊部,電話開始邁進農戶安家。後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們,也裝上了「直撥」。再後來,有人用黑皮包提來了一塊拉出天線就隨時可以打電話的「大磚頭」,這就是現在手機的前身「大哥大」。漸漸的,經濟發展了,人們富裕了,電話普及了。隨之,手拿大哥大,腰挎BB機的人出現了……

管電話的機構有了「移動」和「網通」之別,而用電話的人則有了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之分。他們以電話為媒介,交流著致富的經濟信息,暢談著黨的方針國策。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改變著生產結構,改變著生活輪廓,改變著一個時代!現在,昔日的農民也享受上了足不出戶即可隨時撥打電話的幸福生活。那些遠嫁過來的媳婦們再也不愁和娘家人通個電話等一天,而是晚上躺在被窩里願意說到何時都可自我做主了。

30年前,鄰村的那個「拔絲廠」已發展為「有限公司」,有了自己多種通訊工具和夠檔次的交通工具。兩村之間也有了筆挺平滑的柏油公路。然而,這些年他們與我村直接「會晤」的幾率卻越來越低了。因為,時間就是金錢。有什麼話用不著非得打頭碰面,有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即使隔著千山萬水也可說得一清二楚。偶爾他們來我村時,也已不再是尋著高音喇叭的聲波急匆匆跑到村部接「長途」,而是實實在在地作為老相鄰、老朋友,更多地談論著幸福的現在與美好的未來。在耳熱酒酣之際,也時常回眸一下辛酸的過去。每當這時,他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經為兩村的友誼牽線搭橋而立下汗馬功勞的那部搖把兒電話——那部見證了塵封歷史的「黑砣子」。(

