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宣傳東湖歷史文化

宣傳東湖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5 13:42:53

❶ 東湖的歷史文化

當地人心中自有一股春意與豪氣:一座曾經東西南北七里三的古城,竟有東西南內北四湖拱容護:南湖已填沒,北湖已趨於無,如今擁有與武漢東湖、杭州西湖同名的東湖、西湖。隨著城市發展,東湖西湖由郊野而中心,似兩片肺葉位居城市中央,而彷彿兩支大動脈管的前壕、後壕貫通相連,激活城市激情、靈性、朝氣。
在天門人看來,就其人文底蘊,其東湖遠超武漢東湖:明代文學「竟陵派」在此地形成;而在唐代時西湖誕生了世界首部《茶經》,作者茶聖陸羽就生於斯長於斯,自當不遜於杭州西湖。
天門東湖西湖的形成與發展都具有5000年以上歷史。
《禹貢》載:夏禹「番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清乾隆《天門縣志》載:「三澨系天門境古河流,屬荊州之域,接天門河。」明末清初時期,連年水患不斷。民國年間,更有水患加戰亂,東湖一度淪為蘆葦崗材和茅草叢生之地……

❷ 武漢歷史文化 導游詞

此為復制的,慎用
武漢市歷史悠久,北效黃陂縣有近幾年才發現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三國時期,在武昌和漢陽築有江夏和卻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時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
在中國近代史上,三鎮遍布革命勝跡,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義於此,現存有起義門舊址,武昌閱馬場的紅樓是當時的指揮中心,現存有孫中山的紀念銅像。
歷史上武漢最負盛名的景點有: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東湖,以五百羅漢、玉佛及悠久歷史著稱的歸元寺,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來

和山城重慶、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樣,武漢市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別致的名字——江城。

也許大家要問:長江從上至下,流經了大大小小為數不少的城市,為何此稱獨鍾武漢?其原因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武漢遊玩,與史郎中在黃鶴樓上飲酒,邊飲酒邊欣賞音樂,喝到了興頭上,李白詩興大發,於是題下一首詩,詩名叫做《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是這樣寫的:「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

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漢人非常喜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這一佳名,於是自號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漢還有一些其他的名稱,這些名稱的來源反映了武漢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源源。

☆武漢三鎮的由來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舞場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火爐之成因

為什麼夏天的武漢給人的感覺十分難熬?這是因為武漢地區江河湖泊眾多,水域面積大,白天太陽暴曬,水汽大量蒸發,空氣濕度增大,團團熱氣像一個巨大的罩子將整個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熱量向空中輻射的速度減慢,室內氣溫持續不降;另一方面使人體表面不易散熱,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漿,悶熱難耐,號稱「火爐」。

http://..com/question/40397789.html

❸ 東湖導游詞2000多字

文 章來
源蓮山 課
東湖導游詞

東湖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其一。它於1982年11月被

國務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

頃,漁舟盪漾,青山環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

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

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

寶庫」之譽,同時這里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接不暇。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台、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可謂是亭台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

竟艷。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境分為:聽濤、白

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磨山景區,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麼磨山三面環水,六峰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

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台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

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東頭的山峰最為秀麗,此峰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主要分為植物

專類園和楚文化游覽區,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為主,體現了江南藝術

的特色。楚文化游覽區位於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辟楚文化游覽區,旨

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展現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計的

。楚國是最早修築長城並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為「方城」,根據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

水的要津上,其設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牆,望樓、箭樓和烽火台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

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為

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台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澤國的特色。

一堵城牆並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

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於創新,楚人敢於打破陳規,向

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挑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後上升為以蔑視既存,敢於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民

族精神。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點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換的場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楚

❹ 東湖的歷史

東湖所在地,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為箬簣山。漢代以專後,箬簣山成屬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又是採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並形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勞動者取石還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形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宣眼光獨到,利用採石場築起圍牆,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扮,成為一處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❺ 武漢東湖風景區的歷史文化

