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南京秦淮文化
一說起「秦淮文化」,人們的腦袋裡,全都是「秦淮八艷」、「秦淮四美人」、「秦淮十二釵」、「秦淮八仙」、「秦淮三十六眷」,風起雲涌、經久不息。六藝節上,來了不少熟識的外地同行,說到要逛夫子廟,竟然不分男女齊齊長嘆:「啊!那地方可是出了不少『名妓』喲!」當告訴他們,那裡也曾經造就過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吳承恩、方苞、林則徐、鄧廷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陳獨秀等名士,於是狐疑之後一片驚訝:「是嗎?」大概,連昔日的「秦淮名妓」們也沒有料到自己日後能成為所謂「秦淮文化」的絕對「主角」。其實,這番結局,無疑是對真正「秦淮文化」精髓的褻瀆。
趙家捷以為,「秦淮文化」植根於博大精深的祖國文化之中。它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孔孟,就是彌漫著書卷氣,「秦淮名妓」現象只是這種書卷氣的寄生物。自隋開皇十八年(598年)至清光緒31年(1905年),舊中國的科舉制度延續了1300餘年。位於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是歷史上最大的科舉考場,鼎盛時期考生號舍20644間,僅清代經江南鄉試後考中狀元的就有58人,占清代全國狀元總數的一半以上。話劇《秦淮人家》也就立足於「秦淮文化」的「書卷」氛圍之中,它沒有津津樂道地再去寫「秦淮名妓」,而是著力描繪秦淮河邊知識分子的喜怒哀怨,描繪秦淮河幽雅的人文風光。秦淮的詩詞,秦淮的文物,秦淮的掌故,秦淮的風味,秦淮的建築,秦淮的風俗……盡在戲中,有滋有味。這就是它成功的根本。
作家葉兆言先生在他的《老南京·舊影秦淮》的開篇寫下這樣一句話:「秦淮河是一條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河,人們提到它,不由自主地就會把歷史拉出來。」想來,這里的「含金量」也絕非來自青樓。中國古代文化發展進程曾經出現過三次相對的鼎盛時期,首先是先秦,後來是六朝,再後是唐宋。
南京是六朝古都,是當時政治文化的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六朝文化的繁盛是圍繞著古金陵來完成的。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它孕育了金陵古城的誕生和發展,關於秦淮河的傳說實在有很深的文化積淀。范蠡曾於秦淮河畔建過「越城」;秦淮烏衣巷一帶,曾居住過東晉時著名的王導、謝安,前者提出了「克服神州」的豪言壯語,後者留下了淝水一戰以少勝多的赫赫戰功;王導的後人中,又出了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還有顧愷之作畫瓦官寺;張僧繇畫龍又點睛;李白七下金陵城;杜牧三游秦淮河;文天祥怒題明德堂;朱元璋對聯秦淮河;吳承恩寄跡秦淮岸;金聖嘆斬首三山街;吳敬梓謝官寫儒林;秋瑾明志夫子廟;孫中山演講聚星廳……
夫子廟思樂亭石柱上鐫刻著一幅楹聯:「一帶秦淮河洗盡前朝污泥濁水,千年夫子廟輝兼歷代古貌新姿。」古今秦淮能說的很多很多,何必動輒「八艷」。
❷ 歷史上秦淮吳楚指的是哪些地方
歷史上秦淮指的是南京的秦淮河畔,吳楚指的是古代吳國和楚國的地域也就是長江以南地區。
❸ 什麼是秦淮文化
秦淮文化 指南京文化。南京文化是以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所形成文化圈,是漢文明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南京歷史上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教中心,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衣冠南渡中的中原主流文化與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礎上形成南京文化,其顯性特徵便是南北交匯、兼容並蓄、開放包容,可謂獨樹一幟。
南京文化以南京官話與吳語的並存互融為其語言文化特徵,從歷史上看,中國三次衣冠南渡使南北方文化交融,南京文化也吸納了中原地區的主流文化,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區域;從地域上看,南京文化本源具有明顯的江南文化和吳文化特徵,吸納江南文化的細膩市井。
南京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國文化,這三大塊歷史文化又可統屬於「都城文化」,主流的都城文化並不排斥其他文化,如盛極一時的秦淮文化,不僅反映了紅粉文化、市井風情,而且還包含了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
自古「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又是十朝都會,「衣冠文物盛於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傑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同時南京作為天下文樞所在,文化底蘊深厚,所謂「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煙水氣」。
❹ 秦淮河風光帶的五處歷史文化景點
秦淮河,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內稱秦淮。容[1] 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2]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2] 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❺ 「秦淮」指哪裡啊淮南是哪,淮北又是哪
秦淮:指秦淮河,流經南京市,沿岸遍布亭台樓閣,商賈雲集,文人薈翠,乃金陵(南京古稱金陵)之繁華富饒奢靡之地。著名的金陵十二釵即在此成名。
淮南淮北則分別指淮河以南和以北
❻ 有秦淮這個地名嗎現在是哪