⑸ 研究家鄉的歷史和發展你有什麼建議

多問問老人和父母,向了解的人詢問,也可以在貼吧問一下。

⑹ 家鄉發展與祖國的關系

發揮作用 回饋家鄉

--------------------------------------------------------------------------------

劉 毅

欣聞家鄉要舉辦「2002世界沈陽人論壇」,感到十分振奮和鼓舞。家鄉政府在中國加入WTO後,很快便邀集海外鄉親,共商發展大計,是非常適時和有意義的。我雖然因商務在身不能返鄉赴會,但我願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寄給「論壇」,獻上海外遊子的一份心智。
我們加拿大華人華僑促進發展協會成立已經十個年頭了,協會里有十幾個成員是沈陽人。在這十年的風風雨雨里,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在發展個人事業的同時,也盡力為家鄉做些事情。是鄉情這根紐帶把我們海外鄉親連在一起,把我們和家鄉連在一起。
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目前,在加拿大定居的華人已達100多萬,大多數居住在溫哥華、多倫多、卡爾加里、蒙特利爾等幾個大城市裡。在這些城市裡,華人數量占城市居民總數的比例已達10%以上,成為一個重要的族群。加拿大現在每年都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20多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數量位居榜首。我們沈陽人近幾年來加拿大的人數也急劇增多。六、七年前,在這里難得遇見沈陽人,現在已是到處都可以見到沈陽人了。隨著旅居加拿大的中國人數量逐漸增多和居住時間的增長,大家在生活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華人只有團結一致,互相支持,才可以發揮影響,改善生活質量。於是各種華人社團紛紛成立,對內是聯絡感情,結交朋友,互通消息,互相幫助,開展活動,對外則是維護和爭取華人權益。我們華人華僑促進發展協會就是其中的一個社團。近幾年,我們協會每年都舉辦幾次聯誼活動,很好地起到了增進友誼,互助共進的作用。
在加拿大百萬華人中,各式各樣的社團有數百之多。半數以上是老僑組織的傳統社團,另一半是新移民組織的團體。包括同鄉會,宗親會,校友會,專業人士團體、工商企業團體、文化體育團體等等,許多團體里都有沈陽人參加在其中。沈陽人自己組織的社團也有幾個,雖然規模都不很大,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表明海外沈陽人也開始注重組織起來,維護自身權益,促進團結合作。
除了在當地維系團結和維護權益之外,許多華人社團還努力為祖國和家鄉做點事情,盡份力量。我們華人華僑促進發展協會就將努力為祖國建設和家鄉發展作貢獻作為協會的宗旨之一。我們協會本著這一宗旨,在十年中開展了大量旨在促進中加企業合作、文化交流、旅遊觀光、學術交流等活動。僅以近兩年為例:
2000年6月我們成功地協助中國農業經貿代表團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了以"中國農業走向世界"為題目的大型的展覽活動周,為中國農業部在加拿大招商作出了貢獻。
2000年9月我們為中國人才海外招聘會在溫哥華的召開,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幫助,此次招聘會在加拿大反響強烈,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2001年4月,我們為中國南方城市"市長論壇"的策劃、組織、安排、接待做出了貢獻,並促使加拿大幾個城市與中國南方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
在美國「9·11」事件發生後,加拿大華人華僑促進發展協會為在「9·11」事件中遭受損失的中國駐美公司進行了募捐活動,受到中美政府的稱贊。
2002年4月,我們為遼寧省科技廳海外學子巡視代表團在溫哥華舉辦了海外學子座談會。
2002年5月,我們又組織美國休斯頓大學校長和加拿大世紀學院校長到沈陽、營口、錦州、秦皇島等地,進行廣泛的考察和洽談,為促進遼寧教育走向世界起到了橋梁作用。遼寧省教育廳廳長張德祥先生為此會見了我們,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特別是在去年六月家鄉舉辦的「遼寧省海外學子創業周」活動中,我們參與發起成立了「海外學子為國服務十三國聯盟」,聯合在各個國家的海外學子,一道為家鄉的振興獻計出力。
我們這些人雖然為了追求發展和開拓事業而移居海外,但是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的心永遠向著祖國,我們深深愛著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祖國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成功,都令我們海外華人華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我們為中國加入WTO而雀躍,為中國足球沖出亞洲而歡呼,為中國申奧成功而落下激動的淚水。而盼望祖國早日和平統一和繁榮富強更是我們海外同胞的共同心聲。身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可能比國內許多人都更加痛切地感到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國對自己來說是多麼重要。中國的和平統一不僅是全體中華兒女之福,也關繫到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繁榮。今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第七屆全球華人反獨促統大會」,既表達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反映了國際社會的主流民意。
中國在新世紀的開篇之年加入WTO,使中國再一次贏得快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當然,與機遇相伴而來的還有更加嚴峻的挑戰,但畢竟機遇大於挑戰。實際上,不加入WTO,同樣也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打著「自我保護」旗號而主張蝸居不出的人,可以說是一百多年前持「閉關鎖國」論者的隔世兄弟。不敢與強手爭高下,就永遠成為不了強手。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原來的基礎比我們還不如,結果也在與強手競爭中發展成為准強手,這難道還不能說服人嗎?
沈陽以積極姿態迎接入世挑戰,是值得贊賞的,此次沈陽市政府舉辦「2002世界沈陽人論壇」,主題確定為「入世與沈陽發展戰略,」表明沈陽市政府勇謀兼備。既敢於以開放牽動作為第一戰略,主動出擊,又講求韜略權謀,注重技戰術的選擇運用。舉辦進行戰略研討的「論壇」,是務虛,但必要。方向對了,步步是金,方向錯了,步步生愁。許多看似清楚明白的事情,未必真的就清楚明白,「高學費」,「推倒重來」的教訓,大家看到的太多了。還有一句話叫做「旁觀者清」,我們在外邊的人更具有比較意識,可能一些比較之言會對家鄉政府進行戰略思考有所啟發。
提兩條具體建議:
一是建議家鄉政府注重發揮海外鄉親的作用。通過各種方式加強與海外鄉親的聯系,及時將家鄉建設的各種信息傳遞給海外鄉親,再通過他們的渠道擴散出去。在這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網際網路。聯系緊密了,合作的機會就多了。十萬海外沈陽人(還會越來越多)都來關心沈陽,都來宣傳推介沈陽為沈陽造勢,都積極為沈陽獻計出力,其對沈陽發展的幫助無疑是會很大的。當然,在借力的同時也須出力,就是要注重支持海外鄉親的創業奮斗。海外鄉親發展的越快,事業做得越大,為家鄉作貢獻的能力也就越大。
二是建議家鄉政府抓早抓細對明年「第二屆世界沈陽人聯誼大會」的籌備工作。去年的「首屆世界沈陽人聯誼大會」,對海外鄉親起到了相當大的振奮與鼓舞作用,大家都期望「第二屆世界沈陽人聯誼大會」能夠開得更好更成功。抓早,可以聯絡到更多的海外鄉親,早定會期,可以讓大家從容安排;抓細,可以利用好每個鄉親回鄉參會的機會,促成一些合作,或者深入探討可以開展的某項合作。如果不能細致地向每個鄉親做具體的溝通和了解,就難以利用好寶貴的短暫的會議機會。會議的實際成效越多,號召力就越強。當然,親情的煥發,聯系的加強,交流的擴大,本身也是效益。
沈陽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入世挑戰,一定會以開放帶動與國際的全面接軌,從而追逐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潮,成長為有巨大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