自古以來,東湖就是游覽勝地。屈原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在東湖擊鼓督戰(回清河橋古橋遺址);答三國時期,劉備在東湖磨山設壇祭天;南宋詩人袁說友用「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贊美東湖;李白在東湖湖畔放鷹台題詩;毛澤東建國後先後視察東湖44次,在東湖接待了64個國家的94批外國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寫下「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的詩句;當代作家陳運和在其散文《長江,中國的腸;東湖,武漢的胃》中,誇獎「曾消化過多少歷史故事,也健壯了一座城市肌體」。近現代還有九女墩、陶鑄樓、屈原紀念館、朱碑亭等歷史文化遺址,均在此。 省博物館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藏文物20餘萬件,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薈萃了湖北地區的文化遺珍。曾侯乙編鍾、越王勾踐劍、骨化石鄖縣人頭為鎮館之寶。

❻ 東湖景區的歷史由來

東湖所在地,來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自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為箬簣山。漢代以後,箬簣山成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又是採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並形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勞動者取石還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形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宣眼光獨到,利用採石場築起圍牆,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扮,成為一處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❼ 關於東湖的故事

東湖
1.武漢東湖風景區

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城區內環與中環之間,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東湖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國家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現每年接待中外遊客200萬人次。

東湖湖山秀美,岸線曲折,島渚羅布,有34座山峰緊緊環繞,形成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觀。現已成為中國楚文化游覽中心。此外東湖風景區降水豐富,氣候濕潤,適合各種植物的生長發育,東湖最有名的花卉是梅花和荷花,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均設在此。

東湖風景區的旅遊服務設施較為完備,現有賓館2座,共計床位400餘張,有規模的餐廳6個,完全可以滿足遊客的住宿要求。市內交通十分通達,有15條線路公交車輛直入景區。

近年,東湖又建成了沙灘浴場、櫻花園等一批景觀景點,啟動了落雁生態休閑區的開發,整個風景區將以更優美的景觀內容和參與活動迎接八方賓客的到來。

2.紹興東湖

東湖是紹興的著名勝跡,號稱「天下第一盆景」 東湖,原是青石山。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會稽(即現在的紹興),在這里車喂馬,所以稱這里的山為「佔山」,民間又稱「箬簣山」,當年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堅而硬、用途很廣。從漢代開始,這里就成為採石場,到隋朝,開採的規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採石工的辛勤勞動,這么大的青石山被鑿去了將近一半。隨著時間的推移,採石場內,岩中泉水湧出來,河水從外溢進來,由場而成湖,湖內碧波盪漾,這就是今天的東湖。清朝末年會稽人陶睿宣宣見到此地風景奇秀,便築了湖堤,將湖水與河一分為二。堤外是貫通浙江東部的浙東運河;堤內便是是東湖了。一百多年來,東湖經過許客人的修飾,成了—個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東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東湖多深潭、潭譚見清影。遊客們不妨坐烏篷船去體昧—下。

繞過筆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詩,是1962年郭沫若游覽東湖所寫下的,詩曰「箬占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並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劃進陶公洞、洞內水色呈黛綠色、手插水中,會感到特別清涼;仰起頭來,會有幾滴小水珠凌空飛落而下。讓我們看看洞頂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觀天;船槳擊水,如同在一個巨瓮中擊掌。聲音奇妙。

陶公洞有一處「聽湫亭」。這是文人墨客最喜愛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聽見洞內壁縫里滾下來的水珠掉進水潭的聲音。沿著一條一米多的棧道上去,可見兩邊懸崖臨水、陡峭險峻。再上去至山頂,人群竹綠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龍一泓。四季不幹。登山遠眺,村落遍布,阡陌縱橫,水鄉秀麗風光盡收眼底。

小船穿過霞川,經過飲綠亭,仙桃洞早已靜候。這里水若處子,靜中見活潑;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測。中間那道石牆、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個洞,形狀若桃。洞側一副對聯,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見底,桃三千年一開花。」這對聯很誇張,但又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對面岩石有一處像是一把椅子,人們稱之為神仙椅。