秦淮區地處南京城東南,因秦淮河貫穿全境而得名,區域總面積23平方公里,人回口30萬,是古都答金陵的起源,南京文化的搖籃。這里,歷史古老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斑讕,古典瑰麗動人,美稱「江南錦綉之邦,金陵風雅之藪」,今日秦淮,生機勃發,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秦淮區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以文化為依託,重塑秦淮風光帶,放手發展旅遊業;以秦淮科技園、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和駐區大企業、商務樓宇為依託,大力發展都市型工業;以大明路汽車街、夫子廟商貿圈。緯七路市場群等特色片為重點,積極發展商貿業;以優化投資環境、強化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利用外資水平不斷提高;堅持「以拓路帶動開發、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並舉」的城建工作思路,初步構建了「經五緯三」的主幹道框架和縱橫交錯的區域道路連接線,便捷的交通為秦淮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努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以展。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高度概括了古老秦淮的昨天和輝煌燦爛的今天與明天。
❼ 秦淮位於中國的哪裡
就是秦淮河,江蘇南京的一條河。江蘇簡稱蘇。 秦淮河(qín huái hé)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內河和外河,內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華之地。秦淮河的源頭有兩處,東部源頭出自句容市寶華山,南部源頭出自溧水縣東庭山,兩個源頭在江寧區的方山埭交匯,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秦淮河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全長約110公里,流域面積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區主要河道,歷史上極有名氣。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壠為瀆,入於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詠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但到了近代,由於戰亂等原因,河水日漸污濁,兩岸建築多被毀壞,昔日繁華景象已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撥出巨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秦淮風光: 在眾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藍。這里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 遊客雲集之處。「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采風流,甲於海內」。因其得天獨厚的地域人文優勢,古往今來,星移斗轉,在這「江南錦綉之邦,金陵風雅之藪」,美稱「十里珠簾」的秦淮風光帶上,點綴著數不盡的名勝佳景,匯集著說不完的軼聞掌故;曾涌現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可紀可述的史跡!她既有歷史 上的繁華盛況,更有現代再創的燦爛美景,歷代名人為她擊節吟詠,當代志士為她慷慨放歌!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秦淮風光帶自從八十年代中期復建以來,至今已是十載有餘。 由於各級政府和旅遊部門的關心,「十里秦淮」經過十年努力,如今以內秦淮河為軸線,以夫子廟為中心的具有明清風格、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商業、服務等多功能相結合的秦淮風光景區,以嶄新的風姿出現在南京城,日益顯示出她迷人的魅力。1991年5月,夫子廟和秦淮風光帶被國家旅遊局作為「中國旅遊最好景點」推向國際旅遊市場。 作為江蘇旅遊的「龍頭」和南京對外的「窗口」,秦淮成為人們摩肩接踵、流連忘返的游覽勝地。
❽ 「秦淮」是指什麼地方
秦淮就是秦淮河,江蘇南京的一條河。
秦淮河(qín huái hé)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內河和外河,內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華之地。
秦淮河的源頭有兩處,東部源頭出自句容市寶華山,南部源頭出自溧水縣東庭山,兩個源頭在江寧區的方山埭交匯,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8)秦淮歷史文化之地是哪裡擴展閱讀:
1、歷史淵源
秦淮河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全長約110公里,流域面積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區主要河道,歷史上極有名氣。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壠為瀆,入於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
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詠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到了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