⑺ 家鄉的歷史和發展的畫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跡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於公元前90年,55歲終。

(補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義》,所依據的是唐代張守節《正義》注稱:「太初元年,遷年42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則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國維,梁啟超等主此說。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隱》,依據晉代張華《博物志》稱「大夫司馬遷,28歲古六月乙歲卯,石也」。也就是說,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升為太史令,年28歲,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應為司馬遷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說。一般採用前說)補註:持「建元六年說」者,千方百計證明《博物志》是對的,而認為張守節《正義》的記載是錯誤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博物志》該條所錄的是漢代記籍簿,它記載著司馬遷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祿等等。如此詳細而真切,是錄自漢代文書,其真實無疑。這是一種原始材料,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一般史書中的材料。其二,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有一句話:「今仆不幸早失二親。」如按《正義》所言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馬談死時,司馬遷應是36歲。按常理,36歲死去父母說不上「早失二親」。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馬遷生於武帝建元六年,即26歲父死,說早失父母尚說得過去。其三,司馬遷《報任安書》作於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於景帝中元五年,這一年應是55歲,他做郎中是在20歲左右邀游各地回來後的事,那麼,他應該說待罪輦轂下30餘年了。顯然,司馬遷不會連自己做過的事都記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說。
持「景帝中元五年說」者除依據張守節的《正義》外,還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論據。其一,王國維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認為後人引用《博物志》所以年「二十八」應是「三十八」之誤。《正義》注稱太初五年,司馬遷「處四十二」是正確的。其二,根據〈史記·游俠列傳〉所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將各地毫強和資財三百萬緡以上的富戶遷往茂陵,郭解財產不多,也被強行遷徙,司馬遷也見到郭解,他說:「吾觀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若司馬遷生於建元六年,當時年僅九歲,決不可能對人有如此深刻的觀察和心理活動。如果按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年齡為十九歲,似更合適。其三,根據《漢書·儒林傳》,司馬遷曾向孔安國學習古文,然據《史記·孔子世家》和《資治通鑒》,孔安國在元朔二年為博士,元朔二年司馬遷年方九歲,一個九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學向一個經學大師求教和商量問題的;如果生於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較合理。
補注2:司馬遷出生於何地?《太史公自序》雲:「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此龍門在何處,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說在今陝西韓城,一說在今山西河津縣。
最早持陝西韓城說者是唐代的張守節,他在《史記》「正義」中說:龍門山在夏陽縣(今韓城)。同時,韓城鬼東鄉徐村住有馮、同二姓,均自認為是太史公後裔。他們自稱,原本為司馬姓氏,因為司馬遷受宮刑,後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馬的「司」字左邊加一豎,成為「同」字;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成為「馮」字,並列陝西韓城芝川鎮司馬遷廟為佐證。
持山西河津縣說者認為,自古以來,龍門(包括龍門山、禹門口)都記載在山西河津縣。黃河自西北而東南出禹門口,急轉彎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耕牧河山之陽」的地方。據悉此處曾有「漢太史司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興修水利時被毀之。而且現在該村仍有司馬姓氏的居民。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候,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⑻ 你對你的故鄉的發展有什麼期待和看法

希望我的家鄉襄陽可以馬上通地鐵,因為真的會很方便

⑼ 家鄉的歷史和發展

基本概況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省會,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紐,中國最大的經濟圈——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全市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068平方公里。市區人口達409.5萬。總人口660.4萬。杭州經濟發達,有「錢塘自古繁華」之稱,經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經濟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
轄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濱江、蕭山、餘杭8個區,臨安、富陽、建德3個縣級市,桐廬、淳安2個縣。以香樟為市樹,桂花為市花。

杭州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兩千多萬中外遊客。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元朝時曾被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寫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擁有三面雲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自然風光情系天下眾生。
有著2200年的悠久歷史的杭州還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觀同樣豐富多彩,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簾玉帶、煙柳畫橋,或萬千姿態、蔚然奇觀,或山清水秀、風情萬般,尤以靈隱寺、六和塔、飛來峰、岳王廟、西泠印社、龍井、虎跑泉等最為著名。「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地理信息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有小火爐之稱。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行政區劃