仙桃洞西面是「桂嶺」,說是嶺,卻不大,像是一個小島、依岩而傍湖,曲徑能通幽。「桂嶺」上有金桂叢叢,金秋時節,老遠就能聞到桂花香味。這里還有形狀怪異的盤槐。

游東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處。特別是晚上游湖,經各式燈光映照,疑是誤入仙鏡。

從桂嶺向北,走過秦橋,這橋也有幾千年歷史了,從橋名上就可以得知。往東,漫步在白玉長堤上,東湖奇景可以細細品味。這里,景隨步移,看岩石,形狀怪異,有的壁立數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對而立,就像石門;有的曲折有致,狀如石洞。這都是古代採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藝術精品。東湖門口有一副對聯:「此是山陰道上,如來西子湖頭。」活脫脫寫盡東湖的美景。

東湖陶社紀念室,是紀念紹興先賢陶成章的。陶成章是紹興縣陶堰人。孫中山、陶成章、徐錫麟、魯迅等人都到過東湖游覽或商議大事。陶成章遇難後、紹興人民就在這里建造「陶社」以作紀念。1918年6月,孫中山先生曾專程到過陶社紀念陶成章,並攝影留念。

❽ 鳳翔縣東湖公園的歷史文化

鳳翔在夏代以前稱雍州,唐代時改為鳳翔府。東湖和鳳翔的歷史一樣悠久,相傳內周文王元年瑞鳳飛鳴容過雍,在此飲水而得名,周人認為是祥瑞之兆,故名「飲鳳池」。北宋時,大文學家蘇東坡在鳳翔府任簽書判官時,倡導修築擴建飲鳳池,植細柳,栽蓮藕,修築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麗的亭台樓榭。因距府城東門只有二三十步遠,又改名為東湖,延續至今,已經有近千年歷史。蘇東坡在修鳳翔東湖之後二十年,蘇東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東湖與西湖稱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東湖的柳。
東湖,是我國宋代文學家蘇軾,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任鳳翔府簽書判官時,藉「飲鳳池」,挖掘疏浚,擴池而成,引城西北角鳳凰泉水注入,種蓮植柳,建亭修橋,築樓成閣,並因地處城東取名東湖。東湖與聞名與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遙望,皆因蘇軾而名,人們你之為「姊妹湖」,有詩曰:「東湖暫讓西湖美,西湖卻知東湖先」 。

❾ 東湖公園的歷史

東湖,位於溫陵路北段以東,東湖路以南。唐貞元元年(785年),刺史席相令浚湖,於湖中島上建亭。時湖面40頃,湖水澄碧,青山環繞,是當時泉州主要游覽園林,並留下許多名人游湖的傳說。貞元九年(793年),席相置酒亭中,為歐陽詹等8秀才赴考餞行,席相與別駕姜公輔常抵此同游。席相離任,後人為紀念太守與公輔請於縣尹,選二公所鍾之地建亭,稱「二公亭」,歐陽詹作「二公亭記」。五代至宋,沿湖及湖中建寶勝禪寺等寺院,並築有清源勝境和班春等亭廊。南宋時期湖中淤積,慶元六年(1200年)知州劉穎、顏頤仲兩度疏浚,積湖泥為山,分別建亭名豐澤、湖光、聚星、綠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郡守顏頤仲復浚並修斗門,鋪設石徑,積其土為三山,植竹,修橋造亭,形成湖中7島,稱七星墩。元朝東湖淤積益甚,至明初淤泥匯聚湖中。明天啟五年(1625年),知府沈翹楚再浚,掏淤泥為堤,堤如北斗之柄,堤下為橋,堤上建「攬古亭」,移賓客廬、宿候館於湖上。清及民國無疏浚,東湖逐漸淤塞,又豪強侵吞,築廬營墓或闢田疇,東湖勝景不復存在。
1987年,市政府決定開發東湖,重建東湖公園,規劃面積20.56公頃,公園為風格獨特的綜合性公園,突出閩南石雕、石刻、盆景特色,配以詩畫室廊,公園設春夏秋冬四景區,各景區建築小品緊扣季節特點,春為溫陵集錦,夏為星湖荷香,秋為山海匯奇,冬為桐林懷古。春冬二景區間設竹徑通幽過道。並復建二公亭、恩波亭、攬月亭等亭榭。園內分設主次環道,主環道環中心湖主景區,以花崗岩鋪地裝飾花紋,西北段架拱橋,主環道可通車。次環道根據各景區地形和造景需要呈「S」型布局。路面鋪花崗岩。分景區採用不同花紋。建橋7座。公園於1991年動工,共投資人民幣2000多萬元。但因福廈公路穿過東湖原址,故復建規模不及其半。