但到了近代,由於戰亂等原因,河水日漸污濁,兩岸建築多被毀壞,昔日繁華景象已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撥出巨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2、秦淮八絕
秦淮八絕是指南京(金陵)八種最有秦淮風味的特色小吃。南京夫子廟地區有七家點心店製作的八種小吃,因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經專家鑒定南京秦淮區風味小吃研究會於1987年9月正式命名這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為「秦淮八絕」。
「秦淮八絕」的八套小吃品種為:
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干絲;
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干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絕:瞻園面館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
❾ 秦淮具體指哪裡
就是秦淮河,江蘇南京的一條河。江蘇簡稱蘇。
秦淮河(qín huá hé)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內河和外河,內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華之地。秦淮河的源頭有兩處,東部源頭出自句容市寶華山,南部源頭出自溧水縣東庭山,兩個源頭在江寧區的方山埭交匯,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秦淮河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全長約110公里,流域面積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區主要河道,歷史上極有名氣。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壠為瀆,入於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詠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但到了近代,由於戰亂等原因,河水日漸污濁,兩岸建築多被毀壞,昔日繁華景象已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撥出巨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秦淮風光:
在眾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藍。這里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
遊客雲集之處。「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采風流,甲於海內」。因其得天獨厚的地域人文優勢,古往今來,星移斗轉,在這「江南錦綉之邦,金陵風雅之藪」,美稱「十里珠簾」的秦淮風光帶上,點綴著數不盡的名勝佳景,匯集著說不完的軼聞掌故;曾涌現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可紀可述的史跡!她既有歷史
上的繁華盛況,更有現代再創的燦爛美景,歷代名人為她擊節吟詠,當代志士為她慷慨放歌!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秦淮風光帶自從八十年代中期復建以來,至今已是十載有餘。
由於各級政府和旅遊部門的關心,「十里秦淮」經過十年努力,如今以內秦淮河為軸線,以夫子廟為中心的具有明清風格、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商業、服務等多功能相結合的秦淮風光景區,以嶄新的風姿出現在南京城,日益顯示出她迷人的魅力。1991年5月,夫子廟和秦淮風光帶被國家旅遊局作為「中國旅遊最好景點」推向國際旅遊市場。
作為江蘇旅遊的「龍頭」和南京對外的「窗口」,秦淮成為人們摩肩接踵、流連忘返的游覽勝地。
❿ 古代的秦淮在哪裡
古代的秦淮就是現在的南京。古時的秦淮不是現在的淮河,而叫「秦淮河」。
秦淮河,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魏六朝時稱淮水,又稱小江。因民間傳說秦始皇鑿方山,引淮水入江,故而改為秦淮河了。南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上說,秦淮河「不類人功,疑非秦皇所開。而後人因名秦淮者,以鑿方山言之」。
(10)秦淮歷史文化之地是哪裡擴展閱讀:
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富賈雲集,青樓林立,畫舫凌波,成江南佳麗之地。
由文德橋相連的河水兩岸,一邊是貢院書屋中的謙謙君子,吳承恩、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翁同龢、張謇等均出於此;一邊是閣樓紅帳里的二八佳人,著名的「秦淮八艷」就是在這里謀生。
秦淮河自古就是一條天然河流,全長110多公里,主要支流16條,流域面積達2600多平方公里。它有兩個源頭:東源(也稱北源)發源於句容的寶華山,此河即句容河;南源發源於溧水的東廬山,也即溧水河。
東源、南源的兩條河逶迤而西,流經江寧,合自方山西北村附近,形成秦淮河幹流。然後再向劉家渡、東山、河定橋、七橋瓮一帶蜿蜒,流到南京明城牆東南隅的通濟門,在此一分為二。
一支從東水關入城,自東向西流經文正橋、平江橋、文源橋、文德橋、武定橋、朱雀橋、鎮淮橋、甘露橋、新橋、上浮橋、仙鶴橋和下浮橋,由西水關出城,匯入外秦淮河。
另一支為明城牆外側的護城河,流經紅旗橋、雨花橋、1865晨光創意產業園、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長干橋、飲馬橋、鳳台橋、集慶門橋、三山橋,繼續向西北流經漢中門、清涼門、石頭城和草場門等處,直至三汊河,最後注入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