* 面積、人口根據「杭州地名網」。資料截至2005年12月31日。註:部分面積數據與《簡冊》有所不同。 *

杭州市 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上城區 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36.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清波街道惠民路3號,郵編311500。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
下城區 面積31.46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武林街道慶春路200號,郵編310006。轄8個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暉街道、潮鳴街道、長慶街道、石橋街道、東新街道、文暉街道。
江干區 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拱墅區 面積87.49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湖墅街道珠兒潭巷10號,郵編310011。轄6個街道、4個鎮: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半山鎮、康橋鎮、上塘鎮、祥符鎮。
西湖區 面積308.7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浙大路1號,郵編310013。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北山街道、靈隱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轉塘鎮、留下鎮、袁浦鎮、三墩鎮、龍塢鎮;周浦鄉、蔣村鄉。
濱江區 面積72.02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西興街道,郵編310051。轄3個街道:浦沿街道、西興街道、長河街道。
蕭山區 面積1420平方千米,人口117.7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金城路685號,郵編311200。轄4個街道、22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瓜瀝鎮、臨浦鎮、樓塔鎮、浦陽鎮、戴村鎮、河上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靖江鎮、黨灣鎮、義蓬鎮、新灣鎮、新街鎮、南陽鎮、河庄鎮、寧圍鎮、進化鎮、益農鎮、義橋鎮、所前鎮、聞堰鎮。
餘杭區 面積1223.56平方千米,人口83.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郵編311000。轄4個街道、14個鎮、1個鄉:臨平街道、南苑街道、東湖街道、星橋街道;喬司鎮、塘棲鎮、崇賢鎮、餘杭鎮、閑林鎮、倉前鎮、良渚鎮、瓶窯鎮、鸕鳥鎮、黃湖鎮、百丈鎮、仁和鎮、運河鎮、徑山鎮;中泰鄉。
建德市 面積2321平方千米,人口50.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號,郵編311600。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洋溪街道、更樓街道、新安江街道;梅城鎮、下涯鎮、楊村橋鎮、乾潭鎮、三都鎮、壽昌鎮、大同鎮、航頭鎮、李家鎮、大洋鎮、蓮花鎮、大慈岩鎮;欽堂鄉。
富陽市 面積1831.2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號,郵編311400。轄4個街道、15個鎮、6個鄉:富春街道、東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橋鎮、受降鎮、場口鎮、常安鎮、萬市鎮、洞橋鎮、胥口鎮、新登鎮、淥渚鎮、靈橋鎮、大源鎮、常綠鎮、龍門鎮、里山鎮、永昌鎮;環山鄉、湖源鄉、上官鄉、漁山鄉、春建鄉、新桐鄉。
臨安市 面積3126.8平方千米,人口51.9萬人。市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郵編311300。轄4個街道、15個鎮、7個鄉:錦城街道、玲瓏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橫畈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湍口鎮、三口鎮、高虹鎮、河橋鎮、潛川鎮、太湖源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板橋鄉、千洪鄉、橫路鄉、樂平鄉、馬嘯鄉、新橋鄉、西天目鄉。
桐廬縣 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39.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郵編311500。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橫村鎮、分水鎮、鳳川鎮、百江鎮、瑤琳鎮、江南鎮;鍾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鄉。
淳安縣 面積4427平方千米,人口45.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千島湖鎮新安北路18號,郵編311700。轄12個鎮、18個鄉:千島湖鎮、臨岐鎮、威坪鎮、姜家鎮、汾口鎮、大墅鎮、唐村鎮、梓桐鎮、中洲鎮、文昌鎮、石林鎮、楓樹嶺鎮;屏門鄉、浪川鄉、安陽鄉、王阜鄉、郭村鄉、里商鄉、金峰鄉、瑤山鄉、光昌鄉、宋村鄉、鳩坑鄉、嚴家鄉、白馬鄉、左口鄉、汪宅鄉、富文鄉、界首鄉、橫沿鄉。

杭州宗教

- 基督教---約18萬人,其中蕭山區佔一半以上老市區3萬人,39處堂點:崇一堂,思澄堂,天水堂,鼓樓堂,城北堂,筧橋堂 ,杭州崇一堂是全球最大的華人教堂。
- 佛教---靈隱寺,凈慈寺,上天竺法喜講寺,中天竺法凈禪寺,三天竺法鏡講寺,韜光寺(靈隱山半山巢枸塢)
- 道教---抱朴道院
- 伊斯蘭教---4000人,鳳凰寺
- 天主教--2000多人,天主教堂11所:聖母無原罪大堂

閱讀全文

與對故鄉的發展與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