❿ 地理優越歷史悠久 東湖何時更比西湖強

歷史文化魅力差異

東湖位於九省通衢的武漢,地理位置優越,但東湖卻只是湖北名湖,而不是中國名湖。東湖與西湖差距比較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湖北和浙江的專家們都探討了個中原因,如宣傳不夠、開發不力、管理不到位、投入不足等。但
「歷史人文資本的沉澱與升華不夠」才是東湖落後於西湖的根本症結所在。
一千多年前的蘇東坡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把西湖比成西子美女,成為西湖人文特性的點睛之筆。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都與西湖有關,痴心女祝英台、多情女白娘子的愛情打動了千萬中國人的心。魯迅先生還著有《論雷峰塔的倒掉》的散文,選入中國語文課本中。加上數不清的電影、電視作品推介,使白娘子、許仙、雷峰塔的故事婦孺皆知。
雖然放鷹台、楚王飲馬池、楚王墓等屬楚文化遺跡,還有如九女墩、施洋墓等近現代歷史文化遺址。但對於旅遊消費的文化時代的遊客們來說,卻缺乏有吸引力的景點。景點欠包裝,沒有特色,就產生不了品牌吸引力。遊客看完了沒有任何能留下印象的地方,下次就不會再去。
「西湖是中國歷史人文資源沉澱最為深厚,一直被人們認定是正宗的江南湖泊,武漢的東湖在文化底蘊上和西湖沒有可比性。」 湖北大學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張立明說。「我們不應該拿自己的短處去比較別人的長處。」
東湖發展應該突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東湖的湖面面積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湖上風景優美;自然景觀組合好,有山有水;湖岸連綿曲折,適宜觀賞。抓住自己的特點才能被旅客所接受。

地理位置差異

每次談及東湖,不管是市民還是專家總喜歡和杭州西湖來比較。在許多市民的眼中,東湖的優美風景並不遜於西湖,而為什麼比西湖的知名度與吸引力都要弱呢?
「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其實東湖並非缺少人文資源,南宋詩人袁說友就曾游至武昌東湖,並作《游武昌東湖》一詩。「所以去西湖遊玩,不僅是風景和人文上的,更有經濟上的因素。」

在周婕(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看來,東湖在人文上面也並不遜色,所以自然和人文的氛圍並不是造成西湖高知名度的決定性因素。她認為,區域的劣勢才是制約東湖發展的最大瓶頸。
張立明教授認為,東湖發展不好也和城市有關。「武漢本身吸引力有限,想靠東湖拉動全市的發展不實際。」杭州也不只是靠西湖一個景點,這座城市本身就有巨大的吸引力。從經濟、到旅遊都有很強的競爭力。
「如果東湖在上海,那它將比西湖還要出名。」周婕也這樣認為。武漢市地處中部的經濟低谷地帶,這對東湖的品牌知名度及發展都有一定製約,而位於東部發達地區的西湖,則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她表示,武漢市還是需要將經濟發展提速,整體上的提高才會更有利的帶動東湖的發展。

科教資源差異
東湖和西湖相比還有一個最大的差異,東湖擁有西湖不可比擬的科教資源。東湖管理局宣傳部副部長何連遠說。
武漢大學市場營銷與旅遊管理系桑祖南副教授說,東湖周邊一共有7所部屬高校,科教資源豐富,而西湖是沒有這些高校資源的。東湖高校及科研機構集中,帶來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桑祖南建議,東湖開發時可以考慮將這些高校資源整合在一起,像北京的北大、清華一樣,形成一個獨特的高校旅遊線路,成為東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特色是西湖所沒有的。

閱讀全文

與宣傳東湖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